第一篇:大学社团的运作和管理
大学社团的运作和管理
文章出处:教育评论作者:杨亚军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学生社团数量的持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诸多问题:社团活动有游离于组织之外的现象,社团制度有不健全的情况,社团管理有不规范之处,社团活动经费有入不付出的窘境,社团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状况等等。对此,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组织如何因势利导地加强管理,引导和支持学生社团发展,学生社团自身如何把握机遇,争取支持,积极运作,成为一个迫切而又现实的问题。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原理出发,我们认为学生社团的运作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社团运作和管理坚持互惠双赢的原则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从经济社会边缘走进社会中心,体现了知识经济的本质特点,也体现了知识经济与大学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经济的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的最核心要素„„知识驱动经济,知识创造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沿着两大方面展开:一方面是经济的知识化趋势,另一方面是知识的经济趋势„„在某种意义上,大学所从事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行为。以知识为中心的经济和以知识为中心的大学教育,发生了许多重合。二者统一于知识这个共同的基础之上。因此,大学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有经济意识、理财能力和竞争精神,社团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实践的很好载体。要利用好社团这一载体,我们的管理组织需要三思而后行,既要管而不死,又要活而不乱,既要强调对社团进行管理,更要强调社团的自我管理。对社团来说,实现自我管理、有效运作,在于管理方式上要变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的活动计划为学校组织的大决策、大利益一致的活动计划。要以社团自身管理为主,尊重学生的意愿,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对社团及其成员进行自我管理,就是要社团成员爱自己的社团,建设自己的社团,实现社团的竞争力,为社团争取合理的地位和影响。社团中的个人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市场、素质、竞争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认为,对社团的这种管理,既包括正式的,也包括非正式的。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组合非正式元素,如热情、信任、本能,以及传统的管理重点,如努力、集中和效率,随着社团有意识的、系统化的发展,这个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确、更具体地摆在管理组织的面前。对管理组织来说,管理要赚得效益,既不能强制命令,管的太死,使社团失去主动
性和活力,引起内部产生抵触情绪,也不能放任自由,不加约束,导致方向失控,破坏整体利益。
重视效益兼顾公平。管理社团,既要看社团为成员创造多少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机会,也要看为组织创造了哪些价值;既要关注单独的一个社团做出怎样有效益的贡献,更要关注多个社团的组合能产生怎样的战略能力。成功的社团既给组织带来价值,也给成员带来价值。这种结合组织需要和成员需要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组织还应为社团公平地创造成功的环境:重视他们的学习,为其工作提供时间和其他资源,鼓励参与,清除障碍。同时,使社团与组织一体化,赋予社团合法地位,促进创造价值的内部过程。组织不仅可为社团活动提供适当的资金,也应为社团及其成员公平地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机会。
坚持连续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社团管理的一种风险就是刻板。管理组织克服这一核心实践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社团要发展,就要在组织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就要保持有活力、吸引人的风格和关注点,就要在实践上保持前沿地位。衡量社团是否有价值,要坚持连续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不以一时一地的得失论成败。组织衡量也是社团引人注目、获得影响和评价、指导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它有助于社团功能的合理化,有利于为社团活动提供基础,促进成员参与;有利于把社团创造的价值表达为组织中实现的结果;有利于为管理过程提供经验支持;有利于使社团更了解自身工作,从而变得更活跃、有效。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学校的整体利益与社团的局部利益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在学校管理组织和社团这样一对整体与局部利益关系上,组织投入经费的多少与各社团获益的大小是紧密相关的。组织经费调控能力的增强,有利于集中财力办综合性的大型活动,也有利于促进各社团的竞争和发展。社团可支配经费的增加,有利于增强社团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总体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时,既要保证组织正常运转的经费需要,又要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有计划地向社团倾斜。
民主与集中的和谐统一。组织作为社团管理的决策和评价部门,由于知识经验、预见能力、设计能力的局限性,决策者和评价部门会因自身的理性限制而影响经费的投资趋向和评价社团的合理性。因此,应当组织更多的人来参加民主决策和公开评价,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众人的智慧,这一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二、社团经费开源节流
像任何一个成熟的生命一样,社团要想保持精神饱满,充满活力,需要投入精力、财力、物质资源和关注。社团经费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为此,社团的成员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足够的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营销意识,按照开源节流的原则,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筹集经费。与此同时,要本着量入而出的原则开展社团活动,社团的核心成员要有很好的理财能力、民主管理能力、合理支配能力,这样才能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努力实现社团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要努力吸纳社会资金。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想获得社团发展所需的会资助经费,必须从双方获益的角度入手,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需正视的现实。人类学家早就注意到互惠互利在社团参与中的重要性,认为互惠既不是无私,也不是简单的针锋相对,而是超越时间的对共同价值更深入的理解。因此,社团应当尽可能地策划有可能双赚的项目和活动,以此吸纳社会资金用于社团的正常开支。要适当使用社团成员交纳的会费。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礼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教育是一种劳务,它既是消费的教育又是投资的教育。”社团个人的投入实质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这当然包括成员参加社团活动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种做法也是成本分摊,是符合教育经济学基本思想的,其核心是利益获得与能力支付。社团经费来源多样化,使得社团成员都能担负起相互竞争、平衡、优化的责任,促使社团质量、层次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同时,要积极争取管理组织的投资。对于社团来说,没有组织的积极参与支持,资源(时间和财力)的获得是困难的。社团要主动围绕组织的目标设计活动方案,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开展活动,这样才能赢得组织的投入,这种投入对于社团成员们致力学习和创新活动非常关键。这样的投资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了组织对知识创新活动的支持和鼓励。对于管理组织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投资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教育是一种有形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组织要有效地培养社团,可以通过设立项目预算基金的办法来实现投资。即组织可以部分或全部通过项目给社团投资,社团需要项目投资时提出申请。至于组织给社团投资多少,应当根据社团所协调的活动的类型、积极参与的成员数量等指标决定,社团的职责是产生能创造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要在提倡社团既关注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鼓励社团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专业优势和组织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种服务,通过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实现社团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此外,还要努力提倡社团活动少花钱多办事。活动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实践是社团最好的老师,它们都是社团面向未来的基础,不仅能为社团提供一些资源,也使成员们在实践中能够把握新形势,处理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当然,社团活动要有规律地发起,需要创造节奏。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如果心跳是强有力并且有节奏的,人就有一种运动和活力的感觉。心跳太快,人
就会感到喘不过气来,就有要被压跨的感觉。社团活动太频繁,社团成员就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就会不愿意再参加活动。当社团活动太少时,也会让人感到无精打采,社团只能挣扎生存。因此,社团的节奏是衡量其活力最重要的标志。理解了这一节奏感,经费的使用就应量入而出,游刃有余。
三、社团规模适当可控
根据人类学家的看法,“真正的”社团很少超过150人,因为这几乎是人们以感情为基础可以了解的人数的上限。社团中的相互关系和亲密感是由千丝万缕的个人关系构成的,这些关系的发展需要时间和经验。国外有学者发现,虽然现代的人们可能认识超过1000人,但他们只保持与20个积极的社团的联系。这种规模限制的驱动力是“交往记忆的心理前提”,即“对某些人有足够的了解,从而知道他们的技术实力并可以信任他们。
考察现今的学生社团,不仅规模和跨度不一,而且结构不合理,特色性不显著。有的高校一个学生社团的规模达1000多人,横跨几个校区。社团中娱乐型多,学术理论型少。实践型社团中公益服务居多,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设立的社团少。这种缺乏知识含量,对内缺乏吸引力、凝聚力,对外缺乏社会影响力的社团,在成员中很难激起热情。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有必要适当控制学生社团的规模和跨度,同时将社团的角色制度化。这不仅可以让社团成员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它遵循正式的程序,从而作为非正式的实体予以加强,在正式和非正式元素的相互作用中给予它们明显的、合法的地位。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努力做到:社团布局要注意单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因为有多个单一性社团组成的社团群体才会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社团监控要注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社团的活动参与者、场地安排、内容选择和形式确定,由社团灵活掌握,这样开展活动才有可操作性,也才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社团结构还要注意学术理论性和文体娱乐性的统一。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的重要基地,学生在校应当以学为主。因此,管理组织要注重社团类型、规模、比例和知识含量的协调,避免本末倒置。在发达的信息时代,社团可在管理组织的监管下,设立主页,声明社团的存在,描述社团的领域和活动。社团成员可以在线讨论,扩大谈话的空间,以此增强成员的关系和身份感。
四、社团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培养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是经济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做好这些工作,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外,需要多方面的辅助手段。其中,随着学分制的实行,班集体功能的弱化,因势利导地发挥社团的功能和作用不失为明智之举。
那么,社团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国外有学者对于许多艺术和科学学科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三个类似的关键元素:即一个经过挑选的“领域”,就是选择具有吸引力的问题,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一批能够辨认、验证创新的“专家”(“社团”);一种包括理论、规则、方法和故事的“文化”,类似我们所说的“实践”概念。在犹太人传统的社团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三个方面:即信任、归属和行为。我国佛教的三个基本元素也有异曲同工之意:即佛(启迪、领域)、会社(社团)和律法(实践)。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社团发展的艺术,就是使用领域、社团和实践的优势,这些优势帮助社团取得进展,发挥它的潜能。
社团要赢得可持续发展,除了有一个跟上时代步伐的合适领域,一个规模结构合理的社团和一个乐于并勇于实践的群体外,还应当包括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经费来源等等。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在充斥着过量信息的经济社会中,在扩大招生后的高校校园中,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高校学生社团这一小小细胞上,目的是想从学生管理的过度的信息中筛选出值得关注的概念、方法和问题,以利于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增强创新的活力。
第二篇:浅谈学生会工作和社团工作
学生会和社团工作
学弟学妹们,大学了,对学生会和社团有没有什么兴趣呢?大学里面的学生会可谓是大大小小不少,班级、年级、院系到校级学生会,而社团更是数不胜数了,好吧,数不胜数可能夸张了,但是100多个是有的。不论你以前有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我还是建议大家去试一试。
无论是学生会还是社团,都不是轻松的事。新加入的成员,需要做很多琐碎的杂事,而且会占用一定的休息时间,有时候还不得不翘课。然而,如果你想锻炼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乐于展示自己,如果你想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如果你真心实意的想为大家服务,如果你想改变一些你看不惯的现象,如果你想多了解一下学校各个活动的内幕,如果你想丰富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如果你尝试以前没做过的事„„那么,参加这些还是很不错的。我建议大家参加,而且希望大家可以过的风生水起。在我看来,参加却没有留下痕迹是没有意义的,纯属浪费时间精力。如果参加了,尽力做好,争取拿一些奖状啊,证书等等。当然,如果抱着功利心去参加,额,我觉得你会很累。这个就不和大家去辩证分析了。学生会和社团的工作经历多多少少会改变你的一些东西,包括思想、形象以及以后的简历,也或者通过这些经历会邂逅美好的友情或是爱情。思想、形象都是无法量化的,简历却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毕业之后找工作,写简历时可能你才能明白奖状、证书和工作经验的重要意义。
班级、年级以及学院的学生会的竞选在你们开学不久,校级的时间可能会靠后一点,要多注意这方面的宣传。我建议大家至少要参加班级或是年级的学生会竞选,因为这些是和群众比较近的学生会,所谓群众,就是能影响你的竞选结果的同学们,即同一级的同学。每年学生会都会换届,第一年的时候要打好群众基础,让群众看到你在他们身边,看到你切切实实的在为他们服务,不然他们的票是不会再投给你的。哪些学生会干部办了哪些事儿,办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是很清楚的,院系老师也会看在眼里。你办的这些事儿,就是你第二年的得票保证,当然还有个人魅力等因素包含在内。如果你在校级活动的话,群众看不到你的表现,也不会怎么熟悉你,竞选就失去了广阔的群众基础,这就比较难办。在各种民意测评中成绩也难以胜于经常在群众身边的那些同学。通过班级、年级、院系学生会,还可以和院里的老师更熟悉,这也不是说讨好老师,只是你上了大学就会知道,和老师关系好也不是没有好处,和辅导员搞好关系也不是那么令人发指的行径。有些人大学四年连院长是谁都不知道,连辅导员办公室在哪里都不知道,可能他们自己并不在意,但我建议你们不要成为那样的人。院系和校级的学生会想要进去程序会比较麻烦,要经过笔试和几次面试才可以。然而,这是一个更大的舞台,也非常有吸引力。虚一点,就是可以认识更多的不同院系的人,学到更多的东西,参与大场面的准备工作等等,开阔视野。实一点的话,就是如果你干得好,可以拿到院级或是校级的奖状,更有分量,而且,有更大的晋升空间。
竞选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要积极。有机会就要上。这是为自己竞选的,不是为别人。在高中,可能习惯了三推四阻,要别人拉你上去你才上去。不要以为缺了你这个职位就没人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后,不要妄自菲薄,既然大家被录取进了同一个学院,那么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也不要以为你上去后会被嘲笑。第一次的竞选,大多是凭第一印象,所以,形象搞好,演讲准备好就OK了,我们上任的年级学生会主席的演讲我现在还记得,她是来自青藏高原的,“我愿意用来自3000米海拔高度的热情来为大家服务”,就因为这一句,人气剧增。
另外,竞选一般在军训期间或是军训后,所以在军训时和同学打成一片也很重要。有时候,别人投你一票仅仅因为他认识你而另外的他不认识。最后,要选一个尽量适合自己的、自己HOLD的住的职位,感兴趣的最好了。这样可以让你竞选成功后工作的不那么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你工作的成功。但是我把它放在最后,是因为,兴趣或者适合这个东西,不那么好说,也许你接了这个工作才发现它适合自己呢?所以,敢于去尝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尽人事,听天命。
社团工作的话,有两个方向,一是兴趣,二是工作经验。大学里的社团有很多有意思的,比如手工艺、乐器类、小品、象棋、围棋、语言类、瑜伽等等,大家想学一点才艺的,不妨参加这些。还有一些会组织很多活动社团,比如春野(会组织观鸟、露营等等活动)、青协(志愿者活动)、圣兵爱心社(公益活动)等等,还有性科学协会、话剧社这些很有特色社团,上述5个社团在我们学校已经连获几年的十佳社团了。参加这些社团有利于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入学后可以向本校的学长学姐们问问,哪些社团比较有意思或是有意义,作为备选。当然,也可以选个感兴趣的冷门,说不定因为你的加入,冷门被改造成了热门呢。事在人为嘛。个人认为社团参加2个就可以了,太多了,会觉得没有闲暇时光的。社团工作相对于学生会来说娱乐性质更多一些,认识的人也是全校范围的,不局限于年级或是院系。简历上如果有“曾担任XX社团部长”之类的,当然是锦上添花。
无论你参加学生会还是社团,都会接触到学长学姐,对于学长学姐,首先要尊敬。不要认为他们带着你们,教给你们经验是理所当然的。第一次去学校的时候,会有学长学姐接待你们,记得嘴甜一点,即使不知道名字,也要问声“学长好”或是“学姐好”,或是说几声谢谢,这样学长学姐得到了安慰,说不定就教你一点学校生存之道或是尽心尽力地帮你把剩下的事都安顿好。进入学生会或是社团后,你有很多需要学习。姿态放低一点,嘴巴甜一点,工作积极一点。你尊敬学长学姐,不是因为他们他们职位比你们高,而是因为他们比你们有经验,他们比你们多经历一年大学。他们有的,你所羡慕的,将来你也会有,你要做的就是学习和实践。你尊敬他们,学到更多东西的机会就多了一点。这件事等你们当了学长学姐就会深有体会。在学生会或社团如果能遇到非常优秀的前辈的话,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和他们学习。优秀前辈散发的人格魅力,表现出的出色工作能力,潜移默化中就能给你很多收获,多和他们交流也是以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和学长学姐混熟了,也不要忘了尊敬二字,尊敬,不等于谄媚。当然,同学间也是需要相互尊重的。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意见,欢迎讨论和批评指正。每个学校可能也有差异,但大致应该差不多。当然,你们也有自己的选择,不愿意参加这些也可以。你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塑造你未来的某一段时光。谨慎。
祝学弟学妹们大学愉快!
第三篇:西华大学社团管理委员会
西华大学社团管理委员会
西华大学社团管理委员会是直属于西华大学校团委的校级学生组织。其主要工作职能是在西华大学校团委的委托和指导下对全校学生社团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和协调社团各类关系;监督各学生社团的招新、财务管理和换届工作,审批社团各类活动的开展,并根据对社团的综合考核评选“校十佳社团”,并按要求组织进行每年评定“社团星级”。同时,对优秀的社团干部进行评选。为全校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和持续化发展全面服务。社团管理委员会积极的组织和开展其他的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团活动月”、“社团游园会”、“社团科技周”、“社团学术交流日”,开展“社团文体艺术节”等全校性活动来带动社团活动的开展;通过举办“成都市高校社团研讨会”,参加省内其他高校所举办的有关探讨和交流社团管理和发展经验等方面的会议等,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以更好的为社团服务和促进社团的发展。
社团管理委员会闲下设办公室、宣传部、对外关系部、网络信息部、学术文化类社团部、公益服务类社团部、科技实践类社团部和文娱体育类社团部共8个部门,各部门职能如下:
1、办公室主要负责社管会及社团各类档案的管理、进行日常的值班、根据社团和类别部等的反馈意见修改和制定社团管理条例、监管社团的财务运营状况和考核社管会内部和社团的出勤状况、受理社团对社管会的改进意见。
2、宣传部主要负责社管会及社团各类活动的美工等前期宣传资料、活动现场采稿、写新闻稿件、网络宣传等。网络信息部主要负责维护社管会的网站维护和网络宣传,制作社团及社管会各类活动的电子相册,并对社管会所办的内部刊物如;《西华社团》、《社团年鉴》等进行采编。
3、对外关系部主要负责联络活动赞助以及协助社管会和社团对其他学生组织进行沟通和交流,并监督社管会各部门的内部运营,深化社管会和省内其他高校同性质组织沟通和联系,负责社管会和社团的对外宣传。
4、四个类别部(学术文化类社团部、公益服务类社团部、科技实践类社团部和文娱体育类社团部);主要职能为监督各社团的招新、会费的使用情况和各社团的换届工作,监督、审批和考核社团各类活动的开展,并直接协助社团协调各类关系;受理社团会员对社团的投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社团开展的各类活动归档,并定期召开社团负责人大会,了解社团近期活动及根据社团前期活动的开展向社团提出总结和评比。
第四篇:怎样管理好一个大学社团
怎样管理好一个大学社团
大学社团琳廊满目.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承载体.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团体.大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服务学生的团队.在社团的发展中,不少社团都存在共同的问题:社团凝聚力涣散.会员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积极性非常的低,社团活动爱来就来.不来连借口都懒的篇..管理好一个社团.使其有个长足的发展.打造校园品牌社团.不单单说有个英明的社长就能做到的.这需要每个会员的努力付出.在此.提出以下几点:
一.建立社团文化
1)有助于增强社团凝聚力.2)导向作用—建立社团文化给社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行为上也有了指导理念.3)约束作用—这对社员的言行起着约束作用.二.做好愿景建设
1)发展社团的愿景即目的是什么~社团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都应该明确.2)了解会员的愿景是什么..只有当共同愿景和个体愿景相交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社团付出..三.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管理好一个社团.不单要从精神方面着手.物质方面也很重要.比如优秀会员的物质上的奖励应该有一定的分量.这就很现实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管理好发展好一个社团主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着手.其他方面也要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让部门之间相互竞争.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竞争就有协作.就有了沟通.部门间的协作更加协调.整个社团的办事效率更高.使社团朝着校园品牌社团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大学社团各部管理职责
社团各部管理职责
会长:社团整体战略的考虑,制定长远的计划,策划并制定社团管理原则,大型社团活动大体工作的安排。
副会长:协助会长工作,协助各部组织完成他们的职务,组织特定方面技术的研究(这并不会与技术部冲突),并寻找其他高校的同类技术协会,促使高校技术联盟成功举行。
技术部:通过各种渠道组织手工技术(新编法、新技术等)的开发研究,在社团寻找有手工技术特长的人才(登记成册,为挑选下届领导班子提供条件),在社团公布表扬,并鼓励他们在社团传授技术。
组织部:组织并策划社团的大小活动,对上课情况的考核,并制定改善计划,每次活动后通过各种渠道组织收集反馈意见,为下一次的活动的组织策划提供有利的条件。
外联部:组织培训部里的成员拉外联,与各协会搞好公关关系,为本协会创造良好的协会环境,并尽可能与各协会外联部组织互相学习拉外联活动。宣传部:对内与对外宣传本协会的宗旨,理念;为本协会的大型活动写传记,并上传到QQ群里;每次活动时要宣传本活动的意义,理念;大型活动时贴海报和组织宣传活动。
财务部:对本协会经费的妥善管理,对本协会开支的科学预算,制定科学开支消费计划,使资金得到科学充分利用,避免资金的浪费;采购本协会所需的物资,整理好发票,装订;社团经费开支公示到QQ群里并按要求汇报给社联。团支部:负责本协会里关于团委的相关事务,组织并找出本协会里的好人好事(参加相关赛事、做好事等),并在协会里,协会QQ群里公布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