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莫高镇基本情况
莫高镇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莫高镇成立于2005年9月,由原三危乡、五墩乡合并而成。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42.13平方公里,耕地3万亩。辖8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万人。国道313线贯穿全镇,机场、火车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均坐落于此,是敦煌重要的交通节点。
二、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莫高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城一基地”的战略目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求真务实,扎实苦干,社会各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镇以葡萄、大枣为主的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以温室大棚为主的优质瓜菜达到了近
1.3万亩,畜禽年饲养总量20余万头(只),全镇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窦家墩村、甘家堡村、新墩村为中心的红地球葡萄生产基地,以三危村、苏家堡村、泾桥村为中心的优质瓜菜生产基地,以新店台村、五墩村为中心的设施养殖基地。同时,借助敦煌市万亩高效节水园区莫高镇核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累计推广井水滴灌、河水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1万多亩。
三、2012年发展目标
2012年,莫高镇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挥自身优势,依靠节点建设,加快“三区一带两基地”建设步伐。力争完成葡萄种植2000亩,大枣种植500亩,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肉羊饲养量达到1万只。同时,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完成立新仓储物流中心、柏润恒温气调库、迎宾花园北区住宅小区等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项目,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
第二篇:莫高镇二0一一年打击传销工作总结
莫高镇二0一一年打击传销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推进打击传销活动,根据敦煌市发号文件《》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确保“两节”、“两会”期间我镇社会和谐稳定,镇党委、政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冬季打击传销专项行动。现就开展打击传销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认识,组织落实到位
为确保此次专项行动真正做到不搞形势、不走过场,收到预期成效,镇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镇冬季打击传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委书记韩学华同志任组长,镇人大主席剡德军同志任副组长,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李海驹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派出所、司法、社会发展办、经济发展办等部门为成员,共15人组成莫高镇打击传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二、齐抓共管、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为了巩固我镇连续多年无传销组织的成果,扎实推进我镇打击传销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遏制和减少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建立打击传销的长效机制,真正形成齐抓共管、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一是我镇从实际出发,制订了打击传销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组织机构,为打击传销工作奠定了坚定的组织基础。二是莫高镇打击传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村召开农户会,进行宣讲,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进一步扩大宣传,切实把宣传教育作为源头防范和抵制传销、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揭露传销活动本质、惯用手段和严重危害,提高全镇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宣传使村组群众对传销都有了足够的防范意识,认识了传销的本质。三是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办黑板报,办打击传销宣传栏,利用村文化室等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揭露传销的危害伎俩,使群众真正了解传销的真实面目,要求大家远离传销,抵制传销,积极举报传销,使出租屋房主充分认识到将房屋租给传销组织和人员是违法的,增强抵制传销的自觉性,使传销人员无藏身之地。四是开展全镇传销组织拉网式排查,做到不留死角。镇、村工作人员和派出所干警进行为期20天的拉网式排查传销人员的踪迹和窝点,严密排查本镇范围内的一切传销性质的非法活动。排查活动中,虽未发现传销人员活动踪迹,但我镇对此次专项打击行动自始至终高度重视,保持警惕,只要有苗头出现必会采取果断、有效措施。五是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与学校互动,利用开家长会之际,组织与孩子、家长、派出所等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向广大家长学生学习宣传法律法规,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法制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人人成为遵纪守法的人士,打击传销的勇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综治、司法、派出所等综治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我近年来打击传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连续几年辖区内无一传销组织出现,真正实现了无传销组织、无传销网络、无传销人员的三无乡镇。给我镇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对传销组织严打的高压态势,紧紧围绕创建“无传销乡镇”这一活动主题,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巩固打传成果,积极探索打击传销活动的长效机制,给全镇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构建和谐莫高镇做出更大的贡献。
莫高镇综治办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莫振高事迹
莫振高,广西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一个连续35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的善良人;是一个不惜一切筹资助学,到企业、工地为贫困学子“化缘”的好心人。
近10年来,他先后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
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在家人、群众和贫困山区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
为了办好学校他不惜力不怕苦
都安高中是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所最好的中学,在广西非常有名,因为教学质量高,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老百姓都拼命地把孩子往这里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广西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
但是,都安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曾让前来考察的专家感言“心都不安”——这里,人称“石山王国”,九分石头一分土。因为贫穷,过去全县每年约有200名考上本科的考生被迫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穷”,提到都安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字眼。上世纪80年代,都安高中也逃离不了这个“穷”字。当时,学校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这时莫振高都要冒雨,亲自架着梯子,上房去检修。
学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动手绘制挂图。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为学生修理桌椅。
那时,莫振高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中共党员之一,别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带头做。后来,他当校长了,下决心改变这一切。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10万元“化缘”而得。
对新建的教学楼,他的要求很严,因为都安县是在地震带上。他知道,教学楼不结实,出了事,没法向家长交代。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与工人们讨论楼要怎么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将5层的学生饭堂、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和3栋学生宿舍楼建了起来。
除了硬件设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跟上。莫振高说:“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接着,一栋科技楼建成了,每个教室里配了两台电视机、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100台电脑也进了都安高中„„
从此,瑶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
“只有不离开教学,才是一名人民教师。”当了校长,莫振高始终没有放下教鞭,仍然坚持上高三毕业班语文。他说:“我更喜欢被称为老师,而不是校长。”
每天早上6点准时来到学校,晚上11点半回家,这个“时间表”,莫振高一直坚持了35年。
瑶山贫困孩子家里的“常客”
都安县自然条件恶劣,莫振高挑起了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重担。都安高中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而都安县人均年收入才1600多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帮一个贫困生,就是帮一个家庭!”莫振高感同身受。
莫振高走遍了每个村屯,走进每一个贫困生家里。学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帮助贫困学生。莫振高还常组织全校师生给贫困生捐款捐物,发动学校领导、团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届校友寻求资助。
家住古山乡徳雅村的黄春茜考上了重庆大学,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也凑不足300元,她只能无奈地放弃上大学。莫振高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黄春茜家了解情况,并拿出1000多元塞到她手里。大学期间,为了让黄春茜安心完成学业,莫振高每月定期给她寄去生活费。
其实,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他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当时每个月50元的工资。
爱是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莫振高对贫困生的爱,就是这样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他感受着他们的痛苦,体会着他们的快乐。他说:“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余名新生中,有近三成是贫困生,很多学生报到时的行李只有一床破被子。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因为没勇气报到,就在校门口徘徊。这时,莫振高就把“校长办公室”搬到校门口,招呼为学费发愁的贫困生“先入学,其他费用慢慢想办法”。每逢开学必“摆摊”,专做贫困生的“生意”,这一幕,在都安县家喻户晓。
托起数万瑶山孩子心中的“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3年以来,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从1992年的
48.2%到2000年的
93.75%,今年将近100%,而且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示范性高中,全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先进集体。
而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近10年来,他先后筹集到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
1.8万名贫困生完成学业,最终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让所有贫困生“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的目标。
一名考上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在临行前的晚上,拿了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来到莫振高家:“老师,明天我就要走了,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我就把这两把自家种的菜送给您,以感谢您3年来对我的关爱。”
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这份纯朴的情意,让莫振高流泪了!
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爱我的学生。我要用毕生的奋斗,给瑶山的孩子们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踏上大学路„„”
翻开厚重的荣誉簿,记录了已经54岁的莫振高对教育无私奉献、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广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广西十佳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这些荣誉,是社会各界对一位教书育人模范的崇高敬意。
第四篇:莫振高事迹
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
莫振高,广西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一个连续35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的善良人;是一个不惜一切筹资助学,到企业、工地为贫困学子“化缘”的好心人。
近10年来,他先后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在家人、群众和贫困山区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为了办好学校他不惜力不怕苦
都安高中是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所最好的中学,在广西非常有名,因为教学质量高,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老百姓都拼命地把孩子往这里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但是,都安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曾让前来考察的专家感言“心都不安”——这里,人称“石山王国”,九分石头一分土。因为贫穷,过去全县每年约有200名考上本科的考生被迫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穷”,提到都安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字眼。上世纪80年代,都安高中也逃离不了这个“穷”字。当时,学校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这时莫振高都要冒雨,亲自架着梯子,上房去检修。
学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动手绘制挂图。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为学生修理桌椅。
那时,莫振高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中共党员之一,别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带头做。后来,他当校长了,下决心改变这一切。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10万元“化缘”而得。
对新建的教学楼,他的要求很严,因为都安县是在地震带上。他知道,教学楼不结实,出了事,没法向家长交代。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与工人们讨论楼要怎么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将5层的学生饭堂、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和3栋学生宿舍楼建了起来。
除了硬件设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跟上。莫振高说:“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接着,一栋科技楼建成了,每个教室里配了两台电视机、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100台电脑也进了都安高中„„
从此,瑶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
“只有不离开教学,才是一名人民教师。”当了校长,莫振高始终没有放下教鞭,仍然坚持上高三毕业班语文。他说:“我更喜欢被称为老师,而不是校长。”
每天早上6点准时来到学校,晚上11点半回家,这个“时间表”,莫振高一直坚持了35年。
瑶山贫困孩子家里的“常客”
都安县自然条件恶劣,莫振高挑起了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重担。都安高中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而都安县人均年收入才1600多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帮一个贫困生,就是帮一个家庭!”莫振高感同身受。
莫振高走遍了每个村屯,走进每一个贫困生家里。学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帮助贫困学生。莫振高还常组织全校师生给贫困生捐款捐物,发动学校领导、团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届校友寻求资助。
家住古山乡徳雅村的黄春茜考上了重庆大学,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也凑不足300元,她只能无奈地放弃上大学。莫振高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黄春茜家了解情况,并拿出1000多元塞到她手里。大学期间,为了让黄春茜安心完成学业,莫振高每月定期给她寄去生活费。
其实,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他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当时每个月50元的工资。
爱是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莫振高对贫困生的爱,就是这样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他感受着他们的痛苦,体会着他们的快乐。他说:“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余名新生中,有近三成是贫困生,很多学生报到时的行李只有一床破被子。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因为没勇气报到,就在校门口徘徊。这时,莫振高就把“校长办公室”搬到校门口,招呼为学费发愁的贫困生“先入学,其他费用慢慢想办法”。每逢开学必“摆摊”,专做贫困生的“生意”,这一幕,在都安县家喻户晓。
托起数万瑶山孩子心中的“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3年以来,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从1992年的48.2%到2000年的93.75%,今年将近100%,而且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示范性高中,全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先进集体。
而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近10年来,他先后筹集到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完成学业,最终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让所有贫困生“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的目标。
一名考上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在临行前的晚上,拿了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来到莫振高家:“老师,明天我就要走了,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我就把这两把自家种的菜送给您,以感谢您3年来对我的关爱。”
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这份纯朴的情意,让莫振高流泪了!
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爱我的学生。我要用毕生的奋斗,给瑶山的孩子们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踏上大学路„„”
翻开厚重的荣誉簿,记录了已经54岁的莫振高对教育无私奉献、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广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广西十佳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这些荣誉,是社会各界对一位教书育人模范的崇高敬意。
三十春秋燃蜡炬大瑶山中筑梦人
莫振高,30多年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考入大学,并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网友追忆如潮„„
生前,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考入大学。更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瑶乡山里娃走出大山、勤奋求学,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他,是大瑶山中筑梦人。
身后,数千学生不远千里从各地赶回,送他最后一程,以至县城花圈脱销。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校友群、朋友圈、网络论坛,怀念、追忆如潮„„他,是瑶乡学子的“校长爸爸”。莫振高,一位普通的中学校长,为何能赢得如此爱戴?记者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一路探访,寻找答案„„
“有困难,就找我”
他把学生当亲生子女来养,学生把他当爸爸来爱 “莫校长没了?怎么可能?!” 3月9日下午,都安高中高三355班的韦彬彬同学,听到同学说起“莫校长的事”,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噩耗,终于还是来了。老师满脸泪水地告诉班上同学,莫校长因突发性心源性疾病,永远地离开了。
伤悲,从都高蔓延开来。
惊悉校长辞世,校友韦景煜立马请假7天,心急火燎地赶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回都安了;连春节都“舍不得”回老家的广州校友杨晓乾,回都安了;在南宁工作的校友韦春燕,回都安了„„“再忙,也要送校长最后一程。”
15日上午,细雨纷飞,寒气袭人。数千名群众自发胸戴白花,手举花圈,依依送别莫校长。465个花圈、数百米长的队伍,都安整个县城都悲痛欲绝„„ 在韦彬彬眼里,莫振高是校长,更是慈父。“早上6点20分,下午2点20分,傍晚6点40分,莫校长都会站在教学楼前那棵龙眼树下,看着我们进教室。” 如果天气好,早上莫振高就会广播:“今天太阳大,同学们可以晒晒被子。”中午,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请同学们将被子翻一翻。”下午,广播声又响:“同学们记得收被子了,拍一拍、抖一抖„„”
即便躺在病床上,莫振高最挂念的还是那些学生娃。校后勤处主任黄道锋回忆:就在莫校长辞世的前几天,他还打电话反复叮嘱自己两件事。一是尽管物价涨了,食堂能不提价就不提价;二是元宵节晚餐要像往年一样,免费给学生加餐,一个鸡腿一个鸡蛋;宵夜要提供汤圆,每个学生10个。
校资助办主任韦喜凤回忆:每年开学,总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没勇气报到,只在校门口犹豫徘徊。这时,莫校长就会出现在校门口,拿着喇叭喊:“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在都高执教30多年,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孩子,莫振高学会了“化缘”,游说企业、单位、个体老板捐资助学。近10年来,他和学校的资助办团队,募得善款数千万元,资助1.8万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
他把成千上万的山里娃送出大山,却被自己“锁”在瑶山一辈子 “都安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县委书记陈继勇说。对绝大多数都安学生来说,读书、考上大学,是走出大山、走出贫困唯一的路。“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走进都安高中大门,一块大理石上,9个烫金大字格外耀眼。这是都高的办学理念,也是莫振高的毕生心愿。为了让孩子们“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莫振高费尽思量。
早年,都安高中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
莫振高担任校长后,如燕子衔泥筑巢般一点点筹措资金,对校园进行硬化、美化、绿化。如今,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楼相继拔地而起。
建设要投真金白银。县财政局副局长黄泳迭介绍:这些年来,县财政“勒紧裤带”,加大对都安高中的投入,但对都高的发展而言仍远远不够。钱从哪儿来?“抠”出来。
一次黄道锋和莫校长到南宁出差,筹备新建学生宿舍楼。县里建筑公司报价,一栋3000多平方米的大楼要150万元。为了省钱,莫校长决定包工不包料,自己采购钢筋、水泥等建材,一趟趟地到南宁各大建材市场,货比三家。最后,宿舍楼建成,才花了90多万元。抠归抠,可该花的钱,莫振高从不含糊。
学校科技大楼落成,莫振高“大手笔”地给教室里配了两台29英寸的闭路电视、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和100台电脑;几年前,他拍板挤出资金,选派97名教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连续10年高考上本科线的学生达到76%以上,而且连续20多年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值得一提的是,都安高中还是广西惟一一所外语特色学校,2012年高考,英语作文满分率居广西第一。
知识,改变了一代代山里娃的命运。如今,都安高中的学生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上千名校友在北京工作。“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的目标正慢慢实现。
由于治校有方、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党政机关任职,也有外地学校抛出高薪橄榄枝。但莫振高都婉拒了。“我走了,娃娃们怎么办?”执此一念,莫振高在都安高中一呆就是30多年。
“考上大学是最好的怀念”
用担当与责任树立的丰碑,长留天地间,激励数代人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近来,黄道锋一有空就会到南教学楼的施工现场转转。“莫校长心里还惦记着这栋楼,一定要保质保量建好。”
读书时,韦景煜没少到校长家蹭饭。校长对他说得最多的是“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知识,所以要拼命读书,努力走出大山”。韦景煜说,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是校长留给自己的财富。
蓝涵正计划和校友们一起成立一个基金会,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学弟、学妹们。“让一代又一代的都安高中学生相互帮扶下去。” 一组数据,或许能让莫校长走得放心。2007—2014年,广西累计资助学生达2472.6万人次,各级财政投入的资助资金264.05亿元。8年间,财政投入的资助经费和受助人数连年大幅增长,资助经费从2007年的7.5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7.37亿元;资助人数从57万人次增加到463.7万人次;资助项目从7项增加到22项。
3月18日,都安高中校园。师生恸哭、挽幛如云的悲痛场景,已然淡去。琅琅的读书声,不时从教室传出。高三356甲班的苏宝尧同学说,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是对校长最好的怀念„„
记者手记
平凡,亦可砥砺成锋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毕其一生,他只做了一件事:让更多的瑶寨山里娃,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向外面的精彩。
翻山越岭,遍访瑶寨,只为一个个娃仔重返校园;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只为得到更多热心人的援手;不离不弃,以心相许,甘做教书匠、愿为孩子王„„一举一动,平平凡凡;一言一行,平平常常。
平凡的莫振高,为何赢得如此尊重?因为,他甘于燃烧自己,照亮瑶乡娃奋进的路;因为,他用尽一生的力量,撑起了贫困生前行的天;因为,他用坚守和担当,诠释了“校长”的分量。
平凡之中蕴藏崇高追求,平静之中饱含满腔热情,平常之中彰显敬业奉献。于是,平凡砥砺成锋,成就了一个师者的伟大。
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谁为群众掏心,群众就会为谁点赞;谁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就把谁刻上心碑。这是人心的度量,更是对平凡坚守的最好铭记。
第五篇:莫振高精神
校长爸爸——莫振高
莫振高,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位化缘校长。
莫振高,壮族,1957年生,1972年8月参加工作。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感动广西十大人物。莫振高连续35年(截止2011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近10年来,莫振高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在家人、群众和贫困山区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是一个不惜一切筹资助学,到企业、工地为贫困学子“化缘”校长。2015年3月9日因病逝世,享年58岁。
莫振高,广西河池市都安高中的校长。都安高中是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所最好的中学,在广西非常有名,因为教学质量高,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老百姓都拼命地把孩子往这里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但是,都安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曾让前来考察的专家感言“心都不安”——这里,人称“石山王国”,九分石头一分土。因为贫穷,过去全县每年约有200名考上本科的考生被迫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穷”,提到都安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字眼。上世纪80年代,都安高中也逃离不了这个“穷”字。当时,学校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这时莫振高都要冒雨,亲自架着梯子,上房去检修。学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动手绘制挂图。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为学生修理桌椅。
那时,莫振高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中共党员之一,别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带头做。后来,他当校长了,下决心改变这一切。学校没有钱,他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10万元“化缘”而得。
对新建的教学楼,他的要求很严,因为都安县是在地震带上。他知道,教学楼不结实,出了事,没法向家长交代。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与工人们讨论楼要怎么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将5层的学生饭堂、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和3栋学生宿舍楼建了起来。
除了硬件设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跟上。莫振高说:“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接着,一栋科技楼建成了,每个教室里配了两台电视机、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100台电脑也进了都安高中„„
从此,瑶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
“只有不离开教学,才是一名人民教师。”当了校长,莫振高始终没有放下教鞭,仍然坚持上高三毕业班语文。他说:“我更喜欢被称为老师,而不是校长。”每天早上6点准时来到学校,晚上11点半回家,这个“时间表”,莫振高一直坚持了35年。
都安县自然条件恶劣,莫振高挑起了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重担。都安高中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而都安县人均年收入才1600多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帮一个贫困生,就是帮一个家庭!”莫振高感同身受。
莫振高走遍了每个村屯,走进每一个贫困生家里。学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帮助贫困学生。莫振高还常组织全校师生给贫困生捐款捐物,发动学校领导、团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届校友寻求资助。
家住古山乡徳雅村的黄春茜考上了重庆大学,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也凑不足300元,她只能无奈地放弃上大学。莫振高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黄春茜家了解情况,并拿出1000多元塞到她手里。大学期间,为了让黄春茜安心完成学业,莫振高每月定期给她寄去生活费。其实,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他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当时每个月50元的工资。一名考上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在临行前的晚上,拿了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来到莫振高家:“老师,明天我就要走了,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我就把这两把自家种的菜送给您,以感谢您3年来对我的关爱。”
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这份纯朴的情意,让莫振高流泪了!
爱是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莫振高对贫困生的爱,就是这样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他感受着他们的痛苦,体会着他们的快乐。他说:“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余名新生中,有近三成是贫困生,很多学生报到时的行李只有一床破被子。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因为没勇气报到,就在校门口徘徊。这时,莫振高就把“校长办公室”搬到校门口,招呼为学费发愁的贫困生“先入学,其他费用慢慢想办法”。每逢开学必“摆摊”,专做贫困生的“生意”,这一幕,在都安县家喻户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3年以来,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从1992年的48.2%到2000年的93.75%,今年将近100%,而且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示范性高中,全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先进集体。
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爱我的学生。我要用毕生的奋斗,给瑶山的孩子们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踏上大学路„„”
翻开厚重的荣誉簿,记录了已经54岁的莫振高对教育无私奉献、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广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广西十佳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1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些荣誉,是社会各界对一位教书育人模范的崇高敬意。
2015年3月9日下午,都安高中高三355班的韦彬彬同学,听到同学说起“莫校长的事”,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噩耗,终于还是来了。老师满脸泪水地告诉班上同学,莫校长因突发性心源性疾病,永远地离开了。伤悲,从都高蔓延开来。惊悉校长辞世,校友韦景煜立马请假7天,心急火燎地赶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回都安了;连春节都“舍不得”回老家的广州校友杨晓乾,回都安了;在南宁工作的校友韦春燕,回都安了„„“再忙,也要送校长最后一程。”
莫振高,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网友追忆如潮„„ 生前,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考入大学。更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瑶乡山里娃走出大山、勤奋求学,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他,是大瑶山中筑梦人。
身后,数千学生不远千里从各地赶回,送他最后一程,以至县城花圈脱销。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校友群、朋友圈、网络论坛,怀念、追忆如潮„„他,是瑶乡学子的“校长爸爸”。
15日上午,细雨纷飞,寒气袭人。数千名群众自发胸戴白花,手举花圈,依依送别莫校长。465个花圈、数百米长的队伍,都安整个县城都悲痛欲绝„„
在韦彬彬眼里,莫振高是校长,更是慈父。“早上6点20分,下午2点20分,傍晚6点40分,莫校长都会站在教学楼前那棵龙眼树下,看着我们进教室。”如果天气好,早上莫振高就会广播:“今天太阳大,同学们可以晒晒被子。”中午,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请同学们将被子翻一翻。”下午,广播声又响:“同学们记得收被子了,拍一拍、抖一抖„„”
即便躺在病床上,莫振高最挂念的还是那些学生娃。校后勤处主任黄道锋回忆:就在莫校长辞世的前几天,他还打电话反复叮嘱自己两件事。一是尽管物价涨了,食堂能不提价就不提价;二是元宵节晚餐要像往年一样,免费给学生加餐,一个鸡腿一个鸡蛋;宵夜要提供汤圆,每个学生10个。
校资助办主任韦喜凤回忆:每年开学,总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没勇气报到,只在校门口犹豫徘徊。这时,莫校长就会出现在校门口,拿着喇叭喊:“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要努力践行“三严三实”,做将来的“四有”大学生,“四有”教师,为贫困山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的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培育更美丽更灿烂的祖国花朵,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毕其一生,他只做了一件事:让更多的瑶寨山里娃,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向外面的精彩。翻山越岭,遍访瑶寨,只为一个个娃仔重返校园;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只为得到更多热心人的援手;不离不弃,以心相许,甘做教书匠、愿为孩子王„„一举一动,平平凡凡;一言一行,平平常常。平凡的莫振高,为何赢得如此尊重?因为,他甘于燃烧自己,照亮瑶乡娃奋进的路;因为,他用尽一生的力量,撑起了贫困生前行的天;因为,他用坚守和担当,诠释了“校长”的分量。
平凡之中蕴藏崇高追求,平静之中饱含满腔热情,平常之中彰显敬业奉献。于是,平凡砥砺成锋,成就了一个师者的伟大。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谁为群众掏心,群众就会为谁点赞;谁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就把谁刻上心碑。这是人心的度量,更是对平凡坚守的最好铭记。
莫校长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是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的确,没有爱怎么可能会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源泉。对这个“爱”的解读,我想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校长对学生们的爱。一名校长,当他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那么他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切切实实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更是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个校长只有真真正正的爱他的学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倾尽毕生所学,授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为,他更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们有真正的学问,掌握真正的本领,而不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另一个爱,是校长对教育事业的爱。教育作为一项职业,它有它的职业要求,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因为他爱教育,其次是因为他有很好的知识底蕴实施教育。
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对莫校长事迹的学习,我们也客观的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也像莫校长一样,用爱来教育,但是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作为师范生,我们有对教育的想法,对孩子们的期望。可是,对教育的耐心缺少了一点点。虽然有爱,但是爱的还没有莫校长那样的深刻。莫校长是我们在教育路上的榜样,我们要学习莫校长那种用爱来教育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12数本2班 杨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