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4 16:5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

第一篇: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第三册的选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展现了小动物们在秋天里欢快的情景。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

《秋天》课文录像。

观察秋天景色的图片和录像,体验秋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春天草长莺飞,夏天枝繁叶茂,而秋天的特征呢?能帮老师找一找吗?

出示: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的。”

高粱说:“秋天是()的。”

棉花说:“秋天是()的。”

松树说:“秋天是()的。”

土地说:“秋天是()的。”

小朋友说:“秋天是()的。”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进入秋季,领略一下秋天的风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秋天)。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呢?

(二)听朗读,初步进行审美感知、欣赏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秋天吧!请闭上眼睛,边听边美美地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放课文录音)

(仿佛看到蓝蓝的天、白云、黄澄澄的稻子、落叶、鱼儿、蚂蚁、燕子)(觉得天很美,丰收了)

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感受这美丽的秋天吧。(再放录像)

(三)、初读课文,感知秋天。

1、刚才,小朋友们在音乐声中甜甜地笑了,我知道你们一定被这迷人的秋景陶醉了,想不

想亲自读一读?

请你细细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语。

出示新词:黄澄澄当做梧桐树电报催

自由读——做小老师提醒容易读错的地方:(理解黄澄澄,仿照说几个词语。分别用“当”的两个读音组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品秋,进行审美理解

1.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分段朗读全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

(2)听师读,看师的表情,想一想,写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

你听出了秋天的天怎么样?你对天空有什么感觉?(高、蓝)

(看图片帮助体会秋天天高云淡)你能用那么„„那么„„这个词说句话吗?

(3)动词“飘”的掌握。教师通过叫学生来动手做一下“飘”的动作,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从而得出白云飘的特点;

(4)你能够读一读这美妙的语言吗?(教师指导)

(过渡):多么好看的蓝天和白云啊!蓝天下怎样呢?

3.学习第二自然段(进行审美延伸)

(1)、请一、二组的同学读,其余的小朋友比赛谁的耳朵最灵敏,最先听出第二自然段写了秋天的什么?(稻田)

稻田:这就是那片稻田。(出示:稻田的图片)

师:这是一片怎样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眼望不到边”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这里说什么像什么?(稻子像金子)你能说具体些吗?

你还会用“像”说什么呢?

师:稻田的稻子熟了,什么颜色(黄澄澄),谁能把这个词读正确:黄澄澄(ABB式读第一声)

你还见过“黄澄澄”的什么呢?

课文中指得是黄澄澄的稻田。请你来读读这一句: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2)(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秋天到了,稻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铺了一地金子。这段话应该怎么读呢?谁愿意美美地读读这一段?齐读。

如果你是种地的农民,看到这一大片黄澄澄的稻子,你的心情怎么样?(发财了、丰收了、很高兴)

(3)带着你对稻田的喜爱带着丰收的喜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吧!

(过渡):那么,秋天还有什么哪些景色呢?

4.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课文又写了秋天的什么?

梧桐树:看这一棵美丽的梧桐树。

(出示:梧桐树图片)

谁来叫叫它的名字?(个别读,齐读)

这是一棵怎样的梧桐树呢?(联系生活说说大树的形状、叶子和颜色)

你知道它长在什么地方?(出示画面和句子)

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

(2)梧桐树的叶子有什么变化?(黄、落)

落是什么意思?(掉)

怎么落?(轻轻地„„)(教师加上动作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师:从“一片一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如:树叶多、美)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纷纷飘落的黄叶吧。(出示课件:黄叶飘落)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慢慢地飘了下来,你觉得它像什么呢?(小鸟、蝴蝶„„)请你再来读读句子,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落叶飞舞的美丽。他们都落到了那儿呢?

(3)出示: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

谁来当当小鱼来读读这一句。(写小鱼的句子)

小鱼小鱼,你躲在落叶底下干什么呀?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读一读。

你们喜欢这把伞吗?

多么有趣啊,赶快来读一读。一起读。

现在谁来当当蚂蚁读读这一句呢。(写蚂蚁地句子)

(生读)

师:蚂蚁,蚂蚁,你在落叶上干什么呢?

在这么漂亮宽敞的运动场上来回跑着,小蚂蚁,你有什么感受呀?(指导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师::小蚂蚁真是个运动健将。再来读读这一句吧,小蚂蚁多么高兴啊!

瞧,小鱼在捉迷藏,蚂蚁爱运动,真有趣呀!你能用“△”勾出描写小鱼和蚂蚁动作的词吗?(游、藏、爬、跑)

(4)拓展:小鱼把落叶当做伞、蚂蚁把落叶当做运动场,玩得多高兴呀。那落叶还会落到哪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他们又来做什么呢?请你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都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又会把黄叶当成什么呢?

(5)那燕子又把树叶当什么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出示相应句子。

A、你知道电报是什么吗?

B、老师悄悄向燕子姐姐借来了一份电报,你想不想知道电报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呀?谁愿意来猜一猜?猜对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C、最先收到电报的两只燕子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在自己座位上演一演。

D、指名表演。

E、从燕子南飞,你又获得了什么信息?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吧。齐读,学生一起做小燕子边飞边叫。

(五)、复读课文,进行审美检测

小朋友,秋天来了,天高云淡,五谷丰登,落叶飘飘,小鱼来了,把黄叶当做伞,蚂蚁来了,把黄叶当做运动场,燕子来了,把黄叶当做了电报。有了这么多的小动物,你是不是觉得秋天更美了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生动有趣的秋天吧!(配乐朗诵)

(六)寻秋,进行审美延伸、检测、体验

小动物们在秋天欢快地活动着,给宁静的秋色增添了许多生气。从大家美美的朗诵中,我知道秋天不仅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更走进了大家的心田,秋天是多么美丽,只要你有一双会仔细观察地眼睛,你有一颗热爱大自然地心灵,你会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你还想了解秋天其它的特征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多彩的秋色吧!(播放录像)刚才你见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想?

你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怎么样)啊!秋天到了”的句式说一说吗?

秋天里,你还看到过哪些吸引你的景色或者还有哪些关于秋天的体验、感受呢? 学生汇报。

师:老师真高兴,我们班有这么多同学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会观察,会思考。

(六)进行审美欣赏、联想、体验

让我们再次闭上双眼,聆听钢琴曲《秋日私语》,想象这迷人的秋色吧!

总结全文:啊!秋天多迷人啊!

(七)课后作业:

学完本课,可让学生模仿《秋天》语句,以《找秋天》为题,写出二三种植物秋天的特征;或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一写果园里、庄稼地里、田野里、街道上哪些现象表明秋天已经来到。

(八)板书设计:

秋天

天高蓝

稻子黄澄澄

树叶黄

金子 落

第二篇:军神教学设计(六年级选读课文)

《军神》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你们觉得陈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答

一、在上课前,我要考考你们,看看有这几个词语,你会联想到什么?(三国演义 神医 刮骨)

这是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今天,我们也要去认识一位这样的人。板书课题“军神”,齐读课题。读题之后,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提?(1)“军神”指的是谁?(2)为什么被称为“军神”?。。。请翻开书,自由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

1.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师:请学生们快速默读课文前11 小节,边读边想: 刘伯承的伤势严重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课件出示刘伯承受伤的资料)

资源共享: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这么重的伤,可刘伯承却是那样的从容镇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分角色读前11节,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师读沃克的话,生读刘伯承的话,体会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的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借助资料,体会意志之坚。

沃克医生决定为刘伯承做手术,请女同学读12-15节,想想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从他“平静”的话语中感受他为国效力的坚强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读沃克医生的话,感受刘伯承在手术中将要面对的巨痛。

资源共享:“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课件出示刘伯承与沃克争执的资料)资源共享:“敢不敢做是你的胆量问题,受不受得了是我的忍耐力问题!”钢铁般的意志。

3.紧扣细节,体会意志如钢。

教师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让我们去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1)自读17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等词语,充分感受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课件出示手术时的录像)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过渡:难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当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从病人口中得知自己一共割了72刀时,他惊呆了,称赞道:(课件出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这哪儿是一个普通的军人啊!他分明是一个——军神!

教师相机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赞叹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4)刘伯承坚强、无畏的表现,让沃克医生大感意外。课文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语句很多,用“~~”画下来。仔细读一读,看看沃克医生的情绪、神态有什么变化?(师引导学生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来说)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变化?从他神态、情绪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本文重墨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教师小结:这种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1.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跨越困难和挫折,到达胜利的彼岸。2.忍受手术的巨痛

⑴手术到底有多痛?指名读句子。

句子: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⑵作者是怎么写出巨痛的?(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与神态描写)

军 神

刘伯承

从容 镇定

意志如钢

第三篇:课文1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图片出示庄稼成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认识自然段。请把书轻轻地翻到54页。

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4、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5、看汉字读。

师:老师发现了,同学们认识的汉字都很多!这回老师增大难度,请你们只看汉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检查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

师: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他们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自己先读读。

(秋、到、了、气、片、来、蓝、高、飞、会、个)、(2)指名领读

师: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读对了,请你跟他读一遍,如果他读错了,你要给他纠正过来。

(3)齐读

(4)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认识带拼音的词语

秋天、天气、树叶、天空、蓝色、一片、南飞

6、出示需重点关注的词语: 一片片 一群 一会儿 排成“一“字 凉了 黄了 叶子

师:下面,让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三、再读课文

1.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学习“了”字的书写。

(1)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4)教师巡视指导。

2.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板书设计:秋天 有3个自然段

了 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 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你从哪感受到凉了?(衣服厚了)你能读出凉的感觉吗? 指名读。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2)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想象情境,指导朗读。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4.齐读第1自然段。

导: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二)品读第2自然段。

1、继续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秋天的哪些变化? 汇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板书:天空

那么蓝,那么高就是很蓝很高,谁想读读这句话,把天空又蓝又高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课件出示大雁,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5)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6)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7)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大雁的知识?(大雁是候鸟,天气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到北方来生活。)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朗读课文)(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3.齐读第3自然段。

三、背诵全文。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学习“人”字的书写。

(1)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人”字。(4)教师巡视指导。2.学习“大”字的书写。

(1)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大”字。(4)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斗笠》(选读课文)教学设计

《斗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创作诗歌。

4、体会母爱的伟大、无私,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思、感激、热爱之情,教育学生要关心、体贴、孝敬父母。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这顶斗笠所包含着的深深的母爱。教学难点:

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进行创作诗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斗笠图片,师问:哪位聪明的孩子来告诉我,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学生反馈。

2、师:对,这是一顶斗笠,斗笠用毛竹等材料手工编织而成。在乡下农村,劳动人民干农活时遮阳挡雨的主要工具,每到雨天,村道上,田野里,随处可见乡亲们头戴斗笠而往来耕作,它为乡亲们遮住了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但是现在也有一些旅游地区,将斗笠作为一种工艺品出售。

生活中,斗笠很普通,每一顶斗笠就是一个故事,每一顶斗笠就是一段历史。但诗人王宜振笔下的斗笠却寓意深刻,这顶特殊的斗笠,它寄托了一个母亲对远在他乡的儿子的思恋和关爱。今天,我们就随诗人一起走进诗中,去感受一下这血融于水的亲情吧!(课件出示斗笠图,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3、板书课题: 斗笠

4、齐读课题,第十二课是一首用白话语言写作的现代诗,诗就是要多读才能读出它的韵味,才能读出作者的感情,下面我们就来读这首现代诗吧!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围绕下面的要求,小组合作,自读诗歌(课件出示)(1)读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熟生字,小组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交流识记和书写的要点。

2、查生字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3、师:老师刚才认真听了朗读,读得很好。对呀,“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今天这节课很多地方我们会用到这一方法。

4、教师配乐示范读诗歌。

这是一首现代诗,感情丰富。看到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你们愿意听吗?(师配乐朗读全诗)

怎样,老师读得好吗?你想随着音乐读吗?那就读吧!读完之后说一说,你感觉好像是谁在和你说话?

5、学生配乐自由读诗歌

谁来告诉我,你感觉是谁在和你说话呀?(这首诗歌就是以一位母亲的口吻,叮嘱即将远行的孩子带戴上故乡的斗笠,一顶斗笠饱含着深深的母爱,下面我们通过读来体会深深的母爱吧!)

6、教师带读诗歌

你能告诉我诗句中哪些地方能体现深深的母爱吗?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

1、讲解第一小节(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小节,不要求整齐,但要求读出声音。(学生自由读诗)(2)这一小节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浓浓的母爱?(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3)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希望孩子在外能身体健康,堂堂正正做人)

(4)你能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5)师评价

(6)朗读技巧指导: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只要用心体会作者情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就能读出作者的感情。

(7)用以上方法齐读第一小节。

2、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读诗,不要求整齐,但要求读出声音。(2)找出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3)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

(4)将你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变化朗读出来。

3、分小组学习自己喜欢的小节(2—5小节)后汇报学习情况。

4、小结全诗: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戴上它,孩子在异乡能听到故乡的声音,感到故乡的温暖,闻到故乡的芬芳,望见故乡的明月,其实这都是母亲来自故乡的爱。你们想把母亲的爱读出来吗?(想)那就请你们一起读吧!(配乐朗读)

5、学生反馈

(1)“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课件出示板书:成了故乡的蘑菇

你怎样理解“挺直的身影”呢?在什么情况下,你的身影是挺直的。说明母亲希望我怎样?(健康)这是母亲在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了,像我们学的第一课,树的

姿态怎样?(挺直)象征着什么?(刚直不阿)对,母亲还希望我堂堂正正的做人。

课件出示板书:担心 身体健康 希望 堂堂正正做人 师:还有表现母爱的句子吗?

(2)“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故乡的声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板书:听到故乡的声音。” 课件出示板书:听到故乡的声音

师:你觉得 “故乡的声音”会有怎样的声音?(林间鸟语、河流小溪、亲人朋友的笑语)

在静静的夜里,想着故乡的人,故乡的景,多么甜蜜温馨!这是母亲希望帮助孩子解思乡之愁,希望孩子能够睡个好觉。

课件出示板书:帮助 解思乡之愁

(3)“让故乡的热土*近你的心胸,走到哪里,你都能感到故乡的温暖,寒潮侵袭的冬夜也会有春意暖融融。”

课件出示板书:感到故乡的温暖(作者将斗笠比喻成故乡热土,无论走到那里,都能感受到故乡的温暖,这是母亲在担心孩子的冷暖,希望孩子在外边别冻着)课件出示板书:担心 冷暖

(4)“让这朵故乡的花儿伴你在闹市散步,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故乡的芬芳。” 课件出示板书:闻到故乡的芬芳

师:在第三节中,作者把斗笠喻为故乡的热土,那这里呢把斗笠比喻成什么?(故乡的花儿)这是母亲希望孩子不要感到孤单、寂寞。课件出示板书:希望 不要 孤单寂寞

(5)“孩子,它可是娘心头的亮光啊,让它照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熄的灯。” 课件出示板书:望见故乡的明月

师:这里作者把斗笠喻为什么?(故乡的明月)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和生命,孩子虽然在外,母亲的一颗心却时时牵挂,那一轮明月,就是母亲思恋孩子、关爱孩子的心)

课件出示板书:母亲 思恋 关爱的心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交流点拨:你最喜欢那一小节诗?其中哪些诗句让你感到新奇?(1)第一小节的点拨引导:

新在哪儿?(“把故乡戴在头顶”)故乡怎么能戴在头顶呢?在这儿,作者把斗笠比作了什么?这是多么新奇的比喻呀!

还有更有趣的呢,带上斗笠的诗人变成了什么?孩子们,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位游子头戴斗笠,行走在广阔的原野中,慢慢地消失在母亲牵挂、不舍的视线中„„现在,你就是为儿子送行的母亲,请你对他说,——(指名读第一小节)

是啊!才消失在母亲的视线中的那朵蘑菇,又走进了母亲的梦啊!仅仅只是母亲的想念、牵挂吗?你还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让我们读出母亲的牵挂和期盼。(从“挺直”、“把故乡戴在头顶”可以体会到母亲希望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故乡,都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2)第二小节的点拨引导:

最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诗句是什么?(在斗笠中“编进鸟鸣”)多新鲜的想象!编进的鸟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啊?读到这里你的脑海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让我们边读边想象。(齐读这一小节)。这画面美吗?为什么?(因为它不光有美的声,还有----美的情。)这美的情在诗人的每一句诗,甚至是每一个字中静静流淌。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你从“滑”中体会到什么?

是啊!诗人对诗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都是细细推敲,准确表达。正如他在自己的另一首诗《摸亮》中写道:“我摸一个词语,从嫩摸到老,我想把它摸亮;我摸一个句子从青摸到黄,我想把它摸亮。”

你该怎样读出母亲的这份细腻的关爱呢?(指导朗读)(3)对第三小节的点拨引导:(略)(4)对第四小节的点拨引导:

哪一节诗最亮?为什么?(板书)你心中“明月”“不熄的灯”可以干什么?有何作用?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母亲的什么?

让我们握住这厚重的情感,读出心中的感动吧!

2、升华情感:

也许,你们在读中已经深深地感到了母亲那份浓浓的爱,殷切的希望。其实,作者写下这首诗时,是在母亲节,他把这首诗献给日夜思念的故乡和母亲。让我们怀着对天下母亲的敬意,和诗人一起,读出对母亲的崇敬和思念吧(出示引读课件)

引读:如今,站在母亲的遗像前,我思潮汹涌,我多想听到母亲再说一声-—— 如今,我来到母亲长眠的山谷,听到耳边鸟鸣声声,我仿佛听到母亲她说------现在,我跪在母亲的坟前,捧一把故乡的泥土在胸前,母亲的话语又响在耳边—— 现在,让我采一束花儿放在母亲的坟头吧,让伴我走过闹市的花香也伴母亲长眠-——

今天,戴上您送的斗笠,母亲,儿子又将远行。走过千山万水,儿子终于明白,您送给我的不只是一顶普通的斗笠------

五、拓展延伸,感受母爱

1、课件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这是一顶含着母爱的斗笠。戴上它,游子在异乡便成了——,娘——,也能听到故乡的——,能感到故乡的——,能闻到故乡的——,能望见故乡的——,能感受到母亲的——。

2、师:作者的母亲是这样的关爱她的孩子,那你的母亲呢,你什么时候感受到了母亲深深的爱呢?学生反馈。(啊!还有这么多同学想告诉我们母亲的爱呀,真不错,那就这样吧,你把记在心上,下一节课我们在来交流好吗?)

3、师小结:同学们,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妈妈总会默默的给予我们关爱。

4、我们齐读诗歌。再一次感受母爱吧(配乐师生齐读诗歌)

5、从这首诗歌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反馈

师:是呀,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它是临别的依依不舍;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圣

洁无私的母爱。母亲时时刻刻在牵挂着我们,关爱着我们。我们也要用爱回馈母亲的爱。

6、齐读下面的诗歌,再次感受爱。课件出示《纸船》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 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师: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反馈。(写对母亲的爱和离别的悲哀。)

7、师:妈妈每时每刻关爱着我们,我们又给了妈妈多少爱呢?谁能说说你怎样关爱母亲的? 学生反馈。

六、课堂小结 师总结:(课件出示)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妈妈总会默默的给予我们关爱。

爱是一条小小的丝带,母亲用皱纹轻轻系着。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心、体贴、孝敬父母。

七、在歌声中结束课堂

课件播放宋祖英的《小背篓》

八、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搜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

3、为妈妈写一封信或为妈妈做一件事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交反馈表 板书:

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乡情

斗笠 感 故乡的温暖

闻 故乡的芬芳 母爱

戴 故乡的明月

第五篇: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本站推荐)

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把课文分为三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上,对选读课文在教材中是什么地位,要不要老师教,怎样教,普遍感到十分困惑。实际上,选读课文的编排旨在通过选择性组合教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刊特组织了一组关于送读课文如何教学的稿件,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

【摘要】对选读课文教学的认识可从三个方面阐述:对选读课文教学定位的认识;对选读课文教学目标的认识;对选读课文教学方式的认识。通过引发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系统认识,提升选读课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选读课文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把课文分为三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每册教材最后均安排了5~8篇人文精神丰富、语言活泼、体裁多样、内容生动的选读课文。从一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下册共有选读课文81篇。设计和编排选读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的一个创举,意义重大。其目的是通过选择性组合教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多数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上,忽视甚至无视选读课文的教学比较普遍。通过对选读课文教学的调查,发现弊病有三:无效选读、放任自读、弃之不读。所以,很有必要对选读课文教学进行一些学理性认识。

一、对选读课文教学定位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最后一单元课文结束后有一组课文,是选读课文。这些课文的安排是这样的:第几篇文章对应前面相应的第几单元,与前面该单元主题内容是相呼应的,是对单元主题的补充与拓展,既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以丰富单元阅读内涵。这些课文在性质上区别于精读课文,也区别于略读课文。既然课文类型及性质不同,那么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选读课文,既可以教,也可以不教;如果不教,则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果要教学,那么选读课文的教学要有别于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一)关于“课文”的定位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经过精心挑选、合理编排的,而且课文具有国家审定的性质,是大家必须遵照执行的。所以,选读课文作为国家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一定要读的,绝非可读可不读。这是一道“必做题”而非“选做题”。这是对选读课文的基本定位。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之分,而选读课文就是现成的课内资源,它既配套教材、形成体系,又短小精练、文质兼美,是最为优质的、“近水楼台”的课程资源。如果弃之不用,那是对课程资源的一种浪费。在深化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今天,要十分重视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研究和实践探索。这是一道“难解题”而非“易答题”。这是对选读课文的现实认识。

(二)关于“选读”的定位

课文被命名为“选读”,就要在“选读”上多思考,下功夫。这个“选读”需要整体观照,辩证认识。这个“选”,应该是选择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方式去“读”,而不含有可以“不选”的意思。选读课文教学的精髓在于一个“选”字,选什么呢?选其所重。可以选择一个精到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选择一次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在多姿多彩的“选”学中展现选读课文教学的“活”力。

既然我们选择了“读”,但读什么、怎样读,选读课文教学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既可以单文阅读、互文阅读或群文阅读,也可以教师指导读、学生自主读或学生合作读。

有人用大草原旅游“学骑马”的过程比喻精读课、略读课、选读课的不同定位。学骑马的时候,马夫先把马拴在一根马桩上,让游客骑着马绕着马桩适应一下马背上的感觉;然后,牵着缰绳,沿着固定的马道,让游客感受骑马慢行的感觉;等游客有些熟练了以后,马夫会把缰绳交给游客,让游客在规定的区域内独自骑马,他只负责远远地望着。学习精读课文,好比绕着马桩骑马;学习略读课文,好比沿着固定的马道溜达;学习选读课文,好比在规定的区域独自骑马。这个比喻还是形象而深刻的。

(三)关于“教学”的定位

教材中对课文的分类,侧重的是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考虑。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调整和定位。选读课文教学更是如此。笔者认为:选读课文的教学思路主要有三:(1)基于精读的选读课文教学。对于一些文质精美的选读课文可以按照精读课的要求设计教学,使其起到对精读课教学的巩固作用。(2)基于略读的选读课文教学。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选读课文可以按照略读课的要求设计教学,使其起到对略读课教学的迁移作用。(3)基于整合的选读课文教学。对于一些短小易懂的选读课文可以按照整合课的要求设计教学,使其起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自我检测的作用。合理利用选读课文,学生能从里边汲取自己所需的“微量元素”,喜欢朗读的学生读到了语言的美妙,喜欢思考的学生得到了人文的熏陶,喜欢创作的学生积累了佳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各练所需。选读课文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实践的平台和扶手,借以进行课本剧、诗朗诵、过关测试等实践活动。

根据选读课文的不同文本特点,灵活确定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是选读课文的基本教学定位。

二、对选读课文教学目标的认识

目标导向,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众所周知:精读课文教学要有精准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逐一展开教学过程。略读课文教学要有合理的教学目标,也易被人所知晓。选读课文教学也要有自身的教学目标,这就鲜为人所理解了。笔者认为,选读课文教学目标既有共性,更有个性。其个性的教学目标可从三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确定。

(一)突出对应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选读课文是为配合对应单元编排的。所以,选读课文教学要有十分清晰的“单元组合意识”,使选读课文与对应的单元课文在教学目标上有机联系起来,构建一个教学目标体系。人教版教材每一单元之前有个“导读”,从中可以清楚地找到单元相应的人文性目标和工具性目标。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人文性目标是“心灵之歌”,工具性目标表述为“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对应的选读课文是《小抄写员》。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课文,就会发现该文的主题思想、表达方法与单元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相吻合的。教师可以根据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来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即如何通过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美好心灵。又如,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麻雀》与本册第四单元(其课文有《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存在对应性,都是写动物的。这种对应性是确定选读课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思路。

(二)彰显课文特色的教学目标

课文的独特价值往往体现在课文的文体类型和文本特点上。不同的文体类型和文本特点,正是选读课文教学目标所要着力考虑的。如果选读课文教学目标充分彰显了课文的这些特点,那么,选读课文教学就充分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例如,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个故事。作者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生动、精练的语言,叙述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这是一篇记叙文,这种文体要求学习这个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的记叙顺序。这又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所以要指导学生感受这种奇妙的“借物喻人,以物扬志”的表达方法。特别是角色间的“对比”。首先是小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根据这一对比,使我们能更好地走进课文,还能使我们的心揪起来,会担心小麻雀的安危。最主要的对比是老麻雀与猎狗之间的对比。先是体态的对比,猎狗如此庞大,而老麻雀却这么渺小,力量相差巨大;后是情绪的对比,老麻雀紧张害怕,而猎狗一心想吞掉麻雀;然后是精神力量的比较,虽说前两层比较,老麻雀敌不过猎狗,但是最后精神力量的比较,老麻雀却胜过了猎狗。通过这几层对比,逐层分析,我们就能很准确地体会到文章主题,并且心生赞叹之情。这是这篇课文的重要文本表达特点,可以确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体现自我检测的教学目标

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活动包括目标―过程―测评―反馈,传统的语文教学把“测评―反馈”给忽视了。而选读课文在对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反馈矫正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学生可以把选读课文作为检测的材料,验证自己在精读课、略读课中学到的知识的巩固、迁移情况,以及时发现学习的优劣,为反馈修正提供信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并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拟出自学提纲或检测题,供学生自读自学自测使用。所以,选读课文教学应把指导学生的自我检测意识和方法确定为其教学目标之一。

例如,二年级下册《特别的作业》,可以设计五道检测题,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①我会选。小朋友的课桌上,有用水碗盛(shèn?? chén?溃┑淖隙∠恪P±龅淖雷由现挥幸环?画,画的是一朵盛(shèn?? chén?溃┛?的玉兰花。

②我会查。“插”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

③我会读。文章中“特别的作业”是什么?请用“”画出来。

④我会填。小丽的作业是(),小龙的作业是(),老师说他们完成得很好,因为()。

⑤我会做。如果我来做这个特别的作业,我会()。

这五道过关题,既有熟练查字典的技能检查,又有联系上下文的语句理解;既有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的共性要求,又有个性表达训练。

三、对选读课文教学方式的认识

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的教学程序和选择的教学方法。选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式使用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一)单文学习

(1)选读课文精读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精读课文不能教成选读课,但是,选读课文可以教成精读课。例如,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五花山》,文质优美,紧扣第三单元教学主题“感受秋的缤纷,描绘秋的美好”,因此,可把本文确定为“精读”。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彭永帆老师的精读设计如下:

①导入,走进“五花山”。看四季山景图,选恰当词语。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②初读,感知“五花山”。

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五花山的哪几个季节?

查一查:难读的字、词。课文写了五花山的哪几个季节?(板书:春、夏、秋)

③研读,欣赏“五花山”。

五花山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真是奇妙啊!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这座山被人们称为“五花山”的主要原因?(第4、5自然段导学)

一是读文。为什么人们称这座山为“五花山”?谁来说说,你看到秋天的山有哪些颜色?(板书:金黄色、杏黄色、紫红、火红、翠绿)

二是感悟。这么多的颜色,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颜色?读一读,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三是积累。背诵喜欢的描写秋天五花山的句子。

四是运用。再看看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其中金黄、杏黄、火红、紫红这四种颜色,作者是通过什么词把它们串联起来的?(有的„„有的„„)谁能学着这样的句式也说一说呢?先自己试一试,大家也可以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一写。(出示:这些树叶的形状真是多种多样。有的像小朋友的手掌,在向我招手;有的;有的;还有的。)

五是整合。读着读着,背着背着,你脑海中是否已经出现了一座五花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脑海中的山吗?学生畅谈脑海中的山。(万紫千红、五光十色、五彩斑斓„„)这样的教学,紧紧抓住了着力点,重锤细敲,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熏陶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

(2)选读课文略读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不能教成精读课或选读课,但是,选读课文可以教成略读课。《拉萨古城》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一位教师在备课时只围绕两个问题来设计教学:自己去读书,看看读懂了什么。再读书,并思考还有什么读不懂的。这两个板块设计简约,思路清晰。而教学过程用一封回信串起来,回信一:“读着《拉萨古城》,我想看„„我想看„„我最想看„„”通过这样的练习来检测学生读懂了什么。当然,这中间教师也有适当的点拨、指导。接着继续交流回信二:“读完了《拉萨古城》,我想问一问„„我想问一问„„我还想问一问„„”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疑问、阅读思考充分地展现出来。整个过程简约精致,是一种略读课的风貌。

(3)选读课文选择教。小学语文的课文是有序编排的,但并不意味着教学时一定按序进行。可以适当前后调整,适度选择。如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篇讴歌延安精神的新体诗,与本册教材的各组课文都不存在必然联系,只能单独进行教学。最好是将其排在国庆节前进行“选读”,在课内着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精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课外通过对延安资料的收集,了解和弘扬延安精神,这样既抓住了文本特色,又感受了文本精髓,一举两得。

(二)互文学习

(1)精读课文与选读课文比较。把选学内容作为精读课文的衬托,在人文内涵、语言特色等某一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如《草船借箭》与选读课文《孔明智退司马懿》就可以进行比较阅读。a.求“同”。自由阅读文本,想想《草船借箭》与《孔明智退司马懿》这两个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b.探“异”。这两个故事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略读课文与选读课文比较。把选学内容或整篇或片段作为略读课文的补充教材进行使用。如在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学习中,就可以实施补读教学。a.揭示课题,质疑激趣。拉萨,这座建在世界屋脊之上的城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走进拉萨,亲近拉萨。b.补读文本,走进拉萨。咱们语文课本中的选读课文里有一篇课文――《拉萨古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拉萨。这样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拉萨古城的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精读、略读和选读课文只是分类与功能不同,并不代表文本质量的差异。细读文章,你可以发现有些略读课文比起选读课文,反而略显逊色,因此,完全可以进行替换教学。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略读课文是《用心灵去倾听》,选读课文是《小抄写员》。对照单元训练主题,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前者并无略胜后者之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两篇课文进行替换处理。

(3)选读课文与选读课文比较。选读课文教学可以选择同一册另一篇课文进行比较教学,也可以与不同年级的课文进行比较研读。特别是选读课文与选读课文之间的不同年级的对比阅读。例如,六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看戏》就可以与五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剥豆》进行互文阅读。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思路都是以心情为线索展开的。前者是“静→动→静→动”,而后者是“慢→快→缓→紧”。两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在复习《剥豆》的基础上学习《看戏》。这两篇课文的互文对比学习,有助于对人的复杂心情“一波三折”描写方式的深入理解。

(三)群文学习

选读课文的某种不规定性为选读课文教学创造了灵活的组合空间和不同的组合方式,使选读课文发挥了更为有效的整合效果。

(1)一篇精读课文与多篇选读课文整合的群文阅读。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选配的课文有许多属于小说。但体裁既属于微型小说又是精读课文的,只有五年级下册《桥》一篇。微型小说有哪些特殊的文体特征呢?小学阶段认识微型小说,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呢?仔细研读《桥》,就会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通过《桥》的学习,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典型人物形象突出、重视环境衬托、结尾新奇巧妙等特点。但仅仅靠《桥》这么一篇是远远不够的,编者选配了《一件运动衫》和《丰碑》。当学完《桥》这篇微型小说之后,就可以采用比较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这两篇选读课文,尝试着去理解、品悟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

(2)一篇选读课文与单元多篇课文整合的群文阅读。例如,深圳市石岩公学特级教师朱瑛对二年级下册选读课文《春的消息》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以及一次春游的实践,让学生自己建立起春天的概念。《语文园地一》提高了要求,让学生说说春天发现,写写春天变化,收集春天词句,以期帮助学生对春天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学习语文园地时,可以穿插选读课文《春的消息》,通过“找春天→读春天→写春天→背春天”的流程,将选文整合进“多彩的春天”单元主题。第一步,在口语交际后请学生自主阅读选读课文,说说在哪些语句中找到春天,交流反馈。第二步,多形式朗读,读出春天带来的消息,并在音乐伴奏下读出春的快乐。第三步,结合展示台,摘抄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语句。第四步,背背自己喜欢的语段,鼓励用到自己的“写一写”里。这样的设计始终把握主旋律“春天”,将选文作为“扶手”有机教学,学生再一次体验了“听说读写”的成长,再一次解读了春天的美丽。尤其是第一步反馈后整理的板书“我们换春装,蝴蝶齐飞翔,雏菊竞开放,枝头吐绿苞,小草来瘙痒„„”既厚实了单元主题,深化了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又让学生经历了阅读再创造的愉悦。

(3)选读课文之间整合的群文阅读。这种情况以第一、二学段为多。以二年级下册选读课文为例。这册教材后的选读课文由《春的消息》《一次有趣的观察》《特别的作业》《看浪花》《精彩的马戏》和《画鸡蛋》六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可以与前面相应的单元进行组文教学,也可以各安排1课时进行重新组合,设计成一个群文阅读教学方案。

这些选读课文教学之后可以进行单元性检测:在课堂教学中检测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通过课堂训练、课后作业、课外阅读完成检测。通过课堂小练笔,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检测。单元教学后安排阅读、综合练习,检测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写话,检测书面表达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完成情况。

选读课文之间整合的群文阅读,从数量看,可以是三篇,也可以是三篇以上。从场地看,可以安排在课内辅导阅读,也可以安排在课外自主阅读。

(浙江外国语学院 310012)

下载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选读课文阅读题

    丰碑1.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B. 他居然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C. 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D. 看,他的衣服多么单薄、破旧2.将......

    选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全)

    林海》 这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本文具体描绘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美丽的自然风光,介绍了大兴......

    二下选读课文教案范文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文本细读 这首诗歌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给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纯真的生命:让自然界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笛》(选读课文)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领悟人物精神与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统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笛》(选读课文)教学设计

    一、 浏览课文 1 快速浏览课文,然后交流你对课文的了解。 2、交流 生1: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年,他去考试的时候,一位音乐大师就是当时的评委要他吹奏一首欢快的曲子,但他拒绝了,因为他......

    《庄子》选读 教学设计

    《选读》教学设计 一、成语导入 朝三暮四 庖丁解牛 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 庄周梦蝶 螳臂挡车沉鱼落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成语,由两位同学分别讲一讲其中自己......

    课文《秋天》的教学反思

    《秋天》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课文,本组课文以描写秋天及其美丽的景色为主,本课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描写出了秋天丰收的美景和人们内......

    课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写写帮整理)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3、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看图,想象表达,说句型:我走进秋天的果园,看到,闻到,听到过程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