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电》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闪电是一种静电现象,我国古建筑的许多宝塔的顶端都有一根金属物,在雷雨天起到了避雷的作用。
4、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
7、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冒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核称为负极。
8、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9、电必须从电流的一端经过用电器流向另一端才能建成一个完整的电流。
10、电路是指由电池、导线、用电器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11、灯泡主要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四部分构成,其中一个连接点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个连接点连接电源的负极。
12、我们生活中的电可以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两大类。发电厂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
13、由 电池、电线、灯泡 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 电路。
14、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15、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 电路检测器 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 替换法 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6、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17、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 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8、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 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9、开关 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20、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 和 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 并联 的方法连接的。
21、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 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 根、茎、叶、花、果实 和 种子 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 花瓣,另外还有4个 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 完全花,油菜花就是完全花。
5、四部分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 不完全花。(如: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都是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 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 雌花。
7、雄花和雌花都是不完全花,也是 单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 两性花。
8、植物的花有 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 的作用。
9、雄蕊可以分为 花药 和 花丝 两部分,花药里面含有很多花粉。
10、雌蕊可以分为 柱头、花柱 和 子房 三部分。雄蕊产生的 花粉 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 胚珠 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11、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 虫媒花。
12、植物的果实中都有种子;不同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13、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 弹
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
栗子是通过 滚动、跳动传播 的;
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
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 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 水流传播 的; 苍耳的种子是利用 动物传播 的。
14、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 水分 和 空气,有适当的 温度,还需要一颗完整的种子。
15、蚕豆种子的构造分 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种皮是种子的“盔甲”,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 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 根,子叶为种子发芽 提供营养。种子萌芽时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16、许多动物分为 雄性 和 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7、鸟类的卵由 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 和 胚 等部分组成。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卵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教科版四下《科学》期末复习题
(第三单元)
一、我会填空:
1、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食物。还可以按(主食)和(副食),(熟食)和(生食)等来划分。
2、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微生素)、(矿物质)和(水)。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微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食物在白纸上涂擦、挤压、滑动后留下油渍,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标签)和(相关资料)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5、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这些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6、食物的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7、膳食营养搭配原则有:(5条)书上48页
8、食物在(潮湿)、(较高温)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9、为了保证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烧熟了吃)。
10、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容易被破坏。
11、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12、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晒干)、(用盐腌制)、(灭菌密封)等,这些储存的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13、我们可以用(扇闻气味)的方法观察变质食物,但要尽量(少闻)。
14、我们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转化糖浆)、(膨松剂)、(食用香精)、(乳化剂)等。
15、我们每天应摄入的蔬菜类食物在(400克—500克),水果类在(100克—200克),而油脂类食物只有(25克)。谷类食物处于膳食营养宝塔的最底层,每天的摄入量在(300—500克)。
二、我会判断:
1、为了使自己获取膳食营养我只吃喜欢的食物。()
2、闻不认识的物体发出的气味的正确的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
2、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越是好食品。()
3、为了使自己能均衡获得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5、吃食物,只要自己觉得好吃就说明有营养了,科学了。
6、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7、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是不同的()
8.鱼肉含有我们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那用糖腌制也可以做到。()
10.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我们不能吃含有脂肪的食物,如肥肉()
11、含有脂肪的食物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
()
12、不管买什么食品。都应该选择保质期短的。()
13、米、面类和杂粮处于膳食营养宝塔的最底层。()
14、我们每天摄入的蔬菜类食物要在400-500克。()
15、我们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都储存在种类丰富的食物中。
()
三、我会选择:
1、下列植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
A、鸡蛋
B、米饭
C、肥肉
2、下列信息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取的是()
A、食物名称
B、食物价格
C、食物保质期
3、许多蔬菜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矿物质
4、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A、猪肉
B、梨
C、萝卜
D、草莓
5、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是()。
A、牛肉
B、胡萝卜
C、饼干、6.在白纸上檫一檫、压一压,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则该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7、下列食物中是我们长身体的材料食物是()。
A 鸡蛋
B 米饭
C 肥肉
D花菜
8、下列食物各含有什么营养成分。
谷类、薯类()鱼、肉、蛋、奶类、豆类
()
油脂类
()蔬菜、水果类()
A、维生素
B、脂肪
C、蛋白质
D、糖(淀粉)
9、下列食物中,含有维生素较多的一组是()
A、菠菜、白菜、黄瓜
B、鱼、大豆、鸡蛋、瘦肉
C、肥肉、动植物油
10、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出现变蓝色的现象,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维生素
11、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丰富的是()
A、羊肉
B、牛奶
C、胡萝卜
D、香肠
12、将马铃薯烧熟后,下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软了
B、变香了
C、糖类的含量增加了
13、下列的()不是食品添加剂。
A、食物香精
B、膨松剂
C、食盐
D、乳化剂
14、在膳食营养宝塔中,肉类的食用量为()克。A、75
B、50
C、150
D、50-100
四、我会连线:
米饭
丰富的糖类
提供我们活动的能量 猪肉
丰富的脂肪
食盐
丰富的蛋白质
调节身体的机能 黄瓜
丰富的维生素
花生
丰富的矿物质
长身体的材料
五、人们常用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各举1---2例。腌制
把鱼用盐腌制成咸鱼 冷冻
把食物放进冰箱或冷库冷冻 晒干
把鱼晒成鱼干 灭菌密封
把鱼做成鱼肉罐头
六、如何选择及安排零食?(5条)书上62页 七、一般的食品包装上有哪些信息?
八、在观察变质的食物应注意什么?书上54页
九、为什么发霉的食物不能食用?书上53页
十、怎样辩别土豆中含有淀粉?怎样辨别花生里含有脂肪?书上46页
十一、实验探究题
1.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实验(对比实验)实验题1:水份对霉菌的生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实验方法:准备2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实验过程:让第1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2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不同的条件:是水分的多少
相同的条件:温度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实验结论:霉菌适合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教科版四下《科学》复习题(第四单元)
一、我会填空
1、观察岩石的方法有(手摸)、(鼻闻)、(轻轻敲打)(看)等,我们可以用(颜色)、(大小和形状)、(是否透明)的不同标准给岩石分类,通过学习我认识的岩石有(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
2、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化石)。
3、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4、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如(流纹岩)、(气泡石);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如(砂岩)、(页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如(大理岩)、(板岩)。
5、岩石一般是有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我所知道的矿物有(石盐)、(石墨)、(石膏)、(金刚石)、(硫黄)、(方铅矿)等。
6、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中国已发现近(171)种。
7、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最小的是(石墨)。
8、矿物的(条痕颜色)更能真实的反映矿物的颜色。
9、我们可以从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透明度)、(光泽)、(形状)等方面观察和描述矿物。
10、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11、矿物中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
12、很多矿物是以颜色命名的,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如石英),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如金矿、黄铁矿和黄铜矿都具有美丽的金色)。
13、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是:(野外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对照资料、图鉴)。我们识别矿物的方法:(收集矿物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
14、(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很好的保护,合理的利用岩石和矿物。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二、我会判断
1、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2、颜色为青灰色,滴稀盐酸会剧烈冒泡德是石灰岩。()
3、石英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4、我们用的铅笔使用石墨做成的。()
5、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6、各种岩石的硬度不同。()
7、赤铁矿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8、花岗岩是雕塑用的好材料。()
9、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10、化石一般存在于变质岩中。
()
三、我会选择
1、下列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A、石英
B、石墨
C、金刚石
2、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A、石英
B、云母
C、长石
3、砾岩最主要的特点是()。
A、颜色灰色
B、粗糙
C、由小石或卵石组成。
4、某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A、较软
B、较硬
C、硬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6、下列矿物中颜色为黑色或红色,硬度相对较硬的是()
A、方解石
B、硫磺
C、赤铁矿
D、方铅矿
7、下列岩石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A、砾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8、颗粒较粗、晶莹,结构紧密,常有美丽条纹的是()。
A、砂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9、有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A、页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10、岩石学家常常根据岩石的(),对岩石的种类做出判断。A、光滑程度
B、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 C、颜色
四、我会连线
1、把下列矿物和它们相应的光泽连起来
石英
像玻璃光泽那样
长石
有蜡烛一样的光泽
云母
光泽和丝绸差不多
2、把下面的矿物和它们的用途连起来
铁矿石
钟表
石膏
做首饰
金刚石
点豆腐
金银
炼铁
石英
划玻璃
3、把下列岩石和它们相应的特点连起来
页岩
由碎石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砾岩
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石灰岩
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薄层状,常有化石。
大理岩
花斑状,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板岩
青灰色,颗粒细,较硬,遇盐酸冒泡。
花岗岩
纯白色、黑色等,颗粒较粗,较软,遇盐酸
五、简答题
1、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为什么?书上73页
2、给你三张透明纸、不透明纸、半透明纸,你用什么方法区分?书上74页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声音
一、填空题。1.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 声音 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 物体 来制造出 不同 的声音。声音有 高低、强弱 的不同。
1.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 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不时地在听 各种声音,自己也能 发出 许多不同的声音。
2.在水槽里盛有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发现水面产生 波动。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4.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而产生的。物体通过 振动 发出声音,物体 不振动 就不会发声。
5.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到振动的器官,它是 声带,它在 喉咙。
6.声音产生的条件: 发声物体、受力、物体振动。
3.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 振动快慢 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 快,发出的声音越 高 ;物体振动的越 慢,发出的声音越 低。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 大,声
音越 强 ;振动幅度越 小,声音越 弱。
3.音高 和 音量 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改变物体 振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松紧等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 音高,物体所受的力度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 音量。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用同一力度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和音叉,发现,大铁钉、大音叉声音
低,小铁钉、小音叉声音 高。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轻轻拨动钢尺,声音 弱,用力拨动钢尺,声音 强。
3.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 低,杯子里的水越少,声音越 高。
4.用相同的力拉橡皮筋,发现,橡皮筋拉得松,声音 低,橡皮筋拉得紧,声音 高。
5.用相同的力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现,物体越粗越长,声音越 低,物体越细越短,声音越 高。
6.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 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 低。
7.男性的身带比女性的身带 长,所以男性的声音比女性的声音 低。5.声音的传播 2.过高过强 的声音有可能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1.声音是以 波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 离这些声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 控制 物体发出的声音。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 传播 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声音能在 固体、液体、气体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 物质。
3.空气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调,里面成了 真空,我们就只看见 闹钟的铃在动,却 听不见声音。
4.在月球上,由于没有 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 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 无线电设备。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的耳朵是由 外耳、中耳 和 内耳 构成的。其中外耳包括 耳道,中耳包括 听小骨、鼓膜,内耳包括 耳蜗、听觉神经。
2.我们的耳里有一个 鼓膜,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振动。
3.耳道 是声音进入耳朵的通道,外耳的耳廓有 收集 声音的作用。
7.保护我们的听力
1.耳是我们的 听觉 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 心旷神怡,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 心烦意乱。
3.一旦人的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佩戴 助听器,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变大。
4.在 电影院、医院、图书馆、课堂等地方,我们应该 控制 自己的声音,尽量要保持安静。
二、图表题。
三、简答题。
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本58页)3.为什么声音最终能停下来?(试卷第三单元)
2.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的?(课本
60页)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课本62页)
5.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还能听得见闹钟的铃响吗?
答:我们只看得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因为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没有了空气,就没有了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不能听见闹钟的铃响。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姓名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用同样的力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大音叉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3、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个物体,轻轻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弱,重重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强。
4、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7、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例如锣面虽然停止敲击,但是锣面还在振动,)。
8、声音有强弱、高低、长短的不同。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9、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字母dB表示。
10、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用字母Hz表示。它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11、小常识 :
①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②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如:橡皮筋)用力拨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③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④振动的物体有长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⑤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12、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尺子伸出越短,音高越高。
音量与尺子伸出桌面长度的关系: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的幅度越小,音量越小(弱);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越大(强);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4、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传音效果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箔、木尺、棉线、尼龙绳。
1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6、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17、耳朵结构示意图
①耳廓:收集声波
②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
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④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⑤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⑥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8、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9、耳朵离声源越远,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小,听到的声音就弱;耳朵离声源越近,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就强。
20、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楚。
2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2、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23、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24、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我们称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我们称为噪音。
25、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26、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27、一旦人的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配戴助听器,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28、在电影院、医院、图书馆、课堂等地方,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声音,尽量要保持安静。
29、人们在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植树,戴耳罩,捂住耳朵,安装汽车消声器,建造隔音墙等。
30、“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把声音传播到耳朵里的。
31、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女子的声音低。
32、(耵聍)是外耳道分泌的液体,可以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住灰尘和小飞虫等。因此,我们不要经常掏耳朵。
33、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用手捂住发声罐、用纸包住发声罐。
34、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35.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36、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第五篇: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
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第二单元:溶解
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4、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5、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
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碾碎。
9、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0、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或(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14、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它溶解。
15、食盐溶解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6、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7、酒精灯中的究竟万一洒出后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8、青少年应该饮用的水是(生态水)。
第三单元: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9、(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描述人感受声音的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用手捂住发声
罐、用纸包住发声罐。
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
13、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了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5、(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7、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8、(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10、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
12、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3、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表明牙齿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细嚼慢咽是牙齿将食物充分的磨碎,这样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14、(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
16、(达•芬奇)画的人体草图被称为第一张精确的人体画。
17、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持躯体)、(塑造体型)和(保
护内脏)的功能。
18、人每天应补充大约(2500毫升)水。
19、台灯所用的蛇皮管类似(脊柱)的结构;天线的万向节相当于(肩关节);门窗上的合页类似(关节);起重机吊臂相当于(手臂上的骨骼),起重机液压动力相当于(肌肉)。
20、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
气体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 吸进身体的空气
78% 21% 0.03%
0.97% 呼出体外的气体
78% 16%
4%
2% 由此得出的结论:人呼吸时吸进去的只要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简答题
第一单元:
1、什么是天气?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3、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两点左右,一天最低气温
是日出前后
4、科学家把风速分为几个等级,我们把风简化为几个等级?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作13个等级,我们把风速简化为三个等级:无风、微风、大风。
5、什么是风向?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6、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
7、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8、云可以分为几种,云是什么?
气象学家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种,云可以看作天上的雾。
9、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去是层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第二单元:
10、怎样判断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 ①观察是否有沉淀,有就没溶解
②是否能过滤出来,如果能,就是没有溶解。
11、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中,只有食盐和高锰酸钾可以溶解于水。
12、胶水能溶解于水,洗发液也是可以溶解于水的,只是后者需要玻璃棒充分搅拌才能溶解。
13、醋和酒精可以溶解于水,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水中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15、怎样加速溶解?①把要溶解的物质压碎变小 ②可以加热或者用热水
③用搅拌的方法。
16、一杯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
17、食盐不能随着盐水的蒸发而蒸发掉。
18、我们可以用蒸发方法,把食盐从盐水里分离出来,分离出食盐.海盐是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
1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数外焰的温度最高。
20、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胶水、方糖、洗发水、醋、酒精、油.-----能溶解的有:食盐、高锰酸钾、方糖、洗发水、醋、酒精和胶水
第三单元:
2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振动次数。
22、什么是振动物体?一个物体(比如音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的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振动物体。
2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4、怎样描述声音的强弱?声间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25、怎样描述音高?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它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26、伸出桌面的尺子的长度越长声音就越低。
27、声音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体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28、声音在真空的情况下不能传播声音。
29、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的。
30、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的周围空气发生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1、怎样避免听力受到伤害?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
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9、运动会使心脏强壮,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消化食物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32、在古代战场上,没有现代一些设备,想早点知道肌肉生长提供养料。
大批敌军来临,你有什么办法?你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可以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一听有没有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判断了,根据的是声音可以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所以也可以在大地里传播。
第四单元:
33、人的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对称的。
34、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3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6、我们跳动起来为什么会心跳加快?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血液。所以心跳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
37、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38、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