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与信念探讨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岭南社会服务发展社联合主办
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信念在你的眼中是何种姿态?理论和实践中有那些矛盾?
1、反思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2、反思社会工作核心价值和信念的基本元素。
3、社工核心价值在实际操作时常见的落差。
4、为谁服务? 自主或操控? 充权或消权? 助人或助人自助…
5、社工服务的实际操作与营运的建议。
此次讲座诚邀请在香港及内地有多年专业服务及机构管理经验的陈绍勤先生主讲 名额有限,预报从速!
导师简介:
陈绍勤先生岭南社会服务发展社顾问及评估服务总监
资深社工及机构管理人员、应用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硕士、香港注册社工
先后在香港及英国完成社会工作训练。曾任香港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青少年服务部、服务策划及发展部主任、香港神托会服务及服务总监等,亦常兼任香港各大学实习督导及课程导师。
自1992年开始,先后于南京、上海、云南及广州参与推动社会服务发展工作,2008年至2011年间于香港红
十字会任职内地康复服务总监,负责为四川512地震灾区建立<德阳市残联、香港红十字会假肢及康复中心>,开 展及统筹包括骨科医疗、假肢矫形、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专业一站式康复服务,为灾区残 疾人士提供一站式康复服务,并向专业人员安排相关专业培训,并且将服务延伸至汶川、青海及四川当地医院。
时间:2012年6月19日(星期二),19:00-21:00
地点:中山大学南校区逸夫楼408室
对象:在职社工、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以及对此主题有兴趣的各界人士
限定名额:100人
费用:免费
报名方式:
即日起至6月15日,发送姓名、机构、手机号码至邮箱ed_lengnaan@126.com,以收到的报名序号确认接受报名,并作为讲座开始前半小时签到入场凭据。
第二篇: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浅析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而言,必然会对国家、社会、公民三个领域提出相应的要求。然而,产生于50年前,传承于50年间的雷锋精神形象地诠释了一个公民为人的标准、一个社会友爱的作为、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必然因素。可见,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因素。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雷锋精神 共同理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三个倡导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必将创造出比以往社会形态条件下更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
二、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雷锋精神的内涵,体现在助人为乐、爱国爱党、爱岗敬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热爱劳动、钉子精神、“海绵”精神和知恩图报等方面。它产生于50年前,传承于50年间。在传承过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它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50年前,一个年轻生命猝然离去,举国上下为之扼腕痛惜,而从他的思想行为中提炼升华出的精神,令人感佩,引人向善。从此成为了大家为人做事,励志修身的标尺。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将他对于一位普通战士的缅怀与敬意汇聚成这样朴实无华的七个字: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的感召,一种力量。深深的被镌刻于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中,雷锋精神是不朽的丰碑。以雷锋同志命名的雷锋精神,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我们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实践品格,是指引党员干部树立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光辉旗帜。
三、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一)二者的内在统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价值理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概括和集中表达,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教育青年的重要成果。雷锋出生在旧中国,成长在新社会,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衷认同并信奉党的宗旨,努力按照党的要求做人行事。在他身上体现出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反映了党的宗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凝结崇高理想信念、制度价值精神和个人道德品格于一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高度契合,代表了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崇高价值追求和高尚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雷锋精神的内在灵魂,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
(二)传承雷锋精神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第一,弘扬雷锋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雷锋生于旧中国,长于新中国,亲身经历与鲜明的对比,党的教育与不懈学习,使他由衷认同并信奉新中国的新文化,自觉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努力按照社会先进分子的要求做人行事。雷锋充满了真诚之情、上进之心、奉献之意,总是竭尽所能,为党的事业多作贡献,为人民群众多做好事,在本职工作中当好螺丝钉。雷锋如饥似渴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南;满怀崇敬地学习方志敏、白求恩、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向秀丽等英模的事迹,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真心实意地向身边的领导和同志学习,作为自己的行为镜鉴。所以,科学理论、远大理想、崇高精神、先进道德,在雷锋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雷锋不愧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楷模。雷锋的言论和行为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典型表现,是无数优秀党员、干部和群众先进事迹的集中体现。雷锋像一团火,用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高尚情操和模范行动,为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尽其所能、作出贡献。
第二,雷锋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标杆。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人物的示范效应,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有利于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雷锋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他说过“党像慈母一样,哺育着我长大成人。是党给了我生命;是党给了我幸福……是党给了我一切。”“为了党,我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 “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他始终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有利于培育人们的爱国情感。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他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处处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引导每一个中国人想雷锋学习,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这对于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尊、自强意识,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我们的精神境界就会提高,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 刘忠和 周珂.学习雷锋好榜样[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3 [2] 十八大报告[R].新华网.2012.11 [3] 学习雷锋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2012.6 [4] 学习雷锋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3.3
第三篇: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对社会工作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社会工作价值不论中外都有其思想来源和基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新教伦理和社会福利思想。中国社会工作价值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及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学习借鉴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中具有普世性的理念,又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两者兼容互补、相得益彰。为此,要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和选择。
鉴于文化的多样性,比较视角的多向度,所得结论各不相同。纵观人类近6000年的历史,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全世界约有63种宗教,192个国家,292个民族,6700多种语言。就中西文化比较也是非常复杂的。有些学者择其某一特征作抽象概括,如学贯中西的大哲冯友兰这样表述:“我们还可以套用孔子的话,说海洋国家的人(西方人)是知(智)者,大陆国家的人(中国人)是仁者,然后照孔子的话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这是对中西文化独特价值和互补性的一种说明。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2]陈独秀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
[3]以个人为本位,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家族为本位,重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号称“文化怪杰”的辜鸿铭在其有世界影响的名著《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有四大特征:深沉、博大、淳朴和灵敏。相比之下,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淳朴,但不深沉。英国人一般说来很深沉、淳朴,却不博大。德国人一般说来深沉、博大,却不淳朴。而法国人既没有德国人的深沉,也不如美国人博大和英国人淳朴,但拥有非凡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灵敏”。也有的学者谈到英国精神时,归结为“海德公园式”的民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谈到美国精神,概括为“五月花号公约”与美国梦;谈到中国精神,倾向于谈儒家的“天人合一”与“内圣外王”之道。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西方人重在求“真”,以知识为本,而中国人重在求“善”,以伦理为本。在思维方法上,西方人重“分析”,重实证,中国人重“综合”,重整体,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比较和判断,对我们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提供了有可比性的参考。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既要参照西方的价值观,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本文拟着重探讨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互补性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很广,内容极其丰富,而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价值观。在传统价值体系中又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干。在这一主干中又有哪些精华值得我们弘扬呢?
1.和谐。……
“和谐”思想和“中庸”之道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中”是世界的根本;“和”是世界的光明大道。达到了“中和”,世界万物便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了。有位外国人向中国一名学者提出:中国哲学最精华的是什么?答曰:如果只讲一个字,就是“和”;讲两个字就是“中和”;讲三个字,就是“致中和”。此话有一定道理。
既然和谐是理想的状态,那么,怎样去实现“和”呢?儒家认为,根本途径在于保持“中道”。“中”指事物的“度”,即不过也不要不及。对人的态度要“谦和”,既不“狂”也不“狷”。凡事叩其两端而取其中,便是“和”的保证和实现“和”的途径。“和谐”的思想基础是“和而不同”。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在中国历史上,有所谓“和同之辩”,西周末年史伯已认识到,由不同元素相配合,才能使矛盾均衡统一,收到和谐效果。五味相和,才能产生香甜可口的食物;六律相和,才能形成悦耳动听的音乐;善于倾听正反之言的君王,才能造成“和乐如一”的局面。他说:“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可谓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对和谐理论进行探讨的思想家,对“和”与“同”的区分,对矛盾同一性有了一定认识。从今天哲学上讲,“和而不同”即事物的多样性统一,而不是无差别的绝对同一。中西文化一个重要差别就是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三百年来西方文化讲三争:竞争、斗争、战争。把斗争绝对化,“仇必仇到底”。而中国文化如宋代张载所言:“仇必和而解”。“和”的最高理想目标是“大同世界”。“和谐”具有普世价值。
……佛教尤其是中国化的佛教,有一套治心又救世的和谐理论。其“六和敬”教规中每条都有一个“和”字:“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2006年4月在普陀山举行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发表的宣言,提出当代佛教“新六和”的理念,即“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集中反映了当代佛教的和谐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我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以充实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2.仁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何谓“仁”?仁具有多重含义,从价值观上看,其基本的规定是“爱人”(见《论语·颜渊》),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泛爱众而亲仁”,这是早期的博爱思想,一种朴素的人道原则。当马厩失火被焚时,孔子所问的是:“伤人乎?”而不打听是否伤及马(《论语·乡党》)。首先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因为马对人而言只是工具,只有外在的价值,只有人才是目的,有其内在价值。“爱人”的行为规范是“克己复礼”,也即自己的行为要符合一定的社会秩序。孟子讲“仁义”,是说只有爱心还不够,还必须有推己及人,重点是为“他人”,推而广之就是为“社会”。这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不但讲“仁义”还要讲“仁政”,反对“苛政”。儒家的“仁爱”思想有两个基本原则:一为“仁道”,一为“恕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恕道”。联合国2001年文明对话小组讨论中,神学家孔汉思提出,儒家的这两个基本原则应是普世伦理的基础,现在已被国际公认为“黄金律”了。孔子被世界所尊崇,美国、英国出版的名人辞典都列举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目前,全球孔子学院已达150多所,美籍华人科学家曾将孔子“四书五经”送上月球。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呼吁中国政府,应再次把《礼运·大同篇》重新放置于联合国大厦内,供各国人士仰慕。孔子的“仁义”价值观已积淀为中华民族心理结构的深层。南宋诗人谢涛《梦中咏史》曰:“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民生。”
3.民本。……
4.自强不息。《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已,人应效法天行之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易传》中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方的人,容纳不同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各遂其生。《易传》提出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刚健有为的两个表现,前者为自立之道,后者为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其思想渊源来自孔子。与此相联系的是人的志气和节操。孔子讲“杀身以成仁”,孟子讲“舍身而取义”;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种浩然正气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自强不息的另一突出表现是“日新”“革新”观念。《礼记·大学》称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肯定“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断的改良、革命、维新、变法都传承了“日新又日新”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千年来成为我国民族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5.重家庭,讲孝道。……由“亲亲”观念出发,衍生出一套“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五伦”关系准则。“五伦”中三伦是关于家庭的。其正面价值是增强了家庭的亲和力和民族的凝聚力,形成了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朋友相助的良好风尚;负面价值是助长了家长制和皇权思想的发展,抑制了个性自由和人的平等权利。也产生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在家庭伦理中“孝道”居核心地位。“血亲”和“孝亲”密切相联,不仅表现为对死去的先祖的隆重
祭奠,更表现为对活着的长辈的绝对孝顺,遵从的是“百善孝为先”。不孝子孙是最劣称谓。儒家提倡以孝治天下,“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不孝”为犯法的“首恶”。把“孝道”法律化了。我国现代法律也规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在美国法律中规定有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没有“养儿防老”一说,子女18岁后走人,用餐各付费用。
儒家的家庭伦理和“孝道”,是与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相适应的,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而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思想,仍不失为当今一种可贵的价值资源。
中西价值观存在差异,各有其特殊性,但也有其普遍性。有差异才需要互补,各有短长,才应取长补短。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很需要实现中西价值理念精华的融合。
我国很重视和谐的价值观,这是对的,但在传统文化中对竞争有所忽视。西方文化是崇尚竞争,主张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一个社会没有竞争就无活力,而无和谐也无稳定有序,“和谐”与“竞争”要统一起来。中国讲“天人合一”,西方讲征服自然。前者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重主客体二分和主体精神的发挥,这两者应当融合。中国社会工作在坚持“和谐”理念的同时也应鼓励受助对象提高竞争意识,方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立。
儒家的“仁爱”学说,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忽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西方却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前者为“群体本位”,后者为“个体本位”,两者互补才是全面的价值整合。
……
美国的职业精神也体现在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中,规定很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定性。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中国的自强不息同西方的强调自助是较好融合的。在思维方式上,中国重综合、重整体、重直觉体悟;西方重分析、重逻辑、重实证。两者都可辩证统一起来,形成更加科学的方法论。处理中西价值理念的关系,既反对“全盘西化”,也不当“国粹派”,不重蹈二元对立的“体用之争”,聚焦点在中西文化精华的融合。既为融合,就不是拼盘,而是辩证统一。这应是今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研究要突破的重点。要善于把西方的“求真”,同中国的“求善”相结合,既作智者,又为贤人,既内修德性,又外建事功,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作优秀的“社会工程师”。
第四篇: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
考 查 作 业
【案例】作为医院的社工,你为一名88岁、意识清楚的老太太提供服务。长期以来,她被癌症晚期的痛苦折磨。一天晚上,她告诉你她弄来一些药物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她向你道别,并对你数月来的关怀表示感谢,最后她请求你不要干涉她的决定,你决定怎么办?
【分析】同哲学家一样,社会工作者也对伦理原则本身的客观性持怀疑态度,对伦理守则或伦理原则的执行,笔者更倾向于相对主义观点,认为伦理标准取决于不同的文化实践、政治制度和当代价值观与社会规范,不存在一套普世的伦理规定。
一、矛盾和冲突核心(即本案例所涉及的伦理问题)
1、案主自决与生命第一;
2、社会工作者价值中立与强加价值观;
3、安乐死的伦理困境;
二、冲突的观念基础(即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取向)
1、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主自决
就是社会工作者在尊重案主的价值与尊严以及确信案主具有能够改变的能力下,提供给案主认识自己潜能的机会,帮助案主对当下情景作出分析,鼓励案主自我作主和自我决定的工作伦理原则。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处于分担、支持、提示的地位,他(她)可以告诉案主如何获得帮助,但该建议是否被采用有案主自己决定; 1)、心理咨询中的案主自决
即在咨询实践中,强调对求助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师对求助者提出的问题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求助者自主决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求助者的身上,而咨询师处于被动境地,只作为跟随者,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 社会工作实务与心理咨询中对案主自决的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后者过度保持价值中立,近于麻木,不能为案主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实质性的帮助;但埃利斯发展出的理性情绪治疗法是推崇“强加价值观”的观点的治疗流派,即其治疗员的价值观总会对当事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但其容易陷入操纵和控制案主的困境;社会工作实务应是有条件的“价值观干预”,且对案主进行干预的价值观必须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社会工作者侧重于分析、引导案主做出理性的决定,但并非试图改变案主的价值观取向,秉承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因为为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近乎是不可能的,而改变其对某件事的态度和看法具有可行性;但在分析引导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极有可能掺进个人价值观偏向,不可能完全保持价值中立。
2、案主自决的限制性因素
(1)案主必须绝对清醒,没有精神或心理上的问题,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2)案主所做的决定不能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也不能伤害到自己;
3、超出某个临界点,大多数社会工作者都会放弃价值无涉的做法,甚至剥夺案主自由自主的权利,这个临界点可能是案主因神智不清或损害他人正当权益或危及自己生命。艾布拉姆森提出无论何时当事人自主的价值观与保障当事人安全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家长作风优于自主”,在有些情况下干预势在必行。
4、在中国安乐死尚没有法律方面的相关规定,安乐死的利弊也众说纷纭,不赞同老人安乐死的大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秉承孝道,认为其是残忍的、违背良心、没有人性的行为且会受到极大的舆论压力;但主动结束必然要死亡的生命不仅可以免除病人死亡前的痛苦挣扎,而且减轻了家属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人有生存的权利、也有选择死亡的权利,我们应当充分尊重案主,让案主有尊严的死去,更多的追求生命的质量而非长度;
三、处理伦理两难的对策探讨
1、尊重案主自决;
2、强价值观介入;
3、选择安乐死;
本例中案主虽意识清楚且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但不符合“生命第一”的原则,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应对案主进行价值干预,剥夺其自由自主的权利;但笔者认为,需慎重考虑案主的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否定案主自决的可能性,因为案主是一个清醒的、理智的、独立的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命曲线的权利。
案例中案主的行为属于“自愿安乐死”(但又非严格意义上的安乐死,也可理解为自杀行为),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免受癌症折磨的痛苦。社工应采用危及介入模式,对案主进行价值干预而非像心理咨询那样“严格的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而是向其客观、全面的分析抉择的利弊,死固然可以结束痛苦但却要以生命为代价,而且此行为可能给家属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让其陷入自责、内疚的深渊,而且可能会使家属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舆论的声讨,让案主思考比较生和死的意义和影响;此时社工应承担起预警的义务,将此事告知其家属,保障家属的知情权,这也一定程度上保全了社会工作者自身;若案主慎重思考并与家人协商后还是坚持用死亡的方式结束痛苦,那么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案主自决。因为对案主来说死的意义大于生,对自己、对家人都是一种解脱;人活着应追求生命的质量,应该有尊严的死去。
但是,安乐死在中国属于违法行为,案主这样做违背了法律规定,十分不具有可行性。可是,我们所有人都要委曲求全的去迎合不具备普世性的所谓法律规定吗?笔者认为,当今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尊重案主、尊重案主的决定,跳出制度化的藩篱,而非隐忍妥协;伊根认为“尊重不单是一个态度,不单是对人看法的一种,尊重是一种价值,换言之使用行为表达出来的一种态度”。笔者并非轻视生命,只是强调对死亡的看法,面对死亡我们不一定就是躲避、畏惧、哀恸,还可以以一种安然的态度处之。
在当今中国,将安乐死合法化条件尚不成熟,加之中古自古以来的生死观念,使得大众一时难以接受,但事实证明某些情况下安乐死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中古古代思想中,庄子谈了很多有关生死的观点,其思想最为特立独行,最为开放;庄子的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而非沉浸于哀恸,对于庄子来说死和生一样值得庆祝;讲这些,并非要大家能够像庄子那样达观的看待生死,我们凡人能够平静的接受死亡这一自然的生命现象就足够了。所以,笔者尊重案主的抉择,是对死亡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出生时,人们被剥夺了选择来到这个世上的权利,死亡时依旧没有选择的权利,这样活着是为了什么呢?还算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吗?
[注]处理伦理两难的对策探讨中
1、尊重案主自决;
2、强价值观介入;二者是不起冲突的,赞同强价值观介入,是认为案主在认知、心理、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社会工作者若继续坚持价值中立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应当以相对正确的、理性的观点给以引导,此过程中社工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坚持案主自决,是因为考虑案主个性化的人生经历,每个人都是背着自己的故事在行走,每个行为的产生都有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世间的是非标准远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举例来说,关于美的标准,庄子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说西施固然很美可大雁见了会飞走,水中的鱼见了会沉到水底,猛兽见了会食之以果腹,对于它们来说美的标准就太不一样了。
第五篇:核心价值
统一价值理念
就是要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全面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将公司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愿景和企业理念,贯穿于公司各层级、各单位,形成公司上下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一致的价值取向。公司使命
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
“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是公司生存发展的根本意义,是公司事业的战略定位,是公司工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体现。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国家电网公司在中国能源的优化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强的智能电网不仅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更是具有网络市场功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载体。充分发挥电网功能,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促使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神圣使命。公司宗旨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服务电力客户
服务发电企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体现了公司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公司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企业业绩的根本标准。
服务电力客户:公司作为经营范围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人口超过10亿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电力供应和优质服务的基本职责。公司坚持服务至上,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服务发电企业:公司作为电力行业中落实国家能源政策、联系发电企业和客户、发挥桥梁作用的经营性企业,承担着开放透明、依法经营的责任。公司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建设电网,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公司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主体之一,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的责任。公司坚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清洁能源开发,推进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公司愿景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两个一流”的企业愿景是公司的奋斗方向,是国家电网人的远大理想,是公司一切工作的目标追求。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从我国国情、能源资源状况和电网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坚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同业对标为手段,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科学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活力、优秀企业文化、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企业精神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两越”精神是公司和员工勇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永不停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精神境界。
“两越”精神的本质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科学发展。弘扬企业精神根本在于激励引导全体干部员工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立足于发展壮大国家电网事业,坚持、坚守、坚韧、坚强,锲而不舍,在实践中不断自我革新,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核心价值观
诚信责任创新奉献
“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价值追求,是公司和员工实现愿景和使命的信念支撑和根本方法。
“诚信”,是企业立业、员工立身的道德基石。
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时每刻都要重诚信、讲诚信,遵纪守法、言行一致,忠诚国家、忠诚企业。这是公司履行职责,实现企业与员工、公司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
“责任”,是勇挑重担、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每一位员工都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主动把这种责任转化为贯彻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进“两个转变”的统一意志,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做到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创新”,是企业发展、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
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需要大力倡导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
“奉献”,是爱国爱企、爱岗敬业的自觉行动。
企业对国家、员工对企业都要讲奉献。在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奥运保电、世博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公司员工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怕牺牲,全力拼搏保供电,这就是奉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矛盾、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等重大考验面前,公司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奉献;广大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奉献。坚持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奉献中赢得尊重,在奉献中提升形象。企业理念
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
“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是公司处理与员工、电力客户、合作伙伴及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
“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和为了人。
公司视人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准则。公司善待员工、切实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愿望,保证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公司善待客户,以客户为中心,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公司善待合作伙伴,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努力营造健康、和谐、有序的电力运营和发展环境。
“忠诚企业”,是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尽心尽力,忠实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
公司通过建立完善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员工发展提供机遇和舞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奉献社会”,是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公司坚持发展公司、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目标,以公司的发展实现员工成长、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公司及员工热心社会公益,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良好风尚,树立公司开放、进取、诚信、负责的企业形象。统一发展战略
就是要在全公司贯彻统一的战略目标、战略途径、基本方针和工作思路,自上而下保持战略的高度一致性和协同性,保证战略的有效落实。
战略目标
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简称“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
(1)电网坚强
是指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技术装备水平和主要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强。
(2)资产优良
是指资产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质量好,盈利和偿债能力强,无形资产价值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高。
(3)服务优质
是指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提供规范高效的能源综合服务,理念先进、体系完备、规范高效,品牌形象好,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度高,服务水平在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4)业绩优秀
是指安全、质量、效益指标在国内外同业中领先,经营业绩优秀,创新成果突出,带动能力强,企业健康发展,综合价值高,社会贡献大。
(5)现代公司
是指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集团管理体系,治理结构完善,业务流程顺畅,管理集约高效,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高,队伍素质好,企业软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强。
战略途径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公司发展方式
(1)转变电网发展方式
是指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智能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国家电网建设成为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
(2)转变公司发展方式
是指建设“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持续推进管理变革,促进电网、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全方位推进国际化,创建一流人才队伍,培育统一企业文化,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型能源企业集团。
战略保障
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
其中:党的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是“三个建设”的重要基础,提高全员素质是“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只有不断加强公司党的建设,才能保证公司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只有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实现基业长青;只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广大员工的能力素质,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基本方针
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
(1)集团化运作
核心就是在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公司总部战略决策中心、资源配置中心、管理调控中心和电网调度中心的作用,推进机构扁平化,优化业务流程,科学配置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建设“一个国家电网”。
(2)集约化发展
核心就是推进人力资源、财务和物资等重要资源的集约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司发展的效率效益。
(3)精益化管理
核心就是坚持又好又快,好字当先,质量第一,精益求精,严格依法治企,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改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公司发展质量。
(4)标准化建设
核心就是建立健全覆盖规划设计、生产基建、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各业务领域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体系,严格执行标准,促进标准统一、规范有序、高效运转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工作思路
“三抓一创、内质外形”
“三抓一创”:
抓发展抓队伍抓管理创一流
发展是公司的第一要务,人才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资源,管理是公司发展的永恒主题,一流是公司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抓发展、抓队伍、抓管理、创一流”,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思路。
(1)抓发展
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公司发展为目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国家电网。
(2)抓队伍
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3)抓管理
是指依法经营企业,严格管理企业,勤俭办企业,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司效率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4)创一流
是指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同业对标为手段,以内质外形建设为载体,促进公司创新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内质外形”:
全面提高安全素质、质量素质、效益素质、科技素质和队伍素质
塑造认真负责的国企形象、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
统一制度标准
就是要建设适应“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制度标准体系,在公司各层级、各业务领域推行统一的制度标准,实现公司全业务、全流程的标准化管理,真正做到凡事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
管理制度
是指对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通用制度。
“管理事项”主要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等与技术标准相关联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技术标准
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导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统一行为规范
发布时间:2011-10-28
点击次数:
就是要制定实施公司和员工行为准则,培育干部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做到遵纪守法、言行一致,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选树和宣传践行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的先进典型,形成榜样力量,增强公司凝聚力。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是公司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一)遵纪守法,尊荣弃耻,争做文明员工。
(二)忠诚企业,奉献社会,共塑国网品牌。
(三)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切实履行职责。
(四)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勇于开拓创新。
(五)以人为本,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六)弘扬宗旨,信守承诺,深化优质服务。
(七)勤俭节约,精细管理,提高效率效益。
(八)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建设一流公司。
公司员工应努力做到遵纪守法、尊荣弃耻、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品质优秀、甘于奉献,适应“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
公司员工应自觉加强自身能力素质建设,着力提升持续学习、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诚信务实、以变制变、变革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基本礼仪规范
公司崇尚文明,讲究礼仪,公司员工应自觉学习基本礼仪常识,提高文明素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一言一行,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仪容仪表——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着装服饰——规范得体,便于工作;
言谈举止——自然优雅,充满自信;
接待交往——主动热情,把握分寸;
接打电话——简明扼要,温和有礼;
乘坐车辆——尊长优先,注意礼让。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是公司对客户作出的庄严承诺。公司视信誉为生命,弘扬宗旨,信守承诺,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1.城市地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0%,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96%;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和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经国家电网公司核定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公布承诺指标。
2.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报修服务,供电抢修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城区范围45分钟;农村地区90分钟;特殊边远地区2小时。
3.供电设施计划检修停电,提前7天向社会公告。对欠电费客户依法采取停电措施,提前7天送达停电通知书,费用结清后24小时内恢复供电。
4.严格执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电价和收费政策,及时在供电营业场所和网站公开电价、收费标准和服务程序。
5.供电方案答复期限:居民客户不超过3个工作日,低压电力客户不超过7个工作日,高压单电源客户不超过15个工作日,高压双电源客户不超过30个工作日。
6.装表接电期限:受电工程检验合格并办结相关手续后,居民客户3个工作日内送电,非居民客户5个工作日内送电。
7.受理客户计费电能表校验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测结果。客户提出抄表数据异常后,7个工作日内核实并答复。
8.当电力供应不足,不能保证连续供电时,严格按照政府批准的有序用电方案实施错避峰、停限电。
9.供电服务热线“95598”24小时受理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服务投诉和电力故障报修。
10.受理客户投诉后,1个工作日内联系客户,7个工作日内答复处理意见。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是公司对员工服务行为规定的底线、不能逾越的“红线”。
1.不准违规停电、无故拖延送电。
2.不准违反政府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客户收费。
3.不准为客户指定设计、施工、供货单位。
4.不准违反业务办理告知要求,造成客户重复往返。
5.不准违反首问负责制,推诿、搪塞、怠慢客户。
6.不准对外泄露客户个人信息及商业秘密。
7.不准工作时间饮酒及酒后上岗。
8.不准营业窗口擅自离岗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9.不准接受客户吃请和收受客户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
10.不准利用岗位与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交易服务“十项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交易服务“十项措施”》是公司坚持开放透明、依法经营,正确处理与合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准则。公司主动接受监管和监督,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高服务发电企业水平。
统一公司品牌
就是要深入挖掘“国家电网”品牌内涵,创新品牌传播,深化品牌维护,优化品牌塑造,加强品牌管理,提升品牌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构建公司内外基于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将优秀的企业品质和发展成就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国家电网公司标识
1.标识以球形设计展示国家电网公司美好的发展前景,反映公司树立全球视野,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坚强信心。
2.标识以圆形图案象征公司内外的互动、协调、团结、和谐,表达公司坚持“四个服务”宗旨,与客户、员工、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3.标识以纵横交错的经纬线表现公司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坚持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4.标识以绿色的标准色,反映公司致力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象征公司持续发展、生机勃勃、基业长青。
品牌建设“三个统一”的原则
1.统一品牌战略
是指在统一公司品牌形象的基础上,以塑造国家电网“公司品牌”为重点,统一品牌内涵、统一品牌核心要素,完善品牌整体框架,统一实施品牌发展规划。
2.统一品牌传播
是指加强公司品牌传播的整体组织和实施,突出“公司品牌”整体概念,整合公司力量,促进公司各单位分散传播向公司总部集中策划、分级实施转变,统一公司价值观输出,提升品牌传播效果。
3.统一品牌管理
是指理顺公司品牌管理体制,实现公司总部对品牌策划、传播、维护、运营等全过程监控和管理,整体部署、上下联动,实现品牌建设关键资源、关键环节、关键活动的统一运作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