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民族精《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初三(3)班主题班会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
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度,这个伟大的民族,将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将永远以她为傲。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望本,我们是炎黄子孙。
我们先来听一首歌。
为了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新世纪的合格中学生。为了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一位伟人挥动着巨臂,一声宣告,驱散了神州五千年的阴霾一位巨人以超人的胆识,审时度势,将尘封的国门向世界洞开!跨过岁月的长河,珠穆朗玛峰像雄鹰傲立世界最高坡。她又增添了水莲花的芬芳走过世纪的风雨,万里长城像巨龙在云中穿梭她迎来了紫荆花的清香,再来听一首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文明源泉的汇合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是我生命的一切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下面请全体,为我们的祖国献上一首铿锵有力的歌《大中国》。
祖国,是多么温暖的归属!每次听到都泛滥起自豪的心绪,在心底深深感激先辈的壮举,立志要把祖国的明天托起。
祖国,是多么绚丽的词句!每次念及都忍不住让眉眼弯起,身负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创造着举世瞩目的惊奇。
让我们欣赏诗歌《祖国我为你骄傲》
祖国在我心中在我心中没有什么比这比这更神圣富国强民征程上亲爱的祖国我们与你共苦和谐家园建设中我们为你而争亲爱的祖国我们与你同在亲爱的祖国我们与你同行我们为你而战亲爱的祖国我们与你共荣
让我们再来一首歌
让我们在这首歌中结束今天的班会。
第二篇: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2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
——新墩镇中心学校清明节活动报道
在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4月2日上午,我校党支部、政教处、团总支组织全体师生,在团总支书记司玉龙老师的带领下,站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沉痛的心情,高举着鲜艳的红旗来到新墩镇十七革命志士墓前,为烈士们敬献花圈,并开展了扫墓活动。学校党支部书记讲解了十七革命志士的事迹,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发言。学生代表郭红星,杨宣等在革命志士墓前发言并带领全体学生进行了宣誓仪式。中心学校校长贾群亮同志在墓前做简短讲话,号全校师生在新时期内要坚定信念,不忘今天的幸福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并要求全校学生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要求我校中小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次清明节扫墓活动,同学们接受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同学们在了解革命先烈革命历程的同时,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幸福生活的不易,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学生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了为建设祖国勤奋学习的信念。
第三篇:弘扬民族及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文章1.摘自: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两大任务:一是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二是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紧紧围绕这两大任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1.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教育引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努力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加强宣传教育,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党员干部的言行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学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知识分子特别是各界知名人士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影响很大。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营造舆论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渠道。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借助传媒网络推销其意识形态,而他们的媒体在这方面也有着高度自觉。要充分认识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媒体认清肩负的责任,努力把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中,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新闻媒体坚持正确导向,衡量标准是什么?就是看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所有媒体都应当非常明确、非常自觉。不仅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发挥主力军作用,而且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合唱;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要积极弘扬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所有娱乐类、体育类节目以至各类广告也都要符合和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3.坚持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于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用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用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尊重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规律,在“融入”和“渗透”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使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防止简单地喊口号、贴标签。现在,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方式日趋多样,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娱乐文化、网络文化等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把握群众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加强对新的文化品种、文化形式的研究和引导,使之既大众通俗、多姿多彩,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要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对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给予鼓励,对亵渎经典、低俗媚俗、肆意恶搞的现象予以抵制,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文化生态。
4.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一种价值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践,再好的价值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理念,增强人们的认同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总之,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5.强化机制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持续性,都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核心价值体系规定着政策、法规的性质和方向,具体政策、法规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防止出现具体政策与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现象。要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定,用法律的权威来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各种社会管理不仅具有维护生产生活秩序的作用,也应当承担起倡导主流价值观念的责任。各级各类管理部门要把倡导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份内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制约。
四、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出发,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妥善解决思想理论领域的问题,正确处理先进性与广泛性、主导性与包容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精神诉求,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适应群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多用典型示范、交流疏导、说服教育、民主讨论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和困惑。要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人们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中理解和认同党的主张、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核心价值理念,是在精神领域里搞建设。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用正确的思想、进步的观念、先进的文化逐步消解错误思想、落后观念、腐朽文化的影响。
2.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引导社会思潮运动进程。差异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多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能不能包容和整合大多数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尊重差异,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包容多样,就是要树立多样共生的意识,不断扩大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度和影响力。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妥善处理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问题,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3.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不断积累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绝非一日之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赢得亿万群众,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要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伴随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战略任务,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将长远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加以推进。要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保证这项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建设能够一代一代地抓下去。要把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课题,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带动作用,组织理论工作者和
实际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文章2.民族精神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阐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而其核心——爱国主义,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它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是其中杰出代表。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千百年来,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有了崭新的表现。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我国航天工作者在长期的奋斗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我国人民在可歌可泣的抗击地震过程中凝成的“抗震救灾”精神。同时,作为一个曾经饱受侮辱、国耻的中华民族共和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忘国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民族精神应该是当代青年首当其冲的作为武装自己、保卫国家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一个部分!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意识、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加强。这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使中华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参考文献
3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的实践催生伟大的时代精神。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三十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三十年来,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被逐步冲破,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被逐步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被逐步革除,人们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精神大振奋。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孕育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极大弘扬,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崇尚和谐的观念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风尚日益浓厚,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不断增强。这一切,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紧跟时代、振兴中华的精神风貌的主流。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一种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精神继承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传统,体现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贯穿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贯通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正是因为改革创新,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事实证明,改革创新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面对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的新形势,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要坚决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坚决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勇于创新、昂扬向上;坚决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要从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认识中解放思想,从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解放思想,从对比先进、查找差距中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事业的大发展。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时代精神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催生的,弘扬时代精神要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来展开。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深化改革的实践中,着力回答时代对改革提出的新课题,着力解放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中,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推动创新的实践中,敢为人先,勇于超越,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第四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我是63中队的高梓恒
女:我是光夏,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男: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秋意已经布满了床边。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女: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男: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女: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男: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女: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11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男: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女: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男: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圆月知人心,和家人共进一顿晚餐,为远在他乡的亲人送上真诚的祝福,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章节,家庭主妇把一大块月饼切好,为远在异乡的亲人留下一份思念,举杯共进,分享点点滴滴地家常事,说说生活中的烦恼,也是情感最真诚的吐露吧!
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学们,勿忘传统佳节,让我们分享共同的喜悦和欢乐!
男:老师们,同学们。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蕴涵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女:作为当代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年的中秋节又适逢祖国63华旦。真是双喜齐至。此时此刻,我们也更加期盼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泰民安。
女:最后,预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男:今天的升旗仪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资料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挖掘书法教育功能
杨刚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一个参加书法教师国培的学习机会,让我在书法道路上似乎找到了一盏明灯,让我见识了书法界的不少能人高手,解决了我在书法初期一个乱临、盲从的一个误区,并对书法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将学习心得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如下:
一、近几年国学修养和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有历史渊源,儒学、佛学和道学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科技的进步和发达,越发显得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从书画方面来讲,汉字的传承和演变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汉字的了解,对书法的传承,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不论老少,能真正拿起笔来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书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1、帝王将相与书法
从古至今的帝王将相无一不喜欢书法,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到汉武帝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汉隶逐步成熟成为官方字体,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所以唐代的楷书发展到鼎盛时期。再到大家都知道的毛泽东,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
2、从文化的视角看书法
对“人”字的认识。人字非常简单,左边一撇,代表男人,右边一捺代表女人,却非常难写。大中有人,中间的一横,是一根扁担,表示责任和担当。权中有人,表示人被捆在一个十字架上,预示着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你光宗耀祖的同时,又可能因富得祸,遗臭万年。会中有人,人在云之上,表示人不被浮云所遮蔽,则得知不喜,失之不忧,平淡对得失,冷眼看飘渺。众中有人,三人在一起有一个为头的,从中有人,两人在一起也有一个为主的等
对“天地国亲师位”的了解。天地君亲师,为中国民间祭祀的对象,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写法极为讲究天地二字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谓君王一言九鼎,口不乱开;'亲'(亲)字中的'目'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师)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头不顶天、地不离土、国要封口、亲要见目、师无别意、位不离人。
对“命运”的理解。人一叩,讲的是人只要一低头,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命运就好了,所有事情都顺顺息息。还有一种解释为人的一切东西都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不可能改变,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有钱,有的人却非常贫穷,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但运为“云、走”,只要运作的好,就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就好了!如朱元璋 所以书法要以文字为依托,而文字又需书法来彰显。
3、写字的目的与意义
写字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用。作为学校生活中发生最频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活动,写字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通过写字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涵养德行,也可以开发多元智能,为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它又是实施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载体。
如果我们在练习每一字之时,首先了解每一个字的由来,以词为本,以字为意,那么,我们获得的就不是仅仅练好了每一个字,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个人!因此,写字具有 1.写字具有审美怡情的功能 2.写字具有培智健体的功能
3.写字具有塑行养德的功能 4.写字具有爱国传承的功能 5.写字具有明志致远的功能
如果学生天天都练习写字,写字的习惯和态度会逐渐内化,形成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作风,小时候随随便便写字,长大后就会随随便便做工,许多好的习惯,如严谨细心、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持之以恒都可以在写字教育中得以渗透和培养。而这些品质,在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时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工作作风。所以写字的意义不仅在于写字的本身,它关系到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认真写字,养成一丝
不苟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学习受益匪浅。对于改变学校的校风校貌,我想也能取到事倍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怎样临帖 师从古法,先攻一贴 吸取百家,为我所用 捷径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2、如何选贴 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
初学宜从篆书,隶书开始,楷书可以选颜真卿《颜勤礼碑》 篆书看似难写,其实只有三中笔画,横竖弧 隶书蚕头燕尾,笔画基本相似,比较容易掌握
颜真卿的楷书笔画特点明显,大气豪放,比较容易临象,可满足自我的虚荣心,不易产生厌学情绪。为什么初学不宜学柳公权,因为柳公权是 皇帝身边专门写圣旨的人,他本人都慎言谨行,害怕出一点差错。字如其人,结构笔画特为严谨,不适合初学。
3、以哲学作为指导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重复演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4、持之以恒—练
不要盲目的练,拿一本贴从头到尾一遍遍的抄,没有效果,每天只练1-2个字,练好了才能下一个,关键是要用心写,要悟。只练不误没有进步。力求达到和原帖近似。因为不可能一模一样!
5、背帖,脱帖
要一个个字去对比,每一个笔画都要去揣摩起、行、收,提、按、转折。今天写的和昨天写的对比,反复践行,重复演变规律。
6、技法
王羲之云:“夫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或小或大,或长或短。”
唐张怀云:“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结体之功在学力,用笔之妙在性灵。苟非多阅古书,多临古帖。融会于胸次,未易指挥如意也。”
(一)用笔-----“用笔千古不易”
笔法、笔力、笔速、笔意、笔势。精通纯熟笔法,掌控行笔速度,把握运笔力度,精于“势”的构筑,具备“意”的冶铸。透过笔法表面的技巧,深入线条的本质-----依附于形质之上的神韵。
(二)笔法:方笔与圆笔-----笔简形具 • 铺毫与裹锋----万毫齐力 • 藏锋与露锋----藏多露少 • 中锋与铡锋----不主固常
• 迟速与轻重----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 疾涩与淹留----沉劲含蓄 收放与擒纵----刹纸要狠
(三)运笔:提、按、顿、挫、使、转、捻、打、推、拖、导、送。
(四)字法----因代而兴、千变万化、本无定法。形式法则是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疏密点面
聚散开合-----俯仰向背-----横竖变化 粗细大小-----主次屈伸 动静斜正 虚实浓淡
7、章法
传统楷书章法 当代展览体章法 个性章法。
8、创作
只有临摹与创作相结合才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选取内容 工具材料选择
形式构想
艺境酝酿:思考风格与表现方法
情绪准备
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准确临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要激情,以书法故事,具体字例明确书法的目的和书法的价值观,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1、临摹不是整篇誊抄,不能全线出击;它是描样绣花,须各个击破。一个字就是一个战役。无论对整体还是局部,都需要仔细推敲慎重对待。
临摹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里。
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每临一遍都要确有所得。哪一遍心无所动,那一遍就是浪费时间。
2、临就要力求象,这是临摹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临摹来理解、消化别人创造的书法形象。临习作品与原作的相象程度,反映也你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从形式上看,临摹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这实在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临写得越象,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观察得越细,说明感受力越敏锐。两个字放在一稍有不同,便能一眼明辨,这样敏感的眼力,应是每一个书法家必具的基本素质。
3临摹是一种思索。老学不象,究竟问题在哪里?是哪一笔、哪一部分、哪些地方在作怪?自己常犯的毛病是什么?要找症结、抓关键,多找几个角度分析。
临摹是一种比较。字帖上的字和自己写的字是比较的双方。笔画的方向、长短、曲直、位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的感觉、局部的造型,应该一点一点地解剖、对照。
临摹是一种记忆。临得象了,还要总结。以前不象,是因为什么;后来如意了,是抓住了什么主要矛盾。这样,就能抓住一个字的基本骨架,然后反复巩固,记在心里。
4对钢笔字来说,临摹的重点是字的结构,不必在用笔上花太多的力气。既注意结构又照顾用笔,能一下学得象固然很好;但实践的结果常常是互相干扰,顾此失彼。
每天临几个字并能吃透记住,这样的进度应该令人满意。坚持半年,从理解方面说,应能基本解决问题。当然,为求熟练、流利、再创作,还须巩固、发展、努力。
5学生临摹的训练目的:
学生对书法的感受力的训练。包括对观察能力训练,艺术美的感知能力训练。
手的表达,控制协调能力的训练。
6、临摹的流程
第一、观察--产生心理体验--手部落实纸面 第二、对照--纠错--再次心理体验--加强记忆。第三、再一次轮回,(无数次下去。。。)
这是一个无数次的“试错--修正”的过程,任何的临摹都不能百分之百接近原帖。可以说任何临摹都是意临。真正的形似存在于理想中。
7、指导学生观察什么
观察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过程,包括读笔画,结构及章法等。临帖前要统读,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临帖过
程中要边读边临,看准每个笔画的位置安排,形态特点和相应的笔法。其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概括为:位置,用笔,结构。
总之,学习书法,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渐进的过程,无论是毛笔还是钢笔书法,都必须在临摹好的法帖、范字上下功夫,并先得其“形似”。实践证明,追求“形似”,对于初学书法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神采都是依附于形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