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课题实施方案_
《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一)“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界定:
1、积累:就是逐渐聚集。在这里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课标》要求,让他们分层次、分学段逐步积累经典的古诗文,让其通过不断背诵、记忆,最后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2、经典古诗文: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策略:即方法。这里指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多渠道积累古诗文的方法。
4、研究对象是小学生;
5、研究的内容是关于古诗文积累的策略,也就是积累古诗文的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新课标》中指出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4、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古诗文诵读克服了传统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远离学科考试内容,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为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其得到更好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繁衍。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经典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千百年来,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2、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加强经典诗文的积累会使其终生受益。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可以说,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使学生补上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并且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多背诵、多积累”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经典诗文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最有影响力的诗文诵读积累,让学生明白“经典文化”对人的一生的精神追求、价值体现的影响,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2、研究积累经典诗文的方法。让学生多渠道有选择地积累优秀诗文,达到能诵读、会背诵;
3、研究如何多方位、多形式评价学生的积累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1、课题研究重点:探究如何多渠道积累经典诗文的方法
2、课题研究难点:探究对学生的积累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古诗文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培养提高小学生积累优秀诗文的方法和途径,让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积累研究素材,为课题研究作好准备。(2009年7、8月)
2、研究阶段:2009年9月,学期初,针对学生实际及教学现状写好课题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开始研究。(2009年9月——2010年10月)
3、结题阶段:对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总结、归纳、汇编装订相关资料,准备结题的相关材料。(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七、课题研究措施:
1、开展“亲近经典诗文”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经典的兴趣。研究之前,对班级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的情况进行调研、摸底,树立典范,号召全体学生参与经典积累,实行必要的奖惩办法,激发学生自愿快乐积累经典的兴趣。
2、营造良好的诵读积累氛围,让学生随时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如,在教室布置;班级建设;课堂内外等各方面大力营造“经典文化”氛围。
3、由课内到课外,拓宽学生积累的空间和时间。让经典积累无处不在。
4、建立好评价制度,让学生的积累在有机的评价中得到深化。
八、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研究人员条件:1991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19年。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参与并主持过国家、省、州各级课题研究。省级骨干教师、全国先进实验教师。担任过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现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职务并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完全有能力胜任此课题研究。
2、研究环境保障: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深入教学实际之中,能联系实际进行有效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经典诗文的热爱,并主动参与积累;
2、让每个孩子在诵读经典中陶冶情操,培养高尚人格,受到经典诗文的鞭策与鼓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典型案例推广)
3、让研究结硕果。⑴全班学生会背《三字经》;⑵会背诵《课程标准》里要求小学生背诵的优秀诗文30篇。⑶组织学生参加班级以上经典诗文诵读实践活动两次以上;⑷每个学生能写出积累体会一份存档;研究总结或实验报告一份;⑸有州级以上研究成果一份以上。
第二篇:个人课题实施方案_
个人课题实施方案_
《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一)“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界定:
1、积累:就是逐渐聚集。在这里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课标》要求,让他们分层次、分学段逐步积累经典的古诗文,让其通过不断背诵、记忆,最后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2、经典古诗文: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策略:即方法。这里指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多渠道积累古诗文的方法。
4、研究对象是小学生;
5、研究的内容是关于古诗文积累的策略,也就是积累古诗文的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2.《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所以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既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全国少工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小学、幼儿园开展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活动。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所学校、3000多万儿童诵读经典文化。
4、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古诗文诵读克服了传统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远离学科考试内容,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为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其得到更好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繁衍。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经典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千百年来,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2、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加强经典诗文的积累会使其终生受益。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可以说,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使学生补上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并且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多背诵、多积累”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经典诗文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最有影响力的诗文诵读积累,让学生明白“经典文化”对人的一生的精神追求、价值体现的影响,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2、研究积累经典诗文的方法。让学生多渠道有选择地积累优秀诗文,达到能诵读、会背诵;
3、研究如何多方位、多形式评价学生的积累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1、课题研究重点:探究如何多渠道积累经典诗文的方法
2、课题研究难点:探究对学生的积累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古诗文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培养提高小学生积累优秀诗文的方法和途径,让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古诗文经典诵读积累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诵读积累经典文化中得以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积累研究素材,为课题研究作好准备。(XX年7、8月)
2、研究阶段:XX年9月,学期初,针对学生实际及教学现状写好课题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开始研究。(XX年9月——XX年10月)
3、结题阶段:对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总结、归纳、汇编装订相关资料,准备结题的相关材料。(XX年10月—XX年12月)
七、课题研究措施:
1、开展“亲近经典诗文”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经典的兴趣。研究之前,对班级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的情况进行调研、摸底,树立典范,号召全体学生参与经典积累,实行必要的奖惩办法,激发学生自愿快乐积累经典的兴趣。
2、营造良好的诵读积累氛围,让学生随时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如,在教室布置;班级建设;课堂内外等各方面大力营造“经典文化”氛围。
3、由课内到课外,拓宽学生积累的空间和时间。让经典积累无处不在。
4、建立好评价制度,让学生的积累在有机的评价中得到深化。
八、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研究人员条件:1991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19年。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参与并主持过国家、省、州各级课题研究。省级骨干教师、全国先进实验教师。担任过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现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职务并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完全有能力胜任此课题研究。
2、研究环境保障: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深入教学实际之中,能联系实际进行有效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经典诗文的热爱,并主动参与积累;
2、让每个孩子在诵读经典中陶冶情操,培养高尚人格,受到经典诗文的鞭策与鼓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典型案例推广)
3、让研究结硕果。⑴全班学生会背《三字经》;⑵会背诵《课程标准》里要求小学生背诵的优秀诗文30篇。⑶组织学生参加班级以上经典诗文诵读实践活动两次以上;⑷每个学生能写出积累体会一份存档;研究总结或实验报告一份;⑸有州级以上研究成果一份以上。
第三篇:教师个人课题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教师个人课题实施方案
来
课题标题:农村小学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研究。
所属学科:语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目的意义。
本人是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曾于多所农村小学任教。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训练课程由于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再加上任课教师不够重视,所以基本流于形式,没能切实有效地开展。从而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当低下,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但本人认为:由于口语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地位的提高和用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途的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已被认为是未来新社会建设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学生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而且要能在别人面前把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很好地表达出来,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外,还必须具备口才。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培养建设四化人才的需要;三是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四是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课题界定。
1.关键词界定:
“农村小学”是指山区各地比较偏僻和条件落后的小学。
“切实”是指能真正把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
“有效”是指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课题界定。
“农村小学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训练的研究”是指调查研究农村小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课程的认识和误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研究和学习口语表达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口语表达技能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题支持性理论。
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一名......彼此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2.著名童话家郑渊洁说:“合格的老师和父母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创孩子成功的明天。”
3.邓小平同志曾给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四.研究目标。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现状地调查了解,发现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探索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有效方法,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基本做到能说会写,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打好基础。让每个孩子在今后面对口语交际训练时能够自信地说:“我能说,我会说。”
五.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为自己任教学科的全体学生。
六.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农村小学开展口语交际训练课程的现状,找出成因,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导研究活动。
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3.确定如何合理的利用时间来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4.怎样选定恰当.适合学生发挥的口语交际题目和内容。
5进行口语表达技能技巧地训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七.研究具体操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9年6月至8月)。
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调查了解,研究他们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误解,发现口语交际训练课程冷清的症结所在。
(二)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
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采用对应的策略与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总结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归纳实验情况,总结经验。
(四)结题阶段(2010年8月以后)。
撰写结题报告,上交“个人课题”研究成果。
八.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相关调查,进行情况分析,找出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训练课程冷清的成因,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来指导研究活动。
2行动研究法:以实际研究行动为主,结合个案研究,采用多种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广大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4.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对课题的研究。
九.研究成果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专题研究论文。
3.经验总结。
十。研究的组织形式。
本次研究活动属于本人自选课题,独立研究。
&nb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sp;吴兴庭
二零零九年十月 来
第四篇:个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标题: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所属学科:语文
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老师们往往轻视这一环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响,不能在交际情景中用普通话准确的表达。民族地区学生由于视野的局限,在交际情景中无话可说,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兴趣。因此,我希望利用课标要求和“教学排序”等理论,研究出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课题界定
“民族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计划。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数学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
本课题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三,课题支持性理论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2,孟轲指出:“盈科而后进。”
3,美国查尔斯M拉格鲁斯的“教学排序”论。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2,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的序列计划与交流技巧。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控制。
五,研究过程
1,调查阶段(2009年6--8月)。调查恩施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现状,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请求立项。
2,思辨阶段(2009年9月)。深入学习孟轲及拉格鲁斯的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3,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5月),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学习实践,实施研究。并请专家指导,以手记等形式展开中期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10年6月至8月),总结,反思,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一份
2,研究随笔,案例,教学反思,小论文若干篇
3,结题报告一份
4,反思随笔若干篇。
2009年10月
第五篇:个人课题实施方案的格式
个人课题实施方案的格式
个人课题实施方案的格式如下:
“XX”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三、课题界定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方法
六、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七、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一、课题的名称
1、研究题目既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又要特色鲜明,同时还要将研究的新意凸显出来。
2、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
3、题目要小,切合实际。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是指向问题解决,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要匹配并具体化,研究目标具体可测,研究内容可操作性强,研究重点突出。
课题研究拟达到的预期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内涵和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够检测。
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三、课题界定
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说明课题名称及其关键词和重要要领的定义、涵义及来源。
对研究范围与内容的界定,主要是将原来过大的研究范围适当缩小,对原来不明确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
核心概念关键词的选取
如个人课题《个性化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的界定:
个性化作文是学生真实、自主、创新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它既指作文内容的个性化,即真实的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思想,叙真事、抒真情、发真见;也指作文表达的个性化,包括语言风格、结构形式、文体样式、手法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和创新。
个性化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有效性,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以兴趣为先导,以学生个性的展示和发展为主线,以习惯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标,以为更开放、创新的方式方法加强指导,取得个性化作文训练的综合效益。
四、理论依据
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阐明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即支撑本项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具体学术领域及其学术成果。因为任何一项研究应该归属某一个或某几个研究领域的科学体系之中,其中作为研究这个课题所必需的概念、定理等理论体系就构成了支持这个需要研究的课
题的理论依据。理论的选择需要有启发性并对课题研究应该具有支撑作用,在陈述课题的理论依据时要具体说一下这些理论如何与本课题联系,在哪些方面支撑该课题的研究。
具体要求:①少而精;② 针对 “问题 ” ;③ 能指导操作;④ 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以便教师理解和把握。
五、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研究方法。应根据每一具体问题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要具体写清楚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并尽可能详尽地写出具体的操作程序。
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六、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划分研究阶段,明确不同阶段的研究任务和重点。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对每一阶段的任务和实施过程必须作出具体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的步骤是研究思路的具体化,是指导和统一研究行为的时间表。
七、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论文
2、调查报告
3、专著
4、音像资料
5、典型教案
6、电脑软件
7、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