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大企业的税收服务

时间:2019-05-14 17:3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税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大企业的税收服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税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大企业的税收服务》。

第一篇:浅谈税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大企业的税收服务

浅谈税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大企业的税收服务

随着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第14号令)、《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注册税务师行业,并指明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使得该行业不断地被社会所认知和接受,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旨在引导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并在税务部门的引导和参与下,实现企业自我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自我遵从,使企业能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降低企业税务合规成本。同时税务部门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税务管理方式,将税务管理环节予以前移,辅导企业提前防范税务风险,变发现型控制为预防型控制。税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如何在大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和控制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大课题。

笔者根据《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精神,结合近年来对大企业的涉税服务和涉税鉴证的经验,就税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大企业的税收服务,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以专业的税收与财务知识,对大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诊断。税务师事务所应积极参与大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与诊断。通过与大企业签订合作关系,代理其进行企业整体涉税事项的审查。首先,与企业相关人员接洽,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对其整个业务状况及流程进行彻底地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其次,充分地与企业财务人 1

员沟通,初步了解可能存在风险点的财务、税务处理情况,并对其进行诊断;最后,通过审阅企业的账簿和涉税资料,核实前期了解的情况,对企业的财务核算情况、纳税申报缴纳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并出具企业涉税事项评价书,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纳税情况。

二、要对大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组织的组建、机制的建立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建立了企业内部管控制度,也对税务风险的控制进行了初步探研,如上市公司成立专门的税务会计,对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专业化处理,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够的,没有将税务风险的管控做到组织化、全员化、持续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而税务师事务所则可以经过对企业涉税事项的评价,并经分析,从中找出涉税问题的根源,个别针对性地对企业风险管控制度提出整改建议提交企业,从而对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制度的建立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并通过了解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按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目标,对其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及运行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做到风险管控岗位分离、职责清楚、环环相扣、行之有效。

三、要结合涉税事项评价书,对具有操作事项进行税务筹划,对税务风险点提出合法有效的整改措施。税务筹划是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于具体涉税事项应有两种以上的方案进行选择,择其优者,即《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所提到的合法的、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税务规划。当然,各项筹划方案的制定都是建立在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基础上的。税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诊

断后,可对其风险点剖析,充分注意企业管理的细节,揪出问题的环节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因素,针对性提出合法有效的整改和完善措施;对能够实施税收筹划的项目拟定初步的筹划方案,并会同税务机关和企业就相关的措施和筹划方案进行商榷和论证,以求措施和方案达到合法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后期的实际操作。

四、要主动跟踪,对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税务风险点做到事先控制。税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范围之一就是涉税服务,其服务优势具有:财务税收知识的全面性、新税收政策掌握的及时性、与税务机关沟通的便捷性等。通过与企业建立常年税务服务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其特长,对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上的变化和外部因素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并对变化引起的税务风险点的转移和新增进行识别和评估,指导企业调整内部税务管控制度,事先将税务风险点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的管理。税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在实际执业中不仅要以专业的知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还要维护国家的利益。这就需要其在合适的环境以合适的身份介入,使其行为能够得到税务机关和企业的认可,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规范了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管理和服务的目标和要求,税务师事务所作为企业的受托方,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能以专业的知识更便捷地帮助企业与税务机关沟通,协助税务机关更有效合理的制定、实施对大企业税务管理办法,也有利于税务机关针对不同风险企业,实施分类管理,提供差异化服务,真正提高工作效

率。受税收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地税之间、各地方税务机关之间就同一税务事项理解和处理结果的不同,特别是大企业的分支机构的成立和跨地区经营的运营模式,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此类情况。税务师事务所应帮助企业做好与各税务机关的沟通,了解和分析各税务机关的政策理解依据和尺度,并根据自身的税收知识加以判断,找出具有说服力的政策依据,通过充分地与税务机关协调,减少税企之间的征纳矛盾。

鉴于中介机构在大企业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和“利益相关者”,税务机关应引导中介机构在为大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加强与税务机关合作,建立完善税务机关、中介机构、大企业三方互动机制。定期就特定主题、特定事项与中介机构开展专题研讨、座谈交流,共同提升对大企业的服务能力。

第二篇: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手册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手册

(2013年版)

国家税务总局 2014年5月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部分 总论 3 1.1 战略目标 3 1.1.1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体系 3 1.1.2个性化的纳税服务体系 3 1.1.3科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4 1.1.4智能化的信息管理体系 4 1.1.5专业化的人才配置体系 4 1.2 基本原则 5 1.2.1分类分级管理原则 5 1.2.2风险导向原则 5 1.2.3合作遵从原则 6 1.2.4统筹协调原则 6 1.2.5绩效保障原则 7 1.3 业务体系总体架构 7 第二部分 遵从引导 8 2.1政策服务 9 2.1.1概述 9 2.1.2工作内容: 9 2.2引导内控建设 9 2.2.1概述 9 2.2.2工作内容 9 2.3涉税诉求管理 11 2.3.1概述 11 2.3.2工作内容 11 2.4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管理 14 2.4.1概述 14 2.4.2工作内容 14 第三部分 遵从管控 18 3.1税源监控 18 3.1.1概述 18 3.1.2工作内容 19 3.2风险评估 20 3.2.1概述 20 3.2.2工作内容 21 第四部分 遵从应对 24 4.1纳税服务 25 4.2风险自查 25 4.2.1概述 25 4.2.2工作内容 25 4.3税务审计 27 4.3.1概述 27 4.3.2工作内容 28 4.4反避税 31 4.4.1概述 31 4.4.2工作内容 31 4.5税务稽查 32 4.5.1概述 32 4.5.2工作内容 32 4.6反馈提高 32 4.6.1概述 32 4.6.2工作内容 32 第五部分 遵从保障 35 5.1信息化建设 35 5.1.1涉税数据管理 35 5.2工作团队建设 47 5.2.1概述 47 5.2.2团队类别 47 5.2.3工作内容 47 第六部分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实务解析49

第七部分 附 录 62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统一税收执法文书式样的通知 国税发[2005]179号 62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定点联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 6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通知 7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80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管理办法》的公告 96 税收遵从合作协议主要权利义务 102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104

前 言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手册》经过一年多的酝酿、筹备和编写,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第一部工具类参考用书。2008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借鉴国际先进税收管理经验和方法,引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模式,在全国税务系统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通过税企合作的方式对大企业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共同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税法遵从度和税收管理质效,降低企业遵从成本和税务机关征收成本,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经过5年多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全国税务系统大企业税收管理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个性化纳税服务产品不断创新,风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人才队伍、信息化保障更加有力,我国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在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扁平化、一体化方向上取得长足进展。《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手册》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工作事项、业务流程、操作标准等进行的详细梳理,希求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规范统一。

本手册在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方面以《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为基础,以“税法遵从”为主线,按照“遵从引导--遵从管控--遵从应对--反馈提高”的工作闭环流程编写,辅以遵从保障和大企业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实务解析,突出了整体性、关联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从引导企业遵从入手,通过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纳税服务,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提高自我遵从能力,在引导企业遵从的同时,税务机关通过对遵从过程的管控,实现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析,根据评析结果,进行风险等级排序,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促进企业遵从,从而回归到遵从引导环节。在工作过程中,信息化和工作团队建设是基础,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本手册来源于工作实践,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手册内容除有相关文件规定外,不作为税收执法依据。本手册由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组织编写,在成稿和编审过程中,全国税务系统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广大同仁付出了辛勤劳动,各级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

二〇一四年五月

第一部分 总论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全国税务系统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提出了“努力在2020年前率先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的五项任务,要求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提升站位,担当奋进,通过组织再造和制度创新,走出一条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的新路。上述目标和任务是推动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和路径指南。1.1 战略目标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作为新时期我国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将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业务体系、强化信息化支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关键举措,率先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战略目标。1.1.1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体系

按照纳税人的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组织层级,实现机构设置的扁平化;按照管理事项的性质及其复杂程度科学划分不同层级的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和发挥不同层级的比较优势,实现工作任务推送的扁平化。1.1.2个性化的纳税服务体系

围绕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目标,以大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满足其对税法适用确定性和税法执行统一性要求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创立税企合作充分、诉求响应及时、权益保障到位的服务平台和服务机制。

1.1.3科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围绕打造征管模式升级版目标,以风险为导向,规范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完善以税务审计为核心的业务体系,创新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在防范税务机关执法风险的同时,帮助企业提升自我控制税务风险的能力。

1.1.4智能化的信息管理体系

构建起以支撑个性化纳税服务和风险导向税收管理为核心功能的信息管理体系,使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科学、高效,实现管理效益的整体提升。1.1.5专业化的人才配置体系

按照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实践需要出发,规划人力资源配置战略,配备相应规模和结构的专门人才,建立人才选拔、调配、培养和使用机制,确立上下联动、横向互动、优势互补、分工制约的团队化工作模式。

图1-1战略目标结构图 1.2 基本原则

1.2.1分类分级管理原则

按照税源状况设置专门的税收管理机构,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是征管改革的工作目标。

分类管理是按照纳税人类别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将税源管理职责赋予相应的机构,并重新设置各部门职责,优化配置各项征管资源;分级管理是将管理事项在各层级之间进行分解,适当提升大企业复杂涉税事项的管理层级。日常基础管理与一般性纳税服务工作由属地税务机关承担。重点考虑企业经营地域分布、涉税业务复杂性和税收经济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大企业标准,明确大企业管理范围。1.2.2风险导向原则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科学配置管理机构和资源,构建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风险处理的风险防控体系,形成覆盖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系统。对低风险企业,以便捷服务引导遵从;对中等风险企业,以帮助服务促进遵从;对高风险企业,以针对性管理强制遵从。1.2.3合作遵从原则

税法遵从是税收征管的根本目标,提高税法遵从度是税务机关工作成效的最终体现。通过服务和管理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的工作方式,提高企业自我防控税收风险能力,引导和促进企业自主管理、自我遵从。

税企合作是实现税法遵从的有效途径。通过税企沟通机制,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快速响应机制,完善合作渠道;通过引导内控建设,保障合作效果;通过税收遵从合作协议和事先裁定等服务产品,丰富合作内容。

1.2.4统筹协调原则

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化工作模式,健全总局省局统筹、上下联动、国地税联合的运作模式,推动省际间跨地区工作协作模式;明确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协调会议制度作用,推进部门合作;建立国地税协调机制,统筹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加强与系统外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

1.2.5绩效保障原则

全面树立绩效管理的理念,通过绩效管理工作促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认真梳理工作事项,准确界定岗责体系,科学设计绩效指标,规范考核流程,完善考核机制,创新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绩效管理与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无缝衔接,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对于纳入绩效考评范围的工作事项,科学合理地进行绩效考评;对未纳入绩效考评的事项,也要运用绩效评价的理念,全面监控和评价工作效果。

1.3 业务体系总体架构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业务体系的总体架构是“遵从引导--遵从管控--遵从应对--反馈提高”的工作闭环,遵从保障是各环节的工作基础。如下图所示: 图1-2遵从闭循环管理

第二部分 遵从引导

遵从引导以大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个性化纳税服务,提高大企业自我防控税收风险的能力,实现对税法的自我遵从。遵从引导与遵从管控、遵从应对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遵从引导更加注重引导企业提升自身的税法遵从意识和管控能力,并持续提升税法遵从度。遵从引导有利于纳税人更加自觉、主动选择自我遵从,不断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大企业满意度。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服务、引导内控建设、涉税诉求管理和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管理。

图2-1 遵从引导结构图 2.1政策服务 2.1.1概述

政策服务是指税务机关在重大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出台前,充分征求大企业意见,并在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公布实施后,及时进行宣传和辅导,帮助大企业了解、遵从和运用税收政策,并定期收集大企业的意见,为完善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提供参考。2.1.2工作内容:

2.1.2.1在出台重大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之前,征求大企业意见,并对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2.1.2.2在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公布实施以后,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和辅导,做到公开透明,保证税法适用的确定性和统一性,引导大企业自我遵从。

2.1.2.3各级税务机关定期收集大企业的意见,为完善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提供参考。2.2引导内控建设 2.2.1概述

引导内控建设是指税务机关按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详见附录),对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并根据大企业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2.2.2工作内容 税务总局确定实施内控调查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单和户数,各省税务机关在名单中选择相关企业在本省内最高层级的成员企业作为调查对象。

2.2.2.1内控调查。税务机关采取案头查阅、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内控调查。在调查实施过程中,各省税务机关要认真分析调查问卷内容,针对企业不同层级人员掌握信息情况进行分别调查,确保调查问卷回复质量。调查的内容包括:

(1)企业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组织架构、经营范围、业务流程、企业纳税信誉等情况。(详见附录《2014年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调查工作方案》附件1)

(2)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情况。主要包括: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环境;税务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税务风险控制活动;税务信息管理体制和沟通机制、监督和改进机制等情况。(详见附录《2014年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调查工作方案》附件2)

2.2.2.2内控测试。针对调查结果,税务机关采取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等方法开展内控测试工作。

2.2.2.3内控评价。税务机关对内控调查和测试取得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情况,分户出具《税务风险内控调查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建设基本情况;通过内控调查反映出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对企业内控建设的改进建议等。

图2-1引导内控建设业务流程图 2.3涉税诉求管理 2.3.1概述

涉税诉求管理是指税务机关针对大企业向税务机关陈述申请解决涉税问题的请求,建立健全涉税诉求快速响应机制,规范高效处理的过程。包括诉求受理、处理、回复、总结四个环节 2.3.2工作内容

2.3.2.1诉求受理。各级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及时受理辖区内成员企业提出的涉税诉求。税务总局受理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的涉税诉求,并根据不同情况决定直接办理或交由省以下税务机关办理。

各级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根据本级的职责权限处理企业涉税诉求,遇有非本级职权范围事项的,应按规定向有权限处理的税务机关移送。大企业涉税诉求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受理。2.3.2.2诉求处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对诉求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根据与企业沟通情况,必要时向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调查核实情况,并经过研究论证形成初步处理意见,根据处理权限分别形成最终处理意见:

(1)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意见明确的,确定最终处理意见;(2)对于重大涉税问题或相关业务部门意见不一致的诉求,提请召开协调会议,确定最终处理意见;(3)向企业所在地有权限处理的税务机关交办,由其反馈处理结果。

2.3.2.3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中发现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的重大涉税事项,大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普遍性、行业性的具体涉税问题,以及相关部门在处理中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具体涉税问题,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负责归集整理,提交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研究。

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由分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局领导负责。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为协调会议的牵头单位,成员单位由相关部门组成。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根据会议内容,负责起草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纪要,参会成员单位会签后,报分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局领导签发。

根据会议纪要议定内容,各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处理相应事项,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跟踪了解相关情况。需要向企业反馈的,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统一回复企业。

2.3.2.4诉求回复。最终处理意见属于对涉税事项的税法适用的解释或说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企业需求正式发文回复企业,也可通过非办文形式回复;属于对税收法规进行补充明确的,由总局相关业务部门发布普遍性文件的,以非办文形式及时告知企业;属于需要继续研究论证或形成税收政策建议的,通过非办文形式回复企业。2.3.2.5诉求总结。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将前几个工作环节中形成的文字资料(包括纸质形式和电子形式)整理归档。对企业所反映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形成税收政策建议向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反映,并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标准。

图2-2大企业涉税诉求管理业务流程图 2.4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管理 2.4.1概述

税收遵从合作协议是税务总局与企业集团在自愿、平等、公开、互信的基础上签订的协议,共同承诺税企双方合作防控税务风险。签订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的目的是为共同防范和控制税收风险。2.4.2工作内容

2.4.2.1协议对象的选择。税务机关根据以往的税收管理情况和对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掌握情况,选择签订对象。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有自我遵从税法的主观愿望;二是企业有自我遵从管控能力,有一套较为完善、运转顺畅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2.4.2.2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税企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协商协议的具体条款,起草协议文本。协议文本应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后的协议文本,与企业及时进行沟通和确认。

2.4.2.3签订协议。召开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确定协议正式文本,税企双方择时签订协议。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

(1)协议的适用范围;(2)企业的权利和义务;(3)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详见附录《税收遵从合作协议主要权利义务》)

(4)保密条款;(5)协议适用范围的调整和争议的解决方式;(6)协议终止条款;(7)关于执行协议或补充协议的签订;(8)协议的生效日期;(9)有效期和续签事宜。

2.4.2.4协议执行,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具体要求详见2.2引导内控建设。

(2)统筹安排信息采集与税收检查工作。合理安排企业涉税资料的报送和电子数据的采集,尽量避免重复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资料。认为确有必要对企业进行税务检查时,除涉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以及上级批办、相关部门转办、举报、协查和税收执法督察事项外,可以给予企业不短于一个月的税务自查期限。

(3)确定税企联络员。协议企业的成员企业所属省级税务机关应按户分别确定专人负责与成员企业的日常联系、协调处理企业涉税诉求和重大事项、跟踪了解并评价协议执行情况。

(4)加强国地税合作。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各地国税机关、地税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努力做到双方共同组织谈签补充协议,共同组织高层对话,共同实施成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共同研究税收遵从应对措施。

(5)规范签订补充协议。在协议执行过程中,省级税务机关可与成员企业分别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内容应结合税企服务需要和管理实际,依法对协议事项、内容、程序和时限等进行细化和补充,细化及补充内容不得与税务总局与企业集团签订的协议内容相冲突。补充协议文本应报税务总局备案。

(6)涉税事项事先裁定。大企业提交申请事先裁定的事实、依据、意见等。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对纳税人的事先裁定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对资料、信息不完整的,受理部门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通知大企业申请已受理或不受理并说明原因,受理的开始深入的调查审核。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拟定涉税事项事先裁定书面文书,对于事先裁定事项较复杂或相关业务部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提请召开协调会议,确定最终裁定意见,并送达大企业。

(7)重大事项报告管理。税务机关受理企业报告的组织结构重大变化、重大投融资活动、兼并重组、重大财产损失等重大涉税事项,根据重大事项报告信息及调查核实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税务风险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引导其建立或完善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必要时进行跟踪了解,掌握大企业重大事项对税收管理工作的影响。建立大企业重大事项工作档案和资料库。(8)具有行业特点的涉税诉求处理。具体要求详见2.3涉税诉求管理。2.4.2.5协议执行情况评价。协议执行期内,税务机关要注意跟踪了解协议执行情况,每年对企业税收遵从情况和协议执行情况做出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积极采纳大企业对税务机关改进纳税服务的建议,并提出优化纳税服务的具体措施。

图2-3 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管理流程图

第三部分 遵从管控

遵从管控是指税务机关利用企业涉税信息,选取企业涉税事项进行比对分析,及时全面了解企业税源变动情况,通过风险评估,查找企业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以及履行其他涉税义务过程中存在的涉税风险,进行风险等级排序,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遵从管控工作包括税源监控和风险评估。

图3-1 遵从管控业务流程图 3.1税源监控 3.1.1概述

税源监控是指税务机关利用企业涉税信息,选取企业涉税事项进行比对分析,及时全面了解企业税源变动情况,为风险评估和应对提供基础性信息。税源监控采用属地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税源监控包括日常涉税事项监控、专项涉税事项监控和税收分析。3.1.2工作内容

3.1.2.1日常涉税事项监控

日常涉税事项监控是指从企业办理税务登记至申报纳税等日常征管环节涉税事项中选取相关事项进行监控,主要包括:登记事项监控、发票事项监控、认定审批事项监控、申报事项监控、其他事项监控等。3.1.2.2专项涉税事项监控

专项涉税事项监控是指从日常涉税事项以外的事项中选取特定事项进行监控,主要包括:企业涉税诉求处理情况的监控、税务风险内控情况的监控、税收遵从协议履行情况的监控等。3.1.2.3税收分析

大企业税收分析以税收数据为基础,运用特定的分析方法,了解掌握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监督、评价大企业的税收收入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把握税收收入动向、解析税收增减因素、推进征管水平提高、促进企业纳税遵从的目的。税收分析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1)收入形势分析。根据税收收入管理工作需要定期开展,用于反映大企业税收收入变动情况,科学预测把握税源税收变动趋势,更好的为组织收入服务。通常采用常规对比分析法和弹性分析法,分行业、分集团、分规模、分税种开展收入形势分析。(2)经济运行分析。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开展,研究经济和税收之间的关系,揭示行业、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税收问题,为税收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通常采用常规对比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模型方法开展经济运行分析。

图3-2 税源监控业务流程图 3.2风险评估 3.2.1概述

风险评估是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的起始环节。税务总局根据工作计划,多渠道广泛收集信息,识别和分析企业集团整体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为后续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分类应对提供依据。各地税务机关应根据税务总局对风险评估工作的统一要求,落实税务总局推送的信息收集、识别分析等任务。(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税总发〔2014〕26号))3.2.2工作内容 3.2.2.1信息收集

税务总局通过下发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内部控制情况等形式收集企业信息,建立行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和企业基础信息库,并向各省税务机关开放。各省税务机关结合日常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加深对行业和企业了解,广泛收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和其他涉税信息,向税务总局提交补充、更新的企业名册和税务管理等方面信息。税务总局审核各省税务机关提交的信息后,升级维护行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和企业基础信息库。3.2.2.2风险识别

税务总局根据企业申报纳税情况、问卷调查情况、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等信息,辅之以典型样本企业的抽样调查,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分析大企业税收风险状况和税法遵从状况,识别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风险识别从一般性税收风险、行业性税收风险、企业特定事项税收风险三个方面来识别。(1)一般性税收风险

①大企业在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和制度设计方面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②大企业内控机制实际运行中可能产生的税收风险,重点是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税收风险。

③大企业在涉税业务处理环节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重点是财务管理、资金控制、申报缴税等环节可能产生的税收风险。④其他一般性税收风险。(2)行业性税收风险

针对税务总局开展专项工作所涉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其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税收风险开展重点识别。(3)企业特定事项税收风险

①企业因内部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发生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等重大事项可能带来的税收风险。②企业在股权转让、关联交易和跨境投资等事项中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

③企业受行业惯例和监管约束可能产生的税收风险。④其他特定事项税收风险。3.2.2.3风险评价分析

税务总局评价税收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分析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等级排序,汇总整理潜在的风险列表和企业风险等级排名,详细列示被评估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领域和具体的涉税风险点,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

图3-3风险分析业务流程图 第四部分 遵从应对

遵从应对是指税务机关按要求对收集的企业税收风险信息以及遵从引导、遵从管控等环节反映的企业税务风险情况在判别、评估基础上,对企业税务遵从风险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遵从应对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企业和企业不同类型风险,采取纳税服务、企业自查、税务审计、税务稽查和反避税等措施实施有针对性的应对。(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定点联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513号))

在开展遵从应对过程中,需要通知企业有关税务事项、要求企业提供有关资料、办理缴纳税款及滞纳金、下发税务处理决定、进行税务行政处罚等涉税事项时,使用税务总局已经统一颁布的税收执法文书。(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统一税收执法文书式样的通知》(国税发〔2005〕179号)

图4-1 遵从应对业务结构图 4.1纳税服务

纳税服务的具体措施包括政策服务、引导内控机制建设、涉税诉求管理和遵从合作协议管理,已在遵从引导部分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4.2风险自查 4.2.1概述

风险自查是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排除税务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是税务总局组织企业集团总部及其成员企业,按照统一要求对税务风险进行自我排查纠错,各级税务机关与企业合作互动,指导、帮助企业开展自查。风险自查采取总局统筹安排、系统联动、国地税联合开展的方式进行。(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税总发〔2014〕26号))4.2.2工作内容 4.2.2.1组织自查

税务总局统一发函布置大企业开展税务风险自查工作,各级税务机关根据税务总局要求进行宣传辅导,帮助本地成员企业全面深入开展风险自查,及时研究解决自查中反映的问题,并将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税务总局。具体内容包括:(1)总局及各地税务机关根据自查方案,布置大企业开展税收风险自查,下发自查软件和自查数据包,开展相关培训。

(2)大企业总部和成员企业根据自查工作要求,制定本集团及成员企业的风险自查方案,利用总局风险自查软件,按照税法规定和自查要点的要求,对自身存在的税收风险、涉税问题以及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检查,缴纳自查应补缴的税款和滞纳金。

(3)各地税务机关对大企业风险自查工作进行实时宣传辅导,帮助企业全面深入开展风险自查,及时研究解决企业风险自查中反映的各种问题。涉及到重大或普遍性问题时及时上报总局。4.2.2.2督促整改

税务机关督促大企业进行问题整改,要求企业及时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引导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帮助企业提升自我控制涉税风险的能力。自查结束后,梳理归集大企业风险自查情况和问题,编制企业自查情况报告,上报税务总局。具体内容包括:

(1)自查结束后,成员企业向企业总部报送风险自查报告,大企业总部统一汇总后,向总局报送集团及其所属成员企业的风险自查报告。成员企业同时将风险自查报告报送属地税务机关,然后层报省局,各省局梳理、汇总大企业的风险自查情况和问题,分户编制企业风险自查情况报告,并总结本地区自查工作整体情况,上报总局。(2)总局对各省和企业集团报送的企业风险自查情况进行分析、汇总,编制分企业集团的风险自查情况综合报告,统一反馈给各地税务机关,供各地在下一步的风险应对工作中参考。(3)税务机关根据企业风险自查结果,要求企业及时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督促企业进行问题整改,引导企业完善内控机制,帮助企业提升自我控制税务风险的能力。同时根据企业风险自查情况和其他相关信息,开展下一步的风险应对工作。(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税总发〔2014〕26号))

图4-2 税务风险自查业务流程图 4.3税务审计 4.3.1概述

税务审计是风险应对的主要手段和全流程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税务机关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税务管理及其他相关信息,对税收风险较高的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审核和评价。(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税总发〔2014〕26号))4.3.2工作内容 4.3.2.1案头审计 4.3.2.1.1数据抽取

税务总局负责抽取已实现数据总部集中的大企业的电子数据,经整理后下发各省税务机关。各地根据税务总局统一部署,抽取未实现数据总部集中的本地成员企业电子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税务总局。4.3.2.1.2省局全面案头审计

各省税务机关在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税务总局下发的税收风险特征库、风险评估报告等,对抽取的企业电子数据进行重点审核;按户归集案头审计结果,评价大企业税务风险状况,分析可能的风险来源和成因;将审计结果上报税务总局,作为税务总局确认重点审计对象的依据。4.3.2.1.3税务总局重点案头审计

税务总局通过对各省全面案头审计的评价分析,从中选择整体税收风险较高的大企业或部分重点涉税事项进行重点案头审计,确定需要开展现场审计的大企业名单。4.3.2.2现场审计 4.3.2.2.1审计通知

税务总局确定现场审计对象后,约谈大企业集团总部,告知现场审计企业名单、现场审计工作安排、需准备的资料清单以及其他需要配合的事项。税务总局和各省税务机关组建现场审计团队。各省税务机关配合税务总局,或者承接税务总局推送的现场审计任务,并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提前通知现场审计对象。4.3.2.2.2内部控制测试

现场审计团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测试并做出评价,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实质性测试。4.3.2.2.3实质性测试

现场审计团队运用实质性分析和细节测试等方法进行实质性测试,及时汇总现场审计情况,要求企业在提供的资料上签章(字)确认。4.3.2.2.4交换意见

现场审计团队拟定初步审计意见,听取企业陈述和申辩意见,填写《询问(调查)笔录》和《陈述申辩笔录》。4.3.2.2.5形成现场审计报告

现场审计团队根据发现的涉税风险事项形成现场审计报告,把现场审计过程中已经核实确认并且税法规定明确的税收风险,及时推送给大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4.3.2.2.6审计处理

税务总局汇总整理税务审计各阶段工作成果,统一研究处理税企双方存在争议的重大税收政策问题,下发税务审计建议,向各省税务机关揭示重大税收风险、提出整改要求和处理意见等,并适时抽查各省落实情况。各地参照税务总局的审计建议,对本地大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核实处理,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书,督促大企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及滞纳金,整改落实好核实确认的问题。发现企业有偷逃骗税嫌疑的,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汇总上报税务总局。

图4-3税务审计业务流程图 4.4反避税 4.4.1概述 在遵从应对过程中,如发现有关联交易的大企业存在避税嫌疑的,可以采取反避税调查方式处理税务风险,进行特别纳税调整。4.4.2工作内容

反避税工作由税务总局统筹,分级实施,总局统一组织对大企业集团开展案件调查工作,对于具有同质性的问题统一进行处理,全国统一调整方案,各地按照总局统一方案执行,避免重复进行调查、取证、谈判等工作。(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4.5税务稽查 4.5.1概述

在遵从应对过程中,如发现企业涉嫌偷逃骗抗税等行为的,通过规定程序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4.5.2工作内容

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157号)4.6反馈提高 4.6.1概述

反馈提高是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中堵塞风险管理漏洞、实现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税务机关将风险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反馈至企业,不断提高企业自我遵从水平;反馈给一线征管部门,持续改进日常税务管理;反馈给税收法规和政策部门,促进税收政策完善;税务总局对各地大企业管理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高风险管理水平。4.6.2工作内容 4.6.2.1反馈给企业

各级税务机关将税务风险管理各个阶段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及时提示给大企业,并进行跟踪管理,辅导和监督企业及时改进,引导大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

风险问题和改进意见不仅针对已经开展税务风险管理的大企业,也可以将行业税务风险给同类行业的其他大企业进行风险提示。风险提示一般以函告形式,大企业对照函告要求进行整改,通过书面形式向税务机关反馈疑点核实和整改情况。税务机关针对大企业的回复内容,还可组织人员对大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核查,研究制定进一步的风险应对工作方案。

4.6.2.2反馈给一线征管部门及税收法规和政策部门

各级税务机关的大企业管理部门根据税务风险管理反馈结果,将企业遵从问题反馈到本级征管部门或主管税务机关,帮助改进日常管理。将反映出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反馈到税收法规和政策部门,帮助改进税收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全国税法执行的统一性和税法适用的一致性。

4.6.2.3提高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水平

各地通过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建议,形成总结报告上报税务总局,并加强对企业的后续跟踪管理和日常税源监控。税务总局对各省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修订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办法和具体措施,补充更新行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和企业基础信息库。(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税总发〔2014〕26号)

图4-4 反馈提高业务流程图 第五部分 遵从保障

遵从保障是指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工作团队建设,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基础性保障。遵从保障主要涵盖信息化建设(包括涉税数据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和工作团队建设。

图5-1 遵从保障框架 5.1信息化建设 5.1.1涉税数据管理 5.1.1.1企业名册管理 5.1.1.1.1概述

企业名册管理是指在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下,总局定点联系企业集团总部定期报送本级及其成员企业名册,各地税务机关根据上述信息,开展企业名册核实,反馈名册核实结果,正确建立总局定点联系企业树型管理体系的业务处理过程。

2013年4月,税务总局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管理办法》,具体参见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18号。5.1.1.1.2管理范围

企业名册管理范围以合并报表的口径和工商注册规范的组织形式为参考,建立统一标准。现阶段,内资企业名册管理范围为纳入企业合并报表范围且进行税务登记的境内各级分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境外控股公司;外资企业名册管理范围为全球总部控股并在中国境内进行税务登记的各级分公司和子公司;其他特殊情况的涉税组织机构。5.1.1.1.3名册内容

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内容由税务登记、资格认定、关联关系以及组织架构等涉税信息构成。企业名册的范围和内容由国家税务总局根据税收管理工作需要逐年规范、完善。2013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信息采集表和核实表如下图所示:

表5-1 2013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信息采集表

一、基本信息

*电子档案号(自动编号)

纳税人识别号(国税)

纳税人名称(国税)

纳税人识别号(地税)

纳税人名称(地税)

*是否为境外企业

*组织机构代码

*登记注册类型

*核算方式

单位性质

*国标行业(主行业)

国标行业(附属行业1)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

姓 名

联系电话

*税务联络人

姓 名

联系电话

二、组织架构信息

*纳税人识别号(集团)

*纳税人名称(集团)

*纳税人识别号(上级公司)*纳税人名称(上级公司)*国税主管税务机关

国税税收管理员

(由国税主管税务机关填写)

联系电话

*地税主管税务机关

地税税收管理员

(由地税主管税务机关填写)

联系电话

三、企业规模信息

姓名 姓名

*缴纳税额(单位:元至角分)

其中:缴纳国税(由国税机关填写)

缴纳地税(由地税机关填写)

缴纳国地税合计(自动计算)

从业人数

营业收入(单位:元至角分)

资产总额(单位:元至角分)

四、特殊属性信息

营业税国地征收隶属关系

企业所得税国地征收隶属关系

企业享受优惠政策认定信息

*资产关联关系

*是否独立申报缴税

*企业属性

税务管理层级

企业管理层级编号

五、投资方信息

序号 投资方名称 投资比例 登记注册类型 所在国家

表5-2 2013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信息核实表 国税核实人员

姓名

联系电话 地税核实人员

姓名

联系电话

反馈意见 □ 填报准确 □ 企业集团漏报户 □ 国税纳税人识别号有误

□ 地税纳税人识别号有误

□ 必填项信息有误

□ 其他选项信息有误 5.1.1.1.5工作流程

企业名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代码准备、名册采集、任务分发、名册核实、结果上报、名册反馈和工作总结七个工作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1)代码准备。各地税务机关整理当年税务行政区划代码、名称和对应关系等信息,完成企业名册管理代码准备工作。

(2)名册采集。总局定点联系企业集团总部整理、审核和汇总本级及其成员企业名册,并按照税务机关的指定方式,将企业名册报送至税务总局。

(3)任务分发。按照税务行政区划关系,税务总局将采集到的企业名册分发至各地税务机关。

(4)名册核实。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任务分发结果,组织完成税务行政区划内企业名册核实工作。具体可采取与现行征管系统信息比对、与第三方信息比对、向企业核实信息以及到企业实地调查等方式开展名册核实工作。(5)结果上报。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名册核实结果,标注、修订与企业报送情况不符的名册信息,并将核实和修订结果上报至上级税务机关,同时,各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部门应当根据名册核实结果,组织调整现行征管系统中的“管理层级”和“所属集团”,实现企业名册信息共享。

(6)名册反馈。税务总局将核实后的企业名册反馈给总局定点联系企业集团总部,由其根据核实结果,区分不同情况,开展信息校正工作。

(7)工作总结。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工作中暴露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工作总结,提出工作建议。税务总局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实施工作考核,持续提升管理水平。5.1.1.2大企业涉税数据采集 5.1.1.2.1概述

大企业涉税数据采集是指以大企业集团总部及其成员企业为对象,以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以配套工作机制为保障,对大企业的税收征管数据、经营管理数据、第三方数据和国际情报交换数据进行统一归集、加工和处理,为下一步开展大企业涉税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保障。5.1.1.2.2采集内容

(1)大企业税收征管数据。主要包括登记、发票、资格认定、证明、税收优惠、申报征收、纳税担保、税务行政救济、稽查、评估审计、违法违章处理和税务执行等十二类税收征管数据,以及在遵从引导、遵从管控、遵从应对过程中掌握的相关涉税数据。

(2)大企业经营管理数据。主要包括企业组织架构和隶属关系、公司治理和关键管理人员信息、税务筹划情况、关联交易情况、产品或服务情况、企业发展情况、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情况、企业内控情况等。

(3)第三方数据。主要包括工商、国土、公安、质监、银行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掌握的大企业涉税数据。

(4)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数据。主要包括国家(地区)间通过税收情报交换等方式掌握的大企业涉税数据。

图5-3 大企业涉税数据采集内容 5.1.1.2.3采集方式(1)税务系统采集。

各省税务机关根据税务总局标准化的接口口径,开发集中抽取程序,实现本地数据与税务总局大企业涉税数据采集系统的无缝对接。对于使用税务总局征管系统(如金税三期,CTAIS等)的地区,由税务总局在相关信息系统中开发标准化的数据导出和对接模块,以便减轻各地数据报送工作负担。

省以下税务机关按照涉税数据采集工作要求,依托税务总局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逐级填报、审核和报送相关数据。(2)纳税人端采集

集团总部按照税务总局发布的统一标准,层层落实采集工作任务;经审核确认后,集团总部依托相关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涉税数据报送至税务总局。

成员企业按照对应层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或主管税务机关发布的统一标准,落实采集工作任务;经审核确认后,成员企业根据税务机关确定的报送方式将采集到的涉税数据报送至对应层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或主管税务机关。

(3)第三方数据共享。在税务总局第三方数据共享工作总体框架内,逐步推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健全社会化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发挥第三方数据的倍增效应。

(4)税收情报交换。按照税务总局税收情报交换工作总体要求,通过与相关国家(地区)签订税收情报交换协定、搭建税收情报交换共享平台的方式,实现大企业税收情报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利用。图5-4 大企业涉税数据采集方式 5.1.1.3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建设 5.1.1.3.1概述

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是指各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根据各类涉税信息,按行业、集团梳理风险特征指标,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建立风险分析模型,设定风险参数和关键值,提炼各种税务风险点,对企业或集团税收风险进行规范化定义描述,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的存储和运用。5.1.1.3.2主要内容

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主要内容包括税种、类别、风险点名称、税收风险领域、适用期间、税收风险具体描述、税收风险识别方法、判断依据、分值、涉及的会计科目、税收风险处理策略等。5.1.1.3.3采集方式

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内容主要来源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实践工作和基层主管税务机关的经验共享。5.1.1.3.4特征库的应用和维护

税务总局统一建立分集团、分行业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各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按照税务总局统一部署和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分集团、分事项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并根据风险管理结果补充完善税收风险特征库。5.1.1.4跨区域数据协作 5.1.1.4.1概述

跨区域数据协作是指以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为依托,通过协作名单的报送与确定、协作需求的提出与反馈、协作数据的采集与推送等,实现大企业涉税数据在全国集中管理与协同共享。

5.1.1.4.2协作范围

协作企业范围涵盖本地所辖大企业在外地进行税务登记的各级成员企业,包括各级分公司和子公司。协作数据范围涵盖各级税务机关掌握的税收征管数据、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等。5.1.1.4.3协作方式

跨区域数据协作分为常规协作和专项协作两种方式。

(1)常规协作方式是指税务总局统一收集、整理协作数据申请方报送的协作企业名单,将相关企业在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中集中管理的税务登记、申报征收、财务报表等基本涉税数据共享至协作数据申请方的业务处理过程。

(2)专项协作方式是指由于常规协作方式无法满足专项工作需要,协作数据申请方发出专项协作申请、提交专项协作需求,协作数据提供方在规定时限内收集、整理相关企业涉税数据,并将其共享至协作数据申请方的业务处理过程。5.1.2信息系统建设 5.1.2.1概述

信息系统建设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企业税收管理业务体系进行充分融合和渗透,通过涉税数据逐步整合、系统功能全面升级、用户范围有效覆盖以及业务技术深度交融,为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目标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技术保障。5.1.2.2建设框架

图5-6 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图 5.1.2.3工作任务

5.1.2.3.1建设信息化支撑保障平台

把合作遵从、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等现代税收理念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紧密结合,加快建设以个性化纳税服务、税收风险管理、大企业税务审计、工作事项跟踪管控等功能为核心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依托平台固化各层级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管理事项,推动形成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格局。5.1.2.3.2建立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

将目前散存在多个管理环节和层级的大企业涉税数据,按照集团一户式的方法进行筛选、归集、存储与展示,建立一个完整、规范和统一的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可以开展税源监控、税收分析、风险识别、跨区域数据协作等深度数据利用工作,实现大企业涉税数据的全国集中共享。图5-7 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建设框架 5.1.2.4.3打造大企业税源监控体系

组织开展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源监控月快报,丰富完善大企业税源监控指标,依托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研发大企业税收风险过滤器,为开展大企业税源监控工作提供技术保障。5.1.2.4.4研发大企业税务审计工具

按照大企业税务审计工作要求,研究开发以数据采集、自动风险分析、审计底稿和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核心的税务审计工具,为满足多税种、跨、综合性的大企业税务审计工作需要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技术保障。

5.1.2.4.5拓展税企沟通互动渠道

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报送、信息采集、诉求办理等业务功能,提升大企业外网服务用户规模,搭建起便捷、高效的税企沟通快速通道,实现税企沟通渠道的无障碍化和沟通手段的多样化。

5.2工作团队建设 5.2.1概述

工作团队建设是指集中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相关部门专业人才以及外部专家,共同研究中重点和难点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5.2.2团队类别

日常管理团队主要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的相关人员组成。

专家团队主要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专业人才组成。行业管理团队主要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外部专家组成。5.2.3工作内容

大企业工作团队采用集中办公和分散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5.2.3.1日常管理团队工作内容(1)企业涉税诉求的研究分析;(2)企业内控机制的调查;(3)企业遵从情况的评价;(4)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评价;(5)专题调研;(6)其他工作任务。5.2.3.2专家团队工作内容(1)企业涉税诉求的政策辅导和解释;(2)重大事项报告的政策辅导。5.2.3.3行业管理团队工作内容(1)风险评估;(2)税务审计。

第六部分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实务解析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务解析以税务总局大企业管理司实施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2012年以来组织开展的大企业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为参照,重点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团队组织、信息采集、税务审计等工作事项进行解析,旨在为今后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总局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情况介绍 1.1 2009年以来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概况

自2009年以来,总局大企业司组织开展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有6项:一是2009年开展的11户内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自查工作;二是2010年开展的10户外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自查工作;三是2011年开展的24户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评估工作;四是2012年开展的中石化集团税务风险管理专项工作。五是2013年开展的中国烟草、工商银行、大唐电力3户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开展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六是2014年开展的中国石油、中国五矿等6户企业集团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工作。1.2 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介绍

经过几年的探索创新和经验积累,税务总局大企业管理司从2012年开始探索实施针对企业集团的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先后组织开展了中石化集团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和中国烟草、工商银行、大唐电力3户企业集的团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

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呈现3个特点:一是以集团为对象,适当上收复杂涉税事项管理权限,克服了传统属地管理格局的条块分割,有效提高了企业集团的税务风险防控能力;二是组建专业化工作团队,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实践上下联动、横向互动、扁平化、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三是探索开展税务审计工作,构建了“审前准备-案头审计-现场审计-审计处理和成果运用”的工作流程和“大后台-小前端”的审计工作模式。2.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务解析 2.1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务主要内容

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务工作应考虑的主要事项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专业化团队建设,税企沟通互动,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与第三方的协调联动,信息数据利用,税收风险识别、管控和应对,以及税务机关自身风险的防范等。以下税收风险管理实务解析,主要供各地税务机关开展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时借鉴参考。2.2前期准备

2.2.1前期准备工作描述

税收风险管理实务的前期准备工作指税务机关开展分集团或分事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前,应进行的相关准备工作,诸如团队组建、人员培训、工作预案制定、涉税信息整理等。2.2.2前期准备工作内容

前期筹划。前期筹划应明确工作预期目标,全面把握工作的整体安排、内外部环境等,筹备专、兼职工作团队,确定团队开展工作方式等。熟悉工作要求。总局启动的风险管理工作,各省是组织落实者,应熟悉总局工作要求,明确总局的工作目标,了解工作步骤,明确工作范围和任务。省局启动的风险管理工作,省局作为筹划设计者和组织落实者,应做好工作定位,明确工作目标、步骤、要求等。

人员培训工作。在风险管理实务工作前期,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例如中石化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前期,总局组织了石油行业税收专项培训;以及中国烟草等3户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前期,总局组织了针对烟草行业、银行和电力等行业的行业税收培训。各省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前期培训。

税务机关协调联动。在开展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时,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如与稽查部门沟通,协调避免重复下户;与税收征管部门协调,采集企业基础信息等。工作统筹和安排。在前期做好工作统筹和规划,有利于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涉税信息等征管资源。2.2.3注意事项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务工作需要逐步建立起包括行业或企业集团整体信息的基础信息库,建立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需要在人力资源方面,特别是专业化团队建设方面提早做好准备。2.3工作团队建设 2.3.1工作团队建立

专业化团队对于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不可或缺。大企业往往成员企业众多,且跨地经营,需要税务机关组成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的工作团队,才能有效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团队成员的组成一般情况下应包括懂得税法、财会、行业、信息技术、相关法律知识和技能的业务骨干。2.3.2工作团队的职责

从层级上分,对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同时组织总局工作团队、省级工作团队、基层工作团队。总局团队负责整体上把握税收风险;省级团队负责配合总局团队,对本地区成员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基层团队负责配合总局、省级团队工作,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

从工作方式上分,工作团队开展工作可以采取集中办公的形式,也可以利用远程通讯联络手段采用分散办公的形式,还可以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办公形式。2.3.2注意事项

工作团队是一个整体,要在信息共享、工作方法借鉴、工作进度等方面加强协调,突出税务机关的整体性,实现税收资源的高效整合,提升对企业的全面综合税收管理。

有针对性地建立长期人才储备。建立和完善大企业风险管理人才库,特别是分行业人才库,加强对各类人才的阶梯式、渐进式培养,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便于在实务工作中组建高质量的工作团队。2.4税企沟通互动 2.4.1税企沟通互动描述

税企互动体现在风险管理实务的各个阶段中。税企双方需要在采集企业涉税信息、辅导企业开展税收风险自查,开展税务审计,引导企业实现税法遵从等方面沟通互动。税企沟通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征纳关系,提高工作实效,同时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2.4.2税企沟通互动的方式

税企沟通互动可以通过约谈、讨论、信息交换和传递、现场交流等方式进行,主要包括:

制度性和非制度性沟通。制度性沟通指工作中必须安排的沟通,在工作方案、计划或工作安排中应考虑在启动阶段,现场审计阶段,和现场审计结束时进行制度性沟通;非制度性沟通指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就某些问题、事项、需要企业提供的信息等方面与企业沟通互动。高层互动与一般层面互动。税务机关主要负责人与企业治理层、管理层整体就工作的整体安排、工作理念等的沟通互动,属于高层互动;与企业具体业务人员,就具体业务等一般事项开展的互动属于一般层面互动。2.4.3注意事项

提前准备,与企业互动,特别是与企业高层沟通互动时,需要提前做好预案、提纲等准备工作。注意方式,在与企业沟通时,要考虑税务机关的下户次数、是否方便纳税人等因素。2.5税务机关协调联动 2.5.1税务机关协调联动描述

在大企业专业化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之间,国、地税之间的协调联动,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协调联动中,协调工作的联系人、负责人应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主动与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沟通协调。2.5.2税务机关协调联动内容

与稽查部门的协调联动。与稽查局核对、协调,避免重复下户;在工作中发现应移交稽查的案件线索,依法办理移交。

与税政、征管、信息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在税收政策的适用、涉税信息的归集和整理、组建工作团队等方面进行协调。

不同层级税务机关的协调联动。主要有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工作报告的传递,涉税信息、指标、重要风险点的发布、传递,工作范围、任务、职责的确定等方面。跨地区税务机关的协调联动。不同地区,没有隶属关系的税务机关之间的协调事项主要包括需要异地提供信息、涉税数据共享、工作方法的借鉴、税收政策执行的统一性等。

国、地税之间的协调联动。主要包括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实务工作开展中下户、对企业自查的辅导、对企业同一涉税问题的调查核实等具体事项,工作成果的共享、上报等。2.5.3 注意事项

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对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或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立足长远,建立协调机制,进行解决。注重协调联动的职责体系,避免出现推诿扯皮。在协调前明确时限、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国、地税的协调或联合开展工作,应体现方便纳税人,有利工作的原则。

2.6信息采集和使用 2.6.1信息采集和使用概述

信息采集主要包括:税务机关在CTAIS系统、发票交叉稽核系统等系统中已经掌握的企业涉税信息的归集和整理,新闻媒体、网站、企业公布的年报等公开的企业及行业涉税信息的采集和整理,直接向企业采集的涉税信息。信息的使用包括对信息的整理、保存、使用,异地税务机关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等。信息采集参考清单

信息采集清单(税务机关填制)

种类 名称(内容)信息来源 采集方式 采集时间 采集人 复核人(保存)附件及备注

序号 大类 中类 小类

基础信息 基本信息

组织架构 内部机构

成员单位

股权结构财务信息 核算信息

数据信息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所有者权益

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附注

科目余额表

固定资产明细表

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说明经营管理信息内部控制信息 基本制度

公司层面

业务层面

产品(商品)信息

是否调取ERP信息

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信息行业信息重大事项信息

其他部门审计检查信息税务信息 登记信息

申报信息 增值税

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

查补信息

税收政策信息其他信息指标信息风险信息

经初步识别分析,做出风险列表。(用于自查辅导)

说明 本表是开放式报表,工作团队收集的本表以外企业涉税信息,可在本表中单独作为大类列出,或者在对应种类中增加小类。

第三篇:税收和注册税务师知识竞赛题

税收和注册税务师知识竞赛题

第一部分 税收知识题

1.税收具有 强制性、无偿性、()的特征。A.固定性 B.确定性 C.稳定性 D.不变性

2.我国古代的()开始,由对人征税转为对物征税,由缴纳实物到缴纳货币。A.初税亩 B.摊丁入亩 C.一条鞭法 D.租庸调

3.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废止了(),结束了千年来农民负担皇粮国赋的历史。A.消费税暂行条例 B.农业税条例 C.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D.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4.税收法律是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税收分配活动的基本制度。下列各项属于税收法律的是()。

A.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B.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 C.增值税暂行条例 D.税收征收管理法

5.()是整个征收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范围实行法定登记的一项管理制度。A.税务登记 B.纳税申报 C.税款征收 D.税务稽查

6.国际税法的重要渊源是(),其最典型的形式是“OECD范本”和“联合国范本”。

A.税收管辖权 B.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C.国际税收协定 D.国际重复征税

7.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中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这种类型的增值税被称为()。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 D.累积型增值税

8.下列销售货物中,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的是()。A.鲜奶 B.食用盐 C.水果罐头 D.食用植物油 9.下列各项中应征收消费税的是()。

A.纯净水 B.服装 C.护肤护发品 D.高尔夫球及球具

10.下列业务中,()应当征收营业税。

A.电信器材的生产销售 B.邮政部门办理储蓄业务 C.某杂志社自己发行杂志 D.供应未经加工的天然水

11.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确定税目往往同确定税率同步进行,并以税目税率表的形式表示出来。下列税种未列示税目税率(额)表的是()。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增值税 D.资源税

12.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的工业企业的条件是: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A.10 B.20 C.30 D.50 13.下列单位,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是()。A.个人独资企业 B.股份制企业

C.私营企业 D.有经营所得的其它组织

14.从2008年3月1日起,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额每月超过2000元(今年将继续提高)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2000元称为()。

A.起征点 B.减除费用 C.免征额 D.优惠额

15.消费税是选择部分消费品列举品目征收的,目前,我国的消费税共列举()个税目的征税范围。A.14 B.11 C.9 D.8 16.根据资源税的有关规定,下列资源应征收资源税的是()。A.水资源 B.天然原油 C.森林资源 D.人造石油 17.从世界范围看,个人所得税制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属于()。

A.综合所得税制 B.分类所得税制 C.混合所得税制 D.源泉扣缴税制 18.下列汽车应征收车船税的是()。

A.武警用的汽车 B.省级人民银行自用的汽车 C.军队专用的汽车 D.公安机关的警务用车

19.下列税率形式,应用在土地增值税的是()。A.超额累进税率 B.超率累进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比例税率

20.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属于()。

A.骗税 B.偷税 C.逃税 D.抗税

第二部分 注册税务师知识题

1.2011年1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捷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专题听取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的工作汇报。肖捷指出,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统战工作和推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这不仅事关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承担起对注册税务师行业党建工作、统战工作和行业发展的领导责任,与各项税收工作统筹安排,推动注册税务师行业健康发展。

A.各级税务机关党组 B.省级税务机关党组 C.市级税务机关党组 D.县级税务机关党组

2.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律师协会作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行单位,都取得了创新式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党建工作由传统的属地管理模式改变为()的管理体制,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责任都得以加强。

A.以行业协会为主、依托业务主管部门 B.属人管理 C.以业务主管部门为主、以行业协会为依托 D.属地兼属人管理

3.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一系列文件和会议中指出,“两新”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两新”组织是指()。

A.新社会中介组织和新经济组织 B.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C.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阶层 D.新社会组织和新社会阶层

4.我国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建立于1996年,当年11月22日,()颁发《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明确该项制度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范畴,纳入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统一规划,由国家确认批准。

A.国务院 B.国家税务总局 C.人事部 D.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

5.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为《税法Ⅰ》、《税法Ⅱ》、《税务代理实务》、《税收相关法律》、《财务与会计》。目前,考试以()为一个周期。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五年

6.国家税务总局第14号令颁布的《注册税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A.税务咨询所 B.税务代理所 C.税务师事务所 D.财税服务所

7.按照《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应当依法支持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执业,及时提供税收政策信息和业务指导。

A.各级政府 B.各级税务机关 C.县以下税务机关 D.基层税务机关

8.依据《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应当对出具的鉴证报告及其它执业行为承担()责任。A.经济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法律责任

9.2009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注册税务师执业基本准则的通知》(国税发[2009]149号),将注册税务师的具体业务按()分为了两大类,并分别制定了基本准则。A.涉税服务和纳税申报 B.涉税鉴证和涉税服务 C.税务代理和涉税鉴证 D.涉税鉴证和税收筹划

10.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涉税中介机构从事涉税鉴证业务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682号)中指出:“涉税鉴证业务涉及到国家税收利益,政策性强,质量要求高,对于不具备注册税务师行业执业资质、未纳入注册税务师行业监管的单位和其他中介机构一律不得承办涉税鉴证业务。”该批复再次明确,涉税鉴证业务是()的专门业务,国家对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A.律师 B.注册资产评估师 C.注册税务师 D.注册会计师

1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规定,对涉税鉴证业务涉及到的当事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委托人,即委托税务师事务所对涉税事项进行鉴证的单位或个人。B.鉴证人,根据税收相关法律执行涉税鉴证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C.被鉴证人,是相对于鉴证人而提出的一种说法,仅指委托人。D.使用人,接收涉税鉴证业务报告的税务机关。

12.上述文件规定的涉税鉴证业务中,“鉴证事项”是指()A.在鉴证业务过程中涉及的各类信息载体。

B.鉴证人执行鉴证项目的最终状态,包括出具鉴证报告或者终止涉税鉴证业务委托合同等其他情况。C.鉴证人所评价和证明的对象。

D.鉴证业务完成后所出具的包括鉴证业务实施情况、结果及总体评价的报告书。

13.据统计,2009年,注册税务师行业开展涉税业务244万户次,其中涉税服务业务177万户次,涉税鉴证业务67万户次。在涉税服务和涉税鉴证工作中,共调增各项应纳税额总计3710.6亿元,调减各项纳税额总计2549亿元,既保护了国家的税收利益,又维护了()。A.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B.税务机关的合法权益 C.税收的公平和公正 D.社会的合法权益

14.《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注册税务协会是由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组成的行业自律性社会团体。注册税务师()加入注册税务师协会。

A.可以 B.应当 C.自愿 D.选择 15.《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章程》规定,本会的宗旨是:服务(),监督会员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实施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管理,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纳税人和会员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A.注册税务师 B.税务师事务所 C.注册税务师行业从业人员 D.会员

16.按照中税协《注册税务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的规定,执业注册税务师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A.72学时 B.32学时 C.40学时 D.72小时

17.2009年元月14日,中税协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批准成立了()专门委员会。两年来,专门委员会围绕中税协开展的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为保证和推动中税协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A.9个 B.5个 C.11个 D.13个

18.2010年7月9日,由中税协主办的我国唯一一份注册税务师行业刊物()正式创刊,并在北京举行公开发行新闻发布会。A.《税务师》 B.《注册税务师》 C.《税务咨询通讯》 D.《中国注册税务师》

19.根据《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税务师事务所等级认定办法(试行)》,中税协负责AAAAA和AAAA级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的考评认定,申报AAAAA级税务师事务所的标准,其中执业注册税务师50人,年经营收入达到()元以上。A.3000万 B.5000万 C.8000万 D.1亿 20.2010年11月25日,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参加了AOTCA第十八届理事会及第九届会员大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是2004年11月正式履行了加入AOTCA的程序,AOTCA为()的英文缩写。

A.欧洲税务联盟 B.C.国际都市税务师峰会 D.亚洲—大洋洲税务师联合会 澳大利亚税务学会

第四篇:关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思考

关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思考

1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

2009年5月8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2009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显示,前百家事务所2008年业务收入197亿元,占全行业总收入310亿元的64%,较前百家事务所2007年业务收入165亿元增长了19%,高于全行业12%的增长速度.前百家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趋向合理,高端人才集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行业实施做大做强战略效果进一步显现。就目前看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主要是:

1.1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自1980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至2009年5月31日,尽管全国现有执业注册会计师8.5万余人,但全国7415家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人以上的事务所仅有913家,其中50人以上的有176家,60人以上的不到125家。从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来看,全国61家取得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会计师事务所中还有20家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少于80人。同时,国际“四大”在我国的分所牢牢占据了我国审计行业前四位,第五名中瑞岳华的总收入仅为毕马威华振(第四名)的27%,可见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力方面与国际知名事务所存在的差距。

1.2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范围单一,大量潜在会计服务有待开发

从今年首次公布的事务所前百家测评信息来看,前百家事务所的审计总收入为157.92亿元,占全部总收入的80.28%,大部分事务所业务范围限定在审计、验资或评估业务,再加上执业资格的限制,造成事务所小,业务量少。而国际上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人中,来自传统审计业务的仅占40%左右。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还很少涉足审计业务之外的税收筹划、管理咨询、公司理财等较高层次的业务内容。这种状况阻碍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事业的发展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健康发展。

1.3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意识淡薄,执业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的变化,习惯于原有体制的注册会计师还不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就注册会计师个人收入水平整体而言,收入水平与劳动付出不相应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生存压力加大,这隐藏着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随着事务所的改制,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双向选择的结果是合同越签越短,注册会计师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人员的高度流动性严重影响了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事务所为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形式下的事务所负责人无需承担一旦失职可能倾家荡产的巨大风险,大大降低了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事务所互相压价。随着审计价格的下降,风险的抵御能力也在降低,审计质量便不能得到保证。

1.4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有待提高

人才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高质量的管理人员和执业队伍是确保会计师事务所正常运行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事务所人员流动性大幅提高,许多优秀的人才纷纷涌向国际知名的事务所,造成本土事务所人才缺乏。而我国大部分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远远不能满足质量控制的需要。人才的缺乏、从业人员执业能力不足等制约着事务所会计服务领域的扩大、执业质量的提高和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吸引优秀的CPA加入事务所,改善事务所的人员结构,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5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自脱钩改制以来,事务所在所有权结构、组织结构及人员管理方面等得到了一些改善。但部分事务所存在着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影响着事务所的正常运转和稳步发展。事务所在内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多数事务所都有两套章程。分别是按照财政部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办法的规定制定并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章程和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经工商登记机关核准并备案的章程。两套章程在很多方面的规定不一致使事务所内部有了问题不能及时按照章程的规定予以解决。其次,人员的管理问题。很多事务所主要是靠工资待遇等手段吸引和留住人才,而极少通过完善的内部机制和优良的企业文化来增强凝聚力。再次,事务所的执业质量问题。由于项目负责人等的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不足,在内部治理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控制措施逐渐会流于形式。最后,大多数的事务所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会削弱执业风险控制能力,严重影响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质量,制约事务所的做强做大。

2推动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的几点建议

2007年5月26 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中指出,“用5至10年的时间,发展培育10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能够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供综合服务的事务所,在此基础上,发展培育 10家左右能够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服务的国际化事务所”,同时还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这两份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深入实施行业人才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行业发展的第三大战略——做大做强战略。会计师事务所“做大”要实现规模化、“做强”要提高竞争力。笔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走联合与兼并之路,实现规模经营

我国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国际性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扩大业务范围,走规模化经营之路。通过强强联合、中小联合、兼并收购及发展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等方式,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通过合并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吸收更多人才、增加分支机构数量,取得更多业务资格、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业务收入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国际“四大”会计公司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经过无数次合并的结果。事务所之间实行强强联合的合并有利于其迅速做大做强。

2.2拓展业务范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户需要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从验资到管理咨询、财务报表审计、税务鉴证与咨询、资产评估、代理记账等在内的多种服务。事务所在保持原有会计、审计和税务等传统服务的同时,应向咨询和代理的服务领域拓展,尤其是咨询服务,不断实现服务创新。事务所应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开展财务咨询、企业整合咨询、人力资源咨询、投资咨询与清算咨询等发展潜力巨大的服务。在拓展事务所业务范围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快速拓展事务所的业务范围和规模,实现低成本扩张的目的。

2.3树立风险意识,提高执业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使之深刻认识到行业的特点,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在执业过程中严格按照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谨慎执业来提高执业质量,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中小事务所规范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大对中小事务所执业情况和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并积极改善中小事务所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为事务所开展业务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2.4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行业做大做强,人才是根本。《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在转换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和机制,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上,以国际化人才为导向,重点抓好行业领军人才和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要用5至10年的时间,培养1000名能够承担国际化业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和大型事务所高级管理人才。”事务所要积极配合这一指导意见,下大力气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同时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晋升机制,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积极吸引、招募在国外取得会计审计专业学历、执业资格的学生和专业人员加入执业队伍,为事务所开展国际业务提供人才保证。

2.5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强调,事务所内部治理应当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宗旨,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人合”为基础,以增进内部和谐为重点,以合伙文化为导向,建立风险管理严格、质量控制有效、公开透明、相互制衡的事务所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完善的内部决策和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树立“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事务所治理理念,推动形成诚信、合作、平等、协商的事务所合伙文化。加强内部治理,是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依靠合理的制度,事务所能够凝聚人才,保护股东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合理地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事务所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有利于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可以说,内部治理是否完善对事务所是否能做大做强起着决定性作用。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不仅需要修炼内功,还需要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给与大力支持。笔者相信,在事务所的努力下、有行业协会等的协助下,会计师事务所离做强做大之日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徐良虎,李永娜.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9,(3).

第五篇: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对策

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对策

-------------------------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会计网校哪个好新浪

一、加强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文化建设

下载浅谈税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大企业的税收服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税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大企业的税收服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

    国税总局于日前印发《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对各级税务机关针对定点联系的大型企业进一步开展税务服务和管理,提供原则性规范。 《规程》组建了税......

    服务外包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总结

    服务外包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总结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可享受优惠政策。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及其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的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

    税收和注册税务师知识竞赛题及答案参考

    税收和注册税务师知识竞赛题 第一部分 税收知识题(单选)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

    办公室在“三个服务”方面所做工作

    办公室作为全委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内外的枢纽,我们本着“服务到位、协调到位、把关到位、参谋到位”的工作原则,积极为“三个服务”服务。 一、围绕全......

    关于2011年度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年检工作的通知

    关于2011年度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年检工作的通知日期:2012-06-19 【选择字号:大 中 小】鄂国税函[2012]111号 各市州、林区、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各税务师事务......

    如何加强税收服务工作浅谈

    文章标题:如何加强税收服务工作浅谈税收执法与税收服务是一对辩证的关系。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正确履行好法律所赋予的税收执法管理监督职能,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为当地的......

    企业事务模拟心得

    企业事务模拟实习报告 管理学院 会计学0802班牛冰玉 0802010211 企业事务模拟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 1.1实习目的和手段: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班同学在杨利红老师、吕靖烨......

    2014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收相关法律)大纲

    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 第一章 行政法基本理论 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一)了解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三)熟悉行政法的渊源(四)了解行政法律关系二、行政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