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稻草人阅读指导
《稻草人》阅读指导
教材简介:
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重点:
1.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学习作者的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a.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b.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b.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高兴、焦急、痛心)c.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
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a.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B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C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6---8自然段,思考:
a.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
b.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
c.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
d.“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
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6---8自然段
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
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
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
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七.总结全文
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九.语段仿写:
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
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
作业:
1.阅读《稻草人》原文。
2.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再写下来。
第二篇:《稻草人》阅读指导课教案
《稻草人》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读透《稻草人》书中的故事《稻草人》,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3、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4、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课时划分: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阅读课外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记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学生答),莎士比亚也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学生答)。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同学们都读过哪些书?
2、喜欢读书是好事,不过读书我们也得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盲目地去读。作为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平时的阅读,你们一定积累了一些读书的方法。谁先来说说你的读书方法?(学生各抒己见)
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但爱读书,还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关于读书方法我们在《忆读书》和《走遍天下书为侣》中初步了解了几种,谁来回顾?
4、对,叶圣陶爷爷曾说——(课件出示: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
(指名读)你觉得叶圣陶爷爷说的有道理吗?一起来读一读。有了这些好习惯,我们肯定会在课外书籍的世界里畅游。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者。我们拿到一本好书,也不要急着翻里面的内容去看,我们首先可以看看封面,了解作者,再总体把握目录,概括了解整本书,这是——(生补充:好习惯)
要读一本书,我们先要读带来这本书的人,关于叶圣陶爷爷谁来说说你课前收集的资料?
1、生畅谈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补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 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三、走近目录,共读、共享《稻草人》。
下面我们走近目录,粗略了解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小故事。
在这些小故事中有一个和我们整本书的题目是一样的,找到了吗? 下面老师就把时间留给同学们,请你们自由阅读手上的文章(《稻草人》选篇《稻草人》),在你们读书的过程中,老师会到你们中间去了解发现哪些人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最好。
1、这篇文章读完了吗?经过刚才细致的观察,我发现大家都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都在字里行间留下了各自读书的痕迹。那么,无声的阅读是一种积累,有声的交流也是一种学习,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交流刚才读书的收获吧!
⑴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来概括一下?(指名说)
了解故事的梗概是阅读小说的基本要求,能做到这点你们已经很不错了。⑵这是稻草人的所见所闻,此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幻灯片相机出示重点句段:
A:这声音里仿佛说:“我的主人,你不要去呀!你不要以为田里的一切事情都很好,天大的祸事已经在田里留下种子了。一旦发作起来,就要不可收拾,那时候,你就要流干了眼泪,揉碎了心;趁着现在赶早扑灭,还来得及。这,就在这一棵上,你看这棵稻子的叶尖啊!他靠着扇子的声音反复表示这个警告的意 思;可是老妇人哪里懂得,她一步一步地走远了。他急得要命,还在使劲摇动扇子,直到主人的背影都望不见了,他才知道这警告是无效了。
B:这时候稻草人更加伤心了。他可怜那个病孩子,渴到那样,想一口茶喝都办不到;病到那样,还不能跟母亲一起睡觉。他又可怜那个渔妇,在这寒冷的深夜里打算明天的粥,所以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他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给孩子煮茶喝;恨不得自己去作被褥,给孩子一些温暖;又恨不得夺下小肉虫的赃物,给渔妇煮粥吃。如果他能走,他一定立刻照着他的心愿做;但是不幸,他的身体跟树木一个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C:听见鲫鱼这样恳切的哀求,稻草人非常心酸;但是他只能用力摇动自己的头。他的意思是说:“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我的心不但愿意救你,并且愿意救那个捕你的妇人和她的孩子,还有你、妇人、孩子以外的一切受苦受难的。可是我跟树木一样,定在泥上里,连半步也不能自由移动,我怎么能照我的心愿做呢!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
D:稻草人非常心惊,想这又是一件惨痛的事情让他遇见了。她要寻死呢!他着急,想救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又摇起扇子来,想叫醒那个睡得很沉的渔妇。但是办不到,那渔妇跟死的一样,一动也不动。他恨自己,不该象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见死不救不是罪恶吗?自己就正在犯着这种罪恶。这真是比死还难受的痛苦哇!
从这些句段中我们读懂了一个怎样的稻草人? :生畅谈。
:师总结:稻草人目睹了这一件件的悲剧后,内心是焦急的、心痛的、充满了无限的同情,更多的却又是无可奈何啊!稻草人可以看做是作者自喻,表达了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以及对受苦受累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确实,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应深入细致地读,边读边思、圈点批注,大家坚持不懈地这样读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3)叶圣陶爷爷在这篇故事中用了特别多的好词好句,你们画出来了吗?小组内一起交流。
(好词好句的积累是语言积累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基础。阅读课外书就是一个积累的好机会。)(4)英国作家波尔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受?我刚才看到不少同学在书上简要地写下来了?谁来读读,让大家分享你的读书体会。(生交流)
(5)老师刚才还发现一个同学边读书边查字典,来告诉大家,你查的什么内容?(生说)这个习惯真好,正如叶圣陶所说:“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是好习惯。
小结:刚才我们共读的这篇只是这本书中众多精彩故事的唯一,那么还有许多精彩等着我们去发现。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你探索的目光找到故事的趣味。
四、明确方法,引导读书。
1、今天,我们知道看一本书要先了解作者,然后看目录,在读一篇故事时,我们还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并且要动笔圈、画、注、批,遇到不会的字要借助工具书。
2、课内的时间有限,没读完的故事应该用什么时间读才好呢?(生答)对了,课外书,课外书,我们当然要安排在课余的时间读,这样才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又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五、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读完《稻草人》。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
——走进《稻草人》
了解作者 走进目录、知道全书的概况
读书时要做到:圈、画、注、批
第三篇:《稻草人》阅读指导课教案
《稻草人》阅读指导课
教学意图:
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它可以让我们变成精神上的富翁。同时我们可以从一本书中了解这个时代的背景,感受当时的时代气息,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及写作的真正目的。叶圣陶的《稻草人》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种动物、植物都极具时代性,是这个社会的产物。我们在读文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思考是什么赋予了他们这样的鲜明的特点。这是部能深深打动人的书,文中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我重点想通过这节课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教会他们怎样读懂、读好一本课外书。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读透《稻草人》书中的故事《稻草人》,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3、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4、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阅读课外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记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学生答),莎士比亚也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学生答)。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同学们都读过哪些书?
2、喜欢读书是好事,不过读书我们也得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盲目地去读。作为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平时的阅读,你们一定积累了一些读书的方法。谁先来说说你的读书方法?(学生各抒己见)
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但爱读书,还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关于读书方法我们在《忆读书》和《走遍天下书为侣》中初步了解了几种,谁来回顾?
4、对,叶圣陶爷爷曾说——(课件出示: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指名读)你觉得叶圣陶爷爷说的有道理吗?一起来读一读。有了这些好习惯,我们肯定会在课外书籍的世界里畅游。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我们拿到一本好书,也不要急着翻里面的内容去看,我们首先可以看看封面,了解作者,再总体把握目录,概括了解整本书,这是——(生补充:好习惯)
要读一本书,我们先要读带来这本书的人,关于叶圣陶爷爷谁来说说你课前收集的资料?
1、生畅谈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幻灯补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 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三、走近目录,共读、共享《稻草人》。
下面我们走近目录,粗略了解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小故事。
在这些小故事中有一个和我们整本书的题目是一样的,找到了吗? 下面老师就把时间留给同学们,请你们自由阅读手上的文章(《稻草人》选篇《稻草人》),在你们读书的过程中,老师会到你们中间去了解发现哪些人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最好。
1、这篇文章读完了吗?经过刚才细致的观察,我发现大家都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都在字里行间留下了各自读书的痕迹。那么,无声的阅读是一种积累,有声的交流也是一种学习,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交流刚才读书的收获吧!
⑴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来概括一下?(指名说)
了解故事的梗概是阅读小说的基本要求,能做到这点你们已经很不错了。⑵这是稻草人的所见所闻,此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幻灯片相机出示重点句段: A:这声音里仿佛说:“我的主人,你不要去呀!你不要以为田里的一切事情都很好,天大的祸事已经在田里留下种子了。一旦发作起来,就要不可收拾,那时候,你就要流干了眼泪,揉碎了心;趁着现在赶早扑灭,还来得及。这,就在这一棵上,你看这棵稻子的叶尖啊!他靠着扇子的声音反复表示这个警告的意思;可是老妇人哪里懂得,她一步一步地走远了。他急得要命,还在使劲摇动扇子,直到主人的背影都望不见了,他才知道这警告是无效了。
B:这时候稻草人更加伤心了。他可怜那个病孩子,渴到那样,想一口茶喝都办不到;病到那样,还不能跟母亲一起睡觉。他又可怜那个渔妇,在这寒冷的深夜里打算明天的粥,所以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他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给孩子煮茶喝;恨不得自己去作被褥,给孩子一些温暖;又恨不得夺下小肉虫的赃物,给渔妇煮粥吃。如果他能走,他一定立刻照着他的心愿做;但是不幸,他的身体跟树木一个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C:听见鲫鱼这样恳切的哀求,稻草人非常心酸;但是他只能用力摇动自己的头。他的意思是说:“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我的心不但愿意救你,并且愿意救那个捕你的妇人和她的孩子,还有你、妇人、孩子以外的一切受苦受难的。可是我跟树木一样,定在泥上里,连半步也不能自由移动,我怎么能照我的心愿做呢!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
D:稻草人非常心惊,想这又是一件惨痛的事情让他遇见了。她要寻死呢!他着急,想救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又摇起扇子来,想叫醒那个睡得很沉的渔妇。但是办不到,那渔妇跟死的一样,一动也不动。他恨自己,不该象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见死不救不是罪恶吗?自己就正在犯着这种罪恶。这真是比死还难受的痛苦哇!
从这些句段中我们读懂了一个怎样的稻草人? :生畅谈。
:师总结:稻草人目睹了这一件件的悲剧后,内心是焦急的、心痛的、充满了无限的同情,更多的却又是无可奈何啊!稻草人可以看做是作者自喻,表达了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以及对受苦受累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确实,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应深入细致地读,边读边思、圈点批注,大家坚持不懈地这样读书,一定会受益匪浅。(3)叶圣陶爷爷在这篇故事中用了特别多的好词好句,你们画出来了吗?小组内一起交流。
(好词好句的积累是语言积累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基础。阅读课外书就是一个积累的好机会。)
(4)英国作家波尔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受?我刚才看到不少同学在书上简要地写下来了?谁来读读,让大家分享你的读书体会。(生交流)
(5)老师刚才还发现一个同学边读书边查字典,来告诉大家,你查的什么内容?(生说)这个习惯真好,正如叶圣陶所说:“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是好习惯。
小结:刚才我们共读的这篇只是这本书中众多精彩故事的唯一,那么还有许多精彩等着我们去发现。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你探索的目光找到故事的趣味。
四、明确方法,引导读书。
1、今天,我们知道看一本书要先了解作者,然后看目录,在读一篇故事时,我们还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并且要动笔圈、画、注、批,遇到不会的字要借助工具书。
2、课内的时间有限,没读完的故事应该用什么时间读才好呢?(生答)对了,课外书,课外书,我们当然要安排在课余的时间读,这样才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又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五、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读完《稻草人》。
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 ——走进《稻草人》
了解作者 走进目录、知道全书的概况
读书时要做到:圈、画、注、批
第四篇:稻草人
《稻草人》
―――读后感
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让我看见在美丽如画的田野里,有一个心地善良、尽职尽责的稻草人看守着一块田地。它原以为是个丰收年,可是一群非法入境者“小蛾”打破了它的希望。小蛾子们贪婪地吃着稻子,稻草人心如刀割。它是多么想帮它的主人驱赶那些可恶的蛾子,可是它用尽全力挥舞手中的扇子,那力量太弱小了,它的努力没有任何效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发生的一切。它同情为生活而拉罾的渔妇,它同情渔妇生病的孩子,它同情被渔妇捉来的鲫鱼,它想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它急,它恨,它惭愧,它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伤心地倒在田野里。
稻草人的平凡,富有同情心,默默无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无声地送去温暖,无私地给予帮助,不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献出一点点的爱,为别人着想多一点点,世界将会充满和平,人间将会充满真情。我相信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改变一切,它不会消失,因为它一直在人间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结果。
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那些跳跃的字符,是传播爱与美的天使。让我们亲近大师的文字,即是亲近天使柔软轻灵的羽翼,它将带我们的心灵自由飞翔!
南京一校五年二班
赵 羚 杉
第五篇:稻草人读后感
稻草人读后感
学号:1301010850
姓名:邓力瑛 我觉得儿童文学应为儿童所喜爱,对儿童有益。既要做到是和儿童的情趣易为儿童所接受,又要有助于儿童的成长。
当我第一次读叶圣陶先生的名作《稻草人》时,便被震撼了。当时还只是一位小学生,在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最大的悲伤:可怜的稻草人,可怜的老婆婆,甚至是那些以庄稼为食的蝗虫也能得到我的怜悯,生活中,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它被插在稻田的中央,用来驱赶叼稻谷的麻雀等.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说,不能动,和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受伤害的人们.这个故事十分感人.稻草人的主人是个年迈的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生病去世,老太太因为伤心过度,她落下了动不动就流眼泪和心痛的毛病.再加上前几年闹水灾,庄稼收成又不好,老太太干瘪瘪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这一年,稻子长得很壮实,而且雨水也不太多.眼看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的天敌——一种灰色的蛾子飞来了.它们在稻叶上安了家,肆无忌惮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想到主人干瘪的脸,又想到了主人不幸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稻草人使劲地扇扇子,可是蛾子们还是继续放卵,然后从容不迫地飞走了.稻草人多想告诉老太太,可他不会说话,他好伤心……
河里传来一阵咳嗽声,原来河面上停着的小船里躺着一个病重的孩子.他用轻微的声音叫妈,可他病得太重了,根本叫不响.他的母亲是个渔妇,靠捕鱼为生.孩子口渴急了,喊着要喝茶,但渔船上哪里有茶呀?妇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给他喝.妇人捕到一条鲫鱼放在桶里,那桶就在稻草人的脚下.稻草人多想燃烧自己为孩子烧那条鲫鱼补补身子,多想拆开自己给孩子一些温暖.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呆着,他伤心极了……
突然,沉睡的稻草人被一位妇女的哭声惊醒了.原来她的丈夫把家里的钱财全赌光了,最后想把她给卖了.她走投无路,想到了投河自尽.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轻生,可是看着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着渐渐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却什么也做不了.他伤心地哭了……
稻草人多想帮助身边的人们!为了驱赶破坏稻谷的灰蛾,他使劲拍着自己的身子想告诉老太太,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变成被子给孩子温暖,为了阻止妇女跳河,他流尽了眼泪.最后,稻草人倒了!不是因为他怕辛苦,而是因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样碎了.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伤感的事.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老太太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东西,只有靠种稻田养活自己.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等来了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了个精光.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的伤心,急得恨不得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却一动也不能动.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捕鱼,想给生病的孩子熬鱼粥喝.孩子口渴了,渔妇就用碗从河里舀起一碗河水灌进孩子嘴里.孩子咳嗽得更厉害,只剩下喘气,后来就没声了.即使孩子生了重病,渔妇也没有空闲和时间去照料他,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小孩子多可怜啊.稻草人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给孩子煮茶喝.可是,稻草人没有办法,心里虽然很悲痛,也只能一面叹气一面哭,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另一位妇女更伤心.因为孩子死了,丈夫赌钱把家全败光了,就连她也要被丈夫卖掉.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来到这河岸要投河自尽.稻草人着急死了,想救她,拉住这位妇女,阻止她寻死.但是它办不到.它恨自己,认为见死不救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的罪孽!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为了扑灭主人的仇敌——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了病似的,伤心极了;为了能让生病的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宁可自己烧为灰烬,也在所不惜;为了挽救那名悲伤妇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样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间.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他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人,但连这他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对每一件事情都无能为力.这篇文章被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以孩子们喜欢看、容易懂的样式,运用拟人、夸张、讽喻、幽默等手法,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构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稻草人暗喻了像叶圣陶先生一样有心想做一个来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人。但因为自己的力量微薄,无法成功,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眼看着人民受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妇人和那条鱼的悲惨遭遇恰恰反映了社会上统治阶级剥削老百姓的粮食财产,甚至于将他们逼上绝路。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童话创作,叶圣陶是个丰碑式的名字,他的《稻草人》,更将永存。只要是读过叶圣陶童话的人,一定都会有所收获。这本书让人感受到童话世界里如诗如画的美好,它让我们向往,也让我们了解到了现实世界的一些悲哀,不由得要去同情那些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本书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虽然孩子们现在还不能全部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我相信在他们今后对这本书细细的品味中会理解,会懂得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