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农村住宅空心化调查

时间:2019-05-14 17:5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永州农村住宅空心化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永州农村住宅空心化调查》。

第一篇:湖南永州农村住宅空心化调查

湖南永州农村住宅“空心化”调查 唐志军 王玉霞

“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就是“空心村”的真实写照。笔者在对湖南永州十几个村走访调查分析后发现,湖南永州的空心村具有其特点和形成的深层原因,深入剖析空心村的形成原因为提出直击要害的解决办法提供了依据。

笔者在湖南宁远县毛坪头村调查,了解到这个有300户村民的村庄从1995年以来新建农房达到了250间,而新建农房时对老屋进行改造或拆掉重建的却不到30%,村中目前废弃的老屋大约有70~80间,连同其间的路和公共活动区占地约80亩。土桥头村约有500户村民,从1995年以来共建了约400间新屋。由于该村靠山,故占用的良田或耕地数较之毛坪头村的少一些,但新屋同样大多数是环村往外扩张的,对于老屋的改造或重建亦不到30%,废弃老屋大约130间,占地约150亩。其他镇及临近县的村落也普遍存在“空心村”现象,而且“空心化”比例与前两个村的调查所得基本类似。笔者发现湖南永州的空心村现象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第一,非县城郊区、非镇郊的村落存在“空心村”现象且比较严重,村庄越大,“空心化”程度越高,而且“空心化”有加速蔓延的趋势。

第二,县城郊区、镇郊的村落基本没有“空心村”现象存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其“空心村”现象程度较低。村中交通越不便、排水排污越困难的村落其“空心化”程度越高。

第三,在建房选址上,由“风水”定位或向“交通沿线”靠拢,没有统一规划,村庄四周新房林立,内部宅基地大多空闲,造成大量的土地闲置、浪费。在新房建设上,突出地表现在空闲地单家独户建房。虽然房屋建筑面积仅有100多平方米,但前有道路,后有杂屋,侧有猪圈、厕所,四周还要留出空隙、通道。在部分乡村,一般人家连同房子占地面积都有200多平方米,有的甚至超过800平方米。

第四,政府对“空心村”现象的重视与否对于空心村的程度和防治至关重要,一些县或镇如果对“空心村”现象有了觉察并采取了治理措施,这些区域的“空心村”现象及程度就大为降低。

对于“空心村”现象产生的原因,已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分析,如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农民认为宅基地可以自由支配,公用设施缺乏,村镇规划不完善,审批制度不健全等等问题,而实际上,空心村的形成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农民在建造新屋时,会比较各种选择下的成本与收益,如果把房建在临近公路、交通便利、排水排污好、遮挡少(在农民眼里,视野开阔是风水好的一种条件)的农田里的收益大于改造旧房或把房建造在村中时,他们就会选择建在农田里,而置老屋废弃不理,当多数农民都这样选择时,也就造成了“空心村”的出现。决定农民选择的成本与收益的深层次原因是土地的收益太低,也就是占用土地建房的机会成本太低,而造成土地收益低的原因则来自以下约束:

首先,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户只有承包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土地不能自由转让,也没有自由使用权。正是由于土地(耕地)的非自由转让,导致了土地的价值(价格)低廉。相对于农村土地而言,城郊或镇

郊的土地可转让机会更大,使用上的多样性程度更高,因而其价格远较农村土地价格高。在城郊或镇郊农民使用耕地建房而置旧屋废弃不用的机会成本较之偏远农村高,从而农民会选择拆掉旧宅并在旧宅基地上重建新房,而不是占用耕地建房,这也就解释了前面调查中的发现——城郊或镇郊农村中的“空心化”程度很低。因而,正是土地的非自由转让和使用上的受限导致了土地价格的低下,进而使得占用耕地而非改造老旧房屋的机会成本大为降低,“空心村”得以出现。

其次,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使得农村土地价值贬损。我国现有的城市制度与农村制度是分割的,主要体现于“户口”制度和各种社保制度上。进城农民工虽然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却不能享受“户口”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保障。年轻的农民工能在城市立足,农村的土地对于他们来说就不再那么重要,但现行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并不能给他们安身立命的保护或保障,他们无法成为永久的城市市民。同时由于他们不能享有土地自由转让所带来的收益,获得货币以在城市进行投资或购置住宅,所以他们只能返乡购置或新建房屋。返乡建房时,他们宁愿把房建在交通便利、环境相对较好、排污排水方便靠近公路的耕地上,以求便利、炫耀、阔气和“好风水”,而不愿对村中的旧宅进行改建。

再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地产出低、经营农业收入少,也使得占用耕地建房的成本低下,导致“空心村”的蔓延。这就是说,一个地区如果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经营农地和农业的收益高,那么该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相应就会较低,而这与调查结果是相一致的。

“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在农村走访,村干部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这不仅反映了农村干部的工作已从原来的“征粮讨账管绝育”转变到了管理宅基地上,更说明了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难度。如何让“空心村”实起

来,保护现有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已成为整治空心村的新课题。对“空心村”进行全面整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改革目前的土地流转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制度,从根本上扭转土地价值被人为抑制,减少土地流转中的“寻租腐败”和价值消散,还原土地的真实价值,使土地价格真正反映建房占用地的真实成本。利用市场机制,加强对农业的产业化引导和改造。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交通不便、排污排水困难、卫生环境差的状况。减少“风水”等思想在住宅建设中的影响,同时加大对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审批,严格执法,制止农村违法建筑。因地制宜开发改造旧宅基地。对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可实行整村改造,将村庄圈定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的原则,建设农村住宅楼,使农民居住方式逐步由庭院式向多层公寓式楼房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村庄或自然村可以实行规模搬迁、小庄向大村集中,并鼓励村民在建房时或修建学校、老年活动室等公益事业,利用村内的旧宅基地,逐步把旧村变新村。实行有偿使用。在不违背《宪法》、《土地法》和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按照每户只能有一处标准住宅的原则,对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按宅收费,以质论价,多占多交”。然后再以补偿金的形式返还给农户,让少占的得到补偿,多占的出钱,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以遏制农村宅基地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二篇: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

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以永州市零陵区农村为例

前言

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浮现在眼前的尽是累累的硕果,成功的喜悦与不凡的成就。但是令我们担忧的事情依然应有尽有,例如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引人深思,让人感慨,湖南省的农村空心化格外显眼。

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农村与城镇相继进行改革,尤其对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放政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为关键的是实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逐步扩宽对外开放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生产的自主性与自由积极性,为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些看似与农村空心化不相关的改革,无形之中为农村空心化埋下了伏笔,提供了条件。

1997年以来,中国抛弃了束缚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为人谋利,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创举不仅使中国经济有了飞一般的发展,而且活跃了农村经济。使老百姓的生产与销售的路径有了质的飞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老百姓告别了有钱买不到东西,有东西不能卖的日子,尤其菜篮子工程的建设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农民的消费。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加强了对农村的改革,实行免农业税,对农民农业生产进行补助,重点关注三农问题,改善民生,兴修水利,方便了农民的生产,使农民增收增产。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使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达温饱,奔小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使农家子弟接受教育的权利有了制度保障,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减少了农家子弟接受教育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村子弟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修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播,雷锋精神文明的传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农民的政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家电下乡等各种下乡活动的出现,各种娱乐文化设施在农村的建立,养老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台等等。这些便民惠民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推动了农民朝着更好更高的目标前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预示着农村空心化的出现。农民告别故土,提着行李,离开自己的老家。出去奋斗,出去打拼,出去闯荡。于是农村的土地将会荒芜,房屋遭受遗弃,人口减少,出现空心化。

地理原因: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条件与偶然条件,湖南省的空心化也不例外。作为永州人,我不可能走遍走湖南省的每个村村落落,只能走访自己住的村庄及附近的村庄。虽然所见所闻所感不能代表整个湖南省,但我相信它能够体现出湖南省农村空心化的趋势。通过走访与调查了两个村庄,我们小组总结出了湖南省出现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其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湖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经济地带,北邻武汉经济圈,南靠珠三角,西与成渝经济圈相望,东与长三角相连,腹部包有长株潭经济圈。纵贯东西南北的铁路经过于此,长江水运同样发达,正是这种便利便利的交通促进了湖南省经济与外界的联系,也为湖南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工厂林立,就业岗位众多,生活生产条件优越,拉动着湖南省的农民外出务工,发展生产。农村人口大量减少,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青壮年人口短缺的问题。其二:特殊的自然条件,湖南省地处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极有利于喜温喜湿作物的生长,但对农作物也有毁灭性影响。天有不测风云,夏季风过强过猛,洪涝灾害频发,相反,夏季风势力弱,伏旱严重,同样有可能面对绝收的境遇,蝗灾鼠灾等生物灾害也常有发生。最令人头疼的是,湖南省大多数为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近十年来,人口快速增长,更是加剧了人地矛盾。耕地不足再加上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为农业的发展增添了许多麻烦,不少农民不得不抛家弃地,另寻生计,养家糊口。其三:开放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交流的深入、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解放了思想,逐步改变了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外出打工,使得收入倍增,使差距拉大,外出人口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空心化的出现。

社会原因:

1.城乡二元体制是农村“空心化”形成的根本原因。1958年以来,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将农民权益绑缚在农村集体土地上,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流动,因而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相映巨大的宅基地数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青壮年向城镇转移,但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化需求,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在根本上给进城的农民以必要的生存保障,因而守住农村旧宅基地成为理性选择。随着农民非农就业与户籍迁移的政策放宽后,农民进城务工相对容易,但难以筹集到在城定居的资金,导致农村劳动力多以短期方式流动,造成宅基地“季节性”闲置,同时,在法律上农村房屋禁止自由买卖,宅基地依法退出机制缺失,导致有的农民即使在城镇安居乐业,农村中的旧宅基地也得长期闲置。因此,着眼统筹城乡发展,研究解决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置换,实现城乡土地一体化配置,成为推进“空心村”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产权制度问题。

2.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备。其表现是:宅基地所有权制度,是农村土地产权的重要内容,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所有,户主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但仍存在所有权主体不明的问题,宅基地的无偿使用,降低了农民建新宅的“门槛”,易造成宅基地的超标多占和一户多宅的局面;在对闲置宅基地的处理上,日前仍没有统一的制度,宅基地整理无人管、无钱管,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无法形成,客观上为村民旧宅占而不用提供了借口。

3.原有农村规划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不适应。由于市场繁荣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大多数农户购买了拖拉机等现代农机和运输工具。由于以前村庄规划先天不足,村道狭窄且不通畅,致使车辆出入困难,这些农户们不愿再在村内盖新房。而且一些农户不愿意费力气拆旧建新,增添麻烦。这就使得许多农户宁在村庄外围建房,导致了村庄面积的异常膨胀。

4.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土地管理法规对农村建房用地的处罚规定是: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没收在违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以罚款。拆除违法建筑制止违法用地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但真正执行起来却相当困难。现在农民盖房几天就可以封顶,土地管理部门对其违法行为下达停工通知书,等走完程序,将其移交法院强制执行时,房子早已盖好了,人也住进去了,一旦拆除,便会激化矛盾。

5.调控手段的乏力。由于广大农村建房实行“先建新房,后拆旧房”的原则,即使一些农户在建起新房之后不再拆除旧房,也无人监督管理。而且,由于土地产权不明晰,对空置户缺乏相应的对策,放任农村隐性宅基地市场的自由发展。

具体原因:炎炎烈日阻挡不了我们小组走访的脚步,崎岖漫长的山路侵蚀不了我们小组走访的决心,劳累困惑打消不了我们小组调查的念头。小组成员马不停蹄地赶往村里的各户人家,走访的对象有中老年人,也有青壮年,包括不少小孩。首先采访了村里面的老人家,老人家告诉我们为什么离开村里而外出。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上涨,特别是房价。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虽然很大,但绝对数额比较少。高额的消费费用与支出,在家耕地生产得到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再加上耕种的面积小,技术落后,产量低,因此很多农民被迫外出务工或经商。一位老太太打断了我们的话语,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自己老了,也没什么经济来源,自己孩子在外,没时间照顾自己,人上了年纪,体弱多病,所以离开家乡,到了城市,跟着儿子过日子。我们把话筒对准了一个青年小伙子,他告诉我们许多青年人外出的缘由。在农村里,左邻右舍挨在一起,常常因为宅基地或者一些小事闹矛盾,产生隔阂。不少人离开村庄,疏散开来,减少矛盾和纠纷。另一位小伙子补充道,外面世界很精彩,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趁着自己年轻,出去溜达一下,见下世面。接着一位小孩笑着说,村小学老师教书教的不好,有没什么吃的,玩的,同龄人又少,一点都不好,城市里面吃得好,睡的香,还有各种好玩的,可好啦。我们接连走访了两个村庄,不同的人都有着相似的回答。大概两点,第一:农村各种条件差,收入低。第二:城市里发展潜力大。

现状:就我们小组走访的两个村庄来看,大量耕地荒芜,农田水利设施失修,人烟稀少,大多数原有房屋废弃,商店,诊所等公共设施几乎为零。人口结构不平衡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儿童,这些人被称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原野上,庄稼地里,道路上基本上看不见什么人,一片荒凉的景象。

解决措施:首先找到农村空心化的症结所在,农村生产条件差,生活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惠农政策,兴修水利,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关注民生,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修养和生产技术水平,解决好农民生产培训工作,提高农产品产量,稳定物价,适度提高农产品价格。面对种种三农问题,不能喊空口号,而要做到务实。例如在农村兴修水利,但很多地方并没有实施,一些村高级干部中饱私囊,欺上瞒下,把政府剥下来的款项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什么事都没干,一些或许还将一点良心,稍微修一下就行了,即使干了实事,也有很多是豆腐渣工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这样的贪污腐败行为,应严厉惩处,从源头抓起,防范于未然。要求各级领导做到廉政,勤政爱民,真情实意的为民办事,而不是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面对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收入不高,老百姓不愿意干的问题。应该鼓励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率,增加对农民生产的补助,走集约化机械化道路。一些梯田面积狭小,不宜耕种,实行小田改大田。另一些土壤肥力不够,多施农家肥,改善土壤,已达到增产增收。面对高产低收入的问题理应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继续实行免农业税,减少农民负担,各级政府要员增加对农民的关心与关爱,让农民吃得好,住的安心,生活的更美好。

结语:通过走访与调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困难,农民的生活状况与农民的愿望心声,更坚定了我们勤学奋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决心。此次实践虽然简单而短暂,但收获颇多,感受颇深。回忆起来,真的让人感伤流泪,当今农民生活艰苦,环境恶劣。湖南省的经济发展还算过得去,农民的状况尚且如此,西北地区或者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民的遭遇可想而知了。作为学子,我们现在无力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杜绝农村空心化的出现,但是我们如果现在做好我们该做的每一件事,金浩应尽的义务,那么我们也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也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

第三篇:申论热点文章素材:农村空心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热点文章素材:农村空心化

[标题示例]

1.留守农村谋发展要有道路自信 2.让乡愁有物可依 [开头示例]

近年来,大量的的农村青壮年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直接导致“空心村”现象日益严重。“农村空心化”直接导致了农村“三留人口”比例过大、务农农民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耕地抛荒、宅基地废弃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仅仅从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角度看,该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结尾示例]

农村稳,则全国稳;农业兴,则发展快;农民富,则全民富。农村的“空心化”和“农民荒”问题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相信在国家的重视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在八方人民的努力下,农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第四篇: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

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

[摘要]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产生了“农村空心化”现象,这种现象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基层民主;民主意识;参与技能

农村基层民主的要义是广大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农村各项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广大农民行使民主权利,实现当家做主,既需要宪法和法律对广大农民民主权利的保护,更需要广大农民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公共精神和民主能力。然而,农村空心化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剧了村民的不平衡心理,降低了村民的政治效能感,不利于村民民主意识的形成,也影响了村民参与能力的提高,成为了影响当前基层民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相关概念阐述

在探讨“农村空心化”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产生的影响及对策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几个概念,即“农村空心化”、基层民主、农村基层民主。

“农村空心化”是对我国农村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概括,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缺乏吸引力,农村生活缺乏活力,村庄格局缺乏协调性,乡土文化缺乏延续性,及由此导致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资金非农化和土地非农化。其产生主要是由于农业吸引就业的竞争力弱、相对较弱,农户参与整治土地的权益少,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缺乏有效载体等原因,而其影响也相当恶劣,如农村年轻人比例下降、村庄建设用地浪费严重、乡土文化被边缘化、现代生产要素的过度使用不利于农业永续发展等。

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基层民主的范围包括农村基层民主和城市基层民主。农村基层民主即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及村务和政务公开,即“四个民主、两个公开”。其中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包括:a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b参加村民会议,c制定和最受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d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城市基层民主即城市居民自治,其中居委会性质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居民民主管理的形式包括a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居委会成员,b居民会议决定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c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报告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二、我国“农村空心化”现状:

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拥占了优越的就业条件,公共服务供给等资源,而广大农村却因多种原因,发展缓慢,城乡之间形成二元差距,催生了城市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广大农村,特别是发展落后的农村出现了人去楼空的现象,即农村空心化现象。2006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共涉及 17 个省(市、区),20 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 个乡镇,2749村庄结果显示74%的农村已无可以进城打工的剩余劳动力,仅有25%的农村还有40岁以下的劳动力。5 年过去了,情况更为严重。由此看来,空心化问题在我国农村中已经凸显出来,向城市转移的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占很大比重,剩下多为老人、妇女或儿童,农村劳动生产率下降,社会文化活动单

一、基层自治组织权利主体缺乏,空心化的凸显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课题。

三、“农村空心化”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影响

农村基层民主的要义是广大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农村各项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广大农民行使民主权利,实现当家做主,既需要宪法和法律对广大农民民主权利的保护,更需要广大农民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公共精神和民主能力。当代民主理论家林茨分析世界3 个地区15 个国家的民主实践,认为一个巩固的民主政体体现在行为、态度和制度三个层面: 一是各行为者不会将重要的资源用于建立非民主政体;二是绝大多数民众都坚持民主程序和制度是治理社会集体生活最合适的方式;三是国家各种力量服从特定的法律、程序和制度,并且习惯于在这些法律、程序和制度范围内解决冲突。这三个层面赖于生存的最关键要素是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公民意识(民主意识)至少包括权利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两个方面,它具体表现为对现行的政治价值、权力运转模式、权力结构和产生机制等的认同,接受并参与权力的产生或运行,认可并服从政治权力机构的领导。当政治价值冲突产生时,愿意在一套冲突各方认可的机制和体系下,通过协商等合法方式解决冲突,并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意见者,接受并认可所产生的结果。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巩固和发展同样离不开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离开了这两个基本要素,基层民主必然运转不了。然而,农村空心化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剧了村民的不平衡心理,降低了村民的政治效能感,不利于村民民主意识的形成,也影响了村民参与能力的提高,成为了影响当前基层民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空心化破坏了基层民主建设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加剧村民的不平衡感。一定的经济条件,尤其是抑制经济社会中不平等问题是民主建设和发展必要的前提。然而,农村空心化制约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破坏了民主所需的经济基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因劳动力缺乏,农村土地利用率降低,甚至还造成大量土地空置,农业增长的基础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农业建设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减少;绝大部分外流的劳动力均为青壮年劳动力,在受教育程度、精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留守的老人、儿童和妇女,致使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管理理念等难以流入这些地区,再加上有关部门资金、技术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现代高新技术农业产业难以形成,农村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特别是留守人员的经济地位日益下降,加剧村民的不平衡感。不断下降的经济地位使村民无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因此缺乏重要经济基础的保障。农村空心化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加剧了村民的不平衡感。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农民收入增长难的问题会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会让村民对日益弱化的经济地位和农村经济状况感到困窘和无助,催生了村民的不平衡感和被剥削感,不利于村民妥协、互惠、包容等公共精神的形成。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会强化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加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使农村空心化问题进一步恶化,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同时,农村空心化还会造成农村内部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很多人认为,外出农民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所在家庭的收入,改善收入差距。但上述的事实告诉我们,外出农民工无法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他们还会加剧农村内部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二)农村空心化弱化了了村民在基层政权权力结构中的地位,降低了政治效能感。在空心化过程中,大量农村精英,特别是一些了解农村实际、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农村人才也随之流失。基层政权组织缺乏足够的民主竞争对手和较高素质的候选人,村民可挑选的余地狭窄。这势必直接影响村民对民主选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热情,也因此降低了基层政权结构的质量和组织效能,不利于村民产生对基层政权的认同和服从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农村大量权利主体流失,降低了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致使基层民主建设的权利主体严重流失。这些村民长期在外,无法深入地了解农村实际,难以形成“积极公民”,无法有效地参与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日益减少和孤立的留守村民个体难以实现民主建设的目标,这必然直接影响了基层民主的效能,基层政权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也受到破坏。同时,随着权利主体的流失,基层政权也因此丧失了良好的制约和监督基础,基层权力突破制度约束的机会大大增加,族权政治腐败、贿选等扭曲的政治现象时有发生。这势必会影响村民对基层自治组织的信赖和对基层权力体系的认同,加剧了留守村民的不信任感和权力的弱化感,侵蚀了村民政治权利主体意识的形成基础,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

(三)农村空心化降低了村民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加剧了村民政治冷漠感。公民是社会文化的承载体,是最主要的社会文化基础,公民中的青壮年是该基础的轴心,是现代文明观念主要承载者,也是推动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变迁的中坚力量。然而,空心化带来了大量农村青壮年的流失,掏空了民主的社会文化基础。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员外流,不利于现代文明观念的确立。外出人员多为青壮年,受教育程度较高,其主动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明显高于留守人员,外来的先进文明的理念也较容易在这些人中树立,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技能高于留守人员。受知识水平、信息获得能力与途径、时间、精力等条件限制,留守人员学习能力和意愿不可能很高,现代文明的理念和民主参与技能不容易被留守人员获得。因此,在空心化的农村中,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变迁渠道狭窄、变迁速度慢,村民的政治观念易受传统文化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如人治思想、被动参与、顺从文化等,村民的民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不易提高,影响村民民主参与的效能,加剧了村民的政治冷漠。大量青壮年、受教育程度较高人员的外流,不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公民的民主参与能力和意愿受知识水平、时间、精力和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留守人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改善生产、提高收入上,受知识水平、时间、精力和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村民的民主参与意愿必然受损,无力关心日益弱化的权利主体地位,面对现有的基层民主建设的运行模式和框架也显得力不从心,精力有限,信心不足。因而,村民难以在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得到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和训练,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愿必然受损,影响村民民主参与的效能,加剧了村民的政治冷漠。

四、对策: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强化民主意识和参与技能

(一)引入优秀人才,优化权力结构,提高政治效能 民主意识的高低与村级权力组织的政治效能密切相关。村民政治效能感的增强、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与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分不开,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民主自治的两个重要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是训练村民参与能力,提高村民参与热情,克服权力疏远感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在这个意义上,优化基层组织的权力结构,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是提高村民参与热情,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空心化的影响下,农村中大量较高素质人员、农村精英流失,农村权力组织丧失自我更新的力量,基层政权的权力基础脆弱,基层组织权力结构的质量下降,组织功能不断弱化,甚至瘫痪。基层组织在引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和农村建设发展上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针对这一问题,除了继续优化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同时,还可以拓宽人才引入的渠道,引入高素质人才,更新基层组织的力量,激发基层权力结构的活力。例如推广选拔青年大学生或高素质的人才到农村基层组织任职的经验,把大批的优秀人才引入当前农村,提高基层政权组织的政治效能,改变村民对民主参与的冷漠态度。同时,还应该健全一套可持久的基层人才流动机制和成长体制,保证高素质人才愿进入基层农村,在基层组织中能成长和发展,实现基层组织人才不断更新和发展,从而提高基层政权组织的效能,激发基层政权组织的活力,提高村民民主参与效能和民主意识。

(二)创新民主机制,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培育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基层组织政治效能关乎村民民主意识的培育和参与能力的训练。当前背景下,创新基层组织的民主运转方式,特别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运转方式,是提高基层组织活力、激发政治效能的重要着力点。创新基层组织的民主运转机制,首先应当大力进行各种制度的创新,这些制度包括:参与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组织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建设,优化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运转方式和环境,使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让基层组织和个人在制度中培养制度理性和现代文明理念,从而培育村民积极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提高村民的参与能力。在创新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创新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运转方式,保障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可以尝试基层支部的党员发展让村民直推、支委选举,甚至支部书记的选举让村民直推直选。从逻辑上看,支部和基层自治组织是村级权力的中枢,是政治效能感产生的关键所在。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农村大政方针的设计者,是该村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也是村民向心力所在,基层组织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所在村的发展命运和村民收益的增长。基层党员就是所在村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更是实现广大农村民众根本利益的先进代表。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农村发展得好不好,农民是否得到实惠。基层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是否起到引领作用,所在村庄的村民最能直接感受到,在这个意义上,支部的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理应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实现党员发展的直推,基层支部委员的直推直选,让民众挑选先进分子进入党组织,挑选优秀党员担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可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效能,也可以扩大民众的参与面,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的权力基础更加坚实,基层党组织就具有更好地向心力和凝聚力,也能更好地实现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基层自治组织一样,是提高村民民主意识、政治参与的关键平台,也是克服权力疏远感,培养和训练村民参与能力的关键载体。让基层民众参与支部的建设,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和参与意识。因此,通过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民主运转机制的创新,让村民直接参与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监督,可以有效地激发基层权力组织的效能,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更好地保障基层权力组织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实现村民对村级各类事务的参与和管理,从而达到村民民主意识的培育和民主能力的训练,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

五、结语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附带问题,“农村空心化”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发展的不平衡,城市的“虹吸效应”将农村的广大劳动力吸引到了城市,而导致了农村发展的恶性循环式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针对这一问题,除了继续优化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同时,还可以拓宽人才引入的渠道,引入高素质人才,更新基层组织的力量,激发基层权力结构的活力;此外更需要创新民主机制,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培育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基层组织政治效能关乎村民民主意识的培育和参与能力的训练。

第五篇:农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探讨

农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探讨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非农化的推进,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当时的二元社会体制下,空心村的产生有了可能。在经济,自然,社会文化以及制度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空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范围越来越广,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针对我国农村“空心化”这一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影响;对策引言

空心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城镇化过程中发生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在村庄的物质形态中的表现。对于农村“空心化”,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程连生、冯文勇等,把相对成新原则、功能转换原则、绝对抛弃原则、人口锐减原则作为界定空心化聚落的4个条件集,将空心化聚落定义为“居住在农村的住户,在空间欲望驱使下逐渐向周边新扩带迁居,导致原聚落成新度下降、非居住房屋增加、废墟面积扩大、人口密度锐减,并与新扩带形成强烈反差的一种聚落形态。由原来成新度相对均质的聚落,发展为新旧二元结构的空心化聚落的过程”。这一概念完整而准确地概括了农村空心化的特征。

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和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相互交织的“空心化”的出现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大批农民工的进城, 而且都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力, 剩下的则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 这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空心”;而受前者的影响,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出现,它具有以下特点:随着距离村庄地理空间距离的加大,农庄的质量水平呈现递增状态,村庄的人均占地呈现递减状态,村庄的人口密度呈现递减状态,家庭规模向小型化转变。

本文将以空心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机制,以及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2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1当前的现状

统计发现,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43%的土地上集中了全国约90%的村庄和耕地。农村“空心化”与新房扩建占地相伴而生,造成了大量耕地被占用及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成为城市化和城乡土地利用配置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障碍。据了解,“空心村”的空心,少在0.0671

hm2左右,多在0.200 hm2以上,一个中等乡镇约有300来个自然村,平均一个自然村以0.133 hm2计算,一个乡镇就有40 hm2以上的土地被废弃。调查显示,山东临朐县2001 年出现了80多个“空心村”, 河北石家庄在2002 年6 月前有201个“空心村” ,到2003 年5 月,河南省临颍县326个行政村已有三分之一形成“空心村”。

随着人们对住房要求的提高,人们的住房投资比重增大。农户逐渐向周边地带如耕地上迁居,一旦有一户人在耕地上建房,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这种占地具有放大效应。原来的大量耕地遭到破坏,人地矛盾加剧。

2.2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2.2.1 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农业的发展,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的经济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量条件好的农户已经具有了更新其住宅的能力。城市吸引了许多农民进城来工作,却无法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保障,进城的农民无力在城市购买住房,只能在农村置地建房。

农村“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的快速变迁, 加剧了分家立户及其建房高潮的到来。原有旧住宅环境较差、面积偏小等固有缺陷, 促使农户住房投资区位的明显改变[ , 从而使旧宅基地的废弃或闲置成为可能。而交通线的一侧或两侧,土地利用空间更为广阔的村外成为建新宅的首选。

2.2.2农民对住宅的要求更高

旧有的聚落形态特征是住宅建设布局无序,宅基地缺乏统一规划,邻里间隔小,房屋采光、通风效果差,且每户的住宅面积也很小,加上道路狭窄,排水排污能力差等多种因素互相交织,使人们在选择宅基地时不会对旧宅基地产生偏好。而迁居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势,地貌,河流等人居环境更为理想,住宅用地的扩展空间大,农户建房的随意性和自主性更强,这样新宅会更宽敞,舒适。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对住房环境、条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废弃旧宅基地建新居成为可能。

2.2.3农户主体观念狭隘

受传统消费观念的支配,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对建房的需求越来越大,建房欲望的扩张必然导致村子向外围扩张。同时中国人又极富虚荣、攀比之心。因而大家都想往村子外围和马路边上建房,用房子来挣面子。这种攀比、虚荣之心也促使农民向外围建房。最后,中国农民建房选址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特别重。很多人选址不是按照村里规划来,而

是请“风水先生”看风水,抢龙头宝地。而已建新宅的区位又潜在的影响了农户对宅基地的选

择。一些素质较低的农民珍惜土地和法律观念淡薄,于是大批农户相继搬到村外,宅基地占地面积迅速扩展。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已经不能给农民带来高收益,新宅建成后,许多农民依然选择外出务工,形成产业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居住空间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的恶性循环。

2.2.4制度不完善,规划管理滞后

根据《土地管理法》“一户只能拥有一块宅基地”的规定, 农户新批宅基地必须用旧宅基地来置换, 房产归房主所有, 限期在一定时期内拆除旧房。但是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的农民并不多,并且没有严格的相应惩罚措施。我国目前比较成体系的土地使用制度只适用于国有土地,对农村的使用制度至今无实际可行的法律法规。宅基地的无偿无期使用是农民滋生超标抢占宅基地的根本原因所在。宅基地管理,耕地保护的正常实施所依靠的村镇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发展规划也普遍缺失,或是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

3.农村“空心化”的影响

3.1 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我国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村落空心化是与居住用地的扩展相伴而生的,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双重浪费。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59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0.43 ,我国人口却以每年1500万的速度猛增,同时又存在着土地荒漠化、土壤退化、地力下降、农业环境污染、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等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由于空心村是一种核心和边缘的空间分异现象,空宅地,废弃地大多位于村中央,这对以后的村庄改造以及退耕还田造成一定的困难。

3.2 稳定的人居关系遭到破坏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聚落较为稳定和协调。住宅空心化不仅会影响和改变着农户间睦邻友好的关系和农村的干群关系,而且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旧宅更显区位差,内部出现萧条景象,交通更加不便。旧村的养老问题,改造问题,以及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农村的不安定性因素增多。随着住宅用地的扩张,势必加剧农村人地矛盾。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社会现代化的难点在农村,农民富裕、农村振兴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空心村”继续蔓延将导致农村居住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势必造成这些闲置土地升值,由此引发家族内或家族间的矛盾,既不利于农村的繁荣,又威胁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3.3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

住房投资比重大,生产性投资不足, 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农民把所有积蓄都

投到房子上了, 导致整体生活质量低。同时, 用于住房的投资多了, 用于其他生产性投资的资金自然就少了, 这影响到农村扩大再生产能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无法带来农村经济真正的繁荣。

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心村”,人才短缺、资金流失、土地抛荒、组织涣散等问题趋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稳定。

社会现代化必须是人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也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民。随着大量素质较高的农民外出务工,目前农民的素质与“新”相去甚远,这不能不说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远忧。

4.农村“空心化”的解决对策

4.1对空心村进行改造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国家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扎实推进我国空心化村庄整治势在必行。

顺应村庄演变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空心村,改善村内的卫生条件和空气质量,交通条件,优化村内居住环境。在旧村建一些娱乐设施,公共设施,作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因地制宜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宅基地。

鉴于空心村改造过程中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借鉴城市经营理念进行“村庄经营”,即对村庄资源的使用权,经营权等权益进行市场化运作,为“空心化”改造筹措资金。

4.2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

2004 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对如何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提出了一些可操作、实用的措施;《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也对宅基地的集约利用提出了要求, 宅基地的集约利用受到极大的关注, 要实现村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空心村”改造势在必行。

制定10年发展规划目标,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和跟踪制度。修订完善的农村宅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在政策法规方面为解决多占、超占、强占宅基地问题提供可操作的政策法规依据。减少农民对宅基地需要的压力,以“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拆迁、统一建设”为主要手段,通过行政、法律、经济途径管理农村建房,开展宅基地整理,向旧村要地。促使宅基地使用有偿有限化,同时培育宅基地转让市场,针对新占宅基地实行征税,提高土地使用的边际成本。

4.3大力促进农村城镇化和集镇城市化,统筹城乡就业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允许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城市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同时让大量的农民同时进入城市,城市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压力。

因此,统筹城乡就业至关重要。

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就业的统筹规划和调控管理,实现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就业;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提供良好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城乡劳动者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工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四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等,倡导农民工就近就业。

4.4加强对农村建房的技术支持

空心村的形态特征非常直观,但其发展机理,动力及过程却十分复杂,亟需理论创新和科技支撑。在城乡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推进乡村聚落由“生活”功能向“生活,生产,生态”的多功能转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面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应首先进行在村组一级基础上的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用地的地域范围和边界红线。规划引导建房朝向一致化,房屋间距最小化,既有利于村庄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村内居住环境质量,又可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宅基地。

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现状,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体现“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理念,坚持集约用地要求,强化农民居住质量,鼓励开发兴建农户多层住宅小区。同时,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细化建新拆旧规模、用地布局,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约束和控制村庄外延,道路、通讯、电网改造和环境保护等分项规划要与村庄规划修编同时展开、同期实施,规划要注意区分类别和有一定的超前性。

4.5加强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工具,加大对科学文明的宣传力度,减少“风水”等思想在住宅建设中的影响,淡化农民在建房上攀比,跟风的观念。同时加大对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对国土资源的隐患意识,引导农民合理分配生产性投资资金和消费资金,促进农村经济健康,长足发展。

统一了标准, 排除了不平等、不公正、不透明的建房占地, 从根本上消除纠纷和矛盾,改善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

5.小结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3 年3 月发布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可知, 全国土地开发

整理补充耕地的总潜力为1340 万公顷(20100 万亩), 其中全国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潜力约600 万公顷(9000 万亩),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45 %。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等整理措施, 可以增加有效耕地约286.67 万公顷(4300 万亩),约占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潜力的48 %。我国耕地补充潜力巨大,尽管如此,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机械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为保住我国耕地的18亿亩红线,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农村“空心化”这样浪费土地严重的影响农村长足发展的现象,应该尽快予以整治。

参考文献:

[1]王海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 2005,(9): 21-22.[2]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J].城市规划, 2001, 25(6): 8-13.[3]冯丽.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调控机制探讨.理论界, 2008 ,(2): 174~175.[4]单胜道.“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J].农村经济,2000(3): 242-245.[5]张春娟.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J].哲学视界,2004(4): 83-86.[6]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

学,2005(3):257-262》

[7]许树辉《.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1):11-12..

下载湖南永州农村住宅空心化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永州农村住宅空心化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空心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浅析“空心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赵强摘要:今天的农村,广大青壮年离乡背井,大量外出,他们的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孤苦无助。留守儿童“学习无人辅导,生活无......

    探析农村空心化的对策(五篇范例)

    探析农村空心化的对策 张小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

    农村住宅建筑设计

    农村住宅建筑设计 “110平方米最受农户欢迎,两层半户型较实用,最好设计造价控制在15万元以内。” “从节约土地资源考虑,双联体建房设计方案较好。”“要超前规划,减少零星建设,......

    公务员考试申论:劳动力流失与农村空心化[★]

    有一组以“缺席者”为主题的照片,发人深省:田间水渠边,老人独坐,旁边是两张空椅子,留给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农家小院中,老两口带着孙子,全家十余口人出外打工或上学,留下一地空板凳„......

    关于当前农村空心化的思考(五篇范文)

    关于当前“农民荒”和农村“空心化”的几点思考 --“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山西省永和县赵家沟村归来有感 2013年6月12日-18日,笔者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

    住宅投资调查问卷(投资)

    住宅投资调查问卷(非自住) 调查时间__________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调查人____________被访者基本资料: 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_现居住地__________职业_________......

    农村住宅用地买卖合同

    农村住宅用地买卖合同 甲方:王××,家住 ×× 号 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 乙方:谢××,家住 ×× 号 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合同法》和其他法......

    农村住宅地基申请书

    农村住宅地基申请书 申请人:XXX,男,汉族,农民,XX市XX村人,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X,系电话:XXXXXXXXXXX。 申请事项:申请农村住宅地基一处以便建自住房。 申请事由:申请人已婚,育有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