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毛邓文集读后感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九
九三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274-276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读书心得
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一九八八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着重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他解释说:“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改革开放。”这是非常正确的,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充分的历史经验和革命实践证明,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曙光,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马达。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确认真对待我们的基本国情,在这个时期最典型的社会特征就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虽然今年一月份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越日本,正式跃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我们看到成就的同时,很多发展过程的严重问题也败露出来:污染浪费严重,资源紧缺,人口急剧膨胀,机械化生产水平低下·····没有高科技含量的发展,必然会造成能源浪费,生产效率低下,也难以解决人民生产生活的根本问题。所以说,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需要科技的推动。邓小平同志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如今,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不断地迎来各种机遇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拼的不是人口数量和悠久历史,而是其综合国力。虽然近几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我们仍然属于第三世界的国家。国际金融操纵、霸权主义、中国威胁论等国际操纵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落后只能挨打,我们必须承认。邓小平同志也说:“中国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的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行动也要随之改变,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的科学技术必须进步、不断超越。
关于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科学技术解放生产力水平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这篇谈话中提出了几个重要观点,我把他们总结为如下三条:
一、从长远来看,要注重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有提高全社会对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关注,大家才会热衷于这方面的探索,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中国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已经耽误甚至倒退
了很多,我们必须亡羊补牢,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二、要注意发掘人才,提高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主要包括教师学者和留学生,首先要为他们创造科研和工作的条件,接纳他们,留住国内高级知识学者;其次是创造一种环境,能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谈话中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人才是担负国家大任的栋梁,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力军。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
三、要改进科教投资的使用,把教育放在前列,增大科研经费的发放。2008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虽然达到了1.7%,但与世界领先国家3%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有科学研究投入偏低,以及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水平不高。这些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另外,我觉得我们国家还要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坚持“引进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科研机构合作和交流,聘请国外知名学者作为指导顾问,并派国内科研人员出国认真考察,吸收国外优秀的科技成果,为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祖先创造出了许多令世人惊叹的科学奇迹,即使在近代科研条件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我们也制造出了两弹一星。但是,四大发明和地动仪已经成了历史,我们再拿着祖宗们创造遗留的财产是没什么可炫耀的了,我们应该吸取祖先们智慧的结晶,靠我们自己一代代中国人的拼搏,发展我们的现代科技,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毛邓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读书心得
浅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
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也可是说我们是在温暖的大家庭中长大的一代。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飞速发展,可以肯定的说邓小平的功劳是无可挑剔的。我浅读了《南巡讲话》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和判断方面工作的三个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包含着中国对4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的的共同心声。我不否认在当时解放生产了发展生产力是当时中国必做的事情,它也表现了一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声和肺腑之言。但是我想说的是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对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来说还要放在第一位吗?还要一贯的发展我的生产力吗?还要不管不顾的发展下去吗?
是的,我们不能否认没有当时的改革开放和生产力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好处,也给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我们应该肯定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可是现在的社会关系,现在的生产关系,难道不是富得越富,穷的越穷吗?现在我们还一味的坚持发展生产力、消灭两极分化。可农民的问题解决了多少?住房问题解决了多少?为什么还有沿街乞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中设计师,作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创立者。他理解的只是当时中国的形势,我们当时在坚持他的理论是真确的,可是我们现在好使盲目的遵从吗?
邓小平的理论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相当大的好处,把中国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我不够人这些瞩目的成就,他给祖国勾画了美好的蓝
图,期望和嘱托,让中国人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破解改革的难题,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贡献自己,要求我们在今后过程中坚持努力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我想说的是发展是解决当时中国问题的关键,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发展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国家的生态环境,人们的精神财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等等。
也许我的想法偏激,我也知道当时的社会不允许考虑这些。值得肯定的是,邓小平同志讲话,给了人们创业的巨大精神动力。不仅科学有理,更具有一种敢干敢拼的精气神。当今的中国,不缺资金,不缺人才,不缺人力,更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条件具备。为什么还有两级分化,为什么还要一味的坚持?国家在回避难题,国家在麻痹自己。中国应该在开创新的原则,不要求彻底改变,要综合现阶段的国情,时而改,时而坚持。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经历了考验,也得到了实践。他是成功的。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防止“左”、“右”两种倾向的干扰,避免走弯路。当时的国情要求有人先富起来,可是现在呢?富得越富,穷的越穷。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的种种不稳定,我们是否该思考下还要这样走下去吗?当下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国际地位进步提高,为什么不治理下国内的腐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孤儿无人管?
也许我理解的浅,想的偏激,但作为一个农村的大学生,我深知农村的生活,不敢不承认,农民的生活比以前大有改善,可以说前所未有。但潜在的问题呢?假种子,假农药。这些没人管吗?农民该被骗吗?
是先富起来了,可富人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有钱买通人脉,残害辛苦的农民,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为了的就是十月丰收。富人富裕了,可穷人更穷了。国家一味的给人们打兴奋剂,严打腐败,严打假冒种
子,严打假农药。可是呢?农民是信任政府的。可政府呢?邓小平是让富人带着穷人走向富裕,可是呢?现在是富人踩着穷人再次富裕。我们政府在国际给我们争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我们肯定政府的所做的一切。可国内的广大百姓是信任政府的。现在心都凉了半个了。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给我们的是创新和开拓新中国的理论指导,他告诉我们要创新,坚持发展。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在他设计的图纸上留下的是他的经验和汗水,但是在浮现弊端是,可以添上画龙点睛的一笔。
可能很偏激,希望老师和同学谅解。我只是在读到这里时把心了所想的写出来。没有抨击任何组织和个人,如有言辞不妥的地方,望谅解。
第三篇:毛邓三读后感
改革开放振兴中国的必由之路
——读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有感
一九七八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门。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一系列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自从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明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走起来,跑起来了。虽然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但它仍然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一开始,就有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改革开放会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但是30年改革开放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他不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社会、教育、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发展无疑的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是振新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首先,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国家领导人改革了经济发展的传统体制桎梏,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都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8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79元人民币,2006年2月达到2000美元,增加了约40倍。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对中国今年经济的影响最明显、最彻底,我们的体会也最深。改革开放就如催化剂一样,推动着中国经济爆炸式地增长。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以其过人的胆识打开国门,以优惠的政策把外资吸引进来,伴随而来的还有先进的科技、现代化的管理。加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使我国的产品价格低廉,如潮水般地涌向世界,并以资源的高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迅速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原始资本的积累。改革的胆子很大,但步子很稳,整个改革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再加上以党政分开和权力分散为主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已加入世贸组织为起点,我国大踏步进入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总额五年成三倍之速递增,顺差更是爆炸式增长,不断创造着经济奇迹。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着政治体制的改革,民主的狂风一阵接一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又进一步推动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其次,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的确如此,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奇迹就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国的各种社会保障也逐渐完善,各种福利制度逐步实施。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穿上了体面而漂亮的衣服,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房子,用上了各种家电,吃着更丰富而美味的食品,喝着多滋多味的饮料,享受着高科技的医疗服务,玩着各种有趣的电子游戏,做着各种精彩的体育运动,交通工具多样化、便捷化,通讯工具普遍化„„这些都颠覆着旧的传统观念,冲击着旧的社会结构,推动着新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结构的形成。
第三,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文化更好的与世界交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全面展开,西方的文化观念逐渐深入我国,既有民主、公平、自由等普世价值观,又有一些文化垃圾——物质崇拜主义、享乐主义、性自由等,以普世价值观为代表的优秀文化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做了有益的补充,但那些文化糟粕也毒害着我们的社会风气。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我国过去落后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过激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全部否定,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世界是多元的,注定文化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不应过度崇拜国外的文化观念,我们要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还好最近社会上对传统文化已越来越重视。对于民主、自由等价值观,我们应该学习它的实质,而不应学习它在国外的表现形式,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给它赋予自己的元素,构建适合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创举,其精髓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以其伟大的智慧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给出了精当的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刻意追求公平而导致普遍的贫穷,只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过人的胆识为中国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利用。
事实毫无疑问的说明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应当坚定不移的把这条道路走 下去。
第四篇:毛邓读后感1
学了这门课程之后更深一步的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其中复兴的艰难路程,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通过老师们的生动全面的讲授和自学下,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提出了党的群众工作思想。实践表明,只有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才有力量。正是在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代表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根本标志。毛泽东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
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简略学习,使之更加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邓小平理论让我明白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时方向,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竞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
通过学习我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认识社会主义也有了重新的认识。了解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规律。非常有助于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第五篇:毛邓三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期间,我专门阅读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毛泽东同志的代表性著作。重温经典,我深深折服于作者对中国的类似解剖一样的透彻分析。文章虽然讲的是七十年前的旧事,但却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过时的古董”。文章中展现出的毛泽东同志的高瞻远瞩的深邃眼光以及对中国革命的精辟分析,对我们今人仍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为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时保持敏锐洞察力、抓住主要矛盾并作出正确判断提供了经典范例。可以这样说,文章所谈的局势已经过时了,但文章思想观念的精髓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篇文章作于1939年冬,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逐渐转入相持阶段时写的。文章通过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的细致分析,对中国革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给出了正确判断。文章影响很大,也对指导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很大贡献,被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在第一章中,毛泽东讲到了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正是基于此,古代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对处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反抗从没有停止过。在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由于农民阶级缺乏先进理论作指导,革命总是失败,社会也停滞不前。
但是近代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个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深远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社会矛盾。文中讲到帝国主义的入侵,一方面促进了封建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也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使中国失去了独立政治地位。毛泽东同志通过列举列强侵华的军事入侵、政治控制、经济垄断、文化渗透等强盗行径,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和“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这些著名论断。
从文章所占篇幅,不难看出,毛泽东同志是认真分析了中国社会和国情的。正是基于此,他才能牢牢把握住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最终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我们不得不佩服毛泽东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智慧。当时解决革命问题靠的就是事实求是。由此我想到,今天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是改革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妥善解决好,其实也离不开实事求是,认清中国国情,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政策,这就要考验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了。
第二节共分七小节。通过对当时中国革命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承担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重任。
毛泽东首先高度赞扬了历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革命的斗争精神,指出这是中国不会灭亡的根源,并引出上述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