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农业大学科技要报征稿简则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要报》征稿简则
为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我校在应用技术研究与“三农”政策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为上级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技术信息和政策建议服务,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不定期编辑报送《中国农业大学科技要报》(以下简称《科技要报》),供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科技要报》于近日在我校创刊。
《科技要报》编委会主任由校党委书记瞿振元、校长柯炳生担任;副主任由副校长孙其信担任;成员有傅泽田、各院院长、武维华、李宁、龚元石、高旺盛。编辑部设在科技处。
《科技要报》不定期编印,每月一般4~5期。编委会成员负责组织稿件,编辑办公室负责文字编辑,编委会副主任审定,主任签发。
《科技要报》每期一个专题,要求所提项目研究成果水平突出,有直接的实践意义;文字精炼流畅,篇幅在2000字以内;不设分级标题;必要时可采用简明的三线表,但不要使用图形;正文为3号仿宋体。
有关稿件题目和内容,投稿人可与各院院长或分工负责联系各院稿件的科技处副处长以上人员沟通、协商,科技处有关具体分工是:龚元石(农学、资环、理学院);苏洲(动医、动科、生院);吴海芹(经管、人发、工学院);刘竹青(食品、信电、水院)。其他具体事宜可与编辑部直接联系。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要报》编辑部2008年2月29日 编辑部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燕华
科学技术处(科研楼202室)
电话:62734149
传真:62731062
E-mail:KJYB@cau.edu.cn
第二篇:中国科技博览征稿
国家级学术期刊——教育科技论文发表的平台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博览》杂志征稿函
《中国科技博览》杂志由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和中国包装总公司主管主办的一本反映科技发展、教育科学、艺术设计的国家级公开刊物。国内刊号:CN11-4450/T,国际刊号:ISSN1009-914X。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旨在推广科教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办刊宗旨:本刊坚持国家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方针,传播科技理念、报道科技动态、倡导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广泛探讨交流科技、教育工作成果;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创新的前沿性内容。
主要栏目:科学论坛、教育教学、课堂内外、科研管理、理论创新、文化探索、应用技术、艺术博览。特别栏目:专利世界
来稿格式要求:
为促进期刊的规范化建设,我刊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辑规范》的要求制定以下编辑规范。投向我刊的稿件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不予刊用。请各位投稿者遵循。
一、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多家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因本刊人员有限,来稿一律不退。
二、请作者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三、本刊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接收稿件,word文档格式。
四、如果急需发表,请务必电话联系,或在稿件上注明清楚,以便我们尽快处理。
五、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便于编辑与作者及时联系和邮寄刊物。
六、论文稿件无论我刊选用与否,都会在10个工作日内将审理结果尽快通知作者,作者也可来电来函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
七、优秀稿件将提交参加我社论文评优活动,并颁发获奖证书。需要获奖证书的作者请在稿件上注明,或主动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张有年电话:010-86368388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兴化路9号院大楼516室邮编:100013
第三篇:简 报
简 报
延安实验小学 课题组 2017年3月26日
邀请“省市级教学能手”为课题组教师做示范课
2017年3月26日上午,在延安市延安实验小学录课室,课题组邀请省级教学能手李瑛和市级教学能手王芳为课题组老师做了《认识钟表》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示范课。
李瑛老师娴熟的教学技巧,富有童趣的语言,对教材独到的理解和把握令所有听课的老师心驰神往,赞叹不已。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钟表“滴答”声为孩子们打开了钟表世界的大门,李老师又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引导探究——归纳总结这几个环节,并运用自己富有童趣的语言,将听课的孩子和老师深深吸引。
李老师的课体现了“无痕”的教学理念,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参与教学,探究知识,感受时间,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给听课老师带来了无限的思考与启发。
尤其是李老师的练习设计,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新知的探究融为一体,而又层次分明,形式丰富,既有动手操作,又有自己出题,还有和父母合作的课后作业,让人大开眼界。
王芳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环环相扣,紧扣教材,运用创设情境,观察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学生的概念逐渐清晰,学有所获。
这节课展现了王芳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过硬的临场应变能力,科学严谨的教学理念,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新常态课堂。
王老师在练习设计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少而精”,每一道练习题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例如:判断题题,4+4+2可以改写成4×4+2,李老师先让学生判断,接着问“那么这个算式里的那部分可以改写成乘法?怎么改写?”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研究出了可以改写成“4×2+2”,让人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
李瑛老师和王芳老师的这两节示范课,给课题组的老师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洗礼,给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研究中指明了方向:无论是新课探究,还是练习巩固,于无声处,潜移默化,迁移归纳,题尽其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师生共同享受这魅力无限的课堂!
相信通过这次示范、交流、研讨,我们的课题研究将更加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将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我们以后的课堂练习一定可以更有实效性。
第四篇:简 报
简报
拓宽育人阵地,推进素质教育
为拓宽育人阵地,推进素质教育,普坪中学建起了少年宫,2012年4月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
“马走斜日,象飞田角,老帅只在中央转;车走直线,炮翻山,卒子过河不能返。”4月10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校少年宫象棋室里,七年级九班的王发龙和同学们开心地交流着下棋心得,“1车1
退2,象要车相附,2炮5平6,起炮在中宫……”
“自从参加学校少年宫的象棋兴趣小组之后,短短几天时间,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王发龙就变得活泼自信了。”班主任董俊老师看着眼前这个活泼的孩子高兴地说,“乡村少年宫建成后,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建立起了学习的自信。”正像董俊老师说的那样,我校少年宫的建成,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书法活动室里,《兰亭集序》在笔墨里飘香;图书馆内,五万藏书蕴藏着知识,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音乐室中,伴随钢琴的节奏,传来同学们高亢嘹亮的歌声……
“在少年宫,我学会下棋,还认识了很多会下棋的同学呢。”从王发龙同学质朴的语言里,洋溢着对少年宫的喜爱。普坪中学少年宫建成后,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达到以乐促智的目的。同时,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发掘学生特长,达到以技促能的作用。普坪中学少年宫办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为社会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深得社会好评。
普坪中学少年宫“未来象棋大师”兴趣组
2012年4月11日
第五篇:简 报
简
报
通州小学(数学教研组)
第十期
2013年10月25日
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
——课堂教学将会硕果累累
我校数学教研组完成了9月份启动的教研工作活动方案,10月21日上午上了一堂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课,10月22日放学后开展了集体备课3节,10月25日上了一节数学教研课和2节班队课,并于下午放学后,进行了评课和议课。本次开展的教研活动主要是采取了老教师帮带年轻教师,老教师由蒙尤生老师上了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和代国仙上了一年级班队课《友谊之光》。年轻教师由黄凤娇老师上了一年级数学《6的分解和组成》和张登敏老师上了五年级的
一年级数学《6的分解和组成》
班队课《安全教育》。
本次活动通过相互交流,拉近了教师之间的学习距离,找出了各位上课教师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教师们纷纷决议,我们会把我们的优点继续发扬,将把存在的问题克服,认真总结,不断更新,让我们的教学生涯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丰富多彩。只要我们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硕果累累。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
一年级班队《友谊之光》
五年级班队课《安全教育》
教师在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