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2011年工作要点》的函
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2011年工作要点》的函
建稽综函[2011]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01月30日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部中心任务做好2011年稽查执法工作,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2011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供参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稽查执法工作将按照部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切实提高稽查执法、城乡规划督察和住房公积金督察工作效能,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一、加大稽查执法工作力度
(一)筹备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座谈会。一季度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2010年稽查执法工作经验,结合部工作重点,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部署2011年工作。
(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认真做好部领导批示案件的查处工作,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或群众举报的重大违法违规线索,特别是涉及社会稳定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报经部领导同意后立案稽查,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深刻剖析案件成因,提出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的建议。
(三)制定2011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方案。紧紧围绕2011年部10项重点任务,会同部相关司局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方案》,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市和村镇规划、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住房公积金管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管、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等方面的重点稽查执法工作。
(四)继续做好举报受理工作。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做到件件有落实。在部
分省市推广应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举报信息系统》,探索部、省、市违法违规信息共享,全面了解违法违规行为动态发生规律。实现举报受理、办理、结案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继续推进城乡规划督察工作
(五)做好第六批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遴选和派驻工作。根据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的总体部署,2011年实现向88个城市派驻101名督察员的阶段目标。指导各地开展省派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层级监督体系。
(六)提高督察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督察制度优势,及时掌握规划实施动态,发现影响规划实施的苗头倾向,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规划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损失。进一步规范督察工作管理,研究建立工作成效考评机制。适时修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管理暂行办法》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规程》。
(七)继续深化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督察工作。总结36个城市开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督察工作经验,完善监测结果的处理方法。研究出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城乡规划督察工作规程》。
三、扎实推进住房公积金督察工作
(八)做好公积金督察工作。组织督察员对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督察,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九)完善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制度。印发《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工作规程》,不断完善和规范住房公积金督察工作。加强住房公积金督察员的管理,建立督察工作台账,及时反映督察员工作及试点城市公积金督察情况,提高工作效能。
四、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十)研究交流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认真研究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商业贿赂变化和趋势,加强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治贿工作的调研督导。进一步总结交流经验、做法,上半年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交流会,深入开展治贿工作。
(十一)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按照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认真研究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推进房地产市场
和建筑市场诚信体系与全社会诚信体系的互联互通。结合市场监管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查处并曝光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做好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五、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十二)完善层级指导监督体系。指导和推动地方稽查执法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省级稽查执法机构全覆盖。逐步建立稽查执法层级指导体系,加强部省联动,指导各省推动地级城市稽查执法机构建设,落实稽查执法责任。
(十三)深化稽查执法工作机制。着力推动稽查执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促进稽查执法机构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规范自由裁量权。坚持协同预防、集体研判、警示震慑机制,实现稽查执法与行政监管的有效衔接。与监察、审计、国土、文物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查办案件的合力。通过公开曝光、记入不良信用档案、限制进入或清出市场等方式对违法违规主体进行综合惩治。
(十四)研究对省级稽查执法机构工作效能的考核办法。研究建立稽查执法机构工作效能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对省级稽查执法机构考核,确保取得工作实效。针对各地稽查执法工作开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加强信息通报与交流,及时总结各地经验,提高稽查执法工作水平。
六、不断强化队伍建设
(十五)抓好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业务活动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稽查特派员、城乡规划督察员和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警钟长鸣。
(十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省、市稽查执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摸清基层工作情况。开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举报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省级稽查执法机构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管理软件研究》等专题研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十七)继续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两期“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建设稽查执法队伍业务素质和执法监督能力。定期组织查办案件情况交流和业务培训,提高稽查队伍自身素质。
第二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建城函[2010]166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海南省水务厅、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水务局,重庆市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的要求,推进城镇减排工作,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行的监管,我们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工作中有何问题,请与我部城建司联系。
联 系 人:毛联华 章林伟
联系电话:010-58934757(兼传真)
010-58934352
附件: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日
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考核。
第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水务厅(局)、市政管委会)负责本行政区内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
第四条 考核采取日常监管、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五条 考核指标主要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处理设施利用效率、污染物削减效率以及监督管理指标。
第六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每年5月前,对上一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每年3月前完成上一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自查报告并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查内容除考核指标外,还应包括城镇污水处理规划编制和执行、城镇污水处理监管制度和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污水处理水质监测、重大安全事故等情况。
第七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制定考核评分细则,具体评分细则参见附件。考核结果采用百分制记分,分为优(≥85分)、良(<85分,≥70分)、中(<70分,≥60分)、差(<60分)四个等级。对考核结果为优的将给予表彰,对考核结果为差的,认定为未通过考核,并给予通报。
未通过考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30天内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做出书面报告,并提出限期整改措施。
第八条 对在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和造假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要严肃处理。
第九条 本办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
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污水处理考核评分细则
一、考核总分计算
考核指标包括:设施覆盖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处理设施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和监督管理指标。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总分为各项考核指标分值之和。
二、考核指标分值计算
(一)设施覆盖率(25分)
设施覆盖率分值按所辖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率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所辖市县设施建设情况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二)城镇污水处理率(20分)
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本数据;其它设施污水处理量和污水排放总量依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上一数据。考虑到污水处理率统计的复杂性,可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率最高得分作适当调整。
(三)处理设施利用效率(20分)
处理设施利用效率分值按不同运行负荷率对应的实际处理水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运行负荷率≥7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B:70%≤运行负荷率<7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C:65%≤运行负荷率<7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D:60%≤运行负荷率<6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E:50%≤运行负荷率<6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F:30%≤运行负荷率<5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G:运行负荷率<3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运行负荷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四)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20分)
污染物削减效率分值按不同的污染物削减效率的削减总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COD削减量≥3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B:250mg/L≤COD削减量<3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C:200mg/L≤COD削减量<25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D:150mg/L≤COD削减量<2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E:100mg/L≤COD削减量<15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F:50mg/L≤COD削减量<1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G:COD削减量<5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主要污染物削减量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五)监督管理指标(15分)
监督管理指标分值按“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上报分值和水质化验管理分值加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监督管理分值=数据上报管理分值+水质化验管理分值
1、数据上报管理分值(9分)
数据上报管理分值=在建项目分值+运行项目分值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2、水质化验管理分值(6分)
水质化验管理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取各指标项实报期数与应报期数之比。
3、在专项检查、抽查中,发现上报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每一项扣3分,直至将总分15分全部扣净。
附件2:
36个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考核评分细则
一、考核总分计算
考核指标包括:设施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处理设施利用效率、污染物削减效率和监督管理指标。除设施覆盖率外,其他考核项目均按市本级污水处理数据评价。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总分为各项考核指标分值之和。
二、考核指标分值计算
(一)设施覆盖率(10分)
设施覆盖率按下辖县(县级市)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县(县级市)占全部县(县级市)的比例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二)污水处理率(25分)
污水处理率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其它设施污水处理量和污水排放总量依据上一《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考虑到污水处理率统计的复杂性,可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率最高得分作适当调整。
(三)处理设施利用效率(25分)
处理设施利用率分值按不同运行负荷率的实际处理水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运行负荷率≥75%的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B:70%≤运行负荷率<7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C:65%≤运行负荷率<7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D:60%≤运行负荷率<6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E:50%≤运行负荷率<6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E:30%≤运行负荷率<5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F:运行负荷率<30%的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运行负荷率数据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四)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20分)
污染物削减率分值按不同的污染物削减效率的削减总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分值=COD削减效率分值+NH3-N削减效率分值
1.其中:
A:COD削减量≥3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B:250 mg/L≤COD削减量<3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C:200 mg/L≤COD削减量<25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D:150 mg/L≤COD削减量<2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E:100 mg/L≤COD削减量<15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F:50 mg/L≤COD削减量<1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G:COD削减量<5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2.其中:
A:NH3-N削减量≥20 mg/L的NH3-N削减总量(吨)
B:10 mg/L≤NH3-N削减量<20 mg/L的NH3-N削减总量(吨)
C:NH3-N削减量<10 mg/L的NH3-N削减总量(吨)
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五)监督管理指标(20分)
监督管理指标分值按数据上报管理分值和水质化验管理分值加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1、数据上报管理分值(12分)
数据上报管理分值=在建项目分值+运行项目分值
其中: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2、水质化验管理分值(8分)
水质化验管理分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取各指标项实报期数与应报期数之比。
3、在专项检查、抽查中,发现上报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每一项扣5分,直至将总分20分全部扣净。
第三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
(2010年1月20日)
2009年,部稽查办公室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部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履行稽查执法工作职责,进一步推行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取得了较好的工作实效。
(一)理清思路,全面推进稽查执法工作。一是首次召开全国建设稽查执法工作座谈会。2009年2月,在上海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座谈会”。姜伟新同志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陈大卫同志亲自到会做重要讲话。部领导对稽查执法工作的重视,是对全系统从事稽查执法工作同志的极大鼓舞,提高了大家对稽查执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工作思路。二是出台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部领导的推动下,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总结,2009年4月印发了《关于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稽[2009]60号),明确了稽查执法工作的性质、重要意义、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对于开创稽查执法工作新局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是组织修订《建筑市场稽查暂行办法》、《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和《建筑市场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管理办法》,出台了《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稽查工作管理办法》(建稽[2010]4号)。
(二)创新机制,探索稽查全过程闭合管理。一是统筹协调我部全年各项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根据部领导的要求,我办与各相关司局共同努力,2009年4月,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方案》(建稽[2009]49号),这是我部第一次统筹协调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公积金管理、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城乡规划实施、房地产和建筑市场秩序以及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稽查执法工作,突出了重点,体现了部中心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也有利于地方统筹安排全年工作。我办全年组织或参与了廉租住房建设情况检查、住房公积金检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生产督察、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试点检查、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等专项检查33次。在参加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中,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分析,撰写了《2009年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部分省区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二是建立集体研判机制,将这项机制贯穿于案件稽查的全过程。对稽查报告中提出的处理意见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尤其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定性,都主动与有关司局沟通,听取意见建议,必要时会同有关司局共同研究决定。三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文物局等建立了日常工作联系机制,及时通报情况。主动与部内各司局沟通,联合开展建设稽查和规划督察。
(三)突出重点,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一是认真做好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部领导批示的案件,组织或参与27次案件稽查,涉及主管部门违规审批、建设单位违规开发建设、建筑工程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破坏历史文化名城、拖欠工程款等,全部按时完成调查并督促处理。通过对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也推动了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如赴某市查处一项目质量安全问题后,该市建设局举一反三,立即召开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通报该项目违法问题,进行警示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在建项目质量安全执法大检查,全面排查工程质量安全隐患。二是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全年受理群众有效投诉举报501件,其中转地方查处并要求报送处理结果200件,移交相关主管部门或地方处理301件。对转地方查处并要求报送处理结果的,我们加大督办力度,并对部分举报进行了实地督促检查,促使地方对违法违规问题依法处理到位。如对某市一无任何报建手续开工建设到五层的开发项目,在当地规划主管部门多次责令停工无效的情况下,经我们督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该项目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依法严肃处理,做出行政处罚并记入不良行为档案。三是加强统计分析。按季度统计分析群众举报和稽查案件,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苗头,总结规律,向部领导汇报,并向有关单位通报信息。我办上报的《2009年上半年受理处理投诉举报情况统计分析报告》,部领导非常重视并批示要求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四)拓展职责范围,健全工作机构。一是为适应稽查执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在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办的职责范围由原来的城乡规划、房地产市场等4个领域扩大到覆盖我部所有业务领域。为适应新的工作职责,我们调整了内设处室,由原来的4个处增加到5个,分别对应12项业务,全面落实稽查执法工作职责;二是进一步大力推动地方建立稽查制度。部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我们先后到尚未建立省级稽查机构的11个省(自治区)调研,督促他们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成立稽查机构。2009年,内蒙、辽宁、湖北、广东、云南、宁夏、西藏7个地区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陆续新成立了稽查机构,成效显著。同时,对全国地市级稽查机构的设置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形成了《地级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稽查机构设立情况报告》。目前,部、省、市三级稽查执法网络已初具规模,基本覆盖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方面工作。
(五)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专项工作
1.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一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指导各地抓住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拓宽举报渠道,排查案件线索,配合执纪执法部门查处了一批情节严重、涉案范围广、影响面大的商业贿赂案件。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系统配合执纪执法机关查结商业贿赂案件130余件。二是做好信息交流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季报工作的函》、《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专报、简报报送工作的函》,指导全系统严格季报、专报、简报制度,部治贿办全年印发简报16期,及时反映工作情况,交流工作信息。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活动。要求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融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提高广大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系统共组织治理商业贿赂教育培训240余次。
2.配合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积极参与制定工作方案,参加部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协调组工作。2009年7月份以来,受理相关领域投诉举报63件。参加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和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
3.积极参与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专项治理工作。赴各地开展前期调研,协助拟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参与制定《关于举报件和案件线索管理暂行办法》,负责治理办公室投诉举报案件登记、处理和督办等相关工作,全年受理投诉举报123件,其中发函督办64件,转办42件,并组织或参与了7件投诉举报的现场核查督办工作。通过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维护了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4.研究建立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制度。会同住房公积金司研究建立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制度,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以及部内司局意见的基础上,向部报送了《关于建立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制度的意见》(送审稿)。
(六)继续扩大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范围,稳步推进规划督察工作。一是制订了将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覆盖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城市的工作方案,2009年完成了对保定等17个新增派驻城市第四批督察员的培训、派驻工作,使派驻城市增加到51个,督察员人数增加到68名。二是修订出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规程》(建稽[2009]86号),进一步规范了督察员工作标准与程序。创新工作方法,在郑州、石家庄、昆明等28个城市开展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城乡规划督察工作,已初见成效,发现了一批涉及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可疑问题,有的已及时处理。三是制止了一批违法违规苗头。全年督察员共向各地政府发出督察意见书5份,建议书38份,约见地方政府领导60余次,通报违规情况,予以提醒和警示。针对督察员发现的一些重要问题会同有关司局召开分析座谈会,进行集体研判,纠正了一些城市侵占公共绿地、拆除历史文化建筑搞商业开发的倾向,强化了地方领导遵守规划的意识,减少了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四是针对一些城市不按程序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发出督察建议,督促各地依法依规进行规划调整和审批。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下放市级规划管理权到各类开发区、新区问题进行督察,确保各地在符合规划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制度改革创新,更好地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部领导对规划督察工作给予批示:“工作是有成效的”。
(七)加强管理,提高稽查执法队伍素质。一是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对全体干部开展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要求大家在稽查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二是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把建设稽查工作中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履行职责、服务群众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作为整改重点,提出共22条具体整改措施。目前,整改项目已基本完成。通过抓整改落实,健全和完善了制度,规范和促进了稽查工作。三是修订完善了包括《案件稽查和专项检查工作程序》、《投诉举报处理工作程序》等16项工作制度,规范内部工作程序。四是启动了《我国城乡规划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违法违规行为稽查工作研究》、《住房公积金稽查执法体制机制研究》、《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违法违规行为稽查工作研究》、《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法律基础研究》、《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手册研究》、《投诉举报信息系统研究》6个课题研究。同时,开展《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手册》、《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手册》的编写工作,促使工作人员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五是及时将各地工作动态、我办重要文稿和调研活动在部网站上公布,增强了时效性和互动性,对稽查工作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作用。六是与部干部学院、中国建筑文化中心联合在北京举办了2期“住房城乡建设稽查工作专题培训班”,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多名建设稽查工作者参加了培训,提高了稽查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010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部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稽查执法水平,为促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服务。
第四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
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
建城[2010]125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总后营房部工程局:
为更好地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切实推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结合《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的贯彻实施,我部对《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指导服务,全面推进创建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对照《标准》和《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创建工作。要切实加强对申报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服务及命名后的监督管理。要积极指导已获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建设与管理力度,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使城市绿地系统分布更均衡、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景观更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
二、做好申报组织工作,严格初审把关。要做好国家园林城市申报组织与初审工作。各地要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生态优先、功能完善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和目标,按照《标准》和《办法》的要求,做好国家园林城市申报工作。
三、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县城和城镇创建。要加强对县、镇园林绿化工作的指导服务,积极开展省级园林县城、城镇创建活动。在未出台新的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和评审办法之前,国家园林县城的申报和评审仍按照《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动的通知》(建城函[2006]4号)执行。建制镇可参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和评审办法,申报国家园林城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次推荐的县、镇数量各不超过3个。
四、加快制(修)订省级创建办法和标准。各地要参照本《标准》和《办法》,尽快制(修)订本地区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创建办法和标准。
原《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5]43号)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建城[2004]98号)同时废止。
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将及时提供相关指导服务,并进一步完善《办法》和《标准》。联系电话:010—58934023 传真:010—58934690 附件:
1、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
2、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八月九日
附件1:
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
一、申报
(一)申报范围
国家园林城市实行申报制,全国设市城市均可申报。
(二)城市申报条件
1、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
2、已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进行等级评价并达到Ⅱ级以上(含Ⅱ级);
3、已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
4、近3年内未发生破坏园林绿化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市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
5、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达到Ⅰ级,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不少于3年的城市可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三)申报时间
国家园林城市评审每两年开展一次,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申报城市须在申报年的9月30日前将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及遥感测试基础资料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其他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评审年的3月31日。
(四)申报程序
1、由申报城市人民政府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申请;
2、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连同书面初审意见一并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3、直辖市的申报申请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五)申报材料
1、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及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
2、城市概况(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情况、城市环境状况等)及最新批准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区范围图、城市绿地现状图、设区城市行政区划图。
3、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说明、城市绿线图及媒体公示说明。
4、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达标(Ⅱ级或Ⅱ级以上)自评材料,包括:
(1)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表(详见附表1);
(2)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进行自评的综述;(3)遥感测试基础资料(详见附表2)。
遥感测试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统一组织,并须在评审年的3月31日前完成遥感测试数据处理分析。遥感测试基础资料一经上报,不得更改;特殊情况下确需调整,须报经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同意。
5、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逐项说明材料及相关附件资料。
6、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技术报告(文字材料及DVD音像片,其中DVD音像片时长不超过12分钟)。
二、评审
(一)评审的组织管理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负责组织建立国家园林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风景园林、市政、规划、住房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国家园林城市专家委员会负责对申报城市进行创建指导服务、审查申报材料、实地考查及综合评审。
国家园林城市专家委员会每个成员原则上只限参加创建指导、材料审查、实地考查和综合评审中的一项工作。
(二)评审程序
1、材料审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负责从国家园林城市专家委员会中抽取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和遥感测试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查。
2、问卷调查
对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须在实地考查前进行问卷调查(详见附表3)。问卷调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统一组织,由专业社会调查机构具体实施,问卷调查分析报告须在实地考查10天前完成。
3、实地考查
经过遥感测试达标的申报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组织专家考查组进行实地考查。实地考查采取既定线路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查主要针对遥感测试结果进行,抽查线路及内容由专家组组长确定。
申报城市至少应在专家考查组抵达前两天,在当地不少于两种主要媒体上向社会公布考查组工作时间、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便于考查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考查组须在实地考查结束后一周内,将经考查组所有成员签字确认的书面考查意见交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
4、综合评审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负责组织召开国家园林城市综合评审会,从国家园林城市专家委员会中抽取评审委员,对申报城市的创建工作进行综合评审。参加综合评审会的评审委员不少于21人,且为奇数。
评审委员通过查看申报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材料、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申报材料,观看创建工作技术报告DVD音像片,听取实地考查评估意见和综合评议等评审程序,对申报城市进行投票和打分,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实地考查专家组只负责汇报实地考查情况,不参与综合评审的投票打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问卷调查综合得分占综合评审得分的40%。
(三)评审结果公示
国家园林城市综合评审意见经住房城乡建设部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后,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上公示10个工作日。
(四)命名通报
公示结束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审核通过的城市进行命名通报。
三、动态管理
对已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采取“城市自查、省级普查、部级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动态监管。省级普查每5年开展一次,部级抽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凡抽查合格的,保留“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抽查不合格的,将予以书面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将公告撤销其称号。附表:
1、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表(略)
2、城市园林绿化遥感测试基础资料内容与要求(略)
3、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调查问卷(略)附件2: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一、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指标体系
类型 序号 指标 备注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基本项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提升项 1 综合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构 * ①按照各级政府职能分工的要求,设立独立的专业管理机构; ②依照法律法规有效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2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维护专项资金 * ①近三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
②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门列项“城市园林绿化维护资金”,切实保障园林绿化日常维修养护及相关人员经费,并逐年增加。— 城市园林绿化科研能力
①具有以城市园林绿化研究、成果推广和科普宣传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研究机构; ②近三年(含申报年)有园林科研项目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推广。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具有相关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经政府批准实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之相协调。— 5 城市绿线管理
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城市蓝线管理
划定城市蓝线,蓝线的管理和实施符合《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5号)的规定。
城市园林绿化制度建设
绿线管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养护管理、公示制度及控制大树移栽、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义务植树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①已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信息发布与社会服务信息共享平台;
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实施动态监管; ③保障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80% ≥90% 2 绿地建设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6% ≥40% 2 建成区绿地率(%)* ≥31% ≥35% 3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人均建设用地小于80㎡的城市 * ≥7.50㎡/人 ≥9.50㎡/人
人均建设用地80~100㎡的城市 ≥8.00㎡/人 ≥10.00㎡/人
人均建设用地大于100㎡的城市 ≥9.00㎡/人 ≥11.00㎡/人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 ≥60% ≥70% 5 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 * ≥25% — 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 * ≥5.00㎡/人 — 7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70% ≥90% 8 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 * ≥0.06 ≥0.07 9 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 ≥95% 100% 10 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 ≥95% 100% 11 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 ≥95% — 12 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 ≥80% ≥90% 13 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 ≥2% — 14 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 ≥80% — 15 大于40hm2的植物园数量 * ≥1.00 — 16 林荫停车场推广率(%)* ≥60% — 17 河道绿化普及率(%)* ≥80% — 受损弃臵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 ≥80% — 3 建设管控 城市园林绿化综合评价值 * ≥8.00 ≥9.00 2 城市公园绿地功能性评价值 * ≥8.00 ≥9.00 3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性评价值 * ≥8.00 ≥9.00 4 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性评价值 * ≥8.00 ≥9.00 5 城市道路绿化评价值 * ≥8.00 ≥9.00 6 公园管理规范化率(%)* ≥90% ≥95% 7 古树名木保护率(%)* ≥95% 100% 8 节约型绿地建设率(%)* ≥60% ≥80% 9 立体绿化推广 * 已制定立体绿化推广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且实施效果明显。— 城市“其他绿地”控制 *
①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建立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
②城市郊野公园、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等“其他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生物防治推广率(%)* ≥50% 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 ≥70% — 水体岸线自然化率(%)* ≥80% — 城市历史风貌保护 *
①已划定城市紫线,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或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经过审批,实施效果良好;
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保护。— 风景名胜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严格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管理。— 生态环境 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 * ≥240天 ≥300天 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 ≥50% 地表水达标率100%,且市区内无IV类以下水体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 ≤56.00dB(A)≤54.00dB(A)城市热岛效应强度 * ≤3.0℃ ≤2.5℃ 本地木本植物指数 * ≥0.80 ≥0.90 生物多样性保护 *
①已完成不小于城市市域范围的生物物种资源普查;
②已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 * ①已完成城市规划区内的湿地资源普查;
②已制定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节能减排
北方采暖地区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25% ≥35% 2 节能建筑比例(%)
严寒及寒冷地区≥40% 夏热冬冷地区≥35% 夏热冬暖地区≥30% 严寒及寒冷地区≥50% 夏热冬冷地区≥45% 夏热冬暖地区≥40% 3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10% 4 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千克/万元)— ≤25 5 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80% 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30% 市政设施 城市容貌评价值 * ≥8.00 ≥9.00 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 ≥99% 100% 城市污水处理率(%)* ≥80%,且不低于申报年全国设市城市平均值 ≥90%,且不低于申报年全国设市城市平均值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且不低于申报年全国设市城市平均值 ≥90%,且不低于申报年全国设市城市平均值 城市道路完好率(%)* ≥95% ≥98% 城市主干道平峰期平均车速 * ≥35.00km/h ≥40.00km/h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城市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档案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监管到位,城市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城市排水 —
城市建成区实施雨污分流,雨水收集、排放系统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的高限建设;有专门的排水设施管理机构和专项维护资金保障。城市景观照明控制 —
除体育场、建筑工地和道路照明等功能性照明外,所有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或景物的夜间照明严格按照《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进行设计,被照对象照度、亮度、照明均匀度、照明功率密度(LPD)及限制光污染指标等均达到规范要求。人居环境 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臵,实施物业管理。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并按规划实施。— 林荫路推广率(%)≥70% ≥85% 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 ≥70% 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建设 — 制定专项规划,并经批准实施,建成较为完善的步行、自行车专用道和公用自行车租用系统。社会保障 住房保障率(%)≥80% ≥85% 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100% — 无障碍设施建设 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设有无障碍设施,其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 ≥90%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 最低生活保障线高于本省(自治区)同类城市平均水平,实现应保尽保,正常发放。
注:
1、国家园林城市须满足全部基本项的要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须同时满足所有基本项和提升项的要求。
2、表格“备注”栏中标注有“*”的,表示该指标来自《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其指标解释、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均与《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一致。
二、国家园林城市否决项
(一)尚未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未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二)建成区绿地率不达标;
(三)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达标;
(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达标;
(五)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不达标;
(六)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
(七)林荫路推广率不达标。
(一)至
(四)项为国家园林城市否决项,(一)至
(七)项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否决项。
三、部分指标解释
1、供热计量收费比例(%)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住宅建筑面积占集中供热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计算方法:供热计量收费比例=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集中供热住宅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2、节能建筑比例(%)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面积占建成区内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计算方法:节能建筑比例=建成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面积(平方米)÷建成区内建筑总面积(平方米)×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3、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指标解释:指可再生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计算方法: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吨标准煤)÷城市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100%
数据来源:发展改革部门
4、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千克/万元)
指标解释:指创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指企业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量。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
计算方法: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千克/万元)=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千克)÷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5、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100%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6、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与城市污水排放量的比率。
计算方法: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万吨)÷城市污水排放量(万吨)×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发展改革部门
7、林荫路推广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达到林荫路标准的人行道、自行车道长度占人行道、自行车道总长度的百分比。林荫路指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人行道、自行车道。
计算方法:林荫路推广率=达到林荫路标准的人行道、自行车道长度(千米)÷人行道、自行车道总长度(千米)×100%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须提供遥感测试基础资料及遥感测试图片)
8、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
指标解释:指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的总人次占城市出行总人次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步行交通出行人次+自行车交通出行人次+公共交通出行人次)(万人)÷城市出行总人次(万人)×100%
数据来源: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9、住房保障率(%)
指标解释:指累计实施住房保障户数占累计已申请登记应保障户数的比重。住房保障包括货币保障和住房实物保障。住房实物保障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
计算方法:住房保障率=已保障户数(户)÷已申请登记应保障户数(户)×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10、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
指标解释:指实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的套数占计划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套数的比重。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
计算方法: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当年实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套数(套)÷当年计划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套数(套)×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11、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
指标解释: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三项保险全部参加的职工人数占应参保职工人数的比率。
计算方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三项保险全部参加的职工人数(万人)÷应参保职工人数(万人)×100% 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第五篇: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的通知闽建建[2011]40号 浏览次数:683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房管局、园林局、公用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
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11]111)号)转发给你们,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施工、监理企业等责任主体要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制度,加强对承接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管理,对工程项目各施工阶段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检查频率不得低于《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办法(试行)》(闽建建[2009]39号)有关规定。
二、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到岗履职,全面掌握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生产状况,定期组织施工现场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三、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监督机构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能,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强化对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责任主体的日常动态记分考核及处理,督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附件:《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建质[2011]111)号)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一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