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研究五篇

时间:2019-05-14 17: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研究

文章标题: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研究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

(一)树立以管促收的理念。在经济税源和税收制度既定的情况下,税收征管水平决定税收收入规模。税务机关抓征管就应依法征税,既保障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又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不能为完成收入任务而收“过头税”或有税不收。

(二)树立注重管理基础的理念。税源管理是

对各税种税基的控管。抓税源管理应立足基层抓好管理基础工作,重点是从基本业务、基本制度、基本流程、基本手段和基本信息五方面打牢征管基础,有效监控税源。

(三)树立管理前移的理念。一是将税源管理前移到征收环节之前。二是将税源管理职能前移并落实到基层税源管理机构。三是将税源管理措施前移到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四是将部分管理工作前移到办税服务厅前台。

(四)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税源管理中必须贯穿精细化理念,抓住每个细节,追求精于细微。

(五)树立人机结合理念。精细化管理既要依靠信息技术,也要注重税务人员实践经验,充分发挥税务人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人机结合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控。

二、重视税源管理的几个层面

(一)重点税源管理。一是要加强税源分析。省、市、县级税务局应分级建立重点税源档案,开展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分析。二是要实施驻企管理。基层税务机关应选派高素质人员驻企进行贴近式、专业化管理,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二)薄弱税源管理。

1、商贸行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一是分类核定各种商品毛利率,确定最低税负警戒线。二是将增值额与经营费用相比对,对增值额长期低于经营费用的重点监控。三是将销售收入与资金进出情况相比对,仔细核对是否存在隐瞒收入的行为。同时积极推广税控装置,将税控装置的数据作为计税依据。

2、企业所得税管理。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汇总缴纳与就地监管的关系。二是要加强新办企业、亏损企业所得税管理。三是要加大对基层税务机关所得税收入计划考核力度,提高基层征管的能动性和责任感。

3、开发区(工业园)外资企业管理。一是要依法加强征管,严厉打击利用外资身份偷骗税等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强税务登记和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三是要加强反避税管理,防止通过关联交易逃避纳税义务。

4、农村和偏远、交界地区纳税人管理。一是要建立定期巡回征管制度。二是要规范委托代征权限,依法依规委托代征。三是要加强城乡结合部及省界、市界、县界等边界地区的税收征管。

5、临界起征点纳税人管理。一是要科学核定纳税人经营额。二是要加强动态管理。

(三)隐性税源管理。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申报纳税的自觉性。其次,对非居民所得税,重点是加强与银行、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协调,采集应税信息,实行跟踪管理,同时定期与工商、民政、编委等部门交换登记信息,及时比对,杜绝漏征漏管。

(四)流动税源管理。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加强对辖区的日常管理。加强代开发票管理。

三、强化税源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管好税务登记是加强税源管理的首要环节。要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及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要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日常监控,加强与工商、地税登记信息的交流和比对。

(二)加强纳税申报管理。发挥办税服务厅审核计税的作用。办税人员在受理申报时要仔细审核申报数据的逻辑性,比对申报数据的一致性,初步判断纳税人申报真实性。要认真审核纳税申报资料和数据填写的完整性,及时录入计算机系统,为纳税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三)开展纳税评估。一是健全评估制度。二是完善评估方法。三是依托信息技术,研发推广纳税评估软件,提高评估质量和效率。四是定期开展评估业务培训,交流评估经验,增强评估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评估人员能力。

(四)加强发票管理。一是统一印票,把好发票印制关。二是方便用票,整合发票种类,简化供票程序,降低用票成本,满足纳税人生产经营需要。三是依法管票,将发票纳入计算机管理,并逐步推广电子发票,最终淘汰手写发票。加大对假票、废票、白条打击力度,扩大合法发票使用空间。四是鼓励索票,开展普通发票当场刮奖、定期摇奖、集票兑奖、举报有奖等活动,提高消费者依法索票、纳税人依法开票的自觉性。此外,要稳步推广税控装置。

(五)注重数据利用。首先,对税务机关已采集、散落于各单项软件中的纳税人信息,通过“一户式”管理实现数据层面的整合,实现一体化共享。其次,建立内部信息定期交流协作制度。第三,统一开发应用软件,自动加工、汇总和分析海量数据,提供数据产品,提高管理效率。

(六)加强外部协调配合。当前要重点加强与工商、地税、银行、海关、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重点交换注册登记、资格认定、资金流向、关联票证等信息。

(七)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一是责任到位。二是制约到位。三是考核到位。

《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研究》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研究。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实施税收征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既是实实在在的“清根溯源”性工作,也是一项预测分析的前瞻性调查工作。它既是有针对性实施重点征管的基础,也是圆满完成各税征收任务,杜绝税收“跑、冒、滴、漏”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我局所管辖的纳税户分企业类型来看,国有、集体、联营企业大幅度减少,而取而代之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与日聚增,且年税收总量逐年上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成份的飞速变革,税源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各种变化。应如何加强地税税源的经常性调查和专题性调查,以达到切实加强税源管理的目的,在此谨谈以下粗浅看法。

一、加强税源管理要注重三个方面

1、要注意税源管理的方式

税源管理的方式应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职责到位的原则,并切实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税源管理方式要与税源结构、税种特点相适应,不能搞单纯的“一刀切”。纳税人经济成份性质的变化必将会影响到税源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税种特点的变化。如我局所辖大型国有企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土地税、房产税等税源的增减变化与转移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掌握其变化情况和规律,起到税源管理“拾遗补缺”的作用。二是税源管理方式要与现行征管实际相结合,以税收申报、征收管理为重点,以稽查为辅助手段,对税源实施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有效地监控,并互享有效信息和税源资料。不能征、管、查几个环节中出现“掉链现象”,而致使税源

管理工作上的“失控”。

三是税源管理要根据本局机构设置和征收情况为实施。各征收科、所应根据征管情况的不同,按地域大小、户数多寡、税源大小、征管难度等因素合理的综合分析,科学的调配征管力量,做到“既管片,又管户”,明确职责,对税源管理“合理布局、科学调配”的目的。

2、对税源的管理要注意几个结合一是“管事”与“管户”的结合。由“管户”过渡为“管事”,主要目的彰显税收法律的公正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收“人情税、关系税”,有利于廉政建设和队伍素质的提升。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专管员下户调查研究、掌握分析税源增减和税源结构变化的少了,单纯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变化。而纳税人主观或客观原因少申报缴纳的税源,则一味依靠结算式筹划来发现补收。这样一来,税源管理和入库就失去了“及时性”的意义,不利于征管质量的有效提高。实质上就是“管事”和“管户”的脱节,割裂了两者之间必须的紧密结合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否定“管户制”,应将“管户”和“管事”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日常征管,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有效杜绝出现税源征收漏管现象。

二是专业化税源管理和综合性税源管理相结合。如个体临时发票的开具、车船使用税的征收、某行业的资源税等税种的管理都可以称之为专业化管理,是在一个近似于等同税负下的公平税负的税源管理。但它又是融于综合性税源管理之中的,发挥着各自的互补优势,使税源管理更进一步趋于合理。

3、要做好税源管理的事前控制和事后统计分析

税源管理的事前控制,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纳税人的税源情况和变化以及潜在变化因素及可能性,对其边征管边综合分析。事后统计分析,就是要在征收环节后,根据收

入结构、数额增减变化及其走向进行精确统计,结合一些正常和不正常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掌握税源的增减形势、潜力剖析等情况,对税源实施跟踪和动态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重点征管措施,为合理制订和下达税收计划奠定基础,力争杜绝税收计划任务出现“苦乐不均”和收“过头税”、瞒税不征的现象出现。

二、如何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税源管理并不是一个很简单、没有多少工作内容的工作。按照目前地税部门的征管工作内容及税种等情况来看,它有着丰富的管理内涵。

1、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控。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企业的经济性质、经营地点、从业人员构成、经营范围及项目、经营的产品及其分类、销售收入情况及供销渠道、成本费用税金等支出情况、税款的实现缴纳、拖欠情况、对其财务核算和纳税情况以及税负情况的评估、新产品及新项目及主要经济指标的计划完成情况对税源的影响等等方面。

2、对个体工商户的税源管理,除与企业相同内容外,还包括其经济场所面积、来源及所处地段繁华程度,经营者从业经历及经验、经营项目及方式、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其税源变化的重要因素。

3、要搞好税源管理工作,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从税源管理的监控的制度入手,分别建立税源的静丰收和动态税源分户档案或资料库,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在切实准确掌握实有经营户数、纳税户数、应纳税款、减免欠税等情况的基础上,划分固定税源和流动税源、重点税源和一般性税源、经常性税源和一次性税源、企业税源和个体经营户税源,及税源的季节性变化(如政策性影响,施工企业受自然季节天气变化等)特点,以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二是要建立税源管理责任制。在征、管、查分离模

式下,税源管理应以征、管两条线人员为主,以稽查线人员为辅,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信息共享,互为补充。

三是要结合地税部门征管工作特点,实行分类管理。要将纳税人区分为不同的经济性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段,分别进行税源管理。如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要实行专人(组)重点管理,对个体工商业户实行分片(地段)管理,对不同的行业有针对性的采取税负相对平衡的有效管理等。特别是对突出的重点税源要实行“龙头管理”,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控管目的。对其他税源,如流动性较大,易于流失的个人所得税、房产出租、印花税、临时开票等税源,要及时掌握其变化形势,及时征管和征收入库。

4、要为做好税源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机制

一是要明确机构和责任。计会部门是做好税源管理的主要机构部门,但税源管理也与征、管、查三部门的工作密不可分。要形成一个税源管理的整体布局,分别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为税源管理决策工作提供相关信息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税源管理职责的同时,分工合作,共同抓好税源管理工作。

二是要坚持纳税人属地管理原则,这是有效加强税源管理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纳税人是以经营地为税务登记地,如工商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时,应以实际经营地址为税务登记地,纳入经营地税务机关管理。这样可以避免税源管理上了出现交叉、遗漏和互相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减少征管上的“空挡”、“死角”。

三是要加强国、地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信息互通互享,促进和提高整体税收征管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强与工商、公安、银行、行业协会、会计及审计事务所等单位的联系沟通信息,做好护税协税工作,为提高征管质量,做好税源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第三篇:税源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根据《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试行)》(201070,是破解人少户多、征管效率低下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同时,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因此,要在机构设置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整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稳步推进。

(四)坚持统一性兼顾差别化的原则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统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立统一的岗责体系、运行机制和信息平台,上下协同,整体推进。同时,在职责分工安排、税源分类和人力资源配置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别和特点,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实践最佳的实现形式。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税源分类管理为重点,体现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具体目标:

(一)按照规模、行业等类别的风险发生规律,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分类管理。

(二)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程序要求,将税源管理专业化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岗责体系。

(三)在对税源科学分类和税源管理职能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运行顺畅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实现有限征管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配置。

(四)支撑税源管理专业化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更加完善,以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基层管理平台以及市局风险预警系统、联动平台为主要结构、贯通各级各部门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全面应用到位。

(五)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与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全市国税系统从事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增长30%以上,县(区)局、市直税源管理单位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占税源管理人员比例达60%以上。

(六)纳税遵从度显著提高。纳税遵从总体状况、税收征收成本等重要指标、保持原有机构不变,一分局、二分局、开发区局将原有属地管理科(不含个体市场管理科、非增值税纳税人管理科)不少于一个转变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科,该科人数不少于税源管理科总人数的20%;保留个体市场管理科,设立专业化管理岗位,赋予其部分专业化管理职能,成为专业管理个体市场的专业化管理科;保留非增值税纳税人管理科,负责专业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除专业化管理事项以外的其他基础管理事项。四分局将大企业管理科和国际税收调查科确定为专业化管理科。其他属地税源管理科在专业化管理职能和复杂的基础管理事项职能剥离后,成为负责其他基础管理职能的属地税源管理科,仍保持责任区形式进行管理。

2包括:注销登记清算检查;调查核实纳税人减、免、缓、抵、退税及核定;所得税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税前扣除和减免税事项管理、汇算清缴基础事项审核等。各单位可在此基础上添加其他复杂税收基础管理事项;

3设立风险监控应对岗、政策执行管理岗。

4、属地税源管理科转变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科后,其管户调整至其他属地税源管理科。其他属地税源管理科现行的责任区设置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为减轻责任区管理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能,将催报催缴、简易处罚等职能前移办税服务厅,在加强信息交流共享的基础上可将部分依申请调查事项的职能调整至综合业务科或属地管理科专门岗位。调整的依申请调查的具体事项由各单位自行确定。

具体职能划分详见附件三。

(三)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专业化管理岗位、纵向互动、横向联动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综合效能。

1、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机制

把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要求分配到各层级各有关部门,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各单位在联席会议的框架内,建立以统一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情报交换应用为主要环节,专业分工明确,部门联动、层级互动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各单位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由征管部门扎口管理。

3、风险等级排序管理机制

市局、县(市、区)局根据税源和人力资源情况,调整风险等级排序的参数设置、高风险纳税人分布比例,定期发布排序结果,供风险应对管理部门参照。在特殊情况下,市局和县(市、区)局风险等级排序管理部门可对单户纳税人风险等级予以调整。

5、风险管理监控和评估机制

法规部门牵头对风险管理从目标规划、指标发布到应对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把高风险等级纳税人的风险应对情况和重点工作规划的落实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办要落实月度通报、季度双向评价制度,制定风险管理考核办法,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四)落实各项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

1、要突出对大企业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要以市局机关及其专业化团队为主,建立大企业服务、管理的专家团队,发挥专业管理机构层级高、信息掌握全面、跨区域协调能力强的优势,组织和指导各地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和应对处理等工作;要根据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税企沟通、综合评估和全面审计。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的作用,抓紧建立大企业政策执行反馈制度、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制度和大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3、要根据税种管理特点,深入分析各税种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项目。要完善增值税抵扣管理,对稽核异常的抵扣凭证要深入分析,总结规律,增强其在风险分析识别中的作用;要完善税种、行业风险管理指南,完善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核工作,健全业务专家团队专业化评审制度;配合做好企业所得税评估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风险项目的分析应对。继续加强税种联评、征退税联评,加强税种风险信息与发票风险信息的综合应用,提高管理效能。

5、税务稽查作为应对税收风险的重要方式,要融入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发挥税务稽查应对重大涉税风险的优势。要充分运用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成果提升案源管理质量,运用风险等级排序结果提高选案准确性;在案件查处中要增强税收情报的采集、交换意识,善于从稽查案例中总结不同类型纳税人不遵从风险的发生规律,为改进税收风险分析工作打好基础,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查管联动。

五、实施步骤

今年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总体安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底前):市局下发《扬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税源专业化管理现场推进会。各单位要采取召开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全体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各地根据市局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调查研究规划本单位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6月-10月):各单位根据市局统一部署要求,在6月30日前制定上报本单位实施方案;7月15日前征管处、信息中心与市直各单位商定实施方案,并梳理出需要调整的系统设置;7月20日前市直各单位将机构职能和人员调整方案报市局人事部门审批;7月30日前,各县(市、区)局、市直各单位完成职能调整、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和系统岗位设定;8月1日起全市全面按照调整后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实施税源管理;8月底前修订岗责体系,并将纳税人分类管理目录和专业人员专业岗位配置情况目录,上报市局统一汇总,编制成册。

9月底以前完成税收风险分析、税收风险应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及反避税和税收情报收集与交换管理等专题培训。

各单位要充分运用专业化分析应对等案例实证的方法,评估验证专业化管理的成效,研究探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持续推进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11月-12月):各单位开展总结评估。对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局。年底,市局将组织评估验收,全面总结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管理的措施和意见,并在全市范围内评比表彰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先进单位。

六、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思想保障

各单位要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发动,要使全体国税干部都深刻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迅猛增加,企业税务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等税源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征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只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需要,从而自觉适应、支持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形成上下同心协力,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组织保障

税源管理专业化不仅是征管体制机制的变革,更是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没有坚强的领导、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其他领导分工负责,认真研究和制定具体措施,扎实开展工作。要按照市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制定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正常运转。

(三)优化配置,注重培养,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各单位要整合管理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具有中高级专业等级、“三师”资格的人员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充实到数据分析、大企业管理、行业管理以及反避税等专业化管理程度高的岗位,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同时,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目标,鼓励广大干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习,更快更多地培养专业人才。要进一步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税源管理专业人才能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完善功能,深化运用,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信息化保障

扎实开展“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年”活动,在广大干部中普及数据、信息、情报知识,拓展各种税收数据来源和渠道,探索建立跨地区数据信息情报交换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分析比对;以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情报交换利用为重点,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各单位要深化基层管理平台、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以及市局相关系统的功能应用,确保系统相关设计功能全面应用到位。

(五)强化监督,加强考核,为提供制度保障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与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相适应的监督、评价、考核机制。要把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其中重点事项作为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检查考核;要充分运用征管信息系统、执法考核系统、基层管理平台及市局风险预警等系统,提取数据,分析研究,及时掌握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进展状况,强化对工作过程的日常监控和绩效分析评价,促进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第四篇:税源管理初探

税源管理初探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信息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税源分布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同时,税源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大,隐蔽性进一步增强,对税源的监控难度也越来越大,税务人员对潜在税源的挖掘也缺乏深度和广度,游离于税源管理之外的纳税人仍然大有人在,一证多摊、无证经营,虚假停歇业的偷逃税现象仍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收的流失和税源的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对税源的管理尚需规范和加强,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情况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一、建立和落实科学严密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要建立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实际上是抓住税源管理之关键,也是全面提升税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切入点,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在新时期税收工作中具体体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建立新型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前提,建立“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以管事为主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实现这一前提的有效载体。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采取按区域包片管户和行业到组的办法,明确规定了管理员的职责范围和主要职责及工作任务,使管理员能及时地对责任区内的纳税人之户籍管理、税基管理、税源管理进行按月调查分析。适时催报催缴按月清理欠税。定期进行纳税评估,深入纳税户核实与监控经营状况。总之,税管员是联系征纳双方的桥梁和纽带,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抓好税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二、加强对纳税人银行账户的管理,以有效监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在金融机构多头开户的情况严重,有的开户多达几十人。税务机关不掌握纳税人开立账户的情况,就难以检查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因此,税务机关必须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通过其在金融机构所开立的账户加强对其进行控管。以前,有的税务部门对银行重视、利用的不够,有的借助金融机构发现了税收违法行为,却无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令人欣慰的是新颁布、实施的《征管法》对金融部门所应承担的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税务机关需要了解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账户的情况时,有关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

三、建立科学的税源预测分析体系,全面掌握和监控税源的变化。税源的预测分析不仅是税源管理与监控的起点,也是一项贯穿于整个税源管理与监控全过程的工作。只有建立科学的税源预测分析体系,才能全面及时掌握税源的经营变化动态趋势,提供客观的分析报告,从而为实施整个税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要做好税源预测分析,就要健全税源监控统计分析制度,建立税源监控数据指标体系和税源分析的数据模型,对税源动态实施结构

性分析监控。在建立税源宏观预测分析模型时,预测目标应包括税源总目标、分税种目标、分地区目标、分行业目标和动态目标,应根据税收与某些经济指标的关联性、税收历史数据的时间序列性和税收数据的相关性三大特点,依据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和计量经济学方法,选择适宜的预测模型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同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差异,着重考虑生产结构(GDP结构指标)、投资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指标)、分配结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额)和税收政策诸因素对税源的影响,选择不同的模型参数的估计值,从而形成不同地区、行业和税种的税源预测分析体系。

四、加强纳税评估工作,实施微观管理与宏观监控的有机结合。当前,纳税评估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健全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的纳税评估体系和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率、平均物耗能耗等评估指标体系。在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后,再由单户式评估向行业性深层次评估方向发展,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突破,逐步建立“金字塔”式的纳税评估模式。要求各税收管理员(专管组)要将税源分析监控、单户纳税评估、税收信息采集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单户纳税人的纳税评估工作,对同一纳税人不同时期的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对不同纳税人同一时期的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各税收管理员开展纳税评估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对一年内出现三次以上零负申报的纳税人必须有纳税评估结论。各基层管理单位

要采取“人机”有机结合、管事与管户水乳交融、人力资源优化组合的办法,对各个行业的涉税信息进行比对、解剖、分析。逐步建立起行业性分析监控体系。纳税评估主管单位要做好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推广工作,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参数指标和数学模型,把个案评估拓展为群体评估、行业评估,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进而上升为宏观税收监控办法,科学指导管理层面上的税收实践。

五、加强发票管理工作,强化以票控税。要大力推行依法管票,以票管税的办法,现在很多税务部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上,忽视了普通发票的管理。一些纳税人采取不开、少开、虚开普通发票的手段进行偷税,为防止税款流失,实施税收的源泉控制,应当积极推行“以票管税”的办法,凡销售方向购货方开具白条或非法报销凭证的,购货方可凭其开具的非法报销凭证向税务部门举报,一经查实,举报人可享受开具一定比例金额的发票奖励。此外“以票管税”还应将发票纳入计算机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假票、废票、白条等的打击力度,以扩大合法发票的使用空间。

六、大力开发,推广税源监控应用体系提高监控效率。要把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的收缴与核销、滞纳款项的催缴、检查对象筛选、综合税收的统计分析、税收会计核算与监督以及纳税信息的查询等全面纳入计算机管理。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应当坚持按“相对集中统一,有机结合”的原则进行,使之

成为规范统一的大系统的有限公司有机组成部分,以逐步实现税源监控的“数据分类、分层、加工、资料共享”达到税源监控的各种信息口径统一,及时明确,存取完善和科学简便之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作用。

七、加大对税源户的稽查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大稽查意识,将对税源户的稽查纳入日常稽查范围,把工作做在平时。坚持管税与管票结合,通过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的监督,为稽查提供监控依据。树立“重点稽查”的意识,对连续三个月未申报,又确实难以查找的非正常户进行重点稽查。同时加大对漏征、漏管户的打击力度,对漏征、漏管户,一经查处,都必须进行补税和罚款;对触犯刑律的,必须移交司法机关惩处,绝不能以补代罚或以罚代刑,严控税源流失。

八、理顺机构,明确职责,发挥税源管理整体效能。在省以下市(州)、县(市、区)税务机关设立税源管理科、股,负责所辖区域纳税户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信息资料的调查核实,进行税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开展行业及企业纳税评估、经济税源宏观分析等具体税源管理工作。完善办税服务厅设职能。加强申报资料的审核,加强发票的比对,建立前台窗口采集数据与后台管理数据共享等制度。

九、建立税源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在税务机关内部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管理监控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有关部门计算机联网,实现税源户信息资源的共享。

税务机关由于受人力、财力的制约不可能将所有的税源都纳入控制范围内,特别是隐性税源和流动性税源,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协税护税网络,形成全方位的协税护税格局。还要通过建立税收违法案件举报有奖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协税护税积极性。另外,我们的《税收征管法》虽然规定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但没有明确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协税护税义务、责任、以及不履行或履行不当的单位、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因此,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法律,使协税护税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的作用,对无证经营和偷、逃税行为;该公告的要公告,该曝光的要曝光,并鼓励广大公民积极举报,在全社会形成对无证经营和偷、逃税行为人人喊打,使其无藏身之地的声势,为税务机关开展清理漏征、漏管工作赢得社会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综上所述,在机制上、制度上解决好税源控管的弱化问题是新时期税源管理的需要,加强税源管理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入手,以达到强化税源,规范管理的目的,保证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第五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或精细化管理研究20130610

税源专业化管理或精细化管理研究

【内容提要】——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着力点。本文重点分析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提出进一步加强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和服务的策略,以期有效促进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管理、税收服务

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推进,涌现各特色的精细化行业分工,税收管理应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征管模式,有效提高征管质量,现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概念、特点及管理措施分析如下: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概念

税收专业化管理是指按照信息管税的思想和建立健全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促进纳税遵从为目标,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完善一体化机制为保障,科学地划分税源,优化资源配置,规避执法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强化征收管理。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特点

(一)集中征收,服务先导。专业化改革实现了税收征管在地理位置,服务功能和信息处理上的相对集中,为管理和稽查提供真实,快捷准确的信息来源。同时,集约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把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税收征管活动的先导,建立健全功能完备的税收服务体系,实现执法与服务并重,不断降低税收成本,有效提高纳税遵从度。

(二)规范管理,执法透明。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了征管数据在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共享,按照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透明严谨的工作程序和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在同一平台上协调动作,促进了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实现了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横向管理联动机制。

(三)重点稽查,监控严密。专业化改革实行以工作流程为中心的征管模式,对组织机构进行扁平化重构,确立市局一级稽查,把避税的模式,设立大企业局对大企业衽专业化管理,同时,县区局纳部实行专业化分工,将户籍管理与纳税评估分离,设立纳税评估部门和户籍管理部门。户籍管理部门在信息核实中发现问题,移送纳税评估处理,评估部门通过下户核实发现的偷税问题移送稽查查处,实现分级管理,横向联动和两级监控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专业化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覆盖广阔,电子化的专业化管理指引。分析概括各行业的共性问题,积极探索有利于户籍管理部门核实企业信息,加强日常管理和掌握管理重点的管理指引。其次,建立专业管理指引定期更新制度定期分析典型行业的变化趋势,及时修正管理指引,保障管理指引始终有利于户籍管理部门顺应形势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再次,完善管理效果评价反馈制度。通过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效果评价指标,对完全遵从,视情遵从,可能不遵从和顽固不遵从等四类遵从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检测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成效。同时,畅通效果

评价反馈渠道,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优化、补充,完善管理措施,促进管理交通螺旋式上升。

(二)逐步完善“四位一体”的横向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联动岗责体系。由征管部门牵头负责推动税收业务一体化联动,包括制定联动实施方案,纯净考核和联动岗责体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现,细化部门分工,落实工作方案,并以联动工作一览表的形式明确部部门职责和各环节互动工作的具体内容。其次,搭建信息共享互动平台。在互动平台设置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及监督考核5个模块,遵循“部门协作,信息共享,良性互动”的原则,统筹协调节器税收管理工作。日前上线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正是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再次,制定联动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建立联动工作流程加强各环节紧密衔接和理顺工作流程关键节点。同时,建立考核评议通报机制,通过互动平台监督考核各部门的工作绩效,督促各部门按照协作工作要求及业务流程如期完成相关工作,定期通报考核评议结果。

(三)全面推进税收风险管理

首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专门从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把握税源发展趋势,以专业纳税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税收风险应对等深层次税源管理工作。其次,强化大企业管理。通过引导企业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有效提高税收管理质量的效率,着重分析大企业在税收管理方面的机制性缺陷与不遵从风险,及时反馈涉税风险分析提示的管理问题,做好税收政策辅导和纳税评估。再次,建

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分析行业共性问题,设置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和统计评分标准,同时,引入海关、外汇局、银行等部分的第三方数据与企业申报数据进行比对,自动筛查高风险企业及业务环节,为制定税收征管策略及应对措施提供更科学可靠的依据。

按照总局提出的“深入推进专业化管理,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要求,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一体化机制为保障的税收管理专业化模式,在学习、变革、完善的过程中,逐步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税收征管局面定能日臻佳境。

参考资料——

1、姜跃生;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税收分类管理的趋势和方向[J];涉外税务;2003年04期

2、黎弢;;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思考[J];税收征纳;2010年06期

3、毕明波;;学习落实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强化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J];财务与会计;2009年20期

下载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研究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研究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

    浅谈如何搞好税源管理

    浅谈如何搞好税源管理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6-12-18 13:35:00 ]作者:陈菁泉编辑:studa20 [摘 要]当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企业转制过程中税务部门介入不够、税务部门内部......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2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作者:李改兰加入时间:2009-12-1 18:15:13点击次数:2029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税源的精细化管理是推进税务管理科学化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基层税务......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跨世纪发展,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税收征管必须严......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来源: 日期:2011-12-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

    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

    税源管理年终工作报告大全

    我科现有干部5人,其中四十岁以下4人,全部为大学以上学历。我科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综合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综合性税收征收管理办法、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指导税务......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