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收费管理局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7:4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县收费管理局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县收费管理局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县收费管理局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

**县收费管理局于1998年9月成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市县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立足财政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按照“强化管理、规范征收、稳步推进”的原则,以财政“两项改革”为切入点,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着力推行非税收入征管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各种收费行为,扎实有效地抓好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工作。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推行非税收入管理,促进和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对于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理顺财政分配关系、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优化经济环境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本文属大=秘=书=网=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

一、基本情况

**县收费管理局隶属财政局管理正科级建制,局长一名,副局长一名,设财务、票据、稽查三个职能股,现有人员5人。票据管理股负责票据的入库、保管、领购、登记、发放及核销工作;财务股负责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基金的收缴、结算工作;稽查股负责对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监督。

二、我县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

1、制定和出台了有关文件,明确了非税收入的概念和范围。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及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我县相继出台了《**县直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县收费管理局乡(镇)行政事业性等财政专用票据管理办法》、《**县收费局票据管理制度》及《**县收费管理局稽查管理制度》等一些规范性文件,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构建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次清晰、运做有效的收费管理体系,狠抓了收费管理工作,强化了财政管理职能。对非税收入的收缴范围、管理方式、操作程序、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使我县非税收入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界定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全面清理各执收单位银行帐户。在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将基金、罚没收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性收入等其他财政性资金都并入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取消了单位所有的银行收入账户、收入过渡户、储存账户及其他账户共104户,规定每个单位只能在专业银行开设一个基本账户。2002年,我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3号)文件精神,将公安、检察、法院的收费、和计生部门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纳入预算管理。并与物价部门一道对全县非税收入项目进行了认真清理,建立了非税收入项目库,适时掌握项目的增减变动,对单位非税收入的来源、标准、性质有了具体的轮廊。

[本文来源于大ˇ秘ˇ书ˇ网-www.xiexiebang.com-有文章需求,请到xiexiebang.com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

3、严格票据管理,创新票据管理模式,强化源头监控力度。对非税收入票据按种类输入微机进行管理,对各执收单位从票据领购、使用、审核、结存等环节都全过程实行微机化监控,采取“购前审批,限量领购,核旧领新,票款同步”等措施。一是严把票据关,在“缴旧领新,限量供应,日清月结,以票管费,票款同步”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票据的微机管理关。各执收单位凭《票据购领证》领用的票据种类、日期、册(联)号都及时输入微机,核销时,按会计平行登记的记帐原理,按收费项目、收费金额、缴销时间平行登记,逐份核销。二是严把收费项目清理审核关,遏制巧立名目,擅自越权设立项目乱收费。我们结合年检,对近年来地方出台的收费、基金和集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取消收费项目12个,规范收费项目6个。三是严把监督检查关,我们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按照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与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各执收执罚单位进行不确定性的交叉检查,包括收费标准、收费项目、票据使用的稽查,以及单位非正常业务收入的稽查,形成检查材料,与全县的收支两条线检查和财政财务检查相配合,确保政府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票据使用规范到位。健全和完善了票据发放、稽查和资金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从制度上规范了部门和单位的收费行为,执收单位、银行、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便利了票款验收、核对和查验,掌握了全县各部门、各单位非税收入收缴运行态势。“收缴、罚没两分离”的推行,不仅把住了收入的源头,确保了非税收入征收的公正、透明、规范和高效,同时也从机制上防止了执收执罚单位的“暗箱操作”,提高了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有效的遏制了非税收入的截留、挤占、挪用和坐收坐支等现象的发生,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证了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四是完善乡镇票据管理。针对近几年来乡镇财税所在票据管理方面存在有票据使用随意性大、管理松散、审核敷衍了事等问题。我们重新制定乡镇票据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票据管理办法,从票据管理职责、票证领发、票证使用到票据保管等方面严格规范管理,审核管理调整为县上直接管理,切实解决了乡镇票据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五是切实加强了财政专用票据的年检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为了规范票据

较完整的财政预算。

3、推进和深化了财政体制改革。首先,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带动了财政内部改革。过去,财政内部对非税收入存在多头、交叉管理和执行政策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通过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设立了非税收入的专门管理机构,将非税收入的管理职能从财政内部其他部门剥离出来,实现了集中规范管理,理顺了财政内部管理关系,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为财政的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通过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按政策应归口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都归集到了财政专户,杜绝了财政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政府对单位非税收入的宏观调控能力、监督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明显增强。规范了乡镇非税收入的管理;对全县县直单位全面推行综合财政计划,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合理使用,为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是治理和优化了经济环境。我县自实施改革以来,加强了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规范了非税收入征收行为,规范了经济秩序,优化了经济环境。使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目前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非税收入范围仅限于政府管理性收入,部分非税收入尚未纳入收费管理范畴。

2、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构的职能还有待于改革。目前非税收入仍延用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体制,由收费管理部门负责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而非税收入范围大大超过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范围,由于受收费管理部门的职能限制,许多非税收入没有纳入收费管理部门征收管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

3、乡镇非税收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个别部门使用的财政专用票据不够规范。

五、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建议

1、探索非税收入分类、分项管理的模式。针对非税收入交织于预算内、预算外的状况,在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区别现有的非税收入,采取分类、分项管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

2、探索乡镇非税收入的新机制,建立健全乡镇非税收入管理制度,规范乡镇非税收入。

3、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实行以票管费。严把票据源头关,不断完善票据管理体系,确保财政票据管理程序化、规范化。

4、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专项治理,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将收费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严格依法行政,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5、认真宣传《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从社会各个方面积极推进《通知》的贯彻执行,使非税收入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依据《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和监督,使管理工作更有利于政府法治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地方经济环境的优化,推动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精神,科学地处理非税收入资金分配关系,保持集中理财,改变财权、财力在部门间过于分散的状况,增强政府对非税收入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确保社会稳定。

第二篇:关于县收费管理局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

**县收费管理局于1998年9月成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市县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立足财政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按照“强化管理、规范征收、稳步推进”的原则,以财政“两项改革”为切入点,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着力推行非税收入征管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各种收费行为,扎实有

效地抓好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工作。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推行非税收入管理,促进和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对于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理顺财政分配关系、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优化经济环境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县收费管理局隶属财政局管理正科级建制,局长一名,副局长一名,设财务、票据、稽查三个职能股,现有人员5人。票据管理股负责票据的入库、保管、领购、登记、发放及核销工作;财务股负责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基金的收缴、结算工作;稽查股负责对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监督。

二、我县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

1、制定和出台了有关文件,明确了非税收入的概念和范围。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及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我县相继出台了《**县直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县收费管理局乡(镇)行政事业性等财政专用票据管理办法》、《**县收费局票据管理制度》及《**县收费管理局稽查管理制度》等一些规范性文件,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构建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次清晰、运做有效的收费管理体系,狠抓了收费管理工作,强化了财政管理职能。对非税收入的收缴范围、管理方式、操作程序、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使我县非税收入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界定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全面清理各执收单位银行帐户。在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将基金、罚没收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性收入等其他财政性资金都并入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取消了单位所有的银行收入账户、收入过渡户、储存账户及其他账户共104户,规定每个单位只能在专业银行开设一个基本账户。2002年,我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3、严格票据管理,创新票据管理模式,强化源头监控力度。对非税收入票据按种类输入微机进行管理,对各执收单位从票据领购、使用、审核、结存等环节都全过程实行微机化监控,采取“购前审批,限量领购,核旧领新,票款同步”等措施。一是严把票据关,在“缴旧领新,限量供应,日清月结,以票管费,票款同步”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票据的微机管理关。各执收单位凭《票据购领证》领用的票据种类、日期、册(联)号都及时输入微机,核销时,按会计平行登记的记帐原理,按收费项目、收费金额、缴销时间平行登记,逐份核销。二是严把收费项目清理审核关,遏制巧立名目,擅自越权设立项目乱收费。我们结合年检,对近年来地方出台的收费、基金和集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取消收费项目12个,规范收费项目6个。三是严把监督检查关,我们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按照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与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各执收执罚单位进行不确定性的交叉检查,包括收费标准、收费项目、票据使用的稽查,以及单位非正常业务收入的稽查,形成检查材料,与全县的收支两条线检查和财政财务检查相配合,确保政府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票据使用规范到位。健全和完善了票据发放、稽查和资金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从制度上规范了部门和单位的收费行为,执收单位、银行、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便利了票款验收、核对和查验,掌握了全县各部门、各单位非税收入收缴运行态势。“收缴、罚没两分离”的推行,不仅把住了收入的源头,确保了非税收入征收的公正、透明、规范和高效,同时也从机制上防止了执收执罚单位的“暗箱操作”,提高了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有效的遏制了非税收入的截留、挤占、挪用和坐收坐支等现象的发生,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证了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四是完善乡镇票据管理。针对近几年来乡镇财税所在票据管理方面存在有票据使用随意性大、管理松散、审核敷衍了事等问题。我们重新制定乡镇票据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票据管理办法,从票据管理职责、票证领发、票证使用到票据保管等方面严格规范管理,审核管理调整为县上直接管理,切实解决了乡镇票据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五是切实加强了财政专用票据的年检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为了规范票据使用,每年12月初对上年财政专用票据和票据准

购证进行检查。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全县87户单位的票据准购证、事业性、行政性、往来结算及集资募捐等专用票据进行检查,同时结合票据年检,对重点执收执罚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坚持三到位,五不放过,保证了年检的质量。近年来,共检查执收部门使用的收费票据30079本、涉及收费金额17197万元,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的行政性、事业性

和其他收入2026万元。通过年检,使我县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纳入财政管理范畴,确保了非税收入的应收尽收,真正达到了以查促收的目的。

4、完善缴款方式,规范了财务管理。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非税收入收支科目进行核算管理,并使用安易财务软件,实现了从手工核算到电脑管理的跨跃式发展,提高了非税收入管理的质量。具体做法是:对已纳入收费管理的单位,按照“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方式运行,执收单位到财政指定代理银行开缴款书,然后在持缴款书到银行窗口缴款,极大的方便了缴款单位,还可从源头上管住非税收入,有效的防止了非税收入的体外循环,从而做到应收尽收,非税收入在财务核算上,按照国家规定的非税收入收支科目进行核算管理,实行资金分类细化管理,纳入预算的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分类、款、项上划,行政事业性、政府性基金、经营性收费分类核算,定期向财政预算综合及时上划资金,同时,还同代理银行互通信息,保证了收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5、建立收费项目管理库,杜绝乱收费行为。在物价部门的配合下,对执收执罚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建立执收单位收费项目档案。对非税收入分类、分项目进行归类管理,根据收费性质和预算管理方式,把涉及到我县的非税收入项目全部输入微机,与收费票据、帐薄联网实行同步管理,票据使用与收费项目管理紧密结合,取消了自立和超标收费项目清理行政许可收费项目,配合市县审计、物价部门对国家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如涉农收费、教育收费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许可证登记项目收费,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行为,有效杜绝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建立非税收入跟踪问效机制,从制度上规范部门和单位收费行为,提高了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6、加大非税收入稽查力度,确保“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到实处。为规范收费秩序,切实治理经济环境,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始终将治乱减负作为非税收入管理部门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加大了非税收入稽查力度。配备了专职稽查人员,认真制定稽查方案,对重点收费单位实行重点稽查。并加大非税收入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了单位和群众举报制度及财政稽查制度,采取征管与监督相结合,重点放在监督检查。近年来,我们会同财监办对重点执收执罚部门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和罚缴分离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检查出违纪资金87万元,以查促收,圆满完成了收费管理任务。加大了对执罚部门罚没决定执行情况的清缴力度,对到期应该上缴而不上缴的违纪部门,我们和执罚部门联合下发催款通知书,上门催缴,共清理违规违纪部门26个,征缴罚没收入113万元。

7、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提高收费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十分复杂的工作,建设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征管队伍是非税征管改革到位的根本保证。我们在全年常抓各执收执罚部门业务培训,切实提高财务核算管理水平的同时,注重收费局自身的建设,做到三个不放松。一是坚持政策法规学习不放松。所有政府非税收入涉及的收费项目、标准、性质、资金使用规定、预算管理方式等经常学习,人人有学习笔记。二是电算化学习不放松。为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日常的文字处理、表格制作、网络常识及会计核算软件经常组织培训。三是每周的政治业务学习不放松。把每周遇到的工作问题与业务处理与学习培训紧密结合。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加强财政专业知识,加强非税收入业务知识的学习,改进作风,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驾御财政工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增强干部的事业性和责任感,造就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政收费管理干部队伍。

三、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

七年来,我县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与原来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相比,我们认为现行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收入归集力度明显加大。2005年我们共征缴非税收入6149万元,比1999年3317万元增加2832万元,增长85,年均递增14%。其中:(1)行政性收费收入250万元,比1999年59万元,增加191万元,增长323;年均递增54%。(2)罚没收入完成255万元,比1999年119万元增加136万元,增长114;年均递增19%。(3)预算外资金5644万元,比1999年3139万元.增加2505万元,增长80,年均递增13%。

2、强化了财政管理职能。理顺了财政收入及分配关系。通过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一方面在原来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将预算外资金收入、罚没收入、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入等其他财政性资金都并入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另一方面,通过综合财政计划和部门预算,将非税收入不仅当作财政性资金,而且作为财政收入参与财政体制分配,实现了较完整的财政预算。

3、推进和深化了财政体制改革。首先,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带动了财政内部改革。过去,财政内部对非税收入存在多头、交叉管理和执行政策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通过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设立了非税收入的专门管理机构,将非税收入的管理职能从财政内部其他部门剥离出来,实现了集中规范管理,理顺了财政内部管理关系,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为财政的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通过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按政策应归口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都归集到了财政专户,杜绝了财政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政府对单位非税收入的宏观调控能力、监督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明显增强。规范了乡镇非税收入的管理;对全县县直单位全面推行综合财政计划,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合理使用,为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是治理和优化了经济环境。我县自实施改革以来,加强了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规范了非税收入征收行为,规范了经济秩序,优化了经济环境。使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目前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非税收入范围仅限于政府管理性收入,部分非税收入尚未纳入收费管理范畴。

2、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构的职能还有待于改革。目前非税收入仍延用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体制,由收费管理部门负责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而非税收入范围大大超过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范围,由于受收费管理部门的职能限制,许多非税收入没有纳入收费管理部门征收管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

3、乡镇非税收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个别部门使用的财政专用票据不够规范。

五、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建议

1、探索非税收入分类、分项管理的模式。针对非税收入交织于预算内、预算外的状况,在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区别现有的非税收入,采取分类、分项管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

2、探索乡镇非税收入的新机制,建立健全乡镇非税收入管理制度,规范乡镇非税收入。

3、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实行以票管费。严把票据源头关,不断完善票据管理体系,确保财政票据管理程序化、规范化。

4、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专项治理,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将收费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严格依法行政,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5、认真宣传《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从社会各个方面积极推进《通知》的贯彻执行,使非税收入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依据《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和监督,使管理工作更有利于政府法治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地方经济环境的优化,推动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精神,科学地处理非税收入资金分配关系,保持集中理财,改变财权、财力在部门间过于分散的状况,增强政府对非税收入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确保社会稳定。

第三篇:非税收入调研

宜君县非税收入管理汇报

市非税收入管理局:

近年来随着非税收入规模的逐年增大,非税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我县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机构性质情况

宜君县收费管理局属全额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总编制10人,现实际在岗6人,其中正、副局长各1人,票据管理1个人,收缴管理1人,司机1人,综合办公室1人。

2、近两年非税收入收缴规模

2015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309万元,其中:非税收入完成969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3.47%,占年初预算的123.69%,较上年同期增收1678万元,增长20.93%。非税收入构成情况为:专项收入1020万元,占非税收入的10.52%;收费罚没收入972万元,占非税收入的10.02%;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11万元,占非税收入的2.18%,主要是柴家沟煤矿分红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7494万元,占非税收入的77.28%,其中国库和专户利息756万元、中石化缴油区综合协调费2432万元、保障房收入2183万元、医院收费1316万元。

2016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002万元,其中:非税收入完成940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4.80%,较上年增长1.33个百分点,占年初预算的72.37%,占调整预算的94.08%,较上年同期减289万元,降低2.98%。非税收入构成情况为:专项收入782万元,占非税收入的8.31%;收费罚没收入878万元,占非税收入的9.33%;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7747万元,占非税收入的82.34%,其中国库和专户利息575万元、公车处置收入126万元、中石化缴油区综合协调费450万元、保障房收入95万元、医院收费1810万元、征地补偿出让金等1920万元。

2017年一季度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58万元,其中:非税收入完成412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2.82%,完成年初预算的40.95%,较上年同期减收724万元,下降14.95%。

3、非税收入收缴系统运行情况、纳入预算管理情况 2011年底我局将全县66个收费单位全部纳入到非税收入收缴系统,运行情况基本良好,目前除教育收费外,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其中2015年通过非税系统共缴入非税收入1488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140万元。2016年通过非税系统共缴入非税收入1268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204万元。

新的收缴系统的应用,确立了以直接缴款为主,集中汇缴为辅的缴款方式,结合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取消

执收执罚单位的非税收入过渡账户,由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统一设立非税收入归集专户,并与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非税专户结算,使所有非税收入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实现了财政体制改革的配套衔接,同时规避了多头开户、私设“小金库”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提高了财政部门对执收执罚单位收取非税收入资金的监控力度,从而达到治理乱收费乱罚款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使财政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的及时入库。

4、非税票据管理情况

我县收费局严格执行《财政票据管理办法》,执收单位领用票据时,收费局对每个单位建立票据台帐进行登记,并同时必须持有财政局审批的《票据领购证》,坚持核旧领新原则,遵循限量发放,并对手工票据、电子缴费票据金额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加盖票据核销章子,下台帐,领新票,做到票款同步。并做到以下几点:

(1)健全财政票据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票据购领、发放、保管、缴验、销毁程序。

(2)设立各项票据台帐。

(3)专人、专库、专柜保管票据,确保票据安全。

(4)在票据管理中坚持“凭证领购、限量发放、核旧领新、票款同步”。

5、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情况及对非税收入影响

我县收费局的收费严格执行收费制度清理规范后的项目和标准。严格落实国家明令取消、停征和减免收费、基金的政策。对国家明令取消、停征、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以及降低的收费标准,逐项落实到位,不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执行,不变换名目或者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继续收取。近年按照中、省有关取消和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的文件精神,我局按照“非税征收系统项目”、采取“停用、回收票据”等措施积极落实此项工作,对工商、质检、国土、住建、农业等部门18个收费项目,2个政府性基金项目予以取消和暂停征收。由于我县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等经常性收入规模较小,减税降费政策对非税收入影响不大,每年测算影响收入200万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税收收入总量有限,由于近年财政收入任务不断增大,而税收收入增长有限,要完成均衡收入进度需要用非税来弥补,非税收入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和控制增长的主要措施。

二是一次性非税收入因素占比居高,且不稳定,今年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中非税收入8970万元,其中住建局保障房收入6000万元,占全部非税收入的66.89%。

三是非税系统网络不稳定。经常打不开,登陆不上,或者是网页更新缓慢,有时需要等待4、5个小时,才能弹出

需要的数据,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是用非税收缴系统执收执罚单位大部分未记账,造成检查难度及工作量增大,必须要用票据核对才能检查收缴情况。

五是对涉及土地方面的收入因对政策不清,无法界定其收入性质,即是否属于一般预算收入或者政府基金收入。

三、措施及建议

一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严格按照“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非税收入征收范围,规范非税收入征收行为,严格以票管收,完善非税系统建设,在依法征收的同时规范管理,实现非税收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建议省厅加强非税收入系统更新维护,提升网络运行速度,从技术上规范非税收入收缴行为。

三是加强非税收缴系统的培训及财务培训,增强非税收缴系统相关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操作能力和业务能力。

四是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培训,出台相关非税收入收缴细则,尤其是国有土地收益方面的培训,以提高非税收缴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宜君县收费管理局 2017年5月9日

第四篇:关于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非税收入的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相继出台了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多项政策规定,但这些政策主要侧重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我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了重大改变。200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为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建立起了有效的执行机制。

一、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含义。

广义上讲,政府非税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以外的一切收入。国际上(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将政府财政收入分为经常性收入、资本性收入和赠与收入三大类,其中,经常性收入又分为税收收入和政府非税收入。经常性非税收入是政府为公共目的而取得的无需偿还的收入,如罚款、管理费、政府财产经营收入等,以及政府以外的单位自愿和无偿地向政府支付的款项等。经常性政府非税收入不包括政府间拨款、借款、前期贷款收回以及固定资产、股票、土地、无形资产的售卖变现收入,也不包括来自非政府部门的以资本形成为目的的赠与收入。

我国在财政管理中长期使用预算外资金的概念。1996年以后,我国政府将预算外资金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步伐显著加快,随着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扩大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内外资金逐步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财政收入中税收之外的其他资金,由于其在很多方面与税收存在不同之处,必然需要按不同的方式加强管理,理论界的一些文章和部分政府的文件中已开始出现了“非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提法。2002年7月,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库[200]37号)和《中央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试点办法》(财库[2002]38号)中,将收入收缴改革后的票据定名为《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随着收入收缴改革的开展,社会各方面逐渐接受和认可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提法。2004年7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对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界定,文中指出,“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该文件还清晰界定了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人等。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

(二)政府非税收入在公共财政中地位重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非税收入在整个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份额通常较低,但却是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级次的降低,政府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渐提高,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政府非税收入往往更为重要的作用。政府非税收入不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是对税收收入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在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1.政府非税收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绝大多数政府非税收入是依据使用者付费理论存在的,即政府在提供特定服务或特许权时向使用者索取一定的价格,这种使用价格通常只是提供这类服务的部分成本。而这类服务一般是准公共品,或是由政府提供的具有私人商品性质的产品。使用者付费隐含着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准入费,承担全部或部分资本性成本;二是使用费,包括全部或部分与使用有关的政府经营成本;三是拥挤费,即由额外增加的使用者加到其他使用者身上的那个成本。政府在确定非税收入收费标准时,要考虑两块价格,一是固定成本,二是边际使用费,包括边际经营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由于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与享受或消费特定政府服务直接联系,消费者面临其消费决策的真实成本,政府非税收入因此成为政府提高公共品效率的重要途径,可以减少“免费搭车”现象。

政府非税收入还是政府矫正负外部性的有效工具。由于外部性的产权难以界定,损益的范围和大小也很难确定,受“负外部性”影响的主体很难因受害而向生产“负外部性”者索赔,这样,客观上诱发“负外部性”生产者过度地从事这类活动,而相关治理成本却要由社会来承担,造成明显的不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损

失。政府可以就此征收“矫正性收费”或罚款,有效修正社会成本与微观(个体)成本的差距,使生产者负担真实的活动成本,从而达到校正或制止这类行为发生的目的,以实现惩戒、体现公平。

此外,对于矿产、草原、能源等社会共有的公共资源来说,需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明确这些资源为国家所有,政府应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通过费用征收制

度避免社会主体对国有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和浪费,并可以使国家在保护和再生国有资源方面的投资得到充足的经费保障。

2.政府非税收入是税收收入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税收收入是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法人或居民的强制性征收,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税收收入的普遍征收和强制性,虽然有效的保证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来源,但居民负担的筹资与其享受到的公共产品之间缺乏相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筹资在居民之间分配的不合理性。政府非税收入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上面提到的具有特定使用者、受益者或产生负外部性的群体和行为,政府可征收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往往与享受某项公共产品或特定行为密切相关,更好的体现了财政收入筹集的公平、提高效率,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与税收收入相比,政府非税收入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首先,从立法层级上看,税收的立法权限相对集中且层次高,其立法或制定程序非常规范和严格,而政府非税收入的立法权限层次往往较低,其立项和政策制定程序也不及税收收入严格。其次,税收要素一旦确定往往相对稳定,其税率、税目的修订需要严格的审批程序,政策时滞较长,而政府非税收入相关制度的修订则容易得多,立项和费率调整也更具灵活性和时效性。

政府非税收入虽然在规模上难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体,但其具有的收益相关性和筹资灵活性等优势,使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税收入收入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三)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沿革。

我国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以预算外收入改革为主线和突破点,从理论基础到具体实践都实现了突破,历经从放权到集中的漫长过程。

建国初期,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很少,资金数额也不大。国家财政统收统支,实行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进一步扩大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自主权,逐步调整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非税收入的项目和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缓解财政压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实行分散管理。在放权让利思想的指导下,大部分政府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由各部门和单位自收自管自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非税收入规模迅猛增加,但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许多问题逐渐地暴露出来,特别是有些地方和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超越权限乱设基金、乱收费、乱摊派,加重了企业和个人负担;有的把预算内资金转到预算外,化大公为小公,甚至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还有的炒股票、房地产等,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流失。预算外资金的不断膨胀,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干扰和冲击了正常的政府公共分配秩序,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膨胀,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为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了许多政策。198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国发[1986]44号),第一次提出了预算外资金要实行“财政专户管理”。1993年,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改革,《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实施,国营企业的预算外资金已作为所有者权益来体现,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范围也发生了相应变化。199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明确了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再是部门、单位,而是政府,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财政性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1999年,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提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款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制度,并且以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并逐步纳入预算管理为目标,不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19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公共财政思想,积极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2000年开始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就是其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作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于2002年7月正式开始试点。收入收缴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和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通过设立新的收缴账户、规范收入收缴程序、加强健全票据监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改革措施,对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真正开始向现代化、规范化、严格的管理方式转变,进一步规范了政府分配秩序,促进了执收单位依法履行职责,加强了财政管理监督,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国政府非税收入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近40%,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还要更高。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管理,深入挖掘财政收入增长潜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政府非税收入具有有效弥补成本、减少过度消费公共产品、纠正不合理行为、灵活快速筹集资金等重要作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可以为政府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不当,也容易造成政府收入分配秩序混乱、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秩序、危害国家政权建设等严重后果。因此,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收缴管理机制,在初期曾有效提高了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的积极性,确保了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但随着政府非税收入的规模不断扩大,政府非税收入传统收缴管理机制下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是收入来源不规范。很多部门未经财政部和国家计委批准,自行设立各种收费项目,超标准和范围收费,金额巨大。长期以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屡禁不止,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收入执行机制,从而无法做到令行禁止。二是收入不及时足额上缴财政。部门和单位多头开设银行账户,财政部门无法对部门的账户实行有效的监控,资金上缴财政的主动权掌握在部门手中,加之后期检查处罚力度无法保障,从而造成截留、坐支、挪用应缴财政收入的问题长期以来难以有效解决。三是监管难度太大。原有收缴方式下,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与上缴过程均由主管部门和单位自行完成,弊端较多。收入能否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全靠执收单位的自觉性,收入在单位过渡性存款账户上滞留几个月是普遍的现象,还出现了许多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纪问题,严重败坏了党风。财政又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无法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管,只能依靠财政专员办进行事后的抽查或专项检查,收效不太显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体制进行了几次比较重大的改革,但改革的重点主要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对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的基本运作方式基本没有触动,主要还是采取通过征收机关层层设立收入过渡性账户来实现的。这种传统的收缴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对保证财政收入的收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其根本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格有效的执行机制,致使很多良好的政策无法得到切实地落实。当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运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真正有效的规范管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在我国财政、经济、政治领域都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实施情况及面临问题

(一)改革工作简要回顾。

1.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

中央单位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通过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应用《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以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对中央非税收入收缴进行了规范。

一是设立新的收缴银行账户。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取消了执收单位原收入过渡性账户,重新开设财政汇缴专户,实行零余额管理,收缴的资金在1个工作日内就能到达中央财政专户。

二是规范了收入收缴程序。收入收缴改革采取直接缴库或集中汇缴方式,规范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行为。

三是应用新的执收票据。改革新设计了《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制定了严格规范的使用程序,适应了现代信息管理需要。

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的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并根据收缴改革的推进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2.中央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进展情况。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02年从预算外资金入手,对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资金在内的政府非税收入进行了改革。2002年7月,制定发布了《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库[2002]37号)和《中央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试点办法》(财库[2002]38号),初步建立起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的制度框架。

2002年上半年财政部选择了证监会等第一批8个中央部门实施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2002年下半年又确定了第二批7个部门,2003年第三批新增20个部门,2004年第四批新增12个部门,2005年,将剩余的29个部门一并纳入改革范围,至此,76个具有政府非税收入的中央部门全部纳入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范围。

3.地方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进展情况。

在中央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地方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地方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具有多种模式,有的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实施改革,有的自行进行探索,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改革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目前,辽宁、黑龙江、甘肃、广西等10多个省市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实施了收入收缴改革,四川、海南、内蒙、湖南、江西、安徽、新疆等省还成立了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收入收缴管理。

(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

改革后,逐步建立了新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机制,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财政部门加强了对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的事前事中控制,规范了单位的执收行为,加快了资金入库速度,提高了财政监管水平。

1.建立了新的收缴管理机制。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改变了过去政府非税收入由执收单位自行收缴入库、自行管理的做法,实施了系统化的收入项目管理、规范化的银行账户管理、科学化的收缴流程管理、电子化的执收票据管理,促进了缴款人依法缴款、执收单位依法执收、财政部门依法实施监管。随着改革的开展,新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机制已逐步确立,成为了财政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

2.保证了资金及时足额入库。改革后,取消了执收单位设立的收入过渡性账户,保证了开票所收款项100%上缴财政,无论直接缴库还是集中汇缴,资金均能在1个工作日内到达中央财政专户,改变了过去政府非税收入资金长期滞留在部门自有账户、资金入库速度慢、坐支挪用等问题,显著提高了资金入库速度和入库频率,大大提高了财政的资金调度能力。

3.提高了财政监管水平。改革后,在收缴管理方式上取得了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在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以事后监督为主改变为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一是财政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对单位的执收项目和标准进行控制,防止了乱设收费项目、擅自调整收费标准等问题,有效杜绝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的随意性;二是通过信息系统,财政部门采集每一张《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的原始缴款信息,根据缴款书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进行核查与纠正;三是通过信息系统,财政部门全面、及时掌握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来源、结构、规模及变动等情况,提高了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执行分析水平,为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和宏观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参考依据,提高了财政管理水平。

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的推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收入收缴改革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1.形成统一规范的模式。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对于挖掘财政收入潜力,做大财政蛋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多种收缴方式并存必然造成管理脱节,统一规范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保证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实现财政收入。

2.强化财政国库管理职能。收缴改革前,财政部门基本上是被动接受资金缴库的结果,通过实施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有利于发挥财政国库对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的监管作用,健全和完善财政国库管理职能。

3.提高财政信息管理水平。财政收支信息的明细程度是一个国家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收入收缴改革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及时、全面、准确、详细的收入信息,为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及财政监督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有利于不断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4.注重服务与效率。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涉及众多执收单位,又往往与缴款人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改革过程中,一方面加强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从方便执收单位和缴款人出发,特别注重加强了服务与效率,为领导、部内司局、单位和缴款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五篇: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调研报告

非税收入是指政府以收费、基金、罚款、摊派、捐助等方式筹集的用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收入,是除税收以外的其他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财政部门越来越重视政府非税收入,加大了管理力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仍然较多,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一、我市非税收入的构成、规模及特点从我市财政收入构成来看,主要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排污费、水资源费、教育费附加、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税务部门罚没收入、国库存款利息以及基金收入等。从规模上看,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较大,且收入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5年我市非税收入额为23,090万元,占当年全部财政收入的18.3%;2008年收入额为43,351万元,占16.7%。在非税收入中,基金收入占较大比重,要占到全部非税收入的一半以上。大量非税收入的存在,为缓解政府部门经费不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政府财政收入中,预算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游离于财政之外的政府各部门的收费、集资、摊派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主体,由于其没有纳入预算内和财政管理,造成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混乱局面,其负面效应也在相当程度上存在。

二、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非税收入并非真正的财政收入。受传统观念以及较长时间以来财政管理较为粗放的影响,部分执收部门认为非税收入是单位执收的,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理应作为成本补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收入,无须纳入预算管理。二是认为非税收入不形成政府可用财力,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除部分非税收入分别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外,确有相当部分非税收入仍在实行专户管理,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也是列收列支。因此有人认为非税收入并不形成政府可用财力。三是认为非税收入规模过大影响了财政收入质量。一般认为税收收入应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税收收入的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如果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过大,则表明这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管理方式不到位,统筹调剂乏力。日前对非税收入的管理,无论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收入实质上仍归部门单位所有,反映为谁收谁用,多收多用。这种收费多少与单位利益直接关系使得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都有一种本能的多收费冲动。加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财政部门在编制综合预算时采取先预算外后预算内,部门、单位往往人为地将年初收入预算编制过低,支出预算编制过大,造成本应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中带有相当的人为因素,使非税收入的管理流于形式,财政统筹调剂乏力。

3、财政职能被肢解,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实际中,非税收入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未真正归位,财政职能被肢解,难以发挥整体效应。一方面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的规模过快膨胀难以有效控制,给企业、单位造成额外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纳税的积极性,且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也严重侵蚀了税基,出现了“费挤税”的现象;另一方面分散了地区财力,削弱了政府调控能力,影响了税收作为“内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造成分配无序,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败坏了社会风气,滋生了消极腐败行为。此外,纳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名义上为财政性资金,实则为部门单位使用,纳入预算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也基本上是列收列支,不能有效地形成地方可用财力,无形中虚增了一块财政收入,影响了地方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

4、法制不健全,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目前,我市在非税收入管理上依据的大多为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而没有制定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规定,设立审批收费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而现行的法律法规涉及设立收费项目的条款非常少。到实际工作中一般由业务部门向主管部门提出收费申请,审批机关依据单位财政经费不足实质上就成了审批收费的基本依据。法制建设跟不上,依法管理也就难以实现,加之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乏力,非税收入在片管和使用安排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

下载关于县收费管理局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县收费管理局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湖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关于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的通知 (湘非税〔2005〕11号 2005年12月5日)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按照《湖南省......

    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培训(第一期正式)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培训材料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是财政、单位和银行共同参与完成的财政业务,具有涉及面广、执收金额大、实时性准确性要求高的特点。非税收缴管理系统是以收......

    非税收入管理(三)

    非税收入管理(三) 监督检查机制规范 1.人大监督 2.政府监督 3.财政监督 4.其他有关部门监督 5.社会监督 【资料】 武汉向人大常委会报非税收入 市财政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去年政府......

    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非税收入管理规定一、责任单位雁峰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二、责任人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实行局长负责下的岗位分工责任制,局长主持局内全面工作,其他同志按照岗位分工承当各自......

    论非税收入管理

    论非税收入管理 论非税收入管理 摘要: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非税收入在财政上逐渐增多,占据了半壁江山。从而产生的就是非税收入的管理问题,各部门对于......

    浅谈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浅谈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柏海霞 摘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构建,在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的。提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

    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调研与思考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地方政府正常运转,促进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力。为摸清我县非税收入的总体规模和征收......

    宝鸡非税收入改革试点方案

    宝市财办综„2010‟号宝鸡市财政局关于印发 《市级单位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级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重大决策,根据《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