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场分离办工作问题指示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工作报告给大家参考!
感谢市办长期以来对我场各项工作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目前我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教育)工作,在县综改办统一领导下,已完成了人员登记核查工作,下步就要转入人员归类,按人员类别兑现政策阶段了。现就我们面临的几个具体政策性问题请求市办给予明确指示,在工作中有所遵循。
第一、移交起算时间,可否为年9月30日。
按省里文件,移交起算时间统一为年12月31日,而我场实际情况是,年9月30日前就已经先期启动了在职在岗人员和校产整体移交工作。这就导致了自年9月30日以后,我场教师中一部分人,因不符合当时县自行出台移交政策条件,而下岗、转岗,并且有先前请假期满人员要求上岗无岗可上的特殊情况。我们认为之所以形成这种原因,是因为当地政府造成的而非老师个人行为,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任精神,可否将移交起算时间定为年9月30日。
第二、关于在编不在岗人员考试资格认定问题。
按省里精神对于在编不在岗人员可以通过考试方式择优录用,结合我场实际,下列三条都具备者可有考试资格。
1、由总场党委安排到学校任教。有总场党委会议人事安排记录,并且工资统一由总场发放。总场工资册上有名单。
2、取得教师资格证。
3、具有场里正式职工身份,即有劳动部门招工手续,有职工档案。
这里要明确强调,非聘干身份也可参加考试。
第三、关于考试名额问题。
对于给多少名额用来招考,我们认为在充分肯定党和政府对农垦企业、农垦人关心关怀的大前提下,应本着在农垦框框内解决农垦事情原则。按我场学校现有生源成班情况,算出总需老师人数,减去年9月已移交的场办老师人数,余下缺额,用来招考。由于年移交后,县里通过调派和社会招考等形式,调入一部分老师到我场任教。如按以上方法考试,再招一些在编不在岗场办教师,势必学校教师总数有多余。按省里精神,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剂方式,调剂出一些老师到县内其它缺编中小学任教。解决这个矛盾。
以上几点,系当前我场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我们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请市办给予明确指示为盼。
第二篇:陕西省农垦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情况的调研报告
陕西省农垦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情况的调研报告
陕西省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陕西省农垦集团总公司
农垦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其基本属性是企业,但又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农场土地面
积大,区域广,既具有“三农”的特点,又具有社会属性和区域属性,因此农垦长期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在开发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行政性、社会性管
理职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为促进农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大量的行
政性、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成为农垦企业的沉重负担,极不利于农垦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制
约了垦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借鉴其他省份分离农垦办社会的经验,摸清我省农垦国有农场
办社会情况,为下一步帮助我省农垦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省
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与省农垦总公司组成联合调研组,于今年7-8月对我省农垦国有农场办
社会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赴外省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调研和学习,对我省国有农场办社
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步实施、逐步分离、统一财政规划、纳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若干具体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为下一步推进我省国有农场分
离办社会改革试点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农垦办社会情况
我省农垦和全国其他垦区相比,虽然规模较小,但有许多共性,所以在创办和建设期间,也
同时兴办了一批社会事业等单位,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农垦办社会的现状。
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省农垦的省级管理部门,属企业性质,业务归口省农业厅
管理,人员、资产由省国资委监管。省农垦集团受省政府委托履行行业管理职能,除直接经
营管理10个企事业单位外,还行业管理榆林、延安、西安、汉中等农垦企事业单位,同时
受农业部农垦局行业指导。10个企事业单位,即渭南垦区管理处、华阴农场、沙苑农场、朝邑农场、大荔农场、冯原牧场、农垦职工医院、陕西机电技工学校(农垦技校)、农垦干
休所、农垦培训中心。另外,还有1个控股公司即陕西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1个海外全
资公司即中喀(喀麦隆)英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个参股公司即陕西农垦矿业资源有限公
司。行业管理的榆林、延安、西安、汉中农垦下属8个农场和1个乳业总场。榆林垦区规模
最大,共有6个农场,其中南郊、鱼河、牛家梁、马合等4个农场由榆阳区农垦局管理,石
马坬和新桥农场分别由横山、靖边县政府直管。
我省农垦办社会职能主要有:社会行政职能、社会事业职能和社会服务性职能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行政职能。属于相关政府部门授予或者委托相应行政执行的职能,主要有:土
地管理、小城镇和居民点建设与管理、环境卫生与绿化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综合治理(主
要是治安管理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农场道路管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林木
管理、农机管理、水资源和渔政管理、动物防疫。
二是社会事业职能。属于相关政府部门授予或者委托相应管理权的事业性管理职能,主
要有:民政(包括抚恤、敬老、助残、扶贫济困、最低保障、赈灾)、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离退休人员管理、人武部、司法所、文化宣传和就业培训、幼儿
园、科研站所、电视广播。
三是属于为农场及所属企业生产、职工生活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服务性事业,主要包
括:危房改造、水电取暖等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与服务、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以上三类
合计共有30余项之多。
截止2010年底,我省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机构总数343个,分布在全省农垦各主管部
门、国有农场及其各分场,办社会职能职工人数920人。
(二)办社会带来的问题。
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农场作为经济主体,第一属性是企业,也要与其他企业一样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由于其仍然承担着办社会职能,这些沉重的支出压力,严重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制约了农场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削弱了农场生产经营能力。一是农场既要参与市场竞争,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办社会职能,兼顾社会效益,经营目标不明确,影响了竞争力;二是农场在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又要负责社会职能单位的各项事业正常开展,日常管理事务繁多,不利于集中精力从事生产经营。
2、加重了农场负担,影响了职工增收。农场作为企业,既要按政策向国家缴纳税费,又要承担办社会经费支出,这种双重支出,影响了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国家税费改革减轻农民和农工负担政策的实施,农场不可能直接向农工摊派办社会费用,这些费用表面上由农场承担,但农场通过提高土地承包费的办法变相增加了农工负担用于社会性支出,同时由于农场盈利能力变弱,农工福利待遇也受到影响。
3、制约了农场社会事业发展。由于农场资金普遍困难,社会事业仅能维持低水平运转: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农场社区管理、水、电、暖、交通、道路、环境保护、危房改造等由于缺乏资金,发展滞后,有的场区甚至落后于当地农村。二是部分机构设备陈旧,管理落后。比如医疗卫生单位,长期以来,农场对这些单位投入不足,医院设备得不到更新,房舍简陋,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致使病源日益减少,各医疗机构处在艰难维持运行状态。三是规模小。为了减轻人员负担,压缩开支,农垦办社会机构一再精简,人员缩编到极致,有些机构甚至只有1名工作人员,有些机构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四是缺乏人才。由于办社会机构人员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直接导致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农场只能聘用农工代替,工作水平越来越差。
4、影响了农垦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由于农场办社会支出巨大,农场经济效益差,社会事业、公益事业、服务事业落后,导致职工收入低、场区环境差、生产生活很不方便,极大地影响了农垦职工对建设农垦、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省农垦国有农场社会事业自我兴办,自成体系,游离在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之外,缺乏公共财政有效支持。目前,国有农场场域社会事业还没有列入当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利于政府对农场社会公益事业的统筹规划、投入和管理,不利于政府把农场内应该由政府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政府对农垦社会事业的管理服务渠道不通,政策不明确。农垦是国有企业,从事的又是农业行业,国家给国有企业的政策因农垦是农业行业而享受不到,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因农垦是国有企业也享受不到,农垦被“边缘化”问题比较突出。
二、农垦分离办社会进展情况及面临的困难
(一)分离办社会的进展情况。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要求以后,我省农垦以此为契机,在分离办中小学校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一是2003-2004年,榆林市垦区各农场共移交中小学校21所;2006-2009年,在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的支持下,省直农垦、延安市农垦、榆林市农垦将其余中小学校全部移交地方政府,共移交中小学校11所。
二是顺利化解了九年义务教育债务。2009年,省财政共给农垦解决化解九年义务教育债务资金1807万元。以上两项,已经基本解决了农垦办教育负担。
(二)分离办社会存在的困难。
分离国有农场办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任务艰巨,难度很大,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农垦自身看,主要是一些农场对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决心不够坚定、方向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得力。这也是农场游离于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外,“政策边缘化”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农场地处偏僻,长期以来,当地政府对农场发展建设重视不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农场担心社会职能移交后,地方政府仍然不承担应有的责任,反而影响场域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受传统体制及思维定势影响,农场对办社会习以为常,不仅缺乏忧患意识,而且缺乏改革的意愿和动力。三是农场认为自己办社会可以统筹垦区农场经济社会发展,便于管理,便于职工生产生活,减少与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矛盾,如果移交地方,反而会产生新的矛盾。
从外部环境看,部分地方政府承接农场办社会职能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主要也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对农垦在新时期的定位和改革方向不确定,影响了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及国有农场分离社会职能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二是农场办社会支出较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并形成大量办社会债务,加上农场办社会基础差,要赶上周边农村水平,需要继续付出大量资金、时间和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当地政府对承接农场办社会职能望而生畏,感到很棘手。三是农场在分离办社会职能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是钱的问题,如原有人员的安置和待遇问题、原机构遗留的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对农场社会如何实施规范管理、农场社会职能和农村社会职能协调平衡问题等,都需要研究解决。即使是实行内部政企分开,也存在内设机构的合法性及经费如何保障,与农场经营职能如何划分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接收的决心。
以上问题,都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研究,循序渐进,在稳步推进的原则下积极加以解决。
三、政策建议
目前,推进我省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时机基本成熟。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此做出过明确要求;二是2006年推进的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国有农场各项收费,推进了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为分离办社会职能奠定了基础;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各级财政逐步具备了承担农垦社会职能的能力;四是全国其他垦区在分离办社会职能上的试点,为我省提供了经验。
根据赴外省农垦考察了解的情况和参阅其他垦区的资料,全国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方式主要有:
(一)将农垦企业所承担的行政性和社会性公益性职能、机构、人员及相关资产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主要有两种具体方式:一是一次性全部移交,如北京垦区等。二是分项分批移交,成熟一项移交一项,如辽宁、江西垦区等。
(二)将农垦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及社区管理机构、人员、经费预算等在农场内部与生产经营职能分开。主要是在农场内部设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专门负责社会管理等工作,如江苏、安徽、宁夏垦区等。
(三)将具备条件转化为经济实体的社会机构推向市场,向社会开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河南、广东等垦区等。
(四)在农场辖区内建立新的政府机构或政府派出机构,负责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保持农场建制不变,同时在农场设立县或乡政府机构,如上海垦区等;二是在农场区域设立管理区、开发区等派出机构,建立财税体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与农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如河北、湖南垦区等。
(五)撤场建政,以新建立的县、乡(镇)机构取代农场等,如河北、湖北、湖南等垦区部分农场。
综合以上情况,全国其他垦区情况各不相同,差异很大,我省农垦虽与他们没有可比性,但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根据全国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的经验,结合我省的实际,对我省农垦分离企业办社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总体思路。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生产经营市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服务社会化,进一步解决农垦政企不分、社企不分问题,促进农垦和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农垦,关心农垦,支持农垦的发展,帮助农垦减轻办社会职能负担。我省农垦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农垦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业“走出去”等领域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自身经济效益有所增长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农垦作为共和国“子民”,理应同等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享受公共财政。为此,省、市、县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该尽快制定落实政策,为农垦同等享受公共财政疏通渠道,排除障碍,确保国家惠农强企政策顺利覆盖农垦。
二是明确目标,坚定信心。一是农垦自身要坚持深化改革,坚定企业化改革方向,坚持以生产经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二是农垦要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汇报,争取了解、理解和支持。农垦的各项改革都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要在农业部农垦局、省国资委及各级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明确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在当地区域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融入当地社会,不能长期游离于区域经济社会之外。三是要下决心分离办社会职能,充分认识办社会职能给农垦带来的利与弊,打消各种顾虑和担心,主动配合当地政府把国有农场社会事业办得更好,为农场经济发展和职工群众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循序渐进,稳步实施。我省农垦办社会和全国农垦其他垦区一样,由来已久,情况复杂,应该借鉴全国农垦“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经验。改革方向和思路明确后,逐步推进,不强求一步到位。既要考虑农垦的需要,又要考虑地方政府管理水平和承受能力。从全国农垦的情况看,一次性将全部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的垦区和农场还是少数,大多数采取先易后难,先分项、分期、分批移交,先内部分开,后彻底分离。
四是因地制宜,多策并举。我省农垦管理体制比较复杂,有省直管的,如省农垦集团;有市管的,如延安、汉中、榆林榆阳区农垦局;有县管的,如横山县石马坬、靖边县新桥农场,还有行业管理的,如省农垦集团对全省农垦的行业管理、榆林市农垦服务总站对榆林市农垦的管理。因此,在推进分离办社会职能时,应按照不同的体制和当地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
五是坚持自愿,维护稳定。推进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牵扯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政策性强,工作难度较大。各项工作一定要在农场自愿、各级政府部门自愿,特别是农垦职工群众自愿接受的前提下开展。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让他们享受到改革成果。要做好职工群众思想工作,掌握思想动态,深入开展宣传、讲清形势、交待政策、扎实工作,避免因政策不到位,造成不同群体利益反差引发不必要矛盾,影响农垦稳定。
(三)具体措施。
一是分离农垦办社会职能先采取内部分开,再逐步过渡到彻底分离的办法。建议农垦各级主管部门和各农场,将办社会部门、职能、人员、机构、经费、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等在内部分开,成立专门的社区管理委员会,统管农垦社会事业。
二是各级政府应将农垦社会事业纳入统一规划和财政预算。国家出台的有关涉农涉企政策,要积极向农垦倾斜安排。
三是省农垦集团每年向省财政厅统一上报全省农垦社会事业经费预算,由省财政厅核准批复后下拨各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农场社区机构。市、县财政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农垦社会事业配套资金。
四是对农垦2010年以前发生的办社会事业债务,由中、省财政帮助化解。
五是为了加速国有农场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议将农垦国有农场自行实施的道路硬化、小型水利、人畜饮水、电力设施、环卫、绿化等公益项目纳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
第三篇:财政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印发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实施办法
财政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印发《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的通知
财行[2007]213号
有关省、自治区财政厅、侨办:
为进一步推进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现将《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附件: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财政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二○○七年八月一日
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
为加快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程,推进华侨农场体制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6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推进改革。有关省(区)要在两年内将华侨农场承担的教育、卫生、政法等社会职能分离出去,尽快推进华侨农场“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改革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按照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华侨农场各项社会职能应由所在地政府承担,中央财政适当补助。有关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主要责任,以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为契机,大力推进农场体制改革。
(三)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安排资金。中央财政根据有关省(区)资金落实(以省级财政下发补助资金文件为准)和分离办社会工作进展(以农场与所在地政府正式签订的分离办社会划转文件为准)情况,下拨补助资金。
二、资金安排及标准
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资金主要由省级财政负担。有关省级政府要及时落实补助资金,督促农场所在地政府与华侨农场签订移交协议,明确移交时间进度。中央财政根据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情况分配补助资金(原则上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的标准不低于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的1.5倍)。中央财政和省(区)财政补助资金专项下达到华侨农场所在地政府。
对于有关省(区)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分离华侨农场办社会职能形成的支出,中央财政按分离机构和工作人员数量给予补助。标准如下:
1.中小学校:每所5万元,每名教职工1万元;
2.医院(卫生站):每所4万元,每名医护人员0.6万元;
3.公安政法单位:每所3万元,每名干警1万元。
三、组织实施
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有关省(区)及农场所在地政府要加强领导,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
套措施,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做好移交机构的资产、财务、社保、人事关系的划转工作,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注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证平稳过渡,不得影响学生上学,不得影响教育秩序,不得降低教学质量;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
有关省(区)要加强对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将视情况扣减补助资金。
四、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1]
第四篇:农场报告
兴凯湖农场十一届三次
职工代表大会材料之
兴凯湖分公司三届三次
改革创新
优化布局
突出重点
加速发展 为实现农场现代化跨越发展的新格局努力奋斗
¬¬ ——在农场十一届三次、分公司三届三次职代会上的报告
吴向东
二○一一年十二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局、管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公司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改革创新,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加速发展,为实现农场现代化跨越发展的新格局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受农场党委的委托代表农场和分公司领导班子作2011年工作报告,请大会审议。
一、2011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年来,农场紧紧围绕总局、管理局、北大荒股份公司的工作布署和农场的发展思路,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实现了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安全生产无事故,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重点工作,实现了“十二五”起步良好开局。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07152万元,同比增长33.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03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07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041万元;人均纯收入17178元,同 1
比增长22.09%;粮豆种植面积58.54万亩,实现粮豆总产34.45万吨。
(一)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取得可喜成绩。2011年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全面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实施农业标准年工程,构筑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农场今年经历春季严重低温寡照、多雨大雪,秋涝倒伏等自然灾害,通过全场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难,农业生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水稻平均亩产603公斤;高产创建核心区亩产突破955公斤,荣获总局第三名的好成绩并受到总局表彰。
完善农业承包体制,提升农业管理水平。改革土地承包政策,由“两田一地”承包制度改成“两田制”,水田秧田地实行有偿使用,土地发包工作落实稳定。加大新技术、新措施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措施应用水平。推广毯式育苗机械插秧面积18.6万亩;实现水浴式集中分批浸种催芽面积100%;开闭式大棚和卷帘器应用100%;撒肥机施用基肥面积100%;搅浆水整地面积100%;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实现高台旱育集中秧田地育苗100%;推广应用秧田微喷设施4个单位。大力推广应用电动精量播种机播种技术,应用水稻种衣剂包衣技术3万亩;调整种植结构,扩稻增玉提产增效。完成旱改水面积16401亩,种植高产作物玉米3万亩。
加强农业人员科技培训,提高农业队伍素质。农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集中培训、生产培训、专题培训、现场培训等形式共对农业系统管理人员和示范户培训达6100余人次。加大农业机械投入,提升机械化标准水平。全年投入资金3806万元,购臵和更新农机具1028台套,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8327万元,重点新建水泥晒场8万平方米、晒场围栏2800延长米、粮食仓储建设、配肥站、水利工程涵闸建设和维修及实施土地整理二期工程。高度重视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农业引领、示范标准。共落实高产创建水田面积6万亩,取得实测万亩产量达标的好成绩;建设科技示范带70公里。畜牧渔业、林业生产有较快发展。畜牧渔业生产全面完成管局下达畜牧水产考核指标;完善大湖水面发包办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30亩,完成义务植树4.2万株,主要防护林工程321亩、建设绿色通道21.3公里绿化320亩、营区绿化180亩、林带更新297亩。
(二)农场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日益完善。
农场经过城镇化建设三年决战,小城镇体系基本成型,面貌焕然一新,三年建设总面积达到34.62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34平方米,城镇化率由31%达到83%。
今年城镇建设总投资34137万元,其中国投资金960万
元,企业自筹资金33177万元,用于危房改造和城镇基础配套建设。其中投资18122万元整体拆迁10个作业站,拆迁966户,新建场部文体和新苑两个小区及南岗管理二区三处危房改造住宅140040平方米;投资4464万元新建10177平方米文体中心和体育场设施;投资922万元新建客运站;投资2049万元新建主干路5.9公路,其中中心大街2公里;投资1878万元为新建小区上供电变压器及将空架供电线路全部建成地下管网;投资534万元扩建了自来水厂,满足城镇用水需求,日供水能力翻番达到4000方。投资8370万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绿色城镇体系建设,续建排污泵站和新建小区道路硬化、供水、排水、供暖、数字电视、通讯及中心大街交通红绿指示灯、监控系统等配套设施;在今年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85万元对农场的1号、3号进行分户供暖改造和12、13号楼的供暖系统管网改造,保证住户供暖达标;加强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实施亮化、绿化工程,中心大街和新建小区路灯100盏,更换165块延街牌匾,场区绿化植树5000株;投资54万元新购进消防车1辆。职工群众企盼的“耕作在广袤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美好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三)工业企业顾全大局,在服务于农场城镇建设中发展壮大。
农场工业发展主要围绕建材、稻米两大产业开展工作,全年预计实现增加值8400万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利润1060万元,同比增长31.5%,全年产水泥21万吨、大米4万吨、红砖1600万块,碎石3万余方,有力支援了农场的小城镇建设;天湖米业投资5200万元新建45吨炉生物质(稻壳)能源热电联产工程项目现已运行,近期可并网发电,极大地改善了农场的供暖质量和保证了小城镇的持续发展。湖西酒厂抓住“兴凯水城”建设发展旅游机遇,今年投资近200万元维修厂房、新上瓶装生产线,由原来的作坊生产,建成标准化生产,扩建达产后,实现产量翻番年达到300吨以上,打开湖西白酒销往全国的通道,今后将成为农场工业发展的亮点。
(四)全力推进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继续改善学前和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投资204万元对学前教育楼房进行扩建和45万元对中小学的宿舍楼、教学楼进行了改造,对部分教学设备进行更新。高中录取率100%,重点录取率达到60%以上,取得全局第二名的好成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场对基层卫生员的工资进行调整,在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了标准社区诊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救济人群。今年新开展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中因病或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工作,对符合条件人员给予办理病退;继续调整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和低保人员的月发放标
准。建立健全群众性文体组织,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新成立10个群众性文体协会,使群众文体活动组织化、规范化;以庆祝建党 “90周年”为主题,广泛开展千人大合唱比赛、演讲比赛、篮球赛、环湖跑、时装表演赛和乒乓球赛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安全、综治、信访工作力度,保证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全年做到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信访工作着力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源头治理,信访总量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五)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为农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组织保证
适应城镇发展需要,探索党建发展新模式。今年针对整体拆迁、城镇化快速推进等新形势,以创建“两个”党建示范点为抓手,深入实施“北大荒先锋工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社区党建和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了“常规工作有提升、重点工作有创新、难点工作有突破”。不断加强学习、宣传工作,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建立健全机关周五干部学习日制度,全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全年对外宣传在报刊杂志发稿700余篇,网络媒体发稿3000余篇,其中《农垦日报》发表头条3篇,专版12个。狠抓源头治理,营造良好反腐倡廉环境。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从政行为问责办法》,对全场科级以上干部实行个人廉政
承诺制并签订廉政责任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
过去的一年里,农场高度重视离退休老干部工作,投资38万元改造了老年大学办学条件,加强了对工会、共青团、武装、妇女、关工委等工作的领导。这些组织充分行使各自职能,充分调动各自所联系的群体,积极投入于农场的各项事业中,为农场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年来,公、检、法、司、工商、土地、交通、通信、电力、税务、邮局、农行、保险等部门围绕农场发展积极开展工作,为维护农场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兴凯湖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得到了各级关注和支持,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省委书记吉炳轩等先后到农场视察、调研,这既是对我们工作垦定和认可,也是对我们发展的鞭策和动力。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总局、管理局各级领导关怀支持,离不开农场历任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农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农场党委和领导班子,向所有关注支持农场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向为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干部、老同志,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农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
展与上级党委和全场人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不完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工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体系;少数领导干部还存在工作不实,执行力不强,形式主义现象时有发生。问题催人警醒,困难激发潜能。只要我们上下同心,以民心为先、民意为重、民生为本,就一定能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在推进农场各项事业发展的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二、科学谋划,务本求实,扎实推进,全面完成2012工作目标和任务
农场2012年是垦区实施 “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第一步决胜年,也是农场落实总局“强工三年攻坚战”的起步之年,顺利完成第一步的目标和农场发展总体规划,事关全局,责任重大。
农场2012年总体工作要求: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局、管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一条主线”、促进“两个提升”、实现“三个突破”、突出“四个重点”,实施“六项保证工程”,确保农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跨越发展奋斗目标。
“一条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打造有机特色
生态水稻专业场,创建和谐兴凯湖,倾力将兴凯湖农场建成湖畔第一靓城。
“两个提升”:提升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水平和小城镇基础功能建设水平。
“三个突破”:实现“旅游经济”、“文化建设”、“工业产业”三方面发展的突破。
“四个重点”:农业标准化作业和新技术、新措施的推广应用;小城镇建设配套设施和城镇管理服务水平;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工业项目规划和建设。
农场2012年发展目标:力争实现生产总值128590万元,计划增长20.3%;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21500元,计划增长25.1%;粮豆播种面积58.54万亩,实现粮豆总产35.1万吨;GDP综合能耗下4.5%。全面完成管局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一)提升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水稻生产为主体,以设施农业为根本,以建设标准良田为基础,以高新科技为引领,以落实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以强化管理、全程服务、狠抓落实、严格考核为手段,努力打造“田园风光展示线”,全面提升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水平。
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和新技术、新措施的应用,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继续抓以农业开发和土地整理为基础的标
准粮田建设,明年农业开发投资2382万元进行东风管理区中低产田改造和前卫管理区高标准粮田改造,国家投资9641万元进行三期、四期土地整理,整理场内东风、前卫、望远三个管理区近六万亩耕地。狠抓以农时为指标的水稻常规技术措施的标准化作业,重点强化水旱田五边草坪化、运排沟埂规范化管理。推广应用以落实高产优质栽培为核心的14项新技术、新措施。重点推广100%水稻毯式育秧机插技术、100%应用集中秧田地微喷技术、100%应用水稻种衣剂包衣技术、推广应用高速插秧机机插技术和水稻分段收获、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技术。
加强农机装备和场库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筹集资金3095万元,加大农机更新投入和新建一处农机装备服务区,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7.5%以上。
加大高产创建投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落实高产创建农业部2万亩示范区、总局3万亩示范区、管理局1万亩项目,争取再创佳绩,为农业生产标准的全面提升和产品产量的全面提高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基础标准。全面投入资金3193万元,加强“五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建一处标准化农具场项目工程;(2)5万平方米水泥晒场及值班房、围栏建设工程;(3)粮食烘干塔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工程;(4)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建设工程;(5)采摘园建设工
程。充分发展农业服务体系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继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应用、统一供种、统一供肥工作,加强阳光保险投保和理赔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保证。
着力发展畜牧、渔业。畜牧业确立以鹿业为支柱产业,加快开发建设力度;水产业按照充分开发利用独特环境及水资源优势,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休闲水产养殖业,形成有影响的特色水产业。2012年建设的主要项目有:(1)协调建设农场“鹿趣园”项目;(2)在小黑河流域,发展水产特色养殖水面200亩,开展河蟹、野生鱼休闲水产养殖及林下经济。
(二)提升小城镇基础功能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小城镇的良性循环。
以“建”、“管”、“活”为重点,全面提升城镇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突出“建”,以道路硬化、小区美化、城市靓化、场区绿化为重点,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强化城镇承载功能。2012年兴凯湖农场计划总投资近34947万元,建新型住宅区等总面积60000余平方米,同时做好场部供热、污水处理厂、水上公园及配套管网、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和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二是突出“管”,加强社会管理,突出善治理念,实现农场城镇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群众化、素质化管理。按照“三优文明城镇”标准,努力创建“三优”文明城镇。
进一步加强交通、卫生、社会、生活和文化管理,强化物业公司的作用,抓好小城镇的靓、绿、净等工作。在管理城镇上要体现居民自治和农场管理双结合的作法,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高全民素质。
三是突出“活”,强化城镇产业基础,激发居民创业热情,提升城镇文化内涵,使城镇充满生机和活力。依据农场小城镇人口迅速增加的特点,鼓励群众创业,提高群众创业激情。重点抓好主导产业、服务业的规划和建设。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高为突破点,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充分利用总局发展“兴凯水城”的地缘优势和农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按照保护性合理开发的原则,加快旅游产业基础性建设和提升服务水平,尽快通过完成“3A”旅游景区评定,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打造“田园风光展示线”。结合现代化大农业科技示范带的建设,建设两条农业观光线、一个高标准水稻观光旅游万亩展示区和两个水稻高产展示区。
二是建设两个旅游景区。建设农场的“鹿趣园”和望火楼旅游区。计划总投资400万元,修缮望火楼观景台,新建旅游景区2000平方米。
四是完善功能配套体系建设。2012年计划建设一处集宾馆、餐饮、培训一体的接待能力200人的培训中心,提高
农场的旅游接待能力。
五是培养一支旅游服务队伍。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后备队伍为重点,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方式,加大旅游人才培训力度;建立、完善推行岗位培训、资格认证、技能考核、岗位考核、级别认证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景区、景点有专门讲解员,统一服饰,佩戴徽章,持证上岗。切实将旅游工作推向更高台阶,全面提升管理人才水平,为农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以工业项目规划和建设为突破点,实现工业快速发展。
以总局强工三年攻坚战为指导,以“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产业集聚、特色彰显”为目标,以工业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3年左右时间做强做大工业,实现年增速30%以上;力争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力争在前卫管理区14作业站原址建工业园区一处,构建起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工业园区发展目标
农场工业园区的工业固定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37%,新兴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0%,至2014年,兴凯湖农场要建成工业园区1个,实现园区产值要达到3亿元以上;使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成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工业三年发展主要经济指标
2012年全场计划实现全口径现价工业总产值 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4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增速40 %,现价工业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速30%,工业利润0.14亿元,同比增速32%,工业产品销售率9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长率10%。
2013年全场计划实现全口径现价工业总产值4.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7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增速36%以上,现价工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速36%,工业利润0.17亿元,同比增速21%,工业产品销售率9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长率10%。
2014年全场计划实现全口径现价工业总产值6.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4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增速36%以上,现价工业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速33%,工业利润0.2亿元,同比增速18%,工业产品销售率保持9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长率10%。
2012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做好工业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一是成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机制,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和落实。二是是按照功能分区,做好工业园区的选址、规划、功能分区。三是加快项目的引进和生产。在规划工业园区的同时,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绿色环保节能等要求,做好项目规划,争取每年引进一个大项目,同时做好本地企业的入园工作。
继续抓好稻米、建材产业发展。继续围绕稻米加工和水
泥建材两条主线,加快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达产率,实现工业快速发展。2012年水泥厂计划投资821万元进行辅助设备技改,增加选粉机、包装机和水泥库等设备。
完善纸业稻草等原料的收购机制。按照市场对接、规范管理、农场协调的原则,做到有序发展,做好纸业的原料收购工作,扶持纸业做强做大。
(五)持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继续加大投入,以“路、住、水、能、树、文、教、卫、保、富”为重点,切实抓好教育、卫生、低保等关系职工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
一是大力实施“绿满垦区,共建生态家园”活动。计划完成绿色大通道建设13.5公里,农田防护林更新230亩,完善国家重点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设施、设备建设,加强国家重点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管护和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二是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引领学校跨越式发展,计划投资700万元建设500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和投资530万元更新、完善教学设备设施;三是进行场内卫生资源和队伍整合。按照农场撤队并区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场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步伐,撤并作业站队卫生所;
四是提高低保待遇标准,切实提高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低保标准提高到400元,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260元。
五是继续加大投入,完善供暖锅炉建设,保证城镇供暖体系有效运转。明年天湖米业计划投入3650万元新建75吨锅炉一座。
(六)以加强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为突破点,努力提升农场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2012年将是农场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加快期,是农场小城镇建设由“建”到“管”的转型期,是农场“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是农场工业建设三年攻坚战的起步期,党建工作重点围绕“三个支撑”和“三项活动”开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一是着力抓好党建工作,为农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的组织支撑。重点开展“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年”两项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和工作能力及作风转变。强化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特别要强化基层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党组织书记和行政领导实行同奖同罚。继续加强对整体搬迁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探索研究,在南苑、新苑、文体等新建小区推行兴和小区党建工作模式。积极采取“公推直选”等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场”战略,大力推进竞争性干部选任方式,“内培”与“外引”相结合,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干部人才队伍。丰富党
建活动载体,大力实施“双培工程”,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是着力抓好文化工作,为农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的精神支撑。以创新开展“三优文明城”活动为重点,开展“文化兴凯湖”、“礼仪兴凯湖”、“诚信兴凯湖”创建活动。“文化兴凯湖”创建活动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凝聚人心。弘扬北大荒文化,强化教育引导,用北大荒核心价值观统领职工群众思想,使之成为全场共同遵循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适应发展形势,立足农场实际,培育积极向上、提振士气、促进发展的企业文化。“礼仪兴凯湖”创建活动以广泛开展会务礼仪、仪表礼仪、交际礼仪、办公礼仪、接待礼仪、餐饮礼仪、交通礼仪培训等为重点,提高干部职工群众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全面提高农场文明程度。“诚信兴凯湖”创建活动以全面贯彻落实北大荒核心价值观“诚信、务实、创新、卓越”为重点,规范人民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形成实事求是、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工作范围,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是着力抓好社会管理工作,为农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的群众支撑。以创建“和谐型”社区党建品牌为目标,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建设一支能征善战、会做工作,特别是会做化解矛盾、控制事态、处臵突发事件工作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南苑、新苑、文体小区活动场所建设,推广兴和小区社会管理模式和经验,使每个小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成为解决居民群众实际难题的“温馨之家”。引导各单位(部门)将工作向居民小区、居民楼院延伸,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满意度,走出一条具有农场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同志们,明年是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三步走战略的关键节点,这场攻坚战涵盖了第一步的收尾年和第二步的起步年,新的工作目标已经确定,新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我们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努力实现农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兴凯湖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农场2010年工作述职报告
***农场2010年工作述职报告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一年来,农场党委、管委会在拜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 中央新疆座谈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抓住新疆大发展的有利机遇,以农场实际发挥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全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农场党委和管委会始终把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作为中心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抓住新疆大发展有利机遇,统一全场各族干部的思想认识,明确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尤其是开展优质服务年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开拓、进取思想和务实工作作风有了较大的转变,制定出今年的目标和任务。
(一)优化产业结构,稳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1、明确目标,制定有力措施,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全场总耕地3.1万亩。其中粮食16900亩,经济作物14500亩。其中小麦10000亩,平均亩产435公斤;玉米8000 亩,亩产869公斤;甜菜8000 亩,亩产5.4吨;酱番茄1000亩,啤酒花860 亩,亩产干花235公斤,瓜果蔬菜320亩;辣椒2000亩,亩产3吨;洋芋2000亩,亩产2吨;小拱棚西瓜 370亩。农业产值完成54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87万元,增长17%;人均收入4669元,比上年增加839元,同比增长22%。
2、林果业稳步发展。春季共植树造林298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30亩,育苗37亩,嫁接了291亩,农场林业总面积达3200亩。出动劳动力义务植树4300人次,植树13万余株。为明年春季植树平整300亩地块。全年共举办了11期各类形式的培训班,使1240人次农民受到良好的林业科技培训。
3、畜牧业扎实推进,将畜牧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完善和健全领导机制,以发展“萨帕乐”细毛羊为重点,保优去劣,黄牛冷配511头,购优质种公羊15只,种山羊6只,改良小牲畜16655只,淘汰劣质牲畜3661头(只)。共有青贮窖25座,制作青贮饲料12015吨。购买小鸡46600只,产肉566吨,产羊毛68.7吨,其中“萨帕乐”细毛羊 3.吨,动物疫病防治407710头(只),年末牲畜存栏28834头(只)畜牧总收入727万元,人均1018元,占人均总收入的22%,增长34%。
4、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各站所示范作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50—100亩的各类农作物示范田,共计1610亩村干部有指挥带头田;二是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学习班26期,参加培训人数达3568人次,召开23场科级示范现场会,农作物品种优良率达到90%以上,农场已营造成良好的科技兴场、科技兴农的氛围。
5、加强农机管理,年初制定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管理,从春播、冬播及各个农机使用季节前做好检修。有农机550台,拖拉机年检564台,检修率达93%,机手年检率98%。全场机耕面积6.52万亩,机播5.6万亩,机收3.2万亩;全年无重大车辆事故。
6、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清挖水渠30公里,排碱渠1公里,维修干渠25.2公里,平整土地3760亩,全年防洪15次,投入劳动力3356人(次),新建防洪坝520米,维修防洪坝1120米。征缴189.3万元水费于8月底交水利局。
7、扶贫工作,提供烤火煤150吨,面粉12吨,清油600公斤,发放救助款12000元。返贫率控制在4%以下。
8、劳务输出是农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劳务用人长效机制,利用农场优势资源,全方位宣传和动员农民走出,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430人次,劳务创收达到330万元,比上年增加38万元,人均创收592元,比上年增加6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2%。
9、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克服种种困难,狠抓了五清五改工作,以新农村建设标准指导,积极动员开展富民安居工程,完成26户抗震安居任务;其中9户扩建、4户改造户型、20户安装大门、20户 房前路面硬化,共投资41.6万元。
10、为民做好事做实事。新修防渗渠1000米;新修防洪坝1000米;修农村公路23公里、修农村砂石路10公里;解决巴扎区2300人的饮水;为5个集体村解决无养殖48户,共1009只羊;投资50万元新建“富民安居”房48户、抗震安居房33户;2010年新植生态林298亩、准备明年春季植树地300亩;投资79万元为10、12村、牧场改扩建队委会;平整土地3700亩;修建桥涵28座,其中:桥7座、涵21座。
(二)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农场党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稳定工作列入首要议事议程,以创建“平安乡镇”工作为中心,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一是明确责任目标,与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十户联防”的作用,以武装部、派出所为中心,加强对重点人口的管理,严格注意“三股势力”和“三种人”的动态,从今年3月份起,积极开展“讲党性、讲政治、树正气”及“非法宗教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宗教人士的学习和培训,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和“法治六进”工作,全场年内无重大刑事案件,有效地保障了农场的平安。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党政领导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完善场村(连)计划生育领导机制,强化专业人员技术服务理念,规范基层档案管理,定期召开妇女主任会议,认真开展2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继续加大“两基”教育投入力度,全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及率100%、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三)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明显好转。狠抓思想建设,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双语”学习,以工作态度和为民办事为内容,全面衡量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问题,不空谈政治,不求真务实;完善目标责任制和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增强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和警示教育活动,认真遵守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教育学习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和三项谈话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农场重大事项,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不搞个人说了算,实行民主决策。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解放力度不够,观念陈旧,不够开放。
(二)科技教育相对落后,劳动者素质普遍低,经济基 础薄弱,新农村建设推行难度大。
(三)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缓慢,幅度小。
(四)少数干部艰苦奋斗思想淡薄,工作方法不科学,形式主义作风仍然存在。
上述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在一定时间内制约着我场的社会经济发展,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努力在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明年工作的重点是:
1、进一步巩固上年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带领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发展经济,切实为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工作。
2、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指导,认真搞好“三夏”工作,协调粮食、经济作物发展。加大农业设施投入,林果业、牲畜业,为充分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指标做保障。
3、进一步促进设施建设,有效做好水利防洪、维修水渠、低产田平整等工作的同时,按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按计划,做好抗震安居工程和“五清五改”工作。
4、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培训、实用、普及工作,带领群众做好依靠科技增加农牧民的收入。组织农民劳动力按专业培训能力和按照各自的能力增加收入及外出增 加收入工作,做好脱贫及对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的指导。
5、认真抓好安全和公路养护工作,积极排查不安全隐患,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抓好落实。
6、进一步促进党对农村的政策,及时解决农牧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正确执行政策中为使农牧民群众满意而努力。进一步做好有关农牧民利益的各种“公开”工作,工作、办事中实现“公开”、“公正”办事态度。
7、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全体党员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坚定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拒腐防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村(连)两委班子,场驻村领导指导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好抗震安居房和新农村建设。农场11、12村作为2011年整村推进的重点,计划做好100户的富民安居改造。农场抽调专职人员与村(连)主要领导共同商讨规划村容村貌建设,要求每村要有一台铲车进行危旧房清除,各村每户抽出一名男壮劳力以村组为单位进行“五清五改”工作,两周进行一次评比检查,每月一次小结,力争全面完成村民危旧房、院落清理工作。
2、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农牧 民(职工)修建乡村公路,每村不少于5公里,路面铺砂石料30-50厘米;配合县交通局完成农村23公里的铺油任务。严格按照公路责任书要求进行护理。各村(连)水渠、林带每月进行一次清理,按时为林带(片)杀虫、除草等护理工作。
3、积极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一是做好季节性劳务输出,充分利用农场啤酒花、棉花采摘,甜菜收获、辣椒采摘等农作物收获季节,协调和组织好农牧民积极参与;二是做好长期性外地劳务输出人员的家庭生产和生活工作,要减免部分义务工,组织村民帮助解决他们一些困难和问题,以解他们后顾之忧。三是掌握和了解外出劳动力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一定的法律、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帮助。
4、继续认真做好社会稳定,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十户联防”和农场联防队的作用,努力做到群防群治,保持社会稳定。
5、认真做好上级安排临时性工作。
中共**县***农场委员会
2010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