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小论文评比方案
首届“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评比通知
各位同学、科学辅导员:
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志趣,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举办全校小学生科学小论文评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科学小论文主题
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成果。小实验、考察、对生活、课堂 教学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的调查报告、观察日记。
二、参评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的3—6年级学生
三、征文内容
1.小学生本人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发现或得出的解释;
2.小学生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
3.小学生自己设计的小实验;
4.科学方面的奇思妙想等。
四、注意事项
1.征文一定是小学生自己的作品,不要由教师和家长加工。不得剽窃他人劳动成果,一经发现,取消评比资格。每位作者仅限报送1篇科学小论文参评。
2.科学小论文的内容要求具体、真实、有条理、语句通顺。字数一般应在400字以上。
3.征文抄写或打印一式三份(可复印),要求字迹清楚、规范,须写明题目、作者姓名、年级、指导老师等。
4.所有征文于2012年10月30日前上交教导处。
五、评选办法
学校将组织有关教师对推荐的小论文进行评审,评出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发给作者和指导教师获奖证书。
第二篇:论文评比方案及措施
谷金楼集教学论文评比方案及措施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进行教学科研。科研出效益、科研出质量、科研出成绩。教学工作研讨会是我们总结经验、交流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渠道。经学校研究决定,2008~2009学上学期将召开本教学工作研讨会,具体安排如下:
1.参评教师: 45岁以下教师
2.论文要求:
(1)文章应反映作者近一年来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及创造性实践与体会,必须是未发表、未评奖过的新论文。
(2)文章要立足教育实践,忌理论泛谈,尚个案研究;忌简单空洞,尚实际实用。
(3)本次论文范围不做要求,只要是与教学有关文章均可。考虑到全校教师的可交流性,最好能便于其他学科老师阅读学习。
(4)篇幅不作要求,但交流时将根据情况限定时间,作者要适当调整篇幅,控制好交流时间。
(5)文章统一用A4纸打印(可双面打印),标题下注明作者及所在学科,正文用宋体5号字,页面设置用Word默认值。
3.评比程序:
(1)初评:教研组组内评比,要求排序并推荐一篇到大会交流。
(2)复评:学校领导评议,分小组对教研组评比结果复评认定,确定二、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
(3)终评:大会交流评比,打分排序产生一等奖,大会交流但未评为一等奖的论文自动进入二等奖。
4.时间安排(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1)论文提交时间:9月1日上午8点前交至教研组,过期不受理,教研
组长在9月8日9点前将论文目录交至科研处祝新处。
(2)学科组组内初评:期中考试前完成初评,所有论文原文和初评结果于11月17日上午9点以前交到教务处。
(3)复评:11月24日~11月28日
(4)大会交流(终评):12月9日,(5)表彰:12月19日公布;12月23日颁奖
5.初评建议及要求:各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评比。具体办法可以是全组老师共同评议打分排序,也可以成立学科评委组(最好是由不参加论文评比的但有一定权威的老师组成)进行评比,还可以邀请外校权威老师评比等。方案可以不同,但一定要在教研活动时间内进行组内交流,最后将评比排序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科研处(要求填写并上交《初评报告》、《大会交流论文推荐表》等)。
6.奖项设置:
(1)个人奖:一等奖约5%,二等奖约25%,三等奖约30%,酌情设一定数量优秀奖。
(2)组织奖:对组织好、论文数量多、质量高的学科组酌情设1~3个优秀组织奖。
说明:评比结果除存入科研处档案作为考查教师科研业绩的资料外,同时上报学校校长办公室,作为今后考评、晋级、评优的依据之一。特别优秀的论文向市级以上刊物推荐。对未按要求交论文的老师和未组织好交流评比的教研组将予适当方式批评。
2009年8月18日
第三篇: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
不久前,我们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的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一次性薄膜桌布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们科技小队来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科技书籍,并且上网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 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若氧气立刻消失,那人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② 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③ 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第四篇:科学小论文
神奇的缓冲力
前几天我帮妈妈在厨房做饭,刚拿起一个鸡蛋,突然手一滑,鸡蛋掉了下来,幸亏地上有两张气泡袋,鸡蛋没有裂开,这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问妈妈:“妈妈,老师曾说过一个易碎东西有些时候从高处摔下来没有摔坏,是因为有缓冲力,那缓冲力是怎样形成的呢?缓冲力较大的是什么物体呢?”妈妈一时回答不上来,便让我做实验。
我拿来一杆长尺,在家中找出我认为拥有缓冲力的东西:如硬纸板、锡箔纸、塑料泡沫板、海绵、毛巾,还有几个鸡蛋。首先我挑了不起眼的硬纸板垫在地上,把鸡蛋从30厘米的高处掉下来,鸡蛋没有碎,然后提高高度到40厘米、5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鸡蛋竟然还没有裂开,这是怎么回事呢?接着我依次用了其他几样东西垫在地上,结果让我大跌眼镜,锡箔纸高度达110厘米,而我认为应该高度最高的海绵,鸡蛋在30厘米的高度就碎了,塑料泡沫板、毛巾也与海绵的结果相差无几。
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些易碎物品在运输途中为什么都在外面包着硬纸板,原因是硬纸板的缓冲力较大。爸爸回来了,我带着疑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还是爸爸知识渊博,他告诉我说:“缓冲力来自空气,由于硬纸板存积的空气比较多,可压缩性极好,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当物体落在上面后,气泡中的空气就会像弹簧一样起作用,能把冲击力抵消掉。这一发现不仅在我们运输易碎物品时带来方便,还可以利用该原理做出救命用的气垫、轮椅上的坐垫,还有太空枕。儿子,你知道还有哪些吗?”我急忙回答到:“爸爸,汽车上的安全气囊也是这一原理吧?”爸爸高兴地说:“你答对了,你真聪明!”
这个实验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我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只要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做到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也会有新发现的。
第五篇:科学小论文
我发明的“静电检测器”
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毛衣,我可高兴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赶紧拿出新毛衣迫不及待的穿上。好玩的事情出现了,在我把毛衣套上的时候,我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并且我的头发稍翘起来了。虽然声音很小,而且很快我的头发就恢复原样了,但是这仍然引起我的强烈好奇。因为科学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生活处处有科学,牛顿就是因为一颗苹果坠落引起疑问而发现了牛顿定律。我何不一探究竟?
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原因,妈妈笑嘻嘻的说,大概是静电吧。科学中可不能有“大概“这种词出现。于是我上网查了查,是与静电有关。老师经常说电很危险,那我每天穿毛衣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吗?静电与平常生活中电灯电话里的电有什么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才有静电?
在学校里,科学老师给了我答案。原来静电并不是静止不动的电,而是在空间缓慢移动的电荷,或说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化学纤维质地的衣服、地毯、坐垫和墙纸等受到摩擦都能产生静电。两种物体相互摩擦会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像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电流很少,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生活中容易起静电的地方有:天气干燥时塑料梳子梳头发会产生静电;穿、脱化学纤维质地的衣服时也容易产生静电;一些家用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的表面会有静电,等等。
静电也会传导,怪不得 我开冰箱门会手感到麻一下,原来人也是导体。
老师说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如果两片纸片同时带上相同的电荷,那他们不就相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静电检测器”。
一个空的透明的塑料饮料瓶起固定和隔绝潮湿空气,一根铜丝用来导电。铜丝最上端从瓶盖伸出,并弯成环状,这样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接收更多的电荷。在铜丝最下端将其弯曲挂上两片纸片。当有静电穿来时,纸片带上相同的电荷,相斥,会分开,而没有静电的时候则贴在一起。相反,当两片纸片分开的时候证明瓶盖上方的铜环上被传上静电。
小小现象大道理,科学真的无处不在啊。
DG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 D宝娟
指导教师GW青
201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