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研究

时间:2019-05-14 17:1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研究》。

第一篇:促进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研究

1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概念及特征

1.1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相结合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是将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使得农业生产逐渐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同时进行农产品营销活动,使其达到生产、市场一体化,全面实现商业化经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率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式。

1.2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1.2.1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作为产业化对象的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推动农业生产可能性

1边界外移”,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

1.2.2市场导向和一体化运行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显示出了市场导向和一体化运行的特点: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动力。一体化运行是在根据市场需求所形成的农业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农业科技成果运用试验——农业科技成果成果规模化应用的连续性过程。

1.2.3兼具经济、社会效益

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的效果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能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显著促进农业增长。

2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意义

从我国农业生产实践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业经济增长一般都是通过科技进步并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农业科技成果不断地在农业生产中得到采用,而农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不断面世的最新农业科技成果。1[1] 朱希刚.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行机制[J].农业技术经济,2000,(4):21-24.

第二篇:论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投融资机制经济论文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又有赖于建立良好的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我们认为,应从下面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投融资机制。

一、转变管理职能,健全基础功能,全面支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我国现行体制下的农业财政投入主要是国家预算安排的直接和间接用于农业的投入。财政农业投入,一是农业投入的基本部分和中坚力量;二是近年由政府牵头、财政监督、部门配合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这部分投入目前已形成“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合助、滚动开发”的营运机制。提高财政投入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促进作用,应在现有投入基础上实施优化组合,主要措施是提高开发投入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投入含量和强化国家预算支出的眼务功能。

①农业综合开发已基本确立了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可用公开招标、绩效分析、竟争立项的方式决定。对综合治理难度大,进展慢的地区,综合开发投入应兼顾治理项目和产业化项目,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②强化预算农业支出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服务功能,是财政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第一,“支援农村生产支出”要结合农业科技成果项目实行重点投入。按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编制预算政策,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执行制度;第二,强化农业科技支出和事业费支出对成果产业化项目的服务功能。一是统筹安排农业支出,支出项目化,实行成果项目为基准的“一揽子”管理。二是强化农业事业费的产业化服务功能。以项目管理为基础实行计划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农口工作与项目挂钩,视挂钩与否和实施情况为条件经费拨款。三是实行项目投入股份化、农口部门投入项目工作量可实行折金入股,收益分享,建立滚动投入机制。

二、拓宽筹资渠道,完善调控功能,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投入机制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将主要依靠政府的传统投入,转变为按成果产业项目多层次、资金多渠道、投入多主体的产业农业体系和有市场融资力的经营型农业。据农业部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的农业利润率已从1978年的5%提高到了90年代初的60%,而工商业平均为10%和15%,表明农业产业的融资能力已客观形成。财政应转变理财观念,变财政单一投入为以财政为先导的融资性复合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科学运作调控其他投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目前农业投入主要来自财政、银行、农户(家庭开发经营支出)。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计算,近十年在财政、银行、农户的农业总投入中,财政平均占17%,银行平均占61%,农户占22%,三者总投入平均增长20。6%,其中财政占7%,银行占76%,农户占17%。农业投资现状表明:财政投入量小,较稳定;银行投入量大,较不稳定;农户投入居中。以财政投入稳定银行和农户投入的措施是:

①根据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投入方式的转变,实现财政投入向基础投入的归位。财政投入应注重外部效益显着的基础项目,为银行和农户投入创造条件。

②银行以农业贷款贴息工作为重点,以财政补贴、担保、专款支持、信贷优惠、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引导集体和农户采用集资、股份合作、联营等集约投入方式。

③根据成果产业化项目采取股份制方式,组建以财政牵头,国家、法人、公众参股的农业科技企业,使农业科技项目的市场融资功能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转变投入观念,确立引导功能,建立农业高科技的风险投入机制

1。建立农业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的必要性

(1)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巨大风险性的迫切要求。

①时滞风险。据国内外经验证明,农业科技只有渗透至其他生产资源中才能真正成为有实际意义的创新。从一个农业科技成果到创造出产品往需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②自然风险。众所周知,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有些农业高科技成果能否带来预期收益还很难说。

③市场风险。一个农业科技成果能否最终实现其自身效益,取决于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中各环节各阶段各要素的协调配合、健康发展。

④制度风险。政策不完善,缺乏明确具体的可操作性都使农业科技产业化的风险成本大大提高。

⑤社会风险。主要是由成果开发者能力的有限性及成果的需求方——农户的文化素质差异性造成的。

(2)资金投入短缺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①从资金需求来看,国外基础研究、开发应用研究(中试)与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的投资大致为1∶10∶100,而我国当前仅为1∶0。7∶10。(林风林等,1996)众多科技成果由于缺乏急需资金不得不束之高阁,据统计,1996年促进农业发展的技术合同数为2.83万项,成交金额为27。05亿元,与1995年相比,成交金额净增5。95亿元,但仅为总额的9.01%。另外,我国成果转化率也只有10%—15%,专利技术实施率仅有10%左右,实现产业化的只有约5%。

②从资金的供给看,一方面,资金投入的绝对总量不足。90年代以来,我国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R&D)增长较快,从1993—1998年,我国R&D投入分别为169亿元,222亿元,286亿元,327亿元,509.2亿元,551。1亿元,平均增长24.6%,仅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25,韩国的1/3强,同期相比基本上与印度投入水平持平。同时,据统计,1998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466.5亿元,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3%,与上年基本持平。由此可见,财政主导投入格局,在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长此下去恐怕难以为继,急待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相对投入量偏低。我国R&D与GNP的份额一直徘徊在0。7%左右,1994、1996年竟降至0.5%,已低于1988年前的水平,1998年也只有0。69%,离中央提出的“200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R&D)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5%”,还有相当距离,成果开发和资本运用也存在“两张皮”现象。这些都说明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融资体系,有赖于健康有效的市场化科技资金投入机制的形成。

(3)风险投资在农业高科技成果产业化

中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总体看来,我国风险投资还太过零星破碎,力度规模也太小太弱。但从风险投资自身的特点和其他国家的成功实践来看是有着巨大发展前景的:

①风险投资的本质在收益不确定性,能获得高资本效益的回报,从而也有现实的可行性;

②风险投资参与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中试、生产、销售,提供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有利于降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本;

③国际经验证明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有极其重要支撑作用。

2、加快建立农业高科技农业风险投资机制的对策

(1)面向市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一是由各级政府牵头成立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对农业高科技项目提供风险资金支持,并对风险资本市场示范引导扶持;二是积极鼓励各金融机构、全国大中型企业及农业科研单位出资组建股份制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此类公司应逐步成为主流投资形式和主流组织形式。三是创立和发展公开上市流通的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采取公募、私募或中外合资等形式,分散筹资风险和寻求收益最大化。四是组织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咨询管理机构,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承诺制等)下,为国内外投资者进行评估项目的筛选、推荐、评估风险、市场分析、投资回收,并可受投资者委托对项目营运管理。五是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二板市场或企业股权及基金上市交易柜台市场,拓宽发展渠道。六是适当放宽农业高技术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股票上市的条件。

(2)健全激励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动力机制,完善农业高科技风险投入保障体系。一是在国家农业发展计划中详细规划,建立国家农业风险投资管理机构,负责风险投资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二是补充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政策法规,使农业科技风险投资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三是当前应由农业部会同有关金融管理机构制定《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管理条例》,保障风险投资主体的正当合法利益,在试行积累试验后,再着手制定《风险投资法》。四是财税政策中应增加农业高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拨款,部分税收减免,风险损失补偿,贷款贴息和专项奖励,另外,应鼓励民间和商业金融机构进入农业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项目。五是完善审计、信息咨询体系的建设。使风险投资处于社会和投资主体严密监督下,同时加强全国农业技术市场体系的联网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数据库。

(3)优化农业高科技风险资金的投入机制,确保投资的保值增值。一是规范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项目应进行严格的评审筛选,严格投资代款和投资决策,加强评估监督,保证投资的顺利回收。二是明确界定各利益主体的产权关系,明确各投资主体的风险责任个人承担制,农业高科技投资项目的业主负责制。三是加强对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规模化管理,使农业高科技成果能自由转让、买卖、科技入股等。四是农业部应尽快出台风险投资市场技术经纪人制度,严格实施咨询管理的行业规范和业务考核,实行农业科技市场的合理有序流动。五是健全风险投资资金的运行体系。对政府投入的风险资本,应关注市场发生的机会收益信号,而不以计划或行政意志运行,对于社会风险资本加强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决策和信息分析,实现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4)建立农业高科技风险资金的风险规避机制,保证投资的安全增值。一是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构内在风险防范机制。在投资前,注重市场调查;在投资分析评估时,应深入实地考察,全面评价该项目阶段性还款能力和贷款风险,确保信贷资金按时收回。二是提高投资风险化解能力。首先可由政府出资成立国家信用担保机构,为农业高科技项目的风险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其次可由政府、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出资成立农业高科技风险补偿基金;再次可多方投资形成贷款组合,调整分化资本结构,投资项目组合上实行水平式管理,把某些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摊转嫁;最后开拓风险投资的保险项目,在合适条件下可由保险机构直接投资或为风险投资项目实行联合保险。三是强化对风险投资监督管理。风险投资应注重全过程管理,定期以检查报告的形式反馈和上报。同时应帮助建立投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投资主体利益能真正得到维护。

第三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耦合互动机制研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耦合互动机制研究 腾英,王生林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70)

[摘要]文章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间的耦合互动关系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间的协同互动三角型,并以科技成果产出数量、科技成果推广数量、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对三边赋值。通过研究发现,理想情况下的等边三角型在现实中很难存在,但如果三边的比例能够达到M1∶M2∶M3=1∶1.2~1.5∶1.1~1.2,则主体间的协同效应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构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耦合互动机制具体包括:宏观调控机制、供求均衡机制、市场需求导向机制、农业科研合作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耦合互动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the subject coupling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Teng Ying, Wang Shenglin(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730070)Abstract: The coupling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nalysis presented synergies betwee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iangle between subjects, the numb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outputs, the numb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number for trilateral assigned.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n equilateral triangle Ideally difficult to exist in reality, but if the proportion of the Trilateral can reach M1: M2:.M3 = 1:1.2 ~ 1.5:1 1 ~ 1.2, the synergy between subjects effect can get a better play.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build an interactive mechanism for coupling the body include: macro-control mechanism, the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mechanism, market demand-oriented mechanism, research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delivery mechanism.Key words: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body;coupling interaction mechanisms;research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10年将重点锁定在农业。我国目前的形势是人口较多而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紧缺,粮食的安全就是我国安全的生命线,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与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我国现在正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然而现代农业最主要的特点即科技的向导性。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及应用,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引擎[1-3]。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天气风险转嫁机制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天气风险转嫁机制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经营形式。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的生物性产业,农业的自然再生产是经济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因而,各种自然因素成为农业产出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使得农业的自然风险高于工业和其他产业,所以控制气象风险已经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我国目前控制和分散农业天气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风险自留、政府救济、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1。

风险自留是指根据对天气发展趋势的预测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来控制风险,比如在寒潮来临前搭建温室、铺设地膜,在大风来临前加固植株等。风险自留的前提是准确的天气预报,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三天以后的预报准确度会随着天数的增加而递减。农业恰恰是生产周期比较长的产业,这就使基于天气预报的自留风险无法大幅降低。同时,即便有了准确的天气预报,巨大的天气灾害(比如台风、洪涝等)所带来的损失也是农业生产者无法避免的。政府的赈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天气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我国每年因天气灾害提供的政府救济、补贴达到几十亿元。但是由于财力有限,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赈灾远远不能弥补重大天气灾害给农业带来的巨额损失。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农业保险是转嫁农业气象风险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迟缓甚至萎缩,在转移、分散天气灾害风险方面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已陷入“农民保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的尴尬境地。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无法分化的农业系统风险2。

现有控制和分散天气风险的做法由于有着种种的缺陷,使得目前我国农业天气风险的大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只能由农民承担。分散和转移农业天气风险亟待金融创新。寻求新的农业投入是现代农业过程的一个必要的部分。目前资金匮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我国财政支农相对比重减少,银行受商业化原则制约“惜贷”,农民因收入增加缓慢而投入乏力的背景下,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约束,应利用资本市场,利用气象衍生

产品进行风险投资,转嫁气象风险。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是天气灾害多发国,传统的农业保险已经难以满足农业的发展需要,天气衍生品能有效将天气风险最终转移给最愿意承担和管理这些风险的人。发展天气衍生品来管理和转移农业风险,是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使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国应积极探索和发展农业天气衍生品市场,提高我国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推动与天气相关的重要行业的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繁荣,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五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式研究

论文摘要 探讨了现代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战略,从加强农技培训、进行技术组装、抓好示范典型、加强基础建设和有效行使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不是靠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说教,而是通过示范使农民购买作为科技载体的产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民依靠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组装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低成本,其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开展农技培训,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各市县要组建一定数量的培训中心,让这些培训中心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等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通过培训合格后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使这些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

技术组装重点是从2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粮食(水稻、大豆、玉米)、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和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技术以及与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主要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二是重点建设几个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吉林省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把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区结合在一起、健全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结果显示: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增长1 749kg/hm2,比全省同期增产1 050 kg/hm2,提高了60%以上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③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4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④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一是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二是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三是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5.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5.2制定优惠政策

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投身于农村科技事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省本地情况制定各种政策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5.3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在增加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投入上,一方面通过立法增加投入,要求各级财政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安排科技成果转化经费;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每年还需拨出科教兴农专项活动经费和重大科技成果推广专项活动经费,用于资助科教兴农成果转化推广活动

下载促进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我国农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瓶颈”性因素。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从自身特点出发,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对......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县农业产业化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

    文章标题:县农业产业化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为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这一共同......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张锦林〔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对策研究......

    以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精选五篇)

    以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近年来,同心县农业机械化坚持不断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探索农机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大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取得了显......

    促进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五篇

    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

    促进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

    附件1: 促进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 检验检疫政策措施为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