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试题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农业和生产方式的发展是是平衡的。()
2、基因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们餐桌上的食品越来越丰富了。()
3、如果没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向前发展。()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最突出的问题。
()
5、对于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相差不大。()
6、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是逐步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捷径。()
7、我国的网络使用和农户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差距。
()
8、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是较充足的。()
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缩短了新品种的培育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10、加快农业科技向生产力转化不一定要提高农民的素质。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A、转基因技术 B、利用害虫的天敌 C、综合防治 D、培育抗虫作物
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A、50—60% B、40—50% C、30—40%
3、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率只有()。A、60% B、50% C、40% D、30%
4、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逐步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途径。
A、快捷 B、有效 C、唯一
5、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适应新阶段农业调整的()需要。A、根本 B、基本 C、一般
6、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一定要提高农民()。
7、农业科技转化的主要市场在()。A、农村 B、城乡结合部 C、农贸市场
8、二十一世纪各国都把目光转向能够带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高技术,这高技术是指()。
A、科学技术 B、信息技术 C、基因技术
9、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符合我国国情,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一基本内容重要()。
A、手段 B、内容 C、方法 D、措施
10、在20世纪上半叶,世界粮食单产由每公顷1000公斤增加到()公顷。
A、2000公斤 B、2300公斤 C、2500公斤
11、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是()。
A、巨大的 B、较大的 C、少的
12、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和转化率比发达国家低()百分点。A、40—50% B、30—40% C、20—30% D、10—20%
13、就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来看至少还可以提高(百分点。
A、50% B、40% C、30% D、20% E、10%
14、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定要依靠()这个重要载体。A、乡镇企业 B、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 C、农业企业
15、加快()转化是优化农业结构和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A、工业成果 B、科技成果 C、农业成果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不得分,每题5分,共50分)。
1、农业科技转化的大特点是()。A、手段越来越先进 B、时间缩短 C、网络齐全 D、投入不断加大
2、我国在农产品结构上存在()多的问题。A、大路产品 B、低档产品 C、普通产品 D、初级产品 E、高端产品
3、我国在农产品结构上存在的()少的问题。)A、优质产品 B、高档产品 C、专用品种 D、深加工产品 E、精加工产品
4、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处理好的()问题。A、农业科普工作 B、提高农民素质 C、依靠农业企业 D、农村和农户
5、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农村意义有()。A、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的共同目标和追求;
B、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符合我国国情、农情,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C、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适应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需要; D、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逐步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6、农业企业包括()。
A、乡镇企业 B、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 C、农民营销中介组织 D、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E、农业大户
7、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符合我国(),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A、国情 B、省情 C、县情 D、农情
8、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我们今天的()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A、农业 B、农村 C、农民 D、居民
9、农村的科普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它的三个层次分别是()。
A、普及技术 B、普及科学 C、普及科学精神 D、普及文化
10、在影响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因素和自然经济等社会各种因素当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什么呢,就是农民的文化因素。
A、生理 B、心理 C、文化
第二篇:万钢-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 学 技 术 部
干 部 教 育 培 训 电 子 版 学习材 料
2011年第9期(总第96期)
人事司综合与培训处2011年7月10日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万钢
(《求是》2011年第13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今年5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八大上强调指出,要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我国已进入坚持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和关键。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必须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一、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是我国科技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
促进科学实践活动成果有效应用于生产活动,以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益和效率,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出台了许多重要举措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多年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始终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改革财政科技拨款制度,引入竞争机制,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区的蓬勃发展,打破了高校封闭格局,推动全国1300所科研院所完成企业化转制。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科技体制改革进入 1
以建设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特别强调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专门出台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面向市场的科技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全国科技研发和试验经费近7000亿元,其中企业投入约占74%,政府资助经费约占24%,其他经费来源约占2%。从实际情况看,企业获得的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已超过60%。全国技术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906亿元,86.6%的技术输出和77.3%技术吸纳由企业实现。
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已全面转为直接面向市场的企业。2009年,261家中央级转制院所从市场获得的研发服务收入186亿元,是政府投入的近6倍。钢铁、有色、汽车、建材、农机、工程、矿山机械等行业的转制院所已经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有的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科技型企业。
高校科研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能力大幅提高。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开放实验室、共建技术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方式,越来越多的高校及其科研人员参与到经济社会建设中。大学科技经费中来自企业委托的部分已占到50%以上,一些理工院校接近甚至超过70%。一些大学科技园(如清华科技园、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深圳虚拟大学等)已形成了逾百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
高新区成为聚集创新资源、培育特色产业的重要基地。2010年,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10.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10%,其中有近1/4的收入来自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的创收。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在国家高新区发展壮大。
面向农村创新创业成效显著。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一五”累计增产粮食4800多万吨。推动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国科技特派员人数达13.9万人,辐射带动受益农民达4153万人。
国家财政性科技投入大力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推广。政府对科技研发投入主要通过科技计划来实现,其中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占80%以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95%、重
大专项的50%、863计划的35%以上的项目都由企业牵头实施,80%以上的各类项目体现了产学研用结合。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有很大改善。综合采取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多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手段和措施,数量和规模都居世界前列。部门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加强合作,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模式,直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重大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向市场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基本形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但目前阻碍科技成果转移、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还大量存在,推动科技成果应用的措施还不到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不能有效对接,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非常薄弱,能够吸纳科技成果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现有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也不利于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把握当代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和特点
随着科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趋紧密,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之中。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计划体制下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其着眼点是由国家科技计划部署的科研成果的应用,基本方式是政府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鼓励科技人员、科研机构走向市场,创办科技企业等,实施成果转化的主体是科技界。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和实质发生了重要变化。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其主要方式是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合力,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向传统产业转移和面向市场商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发展新兴产业。
从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来看,一项新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产品,一个产品的创新又需要多种技术的集成,成功的转化必须得到商品市场的认可和金融市场的支持。正是这种多因素的特征,使成果转化的内涵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因此,在微观层面要关注成果应用和产品开发;在中观层面要着力于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共享,产学研合力解决核心关键问题;在宏观层面要锐意改革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规律。一要从科技创新的全过
程研究成果转化问题。要根据不同产业技术特点,针对不同的研发主体和研究类型,采取不同的指标及政策引导。要把科技攻关与市场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技术与资本等要素的结合,选准关键点,确定路线图,规划时间表。二要重视技术配套。科技成果转化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项核心、关键技术的成功应用,往往受制于配套技术和环节。相关技术、材料、关键零部件、工艺技术都是影响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三要重视市场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不是等完全成熟后才能进入市场,只有通过市场考验,改进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拓展应用,创造市场空间,最终才能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四要超前部署、持续支持、长期积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项原创性的技术要被市场接受大约需要20—30年的时间。对待新技术应用和转化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对重点领域给予持续稳定支持。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科技界和经济界共同努力。科技界应进一步面向市场,使科研活动更加密切地与市场需求对接,更加重视降低技术工艺的成本、提高稳定性,为产业化创造条件。经济界的努力更为重要。一方面,企业既是创新投入和创新活动组织实施的主体,也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转化应用,首先在企业。另一方面,要按照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规律,用好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打通制约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障碍。
要理性看待科技成果及其转化问题。科技成果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从创新环节看,包括科学探索、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从产出形式看,包括论文、专利、技术、工艺等;从成果类别看,包括国家科技计划产出、企业科研成果、个人研究成果等。因此,科技成果转化已经远远超出了单项技术形成产品的层次。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一项技术形成产品,一组技术在重大建设项目中应用,可谓实现了转化;一项创新的知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成为人类知识财富的积累,在更长的时间内推动了全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也应该是实现了转化,而且是更重要的转化。进一步说,一项科技成果的成功应用,往往是大量科技人员探索的结果,获得市场成功只是少数。科技成果有“量”才会有“质”,必须有大量积累,才可能有更好的转化基础。爱迪生发明电灯进行了1000多次试验,如果急于获得经济成果而耐不住困难和寂寞,就会半途而废;瓦特发明蒸汽机,经过几代人努力,近200年以后才得到规模应用。纵观历史,许多科技创
新成功之初,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转化,这里有技术成熟的问题,也有市场接受的问题,更有金融支持、政策壁垒、商业模式和消费价值观等诸多问题。因此,简单地用一个“转化率”来度量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既不科学、也不准确,甚至会误导成果转化工作。
三、重要的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商业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驱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其中,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重要的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商业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加快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是关键。要引导企业从技术创新全过程出发,围绕产业链做好整体设计和科研布局。组建由核心企业牵头、大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用充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加强技术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的紧密结合,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资源集成与开放共享。创新科技与金融广泛合作的模式,引导政策、金融、文化、人才等要素合力支持,形成整体的转化能力和有效的保障机制。
2.加强技术集成,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要有舞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瞄准重大战略需求,组织重大科技专项,加强政产学研用的结合,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的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3.切实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把社会的投资重点引导到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上来。由于缺乏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许多科技成果虽然已经形成产品,却迟迟不能形成规模产业;一些技术已经开发出了样品,但无法进行更大规模的“中试”,甚至下不了实验线。这种状况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大量技术成果转化向国际资本市场寻求支持、追求海外并购或上市,失去了对知识产权的掌控;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市场找不到更多有价值的投资对象。因此,努力创造促进创新和成果应用的良好投融资环境,把社会投资热点和资本市场重点引导到新技术应
用和产业化上来,引导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着重考虑的一个方向性问题。
4.加快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国家科技计划是国家科技投入的主要渠道,切实发挥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对于引导全社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非常重要。创新链全过程都应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化目标导向。引导科学家聚焦于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聚焦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把握好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处理好稳定支持和竞争择优支持的关系,完善分类评价导向机制。创新产业化项目组织和评价方式,重大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应打破纯学术的评价模式,吸纳熟悉行业、企业和管理的人才参与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科技评估评价、科研诚信和管理等工作。
5.加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从创新链的角度分析,中国创新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两头强、中间弱”,即前端技术研发、后端产业投资相对要强,但中间地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开发非常薄弱。因此,要特别加强创新链中间环节建设,促进技术成果尽快转化。加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转制院所对所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6.把科技服务业作为推进服务业向高端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推广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加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与市场对接平台或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和探索促进科技创新和金融投资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体系。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升级需求的有效对接,发展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咨询、评估、经纪、推介、交易等有助于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各项工作。
第三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2006年2月发布的《农业部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遵循“突出重点、择优支持、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的原则,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简称“科教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简称“中心”)和项目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负责项目实施工作。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加速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成果(以下简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下简称转化资金)。为加强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转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转化资金的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管理。
第三条转化资金是一种政府引导性资金,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有效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第四条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按照国家扶持和保护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遵守有关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能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制定和发布转化资金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审议转化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批准转化资金的工作计划,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会同财政部下达项目预算,并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财政部负责审批转化资金预决算,参与审议转化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指南、工作计划及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参与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联合科技部下达项目预算,对转化资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成立转化资金工作协调小组。科技部和财政部分别为正副组长单位,农业部、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参与审定项目指南、推荐专家和协调重大事项等工作。
第八条科技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聘请具有一定权威的技术、经济、管理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转化资金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提出咨询意见。
第三章支持方向和重点
第九条转化资金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地域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围绕《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
第十条转化资金的支持重点:
(一)动植物新品种(或品系)及良种选育、繁育技术成果转化;
(二)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及增值技术成果转化;
(三)集约化、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成果转化;
(四)农业环境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术成果转化;
(五)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
(六)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转化资金不支持已经成熟配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支持有知识产权纠纷的项目,不支持低水平重复项目。
第四章支持对象和支持方式
第十二条转化资金支持对象主要为农业科技型企业。
转化资金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申报转化资金项目。以服务于农业、农村,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可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
第十三条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项目承担单位的特点,转化资金分别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注入方式给予支持:
(一)贷款贴息:对已具备一定产业化能力,具有市场前景,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效益,并已落实银行贷款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贴息金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一年到位贷款所应支付银行利息的总额,并视不同情况予以贴息。
(二)无偿资助:对具有较大社会和生态效益,或不易直接取得市场回报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资助总额一般不超过200万元,重大项目不超过300万元。
申请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单位应匹配一定的自筹资金。
(三)资本金注入:主要用于支持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后续创新能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促进作用,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
有关资本金注入项目的申请、立项及管理、参照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本金投入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对申请贷款贴息和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第五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十五条科技部、财政部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转化资金项目指南,提出支持重点及申报要求。
第十六条申报转化资金项目的单位应具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依法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开发业绩。
第十七条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来源包括:国家或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区、市)]农业科技计划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以及企业、科研单位自主研究开发形成的农业科技成果。
第十八条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二)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
(三)技术水平高,核心知识产权归申报单位所有;或者属于已经引进吸收但需中试国产化、以利于掌握其核心技术的技术成果;
(四)科技成果必须经省(区、市)或国家有关专门机构认定或审定。
第十九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填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并编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区、市)科技厅(科委)。
第二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或省(区、市)科技厅根据转化资金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并对项目申报单位的资格、项目的先进性、真实性以及转化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在申报书上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科技部。
第二十一条科技部将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当年不得再次申报。
第二十二条对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认定合格的项目,纳入科技部项目库管理。同时,提出当年安排项目建议清单,由协调小组进行认定。
第二十三条评审专家由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和地方推荐,并由科技部、财政部聘任。
第二十四条经认定的项目由科技部、财政部审核批准,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第二十五条经批准的项目将根据科技部科技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由科技部主管单位同项目承担单位签定项目合同。
第六章项目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科技部根据实际需要,编列转化资金项目管理费预算,经财政部核批后,由科技部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组织项目、开展项目评审、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发生的支出。
第二十七条批准立项的项目,其项目经费的拨付,按照国家财政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二十八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单位财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转化资金要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并单独设帐核算。不得将转化资金用于金融性融资、股票、期货及捐赠等支出。
第二十九条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运行实行跟踪管理,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三十条科技部依据项目合同,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各有关单位要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监督工作,接受监督检查。对监理、评估不合格的项目,可采取缓拨、减拨、停拨后续资金或中止项目合同等措施。第三十一条因项目承担方原因造成的合同中止,项目承担单位须立即进行财务清算,交回转化资金余额,并提交审计意见。
第三十二条项目完成后,科技部将组织进行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凡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科技部、财政部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除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未能通过验收的情况外,该项目承担单位今后不得申报转化资金项目。
第三十三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资产及知识产权,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三十四条科技部受理社会对转化资金项目有关问题的异议,并对有较大异议的项目进行调查,会同财政部提出处理意见。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的行为,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科技部、财政部负责解释。(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02年8月28日发布)
第四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我国农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瓶颈”性因素。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从自身特点出发,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等方面积极探索,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6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进行总结,以期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67-02
据报道,“十五”期间我国每年获得各类农业科技成果有4 000多项,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相对于发达国家(70%~80%)较低。这不仅成为我国农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瓶颈”性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寻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现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总结如下。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进步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人类农业发展史看,由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每一个阶段无不以技术变革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标志。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其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实现的。任何一项技术措施,随着自身的不断改进、创新,其增产效益和作用会不断提高,从而可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农业科技成果不仅要解决当前生产中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且要面向企业,与市场接轨,本着因时、因地、因物制宜的原则,保持无限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才能实现快速转化[1]。
2007年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工业用高淀粉玉米的转化应用方面的探索就说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玉米的粗淀粉平均含量为68.31%,多在60%~72%,其中大于72%的为高淀粉玉米。在用玉米酿造燃料乙醇时,玉米的粗淀粉含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加工企业可纯增收60元/t。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多年来一直开展优质、超高产高淀粉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已经选育出的九单57,其淀粉含量高达75%,生育期127 d,一般产量11.5~12.0 t/hm2,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达14.0 t/hm2,2006年曾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九单64淀粉含量74.44%,生育期129 d,一般产量12.0 t/hm2,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达14.0 t/hm2。这2个品种淀粉含量高、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吉林地区种植。而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吉林沱牌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玉米深加工企业落户吉林市,亟需大量优质工业加工用高淀粉玉米。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和吉林市粮食局及以上2家公司达成协议:由农科院为农民提供批发价的优质种肥药,并免费提供配套栽培技术,全程跟踪指导;粮食局与加工企业联合订单以高于普通玉米收购价0.03元/kg的价格收购九单
57、九单64。实践证明,合作的四方实现了共赢。
2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
目前,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有效接纳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差,承担风险能力较弱,导致其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要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这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
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的教育必须摆脱城市普通教育模式,从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把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作为主要目标。一方面,要使绝大多数青年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以新型劳动者的姿态投身到农业生产行列;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传授“一技之长”,使广大农民掌握必要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掌握致富本领,增强农民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经济实力。同时,对采纳农业科技成果的农民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助,以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这方面做了3件实事,一是发动职工捐书,并用项目经费购买一部分新书,为农民建立“农家书屋”;二是印制《农业实用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民;三是成立了专家讲师团,把要讲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做到直观、易懂,在全地区范围内,直接到乡、镇、村、屯,免费为农民讲课,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3培养一批具有责任心、亲和力强、水平高的科技推广队伍,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
当前,我国农业推广队伍缺乏活力,农业推广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推广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推广学科带头人、专家及中壮年技术人员缺乏,而且由于农业推广工作的环境不佳、待遇不高,基层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知识、高学历的人才,后备人才库空虚,不能适应农业推广的长远发展。另外,农业推广人员知识老化、陈旧,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由于缺乏后续教育和培训,面对现代农业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不能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现阶段亟需培养一批具有责任心、亲和力强、水平高的科技推广队伍,这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
培养措施:一是加快农业推广队伍的人才建设,稳定现有的推广人员。农业推广人员工作、生活环境艰苦,应建立激励机制,切实解决他们普遍关心的工作地位、经济待遇等问题,激发基层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不断充实农业推广队伍。一方面争取吸引各类农业院校愿意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人才;另一方面,立足当地实际,选拔优秀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后充实到推广队伍中。三是持续不断、有计划地对推广人员组织在职教育和培训,促进其知识更新、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其业务水平。四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比机制,实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从事推广工作人员的资格标准;同时,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并视其工作业绩进行相应的奖惩[2]。
4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从推广的角度讲,农业分散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面广、工作量大,有必要通过示范基地这一有效载体,搭建科技人员与农民直接对话的桥梁,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展示平台。通过现场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吉林地区位于吉林省的中东部,长白山高山带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生态区域复杂,现有耕地面积64万hm2,其中玉米28万hm2,水稻16万hm2,大豆10万hm2,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是地区级公益型科研机构,有一批适区对路的科研成果。2007年在吉林地区建立了20个具有生态区域代表性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手把手、面对面地向农民示范玉米、大豆、水稻新品种、新型种子包衣剂、生物质能源甜高粱、新型水旱田除草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与常规种植相比,三大作物增产均达10%以上,节本300元/hm2以上。
科技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显著。2008年将在吉林地区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1.6万hm2,对促进吉林地区粮食稳产、增产,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民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5持续且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
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平均投资强度不到发达国家的10%,推广投资强度也仅为发达国家的60%~70%。科研经费普遍不足,而真正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经费更少,致使农业科研机构无力进行成果开发与推广[3]。针对这种情况,在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项目资金的同时,应从开发创收中提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科研及科研成果的推广示范,以确保农业科研和推广有足够的资金,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6发挥媒体作用,积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媒介宣传新成果、新技术,传播迅速,覆盖面大,对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吉林市江城日报农民致富专栏、市经济广播电台金土地栏目、市电视台走进乡村农家科技大院等媒体,以及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做到常年报上有字、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现场会上有样板,全方位宣传、传播、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既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又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4-5]。
7参考文献
[1] 姚景珍,董哲生,武宗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6(5):21-23.[2] 刘景梅,邓铭光.建立示范基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之一[J].农业科技管理,2006(1):63-64.[3] 刘永忠,王根全,李万星,等.从农民对科技接受的心理特点谈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1):73-75.[4] 高山,范兴奎,肖扬书,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1):84-86.[5] 杨曙辉,宋天庆.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5(6):84-88.
第五篇:201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附件1:
201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二五”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总体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快转化一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先进科技成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和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支撑现代农业和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要素加速向农业和农村集聚,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能力,制定本指南。
二、支持方向
(一)生物种业。
着力转化一批生物育种新技术、新成果,培育生物育种行业创新和科技创业能力,加速优质新品种产业化进程。重点支持:
1.高产优质高抗强杂交优势的粮、棉、油、糖、蔬、果、花卉、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牧草、竹藤等新品种。
2.农林作物种子及种苗规模化繁育、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及产品。
3.优质抗病畜禽、水产、特种养殖新品种及快速扩繁技术。4.动物胚胎高效生产及移植配套技术。
(二)先进种植养殖。
着力转化一批高效安全种植、养殖集成配套技术,饲料及添加剂新产品、新技术。
1.粮棉油糖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蔬菜、果树、花卉等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淡水、近海滩涂、浅海水域增养殖技术;远岸深水开放水域养殖技术。
2.优质及特种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水产养殖新型饲料及饲料安全技术。
3.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产品,功能、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与产品。
4.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评价、检测、安全预警技术及产品,配合饲料转化增效技术及产品。
(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储藏与物流。
着力转化一批促进提升食品加工安全性和附加值,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增强我国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重点支持:
1.特色粮油、果蔬、畜禽、海洋、森林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方便、营养、健康功能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
2.食品及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3.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与物流配送技术与设备;特色鲜活农产品冷链技术与集成配套设备;在线快速检测、分级、评价和定价技术系统。
5.绿色物流集成技术与配套装备。
(四)新型农药、制剂及肥料。着力转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农业生物技术和高效低毒农药成果,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优势企业。重点支持:
1.生物型杀菌、杀虫、除草、灭鼠、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
2.植物微生物制剂生产技术与产品。3.新型高效低毒农药。
4.区域性农林重大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及产品。5.生物、有机、缓释控释等新型环保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品。
(五)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着力加强现代农业装备关键技术成果的中试和熟化,促进农业生产的精准化、设施化、信息化和规模化发展,加快增强我国农机装备行业竞争力。重点支持:
1.农作物、牧草、林果收获、清选、加工设备,农产品产后减损、精选分级和节能仓储技术与装备。
2.水稻育插秧等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栽培技术装备与高效、精量施肥、施药及秸秆还田等技术装备、机械。
3.新型畜禽和水产规模化养殖机械和技术装备,以及牧草、饲料加工、林产机械和技术装备。
(六)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着力推进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农村信息化技术成果的中试和熟化,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信息化发展,服务农村科技创业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支持: 1.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产品。2.农业生产智能决策、管理、监测、控制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精准农业田间信息获取、决策处方及精准作业技术与产品。
3.面向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和服务的信息技术与产品。
(七)生物基材料及生物质能源。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产学研结合加快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型农业发展。重点支持:
1.秸秆、稻壳、木屑等农林剩余物能源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技术及设备。
2.生物质收储运、预处理技术及设备。
3.生物质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固体成型燃料制备、高效利用技术与设备。
4.大中型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农村节能技术与产品。
(八)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着力转化一批能带动产业链延伸、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林产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重点支持:
1.林、草、竹藤资源高效培育技术。2.林木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
3.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产品。4.人工林木(竹)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5.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
(九)农业生态及农村环保。
着力转化一批改善和修复农业生态和农村生活环境的技术成果,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重点支持:
1.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与荒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以及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2.水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灌区节水以及雨洪资源利用技术与产品;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保水、输配水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农村饮用水安全新技术及设备。
3.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造、耕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新型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水土环境修复制剂等的生产技术及产品。
4.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技术与设备,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
(十)动植物疫病防控及防灾减灾。
着力转化一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的先进技术成果,增强农业防控自然灾害能力。重点支持:
1.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异性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高效安全新型兽药、兽医器械生产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技术与产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
2.主要植物病虫害及抗药性检测、诊断技术与产品;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与设备。
3.重大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防控及农业气候脆弱性评估技术与产品。
三、项目申报
(一)项目分类。
项目分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三类,单个项目支持额度分别为一般项目60万元、重点项目100万元、重大项目300万元,支持方式为无偿资助。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须是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研发机构。企业须内资或内资控股,注册资金大于50万元,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申请项目须在其法人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之内,并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须具有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优先支持涉农领域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2.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景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和工业化生产前景的成熟配套技术;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成果,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或出具有关检测证明。优先支持农村科技创业效果好、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带动面宽、产业特色鲜明、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干旱半干旱地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等相关项目。突出支持对发展区域经济、延长产业链、改善农村民生,对促进科技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集成配套技术成果。
3.重点项目与重大项目须由企业牵头,由大学及科研机构与企业分别作为技术成果持有方和转化方共同承担,并要求企业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资金投入。
4.不支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低水平重复、单纯扩大规模或基本建设的项目;已列入其他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项目;不属于《201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支持范围的项目。
5.已撤销科技局(委)的县(市)所属的科研院所、企业等申报的项目暂缓审议,待探新的渠道。
6.201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采取限额推荐。推荐指标分别为:国家确定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内蒙古等粮食主产省(区)各30项;陕西26项(其中6项重点支持杨凌高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新疆、西藏各24项;其他省、自治区各20项;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15项;计划单列市各8项;部门推荐指标保持去年情况不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兵团可各推荐一个重大项目。
7.在项目新增投资中,申请承担单位须有足够的自有资金。8.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特殊项目可延长至3-4年。
四、其他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和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作为推荐单位,负责组织本地区、本部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申请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须经推荐单位推荐。国资委系统项目由北京市科委负责推荐。
(二)项目申报实行数字化管理,申报单位需通过登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进行网上申请。申报须知见农业科技成果资金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通知公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