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库区居住环境改善工作方案
xxx乡库区移民居住环境改善
原迁户房屋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xx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的实施进度,切实做好xxx水电站水库移民原搬迁户房屋改造工作,改善我乡水库移民居住环境,根据《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县库区移民居住环境改善原迁户房屋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2‟xx号)等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移民意愿,以解决当前库区移民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为出发点,从解决水库移民居住环境问题入手,提高移民直接受益程度,维护库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实施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移民自愿自主建设的原则。库区移民是居住环境改善项目的建设主体,乡人民政府要尊重移民意愿,引导库区移民按规划设计要求自主建设。
2.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合理制定移民居住环境改善方案和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
3.坚持整合各部门资金,倾斜特殊困难户的原则。积极整合农村危旧房、茅草房、城乡风貌改造等项目资金,支持 1
移民原搬迁户危旧房改造工作,重点倾斜移民中的五保户、残疾人户等特殊困难户。
5.坚持以原始档案登记的原迁户为规划统计数、以原迁移民户房屋现状为确定移民户房屋改造方式以及有利于维护库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
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xxx乡库区移民居住环境改善原搬迁户房屋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xxx乡长担任,副组长由xxx副乡长、xxx副乡长、xxx副乡长担任,成员由扶贫移民工作站工作人员、村镇规划建设站工作人员及各挂村工作队长及相关村委会有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移民工作站,办公室主任由xxx副乡长兼任,办公室负责督促、指导各村完成库区移民居住环境改善原搬迁户房屋改造工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移民住房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原搬迁户的居住环境,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力争在2012年全面完成我乡xxx水电站水库移民原迁户1945户的房屋改造任务。
四、移民居住房屋改造对象
移民居住房屋改造对象为原搬迁时建设现仍居住的危旧房或原搬迁户已经拆旧建新房的移民户。
居住环境改善原迁户房屋改造规划以户为单位,各原迁户以原始档案登记为准(不含外迁北海的原迁户)。
原迁户房屋拆除新建或且立面装修任务以2010年我乡
调查上报数为基数,结合现状进行。
五、移民居住房屋改造内容及要求
(一)改造内容
1.对现仍居住在原搬迁时建设的危旧房移民户进行拆除新建。
2.对原搬迁已经拆旧建新房的移民户进行立面装修。
3.对已建好住房且立面已装修的移民户,对其屋面进行改造。
(二)改造要求
1.新建住房必须按至少两层半楼房下基础,建好一层楼房以上。住房建设以移民户为单位,人均砖混或砖瓦结构住房面积18平方米以上。
2.对已经拆旧建新房的移民户,实施立面装修,立面装修户要求完成整个立面瓷砖装饰。装饰要按照县移民局规定的样式统一规划设计进行装修。
(三)时间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1~2月):
我乡根据xxx县xxx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工作任务,把各村民小组原迁户的住房现状、住房改造方式、补助标准和金额在涉及的村民小组内张榜公示,并在公示期间收集各原迁户反馈意见。对有异议的原迁户要及时和县xxx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并反馈给移民户。
2.开工建设阶段(2012年3~11月):
组织原迁户进行拆除新建或立面装修。各原迁户按照要
求完成房屋改造后向乡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对已完成改造房屋进行初验,实行完成一户验收一户,并负责将验收合格后的房屋改造原迁户统计汇总报县岩滩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
3.竣工验收阶段(2012年12月):
项目全部竣工后,我乡人民政府将积极配合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我乡完成情况进行抽检验收。
六、移民居住房屋改造补助标准及资金筹措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xxx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工作的会议纪要》(„2010‟xx号)的规定,对原搬迁时建设的房屋进行拆旧建新房或实施改造的移民户,每户补助建筑材料费10000元,对已建成一层以上砖混结构的房屋、需立面装修的,每户补助建筑材料费8000元。房屋改造资金不足部分由移民户自筹或投工投劳解决。对五保户、残疾人户等特殊困难户建房,我乡结合农村危旧房、茅草房等项目资金,给予优先倾斜。
七、移民居住房屋改造补助资金的兑现
移民居住环境房屋改造补助资金按照方便移民、手续简便、优质安全的原则兑现,并按项目进度进行拨款。对新建移民住房完成基础砌筑或浇筑工作后支付住房建设补助资金总额的50%,完成第一层主体以上并安装好门、窗框经验收合格后付清余款;对已建好新房未立面装修的,启动时预付50%的住房改造补助资金,余款待立面装修完成通过验收后一次性结清;对已建好新房且完成立面装修的,完成屋面改造通过验收后一次性付清。
移民户按上述程序完成房屋改造后填写《xxx水电站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居住环境改善原迁户房屋改造资金申请表》,由我乡人民政府和移民户所在村委会确认并签字盖章后统一报给县xxx水电站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八、工作措施
(一)明确责任
我乡已把实施xxx水电站水库移民原迁户房屋改造工作列入本乡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协作,扎实做好xxx水电站水库原迁移民户房屋改造项目实施各项工作。
1.根据县移民局下发的各种表格,发放到各村,表格包
2.各挂村工作队要认真核对本村的农户对象,对本村的农户情况负责,挂村领导要切实担当起把关的责任,督促工作队在稳定的前提下做好本村的居住环境改善工作。
(二)强化管理
xxx水电站水库原迁移民户房屋改造项目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的管理程序进行管理,按照批准的年度计划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村要及时建档立卡,完善项目建设档案,一户一档。档案包括:原迁户房屋现状以及改造后的相片、现户主身份证复印件、原迁移民户房屋改造申请卡、原迁移民户申请验收卡、初验报告书等有关材料。项目实施完成后,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括个人申请表、合同书、资金拨付申请书、资金统计表等。
要加强宣传,为维护岩滩库区社会稳定和顺利实施移民居住环境改善项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注意宣传的方式方法,要继续强化xxx库区包村帮扶工作,包村工作领导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积极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工作,利用与移民面对面的机会进行宣传,重点宣传党和政府对移民的关心和照顾,引导移民通过前后对比、横向对比,正确认识政策的来之不易,争取移民的理解和支持,使移民群众自觉维护库区社会稳定。
第二篇:农村人居环境居住模式改善浅析范文
浅析小城镇人居环境居住模式改善
丹东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者: 金迪 崔跃峰 摘要:本文从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主要论述了小城镇中居住模式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居住模式中所涉及的主要要素,从居住空间布局、居住建筑形式、基础设施配置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改善与提高小城镇居住模式所必须注重的相关原则与方式。
关键词:小城镇 人居环境 居住模式
人居环境又叫人类住区。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这样定义:“人类住区不仅仅是指住房,一个城市、城镇或乡村的体形,它所指的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以及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对于小城镇而言,“人居环境”就是指城镇内维护居民活动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而本文中的居住模式,则主要涉及小城镇人居环境中居住空间布局模式、民居建筑形式以及与居住环境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配置等。一.小城镇人居环境中居住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长期以来城乡的发展建设一直遵循着不同的人居环境发展政策,导致出现了城乡二元化,城乡居民在居住模式出现巨大差异。作为城乡结部的小城镇,由于独特的空间区位关系,社会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走上了一条既不同于一般城市,也不同于乡村的人居模式发展道路。
1.小城镇中居住问题最多就是城镇内用地布局功能混乱,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夹杂分布,毫无序列与章法可言,城镇内土地利用分散,宅基地面积超标、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居住空间间隔极不合理;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很多低层民居住宅直接被改造成为小作坊或家庭生产厂房,其生产产生的废物与污水随意堆砌排放,造成城镇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住宅外部环境恶劣,这些都成为小城镇居住环境脏乱差的根源所在。
2.一些小城镇由于区域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城镇经济投资、融资比较困难,经济走势一直步履蹒跚,城镇内没有具体的产业项目,居民收入普遍低下,这无法激发小城镇居民对自身居住建筑的改造与升级的渴望;城镇内民居建筑杂乱无章、质量低下,这同时也反映处在小城镇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没有注重相应的设计。
3.我国小城镇的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新建的基础设施项目进展缓慢,原有的基础设施又缺乏必要的维护,部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城镇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局面。
据抽样检查,2000年全国小城镇的自来水普及率为68%,但是上下水不配套;生活用燃气普及率只有51%;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极低。这样的现状,不仅影响着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制约着小城镇的经济建设,也是小城镇居民居住模式仍然
近似农村的主要原因。
二、小城镇人居环境居住模式的改善与提高
1.注重城镇居住空间布局,重塑有序的城镇居住模式 小城镇居住空间不仅是社会秩序的核心,同时也是空间秩序的核心,是小城镇功能组织在空间上的最重要的资源配置要素。
在朔造小城镇居住空间时,应坚持用地集中、节约布置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改善现状部分小城镇,尤其是北方小城镇宅基地面积过大的现状,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对影响小城镇整体布局的住宅进行搬迁与重新安置,减少土地浪费,加强土地的控制和有效使用,促使小城镇居住用地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小城镇的居住空间应形成连续界面,结合其他用地功能如公建、生产、市政设施等布局,以及道路系统、河湖绿化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同时要注意控制与改变城镇居住空间沿交通干线蔓延伸展趋势,通过区域绿地、绿带和道路绿化隔离等空间政策来有效遏制,这是形成小城镇自身特色的总体框架的必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业影响到小城镇的下一步的具体规划建设,如建筑群体形象,绿化建设等。
2.综合考虑小城镇居住建筑综合功能,凸显小城镇特色 小城镇的居住建筑是小城镇特色的基调,同时也是城镇特色与形象最直接的反映。
首先,小城镇居住建筑模式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维护原有的地方风俗与历史,尽可能保持原籍居民生活气息的特色,尊重当地城镇原有的空间结构和城镇街道的肌理,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从而延续原有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场所文脉,增强归属感。在很多地方,传统的民居建筑正悄然消失。这个结果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示,即如果不对小城镇的传统民居进行保护,那么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遗产、建筑文化将会在若干年后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则传统民居是其中的重要音符之一,是构成小城镇独特人居环境中居住模式的最重要基本要素。
其次,小城镇居住建筑的建设特点也应同相应的自身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小城镇居民大多处于慢节奏的的生活方式中,这与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小城镇居民更加注重对邻里交往的要求,这也决定了小城镇中更加提倡中等低密度的低层与多层住宅形式,住宅相对集中从可拉近邻里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增加邻里间的交往机会
再次,小城镇居住建筑的舒适度、建筑朝向、日照间距、采光条件、室内通风、建筑工程质量、给排水状况、建筑材料、抗震标准等,都是小城镇居住建筑必须考虑的诸多因素,小城镇居住建筑必须改变原来的无图施工、无证建设的方式,无论从居住建筑的群体设计还是单体设计,又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国家规范与施工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城镇居住建筑的布局与质量等诸多问题。
3.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配置多元化,保障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注意引导市场经济可以自行完成配置设施的合理分布和规模,也要采取多种投资渠道,政府制定规则、框架,按照“谁投资、谁收益”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建设;注意将基础设施纳入全镇或区域统一考虑,避免重复建设;注重市、县、镇、社区各等级和系统规划的统筹考虑,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配置体系;注重监管和保障措施的建立健全,避免因市场经济造成对公共设施配置的建设滞后。
在近来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小城镇“绿色住宅”,小城镇“绿色住宅”提出居住模式应当在保证舒适的条件下,选择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有效利用能源,降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尤其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利用住宅区内空隙余地分散处理粪便等污水,设置地下沼气池,获取的再生资源沼气,可用来照明、供热、余下的水液渣肥可用于农业生产,以此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些方法对小城镇基础设施打开了新的视野,也为小城镇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结语
小城镇居住模式应当因地制宜,保持地区的多样化、特色化的空间,其特色应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发掘、保护和发扬,不能生硬的照搬照套,应创造切合自身实情和特色化的居住模式,以形成自己相对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风貌特色。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创建优良的小城镇人居环境,才能保证小城镇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李王鸣,叶信岳,祁巍锋.中外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发展述评.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27)2 王宝刚,程立诺,李宏.小城镇人居环境比较研究之一.小城镇建设,2006,(10)3 程屹.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探索-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小城镇建设,2004,(3)4 李枝秀,彭云.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农业考占,2006,(3)
第三篇:关于农村建房及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问题初探
关于农村建房及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问题初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农网”改造、“村村通”工程、“百镇千村”示范和农村家园行动等一系列加强农村基础环境建设的措施以后,我区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的生活由过去满足基本需要逐步转向进入小康的更高要求,农村新建住房不断增加。根据我局“三万”活动驻村工作队调查了解的情况,前川街双寨村、水塔村和龙王庙三个村近年来共新、改、扩建住房196户,占到村民总户数的近20%,但由于受地域条件、地理环境、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村民建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规范和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代表性,也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正确引导农村建房,保证农民建房符合规划、突出特色、经济实用、优质安全、节省资源,尤为重要。
一、农村建房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局“三万”活动驻村工作队的调查,结合日常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中了解的情况,我区农村建房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缺乏特色,浪费土地,质量不高。一是农村建房大都采用外延扩展的模式,房屋布局松散、粗放,且多为平房和低矮的楼房,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低,体现不出当地的地域特征、1 民俗风情、人文传统和历史积淀。二是存在放任现象,农民只要有钱,想怎么建房就怎么建房,占用耕地,甚至填塘、挖山、毁林、破坏生态环境与总体景观,建新房留旧房。三是农村建房市场混乱,建筑设计和施工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甚至没有设计和建筑资质,建筑质量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缺少规划,缺乏管理,杂乱无序。双寨村因为长乐园项目没有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因为缺乏规划指导,村民建房选址不当、形式不一,有的6、7户偏居一隅,有的沿318国道开发,东盖一座平房,西盖一座楼房,出入通道、通风采光、供水排水等无法合理配臵。即使有规划的村,也因缺乏管理,出现少数村民新建房屋占地面积大、层数少、房屋结构不合理,房舍之间小块空地较多,村道弯曲,结果是子女结婚需要建房时往往又另占土地。有些村民则视土地为私有,受攀比、风水等落后观念影响,盲目追求在新的地理位臵上建造新房,对旧宅废弃不用,导致新旧房屋杂存,村湾环境脏乱。
(三)形式单一,配套滞后,影响环境。因为农村建房分散、杂乱,散布乡间形式单
一、质量不高、千篇一律的“白瓷砖”、“方盒子”式建筑不仅与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不谐调,而且给通信、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础环境建设的措施,仍难以做到覆盖到湾、延伸到户。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导致农村污水乱流,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受到破坏,2 要素难以集聚。
(四)未批先建,批小建大,违法建房。有的不批就建,有的边批边建,有的批少建多,有的一户多宅,有的擅自扩、改或加层。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村庄建设规划的可操作性差。一是规划超前,与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思想观念和村湾的总体发展水平有差距。例如新村规划要求把几个自然湾合并为一个中心湾,农民建房的规划新址就与承包田间增加了距离,给农田的管理和经营带来不便,农民就不愿到规划新址建房。二是每年需要建房的农户只占少数,给新村建设规划的启动和旧村改造的实施带来难度。三是有的村庄规划已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够。为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由于未能及时把与农村建房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到位,少数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不懂法,从而出现了乱占乱建、浪费土地、随意建设等一些违法建房行为。
(三)农民建房的思想和观念落实。有些村民认为祖遗房屋是风水之源,建新房拆旧房会破坏自家风水;有的认为规划虽好风水不好,因而宁住旧房也不愿到规划新址建房,或不愿按规划建房;有的由于收入不高,在建房过程中,只算便宜帐,不算安全帐,使用劣质材料和无资质的“草台班子”粗制滥造,安全 3 没有保障。
(四)执法监管力量相对薄弱。自乡镇建设和土地管理所拆销以后,农村建房一度出现管理真空,农民建房只需村委会同意,不用办理相关手续或不去办理审批手续,逐渐形成在“自家土地”上建房国家不管的错误认识。恢复“规土合一”监管职能后,由于农村建房分散隐蔽,各地管理人员少,应对和查处违法建房力不从心。一些村受小团体利益的影响,对违法建设也视而不见、见而不纠,纠而不力,客观上放纵了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不想得罪人,不愿举报。
三、规范农村建房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要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遵循村镇发展的科学规律,打破二元结构,充分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把握自然要素赋予村湾的特色,科学编制。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满足村民从事大田耕作和发展庭园经济及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生产需求。二是要坚持设施配套。严格按照国家村镇规划标准,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利用村湾现有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等,建造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中心湾和农村新社区。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合理规划建设中心湾。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居住向中心湾集中、生产生活服务和社会事务 4 向新型社区集中的要求,坚持拆小湾并大湾,逐步向新社区和中心湾集中。中心湾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规划实施,确保科学利用土地、合理确定规模、完善配套设施、有利生产生活,努力建设水电道路通达,饮水卫生安全,信息传递畅通,厕圈规范清洁,垃圾堆放无害,基础设施完善、地方特色鲜明的农民新村。中心湾的规模可依据村庄面积、人口状况及发展趋势合理确定。
(三)严格规划的实施和监理。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坚持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环境,科学规划新社区和中心湾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审批确定村民建房用地范围及选址定点。凡是改建或新建房屋,都要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统一到新社区或中心湾建设,严禁不按规划随意乱占乱建和未批用地建房;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建设住宅;暂时不能进新社区或中心湾的散居农户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就近中心湾内空闲地、老宅基地或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批准占用耕地。已纳入城镇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建房,要按照规划集中建设农民新居,防止在城镇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出现“二次拆迁”。对城镇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居民建房,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公寓式住宅小区。农村建房要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和《村镇规划选址建设意见书》制度。各街乡镇场要积极主动为建房农户办证服好务。
(四)加强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坚持“一户一基”,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否则不得批准新建宅基地。严禁“一户多宅”,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臵宅基地建房,村民建房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且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申请用地建房资格条件,才能按程序申请办理房屋准建手续。城郊特定范围内的村民购臵公寓住房后,该户村民即为拥有一处宅基地,必须拆除老宅,不得再占宅基地。村民在规划确定的新社区或中心湾内建房,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规定面积。
(五)加强农村建房设计和质量管理。为确保农村建房质量和安全,各街乡镇场必须切实履行管理服务职责,在抓规划、管用地、批建设的同时,要依法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的管理。一是要加强对农村建房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规范设计、施工行为,杜绝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图建房现象,规范建房合同,发现质量问题积极联系相关质监部门解决。二是要大力推行农村建房通用设计图集,防止出现大而不当、华而不实、贪大求洋和随意建设等不良倾向,尽量做到平面规则、造型简洁、结构合理、整体谐调、安全牢靠。三是对农村建材市场要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对假冒伪劣建筑材料坚持露头就打,绝不能手软,切实预防假冒伪劣建筑材料用于农村建房。
(六)建立长效监管服务工作机制。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各街乡镇场和区直有关部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依法用地、依规建 6 设的宣传活动,切实提高村民尊重规划、珍惜土地、集约用地的自觉性,充分了解规划的实施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作用,减少违法违规建设。二是要加强各街乡镇场与土地规划、城管工商、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实行齐抓共管,形成对违法建设“人人喊打”的局面。如对违建的商铺,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违建的住房,水电单位不予安装水、电设施等。三是村镇组织和村民是发现和规范农村建房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完善乡镇管理机构,落实村镇监管服务责任,把辖区内制止非法占地、违规建房作为考核村镇领导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巡回检查,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建问题,使违建者不敢“卷土重来”。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工作方案
苇 町 中 心 小 学 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泽州县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实施方案》精神,我校紧紧围绕改善校园育人环境这一主题,开展了以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优化净化育人环境,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等工作。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给全体师生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校园环境,特制定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园卫生清理和绿化美化整治活动,进一步巩固学校文化建设成果,提高环境文化建设水平,彻底清除环境卫生“脏乱差”死角。营造干净整洁、优美健康、文明向上、文化氛围浓郁,“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角落皆育人”的校园环境。
二、组织与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中层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推进此项工作。
组
长:宋国勤
(校长)副组长:殷志刚
(教导主任)成员:郜守业
(总务主任)张栓晋
(少先大队辅导员)郜晋斌
(学生会辅导员)焦国华
(家长委员会联络员)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内容
(一)治理校园脏乱差
建立健全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制度,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质量,划片包干,责任到位,保持校园整洁。避免出现痰迹、烟头、纸屑、瓜果皮核及其他垃圾、污水。做到墙面无脚印,门窗桌凳无灰尘。
(二)治理学校食堂餐厅、宿舍环境卫生
进一步建立健全餐厅卫生清扫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食堂加工操作制度、学生就餐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等,确保校园餐厅和生活服务区洁净卫生,做到无蝇、无鼠、无蟑螂、无尘、无油渍、无污物、无异味。
(三)治理校园环境秩序
加强校园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校内杜绝物品乱放、墙壁乱涂、线网乱拉等现象,确保校园环境秩序规范整齐。
(四)治理校园安全隐患
切实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开展防灾救灾演练。构建文明、安全、和谐校园。
(五)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制定绿化美化计划,积极绿化美化校园,营造自然优美、体现学校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环境。
(六)进一步开展学生文明卫生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将文明卫生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开展灵活多样,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文明卫生主题活动。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卫生习惯。
四、主要措施
(一)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成立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督查,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班主任配合抓,全员参与共同抓,使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活动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养成教育和健康教育。
1、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要通过强化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好健康教育
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教材、教案。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卫生知识知晓率。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推进控烟工作
创建无烟单位,校园内设置禁烟标志。杜绝吸烟行为。
4、大力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参与整治校园环境活动。
(三)治理校园环境卫生
1、健全清扫和保洁制度,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划分卫生责任区,并设立标志牌,不留盲区和死角,合理设置垃圾桶,并及时做好垃圾清倒工作。做到地面无纸屑、果皮、烟头、痰迹、积水,绿地无枯枝树叶、杂物。
2、校园整洁,师生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杂物、不乱倒垃圾、不向室外乱扔乱倒污物。墙上无乱刻、乱画、无污印。
3、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宣传栏、学习园地、公示栏及时更换整治,校训、名人名言等张贴宣传字画完整无缺损。
4、清除卫生死角、四害滋生场所。
5、加强厕所管理,通风排味,排污畅通,无蛆无蝇。
(四)清理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卫生
1、各室门窗无积尘、窗明洁净、无缺损玻璃、无灰尘、无杂物、地面干净整洁。
2、桌椅整齐,办公桌、作业本及常用物品有序摆放。
3、物品柜上无积尘、无杂物,物品摆放有序。
(五)注重师生宿舍卫生
1、室内布局合理,门窗、地面、墙壁干净,环境舒适美观。
2、床上被子叠放整齐、床单干净,定期洗晒。生活用具及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3、室内定期消毒,常通风换气无异味。
(六)搞好学校食堂卫生、餐厅卫生
1、食堂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且张贴上墙,从业人员佩戴健康证、有培训证,有完善的餐具消毒设备、设施,有消毒记录,有食品留样设施与记录。
2、食堂内环境干净、无灰尘、门、窗有纱门、纱窗或塑料帘,有电子灭蝇设备。
3、操作间门、窗要起防鼠作用,下道水出口处有金属隔栏。
4、储藏间、卫生环境好、有足够数量的冰柜(箱)。
5、餐厅地面无积水、干净整洁、无乱倒饭菜,及时清理当日剩饭、剩菜,墙壁无乱刻画。
五、活动步骤
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根据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将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暑假前、暑期中、开学后。各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暑假前(6月底前):完成安排部署,宣传造势,重点整治脏、乱、差。
暑期中(7月至8月):进行全面整治,夯实基础,营造整洁优美的育人环境。
开学后(9月):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巩固成果,完善措施,形成文明校园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乡镇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乡镇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乡镇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各村、企事业单位党支部,镇机关各办党支部:
为进一步改善镇村环境面貌,争创**市卫生镇,努力推进于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余党〔〕13号文件精神,现就我镇环境整治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快促好”工作主旋律,走在前列,落在实处,把握于其新一轮发展机遇,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加大环境建设、保护和管理力度,切实树
立科学发展观,把于其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工作目标
一是更高标准推进“四个全面”,深化村庄庭院整治;二是“四大会战”逐步转变为各相关部门正常工作;三是扎实推进新环境百村改造工程;四是加强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巩固深化环境整治成果。
三、工作任务
更高标准推进“四个全面”
1、全面抓好河道、道路保洁工作。一是健全河道、道路长效保洁机制,按照市场化要求,进一步完善河道、道路保洁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二是所有河道都要按照“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的要求做好保洁工作,保洁面达到100%。三是镇级以上道路和村级米以上道路做到路面和道路两侧无垃圾,保洁面达到100%;镇中路、镇横街等建成区内主要道路继续实施18小时巡回动态保洁。四是继续做好县级以上交通道路路面及绿化带的保洁工
作。五是继续推进河道综合治理,按“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完成蛇肚江1条镇主干河道和陈家、戎家、巴里3个村的三类河道环境整治。
2、全面实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和公厕保洁。一是健全生活垃圾袋装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做到村庄内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镇、村公共场地和人流密集的路段应设置必需的果壳箱等卫生设施;建成区主要道路和建成区内行政村的背街小弄两侧地段要继续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二是所有行政村要巩固全面消灭露天粪缸和简易户厕工作成果,彻底杜绝反弹回潮。三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建造三格式无害化公厕,加快对窖池式公厕的改造;继续鼓励各村建造规范化储粪池。四是严格把好新建住房三格式户厕同建关,提倡在旧房中建造三格式无害化户厕。五是切实抓好公厕的动态保洁,合理配备保洁人员,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3、全面实施村庄庭院整治。在去年开
展村庄庭院整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大力推进村庄庭院整治。通过庭院整治,清除各类死角垃圾、废弃物和杂草,清除或整理有碍观瞻的堆积物,使住户房前屋后做到整洁有序;对庭院四周内外进行设计布局,栽植各类树木花草,美化庭院环境。具体分三个层次加以推进。一是对已经创建合格的庭院整治示范村开展复评,要求巩固创建成果,防止反弹。二是继续加大力度创建1—2个高标准的庭院整治示范村。三是对基础条件差、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1—2个村开展创建庭院整治合格村活动。
4、全面开展绿化活动。一是继续抓好城镇绿化。全镇新增城镇绿化面积万平方米。二是继续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确保创建余姚市级绿色村庄1个,力争创建**市级园林式村庄1个。三是继续做好主要骨干河道两侧绿化,全面推进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四是切实抓好绿化养护工作,提高成活率,使已建成 的绿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有条件的村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抓好绿化的养护管护工作。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和实际需要,各行政村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空间开展村庄绿化。
“四大会战”逐步转变为各相关部门正常工作
1、继续拆除不良建筑。一是巩固“拆违”成果,特别是加强对县级以上道路及建成区内7米以上道路两侧拆违后的事后监管,防止新的违章建筑产生。二是在去年开展村级道路两侧拆违试点的基础上,对康庄工程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实施拆除。三是329国道于其段依照国道两侧径深30米景观立面规划,继续推进国道两侧破旧建筑改造工作。四是镇渣土管理站要按照《余姚市城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办法》的文件规定,实施规范管理、规范运作。
2、继续改善路边形象。一是做好县级以上道路两侧红线控制范围内堆积垃圾和有碍观瞻的各种堆积物及各种拆违遗
弃物的清除工作,同时做好叶东公路两侧生态林的完善管护工作。二是继续搞好通村主要道路绿化建设,至少新建设1条绿化样板路,并做好绿化样板路的管护工作。三是禁止国道、县道两侧可视范围内抛荒。四是全面彻底清除恶性杂草一枝黄花。
3、继续消除环境污染。一是在全镇范围内彻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杜绝白色污染。二是深入开展对乱张贴、乱涂写等非法广告的清理整治工作,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星级及以上文明村和建成区内的行政村主要道路两侧彻底根除“牛皮癣”。三是开展新农村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工作。四是继续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防止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畜禽养殖反弹,开展保护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治理的试点工作。五是抓好集污管网建设。做好末端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规划,新建项目必须按规划实施,已建成的要有计划地进行改造;新建的小区、单位必须做到雨污分流。
4、继续整顿交通秩序。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提高停车场利用率,不得移作他用,同时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专业停车场;建成区内8米以上道路统一设置各类标志,继续做好新建的8米以上道路车道标线和人行横道线的施划工作,与8米以上道路相交的米以上支路必须按规定设置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牌;车流量大的主要道路叉口设置路口黄色闪烁警示灯;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畅通的前提下,继续合理规划,分类设置停车泊位,确保各类车辆停放有序。二是加大对马路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在抓好市场规划和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治镇级以上道路、村级主干道两侧的马路市场;加强监督,严防马路市场回潮反弹,坚决遏制新的马路市场产生。三是深化建成区内交通秩序整顿。继续开展对占道乱设摊、乱搭建、乱堆物、乱停车的整治活动,组织实施专项整治,彻底杜绝“四乱”无序现象,并落实日常管理措施,确保建成区内主要道路、街道畅通有序。把握重点,循环滚动,扎实推进新环境百村改造工程
根据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总体部署,坚持软硬件并重,订规划、抓建设、重管理、健机制、树亮点、强考核,循环滚动,扎实推进“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农村现代化”,努力建设一批规划合理、用地集约、公建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以村庄梳理、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农村新社区、解决困难群众建房问题为目标,着力开展“三拆”,“三整治”,“六化建设”,扎实推进新环境百村改造工程,力争创建省级或**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个,**市级全面小康建设整治村1个。新增一个新环境百村改造试点村,并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四、政策措施
1、各行政村新建符合标准的三格式无
害化公厕的补助,仍按掌委〔〕11号文件规定执行;窖池式公厕改建为符合标准的三格式无害化公厕的,每只由镇补助元,全拆全建的享受新建补助政策待遇;新建公厕和窖池式公厕改建如不符合三格式无害化公厕标准通不过市级有关部门验收的,不予补助。建造规范化储粪池,经市级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市财政按每立方米容积120元标准予以补助。
2、当年验收合格的庭院整治示范村,市财政按户籍人口每人30元标准补助,镇财政另外再给予一次性补助3万元;当年验收合格的庭院整治合格村,市财政按户籍人口每人15元标准补助,镇财政另外再给予一次性补助2万元。
3、由镇统一组织实施的主干河道环境整治项目,经市水利部门审批并验收合格的,市财政按直接工程投资额度补助15%;由村统一组织实施的村级三类河道环境整治项目,经市水利部门审定并验收合格的,市财政按每个村5—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由村集体经济
组织实施的河道穿村段砌砍,经审批并验收合格,同时做好河道两岸绿化的,每米补助200元,绿化不配套的,每米补助150元。
4、新环境百村改造政策,仍按余党〔〕23号文件及相关文件执行。
5、对329国道余姚段建设绿化带和当年验收合格的市级绿色村庄的奖励政策,仍按余党〔〕21号文件及掌委〔〕14号文件执行。
6、当年在通村主要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胸径在4厘米以上的,市财政按成活数每株补助5元。
7、当年设置交通指路、让行标志牌及黄色闪烁警示灯的,市财政按实际投入额的20%补助。
五、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
编制全镇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各村、各有关责任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各村、有关责任单位抓紧拟订好整治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实
施计划,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实施阶段 各村、有关责任单位根据环境整治方案和实施计划,全面开展整治,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检查与验收阶段 各村、有关责任单位对照整治标准查漏补缺,完善提高,接受市考核组对我镇整治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验收。
六、考核办法
市里全年分别组织二次暗访和二次检查,1月中旬开展年终考核验收。镇里也将通过领导督查、驻村干部联查、暗访等手段加强考核,市、镇两级平时检查和暗访情况列入年终对村级的考核。今年对村级的环境整治考核全部纳入行政村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增加环境整治项目考核分值,具体请参阅《于其镇行政村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同时要求各村和各有关责任单位在12月5日前就全年的整治任务完成情况书面报镇环境整治办。
七、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村、各有关责任单位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的责任感。镇里进一步调整充实环境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工作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