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
环保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15年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各地环保部门要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和运行保障费用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环保部还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申报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
以下是《意见》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以下简称《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以下简称《规划》)和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现就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意见》和《规划》的重要举措。推进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建设,优化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提高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提升区域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推进典型农村地区空气背景站或区域站建设,对于促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全面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重要保障。开展对新增指标的监测评价,需要实施分析方法选取、仪器检定选型、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系统调试运行、监测数据分析、监测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工作,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保障上述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三)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提高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良好的环境空气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为满足社会公众环境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检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应及时准确发布环境监测信息,尽快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
二、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
“十二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为目标,整合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网、农村监测网、酸沉降监测网、沙尘天气对
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网、温室气体试验监测等信息资源,增加监测指标,建立健全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点位管理制度,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与信息发布机制。到2015年,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功能齐全、指标完整、运行高效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三、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
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监测指标,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监测(所有国控点位,下同),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自2016年1月1日起,以上各地均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逐点实时发布监测结果。
(一)加强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力建设。按照上述时间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应完善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分步填平补齐相关监测仪器设备设施。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设立必要的重金属污染物空气监测点位。各省、地市级监测站及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应建立健全数据传输与网络化监控平台,进一步加强各省区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
(二)加强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系统能力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陕西关中、山西中北部、兰州白银和乌鲁木齐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新建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同时扩展31个现有农村环境空气监测子站功能,形成区域环境空气监测能力。
(三)加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空气监测能力建设。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抓紧完善国家空气背景监测重点实验室的立体监测、区域预警平台、以及数据实时传输及发布系统等基础支撑体系。
四、加强组织协调,扎实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一)加强组织,协调推进。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编制本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到有部署、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地建设方案应在2012年6月底之前报送我部。
(二)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各级环保部门应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和运行保障费用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建设所需资金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除此之外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所需资金,由地方自筹资金解决。
(三)加强培训,提升水平。各级环保部门应根据新形势下环境管理的需要,制定监测人才培养规划,定期开展培训,以培养技能人才、专业拔尖人才、综合管理人才为重点,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科学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四)定期评估,加强考核。各地应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项目实施定期调度机制,及时掌握情况,严格考核验收。在2013年年底和2015年年底,我部将分别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并公布实施情况。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大力发展在线监测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大力发展在线监测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将其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中的一项战略任务。为了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要求,以大力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为手段,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执法水平。
一、明确在线自动监测的重要性,提高环保工作科学监管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污染反弹比较普遍。温家宝总理指出:“环境保护要采取综合措施,依靠法制保障,加强监管;利用市场机制,提高环境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污染治理。”总理的这一要求使我们领会到,防治环境污染,要充分依靠法制、机制和科技进步。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就是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促进执法到位。因此,大力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从关系环境保护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重要性。
1、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是应对当前严峻环境形势的需要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异常突出。全国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超过环境容量的60%和70%以上,七大水系有7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5%的湖泊富营养化,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不达标,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酸雨污染,5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环境中,90%的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几组数据充分说明,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是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关心的第一位问题。
从多年来的实践看,存在这些问题的重要根源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到位。一些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的排污者,于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而不顾,大肆偷排偷放。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环境监管,把污染治理设施当成应付检查的摆设,想停就停,想开就开,被群众称之为“开关厂”,执法检查组一来就开,执法检查组一走就关;或叫“黑白厂”,治理设施白天开、晚上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有法难依和执法难以到位的重要顽疾,是一些地方环境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的拦路虎。事实证明,传统的环境监管方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难以对排污企业实施有效监控,易给违法排污者造成可乘之机。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才是缓解当前偷排偷放的迫切要求和必要选择。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备,就是对排污企业配置了一双“电子眼”,可以实施实时监控,震慑企业的环境违法活动,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
2、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是提高环境执法效能的需要 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地获得相关数据,更重要的是快捷地对排污企业实施监管,有利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时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同时,也可以降低环境执法成本。全市20名环境监察人员要对数百万家工业企业、70多家三产企业,几十个建筑工地进行日常监管,生态环境监察、农村环境监察工作量更大。以200家工业污染企业的监管为例,每个企业每月检查1次,仅赴现场检查一项工作每年需要4800人次!如果我们的监管手段仍然停留在人盯人的水平上,是无法真正做到监管到位的,其结果只能是环境监察人员疲于奔命,而难以抓住偷排偷放者的证据。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检查次数,提高执法监察效能。
3、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是实现环境管理创新的需要 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取证、处理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复杂、变化快,环境监察人员少、任务重、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创新环境管理思路。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是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规范和再造,是环境管理能力创新的重要内容。将信息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引入环境执法工作,通过排污现场的自动监控设备,取得污染物排放、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然后传输到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排污量核定、排污费征收、远程监视并付诸执法。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可以使环境监管工作更加严密、规范,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环境监管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实践证明,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已经成为环境保护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明确瑞昌市在线监测的现状,妥善处理好几个问题 瑞昌市首先建成了城区环境空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和城市交通干路在线监测显示屏;其次在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厂安装了烟气自动监控系统,实现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自动监控,提高了环境执法监察工作的效率;瑞昌市对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建设)每天处理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了自动监控,污水处理厂凭环保部门对其达标处理量的证明到建设部门结帐领款等等。因此,污染源自动监控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监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瑞昌市环境保护管理的需求。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排污企业的抵触加大了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难度 一些排污企业认为,安装自动监控仪器是花钱买手铐,因此,不愿装、不肯装的问题相当突出。有的企业尽管环保部门三番五次做工作,仍然对建设安装工作不配合,有的装了不用,有的用上了就不管、不维护、不检修,甚至人为破坏,造成大量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仪器形同虚设。这种局面不扭转,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就难以全面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已经明确规定,现场的监控仪器、设备都是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部分,作为污染治理设施,排污单位就有义务建设安装。今后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做工作,要有办法、有措施贯彻落实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消除一些企业的抵触情绪。《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在线监测数据用于排污量核定和排污费征收,从而取得了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法律地位的突破。
对新建项目,环评要有要求,要使业主把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放在“三同时”同等重要的地位给予安排。不安装自动监控系统、系统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的,环保部门要依法处理。对现有的重点污染源,环保部门应当制定污染治理计划,逐步限期安装到位。对不正常使用、甚至人为破坏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罚。
2、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难以保证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贯彻实施工作尚未完全到位,尤其是设备选型、仪器校验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依循的法律缺乏,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留下了隐患;少数企业为了逃避自动监控,擅自更改仪器设置。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自动监控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从以下五个环节加强自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一是严把仪器设备质量关,保证数据来源和传输过程的可靠有效。选用的在线监测仪器必须进行适用性检测,判别其是否符合在线监测的技术要求,经检测合格并列入合格目录的仪器设备才能在自动监控工作中选用。
二是严把安装关。对重点污染源,首先要求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然后在规范的排污口选定合适的监测点位作为现场分析和数据收集的安装环境,现场安装、取样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按照有关规定安装选用适用于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需要的仪器设备。三是严把试运行和验收关。按照有关规定,必须对在线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方法进行比对、验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还要进行实时通讯传输的连通率测试,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四是严把定期检测和比对监测关。合格目录中的产品应每年定期进行仪器性能和适用性检测,确保在线监测仪器的生产质量稳定、可靠,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将予以公布除名。对已安装并通过验收的在线监测仪器应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与手工标准监测方法的比对,确保在线监测数据准确,比对监测是监督性监测,数据准确性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应及时通报环境监察部门处理。比对监测数据不准的不得作为排污收费与监督管理的依据,同时用手工标准方法监测其排污情况。
五是严把日常运行维护关。日常运行维护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运行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要定期标定检修避免误差、补充试剂保证正常工作,还要保持通讯联网畅通。日常运行维护不到位,仪器不定期保养、校验,难以想象自动监控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3、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不够到位 自动监控系统安装运行后,进行必要的日常监督管理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在这个问题上,环保部门的责任最大。我们不能认为系统建好了,“24小时的自动值班员”安在排污口,就万事大吉了。必须看到管理不到位潜在的问题。监管滞后等于给了企业弄虚作假的空间和条件。环保部门必须对自动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例行检查,建立系统运行记录,定期组织检定、比对监测,系统故障异常期间要启动人工监测替代机制,对妨害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摸索新的运行管理机制。要推行第三方运营管理。由于排污企业在系统中是被监控的对象,缺乏专业技术和相关设备的易损件、易耗品,加之维护人员及费用等问题,导致排污企业维护困难,严重影响了正常运行。将系统维护主体赋予第三方,有利于解决设备供应者之间互相推诿,故障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运行服务资金的落实,自动监控系统建成后的社会化运营是完全可行的,也更加有利于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但作为从事环境监控服务的运行管理机构,则必须由环保部门实施认证管理。
4、污染源自动监控经费难以保障 自动监控系统需要大量的硬件、软件,安装一套现场设备需投入数十万元,每个监测点位每年的维护、运行费用也需几万元,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是无法开展此项工作的。有的地方在开展自动监控工作时仅考虑了建设经费,忽略了系统长期运行与维护管理的经费,少了这一部分,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就会是无米之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运行费用的正常投入,做到建得起运行得起。
关于经费来源,我们认为,监控仪器建在排污现场,用于直接收集排污数据,属于环保设施的一部分,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应由排污单位自筹解决,财政可酌情予以支持。建在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软硬件系统,属于环保部门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直接为环保部门监督管理工作服务,建设和运行应由环保部门编报预算,申请财政资金。
三、明确瑞昌市在线监测目标,全面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
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还比较严峻,违法排污企还大有所在,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加大了环境执法监督管理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也给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要克服困难,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分工负责制
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领导,以一套完善、有力的政策措施推进排污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做到政策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奖惩分明。要结合“十二五”环保工作,统一组织本辖区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规划、建设,实施系统的监督管理;根据本地区环境管理的现状,结合重点污染源监管的需求,制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总目标;按照总目标确定分期、分批建设的重点污染源名单,编制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计划,选用设备,招标建设;结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组织建设监控中心等。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首先是直接为核定排污量、征收排污费等环境执法、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监察机构作为代表环保部门行使现场监督管理职责的执法机构,也是自动监控系统的直接使用者,要具体承担自动监控系统组织建设任务、负责监控中心和现场监控设备的日常监督管理。
环境信息机构是环保部门信息化方面的职能机构,应对自动监控系统的技术开发给予指导,加强数据共享,拓展数据的适用范围,更深层次地挖掘数据资源的应用,让自动监控数据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建设一个具体系统时,必须明确牵头建设实施的责任单位,建立项目负责制。通过招投标等规范的建设模式进行建设,明确各方责任,保证建得好、用得上。
2、统筹考虑,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与环境监测的关系。环境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等内容,在排污现场安装在线监测仪器也是环境监测的手段之一,所获得的监测数据应当纳入环境监测体系;污染源自动监控除了取得监测数据以外,还要掌握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在排污口安装视频监视设备,所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不仅取得数据,更多体现对污染源的监管,为环境执法服务。在线监测是污染源自动监控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是正确处理与环境应急指挥的关系。重点污染源也是环境应急管理的风险源之一,通过重点污染源异常排污报警,预先获取突发事件的现场资料、预报污染事故的发生,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分析决策提供辅助数据,通过动态实时的在线监测数据还能跟踪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情况的进展,评估处置结果。
3、认真贯彻《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实施规范化管理 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非常重要,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统筹规划是指各地在制定自动监控工作计划时,必须结合国家对这项工作的统一部署。各级环保部门要根据环保部的总体部署开展工作,下级环保部门也要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总体部署开展工作。
保证重点是指各地对环境保护的重点监管对象必须实施自动监控。这些重点监管对象应该包括:污染物排放量至少占地区排放量65%的重点污染源;严重违法排污企业;环境敏感地区、容易造成污染事故和纠纷的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涉及群众生活健康地区的主要污染源。抓住这些重点监管对象,实施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在线的监控,这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兼顾一般,量力而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保证重点的基础上,兼顾对一般污染源的自动监控,但一定要切合实际、求真务实、量力而行,自动监控工作投入大、技术性强、管理复杂,要稳步扎实地推进。
4、突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一是要把环境特别敏感和影响较大地区的重点污染源作为重点。如污水排放口以化学需氧量、氨氮为主,废气排放口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为主的企业。随着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也越来越大,所有污水处理厂都必须作为重点安装对象,做到主要污染物实施自动监控。
二是重点行业。包括:冶金、水泥、钢铁、印染、化工、造纸、制革、电镀等重污染行业,准确掌握这些行业的污染排放行为,是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是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技术水平不高、污染集中而且量大,极易造成局部严重污染,工业园要建设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并要加强监控。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环境监管工作一定会在污染源自动监控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推进环境管理的创新,提高环境执法的效能,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大局!(市环保局 李中华)
第三篇:我国将建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
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650期 2012年3月30期
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目标出台
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制定的《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公布。《意见》中包括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目标、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内容。“十二五”期间,互联网普及率将达45%以上,推动实现三网融合,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IPv6地址获取量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建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网络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下降40%以上,网络设备制造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机构和骨干企业,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0万个。
《意见》列出六大重点任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网络商用及业务创新、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理论研究与技术突破及标准体系与知识产权。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网络基础设施,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过渡,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大幅缩小数字鸿沟。
我国将建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环保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15年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整合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网、农村监测网、酸沉降监测网、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网、温室气体试验监测等信息资源,增加监测指标,建立健全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点位管理制度,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与信息发布机制。
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监测指标,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监测,明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
万钢部长会见意大利客人
应科技部长万钢邀请,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科拉多·克里尼(Corrado Clini)部长于2012年3月16~20日率团访华。3月19日,万钢部长与克里尼部长访问清华大学,共同出席报告会。万钢部长在致辞中表示,中意两国十年来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卓有成效,在意大利新政府的支持以及中意双方的通力合作下,中意合作将取得更为深入的进展。克里尼部长就“走向绿色经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主题演讲,指出更高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全方位地保护环境和健康,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双方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中意两国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
演讲结束后,万钢部长与克里尼部长共同为中意环境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平台揭牌。两位部长还举行了双边会谈,并共同签署了《中国科技部与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关于可持续发展科技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欧研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3月28~29日,由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与欧盟驻华代表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欧盟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欧盟和国内的专家在会议期间介绍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典型案例,交流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农产品加工品的政府监管以及企业质量控制方面的信息。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刘英杰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食品安全,如《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些法律成为我国加强食品管理包括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坚强保障。此外,农业部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奠定了基础。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李振中介绍了我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有关试点工作正在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肉类和蔬菜的来源追溯难题。他强调,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小桐子活性成分或可抗肿瘤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邱明华研究组从小桐子的根部分离鉴定出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新化合物,为开发该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四面体》杂志。
据介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桐子根提取物具有抗炎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但至今还未从中开发出具有应用价值的药用成分或药物制剂。为此,研究组展开了对其活性二萜成分的研究,从小桐子根分离鉴定出的40多个萜类化合物中有20个新化合物。其中两个结构新颖的二萜化合物还表现了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同时,研究组还发现其中的curcusone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并有1‰~5‰的高含量,从中分离出系列化合物细胞毒活性的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该类化合物的活性位点。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证实和寻找活性更好的curcusone类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修饰和活性方面的研究,为开发该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中国科学家揭示水稻育性恢复机理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英国教授团队发表文章,揭示了红莲型杂交稻的育性恢复机理,并首次提出恢复基因分子复合体,相关成果公布在《植物细胞》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红莲型水稻恢复基因RF5不能直接结合不育基因RNA,而是组装成恢复基因分子复合体(Restoration of Fertility Complex,RFC)去结合并剪切不育基因RNA,从而完成了育性恢复的使命,并发现了复合体中与恢复基因互作的重要亚基成分GRP162。该项研究从DNA、RNA、Protein不同层面上报道了这一育性恢复的生物学机制。该成果首次提出恢复基因分子复合体,推进了育性恢复机理的认知。
中石油研制出精细控压钻井系统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PCDS-I精细控压钻井系统在华北油田牛东102井实施精细控压钻井作业取得突破性成功,机械钻速提高90%,目的层“零漏失”“零复杂”,解决了该区块漏失、井壁坍塌等钻井复杂难题。
据介绍,PCDS-I系统已在四川蓬莱9井、塔里木中古105H井等现场试验大获成功;而此次华北油田的作业意在验证其对各种不同复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他介绍,牛东区块埋藏深度深、钻井难度大,钻井周期在1年以上;而且在常规钻探过程中,该区块在此次试验的四开井段,多次出现漏失、井壁坍塌、井涌等。为缩短钻井周期,牛东101井、牛东102井曾先后试验了气体钻井工艺,但均因地层出水导致井壁失稳而被迫中断。但牛东102井从四开5378米开始采用该系统后,迄今累计进尺380米,再未出现溢漏、井壁坍塌等异常情况,平均机械钻速由原来的0.63米/小时提高到1.20米/小时,平均机械钻速提高90%以上,是牛东1井同井段机械钻速的1.5倍。
新技术使竹材一次利用率增至九成多
从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于文吉等完成的“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研究,突破了竹材传统加工技术中竹青、竹黄难以有效胶合的难题,可使毛竹等大径级竹材一次利用率从20%~50%提高至90%以上,小径竹、丛生竹等我国优势竹材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经多年研究和实践,于文吉团队以我国南方地区生长的竹子资源为原材料,通过多项技术集成,研制出全新的竹材原材料处理技术——高强度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该技术实现了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和可调控,不用除去竹青竹黄,最终制造成高性能、多用途的竹基纤维复合材料。该材料可用于风电叶片、集装箱底板和户外地板等高耐候性材料及家具、水泥模板等高消耗材料领域。
自2009年以来,该技术先后进行多次中试和生产试验,建成年产量8000立方米的风电桨叶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年产200套风电桨叶用竹层积材、年产8万立方米的全竹集装箱底板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示范线各1条,形成了成熟的成套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其中,在山东德州应用该技术制造的风电桨叶,叶片长40.3米,重5.9吨,可满足1.5兆瓦级风电桨叶片的强度要求。与传统的玻璃钢纤维复合材料相比,重量降低30%以上,成本降低10%以上。
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首次涉足基因研究领域
从国家超算天津中心获悉,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近日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这也是“天河一号”首次涉足基因研究领域。此次合作将首先从高性能计算应用研发领域入手,针对海量数据的储存和处理,开发出高质量的生物信息学计算分析工具,以便于从海量生物信息数据中挖掘出各种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
据了解,双方在同期成立了天河—华大生物信息计算联合实验室,以将进一步提高生物基因技术的研发效率,拓宽“天河一号”的民生应用领域。
目前,“天河一号”已涉足动漫影视渲染、生物医药数据处理等领域,在石油勘探数据处理方面已经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国内石油企业签约,注册服务用户超过300家。
第二代“天熠”移动操作系统研制成功
基于龙芯处理器的移动操作系统——第二代“天熠”近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706所研制成功。该操作系统可操作性强,能够提供良好的图形界面和用户体验,并具备强大的网络功能,可实现移动通讯信息的快速准确交互。此外,该产品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不仅可应用于手持机,还能广泛适用于一体机、平板电脑、PDA等各类电子终端产品。这意味着我国航天领域拥有了首款国产化移动基础软件产品。
海洋遥测工程技术中心正式运行
3月28日,国家海洋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暨海洋遥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京举行。据了解,双方本着“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在海洋卫星工程、海洋通信信息系统、海洋观测系统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包括战略发展规划研究、系统顶层工程设计、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合作。通过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再次强化双方良好合作关系,促进我国航天科技工业更好地为我国海洋事业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供水企业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初探
瑞安市供水企业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初探
作者:林少萌,李育钒,蔡慧娅
【摘要】从水质监测机构的演变、实验室工作环境改善、仪器配置的提升、检测范围的扩大、厂级化验室原始记录的健全、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简述了瑞安市供水企业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对水质监测机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供水企业;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建议;瑞安市
瑞安市水务集团组建于2010年初,总供水规模40万吨/日,供水服务区域分市区、塘下、马屿陶山三大片区,服务人口100多万人(不包括外来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0%以上。集团下属有三个供水公司,共有13个水厂(车间),每个水厂均建立厂级化验室,负责日常监测任务;一个水质监测公司,负责8个水源地水、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常规项目监测任务。瑞安市供水事业是从1965年的一个只有1500吨/日供水量的小水厂发展至今,是温州市供水事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而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也走在各县(市)供水企业的前列。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水环境污染,及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促进了供水企业从“有水喝”到“有健康水喝”不同理念的快速转变。因此,笔者根据瑞安供水企业水质监测的发展经历,与大家一起谈谈水质监测能力的建设。
1.水质监测机构的演变
水质监测公司前身追溯至瑞安水厂生技科下属一个化验室,检测项目10多项;2001年成立水质管理科,归属经理室领导,承担着全公司水质管理任务,检测项目增至35项,各水厂建立了厂级化验室,每日监测项目为16项,各岗位设监测点,初步建立了三级水质检测网;2010年3月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水质监测公司,2011年2月获得了计量认证资质,检测范围涵盖着地表水、饮用水、矿泉水、桶(瓶)装饮用水和纯水、污水、混凝土用水、净水剂等原材料八个方面,146个参数,还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并负责各水厂检测技术和水处理技术指导工作。水质监测机构的演变,确定水质监测对水质提高的重要性。2.实验环境的改善
实验室的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水质监测公司现有面积1200㎡,办公区与实验区完全隔开,特别是每台精密仪器均独立拥有一机二室(预处理室和检测室),避免相互之间交叉污染;微生物实验室布局设计更为合理,水样及待培养样品均从不同无菌传递窗进出无菌操作室,配药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镜检室均满足各自的恒温、恒湿、无菌、无尘、通风等工作要求;其他检测室均按计量认证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先进的布置,整个实验室在浙江省县(市)级水质监测机构中是屈指可数的。
过去不重视厂级化验室建设,现在均得以改善,有独立的理化室、微生物实验室、天平室、试验室、各型仪器室(含一机二室)等,使实验环境涣然一新,工作质量得以保证,更有利于对水质的及时监控。3.三级水质监测网的提升 3.1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
为了提高供水水质,制水各工序水质的监测极为重要。现在供水规模在1万吨/日以上的水厂各工序均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仪,改变了过去用手工监测,费时又不及时状况。原水浑浊度、pH值,沉淀后和滤后水浑浊度、pH值、余氯,出厂水浑浊度、pH值、余氯,实行24小时连续监视,及时修正各生产工艺参数,为水质提高起决定性第一步。各工序水质均有内控指标,以确保管网(末梢)水达标。
在1万吨/日以下的水厂有计划的进行改造,逐步实现各工序水质监测自动化。3.2厂级化验室 3.2.1仪器的配置
现在各厂级化验室改变了过去只有玻璃分析器皿及精密度不高仪器的状况,均配置高精密度的浑浊度仪、pH仪、余氯仪、分光光度仪,大大提升了厂级化验室监测能力。3.2.2工作任务
厂级化验室任务有:①每日一次的原水、出厂水各16项目监测,同时每隔2小时的出厂水浑浊度、pH值、余氯,确保出厂水符合内控指标要求;②每日一次的需矾量试验,结果数据提供给加药车间作为投药依据;③每周一次配合仪表技术人员对监测仪器的维护和校正;④分析各水质数据,做好厂长的技术参谋。3.2.3原始记录的健全
厂级化验室的水质检测数据对生产极为重要。过去浙江省多数厂级化验室均未建立原始数据管理制度,笔者在2002年设计了一套适应厂级化验室使用的检测数据原始记录、报告单、统计表等,并在几十家供水企业中得以应用[1]。原始记录的健全对水质检测数据管理的规范化及提高厂级化验室的管理水平起了重要作用。3.3水质监测公司 3.3.1仪器的配置
从2000年开始,实验室就配置了SOLAAR M6型原子吸收仪(热电)、6890型气相色谱仪(安捷仑)、DX-120型离子色谱仪(戴安)、AFS2202型原子荧光仪(海光)、FJ-2603G型αβ放射性测量仪(西安二六二厂)、AQUAMATE型分光光度仪(热电)、2100N型浊度仪(哈希)、BP221S型精密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等等,实验室仪器配置在浙江省县(市)级水质监测机构中是数一数的。特别在取得计量认证后,精密仪器不断地更新、增置,使得公司水质监测能力不断地提高。3.3.2.水源地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公司作为瑞安市供水企业对水源地水质监测的责任者,监测工作始于2001年。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要求,监测项目为29项,监测频率从每年一次增加每年平、枯、丰水期三次;当水源发生异常时,及时取样检测及分析原因,为保护水源起了积极地作用。
同时,对每次监测结果进行水质评价分析,上报有关部门为作出相关的决策起了非常重要作用。例如对塘下片区被污染的Ⅳ类水源水的水质评估分析[2],使得政府果断切断水源、关闭7个小水厂,加速推进了供水规模为10万吨/日的凤山水厂建设和投入使用。3.3.3出厂水、管网水监测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规定,水质监测公司负责各水厂出厂水、管网水常规全部项目的监测,监测频率从原来的为每季一次提高到每月一次;负担着每月两次的管网水10项目监测任务;同时参加各供水公司的水质分析会,共同分析水质变化情况,为提高供水水质献计献策,使得多年来在温州市供水水质检查活动中名列前茅。公司决定在2014年计量认证复审时,将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增加70多项。3.3.4其他检测
为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开展了聚合铝、盐酸、氯酸钠、次氯酸钠质量检测;此外,还开展了混凝土用水的5项、污水7项、矿泉水15项、桶(瓶)装饮用水和纯水18项等检测项目。
4.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集团公司厂级化验室检测人员共有16人,都经过初、中级职能培训持证上岗,为了提高检测人员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由水质监测公司负责业务技术指导,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不定期地进行盲样考核和现场考核。
水质监测公司现有分析化学、水处理、环境工程等多种相关专业人才,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人、助工8人。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是水质监测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除了每人自身努力学习外,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训机会是极为必要。事实证明了“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有针对性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当有效;加强内部培训,发挥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用,用“传、帮、带”方法,将经历浅、经验不足的技术人员迅速成熟起来极为重要;积极参与实验室间的比对及能力验证活动,规范和提高了检测技术水平。公司为了发展的需要,今年又新招了3名食品检测、质检、生物化学等专业人才,充实、扩大水质检测技术队伍。5.建议
目前,瑞安市水质监测公司是温州市县(市)级供水企业中唯一取得计量认证资质的单位,它对提高供水水质己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还需要不断地提高,才能适应供水事业的发展。
由于各供水企业水质监测机构建设不平衡,用通过计量认证来提升监测能力是不现实的。因此,笔者结合温州市各县(市)供水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提升水质监测能力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1)江苏省的水质检测实验室等级能力建设评定[3],对没有条件取得计量认证的各水厂实验室,提高其监测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能促进企业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从而提高供水水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为了提升供水企业水质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供水企业对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
(3)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突发性的,而县(市)供水企业则无应对的监测能力。因为其首先要对未知污染物种类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监测,然后才能确定污染浓度、污染范围,而目前水质监测方式主要是实验室常规监测,对应急定性监测工作造成了制约。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考虑建立应急水质监测机制的必要性。
(4)浙江省在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细则中明确规定[4],为了对社会负责,向社会发布水质信息须由具有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出具,这说明了水质信息一定要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因此,具有资质认定的水质监测机构应向其他供水企业开放,做到检测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供水水质。同时,相关部门应统一制订水质检测费的指导价,能使监测机构合理收费,以维持药耗、人工、仪器维护的正常支出。
【参考文献】
[1] 林少萌.浅析厂级化验室原始数据记录规范化管理[J].科协论坛,2009(11):67-70.[2] 林少萌,徐巧权.浅析瑞安市乡镇水厂现状及对策[J].城镇供水,2003(4):42-45.[3]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城市供水企业水质检测实验室等级能力建设指导手册[R].江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4]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细则[R].浙江: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注:本文在2012年7月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议规划实施技术研讨会”上发表,收集于论文集内(p455-459)
第五篇:山西省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山西省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晋环发[2007]25号)
各市、县环保局,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山西省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经2007年元月8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省局反映,以便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办法。
附件:山西省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二OO七年一月十二日
附件:
山西省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工作,确保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可比性,依据国家和省有关环保法规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开展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所有城镇。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工作。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全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负责收集、汇总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负责发布全省空气质量日(月)报等有关空气质量的报告。
第四条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工作。
市级环境监测站负责辖区内县(市、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业务指导和系统运行及维护,承担省辖市所在地城市城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负责辖区内各县(市、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和传输,负责全市空气质量日报的发布。
县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本县(市、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承担县城所在地城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和数据传输,并负责在当地媒体发布空气质量日报。
第二章 监测点位管理
第五条 监测点位设置与变更(增设、减少或移动)必须先审批,后建设。监测点位设置与变更须按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增设与变动的通知》、《环境空气与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和《山西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下简称“有关规定”)实施。
1、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监测点位设置与变更,由各市环保局提出申请和有关技术报告,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技术审查,省环保局审核同意后,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
2、晋中、晋城、朔州、忻州、吕梁、运城点位设置与变更,由各市环保局提出申请和有关技术报告,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技术审查、省环保局审核批准。
3、各县(市、区)监测点位设置与变更,由县(市、区)环保局提出申请和有关技术报告,经所在市环境监测站技术审查,所在市环保局审核批准,分别报省环保局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备案。
第六条 监测点位一经设定,不得擅自移动和变更。确需移动和变更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施。
1、因城市建成区建筑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现有监测点位采样空间缩小或采样高度提升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因城市建设拆迁、后勤保障等条件变化而不再具备运行条件的,可以小范围内适当调整。
2、因城市建成区扩展或行政区域变动,导致现有监测点位空间代表性不足的,可以按规定增设点位。
3、清洁对照点失去对照功能的,可在建城区外重新选择点位,原清洁对照点如改变功能纳入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视为增设点位。
第七条 监测点位设置或变更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原则进行。
1、小范围调整点位原则上数量不得超过1个,调整后的点位距原点位不得超过1000米,近期(5年内)不得再次调整。
2、新增设点位要符合以下原则:一是新建或扩建区域为多个或互不相连的,且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二是新建或扩展的建成区与原城区相连成片,且面积大于25平方公里或大于原点位平均覆盖面积的,可在新建或扩展区增设点位,再与原点位合并组成监测网络;三是已划定功能区,但现有监测网络未涵盖所有功能区类型的,可以在未布点的功能区内增设点位;四是可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增设污染监控点,但数据不参加空气质量状况统计。
第八条 监测点位设置或变更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技术论证和验收确认。技术论证报告由同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站承担,并提出论证报告。验收确认由上一级环保部门组织同级环境监测站完成。(论证、验收的具体要求见附录一)
第三章 数据采集、传输与发布管理
第九条 数据采集频率、异常值取舍与有效值确定,严格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删除数据。各子站原始数据应永久保存备查,除上级环境监测站有权调用原始数据外,其他任何部门未经同级环保部门许可,不得调用。
第十条 数据收集、分析、传输及日报发布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别发布。公开发布的数据应按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关于发布山西省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的通知》(晋环监字[2003]012号)要求进行处理。
1、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统一收集、管理全省各市、县监测数据;各市监测站负责收集、处理本市及辖区各县监测数据;各县负责收集、处理本县监测数据。
2、数据传输格式、时间以及其他技术要求按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规定执行。各县要按规定将当日数据传输到所在市环境监测站,各市环境监测站接收数据后,要汇总、统计,按要求传输到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3、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在山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布11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和30个重点县的空气质量日报;负责以月报(季报、年报)形式和在有关新闻媒体或新闻发布会上发布11个省辖市和102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状况。
各市环保局及监测部门负责在当地媒体发布本市及辖区各县空气质量日报(月报、季报、年报)。各县(市、区)环保局及监测部门负责在当地发布本县(市、区)空气质量日报。
4、各市、县环保和监测部门不得擅自停测、停报数据。凡缺报数据的要以文字形式说明原因,并由主管局长签字,加盖公章报上一级环保及监测部门。
第四章 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
第十一条 省、市、县(市、区)环保与监测部门要按各自职责负责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持续、稳定、正常运行,确保空气质量日报准确按时发布。
第十二条 所有经过批准设置的全部监测点位,必须保证有效正常运行,不得擅自停运一个或多个点位。
第十三条 对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中心站系统仪器、设备及电路、管路、气路、时钟、温度、湿度等要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规定,明确专人、定期巡检、及时维护。(具体要求见附录二)
第五章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 监测数据的获取、分析和评价要严格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监测数据的报出或发布要按规定程序审核。
第十五条 系统仪器设备要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定期标定和校准,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应是有证标准物质或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的物质。
第十六条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要定期组织监督性核查和比对试验。各市环境监测站要加强对辖区内各县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并定期巡查。
第十七条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依法取得提供数据应具备的资质,保证监测数据的合法有效性。
第十八条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十九条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确保从事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人员稳定,技术熟练。
1、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监测人员必须定期参加技术培训;
3、每天应有不少于两名监测人员值机、值班,按照有关规定收集、分析、传输、上报数据。
第二十条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要负责组织好全省空气质量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和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工作。各市县环境监测站要按省统一要求,组织好辖区内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和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工作。
第六章 运行经费
第二十一条 各市、县(市、区)要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有关规定,将运行费用纳入部门预算,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运行经费包括:电费、通讯费、房租、交通费、人工费、质控费、防雷设施年检费、消防设施年检费、材料印刷、光盘刻录、多媒体制作费、数据发布费、设备耗材、网络维护费、设备维护费等。
第二十二条 对值机、值班的监测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岗位补助。
第七章 罚则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参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提出行政处分建议。
1、环境监测机构不履行规定的职责的;
2、拒绝或屡次迟报数据的;
3、伪造、篡改数据的;
4、未经规定程序批准,擅自改变监测点位的;
5、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擅自发布环境质量信息的;
6、违反相关规定干预环境监测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有关规定,擅自占用、拆除、损坏、盗窃监测站房、仪器设备及监测标志等设施,破坏监测站点的环境,由同级或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并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相应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附录一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或变更的论证及验收
一、技术论证需完成以下工作
1、增设点位
(1)城市空气污染现状与趋势分析、现监测点位的回顾性评估及增设点位的必要性。
(2)空气污染物排放源分布调查与有关气象资料的搜集整理。
(3)城市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调查。
(4)拟定点位调整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5)对市区空气污染现状的加密监测及污染水平的评价。
(6)论证增设点位的布设方案。
2、移动点位
(1)现点位的回顾性评估,说明需要调整移动位置的原因。
(2)备选点位设置的规范性及合理性、代表性检查。
(3)验证备选点位与现点位的可比性,进行监测对比实验(不得少于15个有效日均值数据)。
二、验收要考察的内容
1、增设点位验收
(1)气象环境代表性:城市主导气流不受阻碍;点位主导风向与城市主导风向最大偏离小于45度。
(2)污染特征和污染水平代表性:拟选点位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值和浓度分布特征值与原区域的浓度平均值和特征值的偏差不超过10%。
(3)拟选点位和区域数据变异的一致性。
(4)点位设置的规范化要求条件。
(5)点位周围的环境状况。
2、移动点位验收
(1)备选点位与原点位是否属于同一类功能区。
(2)备选点位与原点位浓度误差小于15%(因点位高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而调整点位的,可适当放宽)。
(3)移动距离是否超过规定要求。
(4)备选点位设置是否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
三、验收的组织
1、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的点位增设与调整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国家环保总局。
2、晋中、晋城、朔州、忻州、吕梁、运城点位增设与调整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省环保局,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3、各县(市、区)点位增设与调整,由所在市环境监测站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市环保局,并报省环保局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备案。
附录二
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及管理
1、对监测子站巡检要做到:
对监测子站应定期进行巡检,每次对监测子站巡检时应做到:
(1)检查子站的接地线路是否可靠,排风排气装置工作是否正常,标准气钢瓶阀门是否漏气,标准气的消耗情况。
(2)检查采样和排气管路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现象,各分析仪器采样流量是否正常。
(3)检查监测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状态参数是否正常。
(4)对子站房周围的杂草和积水应及时清除,当周围树木生长超过规范规定的控制限时,对采样有影响的树枝应及时进行剪除。
(5)在经常出现强风暴雨的地区,应经常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子站房屋是否有漏雨现象,气象杆和天线是否被刮坏,站房外围的其它设施是否有损坏或被水淹,如遇到以上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
(6)在冬、夏季节应注意子站房室内外温差,若温差较大使采样装置出现冷凝水,应及时改变站房温度或对采样总管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冷凝现象。
(7)检查监测仪器的采样入口与采样支路管线结合部之间安装的过滤膜的污染情况,若发现过滤膜明显污染应及时更换。
(8)记录巡检情况。
2、对中心站检查要做到:
(1)检查中心计算机室与各子站的数据传输情况是否正常。
(2)每日应对各子站至少调取一次数据,若发现某子站数据不能调取,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排除故障。
(4)中心站每次调取数据时,应对各子站计算机的时钟和日历设置进行检查,若发现时钟和日历错误应及时调整。
(5)如系统具有远程诊断功能时,应远程检查各子站仪器的运行状况是否异常。
3、对系统仪器设备定期维护要做到:
(1)对于垂直层流式采样总管每年至少清洗一次,竹节式采样总管每6个月至少清洗一次。每次采样总管清洗完后,都应做检漏测试确保采样总管工作正常。采样总管系统检漏测试方法为:将总管上的一个支路接头接上真空表或压力计,而将其它支路接头和采样口封死,然后抽真空至大约1.25 hPa,将抽气口封死,使整个采样不与外界相通,1.5min内真空度不应有变化。采样总管内的真空度≤0.64hPa。
(2)对从总管到监测仪器采样口之间的气路管线每年至少清洗一次。
(3)PM10采样头至少每两个月清洗1次。
(4)对监测仪器设备中的过滤装置,按仪器设备使用手册规定的更换和清洗周期,定期进行更换和清洗。
(5)子站房空调机的过滤网每1个月至少清洗1次,防止尘土阻塞空调机过滤网影响运行效率。
(6)定期备份系统的监测数据。发布部门:山西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7年01月12日 实施日期:2007年01月12日(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