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干警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4 17:0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院干警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院干警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一篇:法院干警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人民法院作为和谐社会的建造者和保障者,应当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期待,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与人民群众密切接触的人民法院,更应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基层法院工作和加强自身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以出色完成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障和谐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了让全庭干警尽快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精神,全庭高度重视,及时安排,组织全庭干警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并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判工作展开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学习讨论,全庭干警一致认为,要在审判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实现审判工作与时俱进。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辟分析了当前政法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明了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战略部署,集中提出了关于政法工作及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政治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积极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是人民法院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的基础工程,是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三个至上”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性、人民性、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坚持“三个至上”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作为党的事业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人民审判事业必然不能有丝毫偏离。

第二篇: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30年前,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第一步发轫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大胆尝试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不但发展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而且成了当时“解放思想”的一次垂范。当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中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30年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次,人们的目光又将投向农村。从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改革已经初步适应思想解放与制度突破的历史需要,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并继续得到正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源于制度性的弊端,而且源于中国人千百年的观念,还来源于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趋势。三者相叠加,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策中,解决矛盾、保障改革深化的意图十分明显。三中全会申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因此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改革成败事关中国改革成败。中国农村关系着全中国的粮食安全、土地政策,农村还是最庞大的劳动力基础。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本民族的文明程度,也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而要在2020年实现全国居民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关键还是看农民收入这块“短板”能否提高。而今,农村无疑成为中国最需要改革的领域。一旦获得新政,农村的发展势头将锐不可当。过去30年,以出台10份“一号文件”为标志,中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接下来,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正如全会强调指出的,要“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这对从整体上消除农村贫困,意义重大。事实上,通过30年来农村改革的不断尝试,改革的最终方向已经明确,那就是:不是“取”,而是“予”。即此全会强调的: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等。改革越进入“深水区”,越需要勇气和智慧。当年的小岗村改革之所以在中国改革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就在于他们的“首创精神”。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就是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事实上,在中国广阔的田野上,有着农民丰富的创新能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尊重他们的创造,保障农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改革才能取得强大的动力。30年不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轮回,对中国来说,一场转型既是盛大的典礼,又是艰难的生产。但是,三十年的时间却能让我们逐渐接近问题的核心。因此,30年后,我们再次关注农村,并从这里开始新一轮改革的攻坚。而最终的获益者,将不分城乡,不论地域,属于中国的每一个人。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思想方面,我追求上进,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也是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水平的资格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拥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各类软件、网站建设、编程技术;具有较强的表达和 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为人正直、遵纪守法;爱好广泛,乐于与人交往,有较好的团队精神。生活俭朴,为人善良,专注于学业。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资源安排自己的学习。有选择性参加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全方面的发展自己的能力。能够平静对待挫折,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断努力。课余时间有自己的安排,发展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热情、有主见,思维灵活,善于观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勤于思考,对于自己喜欢的事 情能投入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能够直言不讳。深刻懂得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本学期以来你得到了很好的机会,也得到了很好的成长。性格沉稳了很多,对人对事能有更平和的心态。专业学习一向优秀,综合素质高。

第三篇: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0月9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始终关系着整个国家发展稳定的全局。

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是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新形势孕育着新希望新发展。但同时应清醒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意义更加重大、时间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

三十年前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三十年一个轮回,现在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又回到了农村。自古以来,中国以农业立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村安定,则社会安定;农民富裕,则国家富裕。但当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远远落后城市的改革和发展,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也可以说,30年来以“联

产承包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可以解决中国农民的生存问题,却无法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已经碰到了瓶颈。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瓶颈存在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土地制度问题,按照现行的“联产承包制”,农村土地归国有,而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不拥有土地产权,也是说,土地不能成为农民手中可以流转的资产和生产要素;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即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中心的体制,而解决户籍制度难题,真正的障碍并不在户籍制度本身,是户籍制度所依附的福利制度,也是说,农民不享有与“城里人”同等的劳动保险、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

前段时间,重庆、天津等地实施了关于“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局面和农民对土地利益的渴望,重庆、天津对试点地区的农村土地进行了流转。

至少,我觉得土地的流转带来的是人的流转。试想,土地不能流转,农民与土地被动地捆绑在一起,会是什么样?拿我身边同事她们家来说,父母不愿进城生活,原因很多,但有一条,那就是,一旦他们进了城,家里的土地、房屋就无人看管,但土地归集体所有,卖不能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就将人与田地捆绑在一起,变成土地的奴隶。

或许,这只是千万个农村家庭的一列。但无数的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存在,也与这种土地所有制密切相关。这些妇女儿童不敢、不能跟着丈夫父亲进城,很大一个原因,是农村有他们赖以生存的田地等资源,他们不能一走了之,要守着这些财产,不守着就可能变成

无根的浮萍。走不能走,留又留得十分可怜。另一面,由于户籍等一系列的门槛,他们也不能顺利变成“城里人”,制度的割裂导致人的割裂,社会的分裂。

农民的权利从哪里来?从政治里来,从制度安排里来,如果农民在政治里没有话语权,在制度安排上没有话语权,农村改革深化后,农民得到的那点的利益,也会在此后被人用种种办法拿走。所以我觉得,农村改革改与不改是不必争议的,肯定要改,但是在改之前,在出台具体政策以前,先要让农民把话讲出来,问问农民愿意怎么改。

虽然我个人认为三中全会的农村改革力度还可以进一步,但毕竟改革触动了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涉及中国发展前景的根本问题。而在改革形势日益复杂、各方利益矛盾日益尖锐的当下,稳妥渐进的政策将可能最终使中国广大农民受益。

第四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

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山

沟沟泉水一点点流,提起个挑水心里发愁,十里路上

吃水贵如油……”一曲民谣唱出了山区农民吃水难的辛酸。在大巴山区、在西北农村、在黄淮海平原,很

多农民祖祖辈辈喝水困难,甚至喝着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仍有3.79亿

人存在饮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占当时全国农村总人

口的近40%。饮水不安全、饮水困难在危害群众身

体健康的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1848 更新时间:2008-10-21 23:19:06

尽快让这3亿多农民喝上安全水,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正在各地全面推进的农

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事业发展中公共财政惠及最广泛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让亿万农民免除了缺水之痛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行动:全面解决3.2亿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说到水,山西省灵石县桑平峪村88岁的独居老人张宝柱满眼是泪:“咱这里的水,吃了肚子疼,村里人都到10里外的地方担深井水。以前我用小车推水,来回要一个小时,两天一次。后来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得求人担水。”在沿淮农村,居民面对的是常年处于5类水质的淮河及其支流,喝上干净水一度成为这里农民的奢求。饮水安全,一个沉重的话题,一个艰巨的任务。为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了不懈努力,用全球7%的水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1%的饮水和用水问题。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介绍,我国农村饮水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和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等措施支持农村解决饮水困难。国务院于1984年批转了《关于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的报告》以及《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逐步规范了农村饮水解困工作。

20世纪90年代,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正式纳入国家规划。1991年国家制定了《全国农村人畜饮水、乡镇供水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1994年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纳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通过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渠道增加投入。至新中国成立50年时,全国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300多万处,累计解决了2.16亿人的饮水困难。

到2004年底,我国基本结束农村饮用水难的历史。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在2015年前使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一半,我国政府对此作出了庄严承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实现了农村供水工作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的阶

段性转变。2001-2005年,国家共投入资金223亿元,解决了6700万人的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问题。从2006年开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实施。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全国计划解决1.6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到2009年,全国可累计解决1.95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2000年3.79亿饮水不安全人数的51%,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目标。根据规划到2015年之前,全国将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普及自来水。

大投入:水利发展中公共财政惠及最广泛农民的民生工程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3亿多农民喝上安全水,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近年来“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工作目标。

一系列关于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部署迅速展开:2004年以来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把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尤其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了要通过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来解决那些成本较高地区的工程运行问题。2005年8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全面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在这些政策的有力保障下,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成为我国财政投资支持的重点领域。据统计,2000-2008年的9年间,全国共投入618亿元,其中中央安排资金311亿元,地方配套和农民群众自筹307亿元,解决了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饮水安全工程,已经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事业发展中公共财政惠及最广泛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王晓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各地也相应加大投入。“十一五”时期初,山东省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让全省80%以上的村庄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湖北、贵州两省提出用5年时间全部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江苏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152亿元,重点解决欠发达地区的饮水问题;福建省还提出到2010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国有24个省级政府专门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或办法,对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所有项目资金投入都要按照政府批准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进行实施,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大变化:水兴百业旺,引来新风尚

“我家建了两个水窖,不仅吃的水有了,还可以让我多养50只羊、10多头牛,每年增收2万多元!”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后坝村二社农民马绍军高兴地给记者算起了这笔“丰收账”。

水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养殖、种植和加工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生产发展。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四川省通江县是全国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也是有名的“银耳之乡”,这个县的诺水河镇金家坝村是远近闻名的“香菇专业村”。村支部书记王永东介绍说,全村种植了82万袋香菇,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正因建起了饮水安全工程。没有干净的水,村里也种不了这么多香菇。”

“自2005年以来,因饮水条件的改善,带动了105个缺水村的新农村建设,率先成为脱贫致富的示范村,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通江县县长严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百姓喝上安全卫生水,大大降低了氟骨病等地方性疾病和传染病发生率,全县每年可减少医药费支出2230万元,群众生活逐步宽裕。

通江县是感受到从“饮水难”到“饮水甜”的一个缩影。王晓东介绍说,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农民切身感受到了四个方面的巨大变化:

减少了疾病,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健康水平。饮水问题的解决,使农村与水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据调查,吃上洁净水后,可使肠道传染病等发病率降低47%。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饮水问题的解决,农村劳动力从以前找水、拉水、背水中解放了出来,减轻了农民买水负担。据调查,在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地方,户均年节省53个挑水工日,通过实施饮水解困工程,86%的农户增加了收入。

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有了饮水工程,农民有适量的水洗衣服,厨房、厕所、浴室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从而带动了与水有关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据调查,自来水到户的地方,46%的农户购置了洗衣机,90%以上的农户生活用水量增加。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加强了基层**建设,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问题让农民实实在在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了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本文论文 农业委员会人员学习第十一届人大会三中全会心得体会由网络收集,如有侵略您的权益我们2

4小时内删除。关键字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这次全会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做出了继续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对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讨论“决定”我有以下几

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全会科学准确地判断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决定”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

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

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

要时期”的科学判断,表明了农村改革仍然是国家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发展仍然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础。

二是全会描绘了未来农村发展的美好图景。“决定”提出了今后年,也就是到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0

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为核心的六大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群众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

好图景。六大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对农村改革发展和新

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农村发展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

三是全会作出了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三大部署。“决定”指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范

文)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这三大部署,既切中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绘制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蓝图。

四是全会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范文)保障。“决定”指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范文);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范文);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范文);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范文);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范文);要健全农村**管理制度(范文)。”以这六个方面的制度(范文)建设为重要抓手,将会从根本上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范文)环境,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范文)保障。

五是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决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决定”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必将有力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六是全会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八大措施。“决定”指出“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通过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实施八大措施,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必将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步伐,必将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建立。

第五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会议于2010年10月9日至12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xx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本次会议是在新时期我们党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昨天下午,在临潼区为书记任军号的主持下,西河村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在西河村党员之家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西河村全体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部分村民近百人,会上由区委书记任军号就十七届三中全会做了重要讲话: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充分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后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了我国在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了30年间积累的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认识,逐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三个“最需要”情真意切,表达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说明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说到了广大农民心坎上。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基层工作者,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大好形式下,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要深刻理解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人均收入翻了几十倍,同时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充分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必须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必须作为基本方向长期坚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

在看到30年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尚面临诸多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生产面临市场和资源环境等约束的形势严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等等。我们后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忌盲目乐观的麻痹思想。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这是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了的真理。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描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凝聚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下载法院干警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院干警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禹州市顺店镇党委书记 李益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山沟沟泉水一点点流,提起个挑水心里发愁,十里路上吃水贵如油……”一曲民谣唱出了山区农民吃水难的辛酸。在大巴山区、在西北农村、在黄......

    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 苏耀宏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5则范文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体会 通过对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对其精神实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为今后的“三农”......

    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面 扎实做好发改工作 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

    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专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禹州市顺店镇党委书记 李益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

    干警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干警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11月19日下午,xx县人民法院召开全体干警大会,会议传达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内容,并结合实际,就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做出安排与部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