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一、重视新型征纳关系的建立
建立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当前全省国税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几年,各地在推进依法治税,加速信息化建设,加强税收征管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存在户籍不清、监控不力、质效不高、税负不公、责任淡化等问题。当前,必须遵循税收征管的一般规律,巩固和健全新征管模式,把管户和管事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首要的是深刻理解旧专管员制度与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本质区别。摈弃和克服专管员不受制约、“集征管查于一身”的集权式、全程式、粗放式管理弊端,借鉴和发扬其既管户又管事、既管理又服务的好作法,通过流程再造构建科学征管体系予以规范,通过信息化支持的专业化分工机制实施分权式、环节式、精细化管理,切实解决当前征管中的突出问题,探索和实践和谐社会的路径,力争建立起公开透明、诚信守法、秩序安定、和谐互动的新型征纳关系。
二、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责
税收管理员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六员三不”,即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涉税工作的调查员、税收信息的采集员、纳税申报的评估员、纳税服务的服务员、征纳双方的联络员,不征收税款、不负责案件查处、不实施行政处罚。
(一)税收管理员的岗位类别。按照当前国税税源特点和税收管理要求,以纳税户的组织形式为依据,应将税收管理员分为企业税收管理员和个体税收管理员两类。两类岗位应把属地管理、纳税人类型、专片管理、指定管理等有效方式结合起来具体实施,区别对待,分项考核。
(二)主要职责。税收管理员从事的是一种有限管理、直达服务,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对纳税人的调查核实、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等管理服务事项,具体职责按总局制订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第二章工作职责”执行。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应当另外明确4点要求:一是分析纳税人或者行业税源变化原因和趋势,提供济税源分析报告或者必要分析材料。二是确定纳税人的征收方式,宣传、引导纳税人选择电子申报缴税方式,做好日常管理。三是定期实施户籍巡查,掌握户籍变动情况,清理漏征漏管户,对外出经营超过180天、注销或停业的纳税人,依法清缴其有关税务证件、发票,清算其应征税款、罚款、滞纳金。四是送达税务稽查类以外的征管文书,配合实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司法强制执行措施。
(三)两类岗位的职责协调。为了防止两类岗位各自为阵,需要进行必要的协调。一是企业税收管理员对各类已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的各类企业,要严格按各税种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二是个体税收管理员主要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进行属地化管理,重点是户籍巡查。三是对未取得营业执照或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及其经营场所和分支机构、外地来本地临时经营的、未明确管理主体但有纳税行为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纳税人,先由具有户籍巡查职责的个体税收管理员依法管理;这些纳税人办理登记和相关认定后,再交企业税收管理员管理。
三、完整赋予税收管理员必要的权限和手段
目前征、管、查职能的界定存在粗放化和口号化的情况,特别是依法行使必要检查权一直是基层单位 “争议”的话题。好象一谈到检查,就“侵犯”了稽查工作领域,不行使检查权又无法搞好日常管理工作,搞得大家无所适从。
(一)正确界定征、管、查职能,搞好执法监督。要多进行细节处理,通过上岗责任书、执法责任书、公务员岗位说明书等形式明确税收管理员享有的执法权。一是除纳税服务和一般性调查核实工作外,税收管理员行使下列执法权必须2人上岗:对临时经营的税款核定权、责令改正权、日常工作必要的查帐权、经营场地和财物核查权、涉税事项的询问权、帐户查询权、行政处罚调查取证权、征管文书和税收决定的执行权。二是税收管理员没有行政处罚权(可简易处罚,实施一般程序的调查取证和文书送达执行),定额及税负核定、税收优惠政策审核审批、税前扣除项目审批等税源管理的重要事项在税收管理员调查后,由主管税务机关有关负责人作出决定,或者集体研究决定。三是需要给税收管理员“松绑”,落实总局关于加强税务检查证管理的文件精神,为具有日常税务检查权的税收管理员核发专用税务检查证,在税务检查证中限定检查范围和检查项目。
(二)依托税收信息化工具,加强涉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一是为税收管理员配备或指定必要的微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提供基本的工作设施和条件。二是运用“电子税务管理平台”或者税收管理员信息系统。制订必要的工作表格,登记和记录其他征管软件不能录入的税收数据和信息,反映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实行流程监控和精细化考核。三是落实纳税人信息“一户式”管理措施。把财务会计指标、申报数据、部门涉税数据等征管资料和信息,按独立的纳税户(人)加以归集,按时查询、分析、监控。对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采集的,要通过手工补录方式,统一归集到“一户式”系统和有关信息系统中。四是运用CTAIS、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一户式”系统等征管软件实施纳税评估,以案头分析为主,以下户稽核为辅。五是实行数据采集录入负责制,税收管理员统一采集数据,采集后自行录入征管软件或者计算机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由税收管理员承担全部责任。
(三)突出重点,加强税源的分类监控。分类管理是税收管理员从事管理的重要方式。要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监控、综合监控和重点监控。对规模较小的纳税人以实施综合监控为主,就主要监控指标进行综合了解和掌握;对一般性企业要进行全面监控,要求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税源监控指标,实施跟踪式管理;对适用特殊税收政策企业或者重点行业纳税人,不仅要掌握一般性指标,还要了解特殊的经济指标和税收指标,适时重点分析报告;对生产经营或纳税异常的纳税人和D类纳税人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方法,监控到户。
四、健全相关的征管制度
当前精细化管理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分行业、分税种的管理制度不全,而且信息系统林立,如纳税评估、内资企业所得税等,又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支持。基层亟需6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配套制度。
(一)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管理不但要严格税务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掌握所辖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各项登记事项,加强登记环节的管理,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与户籍管理相关的各类动态情况。包括:纳税人生产经营及其财务核算情况;各税种的核定及其有关资格认定、各类征收方式核定、多元化申报和缴款方式的核准情况;申、缴、欠、滞、补税情况;税务检查及其处理、享受减免税政策及其执行情况;纳税人发票领购情况;纳税户关、停、并、转、歇业以及委托税务代理情况等。要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户籍管理的各类信息,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和细化管理。要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并通过信息化实现纳税人户籍资料的“一户式”存储管理。税收管理员要通过所掌握的户籍管理信息对管户进行实地核查,核实登记事项的真实性。要有计划地对辖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未办理税务登记户,防止漏征漏管。税源管理部门要对税收管理员巡查面、巡查次数等指标定期进行考核。
(二)征收方式的控制与选择。区别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特点,坚持分类管理办法。按照推行范围和时间要求,依法实施税控装置管理,依法定税率或税负水平核定应纳税额。规范定期定额征收方式,严格限制在规模较小的个体工商户范围内实施。对煤炭、石膏、磷矿、石灰石等资源产品以及粮食、油脂等农副产品实行行业管理或单独管理。对大中型企业等重点税源可实行驻厂管理,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以及资金流转情况。
(三)细化税种管理制度。首先要抓好流转税这个重点,2004年全国、全省流转税工作会议对加强流转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近两年都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和省局会议精神,采取得力措施推进流转税精细化管理,加强“一四六小”.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分行业的消费税、所得税、车购税、涉外税收和出口退税管理,推进各税种管理的规范化。
(四)加强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和发票“验旧购新”管理,结合税控装置的推行,督促纳税人如实逐笔录入经营数据和开具发票制度,落实发票限额限量供应措施。大力推行有奖发票制度,认真依法落实发票违章举报制度,充分发挥发票控管税源作用。
(五)规范日常检查制度。日常检查是指税务机关清理漏管户、核查发票、催报催缴、评估问询,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等不涉及立案核查与系统审计的日常管理行为,是征管部门的基本工作职能和管理手段之一。在征管过程中,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日常性检查及处理由基层税源管理机构负责。据此划分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的界限,并建立日常税务检查和税务稽查的协调机制和移送反馈机制。
(六)建设协护税机制。切实加强国税、地税部门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小规模纳税人和零散税源,要依法规范征管程序、加大控管力度和有效实施社会综合治税。有条件的地方,可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或有资信的管理机构依法委托代征。对已经实行银、税、库、财部门横向联网的地方,协作机制还建立在感情、协商基础上的,没有省级部门之间以及总局规章以上层次的规范性制度来全面保证,起码也应该有个试行的措施。这一点上还需要提高部门合作的层次、扩大合作的领域、稳固合作的形式、加强合作的管理。
五、尽快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激励及监控机制
今后两年,应该在省一级国税系统内建立税收管理员的考评激励机制。
(一)率先实施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能级管理说了一些年头,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应当把最好的制度给予最关键的岗位,在税收管理员中率先推行执法能级制度。一是综合考虑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担任职务、现有级别、获得荣誉称号等条件和工作业绩及考试情况,比如,将税收管理员分为一、二、三、见习等若干个能力级别。二是不同能级,拉开能级系数的差距。具体办法要粗,各地可以适当细化。三是开展优秀税收管理员评选,给予必要奖励。优秀税收管理员的能级可以根据正式文件从高确定能级。
(二)建立税收管理员内控制度。一是建立税收管理员的主岗、协岗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主岗和协岗按照岗位能级确定。主岗、协岗组成一个合作团队,共同执法、相互监督,在负责的管区可以分户管,也可以分事管,坚持谁管谁负责的原则;主岗负有指导、帮助协岗的责任,协岗负有服从、配合主岗的职责。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和文化业务的培训。现在主要问题是,人员的责任心、奉献意识比较淡化。这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逐步解决。三是坚持轮岗
制度,每2年进行一次轮岗。
(三)逐步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监督考核,切实做到管片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考核到位、追究到位。一是确定税收管理员的业绩指标。按照组织收入、征管质量、执法准确等考核要求,采取定期不定期、上级与同级结合,由执法监督、行政监察等环节专门考核,同时多引入外部评议方式,请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参与。当前以登记率、巡查次数、电子办税推行率、(按期)申报率、纳税满意度、廉洁情况等指标为主。二是强化过错追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税收管理权的监督。对税收管理员履职不到位、出现税收流失及违法案件,或存在违规、违纪等不廉洁行为的,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责任制,追究相应责任。三是发挥行政执法监察的作用。强化对税收执法过程和程序的事前、事中、事后监察,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六、积极稳妥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
从以前的专管员到现在的税管员,20多年的实践和历程说明,以当前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结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税源管理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要常抓不懈,长期坚持。
(一)合理配备税收管理员,建设保障机制。要综合考虑税源和人员等因素,使税收管理员数量与辖区纳税户多少、税源分布特点、管辖区域大小相匹配。县(市、区)局要适当压缩机关人员,充实到管理一线。建立执法保障体系,完善分行业的征管措施;统筹税收管理员下户管理,履行必要的审查手续,减少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的不当干扰;修改和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强化过错追究;发挥行政执法监察的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建立行政监督机制。
(二)端正态度,改进纳税服务。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依法管税,优化服务,不断提高个人征管技能。要用平等心对待纳税人,用公正心办理事务,正确看待纳税人出现的涉税问题,屏弃偏见,不居高凌下。要加强与纳税户有关人员及其内部机构间的沟通交流。
(三)总结经验,制订分阶段推行计划。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是要采取更科学的措施,促使税收管理员转型,即从以前单纯的催收催缴向经营管理情况全面调查转变,从单一的税收政策落实向纳税人营业状况参与转变。应该说,一个好的税收管理员既是一个称职的纳税评估专家,也是一个合格的纳税户生产经营参谋。二是在细节上也要多想办法。比如可以建立税收管理员职业判断标准或者职业工作手册;又如可以分双定户、个体大户、小规模企业、一般纳税人企业、纯所得税企业和所得税监管企业,各拟订和完善一套文书填写的范本,为税收管理员日常业务提供样本。一句话:只要深入研究,办法总比问题多!因此制订一个长期规划,分阶段推行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全省地税系统县级局长培训班上,省局于希信局长做了《大框架下的税源管理》的重要讲座,明确指出,“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管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对于强化税源管理至关重要”。充分说明了税收管理员在强化税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税收管理员队伍是地税部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群体,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税收任务、税源管理、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等各项工作都要靠税收管理员队伍去落实。如何管好这支队伍、如何服务好这支队伍、如何打造好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关系地税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根据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结合我县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一些做法,就如何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谈几点看法。
一、税收管理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税收管理员队伍主要存在人员较少、素质较低、职责不清、质效不高、机制不畅等问题。
(一)人员较少。当前,税收管理员队伍人员普遍较少,受前几年征管改革强调“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影响,人员多集中到征收和稽查部门,造成管理环节人员较少。以我局为例,我局现有在职干部114人,有税收管理员64人(含分局长),占在职人员的56.1%。近几年,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业户,税源零星分散,量大面广,因此,相对来说,税收管理员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较大。
(二)素质较低。税收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为税源管理与纳税服务,标准很高,要求很严,任务很重。目前,税收管理员队伍专业人员少,学历层次低,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服务意识等都与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要求不相适应。
(三)职责不清。当前,由于基层分局人员有限,所有税源管理、收入管理、征收管理、执法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基层税务人员去落实,造成税收管理员职责不清。同时,个别税收管理员还没有完全摈弃原来税收专管员“一人下户,各税统管”的弊端,个别税收管理员不明白自己的具体职责和权限,造成管户不清、管事不明。
(四)质效不高。当前,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监管和纳税服务方面存在质效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基层分局存在“二八”倒挂现象。即20%左右的税收管理员承担占税收总量80%的重点税源或纳税大户的管理,80%左右的管理员去管理占税收总量20%的小企业和个体税收。我县缺乏主体税源,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和个体业户,因此,造成管理的质效不高。
(五)机制不畅。税收管理员制度刚实行2-3年的时间,仍处于探索阶段,目标责任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能力评价机制等还不健全,因此,税收管理员“应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干不好怎么办,怎么检查和考核”等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坚持以下六点原则。
(一)要坚持继承与摈弃相结合的原则。税收管理员制度不是以往税收专管员“概念”的更换,而是对传统专管员的继承和发展。税收管理员制度应继承专管员制度下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和既管户又管事、既管理又服务等好的传统和做法,这样,既可以密切征纳关系,又可以更好地改进和完善税源管理和各项措施。同时,税收管理员制度还应摈弃专管员不受制约、“一人进厂,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改变动辄“下户”的做法。税收管理员制度正是通过对过去专管员制度的扬长避短,将基本
职责定位于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以便使税收管理员更加扎实、有效的实施税源管理,搞好纳税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效。
(二)要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管户”,就是按户管理涉税事务。所谓“管事”,就是按照管理的业务流程,针对每一户具体的纳税人实施有效的控管。管户和管事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中,管户是途径,管事是目的。离开了管户,管事也就无所依存,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管事也就没有针对性;离开了管事,管户也就失去了工作的内容。这就要求税收管理员不仅要管户,还要管事。既要明确税收管理员管理的户数,又要明确税收管理员负责的具体事项,达到管户与管事的统一。
(三)要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税收管理员的基本职责就是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管理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加强管理能够规范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而提供服务有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密切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的素质,增强依法纳税意识,有利于促进税源管理。因此,税收管理员既要管理,又要服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通过加强税源管理促进税款增收;通过强化服务,密切征纳关系,促进税源管理。
(四)要坚持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明确税收管理员管理范围的时候,既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又要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既要按经济区域划分范围,又要根据税收管理员的能力高低,管理重点税源、中等税源和零散税源,做到税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增强管理的质效。
(五)要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当前,税收管理员制度仍存在权力集中的弊端,税收管理员仍享有税源管理、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分类评估等职责,“一人说了算”的空间还很大。同时,虽然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职责,但一些职责仍较粗放,由于基层人员少,仍存在岗位重复、职能交叉。因此,必须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在明确税收管理员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责任,做到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
(六)要坚持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税收管理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严格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对出现过错的税收管理员要严格追究责任,增强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感。更要注意奖惩结合,要通过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和能力评价机制,使能干事、干成事的税收管理员有自豪感,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采取的对策
落实税收管理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地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从以下八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明确职责是前提。明确职责目标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税收管理员的职责不清,就会使工作失去针对性,就会出现“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责目标,就是为了解决税收管理员“干什么”和“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工作规程》,印制成册,人手一本,将税收管理员负责的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分析评估和纳税服务等工作职责细化为征管质量、档案资料、一户式电子档案、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综合治税、纳税评估等24项具体内容,逐一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考核奖惩和绩效评价等内容,即明确了“管事”标准,建立了税收管理员的责任体系。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划分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明确一个主管和一个协管人员,明确了“管户”责任。
(二)税源监管是重点。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点和关键,是组织收入的重中之重,也是税收管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以税源监管为重点。在税收管理员的税源监管方面,于希信局长指出,要重点搞好漏征漏管户清理、纳税申报真实性比对分析、发票核查、催报催缴、税收政策法规宣传等,及时掌握所管纳税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税源动态变化情况、税款缴纳情况、发票管理情况,分析纳税人税源变化原因和趋势,增强各类税源的控管力度,保证把税源管理的职责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因此,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求全面加强户籍管理。在实现与工商、国税、技术监督等部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分析比对,定期开展漏征漏管户检查等方法进行源头控管。二是要求对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在纳税申报、纳税服务、发票领购等方面实行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对中小企业,要加强纳税评估,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定,实行所得税核定征收。对个体零散税收的管理,要推行微机定税,加强源泉控管,实施综合治税。三是要求加强发票管理。重点加强发票的宣传和发票违规行为的查处,杜绝发票违规现象的发生,切实做到以票控税。
(三)纳税评估是关键。纳税评估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税收管理员必备的基本功。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过程中,通过信息采集、资料审核等发现纳税业户的纳税异常问题后,如果不实施纳税评估,就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因此,纳税评估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税源管理的关键。我局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了税源监管平台,县局对在税源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传递给税收管理员,税收管理员结合采集的信息,实施纳税评估,存在偷税情况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建立了从税源监管、纳税评估到税务稽查“一体化”管理机制,提高了税源监管的水平。
(四)过程监管是途径。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管理过程的监管,有利于确保税收管理员的各项职责落实到位,更是深化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有效途径。在加强税收管理员的过程监管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施“一体化”管理,加强内部监管。县局有关科室重点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执法和服务情况的监管,定期组成检查小组,开展巡管巡查,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管理过程的监管。分局重点加强对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了“工作日志制度”,要求税收管理员每日对纳税辅导、检查、巡查、服务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还开展了“工作事项每日清”活动,要求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进展,对工作实行日清月结,由分局长检查工作进展和工作质效。二是搭建税源监管平台,实施网络监管。成功开发并运用税收管理员税源监控比对系统,将综合治税采集的各类信息和从我局征管系统提取的数据导入监控系统,可以自动比对出欠缴数,直接监控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是否到位,县局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过程达到了无缝隙监管。三是实施外部评议,强化外部监管。通过走访调查、发放评议表、召开税情恳谈会、开展服务质效回访等形式,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和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五)提高素质是保障。当前,税收管理员素质低是影响税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尽快提高税收管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保障。一方面要开展分层培训,根据税收管理员队伍的状况,以税收征管法、财务会计、稽查审计、税收统计、计算机技术为培训重点,分层进行培训。首先按照“需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使税收管理员适应岗位的素质要求,然后全面开展税源管理干部的岗位技能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经考试合格后,发给资格证书,准许上岗,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优化人员配置。于局长在讲座中指出,“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源发展趋势等,对管理员队伍进行优化组合,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城市税源、纳税信誉等级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要综合考虑税源和人员结构等因素,合理配置税收管理员,优化税收管理员力量配置。
(六)考核奖惩是手段。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奖惩,是深化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有效手段。必须根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能职责,建立起税收管理员岗位目标责任制。一是要明确考核指标。我局制定了《税收管理员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
责、工作目标、考核方法和责任追究内容,将所有由税收管理员负责的工作及内容都列入了考核的范围。二是要创新考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现代化的考核平台,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实现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绩效的考核。三是严格责任追究。要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征管“六率”的标准,对税收征管质量达不到标准和存在过错行为的,要严格追究税收管理员的责任。用征管质量检验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质效,提升管理水平。
(七)能力评价是激励。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仅靠加强监管、考核与责任追究是不行的,更要注重人文关爱,通过建立能力评价机制,激发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热情。一是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成就人,最大限度地满足税收管理员政治上求进步、文化上求提高、工作上求成效、社会上求地位、经济上求收入、环境上求美好、生活上求幸福、身体上求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坚持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积极改善基层分局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并对基层税收管理员发放一定津贴或补助,使他们扎根基层、奉献基层。二是要实行能级管理。要通过对税收管理员管理绩效的考核,确定每个税收管理员的能级,级别要与税收管理员的奖金挂钩。并结合“抓大控中定小”,对税收管理员实行分级管理,按能力高低分别管理重点税源、中等税源和零散税源,建立起税收管理员的能力评价机制。三是要开展星级评比。通过能力测试、日志展评、工作评价、领导评议、社会评议等方式,评选出星级税收管理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使有能力、干实事、干成事的税收管理员有荣誉、有地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自豪感。
(八)信息技术是支撑。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仅靠人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托信息化的支撑,借助信息化手段搞好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利用,实现人机双控。要积极开发运用税收管理员税源监控平台,实现对税收管理员管理过程的监管。还要充分利用“电子报税系统”、“重点税源监控系统”、“综合治税系统”、“纳税评估系统”和“一户式综合数据系统”等信息系统,强化对税收管理员管理绩效的监督与考核,增强税源管理的质效。
第三篇:县税务局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经验交流
县税务局落实税收管理员经验材料
夯实基础
创新手段
促进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
某县地税局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局《税收管理员制度实施办法》,坚持在抓落实上求创新,以明晰职责、严格考核为根本,以税收管理员“双竞双优”制度为手段,对税收管理员制度进行深化和细化,实现了由“淡化责任、疏于管理”向“落实责任、精细管理”转变,强化了税源管理,促进了征管水平的提高。
一、以明晰职责、严格考核为根本,夯实基础工作,推动税收管理员制度全面落实
税收管理员制度出台后,为落实好这一制度,我们以解决责任不清、范围不明、管理不细为出发点,召集业务骨干深入一线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了《推行税收管理员实施方案》及《细则》,增强了工作操作性和针对性,为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明确岗位职责,量化工作目标,规范工作程序。我们首先明确管理岗位,将全县2600余户纳税人全部分配到23名管理员身上,个体按地段、乡镇分开,企业按行业划分,做到户户有人管;其次明确管理员工作职责,称之为“五员定位”:即信息采集员、纳税评估员、税收分析员、政策辅导员、纳税服务员。具体职责包括:纳税辅导、催报催缴、文书审核、行政处罚、纳税服务(包括纳税提醒、税收约谈、查前辅导)、纳税评估、重点税源分析、实地巡查和网上巡查,纵有范围、横有职责,使管理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再次是明确工作规程,针对征管系统和业务工作规程,对管理员进行培训,使管理员知道该怎么干;最后是量化工作目标,对每项工作职责进行量化,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时限,对达不到工作标准或超过工作时限的,每错一项或不达标要作扣分处理,大到每一户次,小到每一项文书的项目,让管理员知道工作干到什么程度。
(二)严格考核,公正公开,客观评价税收管理员工作。在对税收管理员考核中,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即业务考试、业绩考核、思想测评。业务考[此文若非在大=秘=书=网=站-www.xiexiebang.com出现,那均为抄袭。欢迎举报]试实打实。采取封闭式,单人单桌,50岁以上实行开卷独立完成,50岁以下闭卷考试,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真正考出了水平,满足了工作需要。业绩考核面对面。以基层为单位,全体参与,县局科室监督,利用激光投影仪通过征管系统公开进行考核,纸质资料交叉审核,当场确定分值,体现了公开公平。思想测评背靠背。围绕工作纪律、政治素养、勤政廉洁、团结同志等10项内容,根据日常现实表现逐项打分,互相回避,测评结果由管理员评定委员会汇总,保证每个人的意向得到尊重。经过考试、考核、测评,客观地反映出每个税收管理员的能力、实绩和品质,最后由县局根据每位管理员的综合得分,确定等级。
二、以“双竞双优”为手段,优化税收管理员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
为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作用,今年,我们在落实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创新手段,在税收管理员中推行“双竞双优”制度,即“税收管理员能级竞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重点税源岗位竞争、优化征管资源配置”,为管理员制度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加强动态管理,开展竞级活动,提高管理员队伍素质。今年初,我们在税收管理员竞级过程中,本着激励与制约并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将以往单纯的征管系统考核改变为以征管系统考核为主、人工考核为辅的方法,突出日常动态管理。一方面,印制《税收管理员工作机制》和《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要求每个税收管理员必须如实填写,做到全程记录和跟踪。定期对每个税收管理员每阶段的税源管理、日常管理、纳税人的档案资料进行全方位检查,增强了税收管理员的竞级意识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定期深入业户走访调查,了解税收管理员对所辖纳税户管理辅导情况,调动了大家工作积极性。同时,先后开展“如何当好管理员”大讨论、“公开你的工作”和“在学习中发展”两次深度汇谈,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在今年的考核中,多数管理员主动下户,20多位税收管理员的前5个月管理“三率”、纳税辅导准确率达到100%,考试分数的档次也逐渐缩小,由去年的最高10多分级距缩到4分。目前,所有税收管理员全部达到一、二级水平,税收管理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二)推行岗位竞争,重点税源竞争上岗,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在开展税收管理员竞级的同时,我局对全县税源进行了分类,力求把好钢放在刀刃上,把精兵强将放在重点税源管理上,实现了税源的“分类管理,分级监控”。主要做法是:按照竞级考核得分情况,实行岗位竞争,得分高的优先选择管理岗位、选择重点税源,基本形成了
一、经过优化组合,科学布局,正常纳税户管理比去年少用了4名税收管理员,我们把他们组成建筑业组,专门同计委、土地、城建联合搞一体化管理。从土地、项目的立项开始监控,直到项目竣工、确定决算数额、结算完工程款为止。截止今年6月底,建筑业与去年同期相比,户数增加
21户,税额增加308
5万元,仅建筑业所得营业税比去年增收2735
万元,增[此篇范文为大/秘/书/网作者呕心呖血之作(dam
ishu.com)-未经过文秘范文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
后果自负]长306.6%,成为我局主要的税收增长点。实践证明,我局管理员竞争管理岗位,建立了条块结合的税源分类管理机制,做到了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中间税源专业化管理,核定户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协、护税管理,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税源监控网络和征管链条。
三、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取得明显效果
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双竞双优”,有效解决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强化了税源管理与监控,进一步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分清了范围与职责。将全部纳税户分配到管理人员身上,明确对纳税人税前辅导、日常辅导、查前辅导、催报催缴、发票管理、欠税管理、税收法制、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的工作程序、工作时限、工作标准、工作质量、考核方法,使管理员工作范围、岗位职责更加清晰,做到了干有目标,行有示范规范。
(二)实现了基层领导同税收管理员之间管人与管事、管理员同纳税户之间管户与管事的有机结合。以往基层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管人上,而现在基层所长可以通过微机和实地检查,进行管户提醒,把主要精力放在协调、帮助个别管理员克服难点上,从繁杂无序中摆脱出来。以前,管理人员管户底数不清,只求管得到不求管得精,而现在每个管理员,每一纳税户都有目标,管理情况心中有数,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原先个体管200余户都怕多,现在管400余户也比较轻松,节省了更多时间放在新开业、早夜市、季节性销售、调整定额上。
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方面,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实现管理员和征收员、稽查员的对接,通过机制制衡,更好地发挥管理员的作用,创造性地落实管理员制度。
第四篇:县税务局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经验交流
文章标题:县税务局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经验交流
县税务局落实税收管理员经验材料
夯实基础创新手段促进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
某县地税局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局《税收管理员制度实施办法》,坚持在抓落实上求创新,以明晰职责、严格考核为根本,以税收管理员“双竞双优”制度为手段,对税收管理员制度进行深化和细化,实现了由“淡化责任、疏于管理”向“落实责任、精细管理”转变,强化了税源管理,促进了征管水平的提高。
一、以明晰职责、严格考核为根本,夯实基础工作,推动税收管理员制度全面落实
税收管理员制度出台后,为落实好这一制度,我们以解决责任不清、范围不明、管理不细为出发点,召集业务骨干深入一线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了《推行税收管理员实施方案》及《细则》,增强了工作操作性和针对性,为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明确岗位职责,量化工作目标,规范工作程序。我们首先明确管理岗位,将全县2600余户纳税人全部分配到23名管理员身上,个体按地段、乡镇分开,企业按行业划分,做到户户有人管;其次明确管理员工作职责,称之为“五员定位”:即信息采集员、纳税评估员、税收分析员、政策辅导员、纳税服务员。具体职责包括:纳税辅导、催报催缴、文书审核、行政处罚、纳税服务(包括纳税提醒、税收约谈、查前辅导)、纳税评估、重点税源分析、实地巡查和网上巡查,纵有范围、横有职责,使管理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再次是明确工作规程,针对征管系统和业务工作规程,对管理员进行培训,使管理员知道该怎么干;最后是量化工作目标,对每项工作职责进行量化,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时限,对达不到工作标准或超过工作时限的,每错一项或不达标要作扣分处理,大到每一户次,小到每一项文书的项目,让管理员知道工作干到什么程度。
(二)严格考核,公正公开,客观评价税收管理员工作。在对税收管理员考核中,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即业务考试、业绩考核、思想测评。业务考[此文若非在好范文 fwsir.com=站-www.xiexiebang.com出现,那均为抄袭。欢迎举报]试实打实。采取封闭式,单人单桌,50岁以上实行开卷独立完成,50岁以下闭卷考试,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真正考出了水平,满足了工作需要。业绩考核面对面。以基层为单位,全体参与,县局科室监督,利用激光投影仪通过征管系统公开进行考核,纸质资料交叉审核,当场确定分值,体现了公开公平。思想测评背靠背。围绕工作纪律、政治素养、勤政廉洁、团结同志等10项内容,根据日常现实表现逐项打分,互相回避,测评结果由管理员评定委员会汇总,保证每个人的意向得到尊重。经过考试、考核、测评,客观地反映出每个税收管理员的能力、实绩和品质,最后由县局根据每位管理员的综合得分,确定等级。
(三)奖惩分明,量力使用,激发干部学习和工作热情。我局税收管理员共23名,去年通过税收业务考试,评出一级税收管理员4名,占17;二级17名,占74;三级2名,占9。根据县局确定的税收管理员等级,确定了不同的奖惩办法。一是按级计酬。一至四级税收管理员除法定工资外,其余补助、奖金、津贴分成四等,按相应等级发放,考核达不到60分的,退出管理岗位三个月,只发工资,做内勤服务工作。一级和四级相差120多元。二是按能管户。一级税收管理员由于工作能力强、管户细致到位,负责管理100万元以上的税源大户。三是待遇优先。在基层报送先进时,必须是等次为一级的管理员;在评选管理能手时,必须考核总分在前五名;推荐市局的征管能手,必须考核总分在前两名。2008年,我局推荐的“全市十佳税收管理员”在全市考核中取得总分第一。除此之外,我们在入党、选拔后备干部、推荐市局管理人才库人选等方面都以此为参考依据。
二、以“双竞双优”为手段,优化税收管理员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
为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作用,今年,我们在落实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创新手段,在税收管理员中推行“双竞双优”制度,即“税收管理员能级竞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重点税源岗位竞争、优化征管资源配置”,为管理员制度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加强动态管理,开展竞级活动,提高管理员队伍素质。今年初,我们在税收管理员竞级过程中,本着激励与制约并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将以往单纯的征管系统考核改变为以征管系统考核为主、人工考核为辅的方法,突出日常动态管理。一方面,印制《税收管理员工作机制》和《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要求每个税收管理员必须如实填写,做到全程记录和跟踪。定期对每个税收管理员每阶段的税源管理、日常管理、纳税人的档案资料进行全方位检查,增强了税收管理员的竞级意识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定期深入业户走访调查,了解税收管理员对所辖纳税户管理辅导情况,调动了大家工作积极性。同时,先后开展“如何当好管理员”大
讨论、“公开你的工作”和“在学习中发展”两次深度汇谈,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在今年的考核中,多数管理员主动下户,20多位税收管理员的前5个月管理“三率”、纳税辅导准确率达到100,考试分数的档次也逐渐缩小,由去年的最高10多分级距缩到4分。目前,所有税收管理员全部达到一、二级水平,税收管理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二)推行岗位竞争,重点税源竞争上岗,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在开展税收管理员竞级的同时,我局对全县税源进行了分类,力求把好钢放在刀刃上,把精兵强将放在重点税源管理上,实现了税源的“分类管理,分级监控”。主要做法是:按照竞级考核得分情况,实行岗位竞争,得分高的优先选择管理岗位、选择重点税源,基本形成了一、二、三级管理员对应大、中、小规模纳税户的比较科学的格局。我局共有纳税人2631户,其中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大户24户,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中等规模纳税人160户,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2447户。对年纳税总额100万元以上税源大户,要求管理员做到“七清三准”,即:每一纳税户基本情况清、单税种应纳实纳税额清、适用税收政策清、税额增减变化清、纳税评估底数清、生产经营情况清、财务管理状况清、对税收未来预测准、对税源监控措施到位准、对征管政策手段适用准。对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中等规模纳税人,要求管理员做到“四到位三达标”,即:政策辅导到位、征管措施到位、日常检查到位、税源监控到位、财务管理达标、征管目标达标、纳税评估结果达到B类标准。对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要求管理员做到“简并征期,简化程序,理顺秩序,理清底数”。从而达到“大户管细、小户控全”的目的。
经过优化组合,科学布局,正常纳税户管理比去年少用了4名税收管理员,我们把他们组成建筑业组,专门同计委、土地、城建联合搞一体化管理。从土地、项目的立项开始监控,直到项目竣工、确定决算数额、结算完工程款为止。截止今年6月底,建筑业与去年同期相比,户数增加21户,税额增加3085万元,仅建筑业所得营业税比去年增收2735万元,增[此篇范文为好范文 fwsir.com作者呕心呖血之作(fwsir.com)-未经过xiexiebang.com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长306.6,成为我局主要的税收增长点。实践证明,我局管理员竞争管理岗位,建立了条块结合的税源分类管理机制,做到了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中间税源专业化管理,核定户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协、护税管理,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税源监控网络和征管链条。
三、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取得明显效果
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双竞双优”,有效解决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强化了税源管理与监控,进一步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分清了范围与职责。将全部纳税户分配到管理人员身上,明确对纳税人税前辅导、日常辅导、查前辅导、催报催缴、发票管理、欠税管理、税收法制、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的工作程序、工作时限、工作标准、工作质量、考核方法,使管理员工作范围、岗位职责更加清晰,做到了干有目标,行有示范规范。
(二)实现了基层领导同税收管理员之间管人与管事、管理员同纳税户之间管户与管事的有机结合。以往基层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管人上,而现在基层所长可以通过微机和实地检查,进行管户提醒,把主要精力放在协调、帮助个别管理员克服难点上,从繁杂无序中摆脱出来。以前,管理人员管户底数不清,只求管得到不求管得精,而现在每个管理员,每一纳税户都有目标,管理情况心中有数,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原先个体管200余户都怕多,现在管400余户也比较轻松,节省了更多时间放在新开业、早夜市、季节性销售、调整定额上。
(三)管理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实行“双竞双优”后,每个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往是被动工作,全靠领导调度、催促,甚至为管户攀比,现在有客观的评价系统,人人可以竞岗竞级,正常工作管理员自主安排,领导就是监督与指挥。为搞好税源大户的分析,负责纳税大户的管理员每月要求企业在报送报表、申报、重点税源监控信息时,报文字说明及生产形势预测,在分析时有理有据,监控得滴水不漏。负责个体的管理员设计印制了“纳税提醒牌”1000份,在每一户显眼位置粘贴,使个体催报从以往的90余户下降到每月的20余户。目前,正在同移动、联通、网通联系,拟使用短信和电话提醒,进一步提高申报率。为推进个体定额户的规范化管理,我局城区所在县城一主要街道搞了“征管样板街”,逐户登记、亮证经营、定额公开、全员批扣,为个体户管理制定了透明“标准”。
(四)征管质量显著提高。由于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责任和任务到位,管理员配置优化,出现了“三升三降”:登记率、申报率、处罚率上升,欠税额、稽查补税额、纳税户违章次数下降。欠税额去年为36万元,今年只有24万元,新欠只有2万元,核销欠税8万元,清理欠税6万元;通过日常检查、纳税提醒、税收约谈、查前辅导、下发《政策指南》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偷漏税行为的发生,稽查局去年同期查补入库198万元,今年在加大检查力度的情况下,仅查补入库77万元。以往,每个管理员每月都有近20条以上(个体达40条)的责令限期改正,通过加大处罚力度和提醒,现在企业几乎为零违章,个体为20余条。
(五)税收任务收入大幅增长。通过一级管理员监控税源大户,实施有效监控,提高了税收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任务收入大幅增长。截止6月底入库12337万元,占年计划的67.46,比去年同期增收4257万元,增长53.35。
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方面,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实现管理员和征收员、稽查员的对接,通过机制制衡,更好地发挥管理员的作用,创造性地落实管理员制度。
《县税务局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经验交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税务局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经验交流。
第五篇:统筹审计工作发展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统筹地方审计工作发展是在现行审计管理体制下,解决地方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要做好地方审计工作的统筹发展,应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一、机构设置问题。科学设置地方审计机关内部机构是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内设及下属机构不
统一,有的地市审计机关没有单设审计法制机构,有的地市审计机关设立了经济责任、政府投资、社会保障等副处级下属审计机构,基层审计机关各自争取设立下属机构比较困难,因此,省级审计机关应开展专题调研,统一基层审计机关的内设及下属机构问题,为地方审计工作统筹发展提供机构保障。笔者就地市级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问题,提出如下设想:一是将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作为下属副处级机构单设;二是按照突出审处分离、突出质量控制、突出督办落实、突出干部管理等要求设立下列内设机构:办公室(负责行政后勤、文件收发、档案、财务、党务、人事、工会、老干、计算机管理等行政及党务管理工作)、综合室(负责审计计划制定及协调、审计统计、审计信息宣传、审计调研、审计业务培训、审计学会等审计综合业务工作)、审理室(负责审计项目审理、审计处理、审计业务会议组织、审计法律咨询、审计复议、普法等审计法制工作)、监察室(负责审计干部的廉政建设)、督办执行室(负责审计结论执行、领导批示的落实等审计督办执行工作)、审计执法一、二、三、四室(负责除三个下属机构以外的审计业务工作,各地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设立几个室)。为加强审计督办执行和审计干部的廉政建设工作,监察室与督办执行室合署办公,其负责人高配副处级;三是内部审计协会秘书处要有专人负责,各地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人员数量,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
二、项目统筹问题。项目统筹是地方审计工作统筹发展的基础。一是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将本级审计对象要按行业、按地域分类录入审计管理系统,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并将历年的审计情况录入审计管理系统,建立审计情况数据库,为审计项目统筹安排提供基础资料;二是省级审计机关在每年的10月底以前提出新的一年审计计划安排意向并征求基层审计机关意见,基层审计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提出当地审计项目安排意见以及要求授权审计项目申请于11月底以前报省级审计机关,以便省级审计机关统筹制定新年的审计项目计划;三是省级审计机关要科学谋划好本省的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确定当年审计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从上到下全面铺开,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审深审透,使本省各级审计机关做好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完成好审计结果报告。
三、资源整合问题。整合全省审计资源是解决审计力量不足,打造精品项目的有效途径。资源整合不是简单的从下级审计机关抽多少人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而是为完成全省统筹安排的审计项目,合理组织调配审计力量,形成“铁拳头”,打好整体战。因此,省级审计机关要根据统筹安排的全省审计工作计划及各地审计工作计划安排情况,统筹考虑全省审计项目与审计力量的配比,科学合理整合审计资源。
四、质量管理问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管理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审计质量控制与管理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审计立项环节的质量控制。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项;二要围绕民生问题立项;三要围绕财政资金使用及效益进行立项;四要明确审计目的进行立项。对需要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业务部门要做好立项前的审计调查,掌握情况,提出明确的审计目标,分管领导要严格把关,审计综合部门要做好汇总和平衡。二是审计实施环节的质量控制。要严格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着重把握三个方面:一要充分发挥审计组长的重要作用。审计组长是审计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审计现场的指挥者,审计质量和廉政建设的第一道闸口。因此,建议各级审计机关分管领导除行业审计可担任大审计组长外,其他单个审计项目,分管领导如果不能坚持在审计现场一线指挥,就不宜担任审计组长。对于大的审计项目,审计组长可指派审计主审,协助审计组长抓好审计质量。对一般的审计项目,由审计组长兼审计主审为好。这样既有利于分清审计组长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也利于充分发挥审计组长的作用。二要做到审计资料的及时上传。审计组长要督促审计人员及时编写审计日记、认真做好审计证据笔录和审计工作底稿,并运用审计管理系统及时上传。只有做到了上传及时,才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审计情况和正确指挥,也有利于促进审计人员及时编写审计日记,促进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三要重视一级审计复核。审计组长身处一线,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一定要高度重视一级审计复核。认真做好一级审计复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