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最新培训学习资料271高效学习小组积分及升级规则
271高效学习小组积分及升级规则
新学期,新的开始,遵循学校的要求,为了使我们的高效课堂实现根本的目标:学习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确保课堂学习高效、有趣,初步制定271高效学习小组积分及升级规则如下:
一、积分制度
学校对各班级的各学习小组,实行积分制度。各小组在校内及校外的各项活动,都将作为积分的依据。
二、升级制度
1、总的级数分为36级。
2、小组的每一项活动都将获得积分。各小组每积50分,将自动升一级,奖积分10分。
3、各小组每升5级。在升级的同时将获得物质奖励或荣誉奖励或分数奖励。
4、按照最后的升级达到的程度,学校将有重奖。
三、积分项目及规定
根据学生在学校中参与的各项活动,分别规定积分如下:
1、课堂积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阵地,积分规定如下:
(1)按照课程表的安排,每节课积分一次。所有的小组可获得最高总积分45分,每小组平均可获得5分。因为各小组的表现不同,获得的积分将不同。
(2)在教师的组织之下,每节课结束之时,必须对9各小组排出名次或划出等级。
若排出名次,可以是1到9名,依次积分如下:
第1名:9分
第2名:8分
第3名:7分
第4名:6分
第5名:5分
第6名:4分
第7名:3分
第8名:2分
第9名:1分
总积分45分
若划出等级,例如实行“三*三制”,可以是一等:3个;二等:3个;三等:3个。依次积分如下: 一等:8分,共24分;
二等:5分,共15分;
三等:2分,共 6 分;
总积分45分
(3)课堂积分的依据:
课堂积分的依据,可以是各科学习以课堂为核心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是其中的一方面,举例如下: a、预习:根据学生所交的学案,依据以下方面,可以分出名次:
总体收交是否及时;
总体书写是否认真;
总体完成情况;
各小组同一个号的比较,例如挑出9个6号,可比较。
b、课堂学习,依据以下方面,可以分出名次:
课前准备程度;
自主学习的程度;
合作探究的效果;
展示的板书、姿态、声音、语言、思路、方法、总结、拓展、总体的精彩程度等等;
点评
落实
当堂检测的效果;
c、落实效果
对课堂上所用的学案,再次收交时,特别突出落实效果的检查,可作出比较。
d、若是考试,课堂的积分则依据考试成绩确定。
原则上可以是各科单元检测作为一节课按照45分积分。
(4)在基本分(每节课45分)的范围之内,各科教师可以建立奖惩制度
以划分等级为例,可以修改各等级分数为:
一等:7分,共21分;
二等:4分,共12分;
三等:1分,共 3分;
总积分36分,留出9分作为教师控制下的对各小组额外的奖励,但每节课总积分仍为45分。
(5)互查积分制度
在考虑成熟的基础上,对于留出的9分,在各科教师的控制之下,各小组之间实行互查积分制度。互查积分制度,各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实行。
以收交学案为例,可以在各小组收交以后,交换互查、互评,再实行加减分。
例如、将9各小组分为三个大组
第一大组:一、二、三、组
第二大组:四、五、六、组
第三大组:七、八、九、组
以第一大组为例,可以让一组检查二组,二组检查三组,三组检查一组,在循环中形成检查机制。查出问题,检查的小组加1分,被检查的小组减1分。类似于偷菜的道理。
2、大型考试积分
依据考试成绩,对个小组积分,可以各科转化成课堂积分一次(各科均为45分),总分再积一次(45*4。。。讨论)
3、年级活动积分
例如,读书会等,根据年级对班级的评比结果,对各班级各小组积分(可积分45*2。。。讨论)
4、学校活动积分
例如体育节等,可积分45*2。。。
5、常规积分
。。。
四、每日积分制度
在每一天的结束,依据每天各小组的活动,都对各小组的积分做出统计,并依据统计的结果,对各小组排出名次,划出等级,算出积分。
每日全班各小组的最后总积分为45分。每个小组平均每天可积分5分。按照可积分的天数为150天计算,各小组平均积分750分,再考虑其他,各小组可获得的分数当在1000分以上。按照这个数值,可以规定每50分升一级,并奖励10分。这样,升到36级,最后总积分为1800分,难度是比较大的。
五、周积分适度
在每日积分的基础上,可以实行周积分制度。把一周每日的积分累积起来,将个小组排出名次,划出等级,再得出积分。
六、奖惩制度
1、学习常规积分
(1)基本奖励,每升一级,获得奖励积分10分。
(2)升到第五级,将获得奖励。。。
(3)升到第十级,将获得奖励。。。
(5)升到第十五级,将获得奖励。。。
(6)升到第二十级,将获得奖励。。。
(7)升到第二十五级,将获得奖励。。。
(8)升到第三十级,将获得奖励。。。
(9)升到第九级,将获得奖励。。。
第二篇:安规学习资料
大新发电分公司2016年上半年《安规》学习资料
一、单选题
1.隔离开关是指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C)的开关设备。A.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压 B. 天气恶劣条件下的电流 C.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 D. 负荷电流
2.室内高压设备的隔离室设有安装牢固的遮栏,遮栏高度在(B)米以上,遮栏通道门加锁,可实行单人值班。
A.1.9 B.1.7 C.1.5 3.不论高压设备带电与否,值班人员(B)进行工作。
A.可以单独移开或越过遮栏 B.不应单独移开或越过遮栏 C.经站长同意可以单独移开或越过遮栏
4.工作票由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签发或由经设备运行维护单位审核合格并批准的其他单位签发。承发包工程中,工作票可实行(B)签发形式。
A.单方 B.双方 C.第三方 D. 承包商 5.雷电天气时,(B)。
A.一般不进行电气操作,确实需要进行电气操作需经领导同意
B.不宜进行电气操作,不应就地电气操作
C.禁止进行电气操作 6.经常有人工作的(D)宜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指定专人检查、补充或更换。
A.休息室 B. 宿舍 C. 作业现场 D.场所及施工车辆上 7.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体格检查(D)每两年一次)。
A.必须 B. 约 C. 最多 D. 至少
8.在工作票停电范围内增加工作任务时,若无需变更安全措施范围,应(C),在原工作票上增填工作项目。若需变更或增设安全措施,应填用新的工作票。A.有工作负责人通过许可人
B.有由工作票签发人通过工作负责人并征得工作许可人同意 C.有工作负责人征得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许可人同意
9.(C)发布指令应准确、清晰,使用规范的操作术语和设备名称。A. 监护人 B.受令人 C.发令人 D. 调度员
10.工作期间,若工作负责人必须长时间离开工作现场时,应(C)。原、现工作负责人应做好必要的交接。
A.由原工作票签发人变更工作负责人,履行变更手续,并告知全体工作人员 B.由运行值班负责人经原工作票签发人同意后变更工作负责人,并告知全体工作人员及工作许可人
C.由原工作票签发人变更工作负责人,履行变更手续,并告知全体工作人员及工作许可人
11.检修工作结束以前,因需要将设备试加工作电压后,工作若需继续工作时,应(C)。
A.经工作许可人同意 B.重新签发工作票并办理许可手续 C.重新履行工作许可手续
12.工作中应确保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绕组(D)。
A. 应有永久性的保护接地 B. 应有永久性的、可靠的保护接地 C.应有两点的保护接地 D. 应有且仅有一点保护接地
13.工作已终结的工作票、事故应急抢修单应在工作票签发单位保存(A)。
A. 1年 B.6个月 C.3个月 14.检修设备停电,应把(A)的电源完全断开
A. 各方面 B.进出线两侧 C.高、低压两侧
15.高压验电应戴绝缘手套,人体与被验电设备的距离应符合(A)的安全距离要求。A.设备不停电时 B. 设备停电时
C. 人员工作中与设备带电部分 D. 人员工作中与设备不带电部分
16.(B)指能关合、承载、开断运行回路正常电流,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关合、承载及开断规定的过载电流(包括短路电流)的开关设备,也称开关。A. 变电站 B. 断路器 C. 隔离开关 D. 熔断器
17.检修部分若分为几个在电气上不相连的部分[如分段母线以隔离开关(刀闸)或断路器(开关)隔开分成几段],则(C)
A.应将各个可能来电侧的部分接地短路,其余部分不必每段都装设接地线或合上接地刀闸
B.应将各个可能来电侧的部分接地短路,将可能产生感应电的部分接个人保安接地线,其余部分不必每段都装设接地线或合上接地刀闸。C.各段应分别验电接地短路
18.在变电站户外和高压室内搬动梯子、管子等长物,应(B),并与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A. 两人直立搬运 B. 放倒后搬运
C. 倾斜搬运 D. 一个直立搬运
19.当验明设备确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并(C)。电缆及电容器接地前应逐相充分(C),星形接线电容器的中性点应接地。A. 单相接地、放电 B. 短路、充电 C. 三相短路、放电 D. 三相短路、充电
20.雨天操作室外高压设备时,应使用有防雨罩的绝缘棒,并穿绝缘靴、(A)。A. 戴绝缘手套 B. 使用雨具 C. 使用绝缘垫 D. 戴纯棉手套 21.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B)及以上的高处进行的工作,都应视作高处作业。
A.1.5m B.2m C.2.5m 22.作业人员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和(A)。
A. 防范措施 B. 预控措施 C. 技术措施 D. 安全措施 23.检修动力电源箱的支路开关都应加装(A)并应定期检查和试验。
A.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器)B.熔断器 C.保险丝 D.刀闸 24.试验结束后,(D)应拆除自行装设的短路接地线,并检查被试设备,恢复试验前的状态。
A.工作许可人 B.值班负责人 C. 工作票签发人 D.试验人员
25.电气工作人员因故间断电气工作连续(C)以上者,应重新学习《安规》,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恢复工作。
A、一年 B、半年 C、三个月
26.外来人员参与公司系统电气工作,工作前,设备运行管理单位应告知现场电气设备接线情况、(A)和安全注意事项。
A、危险点 B、防范措施 C、技术措施
27.(C)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并立即向上级报告。A、工作班人员 B、工作负责人 C、各类工作人员 28.10kV及以下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分别为:(B)A. 1.0m B. 0.7m C. 0.5m D. 0.35m 29.在同一变电站内,依次进行的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类型的带电作业,(A)。A. 可填用一张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 B. 可填用一张电气二种工作票 C. 需分别填用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 D. 可填用电气二种工作票 30.非连续进行的事故修复工作应使用(A)。
A. 工作票 B. 事故检修单 C. 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 D. 操作票 31.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隔离开关(B),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或“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A. 机构上 B. 操作把上 C. 上 D. 傍
32.成套接地线应由有(B)的多股软铜线和专用线夹组成,接地线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并应满足装设地点短路电流的要求。
A. 保护膜 B. 透明护套 C. 保护外壳 D. 外壳 33.不应在二次系统的保护回路上接取(A)。
A. 试验电源 B. 电源 C. 充电电源 D. 检修电源 34.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室内人员进人接地点(C)m以内,室外人员进人接地点(C)m以内,均应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构架时,还应戴绝缘手套。A. 8、4 B. 8、8 C. 4、8 D. 4、9
35.在室外高压设备上工作,应在工作地点四周装设遮栏,遮栏上悬挂适当数量朝向里面的“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遮栏出入口要围至(C),并设有(C)的标示牌。
A. 临近设备旁;“从此进出!” B. 临近道路旁边;“在此工作!” C. 临近道路旁边;“从此进入!”
36.设备同时停、送电,属于同一电压等级、位于同一平面场所,工作中不会触及带电导体的几个电气连接部分,可填用一张(B)工作票。A. 线路一种工作票 B. 电气第一种工作票 C. 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 D. 电气二种工作票 37.停电时,高压开关柜的手车开关应拉至(B)位置。
A.“工作” B.“试验”或“检修” C.“检修” D.柜外 38.受令人接令后,应(C)无误后执行。
A. 检查 B. 填写 C. 复诵 D. 记录 39.事故紧急抢修工作(B)。
A. 可不用工作票 B. 使用紧急抢修单或工作票 C. 记入操作记录簿内 D. 用操作票
40.工作间断时,工作班成员应从工作现场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变。隔日复工时,应得到(B)的许可,且工作负责人应重新检查安全措施。工作人员应在工作负责人或专责监护人的带领下进人工作地点。
A. 工作负责人 B. 工作许可人 C. 工作票签发人 D. 值班负责人 41.装设接地线时,应(B)装接地端,(B)装接导体端,接地线应接触良好,连接可靠。拆除接地线的顺序与此相反。
A. 后、先 B. 先、后 C. 一人、一人 D. 两人、两人
42.直接验电应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验电器在设备的(A)逐相验电。A. 接地处 B. 进线侧 C. 出线侧 D. 金属
43.用绝缘棒拉合隔离开关(刀闸)或经传动机构拉合隔离开关(刀闸)和断路器(开关),均应戴(A)。
A、绝缘手套 B、安全帽 C、防毒面罩 D、安全带
44.敷设电缆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电缆走动时,严禁(B)搬动滑轮,以防压伤。
A、用电动工具 B、用手 C、绝缘工具 D、手动工具
45.工作许可后,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工作内容和现场安全措施。工作班成员(A)方可开始工作。
A. 履行确认手续后 B. 检查好安全措施的布置后 C. 熟悉工作流程后 D. 了解后
46.低[电]压指用于配电的交流系统中(C)及其以下的电压等级。A. 250V B. 250V C. 1000V D. 1000V 47.若室外只有个别地点设备带电,可在其四周装设全封闭遮栏,遮栏上悬挂适当数量朝向外面的(C)标示牌。
A. “在此工作!” B. “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C. “止步,高压危险!” D. “禁止攀登”
48.因平行或邻近带电设备导致检修设备可能产生感应电压时,应加装接地线或(A)。A. 使用个人保安线 B. 合上接地刀闸 C. 使用安全腰绳 D. 使用防坠绳 49.接地时,对于可能送电至停电设备的(A)都应装设接地线。A. 各侧 B. 受电侧 C. 送电侧 D. 一侧
50.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由运行人员或(C)执行。A. 值班负责人 B. 站部领导 C. 有操作资格的人员 D. 新员工 51.事故紧急处理、(A)、拉合断路器(开关)的单一操作,以及拉开全站仅有的一组 接地刀闸或拆除仅有的一组接地线时,可不填用操作票。
A. 程序操作 B. 自动化操作 C. 单人操作 D. 远方操作 52.验电(C),应先在有电设备上确证验电器良好。A. 后 B. 中 C. 前 D. 期间
53.在检修工作(A)应进行工作布置,明确工作地点、工作任务、工作负责人、作业环境、工作方案和书面安全要求,以及工作班成员的任务分工。A. 前 B. 中 C. 后 D. 期间
二、判断题
1.工作许可后,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任何一方不应擅自变更安全措施。(√)2.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断开试验电源,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3.在带电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时,应防止二次侧开路;(√)4.35kV电压等级设备不停电的安全距离是1.50米。(×)5.电缆试验时,应防止人员误入试验场所。电缆两端不在同一地点时,另一端可以不采取防范措施。(×)6.事故紧急抢修工作使用紧急抢修单或工作票。(√)7.作业现场的生产条件、安全设施、作业机具和安全工器具等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在使用前应确认合格、齐备。(√)8.搭拆脚手架时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绝缘鞋。(×)9.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从事电气作业的人员不必掌握触电急救等救护法。(×)10.接地线采用三相短路式接地线,若采用分相式接地线时,应设置三相合一的接地端。(√)7 11.只要工作地点不在一起。一个工作负责人可以发两张工作票。(×)12.操作票由操作人填用,每张票填写一个操作任务。(√)13.工作票的有效时间,以批准的检修期为限。(√)
14.操作票是操作前填写操作内容和顺序的规范化票式,可包含编号、操作任务、操作时间,以及操作人或监护人签名等。(√)
15.电气操作有就地操作、遥控操作和程序操作三种方式。(√)16.为防止误操作,高压电气设备都应加装防误操作的闭锁装置。(√)17.不应在运转中的电动机的接地线上进行工作。(√)
18.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导体端,后接接地端,且必须接触良好。(×)19.电动机的外壳可以不接地。(×)
20.进行心肺复苏时,病人体位宜取水平仰卧位。(√)21.每张操作票可以填写停电和送电两个操作任务。(×)22.单人值班不得单独从事修理工作。(√)
23.经企业领导批准允许单独巡视高压设备的值班员和非值班员,巡视高压设备时,不得进行其他工作,可以移开或越过遮栏。(×)
24.在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为了解救触电人,可以不经许可就断开相关的设备电源,事后立即向上级汇报。(√)25.高处工作传递物件时不得上下抛掷。(√)26.在倒闸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可先操作完后再向值班负责人报告,弄清问题后,将错误操作的设备改正过来。(×)27.装卸高压熔断器,应戴护目眼镜和绝缘手套,必要时使用绝缘夹钳,并站在绝缘垫或绝缘台上。(√)28.验电时,必须用电压等级合适而且合格的验电器,在检修设备进出线两侧各相分别验电。验电前,应先在有电设备上进行试验,确证验电器良好。(√)29. 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或“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30.遇有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将有关设备的电源切断,然后进行救火。(√)31.运行中的高压设备其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点应视作带电体。(√)
32.低压配电盘、配电箱和电源干线上的工作可不填用工作票,应做好相应记录。该工作至少由两人进行。(×)33.一张工作票上所列的检修设备应同时停、送电,开工前工作票内的全部安全措施应一次完成。(√)
34.SF6电气设备进行气体采样和处理一般渗漏时,要戴防毒面具并进行通风。(√)35.工作许可人对工作票中所列内容即使发生很小疑问,也必须向工作票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应要求作详细补充。(√)
36.拉合断路器(开关)的单一操作可以不用操作票。(√)
37.事故应急抢修可不用工作票,但抢修时间超过八小时应使用事故抢修单。(×)38.一张工作票中,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三者不得互相兼任。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可以填写工作票。(×)
39.电气设备停电后(包括事故停电),在未拉开有关刀闸或做好安全措施前,若进入遮栏检查设备时,必须有监护人在场。(×)40.工作终结就表示工作票已告终结。(×)
41.工作票有破损不能继续使用时,应补填新的工作票。(√)
42.所有工作人员(除工作负责人或专责监护人外)不许单独进入,滞留在高压室内和室外高压设备区内。(×)
43.工作票签发人或者工作负责人,应根据现场的安全条件、施工范围、工作需要等具体情况,增设专责监护人并确定被监护的人员。(√)
44.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后,若无工作负责人或专责监护人带领,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地点。(√)
45.在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以前,任何人员不准将停电设备合闸送电。(√)46.工作间断、验收和终结制度是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之一。(×)47.对无法进行直接验电的设备,可以进行间接验电。(√)
48.第一、第二种工作票和带电作业工作票的有效时间以工作票签发人填写的时间为限。(×)
49.凡属领导干部都可担当工作票签发人。(×)
三、多选题
1.检修工作结束以前,若需将设备试加工作电压,应按以下要求进行:(ABD)。A.全体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点
B.收回该系统的所有工作票,拆除临时遮拦、接地线和标示牌,恢复常设遮拦 C.会同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确认、签名
D.应在工作负责人和运行人员全面检查无误后,由运行人员进行加压试验 2.低压回路停电工作的安全措施:(ABD)。
A.停电、验电、接地、悬挂标示牌或采取绝缘遮蔽措施 B.临近的有电回路、设备加装绝缘隔板或绝缘材料包扎等措施 C.佩戴防毒面具或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D.停电更换熔断器后恢复操作时,应戴手套和护目眼镜 3.工作票许可人的安全职责有(BCD)。
A.确认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适当、充足 B.确认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正确完备,符合现场条件
C.确认工作现场布置的安全措施完备,确认检修设备无突然来电的危险 D.对工作票所列内容有疑问,应向工作票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应要求补充 4.电力隧道、电缆井内应有充足的照明,并有(ABD)的措施。A.防火 B.防水 C.防爆 D.通风
5.若以下设备同时停、送电,可填用一张电气第一种工作票:(ABD)。
A.属于同一电压等级、位于同一平面场所,工作中不会触及带电导体的几个电气连接部分
B.一台变压器停电检修,其断路器也配合检修
C.在几个电气连接部分依次进行的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类型的不停电工作 D.全站停电
6.带电作业时不应使用(ABCD)的带电作业工具。A.损坏 B.受潮 C.变形 D.失灵 7.以下工作可不填用操作票:(ABCD)。
A.事故紧急处理 B.程序操作 C.拉合断路器(开关)的单一操作 D.拉开全站仅有的一组接地刀闸或拆除仅有的一组接地线
8.工作许可人在完成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后,还应完成以下手续:(ABC)。A.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再次检查所做的安全措施 B.对工作负责人指明带电设备的位置和注意事项 C.会同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确认、签名 D.在工作现场全程监护工作班成员作业 9.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的安全职责有(ABC)。A.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
B.确认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正确、完备,符合现场实际条件,必要时予以补充 C.工作前向工作班全体成员告知危险点,督促、监护工作班成员执行现场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D.工作后确认工作必要性和安全性 10.工作票签发人的安全职责有(ABD)。
A.确认工作必要性和安全性 B.确认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正确、完备 C.确认所选工作许可人恰当 D.确认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适当、充足 11.发电机(发电/电动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应满足(ABCD)等有关安全技
术要求。
A.停电 B.验电 C.接地 D.悬挂标示牌 12.操作票填写的双重名称是指(AC)
A.设备名称 B.设备生产厂家 C.设备编号 D.设备状况
13.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遵守下列规定(BC)
A.继续操作 B.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 C.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 D.可以自己确认选择
14.电气设备事故停电后,为以防突然来电,在未拉开有关隔离开关(刀闸)和做好安全措施以前,不得从事以下工作(ABC)A.不得触及设备 B.不得进入遮栏 C.不得进行工作 D.不得进行巡视 15.(BC)的试验周期是六个月。
A.绝缘夹钳 B.高压验电笔 C.绝缘手套 D.安全帽 16.(ABC)必须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后,方可下现场随同参加指定的工作,但不得单独工作。
A.新参加电气工作的人员 B.实习人员
C.临时参加劳动的人员(干部、临时工等)D.外单位派来支援的电气工作人员 17.下列各项工作可不填用操作票,(ABDE),但应在上述操作完成后记入操作记录簿内。
A.事故紧急处理;
B.拉合断路器(开关)的单一操作; C.日常消缺 D.拉开接地刀闸或拆除全厂(所)仅有的一组接地线。E.程序操作 18.(ABD)等重要工作场所应设有事故照明。
A.操作盘、重要表计(保护间)B.主要楼梯、通道 C.电缆竖井 D.调度室、机房、控制室
2016年5月9日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奇台六小中年级小课题组
例如:
1.小组合作愉快,组员听从组长安排的。
2.小组讨论积极热烈,纪律好(没人乱说话,溜号睡觉吃东西的)3.积极主动发言的加1分,声音响亮的再加回答正确的再加1分 4.主动交流的加1分,交流效果好的再加1分
5.主动评价,补充其他小组的加1分,评价好的再加1分 6.主动展示交流成果的加1分,展示效果好的再加1分 7.按要求做好笔记的加2分
8.每次默写、听写、背诵、小组所有成员都过关的每人加2分 9.每周所有作业小组成员都按时完成的,每人加5分
10.每次周清,平均分第一名的小组每人加4分,第二名的每人加3分,第三名的小组每人加2分,第4名的小组每人加1分 减分:
1.上课既不回答问题也不评价他人的小组,每人减
2.小组不积极交流纪律差的每人减2分,攻击、讽刺他人的每人减3分 3.没按要求做笔记每人减1分,每次不交作业减2分 4.每次听写、默写、背诵不过关的减2分
5.每次周清,平均分倒数第一名的小组每人减3分,倒数第二名的小组每人减2分 6.期中、期末考试倒数第一名的小组
三、每个月评比一次,每个月的评比从0分开始。
学校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全校的公开评选表奖,这时我们就可以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将所表彰的个人奖项在与所在的小组相挂钩,如班级在上报名单时就可以考虑先进的各项个人奖项所得者所在的小组必须得过班级优秀学习小组,这样充分利用小组的评价考核结构,更有利于小组的建设和发展。
当下,学习小组已经成为课堂中普遍的组织形式。那么,对于小组,到底该如何运用?
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
■韩立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代国际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潮流和新思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在班级授课制视野下,主要采取舞台式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特征如下:其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是教师“我对您”的讲授、指导和管理形式;其二,在师生关系上是单向的或双向的、“上对下”的封闭式关系;其三,在教学关系上是“一对多”的大一统的教学方式;其四,课堂逐步变成一种“官本位”,教师往往像“领导”,学生学习逐渐变得被动,最
终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教学失真,甚至低效。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会合作,善于单打独斗,即使是能够考出高分,但是缺乏创新思维、终身学习意识和创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教育进步的表现,也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呈现了以下特征: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建立起双向或者多元的对话关系,通过多元对话来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二是在物质环境、精神关系上呈现开放、民主、合作的人文关系,能营造出自主、温馨的学习氛围;三是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关系;四是在学习方式上以平等、互助的团队学习为基础,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真实、高效的合作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它绝非只是教室里桌椅摆放形式的改变,而是对舞台式教学组织形式的超越;它不仅能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型,更是在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它不仅是课堂教学文化的变革,更是改变课堂教学的内涵性“基因”。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建立精神家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把小组建设成充满温馨的学习之家。教师鼓励他们合作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成长,创建民主、自主、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信赖、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通过各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整个班级都变成温馨的学习“大家庭”,经历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更容易养成尊重他人、会交往合作和开朗的性格。
丰富学生情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组内自由交流、大胆对话,不仅可以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和问题,而且,也可以把自己情绪的变化、交往的困难、以及师生之间难以沟通的事情与其他同学交流。情绪得到释放,想法得到交流,道理得以明了。在以往的传递型课堂上,学生之间讲话,往往被认为是“捣乱”、“干扰”或“小动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实现小组学习目标,为解决小组生成问题,学生之间建立对话关系,不仅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的友谊,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提高学业成就。“合作精神让一个班级变得更加团结,变成一个温馨而且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学生喜欢自己的班级时,他们会学得更多”。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当学生有了合作精神,班级变得团结,学生都喜欢集体,就自然而然喜欢学习。如果学生从心理上恐惧和厌恶班级,他们就想远离、逃避班级和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标的学习,组内成员各负其责,人人都是学科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为实现学科学习任务,人人都要负起责任和义务。在组内自然要形成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相互促进的学习风气。于是,在成员的鼓励和指导下,人人都喜欢学习,人人学会合作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合作使问题得以解决。久而久之,学生之间差异会逐步缩小,学业成绩就会大面积提高。
培养社会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使整个班级教学、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实现班级的学习目标,各组间都要自觉、主动交往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如组间的展示交流,使人人都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思辨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合作交往,为学生成人后的社会化能力奠定了社会和心理基础。
目前,有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努力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但是,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观念落后和角色调整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创建策略缺乏科学性;保障技术、导学策略与小组合作学习不匹配;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持续发展机制不完善。这些问题将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实施。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灵魂
提高小组合作效率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的组建、小组的有效运用、小组作用的发挥和小组的评价等——
■代红娜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学习的最小单位不再是学生,而是小组。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把小组建设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突破口,试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激发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效率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的组建、小组的有效运用、小组作用的发挥和小组的评价等。
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与方法
我校的学习小组是在班主任召开学科教师会的基础上,对班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逐项分析之后建立的。小组的组建原则包括男女生比例分配适中、学生的性格搭配与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的结合、座位安排的合理等。学习小组通常由6至8名同学组成,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同学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性格外向、在同学中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照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将学生编排到每组,每组6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1-6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
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评选出得力的小组长、创设组名、形成组训、制定目标。小组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的阶段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包括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习成绩等方面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在团队中预期要达到的水平。
小组交流的有效运用
小组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小组交流可分为3种:以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为目的的小组讨论;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交流为内容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后的成果收集审议的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个别学生讲析式、组长提问式等。
小组交流的组织形式可以由“教师搭台教师唱”的单一舞台型走向“师生搭台师生唱”的小组合作型。当然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学生搭台学生唱”。为了动员全员参与,我要求小组长在每次交流时,都先由小组里学习相对弱一点的6号同学开始表达见解,然后由5号、4号质疑或补充,较强的其他成员再解疑、补充,最后由组长进行总结。
小组交流容易存在的问题
流于形式,没有讨论和解决实质问题。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小组交流要就实质问题进行讨论,如本节课重点的内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交流内容;小组交流要有方式,如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讲析式等,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交流形式;小组交流要有时间限制,要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话,课堂就会混乱,时间就会白白溜走,完不成教学任务。
个别学生不参与。这个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己能基本学会,不想和其他同学交流,没有合作意识,认为交流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对于这样的学生,小组长要引导他,慢慢影响他,让他逐渐融入其中。如果引导之后仍无改观,那就需要老师出面做工作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学不会,因自卑而不敢交流。对于这样的学生,组员要主动帮扶、教师要重点指导,让他学有所成。在提问展示环节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鼓励赞赏他,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最终打消他的自卑心理,这个问题的前提在发现、关键在解决。
个别活跃,其他被动。组长要合理安排,使组员都有机会发言,可以采用一对一方式,然后指定说出自己的看法。
一放就乱。老师要加强巡视,在交流完后表扬那些秩序好的小组,增强各小组的荣誉感。对那些说闲话的同学,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说影响了本组的交流和荣誉。
深入小组中间。全面掌握每个小组交流进度与效果并进行个别辅导,点拨瓶颈问题,并且密切关注秩序。对于学生错误的地方要指出来,或启发或点拨,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必须就交流问题提问展示。学生用心交流、认真活动,就是为了能在展示的时候一显英姿,但是往往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会忘记设计提问展示环节。学生总是白忙活,就不会再认真的去交流去活动。小组交流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知道学会了什么,需要再学什么。小组交流是脉,是自主学习和提问展示之间的桥梁。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均衡调配为前提,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的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对组员学习进展的关心。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多边进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交流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探究,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强调的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高效,要让学生真的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合作,因此,建设、培训好一个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评价是小组保持活力的关键
“总的原则是小组能掌控的才能纳入小组评价内容之中,不能把那些和小组活动不相干的校园甚至校外的学生个体生活都纳入小组评价之中”
■耿华武
小组活动是近年来课堂改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也一直深入研究。
小组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以班级内的各小组为依托,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师生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小组活动是对传统课堂最根本的改革,由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变为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由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变为全员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讲台”,提高了教学效果。
给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效率。全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当一部分疑难,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小组活动得到解决,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望其项背的。
给学生取长补短、个性展示的舞台,调动了课堂的积极性。由于小组活动形式多样,赋予学生尽情发挥的可能,通过各成员之间淋漓尽致的展示,互相补充、整合、升华,学生们在激情中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共同探讨的好习惯。
给学生巩固知识、温故知新的平台,强化了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刚刚获得的新知识、新信息,在小组活动中互相传递、共同检验,不仅夯实了已学的基础,并且丰富完善了已有信息,同时成员之间在交流时还不时碰撞出火花。
给学生创造成功、享受快乐的空间,培养了学习兴趣。人人都想展示自我从而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可,享受成功的愉悦,由于小组活动的全员参与,使同学们享受成功的机会多起来。
小组活动意义深远
提高自信,培养了自主能动性。在小组活动中,通过组内的展示交流合作,学生从中得到了语言上的锻炼,每一次的成功让他们自信倍增,能在各种场合发言不怯场,谈吐自然,充满自信。通过自我探究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擅长沟通,提高了交流合作能力。在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必备的素质之一,而小组活动的开展恰恰在这方面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走入社会的适应性。
全员参与,提高了全体同学的全面素质。小组活动强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从中受益,能力得到锻炼。
组间竞争,打造了集体荣誉观念。小组是最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集体,由于在课堂中处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学生个体行为效果时时与小组的荣誉相关联,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加强,对本小组负责的责任感、荣誉感在短时间内就能树立,学生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逐渐强化。
评价确保小组活力
小组活动的积极作用如此突出,如何让小组长期充满活力就变得至关重要,对小组科学的评价机制则是推动小组活动的润滑剂。
小组科学的建构是实现科学评价的前提。目前各地对小组的构建原则都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是在进行大量小组活动实践之后,利于各组积极竞争的一个构建小组的基本要求。需要专门指出的一点是,各小组由于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变化,当组间不能符合“同质”的时候,应适时调整。
评价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科学。经调查发现,各地小组活动的评价都是经过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发展,也就是一开始对各小组的评价仅限于课堂表现,后逐渐延伸到作业完成、生活习惯、日常规范等。对此,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小组能掌控的才能纳入小组评价内容之中,不能把那些和小组活动不相干的校园甚至校外的学生个体生活都纳入小组评价之中。
评价对象既面对小组,又要落实到学生个人。比如我校在课堂中对小组的评价,哪个小组活动进行得好,首先要明确是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然后明确给本小组加多少分数。这样既激励了具体同学,又激励了小组整体。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仅要关注到优秀生的出色表现,更要关注到后进生的进步。
评价既要注重课堂知识又要注重整体规范。评价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比如某同学展示过程中尽管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没有完成目标,但是落落大方,语言得体,也要进行肯定。
评价方式、激励手段要多样。要专门研究赞赏鼓励语言的适切性,对教师也要不断培训,评价方式要对准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小组的手段要精神物质齐头并进,橱窗展示合影、颁发奖状、奖杯、奖品、网站展示、公开表扬,等等,动用一切校园资源让学生时时处处感觉到小组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喜悦。
小组活动评价机制是小组保持长期活力的关键,是小组活动的推动力,是小组活动得以生存发展的源泉,要作为小组活动的重中之重来抓。
第四篇:王云小学高效课堂学习小组职责和积分记录
王云小学高效课堂学习小组职责和积分记录
值周班长:负责统计每组每天的得分记录,清洁、纪律情况得分;负责组织学习小组长评出每周的“最优学习小组”、“展示之星”、“点评之星”、“置疑之星”等。
学科班长:负责监督各学习组长的自主学习的批阅情况,将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典型导学案报告给老师;负责主持学习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各小组的合作探究、小结课、评出每节课的最优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长:检查、批阅自主学习;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和展示;帮助B、C层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负责本小组作业收交。
常务小组长(副组长):监督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记录好每天本小组的《积分记录》,负责本小组的清洁、纪律。
附:《积分记录》:小组成员积分评价指标
课前准备(0-2分)
课堂学习(0-10分)(见详细积分表)
课堂、自习纪律(0-2分)
作业完成(0-2分)
学习档案的使用(0-2分)
纪律(0—2分)
卫生状况(0-2分)
其它方面(0-2分)
第五篇:高效课堂学习资料
《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提纲
第一章
备课: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
第一节
重新认识备课
一、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备课理解不清,目的不明
主要表现在:A认为备课就是书写教案。B认为备课就是“备课”
2、以“三中心”备课,心中无生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A只备教材
B只备知识
C只备“教”所谓的教学程序,即“准备---复习---新授----练习---小结”所谓标准答案,就是还没有开始上课,教师已然在备课中写出了他的所假想的学生应该回答的答案。
3、“贴”标签式备课,华而不实
4、割裂预设与生产,课堂走两极
5、靠“百度”备课,沦为知识小贩
6、重课时备课,轻单元备课
7、备课改革形势化,教案教学两张皮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的变革
1、基于学生发展,“以学定教”备课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应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促进学生发展上来,有利于学生得到最佳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2、“预役”和“生成”有机整合课前备课和课中的互动生成是一个不可剥离、互相锁定的整体,教师需要在整体的事业中认识和思考教学设计与互动生成的关系。
3、“备课生活化,生活备课化”
4、树立教学设计的思维
教学设计包括两个重要的内涵(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2)指导计划过程的主要理论基础(即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5、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追求实效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亦然
6、践行“终生备课”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备课的理念,并在专业生活中戮力践行。
第二节备课的主要内容
一、研读解析标准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和地位”,提出了该学科的新理念,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
4读“附录”,更好的把握教学
各学科课程标准几乎都有附录,这些附录或是规定教学内容,或是对课标内容进行阐述,或是提供教学案例。
二、分析研究学生
1、研究学生的一般特性
学生的一般特性特征是指对学生从事 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人之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因素。
2、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
3、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风格差异是相对意义上的划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被简单的归属为某一学习风格类型。
4、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
按照伯顿等人的归纳,学生的需要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1)标准需要(2)感受的需要(3)表达的需要(4)比较的需要(5)预期或未来的需要
三、解读处理教材
1、课改背景下教材观的重建
(1)从“教本教材”向“学本教材”转变
(2)从“唯一课程资源”向“重要课程资源”转变(3)从“教教材”向“用教教材”转变
2、教材的分析与处理(1)抓住教材的主线
教材一般都有其主要的线索,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安排有序”的指导思路有效处理教材的具体内容。(2)处理教材内容
对教材的处理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增”即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二是“删”,即删除重复的、不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三是“换”即更换不合适、不合理的内容;四是“合”即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五是“立”即打破原来教材内容的次序,创立新的框架结构。(3)创 新教材的形态
四、开发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内涵的拓展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来区分课程资源的多种类型。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部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可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
2、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差异性原则
3、备课中需要关注的课程资源
(1)跨学科资源
(2)教师资源
(3)学生资源(4)学校资源
(5)社区资源
(6)网络资源(7)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第三节
备课的基本流程
一、制定教学目标
1、凸显三维的目标结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改革教学目标的陈述
(1)行为主体(学生,可省略)(2)行为动词(清晰可评价)(3)行为条件(情景、工具、时间、空间)(4)表现程度
3、把握教学目标的层级架构
(1)结果行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级
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技能目标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级: a模仿水平b独立操作水平c迁移水平(2)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a 经历水平b反应水平c领悟水平
二、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条理化
2、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3、教学内容的活动化
三、生成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选择应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基本参考
四、设计教学过程
(1)激发学习动机
求知欲或是说学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对学习有明显的推动力。
(2)感知教学材料
教学的设计要着力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3)理解教学材料
教学的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经验
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5)运用知识经验
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6)测评教学效果
是保证教学过程良性循环,争取理想教学的重要环节
五、编制教案学案
1教案的只要形式和内容
从教案的详略上来分有详案、简案和 o形教案。从教案的格式上来分,有传统教案和新型教案。从教案的载体上分,有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等。无论那种教案,其内容都应该包括以下部分: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实用必需的教具学具;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突出互动的教学过程;务实灵活的练习设计;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
2、教案编写的要求(1)科学规范
教案的科学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做到观点正确,材料真实;二是要符合教学实际,切实可行;三是做到书写规范,语言通顺,结构完整。(2)简洁明了
(3)形式多样
(4)理念先进
3、学案的内涵与作用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4、学案编写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
(2)问题化原则
(3)参与化原则(4)方法化原则(5)层次化原则
5、编写、使用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的设计要凸显学生主体
(2)学案的类型应该多元多样(3)学案的内容要强调学风指导
(4)学案的内容要关注学习反思
第二章 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
第一节 上课的内涵与特征
一、高效上课的内涵
1、结构优化的课堂
2、生命化的课堂
3、自主平等的课堂
4、意义建构的课堂
二、高效上课的基本特征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2、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3、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4、课堂生态和谐平衡
5、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三、高效上课的实施点
1、用好教师资源是高效上课的基本点: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高效上课的基本要求。
2、了解学情是高效上课的立足点
3、设计适切目标是高效上课的落脚点
4、改变学习方式是高效上课的着力点、优化“讲练”策略是高效上课的效益点
5、引导帮助学生是高效上课的支撑点
6、教与学的和谐是高效上课的关键点
7、缩小个体差异是高效上课的平衡点
8、善于处理动态生成是高效上课的关注点
9、坚持教学反思是高效上课的生长点
第二节 上课的行动策略
一、课堂讲授的优化策略
1、精选讲授的内容
2、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
3、提高讲授的形象性
4、适时讲授
5、对话性讲授
二、课堂问答的生成策略
1、课堂提问的生成策略
(1)掌握不同类型发问的特点 知识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 应用性提问 分析性提问 综合性提问 评价性提问
(2)问题陈述要清晰、连贯
(3)问题形式可灵活、新颖、多变(4)优选问点,把握发问时机
2、课堂应答的生成策略
(1)尽可能多且均等的机会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叫答
(3)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
(4)把握有效表扬和无效表扬的特征,慎重表扬学生
三、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
1、课堂情境创设的内涵意义
(1)促进知识迁移
(2)促进真实学习
(3)有利于主体性建构
2、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1)主观臆造,脱离生活实际
(2)追求“儿童化”不顾年龄特征(3)追求趣味性,脱离了课堂内容
(4)追求热烈,情境流于形式
3、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1)拓展教学情境的类型
(2)根 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3)根据现实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4、教学情境创设的操作要素
(1)以“情”为纽带
(2)以思为核心
(3)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4)以美为境界
(5)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四、课堂的管理策略
1、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要点
A营造课堂氛围
B轻敲响鼓
C目光暗示
D动作指引
E行为矫正 F旁敲侧击
2、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1)沉着冷静,以静制动
(2)时效统一,及时高效(3)化弊为利,长善救失
(4)幽默诙谐,化解矛盾
3、课堂时间的管理策略
(1)树立课堂时间观,科学预设教学时间(2)抓住课堂时机,依据学生生物钟上课
(3)保证课堂实效,合理安排教学容量,提高知识的有效率(4)保持时流通畅,促进学生参与
(5)改进教学方法,相对增加学生的专注时间
第三节 上课的教育智慧
一、预设与生成
1、现实课堂中对待预设和生成的不同表现 2智慧的处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1)预设与生成并重,适时适度生成(2)强调动态生成,精心做好预设(3)预设生成兼容兼顾,互动互生
A坚持目标导向
B无为而为
C兼容兼顾
D收放有致
二、教师与学生
1、当前课堂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表层化
(2)教师主导性被弱化
2、追求师生关系的平衡
3、重建师生角色
(1)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引领者
(2)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3)教师应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发者
三、简约与繁杂
1、教学目标简明
2、教学内容简约
3、教学过程简化
4、教学方法简便
5、教学语言简练
四传统与现代
1、教师的讲授和师生“对话”并不矛盾
2、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是对立的关系
3、正确对待文本的传统意蕴与现代解读
4、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相得益彰
第三章 说课;在交流中诠释教学的意义
第一节 说课的内涵和含义
一、说课的内涵界定
1、关于说课含义的不同理解(1)从性质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主要从性质上将说课界定为诸种不同的性质。(2)从内容上定义 说课
这类定义用列举的方式直接描述说课所涵盖的内容。(3)从操作环节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着重说明说课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特别是说课与备课、上课等的先后关系。(4)从组织环节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着重说明说课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
2、说课的定义与内涵
(1)说课首在交流
重在口头交流
(2)说课重在分析
重要的是说明,即是分析与诠释(3)说课凸显智慧
二、说课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关系
1、说课与备课
2、说课与上课
3、说课与评课
三、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
1、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是专业教师发展的重要的途径
教学反思包括三个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陈述
2、影响教师的知识建构
A说课可以促进教师个体隐性知识的社会化
B说课引导教师将个体隐性知识“外部化”为显性知识
C说课有利于教师将分离的、零散的显性知识进行梳理、组合与重构,从而形成统整的、结构化的显性知识。
D说课有利于促进教师将思考所形成的显性知识进一步“内化”为隐性知识。
3、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四、说课与校本教学研究
1、说课有利于建构教学研究的把手
2、说课有利于形成教师研究共同体
第二节 说课内容的拓展
一、说教学设计
1、说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的原点
2、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1)注重三维目标的阐述(2)注重目标表达的清晰
3、说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4、说教材处理
A说教学内容的结构
B说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C说课程资源的开发
5、说教与学的策略
包括教的策略与学的策略
6、说教学程序设计
(1)教学程序设计具有假设性(2)教学程序设计具有科学性(3)教学程序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二、说教学实施
1、说教师引导
2、说学生参与
3、说教学生成三、说教学收获
第三节 说课的实施与评价
一、掌握说课的要求
1、凸显理念的引领
2、聚焦教学的问题
3、增进反思的意识
二、提升说课的艺术
1、锤炼说课的语言
2、创新说课的思路
3、凸显说课的个性
三、关注说课的评价
1、说课评价的基本原则
2、说课评价的基本内容
(1)对说课者教学理论素养的评价(2)对说课者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评价(3)对说课者理解和把握教材情况的评价(4)对说课者选择教与学的策略的评价(5)对说课者教学智慧的评价
四、创新说课的形式
1、专题研究型说课
2、小组互动型说课
3、理论研修型说课
第四章 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
第一节 听课的内涵与意义
一、“科学研究”视野下的听课
1、课堂观察的历史发展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的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出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课堂观察的内涵与特征
(1)课堂观察重在研究与诊断
(2)课堂观察是一种系统性研究(3)课堂观察注重收集客观数据
(4)课堂观察倡导团队合作的文化
二、课堂观察与教师专业发展
1、课堂观察与教师发展的理论检验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课堂观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并具体表现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诊断的质量和促进学校教研方式的变革的三个方面。
2、课堂观察与教师的行为转变
教师积极的从事课堂观察,有利于推动教师自觉的变革自身的教学行为。还可以促进教师将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用理念来自觉的诠释自己的行动,改进自己的行动。
3、听课与课堂教学诊断
听课的重要目的就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
4、课堂观察与校本教学研究
首先,课堂观察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其次,课堂观察可以推动学校教研方式的变革。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基本类型
一、课堂观察的多元分类
1、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就是研究者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不参加观察对象的任何活动,而是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
2、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的、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构式观 察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的了解的情况下。非结构式观察对研究问题的范围采取弹性态度,观察的内容、项目以及步骤不预先确定。观察纪录也无需先规定具体的要求,是一种非控制性的,弹性化的观察。
3、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
4、团队观察与独立观察
5、诊断性观察与提炼性观
二、量化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1、量化观察的理论基础
2、量化观察的基本特征
(1)预设分析框架
量的研究范式采用的是假设-------演绎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研究之前必须清晰地界定研究的问题和分析的框架,并以“研究假设”的形式表现出来。
(2)量化的数据分析
量化观察强调对观察数据进行量化,包括以定量的方式进行的观察记录和以统计学方式进行的数据分析(3)良好的信度效果
所谓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谓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的事物的程度。
三、质性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1、质性观察的理论基础
质性观察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科学领域“质的研究范式”。
2、质性观察的主要特征
(1)参与式的深度观察
(2)基于深描的观察记录(3)情景关联的分析策略
四、行动研究取向的课 堂观察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影响观察的客观性:(1)先入为主的偏见(2)无意过失(3)假像与错觉。
3、观察的自觉性
所谓观察的自觉性,就是指观察者应该自觉认识到观察背后的理论指导。
二、课堂观察的主要程序
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2)进行文献整理(3)设计观察框架(4)制定观察计划并实施观察(5)观察资料的分析与解释
三、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1、行为检核表
2、等级量表
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
3、座位表
4、课堂实录
5、课堂轶事记录
6、课堂观察日志
四、如何进行现场观察
1、确定观察的位置
2、开放式观察
3、渐进式聚焦
4、回应式互动
5、选择观察内容
五、如何做好观察的记录
现场观察笔录分为四个部分(1)实地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能容(2)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3)方法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4)理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的初步理论分析。
六、课堂观察资料的分析
1、课堂资料的整理 整理和统计课堂观察资料,需要考虑资料的特点
2、课堂观察资料的解释
所谓的“解释”观察资料,是指研究者从特定的理论框架出发,对观察资料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进行创造性诠释的过程。
七、团队观察与教师的合作文化
团队观察是由即彼此分工又互相合作的团队进行的。团队观察需要学校积极地营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主题与框架
一、走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凸显学生学习的过程
2、关注学习行为的整体分析
3、强调基于学习证据的课堂分析
二、学生研究:意义与价值
1、从学生方面说,研究学生是落实学生主题地位的基本方式。
2、从教师方面说,研究学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基本
3、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学生研究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课堂学习观察的主要维度
1、目标达成的课堂观察
2、思维过程的课堂观察
3、学习方式的观察
4、学习风格的观察
第五章 评课: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
第一节 评课的概说
一、评课的意义
评课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一节课中教与学活动和效果进行的价值评价。
1、从宏观层面来看,有效的评课将有助于区域性教育管理的正确决策。
2、从微观层面来看,有效的评课将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常见的评课类型
1、教学研究型评课
2、优质示范型评课
3、等级评比型评课
4、组内互助型评课
5、督促检查型评课
6、群体展示型评课
不同的评课类型有不同的特点,会产生不同的功能。示范型评课能给教师带来启示,有助于教师理解、学习、吸收、借鉴。互助型评课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而研讨性评课有利于把问题引向深入,等等。
三、评课的组织与实施
评课不是教师个别的行为,而是需要教师之间相互的交流、互动和影响,它是一种特殊的集体行为。
在评课的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改善评课活动的管理,合理安排听评课。
2、要注重营造民主共享的评课氛围。
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执教者,认真倾听执教者的教学意图。应设法激发起参与听评课教师的共享与发展的责任意识。
3、评课组织中的几个要点
A:在24小时内给出反馈.B:要以系统的、详细的听课记录为基础。C:听课记录要以真实的课堂事件为基础。D:对真实的课堂事件的阐释要以预先设定的标准为准则。
E:这些阐释首先要由授课教师做出。F:评课必须是双向的,而且要以共同发展为导向。
四、评课的局限性
就目前评课实施的现状来看,容易产生几个方面的局限:
1、容易出现“求全责备”的情况。
2、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3、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情况
第二节 评课的理念与内容
一、好课标准的讨论
1、好课标准的判断角度
A、评价教师
B、评价学生
C、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D、评价教学过程及效果
E、评价课堂教学活动
2、好课标准的探讨
好课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不可能都上成“四课合一”的精品课。拥有四课中某一方面的特质就应该被视为好课。教师们应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寻找一种言简意赅、过目不忘、易于记忆和理解的标准。
3、值得借鉴的有效教学标准
A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教师的使命在于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设计需要师生合作参与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使得创造性活动与安排的时间相一致。*教师安排好座位。*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学生分组类型多样化
*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小组活动计划。*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以及教学材料和教学技术的运用应利于师生共同活动。*教师应以积极的方式监控和支持学生的合作学习。
B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C情境性学习
D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
E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
4、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A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B教学评价既关注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C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D教学评价的效用主义倾向日益凸显,开始从关注教学效果转向追求效果和效率的统一。
在有关好课标准的研究和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评价标准要“因地制宜”。(2)评价标准的表述要规范、科学。
(3)对国外教学评价理论的借鉴要考虑我国文化传统和教育实际,不可盲目地展板照抄。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或许好课只是一种教学的境界和追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或许好课存在于每位教师的内心,写在学生们兴奋与渴望的脸上,它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成长。在现代评价理念中,有几个方面在课程改革中格外得到重视,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还应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落实:
1、坚持发展性评价
2、坚持以学论教
3、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2)评价视角的多维化
(3)参与评课主体的多元化 *鼓励执教者自评
*鼓励学生参与听评课,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动员家长参与听评课活动。(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三、评课内容的构建
1、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否注重了整体性。(2)教学目 标是否提现了层次性。(3)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关注了差异性。(4)教学目标是表述是否准确规范。
2、评教材处理
(1)教材处理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教材处理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3)教材处理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3、评教法学法
(1)教师教法选择与运用是否恰当。(2)教师是否有学法指导的意识和表现。
4、评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流畅。(2)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5、评学生参与度
(1)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泛
(2)学生的参与方式是否多样(3)学生的参与质量是否良好
6、评教学实效性
(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是否妥当(3)学生是否学有所得
7、评教师素养(1)教师的品德素养和心理素养(2)教师的专业素养 A教师的专业知识
B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表达能力,在评课时应注重:(1)教师的课堂口头语言是否做到准确、规范、简洁、生动。(2)教师的板书板画是否做到设计合理、化繁为简。(3)教师的非言语信息传递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和审美要求。(4)教师对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合理。
第三节 评课的方法与策略
一、评课的方法
综合评价法、片段分析法、评点结合法、表格评价法
二、评课的策略
1、确定评课的视角
2、确定评课主线和观察点
3、抓住评课的重点
4、讲究方法和语言艺术
5、注重评课后的反思
最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鸿先生《高效课堂》一书,苏先生在书中试图从先进理念的引领、课堂系统的优化、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侧面来深入剖析和诠释“高效课堂”。
在书中苏先生对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深人的诠释。读后深受启发。
1.备课,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备课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不仅仅凭借 着教师的经验与阅历,更是基于对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
2.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上课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把握,上课的过程蕴含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复杂技能,同时也彰显着教师教育实践的个性化智慧。
3.说课,在交流中论释教学的意义。说课是交流活动,不仅要说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更要说背后的道理,即对意图、目的、理论依据、个人立场、文本诠释等进行深度的剖析。
4.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作为科学研究的课堂观察将教师日常的听课活动提升 为专业活动,并赋予课堂观察更丰富的内 涵与意义。
5.评课,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评课是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动面上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究其实效性值得考量。时间久了大家都有应付之嫌,尤其是集体备课,大家的心始终拧不到一起去,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大家能坐在一起谈谈说说,对教材、对学生有个大概认识,形成的意见也罢、导学案也好总归是个集体的东西,对个人的二次备课肯定会有很大帮助,我认为集体备课之后的教师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二次备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机智、教学水平的差距最大程度体现在教师二次备课上。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備,慎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做好准备。可以这么说,备课首先就是备教师的心态、教师的思想,其次是教师在内心真正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等等。至于教案的形成,形式真的可以多样性,“心备”才是最重要的。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备课形式就不能一样,老教师教的年头多了,心中自有黄金书,这是年轻教师攀比不来的,但信息社会的更新速度飞快,老教师也不能忽视,我认为“形神兼备”的备课才是真正的备课。一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对我们一线教师真的有很多束缚之处,真是费时费力又没有结果的事。但现实又很骨感,没有“形”哪来“神”。继续摸索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