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少年毛泽东》有感
读《少年毛泽东》有感
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梁峰宁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带领着我们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侵略者。那你们知道毛主席小时候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你知道毛主席小时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么?
一起来看一看吧!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上的一个小山村里。毛泽东长大后,人们觉得他非常顽皮,于是就叫他“石三伢子。”
“石三伢子”觉得自己也应该和别人家的小孩子一样上学
了,有一天,毛泽东就鼓起勇气对爸爸说:“我想上学!”爸爸把他送进了附近的一家学堂。然后找来了一位识文断句的老先生个他起了个学名——也就是毛泽东,有了学名,当然还要有个表字为——“润之”。从此,他才正式叫毛泽东。
自从毛泽东上了学堂,学了几个月便受不了老先生那缓慢的教学速度。在家帮爸爸耕地的空隙把学过的课文背了下来,然后自己把课文全部一点点的学完,并且背了下来。从这里看出小时候的毛泽东记忆力非常的出色,学习非常好。
在一个秋天丰收的下午,毛泽东正在山下放牛。放了没一会,天空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毛泽东突然想起他家门前空地上还晒着刚刚收的稻谷。他赶着牛飞快地往家里走去。路过毛四阿婆家,看见毛四阿婆一个人在收拾地上的稻谷,眼看稻谷就要被大雨淋
湿了,毛泽东赶紧跑过去,帮着毛四阿婆收拾地上的稻谷。收拾完了毛阿婆家的稻谷之后,毛泽东赶紧回到了家里。可是,自己家门前的稻谷早被淋湿了,结果可想而知,被父亲责骂了一顿。
毛泽东宁愿自己家的稻谷被淋湿,也不愿意让别人家的稻谷被淋湿。这种品质是多么高尚!我以后一定要学习毛泽东,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第二篇:党在我心中——读《少年毛泽东》有感
党在我心中——读《少年毛泽东》有感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名言。毛泽东面对当时黑暗社会,渴望治理国家,大展宏图的政治抱负。对于我们来说,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共产主义者,更是我们青少年崇拜的偶像。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六岁时就干起了农活儿。无论放牛、打柴、种菜、收割样样都行。
而我呢?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从来不帮爸爸妈妈干活,还淘气、顽皮。想到这里,心里十分后悔。读了《少年毛泽东》这本书以后,心里有了更深的感受。我决定从此以后不再淘气了,好好学习,要勤劳一些,帮爸爸妈妈多干点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向伟人毛泽东那样,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他是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从黑暗的帝国主义手里把受苦受难的全国人民解放出来,使广大劳动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而我们呢?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环境下,更应该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新阳街小学六年级:张超凡
第三篇:读《毛泽东》有感
读《毛泽东》有感
《毛泽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毛主席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成长历程 毛泽东生于湖南韶山的一座小山村里,父亲毛顺生,母亲文其美,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毛泽民、毛泽覃和毛泽建(红),毛泽东自幼聪明,喜欢读书到痴迷的地步,在家上完两年私塾之后在家务农,一有空就在一颗大树下读书,可谓如饥似渴,父亲怪他不干活,惩罚他,他照样这样读书,去东山学堂,开阔眼界,思想受到新的冲击与解放,他当过兵,学过商业,制造过肥皂,各行各业广泛涉猎,这也为以后的政治立场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的政治道路可谓一波三折,毛泽东在早期先是组织人民罢免湖南督军张敬尧,再者组织泥瓦匠反对湖南政府的压迫,这些都取得了胜利,这是他在湖南本地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与支持,并与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然而中央对于毛泽东所做的一切确认为他是右倾主义者,对其大加挞伐,并认为其在湖南搞得运动是过火了,而后毛泽东便回到湖南实地考察,因此发表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经过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被派往湖南策划农民起义,在攻打长沙不下的情况下,他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与朱德在此会师,后在江西建立苏维埃政权,定都瑞金,国民党反动派自然不愿意看到共产党发展壮大危害自己的统治,由此对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华苏维埃政权进行围剿,由于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前四次的围剿都被成功粉碎,国民党反动派自然不甘心,悍然以几十倍红军的兵力,又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此时的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被剥夺,加上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导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走上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后中央认识到毛泽东同志路线的正确性,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带领下,三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历尽重重险阻,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成功在陕西与红军主力部队会师,建立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这本书对我造成很大的感触,只有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才能被人民所支持和拥戴,毛主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帮助广大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中国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各项建设有条不紊的展开,一步步走向辉煌,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也正是因为有了伟大的毛主席,千千万万中国贫苦农民才得以站起身,当国家的主人,才得以吃得饱穿得暖,享受幸福生活,中国人民摆脱了屈辱的任人宰割的历史,走向辉煌的新中国!看了这本书,了解到革命前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是如此的抛头颅,洒热血,作为21世纪的中国新青年更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在以后做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向革命前辈学习,发扬中国优良传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第四篇:读《毛泽东》有感
读《毛泽东》有感
在读《毛泽东》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毛泽东主席于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在1949年9月开始担任中华人民政府主席。同年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持开国大典。1954年1月至1975年4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直至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1912年7月,毛泽东下决心退学自修。他每天都到长沙定王台湖南图书馆去借书自学。从他的住地湘乡会馆到定王台有三华里路。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毛泽东步行去定王台,早出晚归,早上第一个到,晚上最后一个走,中午出来买两块米糕充饥,坚持不断。当时,有一个管理员对毛泽东的刻苦自学非常敬佩,后来在毛泽东的影响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回忆这段情况时说,那时候,我们图书馆每天早上一开门就“欢迎”毛泽东,因为他每天必到,也来得最早,而且在外面等候多时了,每天下午关门,要“欢送”毛泽东,因为他走得最晚,不撵他,他还不走。毛泽东在后来回忆这一段生活时也说:“那时进了图书馆,就象牛闯进了菜园子,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
由此,我便想到了我自己,每次都是老师强迫着读书。记得又一次,老妈让我读书,我就一直拿住书,坐在椅子上玩钢笔。我为自己的做法感到很惭愧。
以后,我要学习毛主席“四多”的读书方法——多读,多
写,多想,多问。
第五篇:《毛泽东》读有感
勇气与睿智成就伟大
——读《毛泽东》有感
是谁,从一个简陋的农舍中走向了国际领导人的舞台?是谁,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大国的领袖?又是谁,从一个山娃子蜕变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谁„„纵观中国历史的长河,只有一人能有如此气概,并创造出如此奇迹般的跨越,他,就是毛泽东!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小时候,每次听当过红军的爷爷给自己讲毛主席的故事,唱这首耳熟能详的红歌,总会特别自豪地跟着唱起来,就好像自己也做了一些伟大的事情一样。同时,内心深深地为中国诞生过伟大的毛泽东而自豪。
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他何以成为泱泱中华民族的领导人,并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与压迫中站了起来?同是被压迫、被欺压的劳苦大众中的一员,他为何就能改变世界,使世人叹服?都是生活在战火年代的革命者,他为什么总是能看过他人所看不见的危机与冲突?带着这些疑问,我读完了《毛泽东》,深深地被他的勇气与睿智所折服,感触颇深。
从一个简陋的农舍中走向领导人的大舞台,这样的升华需要一种勇气。在几十个世纪的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在人们心中已经形成一个不变的传统——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老老实实的种田、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责任。然而,年少的毛泽东能在“养儿防老”观念盛行的当时,顶着世俗的压力与家人的反对,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面临危机的时刻,毅然做出了走出乡关,去探索充满未知与多变的世界。在他走的时候,他留给了父亲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时的毛泽东才16岁,比现在的我们还要小许多。然而他却有如此果敢的勇气,不惧动荡之世的危机与未知,离开了熟悉的土地与家人,走向了充满未知的世界,为拯救麻木与衰落的民族迈出了坚定的一步。曾经看过一位心理学家写到:每个人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中都会产生畏惧的心理。更何况要有所作为、活出价值,这该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来坚定自己,探索世界啊。但我们看到的毛泽东不但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以勇气为盾,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并实现了当初对父亲的承诺——学不成名誓不还。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了32年的韶山,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领导人,化勇气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勇气不仅仅体现在年少的毛泽东身上,中年的毛泽东亦是勇气的写照,这一点在“重庆谈判”事件上就有充分体现。1945年在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刻,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发动内战,但受全国人民的舆论压力,且苦于战争的准备不够,于是变换策略用假和平掩盖真备战的阴谋,多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蒋介石摆的“鸿门宴”,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但
是毛泽东说:“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我毛泽东就是有天大的危险,也要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呀!”于是不顾个人的生死、安危,决定亲自去重庆谈判,并与蒋介石签订了至关重要的“双十协定”。为未来的中华民族的安定踏下坚实的一步。没有人是不怕死,毛泽东也不例外,但面对个人的安危与祖国的未来,毛泽东选择了后者,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能置自己的安危而不顾。这也是毛泽东为什么能够从一个简陋的农舍中走向领导人的大舞台的原因所在,只有拥有坚定的勇气,才能将困难通通消灭,做到平凡之人所不能做到的一切。毛泽东,我为你的勇气所折服!
从一个山娃子蜕变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这样的跨越需要一种睿智。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充满智慧的,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的拯救者,诚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他发挥自己的睿智,领悟到了别人领悟不到的精神真谛,成功地将麻木的中华民族从盲目的摸爬滚打中带上了正确农民起义的革命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然叛变,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接着许克祥又在长沙及其附近各县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7月15日,汪精卫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作出关于“分共”的决定。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了。在“四一二”政变之后,毛泽东认真地思考了革命失败的原因,最终意识到了单单靠政策与纪律去坚持革命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能制约反革命分子的利器——枪杆子,他强调,对不能合作的已经反动的国民党分子要严加处置,各县工农武装一律迅速集中,要用武力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枪杆子。最终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发动了秋收起义,奏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乐章。这就是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真是毛泽东的睿智,使得他正确且果断地发现了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从而带领了共产党人正确地走向了革命胜利的彼岸。倘若没有毛泽东的睿智,共产党人还会在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下摸爬滚打,我们也无法想象今天的胜利篇章什么时候才能书写,甚至可能没有今天的我们和美好又安逸的生活。
真正的睿智不是短暂的,是可以用之不竭的,这在毛泽东的身上也是体现地淋漓尽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这一系列的成功战例完美地诠释了毛泽东的睿智。真是因为在他睿智的引导下,共产党人才会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最终抵制外患、平定内忧,实现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从一个简陋的农舍中走向领导人的大舞台,这样的升华需要一种勇气。从一个山娃子蜕变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这样的跨越需要一种睿智。成大事者必须要有他能为人所赞扬与欣赏的地方,伟大的毛泽东作为中华复兴的居大功者,身上也是亮点颇多。他的勇气,他的睿智„„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成为了我们伟大的领袖和民族的灵魂,让我钦佩不已,深深地为之所折服。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想毛泽东学习,学习他的非凡的勇气,学习他出色的睿智„„学习他身上的优点,为我国的宏伟目标而发愤图强,提高个人修养,掌握科学技术,刻苦努力。
“中国梦”不是海市蜃楼,是需要我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果实。唯有我们以史为鉴,扬长避短,努力提高个人能力,学习伟人们的事迹,并吸取其精华,脚踏实地,才有可能实现的那一天。
为了祖国,为了“中国梦”,以勇气和睿智为桨,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努力前进,胜利的彩霞终将会出现。那时,我们就是伟大的,加油!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控制1201班
2013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