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文卫之《穷人为什么穷》读后感
《穷人为什么这么穷读后感》读后感
《穷人为什么穷》全书用白话文撰写,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极具可看性,结构清晰,总体感觉很好。全书共有社会篇、企业篇、个人篇三部分,其中,做个人篇告诉我们:有舍有得、不拘小节、团结协作、从小事做起、敢于放弃、吸取教训、注意量变、积累人脉、率性而为、以万变应不变、相信自己是走向成功的关键,经济社会,任何人都在追逐着财富,每个人都梦想着发财,恨不得瞬间飞黄腾达,可梦想总追是梦想,和理想有本质的区别,更何况它还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所以成功的人那么少。
是啊,你为什么是穷人呢?我也很想知道,所以,很想在书中找到一个答案,更想找到一个可以脱贫致富飞黄腾达的办法,或者说是捷径。尽管这是一个很严肃很正经的题目,可陈老师用自身的经历及各种事例幽默地表达出来,有时候自己都忍不住要笑出了声,但更多的时候是反复思考书中的问题和名言。
不得不佩服,作者把穷人的心理写的细致入微,细致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到了吃饭这么平常的事,穷人的自卑、穷人的渴望、穷人的无奈处处字字句句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然后又从各各方面去分析穷人为什么会穷,又如何才能致富,说到底我觉得终究是环境、思维方式和教育的方式不同,就像书中所说,穷人的孩子从小的理想,就是好好学习,上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就可以了,可富人不
会这么想,富人想的是我为什么要成为别人挣钱的工具,而不是成为那个使用工具为自己收获更多财富的人。我们总是用各种的方式为自己贴金,为自己提高身价,无非是让各多的人赏识自己,然后给一个相应自己觉得合理的工钱,这样一辈子就满意了,大多数人恐怕都是这么想的,如果你不这么想,反而大家会觉得你是个异类,你不正常。相应的,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富人也有富人的无奈和痛苦,这就像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一样,他拥有那么多,是因为他付出了更多,他承受的压力和经受的痛苦,恐怕是你无法承受的,当机遇在眼前时,他有胆量去争取,也许你只会退缩,你会前怕狼后怕虎,最终让机会从眼前白白溜走,而他不顾一切抓住了机会,而且他懂经营和管理,所以,他不会轻易投资,投资了也不会一下子翻船。所以,就算没钱的穷人也不用仇富,只能怨自己不如别人那般勤奋努力,穷人是很穷,至少他可以左右自己的婚姻,富人连自己的婚姻都无法完全控制。
穷人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想当然富人的思维,结果往往是错的,甚至穷人经常有意无意的进了富人的圈套,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再心甘情愿的交给富人,就像书上讲的 人要有野心有欲望。
也许是因为读者的心理需求,作者写了关于投资和创业的一些内容,但结果,让人很辛酸,因为成功的机率小之又小,几乎是不可能,原因在哪里呢?资本不足,管理不善,用更贴切的话来说,投资其实就是有钱人挣穷人钱的一个游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股市。最后,书中其中一节讲到30岁之前不要想着赚钱,我对这节
感触很深,因为刚好我在30左右的年龄,其中的一些痛苦的经历都有经历过。总结一下,就是“多多学习,广交良师益友”,就是说,你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站在社会 的前端,要站在前端,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社会知识,专业知识等等,这些都是要靠努力学才能,广交良师益友,可以在交流过程当中吸纳一些对方比较好的观点和想法,丰富自身内在。也是一种很好学习方式,毕竟从书上学到的东西是有那么有限,同是也 以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等,一举多得。最后要说明下的是,《穷人为什么穷》这本书就是一位良师,一位益友,在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有很多 事情的处理都可以在书中得到参考,是本很不错的书,有幸得到,受益非浅。
2014-9-3
第二篇:《穷囧囧》读后感
囧囧翻身谋解放
如果你是八零或者九零后,在大城市或者不属于自己家乡的任何一个城市漂泊;工作经验不满两年或者两年换了五六七八份工作、再或者干脆没有固定工作亦或还在学校游荡;拿着不足3000元或更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却购物欲旺盛,月光,没存款,有欠款;常常论及梦想,却总是遭遇现实的无情打击,空有一身抱负满腔激情却无力施展,一心想着改变现状又不敢轻易改变现状,眼看着自己被越来越多有关系的、没背景的人赶超,时常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可悲可叹可怜的一个„„
如果你符合以上描述或者以上三分之二的描述,别客气,别惊讶,囧囧族的大门已经向你缓缓打开。
身为囧囧族的一员你会发现,你似乎难以摆脱缺钱的状态,衣食住行所需的每一项花销都要把你榨干,更何况你还需要时不时地及时行乐一下,以填充自己的空虚、困乏和不安全感;缺钱的恐惧与你如影随行,快乐之于你总是微不足道又转瞬即逝,随之而来的却是排山倒海的困迫、抑郁、无奈和为难;你的人生被不如意笼罩,上下而求索却始终找不到出路。哦!行走在秋意肃杀的人生之初,不知哪是春之降至,哪是寒冬欲临,唯有在心里空嗟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多愁善感的主说不定会含泪唏嘘:可悲的囧囧族!
纵然囧囧族的兄弟姐妹们是何等的团结何等的相亲相爱,在面对富人的一掷千金和为富不仁时是何等的同仇敌忾,这都丝毫不能减少你对脱贫的迫切和对富有的向往。你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但站在凛冽的现实面前你不得不低头:物质文明建设才是基础。基础打得不牢,谈什么都是扯淡。
穷囧囧,不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词语;囧囧族,也不值得人羡慕。
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很好,恭喜你,已经具备了囧囧族翻身的必要条件。那么,囧囧族翻身的充分条件又是什么呢?决心、勇气、行动,还有——激励。
于是,如雷贯耳的《穷囧囧》问世了,它向蠢蠢欲动的囧囧族们发出振聋发聩的振臂一呼:穷人图变,从这里开始!你已经迫不及待掀开扉页了么?且慢!在捧起这本书前,你必须被告诫——有以下图谋者,慎读:想听和风细雨如心灵鸡汤之抚慰者,像看慷慨激昂却隔靴搔痒之口号者,想得同情者,自恋自怜有余而自省不足者,神经脆弱、对痛苦的承受力薄弱者„„总之,如果你在文字中被体贴被呵护被关爱,现在把书丢掉还来得及。
只因,欲求翻身之幸福,便不得不经翻身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
所以,这本书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像高精度医疗器械
发现隐藏在你身体中的癌细胞一样,挖掘深藏于你思想的痼疾,并将它们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眼前,强迫你直视,然后告诉你,现在,是大扫除的时候了,你必须针对你已被腐蚀的思想,来一次彻底的革命。
哦?还在踟蹰着裹足不前?那么这句话是否能让你有所领悟:
“人生一世,还有什么风险比你一辈子都是穷人的风险大?想想!”
穷囧囧、穷囧囧,越听越像“雄赳赳”。细想之下,二者的差别,也竟仅在一念之间。
一半是幽默搞笑的漫画,一半是明白如话的文字,读完它,或许一个下午就已足够;但是,消化它,却需要比一个下午还要多出不知道多少倍的时间。
这是值得所有穷人都值得一读的书,记住:
“暂时贫穷或不是有钱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穷,尤其是一辈子穷。总有一些东西可以启发你改变命运,可能在当下,可能在未来,也可能在这本书里。”
第三篇:梦之《穷》诗歌
你穷
是因为你没有极度渴望成为成功的野心
你穷
是因为你没有燕雀缺乏的鸿鹄之志
你穷
是因为你无法战胜自己内心的怯懦
你穷
是因为你缺乏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勇气和巨大决心
当你人穷的时候
要少在家里
多在外面
富有的时候
要多在家里
少在外面
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当你穷得时候
钱要花给别人
富的时候
钱要花给亲人和爱人
很多人
都做颠倒了
当你穷的时候
不要计较
对别人要好
这叫人穷志不穷
富的时候
要学会让别人对自己好
自己对别人更好
学会舍得
这些奇妙的生活方式
很少人能够明白
穷的时候一定要大方
富的时候
就不要摆阔了
生命已经恢复了简单
已经回到了宁静
年轻是最大的富有
但要倍加珍惜时光
贫穷无需害怕
懂得培养自己
懂得什么是贵重物品
懂得该投资什么
懂得该在哪里节约
这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别乱买衣服
少买一点
但是可以买几件很有品味的多在外面吃饭
要吃就请客
要请
就请比自己更有梦想的更有思想
更努力的人
一旦生活需要的钱已经够了
最大的快乐
就是用你的收入
完成你的梦想
去放开你的翅膀大胆地实现
超越梦想
去让生命经历不一样的旅程
情绪低落时请多读两遍
第四篇:《查理穷宝典》读后感
这本书由李路作序,汇编查理芒格的几篇演讲稿而成,《查理穷宝典》读后感。李路因89而远走美国,后在华尔街做金融,引荐巴菲特投资比亚迪而出名。他在序言中谈到了他对西方文明史重大典籍的阅读以及中华文明汉学解读,这点对我启发很大的。我想我现在思想跟大部分人不一样,是因为我也读了东西方原著的一些部分,从而彻底跟教材和媒体洗脑决裂。起码我现在具备了常识和逻辑思维,这点在中国已经不容易了。
读完整本书,我想起了《从优秀到卓越》。它们都给我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要成为一个成功者,专注,再专注是必须的,读后感《《查理穷宝典》读后感》。将简单的事情做好,才能形成所谓威力巨大的复利效果。做投资、开公司都是如此。可是中国媒体一直都沉浸在靠计谋才能发达的洗脑中,即使央视所谓历史正剧《康熙王朝》和《乔家大院》等政商故事都是如此。靠计谋的成功,必定是一夜暴富的结果。这跟西方投资界的复利理论根本不着边。只有简单才能复制,只有复制才有复利。国内价值投资的一些人到底看没有看这些原著?芒格对高科技没有反感,只说他跟巴菲特更容易理解消费行业而已了。也没有说投资外汇或者期货就是不对的!他只是强调了自己的能力圈所在,而却被国内某些人曲解为必须投资一些行业。他也很欣赏“冲浪”模型中新兴行业的领头羊,只是他们的规模很大,投资了也起不到大作用。可是国内玩价值的人,过亿身家都没有,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做得呀!太多人的喜欢二手货,喜欢别人读后总结的所谓精华。更有甚者,就是打着旗号,忽悠人。就看毛说《水浒》讲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样的扯淡。
罗素和富兰克林都是智者,都明白这个世界本质是简洁的。成功者必须专注某一个狭窄的领域中,而不是什么都去做。
第五篇:《国富国穷》 读后感
读书报告
东北亚研究院 世界史 王刚
一.本书的概况: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书名:《国富国穷》
作者:戴维.S.兰德斯【美】 新华出版社
内容摘要:第三个千年的世界我们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和危险——因贫富不均而导致的财富和健康方面的差距。如此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贫穷者如何着手?我们如何去帮助他们?作者计划从历史角度研究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二.本书的评价和观感
1.第3章:欧洲何以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主宰了之后的世界?作者认为除了我们所常见的经济的产权意识、权力和契约意识以及城市市民的自治,还提出欧洲的好运气在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及其随后的虚弱与分裂,另外,尘世与宗教的分离也起了推动的作用。作者还提到了分裂的另一个作用,这一点我觉着还是很有道理的,“分裂的优势是:由于权威非集中化,欧洲得以免于一击即溃。各帝国历史中不乏这样的突变:战败一两次,整个帝国就土崩瓦解。”换句话说就是欧洲并未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想这也就是我们大一统国家的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2.第4章:发明的发明。作者不认同中世纪是黑暗的时代,就像亚当斯密指出的:“劳动分工和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创新。”这就是中世纪欧洲所发生的事实。作者还通过举例来明,水车、眼睛、机械钟这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就连从中国传到欧洲的印刷术、火药等都经过了欧洲人的改造。作者力图说明在地理大发现后的欧洲崛起,绝不是一时的爆发,在大发现之前其他社会和地区就不同程度的落后于欧洲了。通过对东方中国古代发明的例子,作者说到:“曾经有可能超越欧洲成就的唯一文明是中国”。显然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究竟是何原因呢?作者给出了最具说服力的解释:一是缺少自由市场和产权制度,二是社会价值观,三是极权主义控制的后果。中国没有成功,那么,欧洲成功的独有的创新乐趣从何而来呢?作者认为主要是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价值有关。作者通过东西方不同的发明来发问,对比的指出,为何欧洲成功,而中国等其他国家却衰落,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也比价清晰;但是,究其这其中的深层原因还是有待说清,毕竟这还是一个存在的世界疑惑。
3.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过程伴随着的是残暴的入侵那些原始的居民,尽管大发现对欧洲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给土著居民带来的是瘟疫、疾病和那多的屠杀,导致这些居民人口锐减,所以,有些人认为,强调哥伦布的发现,就把世界交往和交流的进程欧洲化了,这种欧洲中心主义会轻易引出欧洲必胜信念,使历史学家只看重虚假的积极一面,而忽略真实的消极一面。
4.葡萄牙是海外扩张的先驱者,占尽了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无数的船只穿梭于海外的大洋之上,反观东方,从公元1405年至1431年,中国也向外进行了多次航海的活动,其规模是当时的欧洲无法想象的,谁会想到这只是昙花一现,中国在之后放弃了海外航行,作者也不经要问,为何中国没有再多做一点努力去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大西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国人当年缺乏足够的眼力和目标,没有好奇心。航海只不过是炫耀天威,而不是看眼和学习,与欧洲人不同,他们不为贪心和激情所动,不是去寻求财富的。二是中国的航海活动是官办的,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它的脆弱性。中国就是这样孤立了自己,任世界超越了自己。
5.我们所熟知的大西洋的贸易体系,对近代的工业革命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奴隶贸易是这当中的关键部分,大西洋体系刺激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增加了英国人的工资和收入,提高了劳动分工,促进了省力设备的发明。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促进工业革命方面,大西洋体系是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或者用现今经济史学界流行的反问方式来说,倘若没有大西洋体系,工业革命是否还会发生?作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它仍会发生。能源和冶金的关键性变化大体上没有依赖于大西洋体系,羊毛纺织机械化也是如此。只不过,没有奴隶制,工业的发展会缓慢一些。
6.第9章:葡萄牙是欧洲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国,然而,葡萄牙人凭着他们的进取心和坚强的性格,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如此一个殖民帝国,在1600年后,逐渐的被荷兰和英国所取代,我们在历史的课本中往往看到只是这样的的一句话所带过:“葡萄牙被荷兰和英国所超越”,我们没有看到这其中的原因。这一章就比较详细的提到了原因。要想了解帝国的兴与衰,那就必须既要考察它在殖民地的情况,同时也考察它自己国内各种势力的消长和环境的变迁。当初,葡萄牙人政府大洋时,靠的是航海技术的领先,许多的犹太人那时都逃到了葡萄牙境内,让这个国家保持了好奇心和领先的天文和数学等科学,但是,后来葡萄牙自我封闭,迫害异教徒,昔日的那些皈依基督教的犹太科学家们都逃走了,整个民族都思想浅薄,缺乏好奇心。等到后来,国王约翰五世下令更新数学、军事和天文等教学内容时,都为时已晚。
7.第12章:西班牙是符合衰落的?西班牙的财富都是从殖民地掠夺的,不是劳动所得,这些财富反而更容易不珍惜,西班牙人选择了消费,沉溺于社会地位、休闲和娱乐,这个国度不会教导人民容忍和勤劳,工农业的工艺和劳动长期以来是与遭受歧视的少数民族如犹太人和穆斯林相联系的。到17世纪中叶,大批金条的流入终止了,西班牙王室债台高筑,国家长期进入了衰落。我觉着作者说的很对:“了解这个故事,我们引出的寓意是,意外之财对人有害无利。它表明,短期暴富将导致立即发生畸变,以后更会悔恨不已。”
时代的巨变是无情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因地理大发现而繁荣,迎来了自己的殖民帝国,很长时间里享受着财富的滋味,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崛起已经势在必然。
作者还提到英国这些工业革命国家能够持续繁荣,不会骄奢淫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像德国科学家马克思韦伯所说的新教教义,即一个人按照一定的方式生活和工作,这种方式的结果的副产品就是财富,加尔文教教徒不会受到奢华享受的诱惑,一代代坚持自己的任务,一路上积累着财富和经验。我想,我们东方所说的“富不过三代”的原因是不是就是缺乏这样一种精神,没有宗教的教义的中国,还是没有逃过这个定论吗?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8.第13章:本章用相当大的篇幅来说明工业革命绝不是突然来临的,它们必定是经过了周全的和长期的准备的,蒸汽机和哈格里弗斯的珍妮纺纱机都是经过一代代的发展而来的,如此剧烈的社会变革发展的后果是现代工业国家与落后工业国家、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就如欧洲内部:1750年,西欧与东欧人均收入的差距是大约15%,1800年,是20%,到1860年,这一差距上升到64%,到20世界,几乎是80%。这种情况在第三世界国家更为尖锐,于是两极分化了,现代工厂吞噬了国内外的老式工业对手。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自相矛盾的现象:工业革命使世界靠的更紧密了,变小了,可是这一革命又分裂了全球,使胜利者和失败者相距甚远,又把世界分成了几个世界。
9.整本书当中给我以最好奇的就是这一章:第15章英国和别的国家,我想看看当时的英国何以成为工业革命发展的先驱,为什么英国会变的强大,其他国家与之的差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这一章当中,作者不是以太系统的逻辑(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来说明了这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这原因是多方面形成的。许多给人阐述的方面还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为什么是英国?为什么不是某个别饿国家?因为英国所具备了理想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型的社会,一是它懂得如何操作、管理和制造生产工具,如何创造、调整和改进新的技艺;而是它能够向年轻一代传授这种知识和技艺;三是它能根据才干和优点为工作遴选人才;四是为个人或集体发挥企业精神提供机会;五是允许人们享受和使用自己劳动和创业的成果。我想这也是中国继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吧,但如果中国想要真正的成为一个发达的国家,还缺乏像英国那时可以成功的一下因素,这些更多的是政治和社会制度层面的:一是它保障私有财产,鼓励储蓄和投资;二是保障个人自由,不受暴政的虐待,不受私人的骚扰(犯罪和腐败);三是实施契约的权力;四是提供稳定饿行政管理;五是提供顺应民意的行政管理;六是提供正直廉洁的行政管理。
10.这本书的后续都在论述世界上追赶英国的国家和那些追赶不上的落后国家的状况,通过之前的论述我深感如果一个国家的成功,是依靠其完善的社会制度和体制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创新的、好奇的,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作者在最后一章重点说明了:我们正在走向何方?世界是不是在趋同?是否标志着国家奋斗的终结?作者告诉穷国自己应该是这么办?那就是自身的发展,还得考靠自己的不断努力。
三.最后的说明
首先,挺不好意思的,老师,没能按老师列的书单来找书,这本书是我在找老师列的书偶然在图书馆看到的,书名和前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希望老师能理解,“这本书批评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基本观点,将地理、历史、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和传统文化等因素糅合在一起,提出了人类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因其主旨宏大,思想精深,被誉为《新国富论》。”——这是本书的内容简介,我看了这本书之后,确实很多地方给了我新的启发和震撼,越是读到最后,我发现我越是没找到本书想要说明的“贫穷者如何着手?我们如何去帮助他们?”。读本书时,我有时会觉着文章很零散,可能是和翻译有关吧,所以,很多问题还是需要再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