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读后感
《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全书分做人篇、做事篇、做生意篇三部分,其中,做人篇告诫人们:有舍有得、不拘小节、团结协作、从小事做起、敢于放弃、吸取教训、注意量变、积累人脉、率性而为、以万变应不变、相信自己是走向成功的关键,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读后感。这本书封底有一段话引人深思:“永远要记住,话语权在富人手里!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富人制定的,评判标准也由富人掌握。一个穷人永远也不可能去指导富人怎样致富,怎样过上好日子,哪怕他说的都是真理,也无人会听。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主流社会就是那些经济上的优势群体。权力一定是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哪怕掌权之前是穷人,掌权以后也会步入富人的行列。这时你再期望他为穷人说话是不现实的,他骨子里已经在维护既得利益了。读了这本书,有下面的收获和感想:
一个人要致富,首先得在思想上转变。思想上突破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才有用武之地。否则,学的东西再多,也仅仅是个两条腿的图书馆,是书呆子,无法取得财富,知识转化不成财富,自然就失去存在的意义,读后感《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读后感》。
做富人不是生活的全部。人不应当仅仅追求财富上的富有,而应当追求充实的生活。其实,追求成为富人的过程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生活,即使最后没有成为富人,但这个过程同样难能可贵。平心而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富人的,贫富是相对而言的,做一个普通人一样很精彩。普通人不意味着贫穷,不意味着无法生活。社会就是由少数杰出的富人和多数普通人组成的,谁是富人是不固定的,有些富人因为各种原因也会转变为普通人,甚至穷人,有些普通人经过努力或不经意间也会成为富人。知足常乐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追求。如果没有追求,那么生活就失去动力,当然也就没有精彩可言。比如,我们希望拥有一套宽绰的房子,希望开着一辆有点品位的车子,希望有别人羡慕的地位,等等。这样,就迫使我们不断去学习、努力,生活就这样不断延续。
站在不同的角度理性看待贫富。书中说到这样的故事:一位富翁带他的儿子到一个农庄去体会一个‘贫穷’的家庭。回家后,他问儿子:‘你明白什么是贫穷了吗?’儿子点头说:‘我明白了,我们只有一条狗,而他们有四条狗;我们的花园有个五十米长的游泳池,而他们有无穷无尽的海滩;我们有进口来的水晶灯,而他们却拥有无数闪亮的星星;我们有几千平方米的花园,但他们住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我们有佣人来服侍,但他们更乐意去帮助别人;我们用钱买食物,他们以耕种得到食物;我们用墙来保护自己,他们却有朋友来保护!爸爸,我明白了,我们太穷了!’寓意多么深刻啊。当我们真正读懂财富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财富!
所谓“开卷有益”,看来确是如此。
第二篇:穷设计,富设计一
看看,实现肯定是艰难的,如果愿意去做,那么必然复出代价。
我的设计之路,艰难+坚持=梦想。(陆续连载,请关注……)
转载请注名作者:冯易进
初期最艰难的工作经历█████
我一生都在怀念美院的校园生活,却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又厌倦在学校的日子,总认为自己不适合读死书,对社会的神秘感和工作的欲望特别强,我想21岁也是该离开老师和学校了,因为学习需要结合实践,我认为自己不应该只躺在书堆里,应该走出去接受社会上的各种实践挑战,所以我提早一年离开学校去实习。
当时最大的梦想是可以找一份设计公司的工作,只要能用电脑做设计就很好,(那时还不怎么熟练电脑)每天电梯上下的忙活只要够充实,不在乎工资,就那么简单。可连这样一个理想却让我处处碰壁,没有哪家公司要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我还是拉着学校带出来的皮箱继续找工作……
一路跌跌撞撞的求职经历,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型的广告公司,月薪400,也只呆了一个也。我每天做很多事情,那份工作磨练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所以才会在未来造就自己的不怕苦性格。做过户外画工、马路广告灯箱维修、广告礼仪项目等等,执著和坚持是我性格所决定。
在那个夏天几乎被晒成非洲人一样,记得那天超炎热,公司安排我与贵州的一位油漆师傅去远处公路的大道上写红色油漆广告字,周围的泥地草丛在太阳爆晒的热气中散出阵阵恶心的味道,那一天热的我足足喝了10多瓶矿泉水,那工作也是我从来没体会过会的,结果第2天身体严重脱水,累的全身肌肉酸痛,而第二天又要为赶做一个庆典活动的条幅,一直做到凌晨才可以回家。那晚是坐渡轮回来,江风吹的有点冷,突然醒悟到自己应该是时候离开这里了,也体会到离开学校参加工作的艰苦了,当时会问自己,为什么美术系毕业的就要做这些杂活?后来我才没后悔,因为理解广告制作的东西,以后对自己设计与工作阅历一定有用,再怎么样我终于也要熬过这一个月。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总算可以做个有用的人了,我马上辞去这份工作,带着渴望已久的对事业那份冲劲与激情,买了张火车票踏上离开家乡的路……
在这一个月中见到一些人和事,也总结了自己的思想,因为刚刚毕业还不熟悉电脑软件,所以动手的实践非常重要,别人不会去教你,只有开始自己自学。我经常说: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因为你是新手什么都不会,当别人用鄙视的眼光看待你的时候,请保持心态,这是一种自然环境下的必经之路,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懂得如何进步和尊重自己。
从“学院派”到“江湖派”██████
这段时期的经历是让我受用终生的,也在对于学院派和江湖派的观点上领悟深刻。我在对于二者的思想观点上,非常适合即将毕业的同学和跨入这个行业的非专业江湖人士阅读。其实我比同班同学提早一年离开了学校,就因为我希望可以早点踏足设计的“江湖”,因为我个人认为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经验的,老师会教我们做好好学生和乖乖孩子,但是老师绝对不会也
不懂教我们怎么谈单;怎么走富设计;怎么去创业等等。因为老师是善良的园丁,他们不是“江湖”人士。在那个阶段,甚至我敢大胆去分析,老师每月的工资是无法去感受高端客户的生活。若说真切的体会室内空间,他们也仅仅只住在学校宿舍,没有感受真正的家居环境。而老师的责任本来就是教会我们理论和课本,最重要的给予我们好的环境,让我们懂得做设计和做人的态度。所以我们都形容老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而我不能等到把所有书读完,把学校念倒为止,也是时候离开老师的怀抱了,而接下来的学校是“江湖”。
古代的胡雪岩,在他未成功之前是为一家钱庄工作,而他抓到一次机会私自将收到的钱借助朋友去做了官,也因为这举动他的朋友做了官,才有了后来自己很大的成功因素。在现在社会看来他是在挪用公款,但是他相信这钱可以得到回报,也可以更多的归还钱庄,因为他也不是给予自己来挥霍。而因为他平时的为人正直和诚信为基础,可以得到老板的原谅和同事的支持,我们说他这样做是对或者是错?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路线,没有错与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那时的我选择那时的做法,适合自己就正确……
而对于学院派,我举例,现在很多家长希望自己孩子从小都去学奥数,虽然奥数很难很难,因为都是跨级段的去学习,而在考试中都几乎又没出现,我曾经看见中国某数学教授在央视爆料,所有奥数的教科书都是这位教授和几个朋友一起开发的,他们自己也承认奥数学的很好的也没几个考进名牌大学,甚至在考试中用不到,作用性不强,但是基于对数学中的兴趣和爱好和对未来数学家的培养,又不得不去继承奥数。那又有多少人在这样的艰难奥数中度过?在学奥数的时候放弃其他兴趣,却到最后又有多少成就?我的观点是不要盲目去学,就如同我在学校学的很多东西,现在根本用不上,浪费很多时间。我的个人推理并非奉劝大家别去学习和钻研,而是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选择。有人选择纯艺术,很伟大,但是那要坚持,既然选择就要再难也继续坚持。而有人选择与商业结合的设计,那就要体现和创造商业价值,所以学院派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思考的。
对于设计行业,江湖派存在的朋友也非常多,很多朋友进入这个行业后,问我是如何继续学习更专业?也有人担心没有美术基础等专科的条件会否影响发展?其实机会不是没有给予你们,学院派和江湖派都有优势,如何看待二者?还是将二者互相兼顾,没有努力学习肯定是做不好扎实工作的,而没有实践经验也是纸上谈兵。
从温州到杭州、上海的工作经历██████
口袋揣着400元辛苦赚的工资,一个可以联系的传呼机,一箱的书和毕业作品,就这样我上了火车到了浙江金华市。我的观念和做生意的区域关系一样,在温州推销不出去的我,只好将自己介绍到另外的城市。在这里呆了2天,身上的积蓄因为路费和住宿也差不多快花光了。在金华街上到处看见很多户外广告和公交车身都是一家叫天邦广告的公司制作的,认为这家公司一定有实力,刚好我也只有对于广告制作稍微懂点,于是我萌发了求职的念头。在一家面馆门口吃饭时,找到了广告牌上这家公司的电话号码,打通了电话就询问是否要招人,恰巧他们也需要设计师。我对事业的冲劲和热情感动了公司的老总,后来他回忆是因为看中我具备了设计师形象是个料——设计的个人标志和自荐书、破个洞的牛仔裤、穿着的随意搭配、谈话的语言能力懂得轻重区分、独特的思想可续发展。就这样,我抓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机会,非常和蔼而可亲的童总也是我第一个良师。
童总给了我满意的待遇和工作范围,还送我一辆山地自行车,安排我住在距离公司附近巷子的一个出租房,虽然只有10来个平方,可还有个院子有,房间里放个纸箱当茶几,14寸黑白电视晚上可以了解这个陌生城市的信息,一张小小的床,总算可以落脚了,那晚睡的很香。
一呆就是大半年,从此我开始从事广告媒介的平面设计工作,工作期间非常认真,整个公司最喜欢加班最勤劳的人,就属本人。当时的天邦垄断着当地公交车广告,做了一些车身广告后,由于我对广告制作的熟悉,又接手了金华著名的双龙洞等户外广告工作,也得到他们领导的欣赏和赞同。也开始可以为房地产做一系列的策划及设计工作,多想、多做,我是在工作上冲劲十足的人,在做好设计的同时凡是和设计有关联的事情,我都积极参与进来,很用心的对待交付给我的工作,只有认真工作才可以回报老板的知遇之恩,在未来日子我也懂得感恩的心态去做每件事情……
经验不是听来就可以用的,经验值应该是自己经历换取到的。██████
艰难中,找到追求的方向。经验是在经历中吸取的最有效方法。不同的环境和城市造就不同的人,我不提倡所有人都去经历和我一样的过程,但是要学会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去学着自己吸取经验,所以说经验是不可以传授的,那不是内功和吸星***。当成功人士告诉我们他的经验时,我们只可以借鉴而不可以照部就搬,个人经历中发生的东西自己解决和总结来换取经验值。这段期间我总结出:环境和条件是需要自己去调节的,抓住学习的机会比那些更重要,吃苦耐劳是做任何事情都得具备的,没有吃过苦不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从穷设计中站起来██████
每次我的路程在将要突破的时候总会遇到些困难,所以现在我都把困难当成突破,不要被困难吓跑,战胜困难你就突破到另外的境界。
在这期间我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术,所以一路工作学习到杭州、上海等地在不同的设计公司工作结交到很多设计界和策划界的好朋友。上海,是我理想的工作之地,因为那的设计理念及操作模式可以与国际化接轨,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设计能力,去了上海。加入飞扬形象设计公司,进入上海设计界后才知道设计的竞争市场是那么的激烈。抱着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设计的执著,在任公司设计总监职务期间,可以接手公司国内大品牌及海外各国的产品形象设计单子,这时才感觉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对于品牌的意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和设计理念。我相信这个时候回家乡不会没人要了,所以在哪跌倒就从哪站起。也因为想念家乡,我选择返回了温州。
设计之路都是贫穷的,而我还是会将钱花到买书和该用的地方填补自己,靠省下的钱做不了我想要的东西。而那时我非常感谢几位好兄弟的支持,刚刚回温州那会生活很困难,经常是穷到掉渣,生活中的好兄弟阿庆在做科技传媒工作,有一次他送来唯一的15块钱跟我一起吃饭,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太好笑太玩了。温州房价高,和阿庆一起租了房子,环境不好又潮湿,那几天设计要竞稿忙到生病,躺在床上二天还不见好,头疼的走不动后来才知道发烧又得了风疹,身上的生活费也早已用完,好不容易借了朋友钱看病,却因为头疼躺了好几天麻痹大意的又丢掉了刚借的钱。那段失落的日子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又在刻意考验我。一咬牙,生病了我就一只手挂点滴,一只手拿鼠标在继续工作,我相信总有天会换来好的开始,也因为这样的工作能力和实力老板更信任我,所有好单子都会交到我手上,在那时我一直是自己跟自己学东西,我感觉我应该可以做的更好。
有了相当的工作经验,我在温州的亚洲蓝德策略联盟机构工作,这是一家企业咨询公司,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新的观念和更好的工作范围。公司当时为时下企业正火的奥康、香鞋、康奈、报喜鸟等做大型品牌策划与设计工作,这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工作。公司经常请台湾一些著名的品牌师来讲课,也让我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也培养了我对品牌建立到品牌推广等等的企业及品牌专业知识。那时候开始,我可以带领企划部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事,我的作品也多了很多,为国内很多企业操作品牌形象并且导入VIS系统,我也在迅速在温州的行业内占据了一席之地。
把你赚的钱都花到穷设计上,富设计不仅仅是物质文明。██████
设计师在我看来,他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更是在设计上的提升。这个社会再多的钱也会花光,甚至都有可能发生富人迅速跨掉的事实。作为设计师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着如何放的开和把握物质,这个和观念以及胆量都有关系。
我们看见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因为在关键时刻做出巨大的投入和选择才换回成功,不理解的人认为那是赌注,若那是赌注的话,企业家不就成为赌徒了?那当然不是***,而是信心把握的尺度,看的准和经过自己个人独特的分析做出的重大选择。我一直强调,困难中的危机有危才有机。不要被穷困潦倒吓跑,没有永远的穷人生活,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有时候巨大的财富会被人生中不同的困难和以外搞跨,而富设计的思想和经验是永远不会消失,他将一直陪伴你在你的脑海里,谁也拿不走。所以将你的设计资产转变为自己的设计财富,那是你真正一生的财富,要想富起来就要靠富设计的不断积累。
生活中很多朋友包括我的员工,有些人是将钱慢慢攒起来,希望有天可以做点事情,那没错,我也不提倡挥霍金钱,善待自己的积蓄和利用积蓄也很重要,而我个人的观点是,把赚到的钱花掉。花掉,不是花掉在玩乐和享受中,我经常告诉员工,没有靠打工发财的员工,打工永远打不出亿万富翁。而打工途中的设计积累和学习也是不断在做个人投资,投资时间和劳动力那都是成本。把赚到的钱花在提升设计经验和感受,有时候买好的个人配饰、住一次五星级宾馆、国外旅游、买很好的书籍等等都是提升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和体会做不出好的感觉。因为设计来自生活,生活可以创造设计。
第三篇:《男养穷,女养富》读后感
男养穷,女养富
西街学校段姗
最近,流行起阅读《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的旋风。我也买了一本,读了一半觉得挺有道理的。
在中国传统的养育观念中,“男养穷”,即男孩要经受更多的磨练,吃更多的苦,使意志和能力得到锻炼,将来才能有作为有担当;“女养富”,即女孩应该生活精致、无忧无虑,这样她以后就会对抗诱惑,明辨真伪,成为知情识趣优雅的女子。“男养穷,女养富”是不少人认同和青睐的教子法则。热门的电视剧《蜗居》里,得知海萍房子的来源后,海萍和海藻的妈妈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这话不是没道理。现在看起来,我吃亏就亏在这辈子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两个提供好一点的生活环境,但凡你们从小经历过富裕,也不会为眼前的小恩小惠所迷惑。”
大家都赞这部剧拍得现实,那郭妈妈的这一番话,还有海藻被宋思明的糖衣炮弹征服的情节应该也非“纯属杜撰”,而是来源于现实。如此看来,这句话确实有其道理。
如今,生活条件大大丰盛,“穷养”和“富养”早已应该超出物质的范畴,而更多的是品德和精神的修养。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和智慧。女孩和男孩,在道德、品格养成教育上,都有“富养”与 “穷养”的必要性。爸爸妈妈希望“富养”养出宝宝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宽广的心胸、得体的举止、文明高雅的生活习惯,“穷养”养出宝宝坚强、独立自主、勤俭持家等品质。
因此,无论穷养还是富养,更强调的是父母的一种态度,一种理念。男孩和女孩具有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无论“养”还是“教”,都不能一概而论。教养孩子不仅仅在于性别差异,他们成长的环境和遗传因素等都各不相同,所以还是“圣人”孔子的话最切合实际——因材施教。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父母,穷养不能抹掉了孩子的自信,养窄了孩子的胸怀;富养也不能无限扩大孩子的欲望,让他忘记了量入为主的基本。
第四篇:读《穷二代 富二代》有感
读《穷二代 富二代》有感
《穷二代 富二代》是钱图老师的著作,在图书馆的职场小说或者社科励志类书籍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
本书的主人公是钱图,而先前也有所提及,本书的作者也是钱图。起初,我以为《穷二代 富二代》是作者事业成功之后的个人自传,但由于我对本书中的人物充满了好奇,或则说是崇拜,空闲时间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小心的求证。求证之后,我明白了: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自强不息的穷二代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作者亲身经历的,也有作者的朋友经历的;有作者看到的,也有作者听说了。虽然,钱图、任远、岳伟等人物都是杜撰的,但是,为什么我对他们那么崇拜呢?也许,就是因为在日常生活或所见所闻中,可以看见他们的影子吧!
在图书馆众多图书中,为何我偏偏选中了这本书来进行深究呢?我承认,是题目夺了我的眼球,看见《穷二代 富二代》这个题目,我便有了读完这本书的欲望与冲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像富二代一样思考,像穷二代一样行动”。任远(富二代)的确思考的比较多、看得比较远,与钱图的初次相识,便知其爽直,可以成为创业伙伴;而当一手创办的广告公司正如日中天之时,他没有小富即安,而是选择了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房地产的战场上,最终赢得地产大鳄的美名也是理所应当的。我觉得任远身上最耀眼的便是那识人能力,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他知道不同的人各自都想些什么,也明白怎样处理这种微妙的关系。
岳伟,作者说他是最符合人们想象中的富二代的形象——用语轻薄、花天酒地、名车美女。可是,为了他们最初创业的梦,他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公司的重要客户全是由他和任远拉来的),这一点也是不能被人们所遗忘的。因为“航空母舰”,他与钱图成为兄弟,就算也了这层关系,在非典时期,在公司财务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他也怀疑过钱图是否因为拿了回扣而要坚持购进摄影棚,这表明:他对公司的绝对忠诚。优良的团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钱图,即本书的主人公,读者们应该想从他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吧!他由穷二代成功转型成为金领的事例又何尝不给我们以鼓舞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的那种逃课去做兼职的情况是不被我们所接受的,他的那种不听课而考试得分却比别人高的现象也是令人嫉妒的。钱图的经历确实有点儿传奇——遇见了慧眼识英雄的任远,遇见了待自己很好的“师兄”,遇见了可爱善良的“香蕉妹”。提到了这么多的“遇见”,很容易让人想到机遇对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可否认,机遇在每个人成功路上的重要性。但是,个人的修养与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当机遇就摆在你面前,你却没有能力识别或者没有能力去抓住它,那又何谈成功呢?
“人的手掌中有三条最明显的线条,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而我们一握拳,就把它们统统都握在手中”,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面对着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我们要奈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在大学的日子还长,我们有必要制定一个较为完善、较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许你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但你是否懂得“有计划总
比没计划好;有目标总比没目标强”。
有了目标,就让我们为之痴迷、为之疯狂。拿出我们的激情,是穷二代的,就背水一战,为了下一代成为富二代而奋斗;是富二代的,就不懈努力,只为告诉世人我们和“富二代”不一样!
朱晓明
人文社科 2011级应用心理
第五篇:《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
《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片发人深省的文章,名叫《再富也要“穷”孩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澳大利亚的大人教育小孩子独特的方式。看了之后,我自愧不如。
澳洲人从来就不对孩子娇生惯养,文章中举了几个例子:在澳洲,冬天时孩子们穿的衣服不会比大人多;在炎热的夏天,母亲推着的婴儿车虽然有遮阳篷,但母亲从不把这“绊脚石”放下来;一位富有的父亲到售货机扯了一个免费纸杯,直接到厕所里面接自来水给口渴的孩子喝,而不去买那一元一杯的饮料……
对此,有些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可能会不理解澳洲人的用心良苦,甚至会认为他们很残忍。在我看来,澳洲人信奉“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亏。”是对的,因为我有很深的体会,每天,爸爸妈妈就早早地从被窝里把我拉出来;放学回家,就让我做作业;做作业时,就让我挺起胸膛来做,不准把头贴近本子……原本我还在心里面嘀咕,知道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才懂得原来父母是为了我好。
然而,在发达地区,象我爸爸妈妈这样的人不多,中国之所以发达的那么迟,是因为这些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致命弱点。大部分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家长们还认为金钱就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爱,于是大把的零用钱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只要有一丁点儿的小损伤,家长就大惊小怪,心疼得不得了。这种“呵护”,就相当于摧毁。像澳大利亚这样发达的国家的教育看似无情了些,但也不是没道理的。
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我们有理想,请停止那些所谓的“呵护”,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放开我们的'翅膀,让我们自由的翱翔,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享受吧!
《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2前不久,我读了《再富也要“穷”孩子》一书。作者周传林把自己在澳大利亚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并将澳洲家长“无意”穷孩子的现象和中国父母的子女教育现状作了对比,传递给我们一个崭新的教育思想——再富也要“穷”孩子。
书中记载,在澳大利亚最冷的月份,孩子们最多也只是在“短打扮”的外面罩一件绒衣,而后无事般的行进在寒风中。等太阳一出来,他们便脱去外套,只穿短衣、短裤、短裙。然而在中国,当树上的第一片树叶簌簌落下时,爸爸妈妈便给孩子添衣加裤。一旦雪花飘零,一个个更是被包裹成了“棉花团”。因为在中国社会,“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已经成为了为人父母的教育理念。他们害怕孩子遭遇一点点挫折,因此万事包办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可是,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到那时孩子怎么办?
风雨过后才见彩虹,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关于鹰妈妈育儿的故事。对于刚生下来的小鹰,鹰妈妈会把找来的食物放巢里,由着孩子们去争抢。这样,体弱多病的就会被强壮的啄死。待他们稍大后,鹰妈妈就把他们带到悬崖边,狠狠地推下去。那几个不会飞的自然被摔得粉身碎骨,而强壮的就展翅飞翔了。动物训儿都如此,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所以,在结束文章前,我想对中国的父母说:请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放飞翅膀,遨游苍穹!
《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3读了《再富也有“穷”孩子》这篇文章,我感到我的父母很爱我,只是和澳洲的父母爱的表达方式不同。
长大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退缩,还不如从小让孩子摔摔打打,在摔打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在澳洲,排队的父母任小孩在地毯上滚、爬,这是最常见不过的事了。年薪15万多的父亲却不肯为女儿买1元多的饮料,父母带上无论年龄大小的孩子去海滩,小一点的孩子自己光着脚丫子在沙滩上玩,大一点的孩子就跟着父母去冲浪,很独立,很勇敢。
我觉得,澳州人这样教育孩子,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他们不像日本人,那么刻意,大冬天光着膀子让孩子跑步。而在中国,孩子都是大人的“小宝贝”、“小皇帝”,半点磕碰都不能有,给自己孩子穿得都是最好的,吃得都是最好的,连书包都帮着整理。等孩子长大了,澳州孩子往往都比中国孩子强。在我的家,外公外婆什么事都让着我,宠着我,我觉得这样不好,如果我长大了,什么事都不会干,任何一家单位都不会要我,这时,我就会惊慌失措,还不如小时候就“惊慌失措”。爸爸妈妈也是如此,我生病的时候,他们恨不得自己生病,来替代我。因为爸爸妈妈这样把我捧在手心,我就会被外国的孩子给打败。
所以,我觉得,中国人不应该这样照顾孩子,即使这孩子来之不易,但是,每个妈妈都有十月怀胎,但是澳州人的看法却不同,他们认为应该从小磨练他们,把他们的翅膀练硬,长大后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