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穷养儿女,富养父母美文摘抄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苗头。
刚上小学的女儿,变得越来越自私和自我。桌上有什么好菜,女儿总是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从来不问在一旁的父母是不是也想尝一点;有新奇的玩具,女儿就像宝贝一样护着,连和邻居家的小孩分享都不肯;更有甚者,女儿总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父母的宠爱和让步,从不懂得心生感恩。这一切,让我有些失望。
可细细一想,这不就是我长期纵容的后果吗?我们把所有的关爱,都倾注在女儿的物质生活上,却独独忘了她的精神世界。久而久之,女儿把所有对她的好,都视为理所当然,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这也就在意料中了。
想通了这一点,我不禁心生羞愧。我们对儿女如此,父母对我们,何尝不是?在用父母的“穷”所换来的“富”日子里,我过得心安理得。我从未想过,天下岂有不喜欢吃佳肴、不喜欢穿新衣服的人?也许,心里早有所察觉,但父母一直以来的溺爱,却让我对这一切无动于衷。
在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子女穿名牌衣服,出入高级餐厅,用的是几千块的手机,家里一台手提电脑,出门还带平板电脑,完全一副“富人”的派头。这样的生活,却是以父母的缩衣节食为代价的。父母舍不得吃穿,手机用的是子女们淘汰的旧货,就连电脑和空调都舍不得买,这样的“穷”日子,才让子女们有了“富人”的派头。
富养子女,是父母们表达爱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可殊不知,这样的环境下,子女们多半会成为自私自我的人,对父母的付出无动于衷,将一切的好都视为理所当然。长大后,步入社会,难免处处碰壁。富养的结果,往往是将子女往自私的深渊推去。
而对于父母,我们却总是关注得太少。我们在反哺的道路上,所做的远远不及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穷养父母,任由父母在这样的生活中老去,总有一天,我们会体验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切肤之痛。
适当地穷养子女,让子女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与他人分享,懂得为他人着想,这才是让子女健康成长的方法。富养父母,让父母有一个安逸的晚年,人生才不会有遗憾。
第二篇:穷养孩子富养父母百姓故事
因为我和老公竭尽所能买了一套新房,生活一下就拮据起来。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危机,我渐渐学会了精打细算过日子。记账,就是我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年底盘点家庭开支的账本,儿子的开销“荣登榜首”:为了上重点高中,付借读费10000元;每月生活费1000元;全年学费书本资料费2000元;添置四季衣服花费5000元;假期兴趣班费用2000元;生病花费1000元,手机费用600元,儿子全年花费合计32600元。
和儿子的开销相比,乡下父母的开销就“寒酸”:给父母买衣服全年花费500元,给父母过生日花费500元,偶尔回家给父母买水果营养品花费1200元,全年给父母零用钱1000元,偶尔给父母买药花费800元,父母全年花费4000元。
人到中年,明明知道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同样重要,可是心的天平总是有意无意偏向孩子。怕孩子将来没有好前程,就拼着血本进行教育投资。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想委屈孩子。孩子有点感冒咳嗽,就心急火燎地领着他去看医生……
也知道父母在乡下的生活是冷清和寂寞的,却总是一次次推迟回家的日期。也想过给父母买轻薄保暖的羽绒衣,可是翻看着衣服标签上的价格,总觉得衣服有些贵。每次给父母生活费,钱总是被他们硬塞了回来。他们说自家地里有庄稼有菜,养活他们绰绰有余。想想也有道理,渐渐地不给他们生活费也就心安理得了。每次打电话,父母总说他们身体好着呢,因此几乎从来没带他们去过医院。其实是知道的,父亲血压高,母亲有关节炎,都需要常年服药……
以前我没有记账的习惯,尽管我知道孩子的开销比父母的开销要多,我却没想到如此悬殊。看着“32600元”和“4000元”这两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想着平日对父母的忽略,感觉内疚而心痛。
孩子以后的路还长,让他适当地吃点苦,这对他的成长有益无害。父母却在一天天老去,应该尽量让他们度过一个富足而幸福的晚年。只要在父母身上多花费些心思和金钱,“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今年的家庭开支计划上,我大大压缩了孩子的开支,增加了父母的旅游费、体检费和生活费。我要努力穷养孩子富养父母。
第三篇:快乐跟穷富无关的美文摘抄
通过多年打拼,我的一个朋友终于搬了新居。那是一套大房子,可不知为什么,无论是客厅,还是卧室都很凌乱。
见我发问,朋友眉头皱了起来:“哪有心情啊?为了买这大房子,几年的积蓄用光了,还贷了款。现在生活上处处节约,家具用原来的,地板砖买低价位的,暑假里也没给孩子报特长班。搬来后我很少串门,看人家房子装修得有风格有情调,而我家乱得像个鸡窝……”
听她唠叨,我丝毫感觉不到她迁入新居的幸福和喜悦。我的心情也随之失落起来,不禁思寻:难道日子的清贫,真的让人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吗?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很清贫。那时父母靠耕种几亩农田,养活我们兄妹。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放学后,我常常提着篮子下地拔猪草,晚上围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写作业,清晨上学时啃几口窝窝头,就算是一顿早饭。母亲手巧,在缺衣少粮的境况下,尽可能地使我们的日子变得丰富,印象中我是穿别人家的旧衣服长大的,可我的衣领和裤脚却被母亲绣上好看的花朵;家里不见肉和蛋的饭菜,却总是变着花样。初春的蒸槐花,夏天的红薯叶,秋天的野蘑菇,让我们尝到田野的清香;我们下河摸鱼,用卖蛋的钱买书。在田野玩耍的时候,纯朴的乡亲们教我认识了几十种野菜和野生药材……点点滴滴的快乐盛满了我的童年回忆。
结婚后,老公也是一位工薪族。虽然日子照旧清贫,居住的房子只有几十平方米,但家是我们放松心灵的驿站。平时,我们一家人喜欢坐在阳台上,看外面喧闹的街景,喝着香气袅袅的热茶,聊着生活的忧喜悲欢。今年,儿子考了一所好大学,当我用积攒的稿费买了笔记本电脑送给他时,儿子激动了几个晚上,整日里喜形于色,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清贫的生活,也可以拥有很多快乐。原来,快乐跟穷富无关。只是,我们在欲望的深潭里,过多地注重物质,而淡忘了生活本身,结果弄得自己郁郁寡欢。殊不知,尘世中,大多数人的一生都与富贵无缘,过的是一种清贫日子。但再清贫的日子,只要有了恬淡的心境,就会发现清贫也可以拥有很多快乐。
第四篇:《男养穷,女养富》读后感
男养穷,女养富
西街学校段姗
最近,流行起阅读《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的旋风。我也买了一本,读了一半觉得挺有道理的。
在中国传统的养育观念中,“男养穷”,即男孩要经受更多的磨练,吃更多的苦,使意志和能力得到锻炼,将来才能有作为有担当;“女养富”,即女孩应该生活精致、无忧无虑,这样她以后就会对抗诱惑,明辨真伪,成为知情识趣优雅的女子。“男养穷,女养富”是不少人认同和青睐的教子法则。热门的电视剧《蜗居》里,得知海萍房子的来源后,海萍和海藻的妈妈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这话不是没道理。现在看起来,我吃亏就亏在这辈子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两个提供好一点的生活环境,但凡你们从小经历过富裕,也不会为眼前的小恩小惠所迷惑。”
大家都赞这部剧拍得现实,那郭妈妈的这一番话,还有海藻被宋思明的糖衣炮弹征服的情节应该也非“纯属杜撰”,而是来源于现实。如此看来,这句话确实有其道理。
如今,生活条件大大丰盛,“穷养”和“富养”早已应该超出物质的范畴,而更多的是品德和精神的修养。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和智慧。女孩和男孩,在道德、品格养成教育上,都有“富养”与 “穷养”的必要性。爸爸妈妈希望“富养”养出宝宝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宽广的心胸、得体的举止、文明高雅的生活习惯,“穷养”养出宝宝坚强、独立自主、勤俭持家等品质。
因此,无论穷养还是富养,更强调的是父母的一种态度,一种理念。男孩和女孩具有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无论“养”还是“教”,都不能一概而论。教养孩子不仅仅在于性别差异,他们成长的环境和遗传因素等都各不相同,所以还是“圣人”孔子的话最切合实际——因材施教。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父母,穷养不能抹掉了孩子的自信,养窄了孩子的胸怀;富养也不能无限扩大孩子的欲望,让他忘记了量入为主的基本。
第五篇:读穷养儿子富养女有感
读《穷养儿子富养女》有感
韩小华
看了 《穷养儿子富养女》一书,感受颇多:穷养儿子富养女,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火候拿捏不到,很容易走极端,也会误导了孩子们真正的生活准则。没有必要遵照哪种格式去套哪种教育方式,其实,每个家庭的教育模式已经一代代遗传至父母身上,言传身教,想变也跑不出那个圈圈框框的。如果故意的穷养或富养,反而让孩子们不真实、不实际的生活。真实的养孩子,让孩子感受自己的现实生活环境,不去虚假的幻想,不去真实的假穷。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我并不赞同男孩和女孩不同方式的教养。诱惑是不分男女的,女孩子富养了能提高身上的非凡气质和贵气,殊不知,心比天高的孩子们目标也在渐渐水涨船高,总有她不能满足的愿望,其实这是心态问题,正确面对自己现实的生活,正确面对外界的诱惑,所积攒下来的好习惯、好传统,更能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上体现出中国女性的贤惠、朴实;而男孩子也不能穷养,为了培养孩子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却忽略了男孩子应有的担当、大气、责任和男人的那股冲劲,反而磨灭了男孩子的英雄气概。经调查,现在的小学和中学生中,女孩子从各个方面(学习、特长、为人处世)比男孩子们都强势,都比男孩子们略胜一筹。有些老师反映,班里的男孩子们反而更唯唯诺诺,过分的温文尔雅、主意不坚定、不敢担当。这是为什么呢?我也说不清,但我相信,依据家庭条件,结合孩子个人因素,因人施教,效果会更实实在在。
对儿子的教育,没有故意怎样或怎样,只是在家庭的力所能及中,让孩子学会体验,体验家庭富裕时的正常分配,体验紧缺时的心理压力和该有的应急心理。
从小没有过分的要穷养孩子,因为社会环境变了,社会上各种诱惑日益增加,你能帮他把持住眼前的,却阻挡不住身后金光灿灿的诱惑,所以,从小要让他自己养成辨别是非,抵挡诱惑的耐力。我不要儿子做小气、鼠目寸光、不敢承担责任的男孩子,从小要他树立男孩子应有的气概,不过分的给他创造优越的条件,也不故意制造生活窘迫假象;该有的社会场合都参加,该有的生活体验都尝试,甚至偶尔会破格尝试奢侈的某一餐,这并不是富养,这是一种生活体验,让孩子在经历中总结该与不该,总结奢侈过后也不过如此,他就不会有过多的想象,更不要孩子有比别人差的攀比和优越于他人的的心态。
孩子怎样养,不能从物质上概论,重要的是精神和心态上,心态正确了,外界的诱惑就能抵挡得住。不论儿子还是女儿,只要正确引导、积极向上、健康阳光,不刻意去穷养或富养,用平常心去待他(她),孩子身上都能挖掘出真实的自我和独有的特质。
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是稚嫩的,关键是父母引导的方式和重心,我谨记:父母不是孩子的人生规划者,而是孩子人生的社会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