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十而立还是三十而富美文摘抄
网友朋友们:
所谓立,就是让自己准备得更好。
我觉得30岁在正常的社会里,基本上应该能确立自己今后的路,不管是成家还是立业,读书还是工作,应该对自己的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想法了。三十而立是对的。我个人觉得,其实什么是立起来还有一个标准问题,每个人对是不是立起来了有他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标准,而且社会或者周围对你在舆论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我觉得30岁的人应该比较成熟了,每个人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确实它也是一种责任,当责任和你的追求、你的想法有矛盾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或者你有没有机会做别的更想做的事情,完全不去顾及你的责任,每个人条件和环境是不一样的,很难一概而论。
立业现在已经很多元化了,是参加一份有保障的工作,还是创立自己的一份事业,或者从事文艺事业,经过很长时间得到社会确认,这都是不一样的。家对这个是支持还是反对?但是你有了就是有了,这个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究竟他对你的事业是一个促进还是一个促退,因人而异。
你要单纯把三十而立当成一个很重的包袱,没有太大必要。比如说成家了,有了孩子了,有了责任了,就像我说的,你从事的并不是你喜欢的工作,但是你为了家有可能去做了,你说对你是促进还是促退?从你追求心目中想做的事情来说可能是促退,但是对你家庭的成长是一个促进。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一辈子就是为了这个家庭,从事他不得不选择的职业。后来才发现,我对这个工程、对这个技术一点兴趣没有,我喜欢的是文学,也有这样的。但是他完成了一个责任,给家里提供很好的条件,在生活后期追求他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也不能说是错。
应该拥有什么东西?这一辈子,大多数人都没有很强的成就感,因为对生活的追求是不会停止。你只要有更高的愿望,就觉得我还没立住,因为你想的立、你立的标准是会不停地往上去的,绝对不是在一个地方停下来的,如果停下来生活就停滞了。我现在还没有觉得我真就怎么立了,我还要养老,我也发愁,你说立了吗?美满生活就是一个不停地挣、不停地花、不停地和不安全感作斗争的过程,你还会生病、还要换一辆好车呢,这是没有止境的。
我觉得所谓立就是不再不停地追逐新的、时髦的和更好的东西,你总得知道你有多大本事,有一个基本估计。至少30岁了,如果你已经尝试过了,不是当演员的料,也就这样了。如果你还可以继续追求,对自己要有一个必要的估计,就是你的爱好或者你的可能性,因为你和周围环境有关系,农村来到城市的变化是很大的。你能从社会上取得什么东西。不要用媒体规定的最特殊的成就标准来衡量自己,你对生活有一个切实的估计,你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每一代经历的变化和冲击都不会少!
三十而立没有个统一的年龄和标准,人有快有慢。我属于比较慢的,而且在我那个年代青春给耽误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技术不断发展,而且变化越来越快,你们觉得要学习的时间更长了。我倒是觉得。就以“90后”为例,他们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得到的知识恐怕要比我们那时候多得多,也可以说是学习的过程短了。我当时总想,我父亲那一代经历了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和解放战争,甚至以前的辛亥革命,看他这一辈子经历了多少。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这一辈子经历的一点也不比他少。我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每一代人经历都不会少,一生的变化和冲击一定会一代比一代更多。不会一代比一代更少。我父亲1914年生,他临死的时候都看到电脑了,这个变化很大了。所以我不知道等我去世时,我还要看到多少变化?你们这些人不知道将来变化成什么样,就能轻易说你已经立起来了吗?不是那么容易的!
社会上有个理论,说如今的年轻人不能吃苦。我算是吃过苦的了,我也经常说你们没有吃过苦,要吃过苦的会怎么样。我觉得,时代永远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的。所以用不着非得拿吃苦来适应这个时代,你也不可能提前三四十年去吃我那个年代的苦,吃了那个苦到这个时代也未必管用。因为到下一代,等你老了以后,你也会说下一代的人没有吃过你这个时代的苦,我们每一代都吃着当代的苦,都活在当代这个现实,只有成功了以后才有资格回来批评别人。
以“富”代“立”,是社会的悲哀。
三十而富,这个很可悲。富成了立的代用词了,说明这个社会不正常。我去过很多国家,比中国先进的,比中国落后的,很少有中国这么功利的,像现在这样,完全用富来衡量你的立,这个太可悲了。这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让富不富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这个实在太可悲了。我曾经听外国人说,德国人没有人有远大理想,没有人想挣钱,出来以后就想找一个工作,挣够了房租然后就享受生活。他就觉得那样很好。他说:你们中国人了不得,进了一个咖啡馆、餐馆,年轻人谈的都是挣钱。我听了以后反思这个是好还是不好?只有这种环境才会把富和不富变成你能不能立起来的标准,首先没有一个大多数人都富的社会,如果把三十而富变成一个目标和动力的话,现在告诉大家,绝大多数的人立不起来。因为很少有人能真正成为富人,或者是我们心目当中的富人。
30岁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至少30岁的人要明白这个社会不会给大部分人变成富人的机会,这个没有什么疑问。剩下的小部分的,就是成了被社会吹捧的富人以后,该考虑怎么过这一辈子,这才是比较现实的。至少30多岁的时候,应该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明朗的看法,不要再追求那些虚无的东西了。说老实话,这个富的标准,对中国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弄到绝大多数人都实现不了的程度了。
恐怕再过20年,等你们都成熟了,那一代年轻人不会像你们追求那么理想的东西了。那时,可能这个社会就成熟起来了,这个社会就安定起来了,媒体也就自然忽悠不起来各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和追求了,一定会有这么一天。
谢谢!
第二篇:是不能还是不为美文摘抄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明明是马上可以做到的易如反掌之事,有些人却不能身体力行;有些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举手之劳,有些人就是不愿付出代价。
这使我想起了孟子的一席话。在《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齐宣王提出了“保民而王”的主张,并且对齐宣王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保民而王”,即“爱护老百姓,可以称王天下”之意。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齐宣王来说,不是像挟太山、跨北海那样的不可及之事,而是像“折取草木之枝”,或是为老年人屈臂行礼一样的容易。齐宣王按照孟子的施政主张,付诸实施,果然使齐国日益强盛起来了。
孟子的一席话,对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精神文明活动来说,还是有所启发的。
三月份,在全国开展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从颈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到两鬓斑白的退休工人;从普通的城市居民,到党政军的各级负责同志;人人都在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个个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也确有那么少数一些人,至今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不信吗?请看:
在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过路人,把刚削好的苹果皮,随手一扔,昂然而去,明明废纸箱就在他的眼皮下面,可是他却似全然看不见一般。
当你在路上行走的时候,耳朵里常常会传进“他妈的”、“去你的吧”等等的污言秽语。
当你走在楼房的下面,高居者会突乎其来地倒下一盆污水来,泼在你的身上,群众讽之为“踞高淋下”。凡此种种,还可以举出一些。并不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类的难事,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改故辙,一错再错。
据报载:在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有些地方开展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收效甚大。他们的共同体会是:要改正这些不文明现象,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人人都可努力做到的,关键是要有恒心,有毅力”。关键在于“为”还是“不为”。
在现实生活中,对人民有益的一些事情,有人不愿去做的现象还是很多的,如果我们的这些同志能够读一读孟子的这一席话,悟其道理,汲其精华,或许会有所裨益的吧!
第三篇:三十而富金科玉律:毕业5年决定你一生2 )
三十而富金科玉律:毕业5年决定你一生2 第11节:也许你担心正处在起点,但要相信命运有拐点
董建华听从父亲的安排,在通用汽车公司勤勤恳恳工作了4年。不少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奢望马上就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好工作是无法等来的,你必须选择一份工作作为历练。职业旅程中的第一份工作,无疑是踏入社会这所大学的起点。也许你找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那么从这里出发,好好地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价值的营养,厚积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发,就有希望到达终点。■[智语点波]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大不同!人生需要起步,更需要懂得在关键时候起跳,才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迈出脚步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脚步的方向,勤奋的双脚一定要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懂得在需要拐弯的地方拐弯,需要上坡的地方上坡,需要下河的地方下河!第12节:也许你担心自己被定位,但要相信不会被定型
也许你担心自己被定位,但要相信不会被定型所谓定位,是指找准个人天赋兴趣点与市场的结合;所谓定型,是指把年轻人活泼的心框住,扼杀了天性。被定型的人满世界都是,但真正能够对自己人生有很好定位的人却不多。毕业后这5年,正是一个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二次形成的时期,千万不要轻信别人对你能力的界定。全球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品牌。个性化时代需要个性化品牌,如果你还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没有鲜明的个人品牌特征,那如何实现自己的成功梦想呢?一个成功的品牌将为你提供一个走向世界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的才华得以展现,你的价值得以实现,全世界的目光会聚焦在你的身上。毕业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感情、职业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也充满了各种可能。这个时候,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使自己稳定下来。如果你不主动定位,就会被别人和社会定型!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在毕业这5年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我们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就是定位。你给自己定位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定位能决定人生,定位能改变命运。no1.人生永远充满可能性小时候,父母把我介绍给别人认识的时候,总喜欢说这么一句:这个孩子比较内向,不喜欢说话。在他们眼中,我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我虽然在家里不喜欢说话,但在学校和同学面前非常活跃。从那个时候起我明白了:你们可以把我定位为一个内向的人,但是我不希望被定型为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大学毕业后,每当别人知道我是从某大学毕业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我是学理科的,肯定和某某行业有关系,好像我身上就挂了这么一个牌子。虽然我的母校校名很理工,但我学的专业属于文科。我常常要给别人解释好半天:你们可以把我定位为某大学的,但请不要把我定型为就是某个行业的!工作几年后,每次跟人家递名片时,人家接过来一看,自然的反应就是:哦,文人,才子啊!我已经懒得跟别人解释了。写书的就一定是文人吗?我开始思索。难道我要一辈子爬格子吗?其实,我一直不喜欢被人冠以文人、才子这样的称呼。不是觉得文人、才子不好,而是不希望别人给我贴上标签。这是一个多元化时代,我们的人生也应该是多元的。随着职场规划以及人生定位的逐渐明朗,我发现,人生永远充满可能性。我常常想:如果我不和文字打交道,我能做什么?因为被多次邀请去给一些学校和公司举办讲座,我突然发现,我还可以做职业培训与人生咨询之类的事。有一次,我和一位美籍华人朋友在网上聊天。她说,我以后可以去做一个motivationalspeaker(人生动力演讲师),这个职业在美国很流行。我当时看到她说这句话,突然感觉自己的人生更加明朗了。没错,我找到了一个新的人生定位!我不想被定型为一个只会用手写东西的人,我还要做一个能用口表达思想的人!第13节:也许你担心自己被定位,但要相信不会被定型 我不知道以后我的人生还会有什么别的定位,但不论如何,我都不希望自己被贴上标签,永远被定型!no2.自由的心灵能让你的职业生涯一路飞扬在一个地铁出口,有一个乞丐模样的年轻人在那里卖钥匙链。一位商人路过,向他面前的杯子里投入几枚硬币,匆匆而去。过了一会儿,商人回来取钥匙链,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钥匙链,毕竟你我都是商人。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老板向他敬酒致谢,并告知说:我就是当初卖钥匙链的那位年轻人。年轻人的成功并非得益于商人的助力,关键是他自己的努力奋斗。但商人的一句话却改变了年轻人的命运轨迹。定位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你定位于乞丐,你就是乞丐;你定位于商人,你就是商人。当年轻人把自己当成一名乞丐时,他在社会上生存靠的是别人的施舍,他一辈子就是乞丐;当年轻人以商人的心态来看待自己时,他为生存劳碌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他就成了一名商人。很多年轻人毕业了,工作了,恋爱了,结婚了,却发现什么都提不起劲儿。不给自己定位,那就只能等待被社会定型。刚毕业的年轻人,步入社会后,一定要小心别被他人和社会定型。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真正把人生带到更精彩的境界,职业生涯上才能一路飞扬、勇往直前!no3.客观认识自我,做出最佳定位既然定位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要用科学手段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客观认识自己。只有全面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作出最佳定位,选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以下是认知自己、定位自己的立体拼图分析法:公开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个人的外在表现部分。隐私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个人内在的秘密部分。潜在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有待开发的部分。背脊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通过以上模型的分析,你就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方向了。同时,我们要学会客观看待自己,诚恳地征询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完善自己。这种自我分析法得出的结果,可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参考。■[智语点波]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只要一双翅膀;灰姑娘变成美公主,只要一双水晶鞋。我们可以相信吸引力法则,但千万别膜拜悲观宿命论,二者有明显区别。人的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梦就会红,爱拼才会赢。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谁也束缚不了你去展翅高飞。第14节:也许你担心当不了金子,但要相信可以当种子
也许你担心当不了金子,但要相信可以当种子金子能发光,种子能发芽。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没有必要担心在职场中自己不是一块金子,没有地方、没有机会让你闪光;而是要坚信自己是一粒种子,只要找到适合的土壤,有充足的阳光,就能茁壮成长。与其沉醉于难以自拔的怀金不遇中,还不如甘当一粒健康饱满的种子,牢牢扎根在平凡岗位的土壤中。很多刚刚毕业几年的年轻人,心高气傲,时时处处显示出一种优越感,总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是一个人才,期待着有伯乐来发现自己,有领导来赏识自己。但问题是,现实情况远非他们所想的那样。于是,当优越感逐渐转为失落感甚至挫败感时,当由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到怀疑自己是一粒沙子时,愤怒、迷茫、自卑就开始与日俱增。不少年轻人觉得怀才不遇,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很有水平、很有能力,但因为缺少让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很难有什么作为与成就。其实,应该仔细掂量一下自己,你是否真是金子?是真金,手中要有绝活,才能上要有过人之处才行。一句话:真金是要靠实力来证明的,只有先把自己的本领修炼好了,才有资格考虑伯乐的事情。世界上不可能到处都是金子,每个人不见得都是杰出人才。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句名言:人就像一粒种子,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我愿做一粒健康的种子!如果我们安心将自己视作一粒健康的种子,无论种在哪里,哪怕是在贫瘠的土壤里或狭小的石缝中,也要倔强地破土而出,努力地茁壮成长。第15节:也许你担心当不了金子,但要相信可以当种子
no1.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每次给别人做职业培训,我都特别喜欢引用下面这个故事。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他伤心绝望,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自己这匹千里马。痛苦愤懑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时,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看见了他,并且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年轻人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重用他……老人从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甩手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老人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甩手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当然可以!那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的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蹙眉低头,一时无语。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想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年轻人要想让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no2.总会有属于这块土地的种子如果我们把那些通过奋斗取得成就的人比喻为终于发了光的金子,那么,那些还在奋斗的人就是种子。我有位高中同学,当时他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但由于考试时没有发挥好,结果高考落榜了。后来,他被安排到村里的一家冷冻厂当会计,但由于没有经验,还不到一个月就被厂里辞退了。他只好外出打工。他先后做过工人、超市收银员、快递员,但都半途而废。当他每次沮丧地回来时,他的母亲总是耐心地安慰他,从不会抱怨一句。到了30岁时,我同学在家乡的一家托儿所当起了辅导员。后来,他自己开办了一家学前儿童教育学校。再后来,他在厦门成立了一所规模更大、管理更规范的学校,他是这所学校的董事长。
第16节:也许你担心当不了金子,但要相信可以当种子
有一天,我同学问他的母亲,前些年他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自己有信心?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如果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行的话,撒上一些花草种子一定能够开花。一块地总会有一颗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每一片土地都有适合种植的种子,同样,每一颗种子都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地。每个人成才之前,都是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饱满也好,干瘪也罢,总会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但你不能奢望它在任何地方都长成参天之木。作为年轻人,你不能期望在任何地方都成功,所以,为了成功你必须努力寻找适合你的那片天地。惟有如此,你才能点亮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no3.种子心态比金子更有价值2005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做客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验。王小丫原就读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到一家经济类报社上班。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报社领导竟然把她派遣至通联部去抄信封。当时,她感到很失望,甚至是绝望,大学毕业怎么就干这个谁都能干的工作啊?虽然一时有些想不通,但她还是好好去干了。3个月之后,她写信封写得又快又好,快到一个人能够完成3个人的工作量。领导看她表现十分突出,就过来问:想不想干点儿其他工作呀?从此以后,她先后成了文摘版、理论版和副刊的编辑……这样一路走来,王小丫最终成为了深受大家欢迎的主持人。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位人力资源负责人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在分析应征者能不能适合某项工作时,经常要关注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们就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他认为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对下一项工作也会抱着我以工作成就为荣的态度。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确实有很密切的关系。
第17节:也许你担心当不了金子,但要相信可以当种子
种子心态更可贵,它往往比金子拥有更大的能量,可以带来更大的财富。■[智语点波]金子可能被蒙尘,沙子可能被吹散,但种子总有一天能发芽。淘金者需要勇气和冒险,也许有得;播种者需要耕耘和浇灌,必定有收获。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闪亮的金子,但每个人都是希望的种子;金子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发现,如果没有被开采,就会被永远埋没;种子是主动的,可以自己发芽,只要有空气、阳光和水分,就能破土而出!第18节:也许你担心今日很阴霾,但要相信明天是晴空
也许你担心今日很阴霾,但要相信明天是晴空天气有下雨与日出,人生有高峰与低谷。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拂去阴霾,就能亮出朗朗晴空。如果你在工作上有些不如意,要相信自己不会一直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总有一天能冲破重重云层。告诉自己:我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只要在内心点亮一盏希望之灯,一定能驱散黑暗中的阴霾,迎来光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从气氛和谐的校园到竞争激烈的职场需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适应期。有的人几个月就换了好几份工作;有的人则认为工作原来如此无聊,一腔热血无处抛洒,于是开始落寞;有的人干脆缩回校园温室,考研读博……的确,论资历,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职场菜鸟,业务涉及不深,人脉一穷二白,在工作中经常碰壁。他们的压力并不一定都像千钧大石,而是像大雨来临前的天色,灰色低沉,明明有空间,却被灰色填满每个缝隙,只能等待大雨倾盆之后的晴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这是很多刚刚毕业的人喜欢用来调侃自己生活状态的话。虽然有点儿夸张,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一直都被灰色心情所笼罩--心里永远是多云转阴。其实,我们都还年轻,都有勇气,都充满着希望,为何不把这些苦难忧愁当作是横亘在面前的一块石头呢?摆正它,踩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no1.不惊雨大阵,天晴会出日高考那年,我落榜了。我永远记得当我从电话里听到自己分数后的那个情景。怎么会?怎么会?我又重新查了一遍。没错,就是这个分数。我缓缓放下电话,一声不吭地坐了下来。那天,爸爸妈妈正好外出,只有奶奶在家。南方的夏天,经常是雨天。那天也是。我发了一会儿呆,就推开门往外走。奶奶追出来喊着我,但我还是一直往前走,不敢回头,因为我怕她看到我哭了。在雨中,泪水与雨水混在一起,掩饰着我的脆弱。我从家门口一直走到马路,就那样站在那里,看着车来车往,心像大雨一样滂沱。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黑了,雨停了,我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里。奶奶给我拿了一条毛巾,又捧出一碗姜汤让我喝下去。然后,她坐在我身边,说了一句话。而那句话,让我突然惊醒,继而深深影响了我。她说:不惊雨大阵,天晴会出日。你看,雨不是停了吗?明天就出大日了!这是闽南语,意思是雨下得再大也不怕,天总会放晴,太阳总会出来的。不惊雨大阵,天晴会出日!老人家很简单、很朴实的俚语,听起来却那么有哲理。是啊,事情已经发生了,何必如此悲伤乃至悲观呢?我一定要从痛苦与失败的深渊中走出来!我决定补习一年。经过重新准备和加倍努力,我终于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天有下雨与日出,人生有高峰与低谷。后来,我常常想起这件事情,觉得奶奶那句话真的对我影响很大。no2.晴天也愁阴天也愁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以前看过一个关于雨天和晴天的故事。有位老婆婆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大女儿在染坊工作。这位母亲天天发愁、哀叹,为什么呢?天晴时,她担心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阴时,她又担心大女儿染坊里的布料晾不干。就这样,她晴天也愁阴天也愁,没过多久就白了头。
第19节:也许你担心今日很阴霾,但要相信明天是晴空
一天,一位远方亲戚来看她,惊讶于她的衰老,问其缘由,哑然失笑。那亲戚说:阴天你小女儿的伞好卖,该高兴才是;晴天你大女儿染坊的生意好,也该高兴才是。这样你每天都有快乐的事,天天是好日子,你干嘛不捡高兴专拾忧愁呢?听了这话,老婆婆茅塞顿开:言之有理!从此,她笑口常开,幸福地过着每一天。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产生的。换个角度看人生,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与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快乐。no3.在自己脚下垫些砖头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在大学读书时成绩优异,办事能力也不错。但没想到,毕业的时候,踌躇满志的他却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工厂里当普通员工。在那个小工厂里,他每天朝九晚五上下班,工作没有压力,同时也缺乏激情,他非常羡慕那些在外企和大型国企上班的同学,憧憬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加入他们的行列……于是,他整天琢磨哪儿更好、更适合自己,并开始忙碌起调换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更不当回事儿了。时光荏苒,转眼两年过去了。他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塌糊涂,调动工作的事儿也没有丝毫进展。他迷惘了,不知道自己的计划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一天,厂里开运动会。每年一次的运动会对于这个工厂来说是最大规模的集体活动了,所以大伙儿像赶集一样涌向了运动场。一时间,小小的运动场四周挤满了人,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他去晚了,被厚实的人墙阻隔在外面。他环顾四周想找个缝隙钻进去,这时却看见一个矮小的男孩正一趟一趟忙着搬砖头:他不断从远处搬来砖头,一块又一块地垒砌着砖台,在垒到半米高时,纵身往上一跳--他笑了!霎时,他的心被震撼了。想要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就和想要越过重重阻挡找到满意的工作一样,先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多么简单的事儿啊!第20节:也许你担心今日很阴霾,但要相信明天是晴空
从此,他换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自己有很多优势,比如组织能力很强,本职工作也和所学专业对口……于是,他不再东奔西走寻找调换工作的机会,而是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当下的日常工作中。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中,工作很快就有了成绩。的确,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只要不辞劳苦,默默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用执著驱赶阴霾,就一定能迎来灿烂的阳光。■[智语点波]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微笑,黑暗挡不住黎明的眼睛。人生可能会陷入绝境,但也可以绝处逢生,然后再渐入佳境。很多成功人士都面临过绝境,但他们从来没有让自己在绝境之中丧失斗志和信心,而是寻找走出绝境的途径,用理智挽救迷茫,用激情战胜彷徨,用乐观战胜忧伤,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四篇:为自己而做美文摘抄
人活于世,不外乎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人,就要做事,不做事,做人就成了一句空话;做事,是为了做人,如果为了让自己变成妖魔鬼怪,那些事就成了邪恶、丑陋的载体。周国平先生说:“做事只是灵魂的修炼和完善手段,真正目的是做人。”诚如斯言,要想一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就要做好人、做好事。而这好人、好事为谁而做?香港女作家亦舒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生活中,我们往往都会说为爱我们的人而做或为我们爱的人而做。反正是为别人而做。好像一提到自己。一下子就没了风格、境界和精神含量了。不可否认,无论做什么,世上很多人都是为别人而做,别人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支柱一旦倒了,他们就会随着轰然倒地。台湾作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在她看来,“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反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存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自己而做就是为别人而做,为自然而做,为世界而做。也就是说,为自己而做,就是跟自己、别人、自然、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也是考验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贾*凹在散文集《天气》中写道:“我见过一些画家,只画两种画,一是商品画,一是参加美展的画,商品画很草率,不停地重复,而参加美展的又是特大的画幅,去迎合政治和潮流。”这样的画家,为名利而画而做,为迎合别人而画而做。世人很多都是这样,在生活、工作、追求中,那个自我渐行渐远……但并不是说,为自己而做就不能关注别人,相反,不但要关注别人,还要帮助别人,甚至必要时还要发扬风格,成人之美。
《世说新语》记载:一天,东汉著名学者郑玄有事外出,偶然与服子慎相遇,住在同一个旅店里。事先他们两个人并不相识。服子慎在旅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释《春秋传》的一些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发现他的见解与自己有很多相同之处。郑玄走近车子对服子慎说:“我早就想给《春秋传》作注,还没有完成。听您刚才的谈话,多数看法和我相同,现在应该把我已经完成的注释全部送给您。”《服氏注》就这样问世了。有人说,郑玄为别人而做。错!他是为自己而做——牺牲了自我,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由小我到大我的完美过渡。也就是说,这种高风亮节的行为,能使自己的境界得以升级。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升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去成全,这要区别对待,不该做的、不能做的就不要去成全。1930年,阳翰笙请茅盾为自己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作序,茅盾推辞不掉,就在序中不讲情面地写道:从总体上来看,这是一部很不成功的甚至失败的作品……茅盾没有去迎合、奉承,而是实事求是地做了一个真实的评价。其实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真实的人和事,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或者其他原因而表里不
一、言不由衷甚至违背做人的原则、越过起码的底线。这样的人,绝不是为了自己而做,而是地地道道地为别人而做——在这个过程里,他们慢慢失去自我,而自我是根,根没了,再繁茂的枝叶注定会枯萎。
安妮宝贝说:做一个善良、沉着、真实的人,这样的人是富有的。这种富有,不是有价的财富,而是无价的灵魂的高贵。而这样的高贵,只属于那些为自己而做的人们。可见,为自己而做,就是对自己灵魂的修炼和完善,只有把自己变成“太阳”了,才能散发出更多的光与热,去温暖自己、别人和世界。
第五篇:向梦而飞美文摘抄
她是一个农村女孩。那年她读高三,父亲突患癌症,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供同在高三读书的哥哥上大学,她偷偷地办理了退学手续,买了张去广东东莞的火车票,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两天后,她来到东莞,成为一家台资企业——汉华光电集团的一名普通打工妹。到公司的第一天,她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不能永远当一名普工。
入职半年,公司组织招考,她鼓足勇气报了名。虽没能被录取,但对她来说,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随后,她在公司的每一天,除了工作,就是复习巩固高中的功课。两年后,公司再次举行招聘储干考试,她再次报名参加,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当好储干,她白天上班,晚上学习,货仓课长发现她工作特别细心、踏实,有搞财务的潜质,就把她调入调货仓做账。
从没学过电脑的她从五笔打字开始,一个星期时间,就学会了制作表格、收发邮件,完全能够胜任事业部的财务工作。很快,她还根据公司软件升级的需要。成功制作出最新模块的操作手册。同时作为授课教师给各事业处授课。因为表现出色,两个月后,她担任了货仓课长,接着,又被调入企划部工作。
因为一心想到更大的舞台锻炼自己,学到更多知识,五年后,她毅然辞去本来已非常熟练的工作,来到深圳卓飞科技有限公司,从最苦最累的员工干起,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一步步做到小组长、组长,一年后获得了“优秀职业经理人”的称号。
然而,多年来她经常做着同一个梦:高考考场上,因为自己没有带准考证,老师不让她进场,她哭着哀求老师,哭着哭着就醒了。没能上大学,一直是他的心结。
2010年12月,一位同事告诉她,北京大学和广东省联合搞了个让农民上北大的行动,名叫“梦圆计划北大100”。她迅速找来当天的报纸,报纸上说,北京大学联合广东团省委,在2600多万名新生代农民工中遴选100名农民工入读北京大学,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本科文凭。更重要的是,有三家大型国企提前给他们下了“订单”,承诺毕业后照单全收。
这一消息让她无比振奋,于是,在随后的备考日子里,她千方百计搜集成人高考的有关试题,认真梳理出考试范围,制订出具体详细的复习计划。她挤出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争分夺秒,拼命学习。因为她是公司的骨干,需要经常出差。每次出差,她也不忘带上复习资料,坐在车厢里看书,住到宾馆时练习,坚持按自己的复习提纲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2011年3月12日,她终于迎来了北京大学的统一入学考试,她以优异的笔试成绩从2041名考生中胜出,成为进入面试的考生。在随后举行面试中,她再次以出色的表现。从276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5月17日,她参加了北京大学举行的开学典礼,正式成为“北大100”的首批学员,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她就是安徽的姚春梅,一位深圳打工妹。面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她激动地说:“在知识改变命运之前,命运抢先一步隐藏了梦想。没想到,‘北大100’让我第一次体会到,梦想的心跳是那样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