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乡感想——务农、敬老院篇
当我从梅州回到广州,我常在想,这个世界究竟是不是公平的;我何德何能,能过上今日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
还记得那天,天空湛蓝湛蓝的,太阳公公从云层中隐约露出他的笑脸,仿佛要和我们捉迷藏。放眼望去,乡间小路两旁尽是绿油油的稻田,微风吹得稻秆像我们俯首致意。麻雀叽喳叽喳,在电线杆上嬉戏打闹。这样的乡间野趣,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拉队伍来到喜玲同学家,她领着我们来到她家的稻田。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我也像她们一样,脱掉拖鞋、挽起裤腿,一摇一晃下到田里,还没站稳脚跟便开始学习割稻子。只是干了一会儿,便开始腰酸背疼,突然想起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仅仅割了半晌,而日日夜夜辛勤劳作的农民弟兄却一干便是一天,甚至顶着烈日,为那些只吃一点而点一桌子菜的人付出着汗水。
我们把割好的稻秆放到篮子里,等着师兄们将一筐稻秆搬往收谷机处,这时喜玲来了,她拿起满满一大筐稻秆便往远处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那么年轻、那么瘦小的身影、那个十四岁的她渐行渐远,怎不让我们这些从广州来、比她高、比她壮硕、比她年长、嫌田里有虫、嫌田地会弄脏裤腿的“老师们”惭愧!
感谢喜玲,带给我们对于乡村生活这么深刻的体验!
离开的前一天,我们又一同去了棉洋镇敬老院。我们唱歌给老前辈们听、我们陪同老前辈们谈天说地,孩子们纯真善良的笑脸,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相信在那一刻,也深深地印在老前辈们的心里,带给他们一丝温暖,捎上我们的美好祝愿。
听那里的阿姨说,许多老人家都是在失去亲人后,被当地村民送过来的。一位最年长的老太太陆续失去了儿女和丈夫,也被当地村干部送来这里,住了将近二十年了,每当提起她的家人,她都情不自禁地落泪……听到这些,我们的心抽搐着,很不是滋味。
我问孩子们对探访敬老院的感受。他们说,那里好阴冷、好可怕。是的,尽管在生病的时候有人照料着、有人提醒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可是那里毕竟不是家,是一座冷冰冰的孤城,没有亲情、没有子女的关怀、没有老伴儿的宠爱和调皮的拌嘴……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照顾家里的老人、照顾好自己的亲人,珍惜你们现在拥有的,不要让他们有到敬老院在孤独与黑暗中度过余生的一天,永远不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毕竟,那会是人心中,最刻骨铭心的伤痛。
第二篇:三下乡 敬老院
三下乡活动纪实
——信息管理学院赴哈尔滨市呼兰区志愿服务队
走进敬老服务中心,感悟幸福生活真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讲话精神。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011年 7月 15 日上午10点,在信息管理学院10级辅导员李俊春老师的带领下,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师生一行人来到哈尔滨市呼兰区敬老服务中心,走进老人们的生活,为老人们送去了关爱和温暖。
敬老服务中心地处郊区,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整洁的环境有着家的感觉,并设有自建的菜园,更有浓郁的生活的气息。大厅内“提高敬老服务工作水平,努力营造温馨美好乐园“的标语很好地诠释了服务中心的工作宗旨。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首先对服务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服务中心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始建时间,目前的规模和条件,并特别介绍了当地政府对服务中心的一些政策性的帮助。不难看出,在短短的几年里,服务中心在不断地建设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对当地老年人的赡养工作更是做的十分优秀。
随后,在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的带领下,师生一行人来到老人们用餐的食堂。正值午餐时间,陆续有老人来到食堂,服务队的同学主动地扶着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走到餐桌旁。更有的同学帮助食堂的工作人员准备老人们的午餐。在老人们用餐的同时,服务队的同学为老人们献上了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节目之初,李俊春老师代表志愿服务队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她指出,正值建党90周年,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响应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讲话精神,更是当代大学生代表党组织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和关爱。之后,在老人们热烈的掌声中,服务队的同学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的节目。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服务队的同学们表演之后,服务中心的几位老人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三句半,朴实却不失幽默的话语表现出他们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更用他们幸福的笑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演出最后,来自服务队的李喆同学进行了书法展示,将黑龙江大学的校训“博学慎思,参天尽物”送给了服务中心。
演出之后,服务队的同学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发放了“党史知识调查问卷”,同时向在场的工作人员讲解了相关的党史知识。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在完成问卷后表示,问卷设计的问题不仅仅考察了党的历史知识,更涉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行政策,十分具有针对性。他解释道,在服务中心也会定期讲解一些惠及人民生活的党的政策,以便于大家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更好地生活。
最后,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的热情欢送下,黑龙江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同学们圆满完成了在敬老服务中心的慰问活动。
本次走进敬老服务中心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通过实践深入地了解社会情况,更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身体力行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机会。在为老人们送去关爱的同时,服务队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党的关怀正通过每一个政策的落实深入人心,真正地惠及人民生活,更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幸福生活的真谛、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信息管理学院
第三篇:三下乡 敬老院
三下乡活动纪实
——信息管理学院赴哈尔滨市呼兰区志愿服务队
走进敬老服务中心,感悟幸福生活真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讲话精神。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011年 7月 15 日上午10点,在信息管理学院10级辅导员李俊春老师的带领下,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师生一行人来到哈尔滨市呼兰区敬老服务中心,走进老人们的生活,为老人们送去了关爱和温暖。
敬老服务中心地处郊区,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整洁的环境有着家的感觉,并设有自建的菜园,更有浓郁的生活的气息。大厅内“提高敬老服务工作水平,努力营造温馨美好乐园“的标语很好地诠释了服务中心的工作宗旨。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首先对服务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服务中心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始建时间,目前的规模和条件,并特别介绍了当地政府对服务中心的一些政策性的帮助。不难看出,在短短的几年里,服务中心在不断地建设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对当地老年人的赡养工作更是做的十分优秀。
随后,在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的带领下,师生一行人来到老人们用餐的食堂。正值午餐时间,陆续有老人来到食堂,服务队的同学主动地扶着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走到餐桌旁。更有的同学帮助食堂的工作人员准备老人们的午餐。在老人们用餐的同时,服务队的同学为老人们献上了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节目之初,李俊春老师代表志愿服务队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她指出,正值建党90周年,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响应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讲话精神,更是当代大学生代表党组织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和关爱。之后,在老人们热烈的掌声中,服务队的同学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的节目。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服务队的同学们表演之后,服务中心的几位老人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三句半,朴实却不失幽默的话语表现出他们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更用他们幸福的笑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演出最后,来自服务队的李喆同学进行了书法展示,将黑龙
江大学的校训“博学慎思,参天尽物”送给了服务中心。
演出之后,服务队的同学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发放了“党史知识调查问卷”,同时向在场的工作人员讲解了相关的党史知识。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在完成问卷后表示,问卷设计的问题不仅仅考察了党的历史知识,更涉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行政策,十分具有针对性。他解释道,在服务中心也会定期讲解一些惠及人民生活的党的政策,以便于大家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更好地生活。
最后,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的热情欢送下,黑龙江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同学们圆满完成了在敬老服务中心的慰问活动。
本次走进敬老服务中心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通过实践深入地了解社会情况,更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身体力行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机会。在为老人们送去关爱的同时,服务队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党的关怀正通过每一个政策的落实深入人心,真正地惠及人民生活,更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幸福生活的真谛、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信息管理学院
第四篇:三下乡敬老院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一定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就能通过总结,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如何把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下乡敬老院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下乡敬老院心得体会篇1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冒着炎炎烈日,青科大筑巢计划实践团的五位队员于8月14日,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和美丽的愿望,再次踏上征程。
活动的目的地是位于青岛市四流南路的福来敬老院。福来敬老院是青科大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一个常驻服务基地,环境学院青协经常组织本院学生来此进行义务服务,与老人聊天交流,老人们也经常和学生讲一些他们的人生哲理,对学生的人生大有裨益。当五位队员们来到敬老院时,在敬老院中的管理人员和老人们对队员们表示了极大了,拿出风扇和冰水,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青岛高温中的一丝凉爽;亲切地与队员交谈,询问队员们近来的身体学习状况。今天来到福来敬老院的主要目的是与敬老院的负责人员戴院长进行筑巢计划的交流讨论,由队长向戴院长说明筑巢计划的主要实践项目,商讨了活动时间,戴院长也对本次活动提供了一些建议,使此次活动日臻完善。在队员们与老人交流期间,忽然发现大队长贾博宁失踪了,给他打电话之后才知道他正与一位101岁的老奶奶聊得火热。这位老奶奶虽然已过了期颐之年,但身体还是十分硬朗,说话思路还很清晰,不时与队员们交流生活中的一些经验,讲人生中的一些趣事,老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饱满的精神令所有队员十分感动。到了离开了时间,所有队员与老人们依依惜别,老人们拉着队员们的手说:“下次还要来呀。”队员们对着老人们不住地点头,心里默默祝愿着这些可敬可爱的老人们永远身体健康。
感谢这些老人,让队员们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感谢这些队员,使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人士的关心;感谢本次三下乡活动,给了所有人这样一个契机,一个奉献爱心,接收爱心,感动于社会,让爱永驻于心间的契机。这是起点,不是终点,这是爱的延续,是心灵的触碰。
三下乡敬老院心得体会篇2今天是个大晴天,今天调研的主要任务是去xx乡敬老院慰问老人和给他们送上一场文艺演出。据了解得知敬老院距离乡镇约为10来华里,在一个半山坡上。在山区由于公共交通不方便,等到9点半才来车,10点多点到达目的地。在远处向门口望,去见一位中年人“跪着”在洗衣服,盆子里还有好几件冬季的棉衣(走近一看才知他是一个双腿关严重残疾人,为了洗个衣服那样瘸在地上对于他来说可是一个挑战)。沿着大门走进去,中间是一个经过水泥硬化的平场,左右两边是菜地,前边就是一排丁字形结构的平房的院子结构。那些老人已经熟悉了老黄(以前的'暑假老黄带成员来过),赶紧搬出椅子和沏好茶水给我们解暑。老师带领同学们跟覃院长打招呼,大家就放下自己的东西就开始分头行动忙乎起来,这些老人对咱们这一大群队伍的到来既充满惊奇又露出欢快的笑容。
我约了一个组员赶紧向门口奔去,去帮那位双腿残疾的伯伯洗衣服,他乐意的接受了我们的帮助,并不断感谢我们,洗几件衣服这一小举动对于我们来说轻而易举,但对于双腿残疾的他来说是谈何容易。其他组员帮老人洗被套的、晒被子的、打扫房间卫生的、在菜地除杂草的、陪老人谈心的。帮他洗完晾完衣服,走向他的房间打算还为他做点什么的,他讲到被套刚洗过,被子也晒了不久,其他较薄的衣服都洗干净收拾好放到柜子里了(他一边说一边打开柜子向我展示他的成果),只是这几件冬季衣服由于太厚了,对于大于他来说十分不方便洗(敬老院至今还没洗衣机),所以一直拖着没洗,今天十分
感谢我们的帮忙。在和他聊天过程中还得知,他还负责养猪这一差事,今年养了6头,主要是供院里人自己吃,他一说完我们几个都惊愕起来,自己连走路都是相当苦难,还怎能养猪呢?主动带我们到猪圈里参观了一下,20来米的路程,走了差不多一分钟,猪圈卫生打扫的相当干净,猪也长得十分膘壮,看来这一差事他完成的相当出色,真是身残志坚。后来又到别的老人房间转了转,看了看,发现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都十分不错,可见管理有方。
帮老人家做完事,大家分组集合起来准备节目,一部分人摆好椅子把老人们扶出来坐上观众席位。10点半正式开演,一个节目老人们情不自禁的鼓掌,也许不少言语他们没听明白,有些节目的主题没有理解,甚至有聋哑人残疾人,但他们个个都十分欢乐,他们最少知道一点我们是来慰问他们,给他们送温暖的。节目有常回家看看、十送红军、感恩的心合唱类,刘海砍樵、豫剧表演类、小品类,大概进行了40来分钟,虽然我们不专业,从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和掌声,我知道我们达到了给他们送温暖的目标。
在节目进行中,我找到了x院长,向他进一步了解了这里的情况,也向他请教了些问题。他都意义为我做了解答,从他中得知这个敬老院建于2007年,刚建时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比如院子地面硬化是前两年才完成的,自来水是去年才解决的(以前是人工到山下挑水),为了解决热水问题他前几个月赊购了两个太阳能,院里的电视机是社会爱心人士资助的,目前急缺的生活基本用具是:餐具消毒柜、洗衣机(难怪那位残疾伯伯还要手洗衣服),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现在这里有28个人,其中有小部分是身体残疾或是精神障碍的人,但他们生活基本能个人自理,他说这个院长并不好当,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是他去解决,他们的生活经费都是由乡镇财政部门拨款的,手续比较繁杂,经费往往下发有点迟,这导致不少物资都要先赊购。特别是向政府申请经费解决一些养老院的实际问题(比如:解决室外晾衣杆的经费是“讨来的”有时向政府去申请经费他更愿意“去讨”(书面语是找社会爱心人捐))更是麻烦,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为他们解决这些生活实际问题而奉献爱心,让这些老人能安逸点度过点晚年。
调研感想:敬老院是无后代儿女的老人晚年的唯一场所,为了确保他们的生活,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敬老院的基础设施,解决好生活及本所需设备,让这些老人真正度上一个安乐的晚年;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应该勇于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需要的人们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下乡敬老院心得体会篇3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总学得缺少一点什么,总是呆在风平浪静的象牙塔做着最天真的事。今天,作为武汉理工大学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有幸跟随大家前往阳光福利院,心中起伏不断,有点顾虑会不会又是千篇一律活动,形式一下,然而整个上午的感觉,却把这种无知的顾虑冲击得云消雾散,这确实是一次爱心之旅,更是对人心的洗礼。
20XX年12月2日,阳光明媚,一大早,我们志愿者协会成员徒步去敬老院。这次敬老院之行在略表心意的同时,更旨在现实客观地诠释和谐二字的涵义,让更多处于黄昏时段的老人感受到社会上最单纯的温暖,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确,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更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敬老院老人平均年龄超过65岁,其中年龄最高的一位有85岁高龄。我们全体职员者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帮他们布置重阳节日表演会场,一组专门跟老人散步聊天。分工完毕后,同学们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屋里的老人也都笑逐颜开,与同学们聊了起来。整个大院里除了同学们的干劲还有老人和工作人员的欢声笑语,溢满温馨好似春花开满园!
这次活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大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大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三下乡敬老院心得体会3篇】相关文章:
1.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篇
2.去敬老院后的心得体会
3.假期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4.去敬老院的心得体会范文
5.慰问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6.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7.敬老院心得体会作文
8.去敬老院的心得体会
9.敬老院对联
第五篇:敬老院三下乡心得
“晨光暖夕阳—走进敬老院”三下乡主题活动
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班级:服工13-2 姓名:薛昊
学号:201321805016
二O一四年七月
“晨光暖夕阳—走进敬老院”三下乡主
题活动心得
有些志愿者伙伴说:有时候,满腔热情去敬老院,发现服务项目简单枯燥,感觉没做什么多的实事,浪费感情。关于这个问题,建议每位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心自问:我为什么去敬老院?
敬老院一般都配有服务员,提供的服务是好是差暂且不论,但至少老人能够得到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除了服务员,还有其他组织不定期的去走访,他们大多也会提供类似打扫卫生的服务,因此我们去走访时主要是看望老人,给予老人一些新鲜的水果,与老人亲切的交流。当然视实际情况而定,当然,如果老人们有要求,我们随时可以。
随着敬老院活动的进行,我自己的心态也随之而变化。首先,我想为老人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服务,精神也好,物质也罢。当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感情,有些事情就会变得很自然,每位老人,都是一本书,他们的生活经历,比我们要多的多,都是我学习的对象。
同时,我非常希望提升每次活动的质量,希望同去的志愿者伙伴们也能有所收获。从志愿者的角度出发,我相信,如果是用心服务的,总能有所感悟和收获,精神的东西是比较容易产生共鸣的。当然,我们不能理想化的期望所有的人能在一次服务后就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但是只要你用心了
我们按照计划于2014年7月5日到达呼和浩特悠悠坂镇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刚到敬老院门口,我们就感受到了老人的热情,也许是他们太久的孤独终于迎来了“热闹”。我们带来了西瓜,水果送给老人,看着他们饱经沧桑的脸容,摸着婆婆干瘦且有点发抖的手,我感到一阵阵的心酸。虽然我们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实际的情况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那里的老人大多都八、九十岁高龄了,有的步履蹒跚,有的卧床不起,但是当看到我们的时候,老人们的心情好像阳光一样,学生和老人都是满面笑容,气氛温馨融洽。他们看到我们像看到了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高兴。之后同学们给爷爷奶奶切西瓜,与他们聊天,还帮爷爷奶奶们打扫他们的寝室卫生。分工合作,擦窗户,扫地一样都不落下。看着我们努力的干着,虽然我们脸上留着汗水,但是我们心里却一点都不觉得累,很开心,终于能够用我们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做一点事情,看着他们充满感谢的眼神,我们觉得再辛苦也值得。我们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情,他们热情的感激很一阵,我突然觉得这种朴实的“给予与接受”的感觉很好很好。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久就到了分别的时候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离开老人并且答应老人以后还会来看望他们。
这次活动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中有所启示。通过志愿服务,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锋。与他们心与心的交流,听着他们那扣人心弦的人生故事,我感慨万千:我为老人们生活在那个困难时期的遭遇而深表同情,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安定和谐的时代而感到十分的幸运。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个年代已经是无限的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眼前人,我们更要懂得尊敬长辈,体谅父母,多与他们沟通。另一方面,老人们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背景,经历不一样的风雨,但他们有着相同的需要——我们的关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们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年轻人更应该弘扬美德,多与老人们沟通,多分享一些感动在身边。
如果有可能,我们还会去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