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电子信息导论课感想
移动通信—智能手机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课心得一
以前对于“苹果”,只认为它是一些喜新厌旧的好事者炫富的玩具,他们盲目地追逐碰巧成就了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听了这堂课之后,了解到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在移动通信—智能手机上的几大突破,突然觉得似乎是那么回事,乔布斯其人和“苹果”确实有他们的伟大之处,顿生敬意。但若要我每想起乔布斯的离去,如同想念钱邓一样难过,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的意思是:我们在谈科技和商业上的进步时,不能忽略其对社会最广泛大众的确实影响,以及任何事物的双刃剑效应,要辩证来看。
全新的设计理念,全新的控制理念。
新的商业模式。
艺术家的灵感和工程师的远见。
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在回顾移动通信的历史时,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车轮就是那么一圈一圈的往前转,创业容易守业难。谁都想长盛不衰,就像秦始皇想长生不老一样,何尝容易。曾经引领时代的摩托罗拉,如今跌落五位之后,重重艰难考验;一度迎难而上创下多项第一的传奇诺基亚,现在也面临利润股市双跳而下的窘境,岂知路在何方。
失败确是成功之母,可成功也确是失败之母。成功之后如何保持,即是如何不断追求卓越。不然就功成身退,让年轻人来,免得晚节不保。要做卡斯特罗,不做卡扎菲,正确的方向和高尚的情操都必不可少。
优秀的广告。
2011年10月17日 正确的战略规划。不轻易改变,却当断则断。从通信保证到功能设计有更多要求,设计成为有竞争优势的主要武器。不懈探索,不断创新。软硬兼顾。
第二篇: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感想1-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人才主导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感想一
期待已久的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终于在第7周开课了。为什么说“期待已久”呢?首先,当时高考选择志愿队的时候,我凭的仅仅是对电子信息的兴趣,对本专业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通过学习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我们能很好的了解本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方向。我们还能了解到学院的主要成就、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便我们对将来的学习生涯有个初步的了解,以更好的迎接未来的专业学习。
通过张有光院长的介绍,我了解到了本学期八节导论课的课程安排。如智能手机,航电,互联网,与物联网等课程都是我最感兴趣并且是当代——信息时代的最高新技术。于是我对本课程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课程的第一节课的主题是移动通信。2007年1月9日,苹果公司发布的iPhone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领域。被称为革命性的移动电话的iPhone蕴含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新型商业模式。凭借iPhone的热卖,苹果公司营业业绩连年疯狂增长,并且利润率极高。这得益与苹果的全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络与软件+精美的终端。说起苹果,不得不说苹果的前CEO——乔布斯,这个被《财富》评为10年来全球最佳CEO的男人,脑袋中具有无比的创新意识。他主张从博物馆展览馆的艺术品、城市建筑、汽车设计中获得灵感。因此他具有艺术家的灵感和工程师的远见。当乔布斯逝世时,全球的人们,不论是否使用过iPhone,不论是否因苹果而改变了生活,都无限缅怀一代大师的离去。乔布斯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理念,成功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在信息时代,电子与通信的技术日新月异,可以说是日行千里万里。知识的更新换代是一部分,思想的与时俱进与变换是另一部分。我获得的启发是,即刻起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移动通信从第一代的模拟时代,到数字手机时代,到现在的第三代移动互联时代,分别有摩托与诺基亚的引领。中国的TD-SCDMA标准在2001年被接纳。这是否标志着中国在通信领域的崛起?答案是肯定的。掌握了标准,就等于掌握了产业主导权。相信中国移动,华为等大型企业将在第四代智能互联时代成为中国挥向世界的利剑。当然,设想的前提是,中国的通信行业需要有领军型的人才,前赴后继地带领团队的进步。然而,在国家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指引下,在大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氛围下,中国通信行业领军型人才的成长仍然难以保证行业的需要。早在2001年,863计划就启动了面向后三代/四代(B3G/4G)移动通信发展的重大研究计划――未来通用无线环境研究计划(FuTURE计划)。中国需要像乔布斯一样的大师级人物成为中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脊柱。
第三篇:电子信息课感想专题
电子信息感想
上了张老师的课,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各品牌手机市场的兴亡。从开始的摩托罗拉的几近垄断到救在几年前10个朋友聚会9个都是诺基亚的盛况,再到现在人们通宵排队等待购买iphone4gs。手机行业竞争的得失兴替已丝毫不亚于战场,各种品牌都有自己的战术,或纵或横,都想要占有市场的一席之地,引领时代的潮流。
随着苹果的兴起,创新的重要性变的不容忽视,只有积极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引领走向,做一个书写规则的人。然而,再绝妙的点子如果没有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我们,正是承接并不断开发这个技术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努力学习,掌握这一门知识,并在以后科研创新,将知识运用于开发与实践。那么,将来引导下一次手机革命的火种可能就迸发在你我之中。
乔布斯去世之后,手机市场的局势再度迷离。谁能主宰通信世界?是老牌劲旅实力尚存的诺基亚?是势头正猛的苹果?是平台开发收年轻人喜爱的谷歌安卓?还是黑莓?华为?这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的舞台,那么,电子信息技术是我们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工具。
第四篇:导论课感想
导论课感想
到了大学以后。我感觉到了自由。但是在这自由下却忍不住放纵。跟很多大学生一样。手机不离手。但是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所以期中考试后。我开始按照我的计划行事。争取让自己变成“大神”。开学这两个月给我的感觉就是适应大学生活的两个月。
导论课帮我认清了我们专业的内容和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培养目标
本 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合理架构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和 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各环节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信息处理、科 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或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 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核心课程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与计算机图形学不同,后者是用计算机实现图形识别的技术,而本课程是用计算机逼近表达一些计算机难以用二进制描述的函数(如lnX)的专门技术)、数值代数(主 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以最快的算法计算高阶矩阵)。这三门课程中没学过任何一门都不能算是合格的毕业生。事实上,这三门课程是联系数学与计算机、把数学应用 到计算机、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最基础课程,没有这三门课程,谈何信息与计算。可以说,有了这三门技术,计算机才能表达、计算各种函数,才能不断提高软 硬件的性能,才能用计算机计算很多对人来说根本无法解答的方程。
[3]实践教学
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修业年限
4年
计划如下
一般安排10周~20周。
第五篇: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1162100527 王福海
21系小学期期间为期两周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结束,作为16级开始实施大类招生之后第一批分专业的专业大类,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有助于引导我们正确的了解与认识自己的专业课程。及时的专业导论课程帮助我们在即将到来的专业分流之中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各个分流方向拥有足够的了解以及充分的权衡。我将通过专业认知、所得所获、个人规划三个部分来讲述在专业导论课之后个人的心得体会。
·专业认知
21系本次大类招生命名为电子信息类,下设三个专业分流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方向)。班级班主任巩晋南老师是光学工程专业的助理研究员,在大一一学期中认真负责,多次为我们讲述光学工程专业的研究进程与研究方向,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光学工程专业的实验室,使我在未上专业导论课之前就已经接触到了光学工程专业的诸多知识。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学工程方向)(下简称为光学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遥感技术、光电制导与仿真、空间光电信息技术、现代光电检测技术、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先进光学加工与检测技术以及现代光学技术。主要从事光电信息技术方向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研究的成果可以应用于民用、航天、军工等多个领域,我校光学工程专业在国内各开设院校中排名第五位。不同于其他学院开设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1系分流方向中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光学的实际应用,采用国际前沿的科学技术,面向航天和军工领域,是中国硬实力的提升的坚实后盾。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又称光电子,我所理解的光电子专业主要以激光为主,兼顾微电子的某些研究领域。现如今激光的应用领域正越发的广泛,包括军事、医疗、食品、通信等越来越多的领域中都出现了激光的身影。激光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是中国少数的较之国外的诞生以及发展时间相差极短的专业之一,由于个人在本学期内自发的学习了激光距离选通成像这一课题,并参观了我校的激光实验室,使我对于激光行业发展前景之广泛以及激光对于我们生活的不可缺失性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与理解。工大的一代代老一辈的航天人通过他们的不懈的努力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中国的激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即微电子专业不同于其他两个专业与光密不可分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技术、纳米技术、系统芯片及IP设计以及集成传感器等。在小学期的最后一堂专业导论课中,两位来自微电子专业的老师分别就物联网技术以及MEMS与微系统进行了由概念到发展前景到多方面应用的全面的讲解。数字媒体时代,社会上急需兼具电子领域以及计算机领域能力的人才,微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表现出社会对于微电子领域的巨大的需求,且微电子行业研究范围广泛,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所得所获
首先值得强调的一点就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专业导论之后,自己内心开始意识到如今的自己已不再是一名大一新生。大一隶属于基础学部的一年中,各个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也因此始终缺乏对于未来以及对于自己要选择的道路的规划。从小学期刚开始的第一堂专业导论课起,开始真正意识到做出一份对于未来的选择已刻不容缓,而不能永远关注眼前,走一步看一步的思想不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在大一专业导论课最大的意义在于对大一新生对于所学专业茫然无知之时面向这些同学讲解专业的知识。通过专业导论的培训,各个专业的老师带领我们真正了解了每个专业是什么,真正正在做的又是什么,而这些我们但从他人口中是无法知道的。
在了解专业并开始对未来做出规划的同时,对于我来说另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见识了真正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懈坚持,为工大,中国航天乃至整个中国的科研默默地做着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们。他们有的人在接触自己专业的领域之时,中国并没有现如今如此先进的技术支持,引进设备缺乏资金就自己设计自己制造;掌握不了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就一遍又一遍的学习,不断地尝试。他们有的人在博士期间完全可以提出理念与实施方案,最后论文答辩通过同样能够毕业,可他们却选择扎根实验室,在实验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课题负责,也正是因为工大一个又一个这样发扬着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的科研工作者的存在,才使哈工大即使在地域条件如此吃亏的情况下,依然能在在国际众多工科类大学中立于不倒之地。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各位导论课老师在谈及自己所专攻的领域知识,脸上的那份发自内心的自豪,那是只属于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内心深处的自豪感。
·个人规划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最重要,最应该抓住的当然还是我们的学业。追求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首先应该基于的就是学业成绩优异的前提。在即将到来的大二学期,专业分流既已结束就更应该开始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从即刻开始便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并朝之努力。改掉自己在大一之时对于未来的茫然以及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而后我目前非常想去改变的就是在学习之余,要对于科研方向进行充分的关注,不再仅仅拘泥于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关注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时事的同时,积极参与身边的各类科研竞赛,从即刻起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以及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