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和谐新农村(竹板)
建设和谐新农村(快板儿)
诸城市枳沟初中管清军李术高
打竹板,响连天,咱们大步走上前,手拉手,肩并肩,以德治国记心间;手拉手,肩并肩,百尺杆头再登攀,党政军民齐携手,祖国万岁到永久;心爱心,心连心,为党为民献忠心,手拉手,肩并肩,开拓进取不停闲。人心齐,泰山移,团结一致做大事;人想富,马想肥,农民向往小康村。诸城大地开新篇,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打竹板,响连天,走到农村看一看。为了建好新农村,各行各业齐动身,政府修建致富路,企业帮扶建社区,修公路,搞绿化,社区大楼建起来,治安法律卫生院,便民服务到家门。工作效率大提高,政府人民一家亲。为了提高民收入,政府精心想对策,主管人员招商忙,建起工厂到家乡,打工不用天涯走,出门就是大工厂。社区领导真是好,团结农民把心交,建设小康是大事,领导带头咱紧跟。
打竹板,响连天,迈开大步走向前。新世纪,新发展,蔬菜大棚一片片,远看——水茫茫,近看——像云山,农村面貌大改变,党的决策是关键。土地固定人心安,无拘无束思发展。华夏文明几千年,尊老爱幼代代传。人民走上致富路,百姓都把高楼住。蒸蒸日上新气象,环境优美人向往。改革开放就是好,幸福生活节节高。
打竹板,响连天,喜看祖国大发展。新一代的农村人,家事国事都挂心。天宫神九天上飞,对接成功显国威。蛟龙下潜七千米,五洋捉鳖创奇迹。经济发展大跨越,社会和谐民心安。和平使者发声音,国际形象大提高。中国崛起利世界,中国制造献爱心。有些国家嫉妒心,偏作蚍蜉撼树状,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打竹板,响连天,我们生活比蜜甜,社区就是我的家,人人都很爱护她。水电气暖皆俱全,比起城市也不差。卫生洁净空气好,出门再不两脚泥。教育卫生到家门,上学就医挺方便。老人还有敬老院,休养生息度晚年。活动运动场所优,健身器械啥都有,青春舞步跳起来,谷子秧歌扭起来,老当益壮乐呵呵,精神焕发就是帅。走进网吧学科技,网上还能问专家,养殖种植烦心事,请教专家就能治。农村文化大发展,健身娱乐起辉煌,每当夜幕拉起时,锣鼓笙琴响当当。
打竹板,响连天,幸福生活人心愿。抓住机遇大发展,迎接挑战奔向前,和谐共处齐努力,建设美好新家园。学法懂法爱环境,公共设施要爱护。不忘集体人心暖,不忘国家有余粮。抗震救灾献爱心,一人有难大家帮。弱势群体要扶助,先富还要帮后富。有福同享享太平,有难同当挡虎狼。大河流水小河满,祖国强盛小家安。富裕不忘开源人,党恩浩荡幸福源。富裕不忘开源人,党恩浩荡幸福源。
(作者姓名:管清军单位:诸城市枳沟初中身份证号码:37078219680708联系方式:***)
第二篇:和谐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加速富民兴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镇党委领导下,我镇围绕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新农村的目标,本着依法办事、商量办事、量力办事、实在办事、改革办事的原则,坚持富民为主、利民为先、亲民为本、安民为要,努
力保持全镇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围绕因镇制宜,在富民强镇上形成和谐共为
发展是构建和谐的基础。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人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得到实惠,从而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挥我镇农业大镇的优势,着力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我们在工作方法上变指挥命令为指导服务,以调优调高农业产业种植品种为切入点,形成了全镇的黄皮洋葱、白皮大蒜种植基地,面积达10多万亩,与农副产品销售加工相配套,新建了容量千吨以上的大型蔬菜冷库及加工企业,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为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大做强,我们广泛宣传转观念,积极引导促输出,使革命老区的所有劳动力资源全部得以发挥利用。2006年上半年,共输出人员1.9万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注重服务质量体现良好的政府形象,立足资源招商,科学招商,使我镇迅速由工业小镇变为工业大镇和工业强镇。近两年来,累计吸引外来资金8.2亿元,使整个招商工作形成了以商引商、良性循环的新格局。今年年初,我们响应党委推出的“全县争先,周边领先,三年再造一个新首羡”的目标,制订了以招商引资为文秘杂烩网实破口,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一招三化”的发展思路。同时,在软环境治理和服务政策的落实上进一步放宽领域,引导广大群众利用煤矿开发、镇区扩张和大批外来企业进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自主创业。
围绕群众所需,在协调发展中树立政府形象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坚持利为民所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做好了协调发展。我镇地处苏鲁交界,位置偏僻,长期和外界缺乏交流,一些社会事业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滞后,影响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近两年来,在党委领导下,我们立足实际,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入手,多方协调,争取到了省、市、县的扶持,使通往县城的40公里丰首公路全线贯通,解决了多年和外界通行难的干线难题。同时,利用一年多时间,对全镇40多公里的村级道路进行全面整修,使老百姓多年来第一次走上了水泥路。总投资2000万元的镇东西干线公路近日正式开工建设,高速公路挨镇而过,铁路、水路正在规划之中。首羡是革命老区,交通闭塞,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近两年来,我镇本着镇区东扩南移北进的目标,对镇区布局进行了规划调整,坚持一手抓整洁、一手抓建设,镇区形象有了较大改观。为抓好教育事业,提升老区教育工作水平,近两年投入近400余万元对12座农村小学进行了改造,新建希望小学一所,全镇中小学升学率位居全县前列,两所中学通过省市“六有工程”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连续8年被评为市示范乡镇。我们紧紧抓住省委扶贫机遇,对全镇1000多户农村草危房进行了改造,500多户农民纳入低保,8万余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广大群众切实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立足亲民爱民,在实际工作中改善干群关系
和谐农村的实现,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广大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和服务教育群众的本领,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我镇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转变干部作风。一是对群众既讲大局又讲感情。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力求慎重政策、友情操作、既注重推动全局工作,又充分考虑群众需要,努力做到不侵害群众利益,不简单粗暴地拒绝群众的要求。二是作风上既求创新又求务实。坚持一季度一个主题,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良好状态。三是方法上既抓廉政又抓帮困,切实把廉政建设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实施了副科级以上干部述廉诺廉制度,成立了建设工程招投标办公室、严格了财务收支制度,全力推进政务公开,使工程招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实现了“阳光操作”。在草危房改造、救济物资发放、农民负担控减等方面,全部上墙示众,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在财政较为紧
张的情况下,仍然对农村五保户、弱劣群体、退休村干部的待遇做到应保尽保,各种费用和养老金发放率均为100%,在全县处于领先位置。
确保一方平安,在加快发展中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农村的过程,就是逐步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进和谐因素的过程。只要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自然有利于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镇因处于苏鲁四县交界的汇合处,又是江苏省的西北边缘乡镇,多少年来治安问题一直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刑事案件不断发生。为维护社会稳定,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镇、村、组、户四级排查调处网络,成立了联合调解中心,形成了大排查大调解的机制,并投入资金更新添置了警务设施,村村成立了联防队,使昔日的边区乱镇成为文明和谐的新镇,年刑事发案率几乎为零。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治安模范乡镇。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了群众来访工作,及时妥善地解决了可能上访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通过近两年的努力,首羡镇已从市县社会稳定重点治理地区变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第三篇:和谐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东游驾村和谐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简介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牢固确立“稳定压倒一切,发展高于一切”的施政理念,千方百计抓发展,抓好发展保稳定,与东游驾支部村委一道,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敲定并实施了“两突出一提升”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较好地实现了稳定与发展的统一。
一是突出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上,今年东游驾村重点实施了500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了76个大棚,占地300亩。铺开了100亩集温室与暖圈于一体的设施农业与规模养殖的示范基地建设,总投资近500万元,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养猪近2500头,温室21个,真正形成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使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成为农民群众的摇钱树、聚宝盆。依托牛肉集团肉源基地建设,规划兴建的万头肉牛育肥基地项目正在商谈之中。
同时,充分利用毗邻108国道的区位优势,与河南焦作景兴房地产公司合作,成功引进投资1.2亿的华裔汽车贸易4S店建设项目,项目占地60余亩,建设面积3600平方米的汽车展厅4座,经营涵盖大众、现代等16个市场主打品牌的汽车贸易,可实现利税2790万元。项目已完成立项,近期可动工兴建,春节前将投入使用。
二是突出民生工程。今年投资1170万元,修建了学校、幼儿园、支部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成、舞台等,通过招商兴建古玩古玩商业新街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440万元,建设明清风格商铺20余户。投资80余万元对村内主干道进行了硬化,方便了群众出行。村民安居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是提升对外形象。在致力发展的同时,支部村委一班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努力建树东游驾村开放、文明、和谐、发展的新形象。今年投资了39万元,在108国道旁建成明清风格的标志性牌楼一座,并于今年8月召开全体村民参加的和谐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竣工庆典,进一步凝聚了民心、提升了形象、促进了发展。
第四篇:和谐移民新农村(和谐建设典型材料)
和谐建设在基层典型材料
和谐移民新农村
——百乐乡百乐村百乐屯建设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自2010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以来,百乐村百乐屯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建设和谐新百乐实施方案,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充分调动移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建设和谐移民新农村的喜人成绩。现将百乐村百乐屯开展和谐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百乐村百乐屯是龙滩库区移民村屯,位于百乐乡北部的那掌坡移民安置点,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330户1560人,林地面积48000亩,生产用地6300亩。目前,百乐屯村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生活环境优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医疗卫生设施完善;村级管理科学、民主,制度健全;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喜人,移民群众思想稳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11年人均收入达35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百乐屯龙滩库区是移民村屯,各种基础设施极不健全,脏、乱、差现象十分普遍,1各种建筑垃圾、柴草乱堆乱放,屯内道路凹凸不平,群众行走极为不变,尤其是下雨天,泥水成塘,更是不便,移民群众生存、居住环境十分恶劣。为改变这一现象,还移民群众一个和谐、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定结合“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将百乐屯建成和谐移民新村,完善村级各种基础设施,于是引导移民群众争取上级拨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先后完成了屯内街道的硬化,给水排水工程建设,并在街道两边和屯内周边种上了花草、树木,还安装了路灯;与此同时,还完成了学校、村部办公楼、村级活动场所、码头及连接道路的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定期组织群众对街道进行打扫。现今的百乐屯基础设施完善、街道整洁优美,移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
(二)丰富群众的文体活动,完善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1、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村级文化事业。由于移民群众的农田已全部被淹没,闲置下来的移民群众因无事可做,就成天围在桌旁进行赌博。为此,乡府和村部多次组织乡派出所进行打击,但收效甚微。为彻底改变这一陋习,丰富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定购置各种文体器材,组织群众唱歌跳舞,还成立了百乐业余彩调剧团,每逢节日还邀请其他乡镇及贵州等地的业余剧团为移民群众免费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同时还建成了一个篮球场和戏台,从而使移民群众从“赌台走向舞台”的一个质的转变。百乐业余彩调剧团在2010至2011年两次到县参加壮剧艺术节演出,均获奖。如今的百乐社会治安主良好,且每到晚上全屯都是歌舞成群,一派祥和景象。
2、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改善移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为了改善移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方便群众看病,建成了一个40平方米的百乐卫生室,还聘请了村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同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解决了移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了移民群众的负担。二是建成了一个约32平方米的村级计生服务室,并添置了相应的计生设备,为移民群众普及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
(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实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制定和完善了《百乐村村民公约》,所有事项均实行“四议两公开”(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由支部委员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对此,村里设立了两个公开栏。为方便群众办事,村“两委”班子每天轮流值班,为群众解决各种问题。各村民小组还成立了由5 人组成的理财小组,负责管理小组的集体资金和组织小组村民商议各种重大事项、协调小组村民之间的各种纠纷。
(四)大力调整和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提高移民群众经济收入,稳定移民思想。由于移民群众的全部农田和部分旱地均已被淹没,移民群众的收入减少,移民群众的思想极不稳定,对此,村“两委”决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提高移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1、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村里根据百乐屯林地资源丰富的特点,经村民会议商议决定发展桉树种植。一是群众集资种植桉树,实行股份制,收入按股分成;二是与华庆集团合作,由华庆集团出资,群众用土地入股造林。通过这两种形式,目前百乐屯群众共种植桉树22000
亩。
2、发展甘蔗产业。为充分利用库区淹没后余下的旱地,同时利用库区雨水充足的优势,引导和发动群众种植甘蔗,2011年共种植甘蔗500亩。
3、发展养殖业。一是利用林地发展林下养鸡;二是利用库区水资源,养殖清水鸭。2011年百乐屯共出栏林下养鸡25000羽、清水鸭30000羽。
4、栏河养鱼。充分利用库区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组织移民群众发展栏河养鱼和网箱养鱼,年产鱼8万吨。
通过发展以上产业,移民群众的收入从移民搬迁时的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提高到3500元,移民群众的思想得到了稳定。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员同志、村民代表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调动移民群众“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百乐移民精神,确保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稳步推进,促进移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和谐百乐移民新村建设中,提高移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完善村屯基础建设,抓好精
神文明建设,是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的决定因素。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百乐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半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群众对和谐移民新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二是移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低,缺少各种技术人才,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科技含量低,没有成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三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资金短缺,制约了移民群众的产业发展和建设和谐新百乐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
1、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增强党员群众对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村的认识,把建设和谐新村与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2、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和谐百乐移民新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做大做强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林业产业,重点发展细叶龙竹种植和林下养殖,力争2012年内完成5000亩的细叶龙竹种植和,林下养鸡、养鸭比2011年翻一番;继续发展甘蔗种植业,力争2012年甘蔗种植达到2000亩,群众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
4、进一步完善村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村屯文化体育活动,加强移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移民的精神文化。
5、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村屯治安良好,村落环境整洁,村风民风文明,农村文化先进”,的内容和标准,加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建立健全各项村民制度,确保移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百乐建设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共百乐乡委员会
2011年11月26日
第五篇: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政权领导成员的管理能力,他们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作制度,使职责明确,有章可循,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便于村民的监督。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领导,必须要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建设和谐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要把存在了几千年的、保守的、简单循环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充满激烈竞争的、面向世界市场的、为消费者服务的、为他人的需要而生产的,要在多元文化的组合中实现其价值的市场经济,这是一场和平的、渐进的、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会改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当前的“三农”问题,其基本的原因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矛盾造成的。换言之,必须彻底克服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生产方式、经营理念和交往方式,才能使传统的农村实现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也必须实现了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能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完成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村党支部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体现者与实践者,因此,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必然成了极为重要的,不能不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尤其要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提高带领农民致富奔康的能力”,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关键问题。
二、这个模式,通过“三化并举”,把“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终极目标。以工业化为中心,促进产品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平地村“两委”明确提出“工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以万象工业园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先锋,以工业化带动种植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村民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