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19-05-14 21:0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篇: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提纲|

一、和谐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二、影响和谐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三、和谐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正文: 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提高党和国家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从而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和实现文明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真实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应该看到,在经济总量实现跃升的同时,社会内部的各种利益冲突也逐渐浮出水面。贫困阶层与弱势人群的出现、两极分化及其间不同程度的矛盾,不仅干扰着我国的社会稳定,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本身构成了威胁。因此,尽快把注意力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显然,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毫无疑问应包括广大的农村地区及其内、外部的和谐。农村的和谐有赖于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效果和成就,而建设和谐新农村要做的工作很多,有很多具体的要求、任务和指标,其中和谐应该是首要的指标。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与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战略在现时段的重新调整和根本转变,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和决定意义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举措的实施无疑会对形成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农村的基本状况

截至2007年初,我国有201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1636个 县,374个县级市,县以下有38000个乡镇。2007年初全国尚有590个国家级贫困县,14·8万个重点贫困村,按我国2005年颁布的人均年收入668元的贫困标准,全国有26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2300多万属于绝对贫困人口;若按联合国规定的每天人均1美元的贫困标准,我国贫困人口将超过1亿。这些贫困口大多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程度高,布集中,有明显的地理群集性。国400个最不发达县的分布区域北到南为:齐齐哈尔周边及嫩江域地区、努鲁尔虎山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黄土高原区、康藏、青区、秦巴山区、南疆地区、大别山区武陵山区、九万大山、广西、贵州灰岩地区、横断山区及滇西地区、川乌蒙山区、大凉山区以及滇东高原地区、滇东南地区。另有极数不发达县分布于鄱阳湖湖区、牛山区、赣南山区、皖南山区、五山区等。与周边地区相比,这些困片区明显落后,但其内部较为致。在上述贫困县中,有100个革命老区县,白银市的会宁县就是其中之一,43个是陆地边境县262个是少数民族县。这些县能稳定发展,关系到革命老区人民党和政府的感情,关系到我国边是否稳定、各民族能否和谐共处,全国和谐社会的实现有重要的制作用。因此,贫困地区要特别重社会和谐稳定,要避免出现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贫富差距过大和其他不和谐现象的产生,这也是各级省市县各级部门统筹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白银市作为比较落后的地区更要高度重视这些关系到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广大农村的各种问题。

除了贫困问题的困扰外,发展滞后,增长困难,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灾害频繁,人和自然矛盾尖锐,抵御风险 能力弱,环保已经成为困扰甘肃发展的重大问题。教育、卫生、科技、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也是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看农村与城市地区相比大约落后10年,这是总体而言。像白银市的广大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何止10年。并且,在收入、饮用水、电力、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与城市有较大差距。由于经济增长缓慢,缺乏活力,投资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差,经济结构单一,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致使白银农村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累积了不少深层次的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向社会稳定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农村的凋敝,农民的贫穷,势必会拖现代化的后腿,成为我国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必须认真对待,妥善处置。

二、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必要性

1·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粗放,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和市场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加快和谐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白银地区更要利用黄河流域的水利资源,大力发展高扬程灌溉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还要教育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水平。

2·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曾经长期困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把蕴藏在农业内部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和释放出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约增效;其次应加大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完善培训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加快转移相促进,输出地与输入地相协调,努力拓宽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效益。完善劳务输出管理服务组织,健全地区间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建立跨地区劳务输出移民基地,开展有组织的定点、长期劳务输出,鼓励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走出白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农民工服务站,帮助解决拖欠工资、子女入学等难题,为我市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方便。

3·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实现广大农村的社会和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文化短腿”局面,促进上述问题的尽快解决。4·建设和谐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该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因此,只有以和谐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才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削弱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全社会的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也能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洁净方便的饮用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最大程度地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高农民生活质量,在这些方面,白银市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可以,分阶段分步走。先规划短期目标,在做长远打算。

三、影响农村和谐的主要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制约因素不断出现。只有实事求是地剖析这些因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1.农村贫富差距逐步扩大。与农村改革发展相伴随,农村出现了个体私营企业主、建筑包工头、中介机构人员、高技能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往往有着规模不等的产业,家境殷实,发展势头强劲。他们的优势地位不断显现,有的当了村干部,其中不乏“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领军人物。但普通村民,多从事传统农业,有的常年或“候鸟” 型地外出打工,不少农户处于贫困状态。到2006年初,农村贫困人口(低于683元)为2365万;农村低收人人口(684一一9科元)为4067万人,共麟32万人。全国还有两千多万农村人口面临返贫的危险。致贫原因不尽相同,或由区域自然环境差所致,或由自身素质(文化程度低,技能差)、疾病、意外事件等情况所致,或兼而有之。白银市的情况也是如此。

2.农村经济纠纷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增多。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经济交往中,出现合同纠纷、承包纠纷,本是正常现象。倘若处理得当,便不会影响社会和谐。但目前我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司法不公现象突出,个别农民法治意识淡薄,往往运用非理性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由此引发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比较多。而采用非理性方式解决经济纠纷,一旦见效,就会产生连锁反应,群起效尤。其中也有政策原因。近年来,征地拆迁拖欠土地补偿款和环境污染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地方政府,违背征地拆迁政策,甚至动用非法手段强行拆迁,引发农民上访,影响恶劣。有的农民为了多拿补偿费,则临时突击盖房种树,漫天要价。还有,矿区农民环境恶化,影响生产生活的问题很突出,类似的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

3.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干群矛盾涉及村级财务、计划生育、宅基地、公益事业等方面。其中,有的是政策因素造成的。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三种补贴”(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的兑现,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捉高,土地纠纷急剧上升。因此,中央出台的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还需有实施细则加以配套。干部素质与农民致富需要相距甚远,容易疏远干群关系。目前农村生产经营型、技术型干部少,辐射带动能力差。多数干部不能向广大村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服务。不少村民对村干部信任感、信赖感下降,失落感上升。

4.有的村“两委”“内耗”现象仍然存在。村委会“海选”,必然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非党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也就无法实现。有的非党村委会主任受宗族派性影响,同村支部分庭抗礼。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重要问题”的界限并不明确。有的支部书记实行家长制,大小权力揽着不放,甚至怕大权旁落,极力阻挠符合人党条件的非党村委会主任人党;有的村委会主任则不让支部插手村务。村“两委”缺位、错位、越位问题,在有的村较为突出。个别村书记主任争公章、争账本,闹得不可开交。而双方都各有一部分群众支持,会导致群众之间的不团结,个别村为此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5.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弱化。村“两委”既要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决定,又要维护农民利益,理应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心骨。但是他们都是农民,家庭生产经营是其主业。当上级指示、农民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做到两全其美或三全齐 美,非常困难。在为村民办事与家庭生产经营之间,公心与私心之间,孰轻孰重,天平向那头倾斜,经常在考验着村干部。有的村干部私心很重,光顾自己发家致富,甚至损公肥私,群众极为不满,致使不少农村凝聚力下降,主心骨缺失。这些年,一些农村宗族势力泛滥,邪恶势力抬头,大多与此有关。

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系统思考与对策建议

1·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以农和农村基层组织为和谐新农村建社的主体。教育和培养大批面向未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义和谐新农村的基本保证。新型民是指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一的农业或其他技能,并能实现知自我更新、技能自我提高的农民培育新型农民是我国由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的必要条件。与此时,各级政府还应扶持建立各种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改变长期存在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式,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毫疑问,在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中,农民、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是可或缺的主角,他们的积极性和造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决定着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各种技术段和实施程序的成败。在建设社主义和谐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的方案制订和制度设计中,政府及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需要更的智慧、更新的理念和更足的勇气要从战略全局出发,解放思想,转观念,积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大地方政府用于和谐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力度,以确保和谐新农建设健康有序地顺利进行。否则建设和谐新农村就只能是一句话,更无法实现全社会的和谐。过建立依靠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民群众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工作机来推动和谐新 农村建设目标的现,要依靠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通艰苦奋斗来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新农村的“20字”目标,是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于一体的综合建设目标,需要有组织有领导地推进,而推进的动力应该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关键就是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工作制度、领导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打破过去以自然村建立党组织的传统做法,围绕产业发展和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建立党组织;通过组建党群共富产业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经纪人与中介组织作用;实施党员“创业富民”工程和对无职无位党员设岗定责,为党员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新作用提供有效载体,彻底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信息不灵不敢富、新技能不懂不会富、实力单薄不能富”的“三不”问题。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的本质就是农村综合经济和直接面向“三农”的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就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主要矛盾是农业资源共享水平低,基础设施较差,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旺,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由计划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两种体制摩擦激烈,转换成本增加等带来 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以及诸如农村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实践证明,县一级是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交汇点,由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本身经济功能比较完善,改革易于在此突破,因此也应该是很多问题得以解决的突破点。所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县域经济运行要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全力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新农村建设之路。正是从这个视角,我们认为发展县域经济是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好县域经济,才能解决我国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保证经济、生态、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大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通过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考虑光热水土等农业要素,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和区域化主体功能,比如白银市可将全市分为5个区类,实行专业化、区域化布局。南部半干旱农业区以林草产业为主,实现草、畜同步发展;北部沙漠边缘农牧业区以防风治沙为重点,发展壮大畜牧业和沙产业;沿河及城郊农业区以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建设沿河经济走廊;高扬程提灌区以培肥地力为重点,建设粮经牧综合农业区,提高土地产出率;干旱农业区通过地膜覆盖和集雨补灌,重点发展以小杂粮为主的绿色农业,搞好生态恢复和保护。要按各自特色优势,建立不同 类型的示范园区,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和新机制,培育区域主导产品,建立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立特色主体农产品集中生产基地、深加工基地及集散市场。

3·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解决好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发挥广大农民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键是要确保农民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短期实惠、长期受益,从而激励他们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建设自己的幸福家园。因此,和谐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为根本,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为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进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把和谐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和谐新农村建设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收入得到更快地提高。其次应将和谐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结起来,使和谐新农村建设能促进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让农民享更多的社会福利。同时还要把谐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民主决策结起来,使和谐新农村建设过程成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化的过程,切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断完善。

4·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转移付和地方各级财政扶持农村发展力度。在当前体制下,我国村级织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特别是农实行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全部取消后,原有的农村收费项目被取消,的收入来源尚未找到,国家财政移支付维持村务正常运转和村干误工补贴都不够,兴 办村级公益业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可见,谐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就是资的不足。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村,没有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和人居环境的根改善,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良好风民俗等方面的培养是不行的,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足够的资作支撑。因此,随着我国综合国的不断提升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理念和措施应该逐步加以落实付诸实践。通过加大中央和地方级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调整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盖农村的范围,加强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等措施来支持和谐农村建设事业。今后,政府征用地出让收益也应主要用于农村,改变目前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政可用财力中占有比重过大的情况扩大地方财政收入渠道,扭转靠“地生财”增加地方政府财力、筹集镇建设资金的釜底抽薪倾向。除之外,还应该积极推进农村金融革,借鉴吸收世界上多数国家在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利用长期的政策融资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成功经验,为来自各方面的投资主体创造良好的和完善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和谐新农村建设资金。总之,国家要通过税收、公共财政、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四大手段,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合理。要通过税收调节过大的收入差距,在教育、卫生、医疗、低保、住房、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和压力。这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式。国家通过转移支付对低收入社会人群、不发达地区加以扶持,平衡过大的经济差距。再就是建立安全的社会保障网,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做好这些工作,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治安才能从根 本上好转,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5·和谐新农村建设要在制度创新上有所突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需要在巩固以往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的综合改革。

(1.)细化农村政策,增强针对性。政策过于笼统,必然缺乏针对性。应当适时出台与众多社会阶层并存状况相适应的农村社会管理的政策法律。现在,涉农政策往往“一刀切”,比如“一事一议”的规定,农村公共支出按人头平均分担,没有考虑农民收人多寡状况,村民苦乐不均,滋生抵触情绪,农村公益事业难以兴办。为此,迫切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细化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尽快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有财政、金融、人才、教育、社保等配套措施。二是解决扶优扶强与农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问题。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巫需做强做大,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延伸长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但帮贫解困工作要同步进行,要相互兼顾。重在建立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农村贫困户的利益对接机制,形成双方相互依赖、利益均沾的和谐相处的双赢格局。帮贫解困应当标本兼治,“输血”与“造血”并举,注重培育造血机能,消除贫困根源。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保制度,解决因天灾人祸造成的贫困问题。建立和健全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包括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技能,解决低技能农民的贫困问题。通过利益纽带,密切各阶层关系,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奠定农村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三是坚持找准“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点。“多予”应当侧重于农村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少取”的重点是治理巧立名目乱收费问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农民是受益者,也应当是主要参与者,政府应当引导农民出资出劳,把国家投人与农民投工投劳有机结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要防止超越农民承受能力,违背农民意愿,加重农民负担。“放活”的重点是消除对农民的各种事实上的歧视,从体制机制上给农民以真正的国民待遇。(2.)完善农村经济纠纷调处机制。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债务纠纷、干群矛盾等等,归根到底,都源于经济生活。只有从经济关系人手,才能根本解决农村社会和谐问题。计划经济时期,约束机制是很强的,主要靠行政命令、收人分配、思想禁锢、政治威慑等,人们的行动自由受到很大限制。农村社会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农民收人在低水平上大体平均,经济纠纷较少,社会虽谈不上和谐,但大体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涉及农民经济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甚至缺失。现行的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法规,不适应农民职业多样化的实际。而传统的道德、法律、宗教、风俗习惯、纪律等社会规范,又缺乏强制力。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各种不和谐因素也就必然增多。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纠纷调处机制,化解经济纠纷,保持社会和谐。

(3).搞好村民自治,化解农村干群矛盾。目前村民自治,重在尊重民意,建章立制。一是农村民主选举的程序需要进一步规范,坚持直接、平等、差额、无记名投票原则。要解决村民政治参与度低、宗族派性甚至“村霸”把持选举、宣传发动不充分等问题。二是要把农村党支部领导民主决策结合起来。党支部作出的涉及农民利益的各项决定,必须通过法定程序,经由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才有效力。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凡是不经法定民主决策程序,做出的事情(土地出让、担保、借债等),村民概不认可。三是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程序化、规范化、长期化。要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办事结果、程序和标准都要公开。四是要从群众威信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中发现、培养、使用人才。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将机关中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充实到农村工作第一线。(4).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凝心聚力,减少“内耗”。一是要明确村“两委”工作职能,即决策、发展、管理、服务。为此,村“两委”成员,要行得正,站得直,自觉树立其在村民中的良好形象。尤其是支部书记要德才兼备,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团结,一心一意为农民服务。在搞好决策、发展、管理、服务中,树立威信,站稳脚跟。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书记的权威应当是群众拥戴的结果。农村党支部要发挥村委会的作用,保证村委会的村务管理权,为村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二是提倡村“两委”交叉任职、书记主任“一肩挑”,以减少干部人数,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办事效率。

(5).创新农村党建模式,调动村干部积极性。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是广大农民憧憬的农村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为此,需要发挥 农民的主体作用,还要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但关键还是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各地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农村党建比较典型的新思路是“产业建支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经济社会结构、组织方式和就业方式,催生出了各种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农村合作社。党员流动性增加,农村党支部难以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于是,“产业建党”应运而生。目前已有产业聚集、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乡村园区、行业协会、合作组织等多种模式。农村党组织如何发挥领导作用?一些地方创立了以“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级经济组织+服务组织”一体化设置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运行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互动双赢。农村党组织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名分、手段、载体。,农村干部任职于经济组织,一般号召型的“动嘴干部”转变成了实干型的“动手”干部,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学习技术,搞经营,共同致富有了载体。村干部集多种职能于一体,通过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互动双赢,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

6、提高乡镇政府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能力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当前,我国整个政府改革的总体趋向就是服务型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的乡镇政府其职能定位更应集中体现。首先,要坚持“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总体上由“管制”、“索取”的职能形象转向“服务”“、奉献”职能形象。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种子补贴等就是最好的体现。其次,要科学定位 职能。乡镇政府的本质职能不应是“经济调节”,也不应是“招商引资”,而是必要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面对“三农”的具体服务,如农技、水利等农业服务,教育、扶贫、公共卫生等农民权益保障,交通、治安等农村社会治理服务等。这是构建和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要求。再次,要明确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分工。长期以来县乡政府之间职能分工不明确,上级政府随意向乡镇推卸责任,安排本应由自己完成的事务,导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职责权限不统一,最后结果是“上面落好,乡镇挨骂”。应该根据乡镇的地位与能力,科学明确界定其职能范围。基本要求是县级部门不得将本部门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乡镇政府,需要乡镇政府配合的工作,上级有关部门应给予相应的财力和物力保障。可以设想几个层次:(1)本职职能,如民政、计生、村镇规划、社会保障、信访、农业服务等;(2)协助职能,如税费征收、村居委会换届、社会治安等;(3)合作职能,如财源建、路网改造、植树造林等;(4)自愿职能,如招商引资等。然后,根据职能定位,来重新设计政绩考核体系。

(2.)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与创新机构改革是职能转变的具体落实与表现。乡镇机构改革多次进行,每次都有新进展,同时又不够彻底,问题依旧,周而复始。现在的改革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创新和深入。湖北首推的“乡镇配套改革”就体现多种创新:(1)乡镇只设党委、人大、政府三个领导机构,不再设政协机构,变传统的“四大家”为“三大家”。(2)撤销原来所有的内设机构,职能重新整合,成立“三办一所”。即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和财政所。(3)实行交叉任职,精简领导职数。乡镇党委设党委委员7—9名。交叉任职人大、政府的领导者。(4)科学核定编制,精简人员。一、二、三类乡镇的行政编制分别不超过45名、40名、35名。机关干部采取考试和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者多途径分流。(5)改革“七站八所”体制,坚持“以钱养事”,建立服务“三农”新体制。这样的职能设置其创新体现在“:乡镇体制改革不是一种单项的改革,而是一次综合性的改革;改革并不限于乡镇政府本身,也包括县直部门及事业单位的改革。改革不是单纯的机构和人员的‘精简’,而是着眼于‘转制’‘;简政放权’也不是政府机构内部的权力重新分配和调整,而是致力于‘政、企、事’的分开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还权于社会’。”

(3).改革财政体制,加大对乡镇政府的财力支持力度

首先,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切实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其中也应包括加大对乡镇政府的财政和支持力度。其逻辑分析为:其一,由于农村问紧迫而又底子薄、欠账多,农村管理与服务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以提供乡镇范围内居民和农民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其二,乡镇政府与农村自己无力承担。大部分乡镇财政是吃饭财政,有的甚至连吃饭也成问题,根本承担不了本乡镇范围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同时为了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建设小康社会,农民负担不但不能加重而且要减少减免。其三,在农村基层自己承担一部分成本的基础上,需要加大国家的财政投入比重,或者减少对县乡税收的上交比例,加大基层的分成。同时,把一部分职能上收,如农村义务教育应有国家承担。现在县 乡财政供养的人员中,农村教师平均占了一半,成为县乡财政一大负担。

其次,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一要足额保证财政预算,免除乡镇“要吃饭就不能做事,做了事就要饿肚子”的窘境。坚持“因事设财,据财做事,财随事走,财事平衡”的原则。二要明确各种专项预算,如人头费、办公费、各项服务职能费,划分明确,避免吃大锅饭或挪用服务资金。同时加强监督与管理。三要加大财务工资制度改革,如实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限制招待费、精简财政队伍等。

[参考文献]

[1]罗海平.社会主义和谐新村建设的路径探析———“农联”模的集体化之路[J].当代经济研究2006,(2).[2]王世玲.和谐新农村建设第三次“农村革命”[N].21世纪济报道,2005-10-12.[3]高新军.乡镇自治,大势趋[N].南方农村报,2005-09-2 [4]高新军.免税后我国农村面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

[5]李昌平.“后农业税时代”乡镇体制重建[EB/OL].http://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zt/rdnys/200510240107.asp.[6]李志远,张晓光.搞好农业合开发,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EOL].http://www.studa.net/nongcu061014/09453114.htm.[7]李昌平、董磊明:《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乡镇 体制改革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项继权:《湖北乡镇改革新思维》,《学习月刊》2004年第7期。

第二篇: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李自恩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同时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开展新农村建设,使广大群众从中受益,值得思考。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胡锦涛指出: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所以说新农村建设不是政绩工程,也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一项惠农利民的民心工程。首先,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在工作中,要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民风民俗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要突出一个“实”字,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特别是贫困山区,要尊重和保护好山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要多征求群众意见,多做调研,不能因为新农村建设而增加群众的负担,破坏或改变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其次,新农村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短期运动,而是需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要在“好”字上做文章,要让老百姓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并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带动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同时,新农村建设关键还是要着力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中,明确地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只有充分的发展农村经济,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农村的歪风陋习才能彻底的得到改变,乡风才会文明,所以要千方百计拓宽广大农民的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实现脱贫致富找准出路。就元谋而言,通过不断的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该县现在基本形成了山区种烟、坝区种菜的农业发展格局,通过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发展打工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经济基础。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许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实施了取消农业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通达工程等惠农利民的政策措施,农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近年来,元谋县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实施“农业富民”战略,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不断了鼓起来,各种农用机械、家电用品、交通和通讯工具逐渐在农村普及,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变。但是,在偏远的山区农村,由于受气候、交通、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增收的渠道依然狭窄,增收的速度依然很缓慢,生产和生活水平还很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其次是素质不高,思想观念保守,一些地方存在的封建迷信、酗酒赌博、不讲卫生等歪风陋习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不符合,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充满的憧憬,但出钱出力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依然严重,自身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强,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坐等观望心理。

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键是要解决“人”和“钱”的问题,也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

一是要提高农民素质。首先要提到村干部的素质,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村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要把那些群众公认,能带头致富、善于奉献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多途径、多形式强化村干部培训,不断增强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提高村干部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使村干部真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次是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要以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举办田间学校等形式,加强农村实用技术、致富信息、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本领,继续实施好村民代表制度和“一事一议”决策制度,不断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财务管理,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同时,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治理和打击农村封建迷信、赌博、不讲卫生等歪风陋习,积极倡导邻里和睦、敬老爱幼、互帮互助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通过宣传教育来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素质,逐步扭转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中存在用水难、运输难、通讯难等问题,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其次是要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种植结构,要从各地气候、资源、交通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着眼长远,要在建产业、创特色、树品牌上下功夫,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继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在新农村建设中,只要牢固“政府为主导、农民是主体”的理念,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和管理村事务的本领,规范村务管理,逐步改变农村存在的各种歪风陋习,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元谋县委宣传部

第三篇:关于近郊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近郊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同时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开展好新农村建设,使广大群众从中受益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所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值得思考。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所以说新农村建设不是政绩工程,也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一项惠农利民的民心工程。对于新农村建设本人认为应把握三点:

首先,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在工作中,要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民风民俗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要突出一个 “实”字,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其次,新农村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短期运动,而是需要长期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所以新农村建设要在“好”字上做文章,要让老百姓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并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带动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最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着力点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中,明确地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只有充分的发展农村经济,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农村的歪风陋习才能彻底的得到改变,乡风才会文明,所以要千方百计拓宽广大农民的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二、近郊镇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实施了取消农业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公路村村通工程等惠农利民的政策措施,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开展中,也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和问题,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和对待,并加以解决。

第一,干部群众的发展观念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贯彻落实的推动者在基层的各级领导干部。从目前看来,我们的干部群众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实践中,虽然近郊乡镇的干部群众思想比较活跃,但从发展观念和思想准备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一是许多干 部群众认为近郊乡镇应首先发展,仍习惯于等、靠、看、要的被动作为,不善于在实践中大胆地摸索和探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用办法;二是一些基层干部在领导农民群众发展致富上,存在“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虽然也有`想法,但缺办法,尤其是一遇到实际问题,缺乏敢碰硬、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胆识;三是部分干部仍存在着片面追求个人政绩,热衷于一些样板工程、示范基地建设的行为,容易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挫伤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与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脆弱的农村基础设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尽管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农村基础设施相对仍然薄弱,特别是在个别地区农业靠天吃饭的情况依然存在,比如我市的南部山区和东部丘陵地区,大多数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和脆弱。另外,就是近郊乡镇,基础设施也不是很完善,比如我现在工作的华山镇虽然地处近郊经济实力相对较好,但在道路、供电、供水、市政等基础设施方面和城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第三,滞后的农村社会事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的卫生事业发展中,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装备水平差,加之乡村卫生院所的医务人员大多学历低,很难保证农民群众的就医质量。对科技文化的投入相对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从根本上未改变。虽然大多数村已建设了文化大院和图书 室,但真正充分利用的很少,形同虚设。农村教育经费还需加大,学校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山区教师紧缺,师资水平急需提高的问题很突出。虽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年年增长,但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仍需加大投入,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三、近郊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近郊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乡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在基层乡镇的工作履历,应重点把握五个方面:

第一,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把经济发展起来,建设新农村就缺少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经济支撑。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之所以把“生产发展”放在五个方面要求的首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撑,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能取得多大成效,最终要依靠发展生产来决定。生产上不去,经济不发展,基础不牢固,新农村建设的其他目标就实现不了,建设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必须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作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生产发展的目的是 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好生活。只有让农民富起来,使农民口袋里有了钱、过上了富日子,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体现以人为本。因此,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郊镇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升农村经济基础。真正形成规模化的现代服务业和竞争力强的工业产业,发挥工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反哺能力,实现对农村的拉动效果;其次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壮大主导产业,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我市南部山区就是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开发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平原乡镇就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经济作为,提高农经比例,具体到华山镇就是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和设施农业,同时以依托区域内温泉和万亩荷塘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三要拓展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塑造“绿色经济”形象。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有力措施,扶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真正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第二,抓好城镇规划。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投资巨大,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广大农民,在短时间内都不可能拿出建设所需的资金,只能是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因此,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安排,分段实施。当前有些村镇,由于建设规划长期滞后,“有新房、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对于华山镇这样的近郊乡镇,规划显的尤其 重要,规划的缺失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浪费了许多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和资源。为此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前应在搞好规划和建设试点上下功夫,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性工程。要跳出传统的“规划模式”,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既要制定省、市区域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还要制定县域、乡镇和村庄的具体建设规划。

就华山镇而言,地处近郊,位于济南市东北部,在推进片区开发和旧村改造工作方面存在天然优势,前几年因为没有科学的规划,严重阻碍了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当前我镇结合省市重点工程的开展,采取规划先行的思路,以小清河综合整治工程为契机,加快沿线村庄村的旧村改造和片区开发。结合二环东路“双快”建设的时机,加快推进二环东路沿线片区的开发步伐,配套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

第三,为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实事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总体上看,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这两方面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农民最关心的是“水、路、气、电”四件事,因此,建设的重点是要让农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走上更加顺畅便捷的路,用上安全清洁的燃料,用上既经济又有保障的电,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作为地方政府,我们要围绕“水、路、气、电”这 些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为农民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当前,发展社会事业的重点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发展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严格落实省市区对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镇村容貌整治,推进环卫进农村工作,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第四,提高农民素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创新四个因素。其中人力资源是最关键要素。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在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工程中,农民无疑是主体,是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最重要资源,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据调查: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7年,其中文盲和半文盲也占了相当一部分。大量低素质人口集中在农村,直接制约了农业发展、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也比较缺乏。这显然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必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同时针对农技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实施和推行农村科技人员下乡驻村制度,使科 技人员长期蹲点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农民种、养技术,传授和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还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当前广大农民渴望掌握新技术,渴望提高产量,渴望致富,但是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理解、接受新技术方面困难重重,更不要说应用新技术,实现科技致富了。广大农民对旨在致富和提高生产技能的教育培训具有强烈要求,他们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焦点还是在提高自身收入上,对投资少、见效快、易掌握的实用技术比较看重。所以,培养新农民,必须大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通过教育和培训,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使现代化农业新技术迅速渗透和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与此同时,还应使农民掌握1—2项相关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水平。

第五,强化基层班子建设。建设新农村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实践证明,沿袭旧的观念、旧的工作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日益发展的农村工作需要,作为新时期的农村基层干部,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工作新途径,对当前农村工作,应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是推动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必要手段,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采取定期组织学习、专题培训、上门座谈等办法,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农民进行深入的说服教育。

二是坚持示范引导。示范引导,是教育农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执行党的政策,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方法。常言道身 教重于言教。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广大乡村干部要自觉实现自身转变,要从以前的指挥员转变为运动员、引航员,当好农业技术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带头人和引路人。

三是坚持主动服务。提供服务,是转变农村基层组织职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客观需要,是乡镇职能由职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需要;乡村干部主动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者,转变为扑下身为群众的服务者,要切实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变管理为服务,为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创造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是坚持依法行政。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处理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农村矛盾,要使群众心服口服,干部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政策水平。要对农村干部、群众开展法制教育,扎实推行依法行政。

五是坚持农村民主化进程。加快农村民主化进程是大势所迫,大势所需。如今农民民主意识增强,参政议政意愿迫切,再像过去那样“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今后做农村工作必须保证群众心里明白,气顺、思想通。

总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聚全社会之力,集全民族之智,从当地实际出发,狠抓措施落实,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思考

打造桥头堡、美化后花园

-----xx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xx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我县的东大门。随着武灌高速建成投运,其区位优势凸显,成为我县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是我县名副其实的桥头堡。xx乡是陇上江南的代表乡镇之一,山青水秀、气候温润、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抓好该乡新农村建设,彰显其山水人文、特产和区位优势,把该乡建成我县美丽的后花园,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实现两翼带动战略意义重大。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作为包乡单位领导,在全县经济工作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重要会议后,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多次深入xx乡,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就其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乡有x个行政村,xx户农户,总人口xx人,国土面积x公顷,其中耕地x亩,人均占有耕地x亩。201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x万元,农民人均均纯收入x元,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亩、粮食总产量x吨,现有花园面积x亩、茶叶产量x吨。总体来看,该乡除茶叶产量较好外,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占有土地等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经济作物茶叶和外出务工。由于该乡属c重大建设项目水库淹没区,大部分村社为移民搬迁重建村;有相当部分农户沿212国道线两岸就地利用零星建房;灾后重建时,高山农户易地建房到沿川地带,造成居住地与农业生产区远离。因此,人多地少村落散、住房耕地 两分离是该乡农村的突出特点,这为村民发展经济带来困难。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县委政府对xx乡的7个村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计划。其中建设精品村和示范村各1个,达标村5个。这体现了县委、政府对我县东大门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了及时落实县委、政府的重要决策,继县经济工作等重要会议后,我于3月5日召集人大办、粮食局、广电局、县农行、大鲵保护站等联乡单位领导在县人大会议室召开会议,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将7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实行联乡单位包抓责任制,其中人大办包抓中坪、肖家沟两村,广电局包抓余家湾、侯家沟两村,粮食局包抓联丰村,县农行包抓后渠村,大鲵保护站包抓肖家坝村。要求联乡单位要一把手负责,抽调具有独立一面能力的干部蹲点工作;人大办主任xx负责各联乡单位和包抓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掌握各点的整体工作动态,对各包抓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协调沟通、汇报。同时要求各联乡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高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对整体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统筹谋划,形成合力;要求各工作人员严明纪律,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厉行节约,吃在食堂,住不超标。随后,组织联乡单位进驻中庙乡,与乡党委、政府进行衔接沟通,在深入村社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村情特点,综合考虑计划资金等因素,确定了“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统筹谋划,因村制宜,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按照上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在拟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后,已在各村试点启动。目前,候家沟村风貌打造完成一样板房,周家山启动

户,余家湾村启动

户。整体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乡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是第一年实施。该乡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农户住房多为灾后重建砖混结构;住户集中的村社建筑规范,街巷整齐。这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因素。但也同样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具体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点多量大,建设任务重。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点共

53村,xx乡建设任务为x个村,建设村占全县总任务的x%,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社占全乡村社的x%。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比例。

2、乡情特殊,遗留问题多。由于xx乡是近几年重大建设项目涉及移民搬迁安置和灾后重建重点乡,在过去移民安置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建房土地置换、农田复垦、安置补偿、援建房分配等工作,历史原因,形成上访案件多、遗留问题多,社会矛盾复杂,既是和谐稳定的隐患,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阻力。

3、村情各异,基础条件差。x乡人多地少,土地瘠薄是共性。除整体搬迁的x住户较为集中外,联丰、后渠等村社,农户住房沿公路零星散布。农户集中的村社,有利风貌打造,但亮化、美化和环境整治难度大;住房分散村环境整治和美化难度小,但风貌打造难见效果,同时道路硬化和亮化工程量大,耗资较多;

4、农户分散,统一标准难。新农村建设的风貌、道路、环境等各项内容有统一标准。但x乡的相当部分村社农户分散居住,其住房大多因地就势而建,建筑风格各异,其道路硬化和村社亮化及小景点打造难以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5、经济薄弱,产业发展难。x乡的大部分良田为库区淹没,可用土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以茶叶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因受土地制约和投入不足,更兼 分散经营效益不高,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难度大。要达到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6、缺乏经验,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项目在x乡是第一次实施,乡村干部和农户均无经验可言,要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不断完善,工作难度的确不小。

7、资金不足,确保效果难。按照全县今年下达的建设农户数和质量标准要求来看,户均投资较去年明显减少。面对量大面宽任务重、投资有限标准高的现实状况,看米下锅,既要全面完成任务、又不超过投资规模,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尚存在不少困难。

8、劳力缺乏,农户热情待激发。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空巢”现象,造成劳力缺乏。农业耕作主要依靠留守老人和妇女,她们同时负担看管留守儿童重任。因而,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参与的热情不高,要完成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做细致的群众动员工作。

三、工作思路和对策

通过走村入户,深入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分析现状困难。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乡情综合考虑,要打好中庙乡新农村建设漂亮仗,实现县委、政府的惠民工程,应采取如下对策。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九个结合”。

1、统筹谋划,项目实施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农村是社会矛盾的集中所在。乡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实现社会管理的前沿阵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通过乡村基层组织来落实,面对广大群众面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要顺利完成中庙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必须统筹谋划全局工作。尤其是中坪村灾后重建援建房分配;麒麟寺、余家湾村移民安置、土地复垦,联丰村灾后建房土地置换和肖家 沟等村水毁道路、护村河堤及人饮工程恢复等工作,要同步着手工作,做到新农村建设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以缓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赢得群众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因村制宜,建设标准与具体村情相结合。

鉴于各村基础情况不同,按照新农村建设内容要求,综合考虑村民共同利益要求,各村的建设内容其侧重点各异。即:中坪、余家湾两村以风貌打造、道路硬化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进行产业开发、小景点打造等。肖家沟、候家沟两村以风貌打造、亮化工程为主,结合开展小景点打造、环境整治和特色产业开发等。肖家坝村以亮化工程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开展风貌打造等。后渠、联丰两村以沿公路线开展风貌打造、亮化美化为主,结合开展便民桥建设和道路硬化、环境整治。

3、标本兼治,完成当前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整治脏乱差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工作。建设符合新农村标准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抓好现状整治的同时,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村民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要建设统一垃圾处理设施,配备环卫专职人员,定点定时统一收集各投放点的垃圾,维护好日常环境卫生。三是建立村民卫生公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由环卫工人监督执行。四是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推行环境卫生模范户和黄牌警告户制度。让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使赃乱差现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4、循序渐进,分户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为使实施方案更加完善,风貌打造达到预期效果,并力争避免返工或超投资标准,对既定的各村先行打造一至二户样板户,进行核算成本、评估效果、完善设计后,再行在全村全面推进。

5、注重宣传,村民投劳与政府奖补相结合。

鉴于建设资金不足,在合理用好政府奖补资金的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官民互动、齐心协力的要求,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另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入三分之一的建设资金,使政府投入的有限资金得到放大。

6、加强领导,民主决策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是为百姓美化家园的工程,农户是主体,尤其是风貌打造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要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同时,由于工作量大面宽,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乡党委政府一把手双重总责制,推行各点领导和包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组建由乡、村、社和联乡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把关审定实施方案,与施工队鉴定工程建设合同,做到责任明确,阳光操作,依法有序,管理规范。

7、深化改革,特色产业与土地流转工作相结合。x乡目前的特色产业有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和小花生等。但由于受土地和投资不足的制约,均未形成集约式规模化经营,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特色不特、精品不精,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生产经营效益不高。为此,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用好村民自治法和农村土地流转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大力培植各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组织的同时,深化农村改革。在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出让、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将有限的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论证筛选适合乡情的特色产业项目,推进多元投资体制,一方面争取国家扶持,另一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和吸纳民间投资,壮大规模、打造精品。成立以乡村社领导、当地贤达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以五个有利为原则,即:有利农户增收、有利确保农户长远利益、有利壮大产业规模、有利精品打造、有利吸引客商和能人大户加大投入,以实现双赢增效目的,研究出台适合乡情的土地流转公约,以同村同地价格同、同方流转利益同为基本原则,制定土地流转程序和基本地价标准,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8、创新方法,群策互助与利益引导相结合。

x乡新农村建设的各村村情和户情不同,建设内容既有公共基础设施,又有住房改造和太阳能热水器配置等个体利益项目,有积极参与的农户,也有热情不高的农户,有劳力充足的农户,又有劳力缺乏的农户。要使整体建设进度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在加强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开展邻里互帮、亲朋互助,帮助劳力缺乏的农户完成建设任务。对计划数量有限,但农户均愿配置的太阳能热水器发放,采用谁积极、谁优先,谁对公益建设投入大、谁享政府奖补资金多的有奖配备原则,以灵活多样的利益引导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9、彰显优势,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美丽家园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山青水秀、生活环境好,三省交界、战略区位重要,物产独特、具有江南特色是中庙乡的三大突出优势。

因此,x乡的远景发展,尤其是产业布局要借鉴过去碧口工业小区建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经验,要把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综合考虑,杜绝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业项目在此落户。x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应围绕山水和地利优势做文章。其指导思想应 为: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位优势,依托特色资源,突出“四大产业”(生态农业、仓储物流业、库区水上风光和茶园观光休闲旅游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六个基地”(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油桐、油橄榄生产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即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开发步伐,把该乡建成经济繁荣、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村民安居的现代新农村,使之成为体现文县特色的靓丽桥头堡和美丽后花园。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二要编制远景规划,建设有章可循;三要整合项目资金,满足投资要求;四要筛选论证项目,使之有序推进;五要加强宣传工作,争取多方支持。六要制定优惠政策,争取招商引资。

第五篇:建设和谐新农村(竹板)

建设和谐新农村(快板儿)

诸城市枳沟初中管清军李术高

打竹板,响连天,咱们大步走上前,手拉手,肩并肩,以德治国记心间;手拉手,肩并肩,百尺杆头再登攀,党政军民齐携手,祖国万岁到永久;心爱心,心连心,为党为民献忠心,手拉手,肩并肩,开拓进取不停闲。人心齐,泰山移,团结一致做大事;人想富,马想肥,农民向往小康村。诸城大地开新篇,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打竹板,响连天,走到农村看一看。为了建好新农村,各行各业齐动身,政府修建致富路,企业帮扶建社区,修公路,搞绿化,社区大楼建起来,治安法律卫生院,便民服务到家门。工作效率大提高,政府人民一家亲。为了提高民收入,政府精心想对策,主管人员招商忙,建起工厂到家乡,打工不用天涯走,出门就是大工厂。社区领导真是好,团结农民把心交,建设小康是大事,领导带头咱紧跟。

打竹板,响连天,迈开大步走向前。新世纪,新发展,蔬菜大棚一片片,远看——水茫茫,近看——像云山,农村面貌大改变,党的决策是关键。土地固定人心安,无拘无束思发展。华夏文明几千年,尊老爱幼代代传。人民走上致富路,百姓都把高楼住。蒸蒸日上新气象,环境优美人向往。改革开放就是好,幸福生活节节高。

打竹板,响连天,喜看祖国大发展。新一代的农村人,家事国事都挂心。天宫神九天上飞,对接成功显国威。蛟龙下潜七千米,五洋捉鳖创奇迹。经济发展大跨越,社会和谐民心安。和平使者发声音,国际形象大提高。中国崛起利世界,中国制造献爱心。有些国家嫉妒心,偏作蚍蜉撼树状,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打竹板,响连天,我们生活比蜜甜,社区就是我的家,人人都很爱护她。水电气暖皆俱全,比起城市也不差。卫生洁净空气好,出门再不两脚泥。教育卫生到家门,上学就医挺方便。老人还有敬老院,休养生息度晚年。活动运动场所优,健身器械啥都有,青春舞步跳起来,谷子秧歌扭起来,老当益壮乐呵呵,精神焕发就是帅。走进网吧学科技,网上还能问专家,养殖种植烦心事,请教专家就能治。农村文化大发展,健身娱乐起辉煌,每当夜幕拉起时,锣鼓笙琴响当当。

打竹板,响连天,幸福生活人心愿。抓住机遇大发展,迎接挑战奔向前,和谐共处齐努力,建设美好新家园。学法懂法爱环境,公共设施要爱护。不忘集体人心暖,不忘国家有余粮。抗震救灾献爱心,一人有难大家帮。弱势群体要扶助,先富还要帮后富。有福同享享太平,有难同当挡虎狼。大河流水小河满,祖国强盛小家安。富裕不忘开源人,党恩浩荡幸福源。富裕不忘开源人,党恩浩荡幸福源。

(作者姓名:管清军单位:诸城市枳沟初中身份证号码:37078219680708联系方式:***)

下载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加速富民兴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镇党委领导......

    新农村的和谐文化建设思考

    [内容提要]:当前,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社会转型、基层政权软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及负面效应,改革滞后不适应新形势等因素,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思考(五篇)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信息工程10-01 姓名:王会民 学号:541007070138形势与政策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信息工程10-01 姓名:王会民 学号:541007070138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浅谈新农村建设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项艰巨的任务,当前农村建设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建立和完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领导管理......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需要。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一、农村民营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宁波民营经济是宁波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发放的排头兵、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和对外形象的代表者。宁波民营企业的相当一部分根植于......

    坚持村务公开 建设和谐新农村

    坚持村务公开 建设和谐新农村 --庙滩镇喻家湾村“三资”管理典型材料 喻家湾村位于谷城县南15公里、庙滩镇北5公里处,东临汉水,西依浅山丘陵,303省道穿境而过。 我村现有2个村......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