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类题目解题技巧
政治类题目解题技巧
根据公选常识部分政治选择题的命题特点,我们归纳总结了发展趋势定位法、“第一”判定法、关键词暗示法三种解题技巧。这些技巧和方法为大家快速答题提供一种思路,为获取高分铺设捷径。
一、发展趋势定位法
发展趋势定位法是指利用一种事物的发展趋势(趋于好的方面)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总的来说,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是光明的,也就是说越来越好,是一个渐进的前进过程。只要大家抓住了发展的这种趋势,对一些宏观的经济政策的发展走向问题就不难把握。并且发展的途径有很多种,如:由点到面,由内到外,由东向西等等,这些不同的发展途径可以为我们解题提供新的思路。
例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
【技巧解说】本题考查经济发展阶段,重点是考查我国经济区域政策的发展趋势。利用上述的技巧来看,本题是从宏观上来阐述经济区域的发展。我们讲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好的,发展的途径包括由点到面,由东向西等等。所以,本题我们利用由点到面不断扩大范围的发展途径来推测,就可以顺利得出答案。
首先,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是选了一个点,就是经济特区。(具备一定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1979年我国首先提出“经济特区”一词,并在深圳加以实施。)其次,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是趋向于“以点带面”来发展,所以有了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可以说,我们国家经济区域发展的面是越来越广的。因此,可以选出是西部大开发政策,这个区域政策的面比沿江沿边的范围又开阔了一些。最后,也就不难得出共同发展的这个政策目标。所以,本题答案为C。
二、“第一”判定法
“第一”判定法是指当选项中出现“第一”的字样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第一”常常成为出题点。做题时,首先要对有“第一”字样的选项进行判定,一般情况下就可以排除一到二个选项,有些选非题,可根据“第一”直接选出答案。
首先,在选择题的选项中,说法比较绝对的选项,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错误选项,“只能”、“完全”等是比较直接的绝对说法,而“第一”、“首位”等则属于间接的绝对说法。“第一”这样较绝对的说法,错误的机率很大。
其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远远没有发展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和程度,很多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考中,说到中国的某方面是世界“第一”的时候,多为不正确选项。
例题1:关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取得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B.截至2008年底,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一
C.2008年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到8.7年,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
D.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不足40岁上升到70多岁
【技巧解说】本题主要结合时事政治来考查建国60周年的成就。利用上述的技巧来看,首先浏览选项后,发现B项有“第一”的说法,那就应该重视“第一”,利用“第一”判定法来解题。B项中“第一”的说法较绝对,而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贸易总额与发达国家
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容易判定B项为不正确选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虽然有所增长,但还达不到“第一”的地位。
例题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C.已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D.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技巧解说】本题结合时事政治来考查改革开放30周年的成就。
利用上述的技巧来看,“第一”的说法较为绝对,应该给予重视,C项容易判定为不正确选项,可排除此选项。到目前为止,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还是美国。
A项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说法不准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再加上人口众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城镇人口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农村人口人均GDP还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B项符合事实。目前我国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先得到控制,然后逐年减少,D项不符合实际。所以,本题答案为B。
三、关键词暗示法
关键词暗示法是指题目中有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对正确做出答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和把握这些关键词,就能根据关键词暗示的意思,迅速作答。
关键词暗示法多适用于题干内容的描述对选项有一定暗示的题目。关键词可能暗示了一个范围,或者一个领域,也或者是前后相符的一种搭配。看到一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迅速的抓住其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来选定答案。
运用关键词暗示法要注重两点:一是找出关键词;二是找准关键词的分析角度。例题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
A.合作B.繁荣C.和谐D.友爱
【技巧解说】本题考查政治知识中有关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问题。
利用上述的技巧来看,本题的关键词包括:民族关系、基本特征。我们就要从选项中挑选一个最适合于民族关系特征的词汇。用合作来描述民族关系的特征,显然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少数民族都是中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一般不用合作这个词汇。繁荣更不能用作民族关系的特征。而友爱与团结、互助重叠度较高。综合比较选项中四个词汇与民族关系的搭配来看,只有和谐与民族关系的搭配最为恰当,应该选择C项。
例题2:我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西藏问题”的实质是()。
A.主权问题B.宗教问题C.人权问题D.民族问题
【技巧解说】本题考查西藏问题。
利用上述的技巧来看,本题的关键词是中国内政、实质。通过关键词的暗示可以得知本题考查的是关系中国内政的“西藏问题”的实质。实质就是一种事物的本质,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这种本质。综合四个选项,只有主权问题是直指事物本质的问题,其他三项都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是一种侵犯主权的途径,所以应给予排除。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问题”的实质不是什么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人权问题,而是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问题。本题答案为A。
例题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
A.科学发现能力B.技术发明能力C.模仿创新能力D.自主创新能力
【技巧解说】本题突出表现了关键词暗示法。在本题中关键词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自然暗示了创新的重要性,利用这种暗示,很容易就能正确选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选项。本题答案为D。
第二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政治类题目解题技巧[最终版]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政治类题目解题技巧 根据公选常识部分政治选择题的命题特点,我们归纳总结了发展趋势定位法、“第一”判定法、关键词暗示法三种解题技巧。这些技巧和方法为大家快速答题提供一种思路,为获取高分铺设捷径。
一、发展趋势定位法
发展趋势定位法是指利用一种事物的发展趋势(趋于好的方面)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总的来说,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是光明的,也就是说越来越好,是一个渐进的前进过程。只要大家抓住了发展的这种趋势,对一些宏观的经济政策的发展走向问题就不难把握。并且发展的途径有很多种,如:由点到面,由内到外,由东向西等等,这些不同的发展途径可以为我们解题提供新的思路。
例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技巧解说】本题考查经济发展阶段,重点是考查我国经济区域政策的发展趋势。
利用上述的技巧来看,本题是从宏观上来阐述经济区域的发展。我们讲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好的,发展的途径包括由点到面,由东向西等等。所以,本题我们利用由点到面不断扩大范围的发展途径来推测,就可以顺利得出答案。
首先,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是选了一个点,就是经济特区。(具备一定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1979年我国首先提出“经济特区”一词,并在深圳加以实施。)其次,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是趋向于“以点带面”来发展,所以有了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可以说,我们国家经济区域发展的面是越来越广的。因此,可以选出是西部大开发政策,这个区域政策的面比沿江沿边的范围又开阔了一些。最后,也就不难得出共同发展的这个政策目标。所以,本题答案为C。
二、“第一”判定法 “第一”判定法是指当选项中出现“第一”的字样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第一”常常成为出题点。做题时,首先要对有“第一”字样的选项进行判定,一般情况下就可以排除一到二个选项,有些选非题,可根据“第一”直接选出答案。
首先,在选择题的选项中,说法比较绝对的选项,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错误选项,“只能”、“完全”等是比较直接的绝对说法,而“第一”、“首位”等则属于间接的绝对说法。“第一”这样较绝对的说法,错误的机率很大。
其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远远没有发展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和程度,很多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考中,说到中国的某方面是世界“第一”的时候,多为不正确选项。
例题1:关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取得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B.截至2008年底,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一
C.2008年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到8.7年,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
D.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不足40岁上升到70多岁
【技巧解说】本题主要结合时事政治来考查建国60周年的成就。利用上述的技巧来看,首先浏览选项后,发现B项有“第一”的说法,那就应该重视“第一”,利用“第一”判定法来解题。B项中“第一”的说法较绝对,而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贸易总额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容易判定B项为不正确选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虽然有所增长,但还达不到“第一”的地位。
例题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C.已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D.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技巧解说】本题结合时事政治来考查改革开放30周年的成就。
利用上述的技巧来看,“第一”的说法较为绝对,应该给予重视,C项容易判定为不正确选项,可排除此选项。到目前为止,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还是美国。
A项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说法不准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再加上人口众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城镇人口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农村人口人均GDP还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 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B项符合事实。目前我国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先得到控制,然后逐年减少,D项不符合实际。所以,本题答案为B。
三、关键词暗示法
关键词暗示法是指题目中有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对正确做出答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和把握这些关键词,就能根据关键词暗示的意思,迅速作答。
关键词暗示法多适用于题干内容的描述对选项有一定暗示的题目。关键词可能暗示了一个范围,或者一个领域,也或者是前后相符的一种搭配。看到一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迅速的抓住其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来选定答案。
运用关键词暗示法要注重两点:一是找出关键词;二是找准关键词的分析角度。
例题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
A.合作
B.繁荣
C.和谐
D.友爱
【技巧解说】本题考查政治知识中有关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问题。
利用上述的技巧来看,本题的关键词包括:民族关系、基本特征。我们就要从选项中挑选一个最适合于民族关系特征的词汇。用合作来描述民族关系的特征,显然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少数民族都是中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一般不用合作这个词汇。繁荣更不能用作民族关系的特征。而友爱与团结、互助重叠度较高。综合比较选项中四个词汇与民族关系的搭配来看,只有和谐与民族关系的搭配最为恰当,应该选择C项。
例题2:我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西藏问题”的实质是()。
A.主权问题
B.宗教问题
C.人权问题
D.民族问题
【技巧解说】本题考查西藏问题。
利用上述的技巧来看,本题的关键词是中国内政、实质。通过关键词的暗示可以得知本题考查的是关系中国内政的“西藏问题”的实质。实质就是一种事物的本质,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这种本质。综合四个选项,只有主权问题是直指事物本质的问题,其他三项都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是一种侵犯主权的途径,所以应给予排除。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问题”的实质不是什么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人权问题,而是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问题。本题答案为A。
例题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
A.科学发现能力
B.技术发明能力
C.模仿创新能力
D.自主创新能力
【技巧解说】本题突出表现了关键词暗示法。在本题中关键词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自然暗示了创新的重要性,利用这种暗示,很容易就能正确选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选项。本题答案为D。来源:考试大-公开选拨领导科技题目虽然内容包罗万象,但其作为单项选择题,具有一定的出题思路和出题方向。做单项选择题的通用方法,譬如排除法、求最佳答案法、逻辑推理法等都可以有一定范围的适用。本部分根据公选考试的实际情况,从真题出发,创新总结出词义联想法和绝对说排除法这两种在科技题目中具有最普遍性、最有效的解题方法,希望能够在考场上助考生一臂之力。
一、词义联想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且具有客观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所考知识点不熟悉的话,发散性的联想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词义联想法,又称信息词解题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中的信息词,进行联想,从而选出与信息词有关联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词义联想法常适用于考查概念性的题目,在遇到陌生的科技词条的时候,考生可以运用该方法协助解题。
例题1: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A.能量守恒定律
B.大爆炸理论
C.暗物质学说
D.黑洞理论
【技巧解说】宇宙起源的理论,属于比较生僻的科技常识。这种题目,我们可以通过信息词的字面意思来判断答案。先通读题干,可以看到“起源”是本题中对该理论最关键的提示,因此确定其为信息词。再分析选项,可 以很直观的看到,“大爆炸”非常形象的说明了新事物产生的一个方式,正与信息词“起源”相对应。正确答案为B。
运用此技巧,可以避免在陌生的科技词条上徘徊,而是直接直观的联想,大大缩短答题的时间,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例题2: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因能量增加而向空间释放出大量高速运行的(),它们可能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造成严重的影响。
A.带电粒子流
B.热气流
C.飓风
D.陨石
【技巧解说】太阳风暴的概念比较生僻,而本题考查的角度更是增加了题目的难度。即便是对“太阳风暴”略有耳闻的考生,也很难清楚地知道其实质是“高速运行”的什么物质。因此,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观察题目,寻找是否有其他的信息,能够让我们进行联想。
由题干中的对“无线电信号”产生影响可知,该物质是与“电信号”有关的,而选项A的带电粒子流正是和“电”有关,故为正确选项。
二、绝对说排除法
语文课上,在我们学习语气时,就接触过类似“都”“很”“十分”等程度副词。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普遍的应用,在考题的选项设定上,也同样广泛存在。
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说,排除法是一种很好用的解题方法。“绝对说排除法”说的是,如果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绝对说,那么剩下的一个最有可能是正确选项;如果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绝对说,那么这个最有可能是正确选项。选项因为这些绝对词的出现而具有了绝对的语气。因此辨识绝对词(包括显露的和隐藏的)是运用本方法解题的最关键步骤。
在科技题目中,经常出现的绝对副词包括:全部、都、只能、无法、不可、一定、彻底、非常等。
例题1: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A.隐形飞机机身涂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电磁波
B.混沌理论在很多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
C.U盘格式化后,信息不可恢复
D.土星环是圆的
【技巧解说】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四个选项分别说了四个知识点,短时间内从中得出正确答案较为困难。但通过分析选项,可以发现C项中“不可恢复”带有很强烈的否定语气,“不可”为绝对副词,即该项为绝对说选 项。而ABD则没有绝对副词,因此根据“绝对说排除法”,C项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2:飞机与火箭飞行原理的区别是()。A.飞机都有机翼,火箭都没有机翼
B.飞机只能在大气层中飞行,火箭可以在大气层以外飞行
C.飞机无法用液态氢作燃料,火箭可以用液态氢和液态氧作燃料
D.飞机靠机翼上下气流的压差产生的升力飞行,火箭靠向后喷射高温高压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飞行
【技巧解说】本题出题深度比较深,对于飞机和火箭的飞行原理进行了考查,但因为选项中多个绝对副词的出现使得本题难度降低。A项中的“都”,B项中的“只能”,C项中的“无法”都是科技题目中常出现的绝对副词。因此根据“绝对说排除法”可知,在三个选项为绝对说的情况下,剩下的一个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为D。
备战历史、文学以及哲学思想等人文常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若能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甚至能提高命中率。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时间推算法、首尾两端法以及关键词突破法三种解题方法。
一、时间推算法
有些历史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偏僻,迷惑性较大,并且与时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加上考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可能不够清晰,以致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形。此时,考生若能转换思维方式,运用时间推算法,认真分析题干,会发现题干中往往包含有解题的突破口。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挖掘题干中隐含的时间线索,然后结合相关知识推算出答案。
例题1: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朝的按亩纳税 D.西汉的编户齐民
【技巧解说】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农业税征收的起源,考点较为偏僻,考生若对相关内容记忆的不够清晰,很难作答。但若按下列步骤分析,也能得出答案:
第一步,认真分析题干,转换思维方式,挖掘隐含条件。由“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可以得出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2600年前。第二步,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得出,2600年前约为公元前600年左右。
第三步,结合相关知识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600年我国正处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A。
例题2: 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国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日全食,全食带从滇藏开始,横贯人口稠密的长江流域。这次日全食是从1814年至2309年在中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该奇观可谓500年一遇。我国早在3300年前就有关于日食的记录,该时期我国正处于()。
A.殷商时代 B.春秋战国时期
C.唐代 D.北宋
【技巧解说】本题的考点更加偏僻,更适合运用时间推算法解答,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步,认真分析题干,由“我国早在3300年前就有关于日食的记录”可以得出,我国最早有关日食记录的时期为公元前1300年左右。
第二步,结合相关知识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1300年我国正处于殷商时代(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A。
二、首尾两端法
有关历史事件排序的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判断一连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此种题型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例题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汉
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技巧解说】本题无需分析各个事件的具体时间,只需掌握大致的时间段即可,可对各个选项从头或从尾进行判断。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A项进行从头分析,司马迁修《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晚于文景之治,故予以排除。
第二步,对B项进行从尾分析,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岳飞抗金发生在 南宋,故B项错误。
第三步,对D项进行从尾分析,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年间,而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应晚于安史之乱,D项错误。
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C。
例题2: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周世宗改革→秦始皇统一中国→管仲改革
B.盘庚迁殷→三家分晋→国人暴动
C.漠北之战→巨鹿之战→淝水之战
D.黄袍加身→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岳飞抗金
【技巧解说】本题运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分析,可以提高答题速度,节省考试时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尾分析A项,管仲改革发生于春秋时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故排除A项。
第二步,从尾分析B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末年,而三家分晋发生在春秋末年,故B项错误。
第三步,从头分析C项,漠北之战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巨鹿之战发生在秦代,故C项错误。
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D。
三、关键词突破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关键词比较明显的试题。有些选择题的题干已包含大量的信息,特别是关键词,可以提示我们该从哪个方向进行思考,或将哪部分知识进行筛选、判断。这种题的答案往往隐藏在这些关键词之后,抓住了关键词,便找到了解题之道。
例题1:相传我国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每次作完诗后,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白居易这样做的目的是()。
A.检查作品的韵律是否琅琅上口
B.检查作品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
C.检查作品的主题是否符合大众兴趣
D.在普通大众中推广自己的作品
【技巧解说】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文学知识,不算很难,如果用“关键词突破法”便可快速解出答案。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读题干,首先根据后面的提问来找关键性的字句,然后根据这些关键性字句的相关信息来求取答案。
第二步,题干问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怎样做,联系前文,是“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这样我们便很快找到了关键性的字句。第三步,再往深处思考,为什么是“目不识丁”的老太太,答案应该就隐藏在这个关键词之后。
接下来,我们只要看看哪个选项跟“目不识丁”存在着前后的逻辑关系,便可轻松解出此题。四个选项中唯有B项的“通俗易懂”与“目不识丁”前后逻辑衔接得上,正确答案选B。
例题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技巧解说】这是一道围绕时事热点来考查文学常识的试题,出题思路比较新颖,此题也可以用“关键词突破法”来快速解答。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题干问的是思想来源,很容易注意到问题的关键字是“和”字,前面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只是一件新鲜的“外衣”。
第二步,通常的做法是避重就轻,尽可能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此相关的信息,比如上题中的“和”字,延伸开去,会联想到诸如“和谐”、“以和为贵”等耳熟能详的字眼。
第三步,根据这些熟悉的字眼来寻找答案,其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如上面提到的“以和为贵”、“和谐”便是儒家经典的核
第三篇:2018考研政治:原因类分析题解题技巧总结
2018考研政治:原因类分析题解题技巧总结
来源:智阅网
考研政治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类型。而考研政治主观题主要是分析题,分析题大致可分为意义类、体现类、措施类、启示类、原因类等五种基本类型,不同的类型题要对应不同的思路。
原因类题型
1、特点简析:“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而且无论是问题、现象还是措施、对策,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或消极)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原因”类设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普遍感觉到难以找到有效的、相对比较“管用”分析方法,因而此类问题的得分率总是很难得到保证。
2、思路点拨:“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是联系教材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教材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教材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象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
四是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3、失误提示:学生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很容易出现单打一的问题,联系教材分析时脑子里只有课本知识了,联系材料分析时脑子里只有材料内容了,联系主体分析时又只有几个不同的主体了,而联系地位分析时又只剩下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了。而现在不少题目往往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进行分析。所以在答题过程中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上述我们讲解的主观题的类型,及其具体的解题规律,对大家的复习备考都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好好学习。《考研思想政治理论主观题应试宝典》这本书对大家主观题的复习和答题技巧,都有所指导,大家要认真利用学习。
第四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解题技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方向】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三、【阅读方法】
①要了解传记的阅读特点和传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章一些微小信息的提示;
②要抓住传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把握文章对人物描写叙述的地方,深入了解传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③最好把自己置入书中人物中,阅读传主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这样就会有切肤之感,阅读起来也顺畅些;
④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四、【传记有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五、【人物传记的整体阅读】
从传记阅读的命题上来说,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关于传记的文体知识,特别关注如何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如何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这类内容。这就要求阅读者要善于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要做到这些就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传记阅读方法。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同学们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另外,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六、【传记阅读方法解说】
◆解题的基本步调
传记阅览题的解题思绪、要领可与原来的高考现代文阅览中学语文卷子题的解题思绪、要领联系起来,联合传记作品的具体特点,咱们可按以下思绪步调去解题: 1.揣摸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千,当真审题,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一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儿”形成明确而强烈“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览文本韵有力指示。2.理清脉络,整体驾驭
第一遍速读文本:第一步,弄清作品按啥子挨次社团材料,传主的糊口经历是如何贯穿起来的,驾驭文本的布局思绪;第二步,整体体会文本内部实质意义,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领实,弄清文段写了传记主人翁哪一些事,体现了人物的啥子性格、品质特点;第三步,区别出作者品题的身分,弄清作者的首要概念和基本偏向是啥子。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
第二遍精读文本:携带问题,有意识地细读全文,注重具备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尤其注重叙述之外的此中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他议论性、阐发陛等内部实质意义。夸大两点:一是思虑问题要畏首畏尾;一是准确圈定答题信息区域。4.深思熟虑,精确抒发
将问题与文本精密跟尾起来,对文本内部实质意义作深入思虑,对传记人物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绩等和作者所持的立场作出自己的阐发、判断。对试题具体问题思虑阐发时,对峙“整体原则”“语境原则”和“知世论人、知人论事、事中见人”原则,问啥子,答啥子。在抒发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掉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高雅、精确。1.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
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它必须真实地再现传主的人生经历,反映传主的精神品质。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会涉及传主本人的言论。因此,答题时要注重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2.人物传记主题多元,但基本方向明确。
作者在为传主作传时一定会渗透进自己的创作意图。这些创作意图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展现传主人生经历,再现当时社会现实和时代风貌;二是展现传主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或平凡的一面,再现传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表达作者对传主的钦佩之情;三是从传主身上得到关于人生、社会、生命的独特感悟和认识。考查方式 :
1.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如对重要词语、句子和内容的理解、作品风格的分析、人物形象评价、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等。
2.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二是运用传记知识分析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从目前所见的考试题型来看,基本上都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一般分成三大题,共25分。
第一大题一般为分析综合题,多侧重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案可以用原文原句作答或在原文原句基础上整合而成。主要问法及应对策略举例如下:(1)概括传主人生阶段——紧扣传主身份特点,留主删次切分人生阶段进行作答。(2)概括传主的性格特点——抓住传记叙写的事件和文中的细节描写。(3)传主成为伟大人物受了那些方面的影响——找准答题区间,分层概括。(4)文中从哪些角度体现了传主的个性特点——把握文章写作层次并逐层概括。
第二大题一般为鉴赏评价题,多涉及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主要问法及应对策略举例如下:(1)某一细节描写的用意——应从文章选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反映时代特点)、体现传主的个性等角度作答。(2)简答某一段文字的作用——从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有利于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作答。(3)为什么选择传主的某个人生阶段来详细记叙——因为这一阶段是传主成长过程的一个关键时期,或这一阶段最能突出作者的创作意图。(4)对文中某些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或其他重要句子的理解——应多从作者在传主身上得到的关于人生或社会的独特感悟入手去理解(这和对传记的主题理解密切相关)。
由以上归纳可以看出,第二大题的设题多和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有关,而答题的角度则应多从传记的真实性和主题(创作意图)入手。
第三大题为探究题,一般主要问法及应对策略举例如下:(1)文章的选材或结构安排是否恰当——多从真实性和是否有利于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入手作答。(2)某个人物成为伟大人物或某部作品产生的原因——多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入手作答:主观原因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客观原因多从社会时代特点和别人的帮助等角度考虑。(3)如何评价传主——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不可凭主观印象片面作答。(4)从传主身上得到什么启迪或受到什么教益——结合题干问法中暗含的答题方向,紧扣文本作答。
总之,答传记类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观点要先行,即在答题前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答题前要审清题干的问法,根据问法层层深入逐层作答;第三,答题时应注意结合文本作答,不能无限制地开放。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一)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二)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
(三)如何对传记进行鉴赏与评价和探究
学会鉴别传记材料。传记是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传记作者要通过对材料的深加工来透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并有力地表现出来。在阅读时,要注意鉴别材料是否恰当,即作者选取的材料是否能充分表现传主的特点,从这些材料里面是否能得出令人认同的推理、判断或结论。
对传记传主作出评判。一部传记里面既包含传主的立场,包含传记作者的立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立场。读者要学会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对传主立场、传记作者立场做出适当评判。在阅读中,可以从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叙说的方式上来体会作者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评论,通过对传记的阅读要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评价其功过得失。
这类题目通常是论述题。答题应像写作一篇小的议论文,首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要结合文中的事例、细节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再次表明观点。
(二)一、文体的基本特征:
1、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解题指津:
1、解题原则: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2、解题技巧: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象。传记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之中,组合在传主生命的转变之中。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3)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4)把握文章结构。
指点: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A、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B、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该注意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任意一种进行分析:a、将句子分层进行概括;b、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5)分析表现手法:
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读者陌生
详写
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选材的目的——详略得当
读者熟悉
略写
不符合主题
B.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表现人物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性格,使形
心理描写
象血肉丰满
塑造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的方法
自然环境
环境
烘
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
托
他人
C.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6)探究题:
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涛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考点结构图
通过传主形象而传递的主要观点及基本倾向
为表现传主而体现的文本特色
疑难点(取决于传主与社会的相关关系)
传记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影响(取决于传主的品质)
传主的形象特征
为表现传主形象采用的表现手法
文章结构(为表现传主形象服务)
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围绕传主而写的事件
附:传记阅读的一般步骤
1.根据文本,勾勒传主人生事件,有事件点勾画时间轴,将传主人身轨迹形成一维的线;
2.由传主的人生轨迹尽可能多的涵盖所体现出的专著精神品质与性格特点(注意此时是从传主身上体现的二维空间坐标);
3.由传主进入作者,(如果是自传那就直接进入下一步)找到作者的观点,或提炼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由此及彼,牵制传主。构成三维空间;
4.根据以上就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与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写作处理意图。(注意,由于人物传记个侧重分析综合以及探究能力,所以在鉴赏这个能力层级上会有所减弱,当提问时,只要有以上四个方面入手便可迎刃而解)
5.探讨作品反映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观点与艺术处理提出看法,进行探究。
第五篇:浅谈初中政治解题技巧2
浅谈初中政治解题技巧
黄超平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中学 广东 紫金 517400)
摘要:初中政治是一门容易被学生忽视的学科,在解题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不懂解题技巧,本文就初中政治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初中
政治
题型 解题技巧
初中政治是中考必考科目,但是现实中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这门学科,一方面认为分值与语文数学英语比起来不算大;另一方面觉得这课程难度小,容易得高分。然而,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在解题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想就解题技巧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裨益。首先从题型说起,全国各地政治题型不尽相同,主要有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题。每种题型均有它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 1.题型特点:
单项选择题是一种考查学生记忆、理解、辨别能力的题型,主要考查识记和理解水平较低的基础知识,侧重于知识的再认能力。单项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组成,题干通常是一个不完整陈述和缺少某些成分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单项选择题可以变形为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是答案具有唯一性和最佳性,因而也是较为容易的题型,同时也是同学们选择准确率较高、得分较高的题型。多选题每小题一般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答题的基本要求是全部选对才能得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因而是同学们在答题中感到棘手、难度较大、容易丢分的一个题型。2.解题思路和方法
(1)答题基本要求“四审四排法”
四审:
①审题干:把握关键词(时间、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主旨意思
②审设问(正向或逆向选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③审题肢(正确或错误)
④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
四排:
①排谬法(排错法)
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2)例子:第一单元(1.1)《我上中学了》(粤教版)同步测试
跨入中学的大门,一切都是陌生的,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取得好成绩,以下建议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尽快熟悉新教师,融入新集体 B、尽快了解新学校
C、尽快认识新同学,建立心新友谊 D、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事情 做题思路: 四审:
①审题干:中学、陌生、尽快适应、环境——与我们中学新变化与积极适应新生活有关。
②审设问:以下建议中你认为不合适,逆向问题,选择不对的项目。再看问什么,以下建议应为怎样做,所以应该是怎么办的,所以我们要选择不适合的行为。
③审题肢:看选项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④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
四排:
①排谬法(排错法)选项本身错与的可以排除,例如:第6题,BCD选项都是错误的
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例如:第13题,A项,如果不看题目是对的,但是与我们的漫画相对应是不太相关的。
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例如:是因为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所以成绩后退。不是因为成绩后退,所以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3)注意几种特殊的选择题
I、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候选项中有些应该选或应该不选。在四个选项中,包含有不该选的内容可以排除,不包含有该选的内容的也可排除。(即排误与选对相结合)。第8、12、14题。
II、反向选择题
此类题目的题干设问常为“下列理解错误的有”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此类试题为反向选择,在整个试卷中间或会出现
一、两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反。所以,审题必须要细心。第1题
III、辨析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一般以引文、漫画等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漫画往往带有讽刺性。该类题型注重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或漫画中的人物出现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要特别注意:
①如果题目的“设问”考查对引文或漫画的理解,那么判断一个选项选与不选并不是以这个选项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例如:第13题,如果问:途中反映什么现象,答案就是A
②如果题目的“设问”考查分析引文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错误及其原因,请注意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这是有区别的。答案就是B
二、简答题
简单题技巧性比较小,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可:
1.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把握题目的限制性。
3.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人手,揭示出题眼。4.分层。
5.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6.行文过程可简洁明了。
三、辨析题
从内容上讲,辨析题分为命题正确式、命题错误式、命题片面、正确与错误混合式。从形式上讲,有材料式、对话式、访谈式等。下面就结合例题,谈谈这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例题](2008年山东潍坊市中考题)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有必要认真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某班以“话理想现实,绘人生蓝图”为题召开主题班会。
[活动:畅谈理想现实] 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同学们有两种观点: A:只要把握住现实,有没有理想无所谓。B:理想和现实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请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辨析。解辨析题大体上分三步走: 第一步,辨。辨,就是要辨别正误。针对题中的观点,要明确指出是正确还是错误,如“此观点正确”、“此观点错误”、“此观点片面”等,不能似是而非,如“此观点可能对”“此观点可能错”“此观点基本正确”等。例如本题应指出观点A是错误的,观点B是正确的。
第二步,析。析,就是分析事理。说明题中的观点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释,要紧扣题意,重点突出。解答本题时,针对观点A可从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等方面分析即可,针对观点B可从理想与现实的联系和区别等方面分析即可。
第三步,概。概就是概括结论。在辨明是非、分析事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要注意照应材料,深化主题。
【参考答案】
A:这一观点不正确。因为:
人生需要理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理想的历程。
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具体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本身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把握现实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减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学习和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
理想不仅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还能让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B:这一观点正确。因为:
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在于:理想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理想和现实的联系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通过艰苦奋斗和实践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
四、分析说明题
分析说明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由集中反映某一社会热点或现实问题的背景材料和依据背景材料所设置的问题两大部分构成。这类试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思想性。
例:做好2007 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与以往相比,“好”“快”前后顺序做了调整。“好”在“快”前,成为2007 年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提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为了实现“又好又快” 的发展思路,我国政府应怎样做? [解析]回答此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从而突出主题 “好和快”。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在本题中,我们得出的有效信息有“经济发展”、“好”、“快”,这些信息涉及到的原理和观点主要有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答案提示](1)①是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需要,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需要。
(2)①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自主创新之路等。
五、探究题
实践探究类试题已逐渐成为各地中考思想品德的压轴题。它一般以活动为载体,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创设情境或活动中的问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倡导个性化和多元化。下面结合例题谈怎样解答这类试题。
【例题】小王和小张准备买光碟,刚到书店门口,有人向他们兜售盗版光碟。假如是你,你怎么办? 解答这类试题可以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审题。一是审材料,明白关键词句、主要观点、中心思想;二是审问题,了解试题的要求、分值。
第二步,回归教材,找准相应知识点。带着从材料和问题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准确地回归教材,并注意跨章节甚至跨年级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是解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解题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说明是什么、分析为什么、陈述怎么做。答案要符合正确方向,紧扣教材知识,层次分明,书写工整。
第四步,复查。检查答案观点是否正确,是否遗漏要点。
【参考答案】(1)我不买。(2)盗版行为是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行为,买盗版则滋长了违法行为。(3)买盗版也不利于我们维护自己的消费权。(4)我不买,劝其他同学也不买。劝贩卖者停止售假行为;如不听则向有关部门举报,打击这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