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
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针对传授型教学系统,瑞奇鲁斯将教学策略分为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三类。在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中,何克抗将教学策略进行如下归类:
与获得认知学习结果有关的方法策略有:讲授法、启发式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操练法、实验法…… ﹔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示范-模仿法、操练-反馈法……﹔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
与建构主义有关的方法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通达式、问题解决式、研究式、协作式(协作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讨论式、辩论式、竞争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不同的策略)……。
第二篇:教学策略122
《教育策略》模拟试卷二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姓名:学号:成绩:
一、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5分)
1、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的主张学习者之间相互商讨。
2、“最近发展区”的观点认为“模仿”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3、学习任务越难就越能引起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
4、“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就是分层教学。
5、教师教学目标决策过程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是教学任务和要求。
6、“等待”是教师提问时必要的行为。
7、“避难就易”是提高不同认知风格者学习效率的唯一策略。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说明促进学生问题图式形成的教学策略。
2、简要说明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
3、阐述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4、简要说明“积极的集体交往”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中的意义。
三、论述题(12分)
联系实际,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四、说明题(13分)
说明教师如何提问,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
第三篇:教学策略121
《教育策略》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5分)
1、适宜的强化特点之一是强化能够增强学习者自信心。
2、学生学习方式中,“发现学习”优于“接受学习”。
3、影响教师教学目标决策的主要因素是教学内容。
4、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发展观”,有助于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5、学生参与教学的唯一意义是满足学生参与的需要。
6、“讨论”是一种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方式。
7、“制止策略”的效果与制止方式的强度成正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说明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
2、比较“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和“概念获得模式”异同。
3、简要阐述针对学习者不同认知风格的因材施教策略。
4、阐述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三、论述题(12分)
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四、说明题(13分)
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第四篇:教学策略文章
小学语文语感培养初探
摘要:加强学生语感能力是教学中的核心任务,训练语感的最重要方法是朗读和阅读。通过朗读与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掌握语言规律,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关键词:语感 朗读 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既然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那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十分必要了。
一、朗读与语感培养
学生在诵读课文时,不但可以做到“不懂解说,自晓其义”,更可以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训练语感。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感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想发挥朗读在语感的重要作用,需做到“三要”。
(一)朗读的数量要足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就显现出来了。蜻蜓点水,没有数量的保证,会使朗读趋于形式,不能起到朗读提升语感的作用。只有通过多次朗读,学生才能慢慢掌握课文内容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领悟出作者蕴涵的意图,对课文的词句和巧妙的布局以及感人的情感有深切体会,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实的感受。例如,《掌声》一文表现的情绪有起伏,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读出这些变化。同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入到情境中,领悟到人物的喜怒哀乐。
(二)朗读的品质要高
如果朗读不求质量,只求数量,那么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要想提高朗读的质量,学生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熟读精思,最后达到有真情实感地读。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以其丰富的文学和思想营养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这一中心似乎不难理解,但如果读起来平白无力,怎能算深透、到位? 大娘送打糕累昏倒了,救伤员失去了孙子,小金花救老王失去了妈妈,大嫂挖野菜失去了双腿,这些往事都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以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志愿军,通过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投入地读,读出真情。对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则可采用激情示范朗读、学生跟着自由读、指名个别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的场景跃然纸上,使“再见了,亲人”表达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这样就能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又如,品读《秋天的雨》时,教师可通过三方面进行:初读,读准读通,巩固生字新词;再读,读流利,可就词、句、段等内容质疑问难;悟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秋雨的美。如此循序渐进地进行品读,不仅能引领学生进入作品,领悟意境,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深层的意蕴,从而形 成语感。
(三)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朗读的形式若是过于单一,学生就不会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用不同朗读的形式。例如,对于结构严谨的段落,教师可采用“问读”的形式; 对于精彩句子较多、段落较长的段落,教师可采用“选择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趣;对于文章的对话部分,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表达感情的提示语分角色朗读。例如,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教师可让学生推荐了平时读书最好的同学来朗读,也可让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学生来朗读,还可让愿意朗读的学生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朗读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朗读的
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通过数量多、品质高、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提高了对课本内容中的词句、巧妙的布局以及感人的情感的感知力。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会产生真实的感受,其朗读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语感与朗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二、阅读与语感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多数情况下,我们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
(一)整体感知,培养语感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语感具有整体性特征,它要求对言语对象整体地、全面地、笼统地把握,而不是条分缕析,兼顾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的具体理解和切分。例如,教学《掌声》一文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围绕“掌声”提出问题来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如教师可提出“同学们为什么给英子掌声? 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等问题。在学生读后,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这一办法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获得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品读课文,培养语感
这个步骤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等,寻求并掌握知识规律。语文知识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必要条件。语文知识为语感培养提供了理性经验,使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语感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升华。所以,在品读课文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品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细微处也非常重要。对细微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比较,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有理性上的认识,这也正是学生经验积累的关键过程。叶圣陶先生就很注重对关键词的分析。他曾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指出诗句中的关键词是“圆”和“直”,通过对这两个词的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诗中旷远、荒 凉、寂静的意境。
(三)拓展延伸,培养语感
这一步骤是指学生在课后再次回味课文、阅读课文,完成作业。作业的布置应该以语感培养为主题,知识的练习要以应用性为主。如辨析反义词、同义词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练习,剖析课文中语言特色的练习等等。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有切实的言语体会,使语感得到培养。此外,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储备语言材料,这是培养语感的好办法。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 400 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 136 篇。对比旧版课程标准,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 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 14 篇。新课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吸收众多的词汇和句式,培养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难怪王尚文在《语 感论》中说:“感受优秀言语作品的言语是培养语感的摇篮。”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飞到书籍的百花园中尽力吸取营养和甘露,去感受、体验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去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久而久之,头脑中的语言丰富了,自然会有较强的语感。在指导学生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指导他们做好读书摘记,让他们分类摘录优美文章选段、好词佳句,指导他们制作阅读卡片,而且有布置,有检查。这样可使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积累了语感,使教学研究学生能及早进入“阅读自动化”,养成读书习惯,为今后进一步阅读大量文章打下基础。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何愁语感“营养不良”? 厚积必能薄发。只要我们重新审视、认识积累的价值,引导学生有效阅览,定能培养学生良好 的语感。
数量多、品质好、形式多样的朗读,并加以整体感知、精细阅读、扩张知识面的阅读,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当然,在语感领域中尚有许多课题有待我们去探索。而且,语感的形成不是立竿见影的训练,而是来自长期反复的语言实践。
低年级语言教学之我见
杭建芳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不了的。而要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因此,我觉得,挖掘文本中语言训练的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材最大的价值。字词句段篇皆是语言教学的内容。而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则以字词句为主。笔者下面谈谈在低年级教学中利用教材开展语言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图片开展语言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学习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物和直观图像都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当把文字同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时,就更易于儿童的理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图片进行语言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年级下册《会走路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觉得这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尤其是将作文写形象、具体的很好的一个点。但是,如果直接让学生想象着说,学生的语言一定是比较贫乏的。在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结合在一起,先向学生展示了一部分小写他们去过的一些地方的图片。然后再出现语言训练: 小鸟跟着小树去了______,看见了 ______;去了 ______,看见了 ______。要求学生用语言把刚才的美景说出来,让我们闭上眼睛也能仿佛再看到。学生一个个高举小手,说得有声有色。我抓住这个大好机会,让学生扩充内容,用语言再给大家画几幅美丽的图画,学生 兴致盎然。而我根据学生所说在黑板上画起了简笔画,相机指导,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除去这些特意设计的图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或者再现了课文的某个精彩片段,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蕴含其中,很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也是我平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很好的教学资源。
二、利用对比开展语言教学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文章缺少了这些词句,就不会显得那么精彩。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升华。比如二下有篇文章《猴子种果树》,文章描写乌鸦、喜鹊、杜鹃劝猴子的话结构相似,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时,可以请学生找一找这一规律,进而再让学生找一找相似中的不同。学生会发现,每段话的结尾都是不一样的,分别是“你有这个耐心吗?”“你能等得及吗?”“你不着急吗?”比较之下,学生会发现,这三句话表达的都是猴子没有耐心,等不及。那为什么课文要用三个不一样的句子来表达呢? 都用“你有这个耐心吗? ”不好吗? 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这样读起来文章更有趣,大家更愿意读。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
“ 我的生日到了,妈妈把我想买很久的书送给了我,我______”
“昨天进行了语文测验,今天,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得了一百分,我 ______”
“ 我 把 捡 到 的 十 元 钱 交 给 了 老 师,老 师 表 扬 了 我,我 ______”
让学生学着书上的写法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高兴的心情吗?因为这些经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是多样的:“我开心极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心里乐开了花。”“我开心地亲了亲妈妈。”“我高兴得喊起来:‘我得一百分了,我得一百分了!’”“我觉得无比快乐。”等等。学生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动、奇妙。此外,课文中一些精妙的词语的运用,更可以通过将去掉这些词语的句子与原句进行对比来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彩。
三、创设情境开展语言教学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中,如若没有对文本语言进行充 分地感受、体会与感悟,抛开作者情感,放弃感悟涵咏,把字词句从语境中剥离开来,进行孤立机械的操作和演练。这样的训练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也违背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征。因此,在低年级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来展开语言教学。如教学《木兰从军》,文后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理解“说服”,即要说得对方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答应。然后,我创设情境,请学生再现当时的场景。很多学生原来以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就行,在演一演的过程中才发现,仅这样说很快就会被父母反驳回来,根本不能算“说服”,自己还得继续说。正是在思维不断的碰撞中,学生说服家人的话语不再那么单薄,他们想到了说家庭的现状,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想到了说国家的忧难,虽为女子,但在国家面临灭亡的时刻也有为国分忧的责任;想到了安慰父母会小心行事,不让他人发现自己是个女子;想 到了说会勤练武功保护好自己,让自己平安归来。学生真正做到了“说服家人”,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显而易见,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实际,调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又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中要实实在在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终身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有感于《实用教学策略》
有感于《实用教学策略》
进修学校的学习任务之一就是阅读《实用教学策略》。业余时间我粗略的读了一遍,下面浅谈自己的读后感想。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对教学策略的探讨。第一部分是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背景等一般性知识以及对教学策略的概念的分析和澄清。第二部分是关于教学的基本策略理论,从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入手,将教学的基本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行为策略,教学管理策略,教学评价策略等四个方面。第三部分是从特殊教学策略着手,以语、数、外为例探讨学科的教学策略。读了之后让我深受启发,一定将这些使用的教学策略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书中告诉我们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我们,必须重视研究应该怎样教,怎样安排教学活动,如何处理教学时间和空间等有关教学策略的问题。教学策略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的针对性;整体性;前置性和过程性相结合;可操作性;灵活性。另外十二项教学策略研究内容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即:
1、建立激励性的课堂气氛的策略。
2、学习机会的策略。
3、课程结构的策略。
4、建立学习心向的策略。
5、连贯一致内容的策略。
6、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策略。
7、综合实践活动课策略。
8、支持学生参与学习策略。
9、方法教学的策略。
10、合作学习策略。
11、注重学习目标评价的策略。
12、成就期待教育策略。本书对这12项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概述,基本操作程序说明,以及生动的案例及评述。下面就几个策略谈谈自己具体的感想。
建立激励性课堂气氛的策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精心安排,语言行动的激发鼓励,师生双方情感的充分交流,从而获得高效率教学。激励是一个人学习事业成功的推动力,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是能充分发挥这种激励作用,将使教学效果成倍增加。激励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励可以使学生得到振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师生的课堂教学心理无疑应处于生动而活泼的状态。课堂教学激励性心理氛围的构建基于学生个人的心理认同,一旦学生心理与教师心理在学科知识领域相关问题上形成心理同构,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必趋于生动活泼,和谐共振的心理高潮必将随之涌现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在这一点上我自省自己做的很不到位,俗语讲“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赞美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是一生。可见,教师鼓励的重要性。而现实中自己往往忽略这一点,没有耐心,一两次说教之后就对学生失去耐心大声呵斥,如果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症状的根源,对症下药,用鼓励言辞替换愠色怒斥岂不是更好?这样也能增加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习机会策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现在的教学更加倡导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各种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尽可能为全体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使他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提高学习效能。教师应该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保持教学的流畅性,把握好教学过渡和调控好教学课堂的注意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建立学习心向的策略,乍看之一策略有点迷茫,止不住回去深入研究。建立学习心向也可以称为准备性学习,是在正式学习之前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对以后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定向作用。建立学习心向策略可以提高学生从广域网获得信息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分辨,总结,归纳,取舍及表达能力,可以增强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可以把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始终。其中在读到“建立学习心向学生组合方式”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对课堂中学生的合作式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它包括AA组合,AB组合,BB组合,个人单独组合。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无选择的让学生分组交流,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忽略了学生良莠之分,因此好多时候遏制了课堂教学,读了这些内容之后,我明白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有很多种,最好就是AB组合,学习优秀的和学习较差的组合,优劣互补,真正实现“兵教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因此,现在我重新将我班学生分组,优劣学生一组,成绩好的带动成绩差的,最终都能提高自身学习成绩,这个过程中,我也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前提是彼此组成互助合作组,均有所提高。
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策略,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由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问题所引发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要求教师要熟悉课本,要熟悉学生,掌控课堂的能力要高。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支持学生参与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条件和机会。只有学生参与了,才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思考空间;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快乐,在参与中磨砺思维品质。只有参与了,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更高。方法教学策略,我们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指导,以便学生今后用此种方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注重学习目标评价的策略,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学习目标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另外在实施学习目标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性,过程性,主体性和多主体性。
成就期待教育策略,教师对于学生的期待程度,对于他们帮助学生发展的努力以及学生对自身的期望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确立并传递对学生积极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期望。这种期望应能体现:教师对学生取得进步的信心,因而就必须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去付诸实现。有益的做法是,教师为全班和个体同学确定一个可行的最低水平要求作为目标,而不是以最高要求作为目标。这样的教育策略可以强调“鼓励”,克服自卑心理。注重“平等”,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差异”,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倡导“互动,探究,体验”,拓展创造空间,完善“评价”,体现教育人文性。
总之,《实用教学策略》所提出的十二项教学策略为我的课题研究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自己也积累了相关的教学理论,相信有了理论的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理论付诸实践已是指日可待。但是我发现将研究中心放在基于问题解决提高学生思维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不多,而且一些成果的重点是在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借助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对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作用方面做深入研究。同时缺少从思维发展角度分析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实践案例。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更深入的研究,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的服务好自己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