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里面的第一次
毛泽东思想里面的第一次
1、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2、第一次明确提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
3、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
4、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著作:《论联合政府》
5、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6、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共产党人>发刊词》
7、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
8、第一次最完整系统地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9、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0、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1、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将革命进行到底》
12、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献:中共七大刘少奇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3、第一次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到城市的文献:在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做的报告
14、第一次提出建设一项伟大的工程:《共产党人发刊词》
15、第一次系统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共产党人发刊词》
16、第一次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报告:《论十大关系》
17、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四次主要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签订的《江宁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注意: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又叫《江宁条约》);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攫取的权益有:协定关税、设置租借、领事裁判权、强占香港;而甲午中日战争的《马关条约》可以投资设厂;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可以驻扎军队。《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领导,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三中科学发展观,四中和谐最重要,十七大发展观,十八大成小康。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里面的第一次
毛泽东思想里面的第一次
1、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2、第一次明确提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
3、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
4、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著作:《论联合政府》
5、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6、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共产党人>发刊词》
7、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
8、第一次最完整系统地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9、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0、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1、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将革命进行到底》
12、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献:中共七大刘少奇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3、第一次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到城市的文献:在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做的报告
14、第一次提出建设一项伟大的工程:《共产党人发刊词》
15、第一次系统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共产党人发刊词》
16、第一次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报告:《论十大关系》
17、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领导,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三中科学发展观,四中和谐最重要,十七大发展观,十八大成小康。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领导权问题,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认清上述所有问题的依据认清中国国情(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三篇:第一次作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主观题(共13道小题)
1.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毛泽东在1941年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的这一精辟论述,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事求是”的实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指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则”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简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为了彻底清算并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党的主要任务。八七会议为党指明了革命斗争新的出路。3.什么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参考答案:这是毛泽东对企业内部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思想。具体内容是:企业内部要实行民
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4.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
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二,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本主义进行和平赎买的设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5.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什么?参考答案:
中国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许多特殊优点,国革命中成为领导阶级。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的残酷性和严重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底性。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增强革命力量。1)一切4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
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他们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这3)8
为
了(而不是从“本本”或“原
1927年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同时把对 富于组织性和纪有利于它在中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因此它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的坚决彻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工矿企业,便于组织和领导,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殊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有着重大的区别,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广泛、复杂和阶级利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两党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 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而国民党又力图限制、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武装力量,这就使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更加尖锐和复杂。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两党也未能建立起合作的组织机构,涉及两党关系及合作抗日的事宜,只能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而国民党总是企图剥夺其他党派的平等权利,发号施令,强加于人,这就增强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7.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是一种畸形的社会。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第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第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 订,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第三,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四,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8.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 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大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
9.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
参考答案:
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 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是封建主义的靠山,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者。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是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
10.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寻国家的出路,终于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第一,从当时的政治情况看,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第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第三,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猛烈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障碍。
第四,1914~1918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的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的一面,对此必须加以限制,而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
11.新文化运动是指?
参考答案:新文化运动于亚915年9月兴起,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它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给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和迷信以前所未有的打 击,对启发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激起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径的热情,为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参考答案: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段酝酿过程。1938年10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 任务。一年后,他又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思想原则。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1945年中共七大党章正式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是应时代的呼唤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四篇:里面是什么教学设计(精品)
里面是什么教学设计(精品)
国家:美国
年级或年龄:八岁
“你们猜这只口袋里是什么东西?”
史蒂文斯小姐把一只吹鼓了的纸口袋(里面套着塑料袋)放在那些八岁的孩子们都能看到的地方,孩子们的眼光都期待地注视着那只鼓鼓的纸口袋。
“糖果!”
“玩具!”
“甜饼子!”
“你们怎么知道这里面有东西呢?”
“口袋胖乎乎的。”然后是沉默。
“你们能想出一些合适的词来说明你们认为里面一定有东西吗?”说着她把口袋提起来转了一下。
“鼓鼓囊囊。”
“这个词不错。”
“厚。”
“大。”
“圆。”
史蒂文斯小姐在心里记住了孩子们提出来的这些“词汇”。
“好吧,里面肯定有东西。你们说,我们怎样才能弄清楚里面是什么东西呢?”
“把它打开?”
“哦,那太容易了。你们瞧,科学家们可没法把一个原子打开来看看里面是什么,但是他们仍然清楚地知道原子里面的情况。”
“摸一下!”
“你可以摸。不过科学家够不到星星,却很清楚星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科学家们用仪器帮助他们发现星星和原子的情况。我来做你们的仪器好吗?假定我就是一个仪器,你们用我做某些你们自己做不到的事。你们能告诉我做什么以帮助你们弄清楚口袋里面是什么东西吗?卡尔顿,看来你有些想法。”
“松手!”
史蒂文斯小姐踮起脚尖,把纸口袋高高地提过桌子,然后停下来,全班都屏住了气。“噗!”(口袋掉到地上。)孩子们争着举起手来。每个被叫到名字的孩子都作出积极的回答。教师把孩子们说出的名称都写在黑板上:球,石头,水果,砖头,罐头……
“不可能是罐头。”
“你为什么认为不可能,阿伦?”
“因为罐头是会摔破的,可是我没有听见摔破的声音。”
“你认为阿伦的意见怎么样,维奥雷特?罐头是你说的。”
“我想阿伦是对的。也许是块石头。”
“那我把罐头划掉了,好吗?你们还要我做什么来帮助你们判断里面是什么东西?”
“摇摇口袋。”
口袋的索索声和里面东西碰击纸口袋发出的沉闷的声音,使孩子们又一次争着举起手来。
“我敢肯定里面一定是某种水果,比如苹果。”史蒂文斯小姐在黑板上写下了“苹果。”
“柑橘。”
“我还是认为是球,也许是两个球。”
“你们说这只口袋里有几件东西?”
“四五个。”
“不,没有那么多。两个。”
“也许是三个。”
“孩子们,到现在为止,你们用了哪些感官来猜里面的东西?”
“我们用了眼睛。”
“还有耳朵。”
“还有脑子。”
“那不是感官,笨蛋!”
“可是看来你们确实是用了脑子。也许鲁思安的意思是说要动脑子才能有良好的感觉。到目前为止,我们进行得很不错。现在我给每排同学一只同样的口袋。”孩子们在座位上激动起来,引起一阵小小的波动。“口袋顺着每一排传下去,每一个人都可以摸一下,想想里面可能是什么。也许你们会有新的想法;也许你们对我们刚才写在黑板上的东西更有把握。班长,把口袋发下去吧。”
“到现在为止进展得相当不错,”玛丽·史蒂文斯心里自忖。“确实很有兴趣,连那些等待着轮到自己的孩子们也很专心。”她偶尔催促一个孩子快点把口袋传给别人,尽快得出结论。很快,班长把那些口袋又收了回来,放回到教师前面。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史蒂文斯小姐叫了那些还没有发过言的孩子。
“迪安。”
“我肯定是苹果。”
“你为什么那么有把握?”
“一头有把的地方有一点凹下去。”
“有人同意迪安的意见吗?”班上有一半人表示同意。
“赛丽娜?”
“我肯定里面有一个球。我一推,它就滚开了。”
“我认为有一块石头,一块圆石头。”
“莱斯莉,你好像急于要说什么话。”
“有一只动物!”
“动物?”好几个孩子不相信地叫了起来。
“你为什么这想,莱斯莉?”
“因为摸上去软乎乎的……而且暖呼呼的。”
“我也摸到软的东西了,还有点儿蓬松松的。”
“史蒂文斯小姐!史蒂文斯小姐!……”
“沃沦,你有什么话憋不住了吧?”
“是洋葱头。我闻出来了。硬硬的,圆圆的,就像个洋葱头。”
“这是一样新提出来的东西,还有刚才提的动物。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张单子,看看在猜的东西中有什么可以划掉的。”史蒂文斯逐项念了一遍,孩子们则作出反应。
“球?”
“对的。”
“石头?”
“不对。”
可是维奥莱特和布切认为是对的。
“好吧,先留着它。水果?”
“那就是指苹果和柑橘。”
“砖头?”
“不对,形状不对。”
“动物?洋葱头?你们说口袋里有几件东西?我们这儿猜了六样。”
“我摸到两件东西。”
“还有样别的东西,软乎乎的像一只动物。我认为有三件东西。”
“六样东西怎么办?我们能决定下来吗?”
史蒂文斯小姐不明白莱斯莉为什么坚持认为口袋里有一只动物。她要不要告诉她那不可能,还是让别的孩子去说服她?“莱斯莉总是在另外一个世界上,”她想道。“我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回事。”
她高兴地对全班说道:“我们现在把口袋打开,好吗?”
玛丽小姐拿掉了橡皮筋,慢慢地打开了一只棕色的纸口袋,然后她更慢地开始把里面的塑料口袋往外提。那个结一露出来,班上就轻轻嘀咕起来。随着塑料口袋的主要部分慢慢露了出来,孩子们都伸直了脖子。教室里鸦雀无声,几乎透不过气来。首先拿出来的是土豆。
“哦,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土豆!”
随后,当苹果出现时,几个声音喊道:“我说对了!我知道是苹果!”
“好吧,有几件东西?”
“两件。”
“不对,连塑料口袋也算上,三件。”
“原来这就是那个软乎乎的东西,我以为是一只什么动物呢。可是摸上去确实是暖呼呼的。”
“你有什么话,沃沦?”
“我相信我闻到洋葱味了。”
史蒂文斯小姐把那只棕色纸口袋递给了沃沦。“看看里面,”她鼓励他说。
沃沦取出洋葱碎片,举了起来,“你让我们上当了,”他一边说一边笑了起来。
“要想清楚地思考,我们必须细心和周到,对吗?我们必须要验证我们的想法,科学家们对自己的想法也是要验证的。沃沦用了另一种感官发现了……”
“他的鼻子,”几个孩子说。
小个子赛丽娜的右臂举酸了,于是用左手托住仍然举得高高的右臂。当老师注意到她时,她坚定地说:“口袋里还有一样东西。里面有空气!”
“唉,你怎么知道的?”
“口袋里有空气,是口上那个结把它堵在里面了。”
“赛丽娜认为她能看见口袋里有空气,其他同学都看到了一个苹果和一个土豆。你们有多大的把握这个苹果和这个土豆是真的呢?你们绝对有把握吗?”
“它们可能是假的。”
“为了弄清楚,你们还应该用什么感官?”
“我们得吃吃看!”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笑声。
“我们等会儿可以那么做。”史蒂文斯小姐微笑了。她突然换了一下语气。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她从塑料口袋卷上扯下一只新的口袋,水平地拿在手里让全班都看到。“这口袋里有东西吗?”
“没有。”
“你们能想出什么词来形容你们怎么知道里面没有东西的吗?”
“薄。”
“扁。”
“像皮似的。”
“真比‘词汇表’丰富!”玛丽·史蒂文斯想道。然后她把手伸进打开的塑料口袋,拿住一边的口,在空中划了一圈,很快把口袋口捏住。然后她拿着那只鼓圆了的口袋对着全班。“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空气!”几个人一起说。
“我看不见什么空气!你们怎么知道里面有东西?”
“口袋的形状!”
“现在,我给你们每人一只口袋。”学生们一个个都激动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我要看看你们对空气会发现些什么。但是有一件事你们不可以做。是哪一件?”
“不能把口袋套在头上。”
“大家都听到西蒙的话了吗?”
学生们点头。
“这不是宇宙飞行帽。为什么它们不能当宇宙飞行帽用?”
“人在里面没法呼吸。”
“好吧。我把口袋扯下来,班长给每人发一个。”
有的孩子开始动作很慢,小心地看着邻座。有的孩子则使劲地张开口袋一挥,赶紧把口袋里装上空气收好口,好像怕空气逃跑似的。莱斯莉用鼓起来的软乎乎的口袋抚弄自己的脸。维奥雷特却使劲地把口袋往课桌上拍打。鲁思安的口袋上显然有个洞,她在用下巴压口袋,让空气从洞口喷出来,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眼睛却闭着。看着高兴而调皮的小赛丽娜,史蒂文斯小姐想道:“她肯定会把那只口袋给弄爆!我要不要看她一眼,皱一下眉头,让她不要弄爆?”砰!真爆了!所有的孩子都笑了起来。史蒂文斯小姐好像被刺了一下,感到有一种危险。
“孩子们,”她用最坚定的口吻说,全班都静了下来,“赛丽娜对空气有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过一会儿她会对大家说的。其他人没有必要再做这样的实验去压破口袋。虽然我多带了几只口袋以防万一,但是不够给每个人再来一个。”
教室里的气氛缓和了,孩子们又各自忙各自的口袋了。玛丽·史蒂文斯很快给了赛丽娜一只新口袋。赛丽娜抬起头朝她笑了。她也给了鲁思安一只新口袋,说:“你也需要一只没有洞的。”
这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活动的,现在排成两个一排,因此很容易给每对学生发几根橡皮筋和一个硬纸管。她一面轻轻地把新的学具放在一对对孩子们面前,一面轻轻地说:“你们也许会用到这些。”有的孩子看了看新的东西没有理会;有的孩子则把管子插到口袋中把塑料袋吹鼓起来。沃沦和阿伦用管子把他们的两只口袋连了起来,用橡皮筋扎好,然后把空气从一只口袋挤进另一只口袋。两个人在专心地忙着。
有几个孩子看上去想不出什么别的主意了,无精打采地重复着原来的动作。看来是把最有趣的一招拿出来的时候了。史蒂文斯小姐从那些对口袋已失去了兴趣的孩子开始,每人发了一件他们最喜欢的玩意儿,慢慢地、清楚地告诉每个孩子:“试试看,不放在嘴里能不能玩得起来。”
教室里立即静了下来,孩子们说话的嗡嗡声没有了,玛丽·史蒂文斯这才意识到刚才孩子们的说话声越来越响。可是没有过多久就响起一声很短促的嘟嘟声。接着另一个孩子弄响了他的玩意儿。最后,赛丽娜的吹龙也伸了开来。
“看,快看!”她叫道,一边有节奏地不断重复着手里的动作。
所有的孩子都急切地玩自己的玩意,声音也越来越响,教室里到处是嘟嘟声、吱吱声、窸窸窣窣的纸声、以及孩子们高兴的喊声。沃沦正在试着用不同的力量挤压口袋,让哨子发出不同的音调。只有卡尔顿还在那儿努力,他的喇叭怎么也响不起来,他几乎要哭出来了。“我的喇叭不会响。”他咕哝道。
史蒂文斯小姐走到他身边。“也许你的喇叭不行,试试这一个。”说着,她送给他一个纸龙。纸龙伸直时,卡尔顿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这一表情使玛丽感到,她对这堂课的担心,她的这一切准备,甚至这些吵声,都是值得的。她走到黑板跟前,写上了“研讨会”一词。孩子们一个个停止了手里的实验,抬起头来看黑板,念着组成这个新词的字母。这个时候很容易让全班集中注意力,让教学助理把学具收上来,转入这堂实验性的科学课的下一阶段。
她下达了清楚的指示,让孩子们把桌子靠墙排,把椅子在教室中间围成一个大圈圈。史蒂文斯小姐把自己的椅子也放在其中。
“科学家有所发现时,”她开始说,“总要举行研讨会。”她把“研讨会”这个词慢慢地念了一遍。孩子们看了一眼黑板。“你们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是一种讨论吧?”
“我们现在就来举行一个研讨会。从坐在我左边的同学开始。莱斯莉,你发现了什么?”
“我压口袋时,里面的空气也在推我。空气是软的。”
“维奥雷特?”
“我把口袋吹得硬梆梆的。我使劲在课桌上打它也不会坏。”
“莱斯莉发现空气是软的;维奥雷特却发现空气是硬的。怎么解释这个不同呢?”
“莱斯莉的口袋里空气没有我的多。我使劲地吹气,把袋口拧得很紧。”
“鲁思安?”
“我的口袋上有一个小洞。我把洞口对着我的脸挤口袋时感到有空气出来。”
“卡尔顿?”
“我的喇叭不响,什么地方坏了。史蒂文斯小姐又给了我一只纸龙,我把口袋套在纸龙口上,用一根橡皮筋箍住,然后用力压口袋,于是纸龙”——他用手做了比方——“呼一声伸直了。”
“这挺好玩的,是吗?赛丽娜,你对你口袋里的空气有什么发现?”
“我一打我那一袋空气,口袋砰的一下破裂了,空气全出来了!”
“鲁思安和赛丽娜都告诉我们他们口袋里的空气出来了。赛丽娜听见了声音,鲁思安却感觉到了。鲁思安,也许你也听到了声音吧?”
“有一点很轻的声音,好像讲悄悄话似的。”
“有没有人能解释一下,为什么鲁思安听到的像悄悄话,赛丽娜听到的却是砰的一声?”
“赛丽娜的口袋里的空气力量足。空气是一下子出来的。”
“沃沦,在我发玩具前,你和阿伦在做一件有趣的事。你能对大家说说吗?”
“我和阿伦用管子把我们的口袋连了起来,用橡皮筋箍好。阿伦一挤他的口袋,空气就到我口袋里来了。我一挤我的口袋,空气又回到他的口袋里去。”
“布切?”
“我朝口袋里吹气,里面变浑了。”
“你知道怎么会浑的吗?”
“不知道。”
“有谁说得出原因吗?维奥雷特?”
“我用嘴吹时,我的口袋也浑了。那是很小的水滴造成的,是从我潮湿的嘴里出来的。”
每个孩子至少都讲出了一条。史蒂文斯小姐把互相矛盾的观察结果同时举出来,然后让全班一起解决。接着,她用最后一项活动结束了这堂课。
“刚才大家讲的是关于空气的许多发现。科学家们在研讨会后会把他们的发现写下来,供别的科学家阅读。现在我当你们的秘书,你们告诉我写些什么。然后我把你们的发现做成观察记录,印好许多份,这样日积月累,你们每个人今后都可以把我们的科学发现钉成一本书,你们想想看,怎样用一句话说出我们对于空气的发现。”
孩子们都提出了建议。每提出一个说法,史蒂文斯小姐都问这样两个问题:
你们同意×××的说法吗?
你们同意他用的表达方式吗?
每一个八岁的孩子都拿到这样一份最后的记录:
观察记录
把空气压入喇叭,喇叭会发出嘟嘟声。
压空气用的劲越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也越响。
你可以感到有空气吹到脸上。
口袋里的空气是硬的,有时候是软的。
空气可使纸龙伸直。
你的身体里一定有空气。你吹进袋里的空气是湿的。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兰本达著)
第五篇:学里面教学反思
一次,我教幼儿学习“上面”、“下面”、“在”、“里面”这几个方位词。前面三个词,小朋友很快学会并能运用了,“里面”这个词总是学不会。这时候,有个小朋友把鞋脱也下来,并把鞋垫拿在手上,光着脚丫。我暗示他把鞋穿上,他没有察觉。于是,我大声地说了一句“请把鞋子穿上。”话音刚落,这个孩子就哭起来了。
这样一来,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分散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我立即意识到自己教态的失误,连忙走过去帮助孩子把眼泪擦掉,并一手拿着鞋子,一手拿着鞋垫,问小朋友:”鞋垫应放在什么地方?”小朋友说:“鞋垫应放在鞋里面”我一听,小朋友不是会用“里面”这个词吗?于是我又接着问:“脚应该穿在什么地方?”小朋友齐声回答:“脚应该穿在鞋子里面”。我乘机帮这个孩子放好鞋垫,穿上了鞋子,而其他小朋友了很快学会了“里面”这个词。此后,小朋友再也没有把“里面”这个词用错。
由此可见,结合实际学习词语能够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