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
2013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
1、行为不是受行为的直接结果支配,而是受预期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支配,这是()的观点。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奥苏泊尔 D.托尔曼
2.皮亚杰将个体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从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的机制称为
()。
A.泛化 B.顺应 C.同化 D.分化
3.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
A.组块 B.图式 C.概念 D.网络
4.通常,将行为成败的原因归为外部和不可控的因素,会使个体的行为动机()。
A.强化 B.提高 C.形成 D.降低
5.形式训练的代表人物是()。
A.詹姆士 B.韦斯曼 C.沃尔夫 D.贾徳
6.学生看到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便很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的现象属于()。
A.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C.首因效应 D.功能执着
7.通常学生用简洁的语词写下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和各观点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计划策略
8.一名学生认为服从,听课就是好孩子,否则是坏孩子,同时,他将成人的准则视为固定不变,他的道德发展处于()。
A.他律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自律阶段 D.工作阶段
9.以注意力缺陷和劳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特征属于()。
A.学习困难综合症 B.儿童多动综合 C.儿童强迫症 D.儿童过度焦虑反映
10.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为()。
A.信度 B.难度 C.效度 D.区分度
第二篇: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2007年3月11日)启用
考试时间:9:00——11:00 姓名———— 准考证—————座位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埃里克森认为(B)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A.学前期
B.学龄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
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 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出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A)。
A.泛化
B.消退
C.获得
D.分化
3.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C)。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听到声音
4.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是(D)。
A.举例
B.类比 C.提问
D.画线
5.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B)。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6.艾里斯的ABC 理论中“C”指的是(C)。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D.个体对 A的信念、观点
7.研究表明,记忆效果最好的过度学习程度是(B)。
A.100% B.150‰
C.200%
D.300%
8.关系转换说强调哪个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A)。
A.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9.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是(C)。
A.教学事项
B.教学目标
C.任务分析
D.个别化教学
10.教师针对个别学生采用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而进行的评价属于(D)。
A.总结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 10 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与测量、解释与说明、预测与(控制)的作用。
12.认知方式可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13.布鲁纳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发现学)。
14.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15.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叫做(行为塑造)。
16.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17.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18.成败归因理论中,归因的三个维度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可控性归因)。
19.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0.知识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类型。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1.小学生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正确】有些小学高年级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而且小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只是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持。
22.专家之所以比新手高明,是因为专家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
【错误】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知识经验,而且组织非常合理,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提取,加以应用。
23.群体规范并非是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标准。
【错误】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标准。群体规范或者是由领导者倡导、明文规定、群体成员认同与遵守的准则或是由成员间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的。
24.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正确】。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5.画出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练习曲线示意图,并说明其意义。
26.简要说明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哪些?
家庭教养方式(2 分);社会风气(1 分);同伴群体(2 分)。
27.简述作为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
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有:
(1)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
(4)教师“身教”的能力
(5)指导学生与人交往,师生互动的能力、后进生转化的能力
每项 1 分,缺少一项扣 1 分
28.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
题学习。(2.5 分)
(2)根据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
系,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2.5 分)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29.请选择三种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进行介绍,并就其中一种方法举例说明。
对指导教学、程序化训练、完形训练、交互式教学或者合作学习训练方法中的任意三种进行
详细概述,每概述一种(4分);就其中之一举例说明(3分)。
30.分析归因理论,并结合实际论述这一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1)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
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2分)
(2)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2
分)
(3)它把人们对成败的原因按照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等维度进行的分类,具有很大的概
括性。(3分)
(4)它对归因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影响作用的研究结论也是有相当的科学性的。(3分)
展开论述(5分)
2008年3月2号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撰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发表于【
C
】年。
A.1868 B.1897 C.1903 D.1921
2.下面对心智技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B.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 C.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D.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而形成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D
】
A.生理与安全
B.社交与自尊
C.求知与审美
D.自我实现学习
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
C
】个组块。
A.5±2 B.6±2 C.7±2 D.8±2
5.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教师为了解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考试属于一种【 B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6.下面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B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7.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
A
】
A.定势
B.顺应
C.变式
D.同化
8.在【
C 】时期,自我意识从效仿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
A.幼儿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9.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应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教 育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这种原则被称为【
D
】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教育性
10.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B 】
A.替代学习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知识直观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2.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3.研究表明,教师对于期待影响的反应的敏感性不同,可概括为过敏型教师(反应型教师)、抗敏型教师三种类型。
14.成就动机理论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15.教育心理学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通常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6.操作技能的学习需要经过定向阶段、模仿阶段、和(整合阶段)熟练阶段。
17.元认知有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和调节。
18.道德认识的三个主要环节是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19.研究认为,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是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20.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都可以称为(强化)。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错误】。(1分)。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 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高低。(3 分)
22.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错误】。(1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3分)
23.认知策略有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错误】。(1分)。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3分)
24.技能是习惯。【错误】。(1分)。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3分)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25.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1)根据班杜拉的观点,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或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 分)
(2)影响因素主要有四种:
成败经验(1分)对他人观察(1 分)言语劝说(1分)情绪和生理状态(1 分)对上述四个要点有适当解释或展开论述(1 分)
26.简述如何协调学校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关系。
(1)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和彼此间的相互认同,巩固班集体。(3 分)
(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具体可针对积极型、中性型、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3 分)
27.简述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
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表现在:
(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2 分)
(2)新手先明确目的;专家或立即推理,或搜集信息。(2分)
(3)新手更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专家更多地利用表征和自觉。(2分)
28.简述教师在编制测验的是非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措辞严密,引发学生的慎重思考
(2)少用否定句
(3)避免同时考察两个概念
(4)平衡答案种类
(5)保持题目长度相近
以上各点全答出给 6 分,每少一点扣 1 分。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9.结合实际分析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分)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2)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2分)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2分)
(4)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2分)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2分)
每个要点要有观点有说明
(6)举例 1 分
30.阐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2分)(2)有效运用记忆术(2分)(3)进行组块化编码(2分)(4)适当过度学习(2分)(5)合理进行复习(2分)每个要点2分,有观点1分,有说明 1 分。
《教育心理学》试卷(2009年3月1日)启用
考试时间:9:00——11:00 姓名———— 准考证—————座位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B)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2.个体的某种品质或特征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 判断,这种现象称为(B)。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刻板效应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B)迁移理论。
A.关系转换说
B.相同要素说
C.形式训练说
D.认知结构说
4.在教学活动前,教师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安排教学所进行的评价称之 为(C)。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5.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D)。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6.下列(C)不属于操作技能的特点。
A.物质性
B.外显性
C.观念性
D.展开性
7.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对事物反应的总量体现了创造性在(D)方面的品质。
A.可逆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8.学生掌握了“铜”、“铁”等概念之后,再学习“金属”概念,这种学习是(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9.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C)。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10.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B)因素。
A.稳定、可控
B.不稳定、可控
C.稳定、不可控
D.不稳定、不可控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 个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称为(职业倦怠)。
12.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3.根据知识表述形式不同,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4.在团体辅导中,(同理心)是领导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对成员的一种移情性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1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16.在技能练习的中期,练习成绩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17.在测验中,代表测验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是(信度)。
18. 一个人熟知某种物品的惯常用途后,很难想到该物品的其它用途,这种现象称为(功能固着)。
19.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20.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把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的主观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 6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 理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正确】 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 知识的过程。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2.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正确】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
23.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 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24.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正确】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 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5.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
(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
26.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7.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策略所包含的内容。
答: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含四个内容:
(1)时间管理策略:学习者统筹安排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和灵活利用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将环境设置为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3)努力管理策略:为了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
(4)社会利用策略: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帮助自己学习。
28.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与问题。
答: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
(1)客观性
(2)计划性
(3)可比性
问题
(1)测验内容过于狭窄、形式过于单一
(2)脱离情景,脱离真实世界
(3)被滥用
(4)不能评价解决问题能力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 0 分,共 2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9.阐述教学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简要描述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
(2)建构主义强调已有经验、主动建构、自我发展。(或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任一 方面阐述)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1)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或外部支持、脚手架)
(2)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或抛锚式教学)
(3)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主动参与、体验,以建构知识
(4)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等相互补充、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0.结合实际论述在品德培养中教师如何避免奖励与惩罚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无论奖励还是惩罚,其前提是要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人。
(2)标准一致: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避兔因人而异,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应一致。
(3)程度要相称,刺激物应恰当:防止过轻、过重。同时,奖励应是受奖者所渴望的。
(4)惩罚必须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惩罚应在学生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实施。
(5)充分考虑惩罚的教育效果:避免用类似经济制裁、侮辱和体惩这类简单的方法。
(6)要避免奖惩的饱足状态:不宜连续采用奖惩,可使用斯金纳的不定期强化的原理。
(7)结合实际举例。
《教育心理学》试卷(2010年3月7日)启用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903 年(C)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立。
A.华生
B.斯金纳
C.桑代克
D.杜威
2.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 能形成的(B)阶段。
A.原型选定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3.测验的正确性、准确性指的是测验的(B)。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4.知识遗忘的进程是(C)。
A.先慢后快
B.均衡递减
C.先快后慢 D.逐渐加快
5.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B)。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6.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 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A)。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7.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 属于道德的(C)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A)。
A.情境学习
B.接受学习
C.潜伏学习
D.机械学习
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 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其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合作、竞争和(C)三类目标结构。
A.互补
B.相似
C.独立
D.吸引
1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D)。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和在他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12.皮亚杰认为在儿童的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
13.心智技能也可称作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14.1984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1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6.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反对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而提出了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1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 程的复杂的方案。
18.根据评价实施的时间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9.学校中群体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归属、认同、支持和(塑造)四方面。
20.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称为(教学效能感)。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错误】。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2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正确】。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有盲目性,制约操作技能学习效率。
23.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错误】。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24.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错误】。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为让其发挥作用,则需对其辨析。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学与教的要素
列举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2)学习过程
列举出动机阶段、选择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等。
(3)教学过程
(4)评价/反思过程
2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7.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模像直观是对事物的模像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方式。
(2)可以根据需要,人为突出重点与本质要素,有利于学生形成有关事物的一般表象。
(3)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某些局限性,扩大范围,提高直观效果。
局限性
(4)模像不是实物,通过模像直观获得的知识有时易与实际事物脱节
28.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控制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对上述各要点有适当解释或展开论述。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0.请结合实际说明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1)元认知是对自身认识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包含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调节。
(2)计划策略,结合实际说明。
(3)监视策略,结合实际说明。
(4)调节策略,结合实际说明。
《教育心理学》试卷(2011年3月6日)启用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B)。
A.0—2 岁
B.2—7 岁
C.7 一11岁
D.11—15 岁
2.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C)。
A. 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3.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著名心理学家是(C)。
A.奥苏伯尔
B.斯金纳
C.班杜拉
D.韦纳
4.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A)。
A.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书山有路勤为径
5.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属于(A)。
A. 陈述性知识 B.操作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6.下列活动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
A.阅读
B.跑步
C.唱歌 D.写字
7.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B)。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验证假设阶段
9.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著地肯定或否定 的内心倾向,这是一种(C)。
A. 认知失调 B.功能固着
C.态度定势
D.情感障碍
10.很多因素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沟通,一个人兴趣盎然地讲述着足球比赛的精彩之处,而另 一个人却听得无精打采,这是人际沟通障碍中的(D)。
A.地位障碍 B.文化障碍
C.语言障碍
D.个性障碍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 1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八阶段学习过程,具体为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
12.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为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13.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4.将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
15.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以通过不断训练得以提高,并且被提高的官能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情境。持这一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16.认为遗忘的发生是因为学习者不想记而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之中,这一遗忘理论是(动机说)。
17.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这一阶段属于心智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
18.为了掌握预测、提问、解释和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交互训练)模式。
19.深知教师职业辛苦,经济待遇不高,还是乐于从事教育事业,这是教师职业心态中的(事业)型教师。
2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 5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学习迁移的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
【错误】学习迁移的概括说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而不是两个学习的相同要素;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的是相同要素说。
22.儿童元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
【错误】儿童元认知发展经历的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
23.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是经验,而不是关于经验的知识。
24.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正确】已有知识经验是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25.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
【错误】教师资格考试是以考生是否达到某种标准来判断考生的考试结果的,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而不是常模参照评价。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5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简述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
答:(1)感官一思考型(掌握型学习者)
(2)感官一感受型(人际型学习者)
(3)直觉一思考型(理解型学习者)
(4)直觉一感受型(自我表达型)
27.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28.简述精加工策略的内涵。
答:(1)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 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2)联想法、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已有知识
29.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答:(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5—8岁)
(3)可逆性阶段(8一10 岁)
(4)公正阶段(10一12 岁)
30.简述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答:(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表里如
一、真实可靠。
(2)尊重与接纳相信学生是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自己的价值,无条件接纳学生 有朝向更好方向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3)同理心,教师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参照系,从学生的立场、利益、处境出发,去把握 其内心世界,体验和理解其内心世界,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 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其条件是:新学习的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学习者具有积极的学习心向和实际的学习行为。
(3)渐进分化、综合贯通。
(4)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教学应用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2.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贮备的数量与质量。加以论述。
(2)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加以论述。
(3)提供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机会。加以论述。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加以论述。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教育心理学》试卷
(2012年3月25日)启用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1一2岁 B.3--4岁 C.5---6岁 D.7一8岁
2.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诞生的时间是.A.1906年 B.1908年 C.1910年 D.1912年
3.根据归因理论,属于外部、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是.A.疲劳 B.能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4.“触类旁通”所反映的迁移类型是。A.特殊迁移 B.普遍迁移 C.负迁移 D.近迁移
5.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
A.组块 B.图式 C.知识网络 D.产生式
6.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这一阶段属于心智技能形成的。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定向 D.原型内化
7.因怀疑自己解题错误而重新审题,因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历史试卷中有一道题目是“请回答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这是一个。A.常规性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有结构的问题 D.创造性问题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的科学。22.组块编码是促进知识理解的策略。
23.利用各种表格将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加工策略。24.“知名科学家都是年长男性”是一种刻板印象。25.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过程。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联结主义学习的主要观点。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29.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30.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迷学生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32.请结合实际论述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培养途径。
2012年3月25日上半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
《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B 5.D 6.B 7.D 8.C.9.A 10.B
二、填空题
11.赫尔巴特 12.同化 13.刺激的分化 14.附属内驱力15.司法型 16..痕迹衰退说 17.操作模仿 18.资源管理 19.交互作用 20.激励
三、判断说明题
2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的科学
【错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22.组块编码是促进知识理解的策略。
【错误】组块编码指是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长时记忆中存储的知识经验,对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粗止、是有利于知识保持的策略。
23、利用各种表格将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加工策略。
【错误】学习中通过画各种表格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是在知识一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一种组织策略。
24.“知名科学家都是年长男性”是一种刻板印象。【正确】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种对象有一种固定的看法。25.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过程 【错误】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四、简答题
26.简述联结主义学习的主要观点
答:(1)学习的实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6)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2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答:(1)由官能心理学派提出的。(2)各种官能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高(3)能自动迁移。29.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答:(1)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具有物质性,心智技能的活动对象具有观念性。(2)操作技能的活动结构具有展开性,心智技能的活动结构具有减缩性。(3)操作技能的活动要求不同(或操作技能的进行具有外显性,心智技能的进行具有内隐性.30.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答:(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五、论述题
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学生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学生的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适当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有效的教学应该既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的发展。理想的教学应该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上要点,如果没能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洽当的举例说明,扣分。
32.请结合实际论述学生道德隋感体验的培养途径。
(1)知情结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适当解释或阐述.(2)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适当解释或阐述.(3)真情感化甲硕苗些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适当解释或阐述,举例说明.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考试总结题
一章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影响教学方面A群体差异B个体差异)(2)教师(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课程、教材)(4)教学媒体(特性:是实在传媒所能提供的信息;是教学过程中知觉、认识活动对传媒的要求)(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学习与教学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3)评价或反思过程(包括:预测和评判、监督和分析、检验与反思)
3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实践)作用表现:(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二章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我国心理学家按照个体发展的共同性、典型性和主导性活动将个体发展分为8个阶段。3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方式知识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优略好坏之分。(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5专家分析性格差异的依据:(1)对心理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6智力: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他在吸收、存储和应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7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内容及对教育的启示:A认知发展(1)发展十一中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2)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3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4)个体的心理发张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B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启示: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三章
1(广义)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或练习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社会生活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过程。2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人类历史经验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充实自己的过程。3学习内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五种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5加涅教育事项:(1)提示教学目标(2)引起学生注意(3)唤起学生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回馈(8)评定学习成果(9)加强记忆和学习迁移
6简述奥苏泊尔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1)认知的内驱力(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如自尊心,荣誉感,胜利感)(3)附属的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的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依附感)。
7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即编码系统)(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3)学习应广泛使用发现法。
8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9意义学习应具备的条件:意义学习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1)客观上,学习材料被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心理是可以理解的(2)主观上,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
认知结构;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将新知识转化为实际意义的知识即心理知识。四章
1动机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基本成分:(1)学习需要(2)学习期待
2学习动机种类(1)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学习动机的作用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近景的直接性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外部与内部学习动机 3需要层次理论五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相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需要
4成败归因理论责任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5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形成的因素:(1)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2)影响爱那个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A个体成败的经验B个体的归因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是中介(2)学习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表现: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动机作用(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五章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种类:(1)性质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水平与垂直迁移(3)迁移内容的划分:一般与具体迁移(根据内在心理机制分:同化。顺应与重组迁移。六章
1知识类型:(1)根据深度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分陈述性与程序性
知识直观类型(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语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性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比例和反比(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4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5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2)客体的性质(3)智力活动方式(4)阶梯式的心理状态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1)低智商不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底的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人之上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原理: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冬季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冬季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注意的功能:(1)选择(2)维持(3)调节和监控
@多元智力的主要观点
及其现实意义: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成分:(1)言语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社交能力(7)自知智力
@影响人格形成因素: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殊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遗传
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他所关注的人格特质主要属于气质层面。双生子研究表明了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2)环境 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有:产前环境、出生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研究表明了环境对人的人格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塑造方法:(1)有效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算术方式 优点能成功的解决问题,缺点,费时费力。启发式:优点省时,缺点有可能无法成功。(2目的分析法:把大的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术搜索。(3)目标递进策略和目标递归策略。
@焦虑症产生原因:(1)学校的统考,开学的持
久、过度压力(2)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的期望(3)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4)血液多次失败的体验
@教学目标设计原则:(1)教育方针制约性(2)活动分析(3)类化经验(4)系统化(5)明确化原则 意义:(1)知道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班集体特点:(1)教育系统的一个组织细胞(2)组件有强制性(3)成员水平相仿(4)有共同目标(5)教师处于核心地位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A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E做学生的朋友。
第四篇:2017年西藏教师职称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
2017年西藏教师职称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B)A、0-2 B、2-7 C、7-11 D、11-15 2.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C)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3.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B)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 5. 6.
7.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B)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 9. 10.
二、填空题
17.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这一阶段属于心智形成_原型定向_阶段。
18.为了掌握预测、提问、解释的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_交互训练_模式。
19.深知教师职业苦,经济待遇不高,还是乐于从事教育事业,这是教师职业心态中事业型
教师。
20.教师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三、判断题
21学习迁移的概括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迁移产生的关键。(正确)22儿童元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正确)23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错误,两个是不同的定义)24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正确)25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错误,标准参照评价)
四、简答题
26.简述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
(1)感官一思考型:追求实际效益与结果,偏重行动而不是言谈与理论。“掌握型学习者”(2)感官一感受型:好交际、待人友善、重视人际关系。“人际型学习者”
(3)直觉一思考型:追求理论知识,喜欢对智力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问题;“理解型学习者”(4)直觉一感受型:好奇、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
27.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足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28.简述精工策略的内涵。精加工策略: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实质是理解记忆的策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的策略。精加工的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的原貌的途径就越多,提取的线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29.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自我中心阶段
(2-5岁)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外界的环境区别开来
权威阶段
(5-8岁)他律阶段,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可逆性阶段
(8-10岁)自律阶段,将规则看做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公正锥?(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30.简述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
(2)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沟通的前提)
五、论述题
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之间的联系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
(1)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做到: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
32.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兴奋型(胆汁质)的学生行为方式特点:态度直率、热情主动,精力旺盛,但情绪容易兴奋冲动,脾气多暴躁,行为易改变,缺乏耐性。对这种气质的学生的教育要以慈爱情理去感化和陶冶,不宜在人多的场合批评他们。当他们在激动、发脾气时,应该避其锋芒,设法使其冷静、稳定情绪,然后采用商讨式,消除防卫心理,把批评信息传递给被教育者,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同时注意
发展他们身上的“
闪光点“,给予鼓励和信任,使他们认识到控制感情的必要性和控制感情的科学方法。这样,他们可以成为积极热情、生气勃勃的人。
多血汁(活泼型)的学生行为方式特点是: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易适应环境。但兴趣和注意力易转移,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外倾性。对这种气质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力和韧性。
平时要严格要求,防止自由化。这类学生接受道理快,表态快,但也忘得快老毛病易重犯。对个别沾染不良习气的学生,应严厉批评,并说明造成的不良后果。对他们教育的好,可能使其发展为亲切热情,适应能力强的人;相反则发展为轻浮散漫,精力分散,行动草率的人。对这种人的批评一般可采用震动式批评方式,语调较为激烈,态度要严肃。对有些自我防卫
心理强烈、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常常事后否认或搪塞掩饰或嫁于别人,应当采取当时、当场、当事批评的方式。
安静型(粘液质)的学生行为方式特点是:安静稳重、沉着冷静、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但沉默寡言、反应较慢、不够灵活,内倾明显。对这类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要逼他们表态,多给他们一些思考机会
。但也要防止出现懒惰和冷淡的感情,注重培养他们敏捷、勤奋和进去的精神。
引导他们与同学多交往,消除心理障碍。批评这种气质的学生应采取启发式的批评方式,多用暗示、提醒或启示,借助他人、他事的事实,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使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
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的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青少年基本上能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性成分逐渐减少。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青少年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个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分化才形成了他们思维或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同时也出现了自我矛盾。
第三,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青少年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进行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青少年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第五,有较强的自尊心。青少年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第六,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总之,到了青少年中晚期,个体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第五篇:2018年曲靖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8年曲靖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1)
一、单选题 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
2、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1-15岁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
A.连锁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
4、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5、一个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朋友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6、“形式训练说”所讨论的迁移实际上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性迁移 D.普遍性迁移
7、个体难以陈述清楚,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叫操作性知识,也叫()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他认识到“认知策略”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A.派生类属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9、学生在几何课上学会用圆规画圆,这种学习属于()
A.操作技能学习B.概念学习C.言语信息 D.辨别学习
10、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A.谐音联想法 B.分散复习C.多种感官参与 D.画出系统结构图
11、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2、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段属于()
A.前习俗
B.习俗 C.后习俗 D.公正
14、当学生表现出期待中的良好行为时,教师发给他们小红星、盖字的卡片或特制的塑料卡,让其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再兑换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或活动。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就是()
A.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自我控制法
15、在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是最高水平的认知领域学习目标。A.知识 B.应用 C.评价 D.综合
16、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A.群体气氛 B.群体规范 C.群体凝聚力 D.人际关系
17、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班级特点,建立一些常规,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自我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18、在初中新生入学后,学校想了解学生的外语程度,以便安排教学,需要什么测验?()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9、人们将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的所要测量信息的程度,称之为()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常模
19、人们将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的所要测量信息的程度,称之为()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常模
二、填空题
1、常见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________、________、提问、________与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2、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特点,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3、自我肯定的训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训练,即:请求、拒绝和________。
4、心理学家马杰认为,陈述良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三个要素: ________、________以及行为标准。
5、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扮演学生父母、长辈、朋友和 ______的角色。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儿童认知差异有何教育意义?
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及教育意义。
4、热衷于“奥数”培训的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奥数”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它能力相应会有所提高。就象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样,其肌肉发达了,运动技能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历史上有种迁移理论与上述观点相似,请论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5、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四、论述题
1、论述: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D。
2、【育萃专家解析】D。
3、【育萃专家解析】B。
4、【育萃专家解析】D。
6、【育萃专家解析】D。因为形式训练说是关于官能(即能力)方面的迁移,它是一般性的、普遍性的迁移。
7、【育萃专家解析】D。
8、【育萃专家解析】D。相关类属学习。只是一种相互关联的类属关系。
10、【育萃专家解析】A。谐音联想法是一种记忆术,属精细加工策略。B和C是复述策略,D是组织策略。
11、【育萃专家解析】B。对问题的准确表征。理解问题就是借助于个在的具体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表征。
12、【育萃专家解析】C。
13、【育萃专家解析】C。后习俗。超越了一般的社会观念而上升到普遍伦理水平。
14、【育萃专家解析】C。
15、【育萃专家解析】C。超越原定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判断。
16、【育萃专家解析】B。
17、【育萃专家解析】A。
18、【育萃专家解析】C。配置性评价,即准备性评价,摸清学生现有水平以便安排教学。
19、【育萃专家解析】B。
20、【育萃专家解析】C。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做笔记、生成性学习。
2、【育萃专家解析】发现问题、理解与表征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3、【育萃专家解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4、【育萃专家解析】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5、【育萃专家解析】管理者。
三、简答题
1、【育萃专家解析】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这是一道简答题,只要对相应要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2、【育萃专家解析】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育萃专家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结构要符合四个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教育意义: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学生所要构建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的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4、【育萃专家解析】与上述观点相似的是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认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些官能可以象肌肉一样训练,而且得到训练的官能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迁移是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
在形式训练说看来,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而且越难越深奥的项目,越具有训练价值,忽视教学内容,忽视知识的实用价值。今天的奥数训练实际上是形式训练说的翻版,虽对开发学生智能具有价值,但容易与现实生活实际技能相脱节。
5、【育萃专家解析】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四、论述题
1、【育萃专家解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必须是明确、具体且及时的。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一贯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