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事诉讼案例分析
刑事诉讼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年×月,某市区公安分局向区检察院提请逮捕盗窃犯徐X。提请逮捕书称:被告徐X,利用搭乘货车之便,将火车上一捆长360米的尼龙布匹偷去,构成盗窃罪,请依法批准逮捕。区检察院以布匹单位不详,无法估计数额大小为由,认为事实不清,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公安分局提出复议,区检察院仍以无单价,数额无法计算为由,未采纳公安机关的意见。于是区公安分局向市检察院提出复核要求。经市检察院审查,认为徐X盗窃事实已被证实,虽然单位尚未查清,但仍应视为主要犯罪事实清楚,应批准逮捕。并函告区检察院,同时又用电话将这一决定告诉区公安分局,请其直接与区检察院联系。区公安分局接到电话的当天下午,便开具逮捕证,逮捕了徐X。区检察院认为区公安局违反诉讼程序,不同意开具《批准逮捕决定书》。结果犯罪嫌疑人逮捕了,卷内却没有《批准逮捕决定书》。
[问题考查]
区公安局和区检察院的行为有无不当之外?理由是什么?
[答题示范]
区公安公局未接到同级人民检察院的“批准逮捕决定书”就开具“逮捕证”逮捕犯罪嫌疑人,不符合刑诉法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据此可以看出,是否逮捕的决定权属于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只是依决定执行。因为逮捕犯罪嫌疑人,是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只有严格法律程序,才能保障公民权利和执法的严肃性。而本案中的公安机关,在没有接到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决定书的情况下,仅凭市检察院的一个电话,就开具“逮捕证”逮捕犯罪嫌疑人,不符合严格依法办案精神。同时市检察院的电话通知,仅是行政上的工作方式问题,而批准逮捕决定是法律上的诉讼程序问题,二者不能混淆。区检察院在上级检察院明确提出要依法逮捕后,发现公安分局已经执行逮捕,便不签发批准逮捕决定书,这也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区检察院不能以公安机关已经违法而拒开批准逮捕决定书,也就是说,区检察院不能以违法的行动去抵制公安机关已经出现的违法行为。而应该在指出区公安机关违法执行逮捕人犯后,按照上级检察院的决定,及时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并将决定书尽快送达公安机关。
刑事诉讼案件二:
[案情介绍]
刘某某,男,28岁,原系某县农民,刘某某一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并有小偷小摸行为,受到了村长徐某的多次批评教育,因此,刘某某对村长徐某怀恨在心。于是他于某年12月某日夜间写了一张侮辱、诽谤徐某有男女关系问题的大字报,贴在村委会的院墙上。为了搞臭徐某,刘又勾结本村对村长有成见的张某和王某,于10天后的一天夜间,又书写了3张侮辱诽谤村长的,与前次同样内容的大字报。
村长徐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某县人民法院提出了刑事自诉。某县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本案,在核实案情的基础上,予以开庭审理。
[问题考查]
什么样的案件被害人有权直接向法院起诉?
[答题示范]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8条的规定:“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可见,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而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起诉只是从属于被害人的起诉权的。是对被害人起诉权的补充和保障。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案件:
(1)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刑法》第145条规定的侮辱、诽谤案;第179条规定的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案;第182条规定的虐待案(但未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主要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伤害案(《刑法》第134条第1款中有原告和被告,因果关系清楚,不需要侦查的);遗弃案(《刑法》第183条)等。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不予追究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所有这3类案件的被害人均有权依法向法院起诉。
刑事诉讼案件三:
[案情介绍]
1996年12月份以来,某县城风传出现了一个色魔,专门在晚间袭击、奸淫下夜班的单身女工,但一直没有受害人报案。1997年1月10日,青年女工崔某到县公安局报案,声称自己在前一天夜里下班路上被歹徒击昏后强奸。崔醒来时已经是清晨了,发现自己被放在离被袭击地点很远的一条胡同里。公安局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存在犯罪事实,故没有立案。1997年1月13日,崔某来到县人民检察院,讲述了自己受害、报案的经过及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情况,要求县人民检察院处理此事。
[问题考查]
1.何谓立案?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立案是如何规定的?
2.县人民检察院应如何处理此案?
[答题示范]
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公安司法机关应按照职能管辖的范围,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可见,立案应具备两个条件:(1)有犯罪事实。这是立案的事实条件。是指有一定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确实存在,而不是随意猜测,主观臆断;同时,这些证据只要能够证明犯罪事件已经存在即可,而无须证明犯罪人是谁,以及作案的动机、目的、具体手段、方法等。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法律条件)。仅有犯罪事实,尚不能立案,还必须具备犯罪事实依照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个条件,才能立案。因此,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不应当立案,即使已经立案的,也要撤销案件。
在本案中,县公安局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存在犯罪事实不予立案,是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从法律规定角度讲,并不是违法的。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和
第87条的规定,控告人有权对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申请复议,检察机关也有权对公安机关的立案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在本案中,受害人崔某向县人民检察院对县公安局不立案的决定提出了异议,要求处理,县人民检察院就应当首先要求县公安局说明作出不立案的理由,再进一步决定是否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刑事诉讼案件四:
[案情介绍]
某县人民法院对犯赌博罪的程某判处管制2年。被告人接到判决书后表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抗诉。法院在上诉期内要求羁押被告人的看守所应立即释放程某,交由当地群众监督和管束。
[问题考查]
人民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题示范]
人民法院的做法有以下三处错误:
(一)刑事诉讼中的执行,是指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的其他组织,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刑罚等内容付诸于实施的活动。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是指: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判决或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授权核准死刑的判决。本案中,虽然被告表示不上诉,检察院也不抗诉,但上诉期限届满之前,该一审判决还尚未生效,因此还不能成为执行依据,法院在上诉期内要求执行,是违反法律规定。
(二)刑事诉讼法第209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立即释放。”但不影响上诉,抗诉程序的进行,如果有合法的上诉,抗诉,经二审程序予以改判加刑的,再执行终审判决。对于管制这种刑罚,虽不对被告人进行人身羁押,但也不能立即释放,只有当被告被宣告无罪或免除刑罚时,才称之为“立即释放”。
(三)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本案中,人民法院要求将被告人交由人民群众监督管束是不对的。虽然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应服从群众监督,但群众并不是执行机关。刑事诉讼案件五:
[案情介绍]
被告人甲因犯有玩忽职守罪被某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甲不服,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对甲的玩忽职守案进行了重新审理,认为第一审判决量刑偏重,改判为有期徒刑3年。罪犯甲在未被羁押之前有肝病,服刑期间病情恶化,经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医治不见病情好转,需要保外就医。某监狱根据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的诊断证明,提出对罪犯甲暂予监外执行的意见,报省监狱局批准,并事先同罪犯家属和居住地公安机关联系,办理了暂予监外执行手续,将提请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甲执行监督考查通知书和《犯人出监鉴定表》送给居住地公安机关,对罪犯甲依法暂予监外执行。
[问题考查]
本案中的罪犯甲是否适用暂予监外执行?
[答题示范]
本案中罪犯甲可以适用监外执行。根据《刑诉法》第214条规定,监外执行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该条并明确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其中,该条对适用保外就医的罪犯作了严格的条件限制和程序性限制,即对于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害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于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2)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就本案讲,罪犯甲为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属于适用监外执行的对象,且在服刑期间肝病恶化,经医治不见好转,需保外就医,因此属于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只要甲适用保外就医不具有社会危害或自伤自残,对于患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甲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经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审批,即可暂予监外执行。
刑事诉讼案件六:
[案情介绍]
某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甲受贿一案,由某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以后,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原为本院院长,本院不便审理,便将案件移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省高级人民法院经研究,又指令某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该案,并由某某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由某市公安局向某某市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
[问题考查]
本案在程序上是否正确?
[答题示范]
《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本案中,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考虑到本案的特殊性,请求移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省高级人民法院再把此案交由某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都是符合《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的。而此案中某市公安局向某某市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的做法是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的。本案属于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范围。正确的做法是:某市人民检察院经立案侦查终结,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向省人民检察院提出报告。如果省检察院决定由某某市检察院向某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某市人民检察院可直接将案卷材料移送某某市检察院,由某某市检察院向某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出庭支持公诉。
刑事诉讼案件七:
[案情介绍]
某市人民检察院侦查人员甲在办理一起贿赂案中被犯罪嫌疑人控告犯有刑讯逼供罪。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鉴于本案犯罪嫌疑人系检察院工作人员,为了防止检察部门滥用职权包庇甲,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经审理,人民法院认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互相冲突,尤其是几个证人的证言互相矛盾,决定延期审理。经与公安机关协商,二家各抽调两人,组成联合调查组,由人民法院副院长担任调查组组长,对该案进行了补充调查。经过一个月的工作,查清了甲的犯罪事实后,再次开庭审理。
[问题考查]
指出本案的诉讼程序有哪些不当,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题示范]
本案的诉讼程序严重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7条所规定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其一,按照《刑事诉讼法》有关管辖的规定,刑讯逼供案应由检察部门立案侦查。本案犯罪嫌疑人是检察院工作人员,与案件和犯罪嫌疑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员应依法回避,但不能因此改变本案的立案管辖。其二,按《刑事诉讼法》第158条的规定,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而本案法院组织公安机关进行联合办案,混淆了侦查职能和审判职能,严重违反刑事诉讼法程序,同时也违背了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刑事诉讼案件八:
1.王中东借给孙辰5000元,孙辰答应于2000年6月底还清。但是直到2000年8月孙辰都没有还清欠款,于是王中东就登门索要。孙辰矢口否认曾经借过王中东钱,并当场辱骂王中东。王中东一时恼怒,随手拿起椅子将孙辰打倒,致孙辰头部钝器伤,创口达10余厘米,经治疗共花费2万余元,并且造成后遗症。2000年12月孙辰委托其儿子孙小海(15岁)向某区公安局报案,该公安局以属于民间纠纷为理由拒绝立案,孙小海又向某区检察院要求予以解决。该检察院向该公安局提出应当予以立案的通知。该公安局经审查后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该检察院遂根据孙小海提供的材料予以立案并进行了相应的侦查活动,而后移送到起诉部门予以起诉,但是审查起诉的人员认为,该案件犯罪嫌疑人王中东平时没有前科,就作出不起诉决定。于是孙辰又委托孙小海为诉讼代理人向某区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王中东的刑事责任,并支付其医药费等费用以及精神损失费5万元。该法院予以受理。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王中东提起反诉要求孙辰偿还5000元欠款,于是法院接受了王中东的反诉请求。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提出为双方进行调解,但是遭到孙辰的拒绝。经审理后,法院判决:判处被告人王中东有期徒刑3年,缓期执行5年;责令被告人王中东给付自诉人孙辰医药费等费用2.5万元,精神损失费5000元;对于王中东提起的反诉因缺乏证据不予支持。
问:本案的诉讼过程中有哪些有悖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之处?
(1)该公安局应当予以立案。(2分)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1款。
(2)该检察院要求该公安局立案,该公安局应当立案。(2分)刑事诉讼法第87条。
(3)该检察院没有直接侦查的权利。(2分)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2款。
(4)该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理由不当。(2分)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和第 142条
(5)由孙小海担任诉讼代理人不当。(2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7条和第33条。
(6)法院接受被告人王中东的反诉不当。因为其诉讼请求不具有刑事性质。(2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6条。
(7)法院进行调解不当。(1分)刑事诉讼法第172条和第170条第3款。
(8)法院判处王中东给付精神损失费不当。
案情:郭某在国外期间,加入国外某情报组织。回国后,郭某利用职务之便向国外情报机关提供我有关重要情报,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此案由A市B区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终结后,由B区人民检察院向B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B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郭某犯间谍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犯罪情节严重,故依法判处其无期徒刑。郭某不服,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中级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正确,但量刑畸轻,改判郭某死刑,并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拟待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命令后,用注射的方法将郭某执行死刑。
问题:本案中有哪些方面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1)郭某所犯间谍罪,应由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无权管辖(3分)。
(2)B区人民法院无权审理属于危害国家安全方面的犯罪(2分),B区人民法院无权判处无期徒刑的刑罚(2分)。
(3)A市中级人民法院改判郭某死刑,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3分)。
(4)省高级人民法院无权核准间谍罪的死刑,应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篇:【刑事诉讼法学】案例分析
1.某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周某职务侵占一案,以职务侵占罪判处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5年。该案宣判后,在法定上诉期限内被告人没有上诉,人民检察院亦没有抗诉。一审判决生效后,县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确有错误,周某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应定贪污罪,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量刑显然畸轻。由于一审判决已经生效,县人民检察院便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埋该案后,组成合议庭对该案进行重新审理,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遂对该案改判,终审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2年,并告知被告人不能上诉。
请回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在诉讼程序上存在哪些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1.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在诉讼程序上存在的错误有:
(1)县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违反了法定程序。(2分)(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据此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无权对同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2分)因此,本案中,县人民检察院无权对县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提出抗诉,只能报请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2分)
(2)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2年,并不允许被告人上诉是错误的。(2分)(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2分)本案原是一审生效的案件,因此,再审时应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判决不是终审判决,被告人对判决结果可以上诉。(2分)
2.某县公安局对一起共同抢劫案件立案侦查,以公安局长韩某为一首组成侦破小组,查获犯罪嫌疑人赵某、钱某、孙某涉嫌结伙拦路抢劫。在侦查过程中,孙某聘请的律师李某未与孙某商量,提出中请公安局长回避,理由是公安局长与犯罪嫌疑人的父亲是老战友,关系密切。上级公安机关经过审查作出了回避决定。本案经县检察院起诉至县法院,在开庭审理时,赵某提出法庭书记员李丽原是本案侦查人员,后工作调动至法院,不应担任本案书记员。审判长武某当庭驳回赵某的回避申请。
请回答:本案回避程序有何违法之处?请说明理由。
9,本案回避程序违法之处有:
(1)李某无权独立提出回避申请。(2分)(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因此,其他诉讼参与人都无此权利。本案中的李某作为孙某委托的律帅也无此权利。(1分)
(2)对公安局长的回避决定,不应由上级公安机关作出。(2分)《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本案中公安局长的回避,应该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1分)
(3)对书记员李丽的回避决定.不应由审判长作出。(2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问题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根据这一规定,对书记员李丽的回避决定不能由审判长而应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1分)
(4)审判长不应驳回赵某对书记员李丽的回避申请〃(2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参加过本案侦查、起诉的侦查、检察人员,如果调至人民法院工作,不得担任本案的审判人员。而且,上述有关回避的规定,适用于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法庭书记员李丽原是本案侦查人员,后工作调动至法院,担任本案书记员。因此,书记员李丽符合法定的回避理由。
1.田某,男,29岁,原系某百货公司采购员。2000年5月}3日下午,田某驾驶货车去采 购货物。由于违章超车,车速太快,将顺行的骑自行车正常行驶的吴某当场撞死。此案以交通 肇事罪起诉到人民法院以后,法院依法进行了公开审理。
在庭审中公诉人提供的目击证人吴某某出庭作证。吴某某证明,案发当日,他与被害人吴 某一同骑自行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吴某突然被一辆从后面超车上来的货车撞到公路护栏上,当场身亡。被告人田某提出,本案的关键证人吴某某系昊某的父亲,其证言不具有可信性,要 求吴某某回避。合议庭当庭驳回被告人田某的回避申请。经审理,人民法院认为田某的行为
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判处有期徒刑2年。
请回答:(1)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中适用回避的人员有哪些?
(2)本案中合议庭当庭驳回被告人田某的回避申请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
(1)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和第31条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中适用回避的人员有六种:侦查人员、(1分)检察人员、(1分)审判人员(1分)以及在侦查、起诉、审判活动中的书记员、(1分)翻译人员(1分)和鉴定人。(1分)
(2)本案中合议庭当庭驳回被告人田某的回避申请是正确的。(2分)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可知,证人并不属于我国刑事诉讼中可被申请回避的对象,即使证人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也仍然可以作证。本案证人吴某某虽然是被害人吴某的亲属,但由于他案发时正好在现场,且目击了案件的全部经过,因此,可以在本案的法庭审判中出庭作证。(4分)
由于被告人田某的回避申请不符合法定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应当庭驳回,继续法庭审理。(1分)
2.被告人童某,女28岁,某市卷烟厂验货员。童某与同厂车间主任权某长期妍居。为了达到结婚的目的,童某与权某密谋杀掉权某妻子钱某。1997年6月的一个晚上,钱某被童某和权某用麻绳将勒死后,抛进城外护城河,钱某尸体被发现后,公安局立即展开侦查,很快抓获了童某和权某,某区人民法院经过一审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童某死刑,立即执行。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权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此案在上诉期内被告人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抗诉,经市中级人民法院核准,下达死刑执行命令。在执行前,童某突然提出自己与权某妍居后怀孕已3个月,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认为,童某怀孕后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不属于法律规定的“罪犯正在怀孕的”情形,不能停止执行死刑。遂对童某执行死刑。
请回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在诉讼程序上存在哪些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在诉讼程序上存在以下错误:
(1)某区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一审,并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童某死刑,立即执行。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权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错误的。(2分)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一审普通刑事案件应由犯罪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1分)童某和权某将钱某勒死,依法可能被判处死刑,因此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一审。某区人民法院无权对本案进行一审,并判处被告人死刑。(1分)
(2)此案经市中级人民法院核准,下达死刑执行命令是错误的。(2分)根据《刑事诉讼法》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故意杀人判处死刑案件的核准权由高级人民法院行使。(1分)本案的死刑判决应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1分)
(3)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童某执行死刑是错误的。t2分)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如果在执行前发现罪犯正在怀孕的,应当停止执行。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时候怀孕的妇女”。(1分)本案中,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应当停止执行,并立即报告核准的高级人民法院。(1分)
朱某和其同母异父的哥哥武某及他们的生母李某一起生活。武某经常虐待李某,情节十分恶劣。1996年4月1日,李某去世,武某为独吞全部财产,威逼朱某离家出走。朱某不从,武某便殴打朱某,致使朱某身上多处受伤。10月5日,朱某向县人民法院控告武某虐待李某和故意伤害自己,并要求继承李某的全部财产。由于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轻伤)这两个罪都属于自诉案件范围,法院决定立案审理。鉴于朱某同时提出了遗产继承事项,法院遂决定对遗产继承事项以附带民事诉讼形式一并审理。经法庭审理,判处被告人武某虐待罪有期徒刑一年,故意伤害罪一年二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并根据继承法有关规定,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李某的遗产全部由朱某继承。
请回答:该法院以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的做法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该法院以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4分)
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见,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必须是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损失;所造成的损失必须是物质上的损失。(5分)
本案被告人武某的行为虽然构成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但被害人继承遗产与武某的犯罪行为没有直
接的因果关系。法院判决朱某继承李某全部的遗产,也不是对武某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物质损失的赔偿。法院不能以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刑事审判庭只能解决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的定罪量刑问题,对遗产继承事项应由朱某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诉讼。(5分)
在某甲与某乙的一次交谈中,甲告诉乙说:“我家邻居张某,于上月28日夜间12点左右,趁我父母上夜班不在家之机,撬开窗户进入我的房间,持菜刀威胁我交出现金和手饰。我当时怕他拿刀砍我,就告诉了放钱和首饰的地方。张翻出1500多元现金和一条金项链,装在衣袋里,就从窗户出去了。”
乙认为这是一起人室抢劫案件,当日即将甲所讲的情况向当地公安机关检举。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甲就当时被抢情况如实地向侦查人员作了陈述。张某被拘留后,对持刀人室抢劫甲的现金和金项链的罪行作了供述,张某的供述和甲、乙二人向公安机关所做的陈述一致。在张某家中,查获其抢劫甲的1500多元现金和一条金项链。张某受到应有的制裁。
问:(1)此案中甲对公安机关的陈述、乙向公安机关检举时的陈述、张某在拘留时的陈述、公安机关在张某家中查获的1500多元现金和一条金项链,各属于刑事诉讼证据中的哪一种?
(2)甲向公安机关的检举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为什么?
(1)①甲对公安机关的陈述是被害人陈述。(1分)②乙向公安机关检举时的陈述是证人证言。(1分)③张某在拘留时的陈述是犯罪嫌疑人供述。(1分)④公安机关在张某家中查获的1500多元现余和一条金项链是物证。(1分)
(2)甲向公安机关的陈述是直接证据。(3分)直接证据是指盯以一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甲向公安机关的陈述可以直接证明张某持刀人室抢劫甲的现金和金项链的行为,因此是直接证据。(2分)甲向公安机关的检举是原始证据。(3分)因为甲向公安机关陈述,张某持刀人室抢劫甲的现金和金项链是甲亲身所见,是直接来源一于案件事实,所以是原始证据(2分)
被告人邓某因故意杀人罪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决宣告后,被告人没有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抗诉。该判决生效后,由中级人民法院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邓某身患重病,经邓某申请后监狱同意邓某暂予监外执行。请回答:本案中有哪些违背刑事诉讼法的行为?理由是什么?
(1)一审判决生效后,由中级人民法院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是错误的。(3分)刑事诉讼法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本案的一审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决,被告人没有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抗诉。该判决生效后,应由中级人民法院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4分)
(2)监狱同意邓某申请,对其暂予监外执行是错误的。(3分)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监外执行的对象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则不能适用监外执行。本案中,邓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虽然身患重病,也不能准予暂予监外执行。(4分)
犯罪嫌疑人王某与丈夫感情不和,在一次争吵后,王某趁丈夫熟睡将其打成重伤,后企图自杀,被邻居救下以后扭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发现其有一个未满一周岁的孩子需要哺育,于是决定对其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王某多次企图掐死自己的孩子并企图自杀,都被邻居救下,邻居将其送公安机关要求将其逮捕。
请回答:
(1)本案中,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王某取保候审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
(2)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取保候审期间多次企图掐死自己的孩子并企图自杀,公安机关是否可以将其依法逮捕?理由是什么?
(1)本案中,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王某取保候审是正确的。(3分)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犯罪嫌疑人王某有一个未满一周岁的孩子需要哺育,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对其取保候审。(4分)
(2)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取保候审期间多次企图掐死自己的孩子并企图自杀,公安机关可以将其依法逮捕。(3分)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取保候审期间多次企图掐死自己的孩子并企图自杀,说明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公安机关可以报请检察院批准对其执行逮捕。(4分)
被告人孙某,男,19岁,聋、哑人,系某聋哑学校高中三年级学生。2004年11月某日孙某强奸了其同班女同学王某。某区人民检察院将孙某起诉至法院。开庭前,法院在向被告人孙某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告知他可以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被告人孙某不愿增加家庭负担,表示不委托辩护人。区法院准许,并记录在案。区人民法院于十日后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请回答: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本案的程序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阐述法律依据和理由。
法院在审理本案的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有:
1.没有为聋、哑人指定辩护人。(3分)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的规定,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2分)
本案中被告人孙某是聋、哑人,依照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孙某不愿增加家庭负担,表示不委托辩护人。区法院准许是违反法律规定的。(2分)
2.违反了公开审判的规定。(3分)
《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一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2分)
本案被告人孙某强奸了其同班女同学王某,案件涉及个人隐私,属于不公开审理的情况。一审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严重违反法律规定。(2分)
被告人邓某因故意杀人罪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决宣告后,被告人没有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抗诉。该判决生效后,由中级人民法院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邓某身患重病,经邓某申请后监狱同意邓某暂予监外执行。请回答:本案的程序中有哪些违背刑事诉讼法的行为?理由是什么
本案的程序中违背刑事诉讼法的行为有:
1.一审判决生效后,由中级人民法院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是错误的。(3分)《刑事诉讼法》第201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2分)
本案的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被告人没有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抗诉。该判决生效后,应由中级人民法院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案例中,由中级人民法院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是违背法律程序的。(2分)
2.监狱同意邓某申请,对其暂予监外执行是错误的。(3分)
依《刑事诉讼法》214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可以暂予监外执行。(2分)
本案中,邓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监狱同意邓某申请,对其适用暂予监外执行是违背法律程序的。
某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某犯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判决宣告后,县人民检察院认为该判决定性错误,李某犯了抢劫罪,遂直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抗诉书,提出抗诉。被告人李某未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某县人民法院再审判决李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请回答:
(1)县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
<2)对县人民法院再审判决,被告人李某是否可以上诉?理由是什么?
(1)本案中,县人民检察院将抗诉书直接提交到市中级人民法院是错误的。(3分)
《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2分)本案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县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2分)
(2)对县人民法院再审判决,被告人李某可以上诉。(4分)
《刑事诉讼法》第192条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子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对于重新审判后的判决可以上诉、抗诉。(3分)
被告人王某,女,28岁,农民。王某与丈夫钱某长期不和,钱某经常对王某进行打骂。2006年6月5日晚上,钱某又无故对王某打骂。王某感到走投无路,夜里乘钱某熟睡之时用斧头将钱某杀死,后将钱某抛进村外的一口枯井内。不久钱某尸体被发现,公安局立即展开侦查,很快抓获了王某。某县人民法院经过一审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此案在上诉期内被告人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抗诉。上诉、抗诉期满,县人民法院将此案报送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裁定予以核准。
请回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在诉讼程序上存在哪些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并简要说明理由o
此案在诉讼程序上存在以下错误:
1.某县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一审,并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错误的。(3分)《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2分)王某将钱某杀死,依法可能被判处死刑,因此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审。某县人民法院无权对本案进行一审,并判处被告人死刑。(2分)
2.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核准是错误的。(3分)
《刑事诉讼法》第201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
院核准。(2分)中级人民法院无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的核准权。本案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依法律规定本案应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2分)
某区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五年。某区人民检察院不服一审判决,以量刑畸轻为由,径直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阅卷,认为该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
请回答:本案中,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诉讼程序上各存在哪些问题?并请说明法律依据和理由。
(1)某区人民检察院不能直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3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2分)
本案中,某区人民检察院不服一审判决,只能通过某区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由某区法院将抗诉书及案卷材料一并移送市中级法院,而不能直接向市中级法院提出抗诉书。(2分〉
(2)市中级人民法院应开庭审理此案。(3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2分〉
本案中,检察院提起抗诉后,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应当开庭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该案事实清楚,就决定不开庭审理是错误的。(2分〉
第三篇:刑事诉讼复习指导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1、答:(1)本案符合立案条件。(2)本案是公诉案件,应由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答:(1)可对江某采取取得候审措施。因为江某罪行不重,采取取得候审措施后的社会危害性基本不存在。(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的做法正确。因为保证人的住址不固定,行踪不稳定,不利于监管嫌疑人。(3)如果江某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他可以通过提供保证金的形式被取保候审。
3答:A违反了规定。不让离开住处到外过夜。B未违反规定。交通事故受伤属江某无法预见,并不能克服的事件。C违反了规定。销毁证据,妨碍诉讼。D违反了规定。行贿证人,妨碍诉讼。
4、答:市检察院的抗诉不合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市检察院 向省检察院提出抗诉
意见书,由省检察院决定是否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抗诉。
5、B、C、D三种行为都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B、对自诉案件,应适用特别程序。C、自诉案件的审理期限最长不能走过一个半月,10月后宣
判违法。D、自诉案件宣判前让进行调解,未调解违反自诉案件的程序。
6、答:(1)本案的判决未能生效。(2)本案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方可生效。
7、答:法庭可以采取B种做法,即延期审理该案。理由是:刑事诉讼法规定,发现新的证据,需要补充调取新的证据时,法院可以决定延期审理。
8、答:吴某应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理由是,具有涉外因素的刑事案件,应当由被告住所
地(住所地与居所地不一致的,由居所地)所在的中级人法院行使第一审管辖权。
9、答:该案应由被告主要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岳麓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行为地犯罪结果发生法院管辖。此案的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主要发生在岳麓区,故应由岳麓区的公安司法机关办理为妥。
10、答:(1)区法院不受理林某的附带民事诉讼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2)本案中,法官陈某对被告人王某适用拘传时,未经本院院长批准,且拘传后未及时讯问被告人,违反了拘传规定的程序。(3)本案法警在对被告人王某执行拘传时,若王某抗拒,可以采取强制拘传措施,使用戒肯,强制其
到庭接受讯贞。
11、答:应由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石某。理由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检察机关负责批准逮捕。如果是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的案件,则由检察机关自行决定逮捕。本案涉及两个罪名,两个程序,且公安机关的调查程序未完结,故仍应由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做批捕决定。在检察机关做出批准逮捕的决定以后,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逮捕。
12、答:(1)市人民检察院的撤回抗诉合法,因为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改变下级人民检察院的错误决定。(2)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现此案确有错误,应依照审判监督程序直接提审该案。
13、答:(1)甲向公安机关所做的陈述,属于被害人陈述;乙向公安机关陈述,属于证人证言;某在拘留时做的陈述属于被告人供述。(2)乙向公安机关的,是直接证据且是传来证据。因为乙的检举,是直接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情节,但他并未亲眼所见,系甲传告他的。故属于传来证据。
14、答:(1)本案收到了 种证据,它们分别是:现场勘验笔录,鉴定结论,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抢劫犯罪的一系列物证。(2)三角刮刀不属于证据,因为它与本案没有任何关系,不能证明案件的事实。(3)若要认定本案犯罪,证据是确实的,但尚不充分。因为被害人的伤情鉴定尚未
结论,这势必影响到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
15、答:本案必须以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范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李文汹酒的事实;(2)现场状况证明;(3)被害人死亡鉴定和致死原因鉴定;(4)被告人的精神病方面鉴定;(5)被告人无
伤害故意的证明;(6)被告人伤害被害人的事实。
16、答:本案中,公安侦查人员收集证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剥夺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2)违反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和公安人员身份证明程序;(3)诱供;(4)刑讯逼供;(5)
违反讯员被告人必须两人以上进行的规定;(6)违反证人做证单独进行的规定。
17、答:这同一案件的共同犯罪人,被告人之间的口供,可以做为证据。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被告人的供述,本身就是最主要的证据种类之一。被告人的供述,可以相互连接,相互所证的,就可以做为定案的依据之一。
18、答:我认为第二种观点正确。因为捏待罪虽属于自诉案件,但情节严重的,被害人又不便告诉的,检察机关可以受理。本案中,被告人不仅犯有盗窃罪,还犯有捏待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检察
院可以一并提起公诉。
19、答:人民检察院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首先王某并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故不能通知王某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其次,张某委托其近亲属即其兄充当辩护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法律并无规定有
前科劣迹的人不能充当其近亲属的辩护人。
20、答:(1)马某提起的反诉不合法。因为刑事案件并无反诉之规定。(2)法院不能将马某的故意伤害罪与梁某的侮辱罪合并审理。前者是公诉案件,后者是自诉案件,两者性质不同,且不是当然的共同诉讼,故不应合并审理。马某的诉讼应另案处理。
21、答:县公安局的做法不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迥邂申请应做出是否需要回避的决定。如不需回避,亦应做出决定,然后再让李某继续工作。
22、答:人民法院应中止审理此案,将新交待的犯罪事实交由公安机关侦查。另行履行诉讼程
序。待侦查终结,检察机关再起诉后,再将两案合并审理,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
23、答:高级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是不合法的。因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程序合法,事实清楚的案件,只是定罪量刑不当的,应当经行改判,无需原则发还重审。
24、答: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盛某在侦查阶段即同意流产了,不属于这一条件。故可以适用死刑。
25、答:本案应由县检察院直接受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刑事案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负责。
陈甲涉嫌暴力干涉他人婚 姻自由致死的刑事犯罪,故应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
26、答:本案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审判不应进行。我国152刑事诉讼法条规定,14岁以上未满16岁未成年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本案中被告人只15岁,故审判不能公开进行。(2)刑事判决不适用调解。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不适用调解,法院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刑事
判决是错误的。
27、答:(1)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2条的规定,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本案是自诉案件,可以用调解方式结案。但是,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必须建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之上,本着合法、自愿的原则,不能强制当事人协商和接受审判人员提出的调解方案,并且调解
所达成的协议不能有刑事处罚内容。
(2)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审判人员如果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但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与本案当事人有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第3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该法第31条规定,本法第28、29、30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
人。所以,本案书记员的回避应当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
(3)正确。《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的规定,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本案被告人王某以侮辱罪对自诉人刘某提起反诉是符合反诉的法律规定的。王某是被告人,其反诉的对象是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刘某;王某反诉的内容与该自诉案件有关的犯罪行为;王某反诉的案件是侮辱罪,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之内。所以,王某提出反诉后,双方当事人既是自诉人,又是被告人,均具有双重法律地位,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一样。因此,被告人王某可以
以侮辱罪提起反诉。
28、答:(1)二审人民法院院长认为此案在认定事实上确有错误,即以院长名义撤销了本院对此案的裁定,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是错误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第1款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因此,二审人民法院院长认为此案在认定事实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院长本人不能以院长名义撤销本院对此案的裁定,不能自行决定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
(2)本案中高级人民法院既是二审机关又是死刑复核机关是合法的。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将部分死刑案件的复核权授予高级人民法院行使的决定,高级人民法院对于同一死刑案件就可能既充当二审机关。同时又是死刑复核机关,从而使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成为同一程序。本案李枝节不服判决提出上诉,这时,高级人民法院所做的维持原判的判决,既是二审判决又是核准死刑的判决,高
级人民法院就既是二审机关,又是死刑复核机关。
(3)本案中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直接改判加重了被告人李某的刑罚是正确。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90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即使被告人李某也提出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也不受上诉不加刑的限制。如果第一审人民法院量刑确属过轻,第二审人民法院是可以改判加重被告人的刑
罚的。
29、答:本案中的不当之处有多处,分述如下:(1)公安机关拘留崔某应向其出示拘留证(《刑
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并在24小时内通知其家属。
(2)公安机关应在拘留3日后最长不超过7日,提请批捕,9天后才提请批捕违法(《刑事诉
讼法》第69条规定)
(3)《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不批准决定后,应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此
案中公安机关在申请复核过程中不放人的做法违法。
(4)区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同样应向崔某出示逮捕证,理由同上。
(5)判决生效后法院交由其所在单位执行错误,《刑事诉讼法》第217条规定,对判处徒刑缓
刑的罪犯,应由公安机关交由其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6)《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应在判决做出后10日内提出,生效以后再提起
抗诉不当。
(7)《刑事诉讼法》第206规定,按审判程序重审的案件,应另行组成合议庭,原合议庭长参
与重审违法。
(8)公、检、法三机关接到群众扭送的犯罪嫌疑人应由自己处理,区法院要群众将其扭送公安
机关不当。
30、答:
(一)该案中,人民检察院不合法的程序有以下几点:
(1)偷漏税案件不属人民检察院管辖范围,应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
(2)人民检察院决定的逮捕,应由公安机关执行,不能由检察院自己执行。
(3)《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取得候审应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
属提出、律师无权申请,检察院允许律师申请不当。
(4)侦查、起诉总期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检察院在一年以后才起诉是违法的。
(5)判决未生效,即将冻结的税款上交国库违法。
(6)抗诉应由同级检察院提出抗诉意见,用上级检察院提起一审检察院直接向二审法院提起抗
诉不当。
(二)该案中二审法院的程序不合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审判一律公开进行,二审法院不公
开审理违法。
(2)抗诉期间,判决未生效。一审法院在抗诉期间执行判决确定的罚金违法。
(3)二审法院未对一审法院做出的罚金刑做出判决不当,京戏一并做出判决。
第四篇: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案例分析
刑事诉讼作业
法本二班郭灵艳128012010085
辩护与代理
案例:张三(16岁)、李四(19岁)殴打王五致其重伤一案,经M市公安局侦查终结后,于2002年5月6日,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5月16日,某检察人员开始对此案进行审查,并同时通知犯罪嫌疑人张三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张三因系父母双亡的孤儿,寄居于其二叔家,他认为自己已经给二叔带来不少麻烦,委托律师恐怕又要给二叔增添负担,而且二叔也不会为自己出这笔钱,因此没有委托律师。鉴于此,M人民检察院便指定了一名负有法律援助义务的王律师为其辩护。在审查起诉过程中,王律师提出要复印公安局制作的起诉意见书。人民检察院以保守案情秘密为由予以拒绝。5月28,该案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移送M市人民法院。该法院决定于6月17日开庭审理,并于6月15日向辩护律师发出了开庭通知。王律师以法院通知开庭日过迟,并且未能得到起诉书的副本为由拒绝出庭辩护。经法院劝说无效,不得已,人民法院又重新指定了一名律师张某参加法庭辩护,并将开庭日期推迟至6月27日。开庭后,公诉人和律师进行了激烈辩论。6月29日,法院判决张三有期徒刑1年,缓期执行1年。判决确定后,张律师没有向法院询问有关结果,也没有问张三的意见(后判决书副本虽送达律师,但已超过诉讼期)。
请结合本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民检察院为张三指定辩护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人民检察院为张三指定辩护律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首先,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指定辩护的时间只能在审判阶段,而且由人民法院进行指定。在审查起诉阶段不存在指定辩护的问题,检察机关没有为犯罪嫌疑人指定辩护人的义务。其次,在本案中,虽然根据2003年《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的没有聘请律师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但是申请法律援助须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而且是向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而本案则不同。
2、某检察人员于5月16日告知张三有权委托辩护人的行为存在什么缺陷? 答:该检察人员在5月16日告知张三有权委托辩护人,在告知时间上有拖延,太迟,这样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缺乏足够的时间委托辩护人,导致辩护人缺少足够的时间来对案情做全面的调查,从而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不利用对嫌疑人辩护权和其他权益的保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公诉案件自移送审查起诉之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而在本案中,5月6日案件就以移送到检察院,检察院应该在5月6日开始的三日日告知犯罪嫌疑人,而5月16日明显太迟。
3、人民检察院能否拒绝辩护律师复印起诉意见书的请求?
答:人民检察院不能拒绝辩护律师复印起诉意见书的请求。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依法享有辩护权利,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辩护
人有阅卷权: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在辩护人的权利中,辩护人有权得到与其刑事辩护权有关的法律文书,如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并且没有规定辩护律师要经人民检察院的允许,与其他辩护人相比,本案的辩护人为辩护律师,本身就具有法律赋予的查看、复制本案起诉意见书的权利。
4、人民法院一直未给辩护律师发送起诉书副本,这种做法正确吗?
答:这种做法错误。
首先,辩护律师依法享有各种辩护权利,如阅卷权、有权获得与其刑事诉讼辩护权有关的法律文书等权利,为了保证辩护律师的这些辩护权利,法院应该对辩护律师这些权利的保护予以方便。同时,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在决定开庭审理案件时,有义务将通知辩护律师,给辩护律师发送起诉书副本,以保证辩护律师的知情权利,以此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辩护人与审判人员的关系本质上应是协助关系,在本案中,审判人员应当依法保障辩护人履行辩护职责。
5、王律师有权拒绝辩护吗?
答、王律师没有权利拒绝辩护。
首先,在该案,针对王律师拒绝辩护的问题,该案不存在我国律师法规定的律师有权拒绝辩护的三种情形,本案中当事人的委托事项既没有违法,委托人也没有利用律师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委托人也不存在隐瞒事实的情况。其次,在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有忠于职守的义务,辩护律师,在接受委托或被指定担任辩护人后,应当恪尽职守,不能无故拖延,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辩护。再者,由于本案中,王律师是由检察院指定辩护,本身检察院是没有权利指定辩护的,但是王律师已经在前期已经着手为嫌疑人辩护,已经接手该案件,而且其是负有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在已经被指定后并且自身也同样的情况下就应当忠于职守。最后,对于王律师拒绝辩护的理由不能成为其拒绝辩护的理由,对于司法机关的错误,辩护人应当积极助其更正,而不是拒绝辩护的理由。
6、张律师在判决确定之日后做法是否正确?
答:张律师在判决确定之日后的做法是错误的。
辩护人有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其他法律帮助的责任。在本案中,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案件判决后,应当了解被告人的态度,征求其对判决的意见以及是否决定上诉等。而本案中,张律师不仅没有询问判决结果、没有了解被告人态度,并且由于其的不作为,导致后判决书副本送达律师时以过了诉讼时效,直接损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宿诉讼权利。
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案例分析
案例:高某以诽谤罪将范某起诉至某县法院。县法院经审查认为,该案应属本院管辖,该案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应予受理。但被告人范某目前下落不明。
请结合本章内容,讨论在对此案,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答:本案属于自诉的刑事案件,法院应当先受理该案件,然后决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待中止的条件消失后,再恢复进行诉讼,同时在确定中止诉讼后通知
当事人。
理由:首先,在该自诉案件中,县法院已经审查认定,该案属本院管辖,且受理案件的条件都已具备,法院应当受理该案件。其次,自诉案件自人民法院受理以后,应当按照诉讼程序不间断地进行下去,但本案中被告人目前下落不明,致使诉讼活动无法进行下去,但是又不能终结诉讼,为了维护刑事诉讼的严肃性、使该法院可以集中力量办理其他案件,同时维护被告人的权益不致于长期处在一种不稳定状态,法院应当决定暂时中止该案件。再者,被告人下落不明属于法院中止诉讼的法定理由。
第五篇:《刑事诉讼与案例分析》课程论文
《刑事诉讼与案例分析》课程论文
作为当代大学生,从法律意识形态包括在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综合情况来看,我们当代大学生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在对一些法律知识的了解上,很多人都是有一定了解但理解不深,对于宪法以及其他一些基本法律在通过初高中以及的学习,和自己的一些课外拓展有一些认识,而对行政法律、经济方面法律以及知识产权法律等方面则缺乏必要的了解。并且,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实用性和功利性,,认为对自己所学专业有用,能和自己学习和以后就业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法律知识才会去关注一下,而缺乏对生活、经济权益相关方面的了解,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可能一生都不会与法庭、法律有关系,只要我本分就好,就不会触犯法律,法律就与我无关。这就体现出一种虽然已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教育和宣传的原意)导致的意识谈薄的状况。
其实,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到处都应该是有法律的存在(这就是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的直观感受),但是却不能区分怎样的行为与什么样的法律知识相关(就只是意识淡薄的一种体现),有一个整体的、模糊的感受,却没有形成一种具体的、微观的理解,所以就会导致生活中许多在不知不觉中违法的现象,和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却还茫然不知的事实。
其次,在崇尚法律的同时,实践法律的行动却不多。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都是对法治社会、队以法治国持有强烈的支持态度,但是,一方面由于对此过程的认识不足或者是思想准备不足,对于很多现象都不能正常的理智的分析和判断,在思想上实践法律、建设法律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此外,很多大学生在别人遭遇到违法或者侵权的时候能够产生一种用法律武器来保证公平正义的思想,而在自身遭遇到发露、道德和利益冲突的时候,很多人不能自持,而在遇到侵害合法权益的时候,绝大部分的人选择的是抱怨一阵子的态度,会嫌弃很麻烦而不愿意采用法律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这样无意识助长了不守法的歪风邪气,更不能保证平等的原则,我们的法制建设不能从自身做起,又如何来看待当今世界上的诸多不公平和违法乱纪的行为呢?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时代“精英”和未来支柱的我们,是法律建设和社会制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用自身来践行法律,这样的行为便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处理现实生活的中各种矛盾冲突和生活经济权益的时候便很突出,因为这些方面是做能体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关键部位,是我们从小事守法、懂法、用法的最直接的体现,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
所以,基于如此重要的法律需求和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之间的巨大差距,我们有必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思和修养,法律毕竟不只是法官和律师的职业要求,他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生存技能,就好像我们书写需要纸笔的一样自然。
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理论学习和时间经历。根据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渴求方面做进一步的教育。大学生对法律的需求除去对基本法的一定了解之外,更多的是与自身相关的法律内容,比如有关经济消费、劳保就业等相关方面的法律。并且,更多的是关注与权利和权益等方面有关的知识。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进行教育和宣传更能达到增强法律意识和加强法律实践的目的。
第一、加强大学生权利、权益意识。要让大学生明白在什么地方享有怎
样的权利,再怎样的环境下可以形式怎样的权利,怎样的行为是损害了自身的权益,再怎样的情况下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和哪些相关的法律知识维护自己怎样的权益,这是最能激发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建设法律观念的最直接的刺激手段,不仅仅是限制性的说怎样做违法的,不能做让做,而是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理直气壮,觉得法律不仅仅是约束自己的运行为,更能维护自身的权益。从学生食堂、小卖部、宿舍管理等学习生活的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均有法律涉及的地方,也有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这是我们进行法律建设和宣传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第二、学校必须有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依然作为学生的身份,在学校的环境中依然相对处于一种“弱势”的群体,尤其是面对学校的种种行为,无论是否合理合法都只有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就容易造成学校对学生的侵权行为和权利的不到保障的现象,所以,作为学校、学生的管理者在协和方面就应当做到合理合法办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维权的平台并保证其切实履行职责,祈祷位同学服务的功能也是司法实践和法律实践的重要保证;其次,最为学生权益和维护者,不仅应该在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以一种“维护者”的身份出现,更重要的还是应该“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去维护自身的权益,以及在别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成人公民,更是作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学校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培养有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更重要的培养有利于社会建和发展的人才。这种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上更是制度上的、文化上、精神层面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做好司法宣传。可以通过发放法律知识文件、影片、案例等方式
向同学宣传法律知识,当然这些案例、资料也是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同学在校园里就能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当然,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司法实践和法庭审判,这样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能增强学生的感知。
第四、加强社会宣传。大学生的法律只是构建并非只是大学能独立完成的,它属于社会法律体系建设的一部分,自然需要有其他方面的支持和支撑,所以,我们必须要将法律带出课堂,进入社会。比如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到法律知识的宣讲等,这不一定需要的法学专业的学生才能做,其他的学生一样可以。这既是增进锻炼自身法律素养也是在构建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
(学习心得自己写,我又没有学过,鬼知道你咋)而本门课程就是在能够在学生心目中竖起一面法律的旗帜而存在,在课堂学习的只能是作为一个兴趣的切入点而不能作为法律知识的全部,只能以此为锲机,对法律知识展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宣传,为构建法治社会做到一名大学生可以做的和应该到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