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学案 (赵艳丽)

时间:2019-05-14 18:1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学案 (赵艳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学案 (赵艳丽)》。

第一篇:《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学案 (赵艳丽)

班级姓名组名

《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3、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了解端午习俗,理清行文思路

学习难点

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给画线字注音 门楣()苋()籍贯()硝药()腌腊()络子()大襟()车胤()

2.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莫名其妙:

籍贯:肃然: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有荣焉:整体感知

(一)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自然段):

(二)文本探究

说端午

1.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说鸭蛋

2.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为句式说话。

说人生

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班级姓名组名

达标测评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2、本文的作者是,江苏高邮人。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文章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3、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第二篇:第一课时端午的鸭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三篇: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

饮食文化是最讲实效的文化,不能靠哗众取宠,而要看真招子。真招子不一定非上名贵菜肴、祖传绝技,只要普通中见出众,一般中显特殊,就是好活儿。——邓友梅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一)、开头宕开一笔,衬趣。本文第一段叙述家乡的端午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午饭吃“十二红”。它们展现出多种多样的美:色彩之美,比如因丝线掉色而“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手腕,红纸,黄色、蓝色的纸条,朱笔画的“莫名其妙的道道”,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形状之美,比如“一个一个串起来”丝缠的小粽子。”手巧之美,比如用丝线拧成百索子,用丝线缠成小粽子。人情之美,比如寄名干爹“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亲情之美,比如“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童趣之美,比如用点着的黄烟子在板壁上写草书的“一笔虎”。这些美组合在一起,足够为人们描绘出一幅色彩浓郁的江南民情风俗图。而作者偏偏不写这些,转而写鸭蛋。不禁让人好奇:鸭蛋有什么好写的?还不就是鸭蛋?

(二)、中间叙事一笔,写趣。

先说鸭蛋。

1、名种。“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2、鸭多。

3、蛋多。

4、人巧。“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5、蛋奇。“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6、味好。“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以上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1、语意表达称赞。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2、行为表达称赞。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3、比较表达称赞。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4、先抑后扬表达称赞。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再说端午的鸭蛋。

打,打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手巧之极,宠爱之极)

挑,挑鸭蛋。“端午一早(急切),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郑重)”

挂,挂襟上。“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心爱)

吃,吃白嘴。“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美味)

玩,玩萤火。“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小心之极)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有趣)”

(三)、结尾联想一笔,增趣。

作者由小孩将萤火虫装入鸭蛋壳玩的事情联想起囊萤映雪的故事,作者的文笔已停而读者的思绪不止,余音绕梁。

第四篇: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17课

《端午的鸭蛋》

学校:宁兴学校北校区

姓名:常瑞连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课题:第四单元17课《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

编号: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说风俗:

1)学生先说说我们当地有哪些风俗,再说端午风俗。

2)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端午的故事。(屈原投汨罗江)

3)教师补充介绍:端午的由来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又称“重五”。

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

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

二、作者介绍:汪曾祺

(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资深文化界名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曾长期任职北京京剧院编剧。代表作有:

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

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字词考查:

知内容看结构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内容,你觉得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请概括出来。端午风俗(1)家乡鸭蛋(2、3)端午鸭蛋(4、5、6)

六、走进课文看风俗:

1.系百索子

2.做香角子

3.贴五毒

4.贴符

5.喝雄黄酒

6.放黄烟子

7.吃“十二红”

七、说风俗

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句子,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原文语句)为句式回答。例如:这是与众不同的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2.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

我对家乡鸭蛋的情感

充满了自豪与热爱之情。

3.作者讲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怎么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挂鸭蛋络子

空蛋壳装萤火虫

联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对故乡的自豪、热爱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第五篇:《端午的鸭蛋》学案

17《端午的鸭蛋》教案

1理清文章思路:

2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3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4小小的鸭蛋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这种热爱和自豪之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6既然家乡的鸭蛋这么有名,我为什么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还不大高兴呢?

7文章写的是高邮咸鸭蛋,最后却说到了苏北名菜及北京的咸鸭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第三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9本文记叙的是最普通不过的“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10这篇文章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下载《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学案 (赵艳丽)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学案 (赵艳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端午的鸭蛋》教学案定稿

    17 《端午的鸭蛋》 【学习目标】 1、能记住“门楣、苋菜、城隍庙、囊萤映雪”等字词的音、形、义。梳理写作思路。 2、作多向假设,具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3、品味语言,体会其......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汪曾祺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体味文章蕴涵的怀乡情感和生活情趣。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感受文......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17端午的鸭蛋 自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 2、培养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细节的习惯。 3、体会文中所描写的风俗民情。 4、感知课文语言的典雅之美。 学习重难......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法脿中学“一、二、四”阳光课堂教学案 科 目:语文 年 级:八年级(下) 主备教师:李金红 参加讨论教师: 备课时间: 讨论时间: 备课组审批: 教科处审批: 温馨寄语:青春是生命的光彩,正视匆......

    12.《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庆贺寺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家乡端午的风俗,了解汪曾祺笔下家乡鸭蛋的特点 2. 能力目标:比较朗读,品味汪曾祺平淡而有味的......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习俗,理解作者的情感。 2、理解文章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把握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语言上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