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时间:2019-05-15 02:1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第一篇: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习俗,理解作者的情感。

2、理解文章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把握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语言上闲适自由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4、学会关注生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情趣和诗意。重点难点

1、了解端午节习俗,理解作者的情感。

2、把握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语言上闲适自由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了解作者,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授

读《童谣》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是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代表作有《受戒》、《大淖(nào)记事》等。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三、知识链接

1、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等。

2、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代表作《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四、朗读课文

1、生字注音

拧成níng 门槛kǎn 城隍huáng 门楣méi 硝药xiāo 苋菜xiàn 熏xūn 籍贯jí 腌腊yān 倘若tǎng 大襟jīn 囊萤náng 元稹zhěn 胤yìn

2、解释词语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五、自主学习

1、本文是什么文体?

散文

2、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分三部分

一(1)写家乡端午的风俗。

二(2-3)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

三(4-6)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挂“鸭蛋 络子”,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3、第一部分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引出鸭蛋,铺垫下文)

4、第二部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家乡的鸭蛋?

名声:人们的赞赏;自己的感受;袁枚的食单

特色:质细而油多;双黄、通红

吃法:

5、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围绕端午节的鸭蛋习俗写了几件事情?其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打络子、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挑、吃鸭蛋,玩蛋壳详写。

六、课堂作业

完成语言赏析。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细细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理解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韵味;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1、口头解释词语;

2、口述课文思路。

二、合作探究

1、你觉得课文结尾有必要写“囊萤映雪”的故事吗?为什么?

作者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是赘笔,因为加了这一段反而使文章结构不严谨。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3、文章对咸鸭蛋津津乐道地谈论有何意义?

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作者通过端午的“咸鸭蛋”表现了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4、探讨写法:本文采用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三、赏析语言

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1、平淡质朴而有味

例: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语言平淡、质朴而有味

2、熔方言、口语、书面语、古汉语于一炉,很典雅。

例: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运用了古汉语,显得典雅,同时写出了高邮咸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让人一读,就忍不住想去高邮品尝这人间美味。

3、淡淡的幽默

例: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作者写鸭蛋的吃法,一个“吱”字,形象地写出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

四、中心思想

这篇民俗散文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及家乡的“端午的鸭蛋”,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五、总结全文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

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六、拓展训练

1、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 俗,谈谈自己的见闻和体会,尽量用一些生动的口语。

2、请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附:《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① 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②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 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

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 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⑥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⑦ 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⑧ 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第二篇:《端午的鸭蛋》教学案定稿

《端午的鸭蛋》

【学习目标】

1、能记住“门楣、苋菜、城隍庙、囊萤映雪”等字词的音、形、义。梳理写作思路。

2、作多向假设,具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3、品味语言,体会其平淡有味的情致风格。(重点)

4、能多元解读主旨,获得生活启示。(难点)【课前导学】

一、识记积累

1、作者及作品

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查找资料了解其代表作品及作品风格。

2、字词整理

①正确书写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门楣

苋菜

城隍庙

囊萤映雪

鸭蛋络子 .....②理解下列词句大意。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有荣焉: 囊萤映雪: 肃然起敬:

二、整体感知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1—2遍,初步感知内容。

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做到语言简练。

3、在你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句段旁做点批注,简要记录下思考和感受。

三、质疑问难

在初步的阅读中你还有哪些困惑和不解?

【课堂学习】

一、课堂导入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多向假设

走入课文,赏析语言

品出味道,多元解读 体悟生活三个学习活动来学习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希望它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更深的感悟。

二、导学反馈

1、字词题目可先在小组内互批互改,后推选代表板演并讲解重点。

2、梳理思路题目可先在小组内口头交流,初步完善后推选代表在班内展示,集体评议。

3、可先把困惑和不解放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提出寻求解答或暂时存疑,留待下面的环节中作探讨。

三、课堂研讨

活动一

多向假设

走入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从下面“多向假设”中各自选择一个“话题”,走入课文,尽量..多地思考和丰富内容,准备一段话作课堂展示。.........

1、假如你是推荐《端午的鸭蛋》的编者,请写一段课文简介。

2、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介绍一下你过的美好端午。

3、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介绍一下端午节里的美食。

4、假如你是课文中孩子中的一员,请你说说你的“鸭蛋络子”。

5、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介绍放“黄烟子”的乐趣。

6、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7、假如你是广告公司的策划人员,请为“高邮的鸭蛋”写一个广告词。

8、假如你是作者,请以“我为家乡而自豪”写一段话。

活动二:赏析语言

品出味道

提示:有人说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话语平常,却饶有情味。你能从本文中感受得到吗?选一处喜欢的语句,品出...........它的味道来。

(方法:勾画——默读——品味——批注)

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我还有更多思考和发现:

活动三:多元解读 体悟生活

提示:作者对“咸鸭蛋”如此津津乐道,有意义吗?请你谈谈对本文写作目的的理解,鼓励多角度思考。.....

【课堂达标】

本文是否引起了你对家乡端午的美好怀想?包粽子、煮茶蛋、吃熟蒜、插艾叶、挂香包„„你经历或感受过哪些呢?写一段话介绍出你印象深刻的一点,尽力做到语言平常而富有情味。

【课后延伸】

一、教(学)小结

二、课后跟踪

汪曾祺被世人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多年父子成兄弟》等。

第三篇: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法脿中学“一、二、四”阳光课堂教学案 科 目:语文 年 级:八年级(下)主备教师:李金红 参加讨论教师:

备课时间: 讨论时间: 备课组审批: 教科处审批:

温馨寄语:青春是生命的光彩,正视匆匆溜走的的时光,欣然面对每一个不可重复的今天。

课题:17.端午的鸭蛋

汪曾棋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堂前置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éi)苋菜(xiàn)籍贯(jí)硝药(xiāo)腌腊(yān)络子(lào)大襟(jīn)车胤(yìn)二.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三.了解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五、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六、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可在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二、小组交流:

针对课堂前置中存在的问题,小组进行合作交流,组内展示。

三、分享表达

根据课堂前置,各小组进行展示交流、分享。

四、拓展提升

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与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1。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温馨寄语:青春是生命的光彩,正视匆匆流走的时光,欣然面对每一个不可重复的明天 4

课题:17.端午的鸭蛋

汪曾棋

第四篇:《端午的鸭蛋》学案

17《端午的鸭蛋》教案

1理清文章思路:

2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3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4小小的鸭蛋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这种热爱和自豪之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6既然家乡的鸭蛋这么有名,我为什么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还不大高兴呢?

7文章写的是高邮咸鸭蛋,最后却说到了苏北名菜及北京的咸鸭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第三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9本文记叙的是最普通不过的“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10这篇文章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第五篇: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汪曾祺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学习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学习课时:1课时

资料链接: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各地有各地不同的风俗。你知道绍兴有哪些端午节习俗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汪曾祺去了解一下高邮的端午节习俗。

二、学前准备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系()百索子门楣()苋菜()鸭蛋络子()车胤().....

2.解释下列词语。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有荣焉:

囊萤映雪:

三、感知课文

1.文章哪几段写的是端午节的鸭蛋?

2.作者写端午节的鸭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除了写端午节的鸭蛋,还写了什么内容?

四、研讨与赏析

1、请一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家乡的鸭蛋有何特点?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交流)

2.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讨论、交流)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他这样的语言特色呢?

五、小结

六、作业

1、课外阅读汪曾祺的作品,体会其语言特色

2、推荐阅读:沈从文《端午日》

下载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体味文章蕴涵的怀乡情感和生活情趣。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感受文......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12.《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庆贺寺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家乡端午的风俗,了解汪曾祺笔下家乡鸭蛋的特点 2. 能力目标:比较朗读,品味汪曾祺平淡而有味的......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17端午的鸭蛋 自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 2、培养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细节的习惯。 3、体会文中所描写的风俗民情。 4、感知课文语言的典雅之美。 学习重难......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附学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附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附答案)

    端午的鸭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

    《端午日》教学案

    《端午日》教学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品味生动精炼的语言,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感受龙舟竞赛中体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

    八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无答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一、自学 1、了解作家汪曾祺,学习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3、了解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品味平淡自然而韵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