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
什么是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领导和职工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当前应建立怎样的安全观念文化?
当前,我们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是生活质量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同时还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
如何搞好印制企业的安全文化
培育印制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印制人安全文化素质的必经之路,是一项需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印制企业的安全文化应以安全生产领域为基础,扩展到印制人的安全生活、安全生存领域。搞好印制企业安全文化,首先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其一、企业各级领导要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理念是安全管理的“风向标”,是培养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前提和保证。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关键在领导,在于领导的思想意识要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在实践中,有的企业依然存在:有些领导在讲到质量时,说质量第一;讲到安全时,说安全第一;生产紧张时,又说生产第一。弄的职工搞不清究竟哪个是真正的第一?既然都是第一,也就都不是第一,这也难怪出现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当然,一些部门负责人也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生产经营上,安全“欠帐多”,导致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下面的事例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借鉴:中国第一支彩管生产企业——河南咸阳彩虹集团的领导根据实践,对安全、质量和生产活动进行了精心的分析和排序,提出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推广至各企业的其他活动中,突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原来的“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理念被“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制度至上”的理念所替代,从而使彩虹集团的安全形势如雨后彩虹,光彩夺目,让人艳羡。
其二、加强安全管理者责任意识,完善安全工作机制
没有完善的工作机制,任何良好的愿望都无法产生期望的结果。当前,解决安全管理上的“人岗离心”问题应当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什么是安全管理上“人岗离心”呢?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不喜欢安全这个岗位。目前,为数不少的安全管理者一谈到安全管理,就道起安全管理的苦头:安全管理责任大,出力不讨好;安全管理永无止境,查出隐患,整改完毕,还得要去查找新的隐患;安全管理者时刻提心吊胆,安全管理一票否决,有一回出事就前功尽弃。所以,现实中有些管理者期盼早日挪位易职,跳出“圈外”,有的安全管理者“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谈不上爱岗敬业,这就是“人岗离心”现象。
要消除这种现象,企业首先要注重选人。作为生产单位,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粗枝大叶”的简单工作,谁都可以上岗,谁都可以搞好,结果进出方便,来去无束,造成安全管理专业化水平低下。其次,企业要对安全管理者合理定位,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者的岗位管理技术含量及职能的重要性,在责、权、利、名方面要向他们适当倾斜,赋予安全管理者的岗位使命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有位有为。再次安全管理者要自身提高素质,工作要雷厉风行,勤勉敬业,要真抓实干,不能敷衍应酬,在安全管理上要多动脑筋,狠下功夫,做到名实相符。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推行的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制度和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是“人岗离心”的一剂良药,它们在《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工程师)制度实施导则》中提出指导性意见,界定了安全主任的职责和权力,并规定安全主任(工程师)的待遇应高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略低于企业安全生产直接负责人。
其三、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通俗地讲,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寻找合适的人,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尽可能地发挥职工的潜能,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使企业和职工均获得最大回报。
当前,印制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对安全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安全管理正逐步走向“法治”,涉及诸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这要求安管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政策理论水平,全面掌握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为开展安全监督的依据和准绳。另一方面,印制技术日新月异,安全管理涉及各种安全技术规范,这要求安管人员要有扎实的安全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印制企业要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应该根据人力资源理念重视安管人员的培训,舍得智力投资,要对安管人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逐步使安全管理人员成为业务素质高、管理水平高、工作效率高的“三高”人才。
其四、加大民主管理安全工作的力度,建立相互信任的安全价值观
安全生产是为了人,而安全生产又依靠人来实现。人们建立或制定的安全生产准则——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理论知识、技术规范、标准、规章制度等,如果没有被人们观念上接受,行为上响应,技能上掌握,就不可能真正转化为安全生产的力量,所有的安全生产准则也就会成为一纸空文,难以发挥任何作用。如果企业和职工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情况将会
相反。
在安全工作中,印制企业应加大民主管理安全工作的力度,并授予职工充分参与安全管理的权利,可通过赋予职工安全知情权、参与安全管理权、安全监督权、事故隐患整改权,不安全状况停止作业权、抵制违章指挥权、紧急避险权、反映举报权等,使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安全价值观。有了这种相互的信任,就避免和减少相互指责的内耗、不切实际的敷衍、隐瞒事实的托词;有了这种参与和信任,安全生产的准则才能真正发挥效力。
其五、积极探索有效载体,有的放矢地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印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印制职工的安全素质。印制职工安全素质的实质是指印制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安全技能知识、文化知识结构,心理应变能力、承受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能力等。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安全文化素质的基础;安全技能知识和文化知识结构是安全文化素质的重要条件;心理应变、承受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规范约束力是安全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三个方面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途径和方式很多,任何一个途径或一种方法都可做细、做活、做新、做强,比如制定车间、班组安全检查路线表,可以明确责任人每天的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和对照标准,还可以明确责任人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检查什么设备,以及对照检查结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等。就班组的安全员而言,可以是每班的职工轮换担当安全值日员,负责本班的安全工作,提出当天的“安全警示语”,检查劳保用品穿戴情况,消防器材、安全设施、互保联保以及职工的精神状态等项目,还可以让班(组)长在检查表上签字,这意味着联带责任,联带着奖与罚。在生产现场可以悬挂安全标语(旗)、安全标志(禁止、警告和指令标志)、事故警示牌、安全招贴画、安全机构图、危险源控制措施表、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事故案例等;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各种会议直言不讳地讲评安全,在安全管理上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目标管理、PDCA技法、系统安全性评价、ABC管理、人机工程等;班组安全活动可以是——周期性更换安全标志、提出安全口号、实施安全评价体系、班前宣誓、推行联保互保制、开好班前班后会等;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制定《职工安全守则》,界定安全人的标准;有计划地组织职工的教育和培训、组织安全文艺活动、应急演练、安全演讲比赛、“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表彰会、安全月(周、日)活动、事故报告会等。
另外,还要根据人对亲情最敏感的特点,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时体现“人情味”和“亲情味”。可设计一幅家庭寄语图(内有职工的家庭生活照、家庭寄语)悬挂在生产作业区,也将对安全生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建设印制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时代的要求、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只要我们在实践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数准至上”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就是政治、就是福利的观念;安全工作必须时时讲、天天抓的观念,我相信,印制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会愈发突出,印制企业的安全工作的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古代的安全文化观念; ● 知道中西安全观念文化的差异; ● 掌握我国安全观念文化的转变; ● 学会建立现代企业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一、古今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1.古代安全文化观念
古代正确的安全管理文化
《左传》中有“居安思危,思者有备,有备患”之句,晋·韦謏《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之句。
企业有安全的保障做前提,才可能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小隐患必然存在着巨大的灾难,所以要防微杜渐,要求安全管理精、细、严。
古代不良的安全管理文化
古代不良的安全文化是随命论,凭运气,天命不可违,烧香拜佛做道场等。
2.当今社会存在的安全文化观念
企业决策者的错误认识
有些企业决策者认为没有执行国家的规范标准、没有投入、没有装安全防护不一定会有事故,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
不良的企业安全文化
例如,1976年渤海2号事件,中海油价值5000万美金的设备平台翻层进水,现场72名员工为保护机器牺牲了性命。在当时的条件下,人是无能为力的。如果企业以人为本,不视财产优先,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现代企业一定要淘汰传统的不良的安全文化观念,如“大庆油田”精神,学会用风险的科学观点降低风险。
忽视安全成本 很多企业总认为安全是软成本,投入时偷工减料。比如,进口某个中心系统或生产线,为了降低外汇成本,提出把安全防护卸掉等要求。
在安全领域上,智者是用别人的事故经验当作自己的经验教训,疑者才会自己实践事故,用自己的鲜血换取教训。危险是客观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是都可预防的。企业要善于借鉴别人的事故经验,掌握事故的科学理论,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中西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1.西方的文化
西方文化的根基是科学、法律,强调理性、法则和程序。
2.东方的文化
东方文化的根基是艺术、道德,强调感性,谈境界,重体会。这与圣人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关。
三、我国安全观念文化的转变
我国安全观念文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认识论
从“宿命论”变为“本质论”。
2.态度
从“革命精神”变为“科学精神”。
3.伦理
从“财产优先”变为“生命优先”。
4.认知
从“安全常识”变为“安全科学”。
5.价值观
从敏感安全成本变为注重安全价值。
6.责任
从单纯效率观点变为综合社会效益。
四、现代企业安全观念文化的建立
1.安全价值观的社会价值
安全生产创造社会价值。企业要追求效益、利润、质量,必须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安全价值观的社会价值包括:
第一,安全价值观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二,安全价值观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 第三,安全价值观是宪法及国家性质本质的要求; 第四,安全价值观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 第五,安全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
第六,安全价值观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基石; 第七,安全价值观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第八,安全价值观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体现; 第九,安全价值观事关社会稳定大局;
第十,安全价值观关系社会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2.安全价值观的企业价值
安全价值观的企业价值主要包括:
第一,安全价值观是国家和政府赋予的责任; 第二,安全价值观是社会和员工的要求; 第三,安全价值观是经营准入的条件;
第四,安全价值观是市场竞争的要素,竞争的要素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第五,安全价值观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六,安全价值观是利润的组成部分。从企业长远经营过程来看,投入了安全成本,事故率就会降低,节约出的事故发生率的差额就是企业的利润。
3.安全价值观的个人价值
对从业人员来说
企业提供的防护用品、安全设施、专职保障是企业员工最大的福利,但是很多人却认识不到,一是因为自身没有体会到,二是与政策有关系。比如,政策规定死一个人赔20万元,但是要预防安全的成本花费可能是好几倍,所以企业认为预防亏本,不如等着出事时赔偿。
对经营管理者来说
经营者做好安全生产,可以获得如下价值: 第一,免责; 第二,积德;
第三,事业成功的保障; 第四,企业经营的前提; 第五,企业的终极目标。
企业先进的安全理念多了,一切事故都可预防。现代企业要给员工创造幸福,给社会带来愉悦和幸福感。国际上的安全理念是安全健康至上、安全提高。如杜邦、石化、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企业,主张“员工是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安全能够提高公司的竞争力”的文化理念。
此外,安全理念具有相对的特点,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进行不同的安全建设,比较不同阶段的优势是事故科学的一个最高标准,要提倡“生命高于财产”、“安全效益等同于经济效益”的观念,管理上也要从“老三零”(零伤害事故、零职业病、零环境污染事件)转移到“新三零”(零险兆、零隐患、零三违)。“新三零”是科学的管理目标,是国外提出来的,国内一般企业都还没有建立起预防事故的意思和理念。
第三篇:文化营销观念
文化营销观念
作为一种营销观念,文化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质化产品为前提,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目的,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营造、实施、保持的文化渗透过程。在企业的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文化渗透于其始终。一是商品中蕴含着文化,商品不仅仅是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物品,同时,它还凝聚着审美价值、知识价值、社会价值等文化价值的内容。二是经营中凝聚着文化。
文化营销,对于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西方餐饮业进军中国市场,实行跨地域、跨文化营销非常重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企业在全球化营销中只有消除文化上的差异,融入本土化文化才能进行跨国经营。比如肯德基在冬季推出浓情汤系列,就是中国的榨菜肉丝汤,更加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这使企业与产品在中国消费者中颇具亲和力。
麦当劳在成立之初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掘得事业的第一桶金后,在其总部设立了设备一流的汉堡包大学,为企业经营培养人才。这在快餐业乃至全球企业界都是一个创举。麦当劳汉堡包大学的观念是“企业首先是培养人的学校,其次才是快餐店。”正因为他认识到没有永远的企业,只有永远的人才,居安思危,才使企业久盛不衰。
跨国企业在跨国营销活动中,确切地说是在跨文化营销中,其文化营销策略不仅是外在的、有目的的文化融合,而且还包括内在的、本企业的运营机制、基本政策,即本企业的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形象定位,这一个性鲜明的形象是区别于竞争对手、进行产品促销和企业发展的基础。麦当劳追求的是以年轻、活泼作诉求点,努力为顾客提供一个轻快的用餐环境,注重树立清洁(clean)、快速(fast)、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价值感(value)的企业形象。而肯德基则是定位在“家庭成员的消费”,提供一个家庭式的温馨团圆的用餐气氛,并且以独特口味的商品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差别化的企业形象定位,使得企业即使在同一个区域市场的竞争中,也能
够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心理的消费者。
由上述案例可见,西方餐饮业正是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一方面尊重中国文化,注意中国文化对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影响,即“影响文化”;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独特的西方文化特色来吸引中国消费者,即“渗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使中国消费者接受西方的文化,进而接受西方的产品。所以,在跨国营销中,文化因素至关重要,文化营销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篇:更新教育观念 打造思源文化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更新教育观念打造思源文化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综述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陈昌学 段新义
【内容摘要】:本文拟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高度,结合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的实际,谈谈思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思路、路径选择。
【关键词】思源学校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建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入持久地“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胡景涛总书记也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对农村中小学的改革和发展,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果说,校园环境卫生是一所学校的外部文明形象;那么校园文化精神则是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本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在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校园文化相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而言,虽然是一种局部群体文化,但它也具有文化的认知功能。它是师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活环境。校园文化反映着全校师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场所,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使校风纯正,学风端正,全校师生精神焕发,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使学校的德育、美育落到实处,还能通过校园文化的影响直接作用于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增长了学生才干,提高了学生素质。
在校园文化中,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和最高体现。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它其实就是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有的学校往往只有“校训”之名,而没有将“校训”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办学实践之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树立一种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精神,不仅有利于校风、学风的根本好转,而且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良好的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众所周知,北京大学作为我国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人才辈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北大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北大办学开放,“兼容并包”,主张思想自由;北大燕园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文化气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北大人继承了“五四”先贤的优良传统,树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自由的精神,一代影响一代,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永传不衰,成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为北大永葆青春与活力的法宝。
当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农村中小学而言,随着学校办学硬件的不断改善,学校的发展趋向于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二、思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的路径与措施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根据各地各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特色办学理念,才能创立可持续的学校品牌。
麻城市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地跨鄂豫皖,背靠大别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是麻城市政府筹资5000万元新建,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援建的标准化现代寄宿制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省级黄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106国道,地处西城新区,地域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麻城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学校秉承“思慧还源,言诚至爱”的校训,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管理团队、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建设麻城市第一所现代化的义务教育公立航母学校。
怎样找到适合我们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呢?
基于这样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思源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需要根据学校实际,紧紧围绕“思慧还源,言诚至爱”的校训,从麻城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思源人的人文精神中挖掘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让师生富有爱心,学会感恩,懂得立志。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以感父母之恩、社会之恩、言爱之恩,从而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行动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因此,我们从麻城市近现代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吸取“红色文化”;从学校地处黄金桥经济开发区,有着火热的开放开发热潮中吸取“创业文化”;从思源学校自身的艰难创立历程中吸取“言爱精神”,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有形、无形的硬软件建设,以各种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呈现出来,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一、以先进科学的管理促校园文化建设。从整顿校容校貌抓起,狠抓环境卫生,搞好校园绿化,形成良好的生态育人环境;注重养成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学校组织的法制讲座、礼仪教育,强化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树立文明形象;加强学生会、团支部的建设管理,培育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依法治校,民主理校,从制度入手,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机制;依法从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以尊重人、激励人、关心人、发展人为前提,为师生提供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和谐、关爱互携的人际关系;
二、以优良的校风、学风促校园文化建设。狠抓校风、学风、教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注重学校文化精神的培育以形成特色鲜明的思源精神,提高办学品味。努力形成“正德厚生笃志力行”的校风,“博闻乐思弘毅怀远”的学风。学风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的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以学生为中心,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团组织和学生会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完善学生行为规范体系;认真执行《三好学生及先进班集体评定办法》、《思源学校学生一日常规》、《考试违纪处理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办法》等学生管理条例,从制度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
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进取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创新工作思路,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加大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修建文化长廊,设置阅报栏、宣传栏、学校介绍、校园新闻、麻城名人简介等栏目;选择醒目的位置,书写校训、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名人名言等内容的标语;包括校徽、校歌、文明公约、《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把文化设施、制度、文明礼仪等固定保护下来,营造彰显思源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环境,突显“儒家”文化,彰显麻城“红色革命文化”,增加学子们对儒家文化的感知和作为麻城人的自豪感和继承先烈遗志的责任感;建设以“铭爱、感恩、兢业、志学、象贤”为主题的走廊文化;
四、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运动会、书画展、艺术节、演讲赛、作文竞赛、知识竞赛、法制讲座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切实开展校本教研,整合校内外一切德育资源(如国学经典进校园,开展经典诵读;学习儒家思想,传承中华美德;发扬老区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爱心和感恩教育);
五、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不定期地开展读书小组活动,让全校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氛围,构建学校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利用我校新建的学校报告厅办好“思源大讲堂”,邀请麻城市本土的文化名人,利用麻城市教科院、麻城市博物馆、文化馆的文化资源开展讲坛活动,打造思源学校的文化品牌。创办思源特色的校报校刊,以学校文学社为阵地,网络一批师生,厚实学校的文化底蕴,增强学校的文化氛围。
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的一个主要媒体和重要信息源。逐步完善校园网络系统、办公平台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创办我们思源学校自己富有特色的校园网站和校园广播台---“思源之声”,用先进的设施为校园文化服务,加大宣传的力度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总之,建设积极进取、朝气蓬勃、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已成为当前各学校改革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要创文明学校、树良好校风,就需要领导重视,师生共同努力,从根本入手,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012年10月15日通联:湖北省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语文组陈昌学
邮编:438300
Tel: ***
E-mail:***@163.com
QQ: 327197770
[个人简介]
陈昌学:男,生于1977年8月,湖北麻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湖北教育学会会员。2000年6月毕业于黄冈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修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后分配于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工作。2003年在湖北大学文学院进修学习。2012年7月通过招考调入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任教。工作期间,历任中学英语、语文教师,有过多年中学毕业班工作经验,教育教学成绩显
著。业余爱好摄影、文学写作,有3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及文学作品在《中国教师报》、《大家教育周刊》、《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冈师院报》、《楚天声屏报》、《麻城报》及《初中生天地》、《黄冈周刊》、《黄冈教育科研》、《创业麻城》等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也有部分作品散见于黄冈教育网、黄冈新视窗、麻城信息港、麻城教育信息网等网站。系学校、麻城市骨干教师,2007年麻城市首届初中班主任培训优秀学员,2010年麻城市委党校第三期后备干部培训班学员。
第五篇:寒假实践调查报告 - 中学生文化观念 2
寒假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中学生文化观念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完成时间:2012.2.1实践主题:中学生文化观念
时间:201
2地点:
现将此次时间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世界各种文化加速撞击,交流与融合,将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国家在文化建设中,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推进中外文化特别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此次活动旨在调查中外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现状,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拥抱外来文化,不仅取人之长,而且要为本土文化带来创造力。此次调查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调查现在大部分中学生的文化品位,比较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当代学生文化生活中的比重,二是调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现状的看法和意见。
在第一项调查中显示,中学生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文化品位比较西洋化,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是过圣诞,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在对待食品方面,只有12%的人选择中餐作为大餐,51%的人选择麦当劳或肯德基作为大餐,还有26%的人选择牛排作为大餐;在对“最喜欢的一首歌”的选择上,37%的人选了英文歌曲,占的人数最多,只有20%的人选择大陆老歌,28%的人知道国歌的原名是什么;另外,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调查中,38%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座右铭,31%的人没有座右铭,只有39%的人会写毛笔字;而在外来文化方面,“哈利·波特”热未然成风,90%以上的人知道“哈利·波特”,超过50%的人看“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甚至成为大部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另外,“哈”一族大量出现,哈日、哈韩、哈狗,还有所谓的粉丝,70%的人有自己哈的对象,崇尚、追逐,甚至思想行为、生活习惯都模仿外国明星。被调查者总体上呈现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兴趣不浓、传统意识淡薄的趋向,四成的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抱乐观态度,而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方式。
而在第二项调查中,42%的人抵制过洋节,抵制外来文化的侵入,认为要有文化“准入制度”,37%的人支持外来文化,认为该取人之长,学习外来文化,22%的人没有意见,中外文化交融理所当然。而在其中我们发现,抵制外来文化的这42%的人之中不少人吃肯德基、看哈利·波特、哈韩、哈日,在打压别人抬高自己的同时,又捡起别人丢掉不要的,这样的现象不禁让人深思。
通过这样的调查不难看出,我们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经济跨国整合,文化汇流,使中国经
济起飞,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综观人类的文明史,这种文化汇流碰撞的时代,多是文艺复兴的最好机会。欢迎外来文化,不仅可以取人之长,而且也可以给本土文化带来创造力。我们所引以为自豪的盛唐,不就是胡风横扫天下,长安满街卖胡饼的时代吗?
当然,拥抱外来文化,并非盲目追风,应该有个尺度。在我看来,尺度无非有两个:第一,要看这一文化和我们所珍重的核心价值是否相融;第二,要看这种文化本身是否优美,是否能弥补我们文化中的缺失。以这个标准看,我们不仅不该抵制洋节,而且应该学习怎样过洋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都是我们珍爱的传统价值。而看看美国,圣诞前几周,街上许多人戴着圣诞装饰,手摇圣诞铃铛,在进行慈善募捐。连老布什夫妇都带头在街上摇铃铛。普通百姓给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如送报纸的人,清洁工,学校老师,学校边上的交通管理员,门房等等)送礼物。这并不是搞关系,因为礼物送不送,并不影响你享受的服务质量。但圣诞节的精神,是对待所有人如同对待自己的家人,要借这个时机,想想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要心怀感激。再看无家可归者的救济中心,充满了志愿人员,发放着大量的捐助礼品。一些公共建筑、写字楼、学校、医院,到处是给贫穷孩子捐献玩具的箱子。再看看我们的传统节日,这样的精神还剩下多少?难道这一切我们不该学吗?过节不是吃喝玩乐,而是一个庆典。你要在这个庆典中,重申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道德与感情承诺。这样,节日对社会才会有感召力。文化也一样,就是要挖掘自己文化中的伟大精神来感召人们。
胡锦涛主席说过: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确实十分重大,但却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保护是为了进一步的创新,保护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是统一的。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保留、维持,吸收外来文化也不是庸俗的复制、接受,而是两者结合之后的转化与重塑。继承和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蕴涵着一种创新精神,我们并不缺乏创新的传统和动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来感召人们,在把中国传统文化这根精神支柱根植心中的同时,与外来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传偿在中外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得到发展与提高,使中国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学生肩负着传播与延续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