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18:1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

第一篇:《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

《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

《细说民国大文人》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系列丛书之一,讲述的是10位国学大师的真实故事。作者在整理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能反映人物丰满形象的材料,客观地呈现给读者。因而,读完此书,思考无法停止。作者观点的隐匿、立场的超脱,让我们读者自然而然生发更多的独立思考。

一本厚厚的书,一群独特的人,给人的遐思是极为丰富的。如:大文人鲜明的个性,执著求学的精神,高远的学术境界,坚持不懈的人格操守等,都可以引发我们这些普通人无尽的感怀。因为内容太多,笔力又有限,所以仅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将书中一些有益教学、又有趣的信息作以下搜集和整理。书中的大文人谈笑之间皆是学问,认真阅读让人收获良多。黄侃解释 “四而楼” 楼名的意义足见知识的力量。说有位商 人 给 自 己 开 的 饭 店 取 名“四而楼 ”,众人不解其意,问胡适,胡适也不解,而黄侃却能很快做出解释: 《三字经》 中有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四而楼” 应该是期望财源滚滚之意吧。这段小故事,足以看出黄侃的知识丰富且提取迅捷,一点知识的活用就让他胜人一筹。知识在此显出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曾经对学校教育中知识的重要性有过迷惑的话,那么此例的获得正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心中困惑。因而,读到这样的片段,十分愉悦。

赵元任的 《施氏食狮史》趣味无穷。曾经收到过一条短信,内容就是 《施氏食狮史》,同一个音节的不同汉字组成了一篇短文,感觉特别有意思,也感叹现在的短信真有水平。看了此书,方知有趣的短信原来出自赵元任这样的名家之手。而且,这则短文的意义也绝不仅仅在于有趣,而在于它让原本叫嚣着要走汉字拼音化道路的所谓学者不敢吱声了。于是,越想越觉得这 《施氏食狮史》无比有意思。

钱穆的形声字研究独到,挖掘出汉语言文字的精妙。钱穆在夜晚睡觉手臂撞到墙壁时,居然会突然悟到带 “辟” 的字都与旁边有关。例如: “壁” 在房屋旁,“臂”在身体两旁,“劈”使物分两旁,“璧”挂身体一旁,等等。我由此想到 “譬”字该做何解,照钱氏理论居然也能说通———“譬” 就是说话借旁物明义。由此顿觉汉语言文字之精妙,也有了向学生传播的冲动和新的资本。以前常说我们的汉语妙趣无穷,此案例让我感触尤深。

章太炎说 “贫”与“穷” 甚异真让人大开眼界。平日里,“贫穷” 一词用得极多,极为熟悉,从未想过要将两字分开辨别。听章太炎的一番解释方知,“贫” 是指把贝(即钱)分与他人,而己身不至不名一文; 而“穷” 是指弃家而去、孑然一身、藏于穴内。这么一说,那抽象的文字被章太炎一下子赋予了形象感。看这一段书,我眼前仿佛出现两个清晰的画面: 一个是家境清寒却依然在读书的书生: 一个是风雪交加穿破衣藏在山洞里的壮汉,他只有一身的力气而已。两者差别真的很大。而我看汉字的眼界也顿时被打开了全新的一面。

此书中还有许多亦俗亦雅的语言文字的笑料,可以自己读着娱乐,却不宜告诉学生,在此就不去一一列举,只作为启迪我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语句的新思路而存于脑中,那也很有意思。

第二篇:细说民国大文人读后感

花了一个月,每天挤一点时间终于把这套书读完了,细说民国大文人读后感。全书分三册,分别讲述了民国时期的诸位:国学、思想、文学大师。其中国学大师:黄侃、刘文典、赵元任、刘师培、吴宓、钱穆、王国维、陈寅恪、章太炎、梁启超。思想大师:金岳霖、冯友兰、傅斯年、马寅初、李叔同、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蔡元培、胡适。文学大师:林语堂、梁实秋、张恨水、沈从文、郁达夫、周作人、鲁迅。

那真是一个璀璨的年代,涌现了这么多位高山仰止的巨人。清末、民国、抗战、内战……。内忧外患激发了5000年来沉淀在血液中的民族魂魄,忧患兴邦。不过,这些巨人们除英年早逝、移居海外的几位外,其他的几乎都倒在了文革中,看完这套书心情沉重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最喜欢国学家中的:赵元任、陈寅恪,思想家中的:金岳霖,冯友兰。文学家中的:林语堂、梁实秋。

而这些人里面我最喜欢的还是:赵元任。他虽然在哲学、物理、算数、音乐方面都很精通,但在言语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取代的。有一个完整的人生,有自己的学术研究,有心爱的人相伴到老,有幸福的生活时光,晚年在海外受到应有的尊重,在世界上拥有相当的威望。虽然解放初期他选择了离开祖国去美国生活,但是我觉得他的举动比留下来的人更爱国,他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了汉语言的美妙之处,读后感《细说民国大文人读后感》。

陈寅恪,学识太渊博了。以至于无人知道他会多少种语言,20种?30种?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身上有着一切中国文人应该有的风骨、儒雅,只可惜命运多舛。三百年内,中国的博学之士只此一人。如果不是碰上失明和文化大革命,他想写的《中国通史》及《中国历史的教训》定完成。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

所有大师中金岳霖独有的天真烂漫的吸引了我,他对林徽因的痴情吸引了我。身为哲学大师、中国现代逻辑学奠基人,如果让他的学术研究发展下去,他可能成为现代中国的亚里士多德。日后定要找来他的著作好好阅读。《逻辑》、《论道》、《知识论》

对于东西方文化而言,对我国学更为感兴趣,所以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理学》、《中国哲学史新编》这几本有空也要找来看看。

早在高中时代就已经读过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集。当时他们头上还戴着“资本主义御用文人”的帽子。令当年的我奇怪的是,文字如此优美的人怎么是资本主义的御用文人?这资本主义还真有眼光。相比之下和他们笔斗的鲁迅的文风并不是我所喜欢的。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给我的震撼很大,原来可以这样写文章,文字可以这样幽默。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我死气沉沉的高中学习中。如今读完这套书,对他们的人生有了一个立体的了解。以后要把这失落的这二位的书补买回来。

读完三本书,原来更多的书在等着我。

第三篇:民国大教育家——李更生

民国大教育家——李更生

作者: [] []

李更生,名荃,字亘孙,1883年1月23日出生于清江浦的书香家庭,少年时代的李更生天资聪颖,学习用功,于1902年进入江北高等学堂读书,在新知识、新思潮的影响下,于1906年,怀爱国救国之心、“兴邦必先兴教育”之志,步入教坛,历时二十余年,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教育事业,1927年4月7日逝世。李更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早期开拓者和实践家。1927年春,毛泽东同志在湖北省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作报告时,曾举例说道:“李更生先生在淮阴办了一所私立成志中学,培植人才而救国,但与山东武训向人要钱办学不同,他可是贵的事,是革命爱国的行动。”给予李更生先生以很高的评价。

在市区淮阴中学的北院内,有一古朴典雅、富于民族特色的院落,这就是民国大教育家李更生先生的故居。

为了缅怀这位勇于革新的教育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淮阴市政府在纪念他逝世六十周年之际,修复了李更生先生故居。故居分前后四进,青砖灰瓦,硬山隔扇,主堂房内陈列着李更生先生执教一生的坎坷奋进的事迹,陈列柜内放着江苏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李更生纪念文集》,收集了李更生遗、业绩、缅怀文章等,多为更生先生海内弟子及学有成就子女的充满感情的作品。

第四篇: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

一为文人,几无足观,这是清朝一个汉学家说的话。

诚然,你做一个匠人,做一个农民,都有一目了然的益处。可是文人呢?中国的经史子集,都懂一些,吟诗作赋、风花雪月更不在话下。可是,有用处么?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文人,正是无用的人。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家、作家、或者批评家。说的简单点,就是读书的高等游民。他对每样东西都略懂一点,却不甚精通。对于学术不会有什么贡献,对于文艺也难说什么成就,他往往连自己做什么都不知道。

而文人看实际生活,总是雾里看花一般。隔得远了,自然难以看的真切;隔得近了,又难免出些求佛问道的妖蛾子。所以读老杜的诗,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虽有笑颜,亦抵不过胡马羌笛交践的怆然。天下沦落如老杜者多矣,然能于苦痛中保持一颗纯然赤子之心者几人哉? 中国的文人处在皇帝的淫威下久了,自然而然学会了明哲保身,慎言慎行.。所以毛泽东说二十四史大半是歌功颂德,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大部分人是仰皇帝的鼻息而活的,偶尔跳出来几个,亦动机不纯,像明朝的东林党,自诩忠君爱国,经常带棺材上朝。虽然结局难免凄凉,有的被杖责,有的被屠戮,甚至于诛九族十族什么的。但在民间,这种行为是值得赞扬的,是忠臣所为。呜呼哀哉!文死谏,武死战,这句话害死了多少人。然其情可悯,其事究竟不可悯。

我们从前说文人论政,后来又演变成文人乱政。然而管他论政还是乱政,都离不开”担当”二字。中国的文人都死扭着一根筋,他们倔强的认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倔强的把天下兴亡放在自己的肩头。他们天生抱着济世救民的理想,渴望兼济天下,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类而乐,这句话现在看来可能有点可笑,可正是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正是这种以敢以一己之力撬动地球的执著,才铸就了中国文人不屈的脊梁,才是一个民族得以长存的根基。

无论时代怎样混乱,无论现实如何艰苦,总有一些怀着赤子之心的文人,怀着指点江山,一匡天下的伟大抱负,在几千年阴冷灰暗的封建制度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这,正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欠缺的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最高理想。所以仲尼著《春秋》以道名分;屈原放逐却有《离骚》;司马迁著《史记》,述往事,思来者。然而时至今日,中国文人还有这种使命感吗?

昔春秋百家争鸣,盛况空前。后又有始皇封树坑儒,令天下寒噤莫敢言。汉多有风骨,魏晋难得风流。乃至隋唐开科举,寒门亦得举仕。宋朝更是以文制武,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言。元则悲矣,读书人沦于娼丐之间。明清更大兴文字狱,使天下之人,不敢怒不敢言。乃至于今,一个文化大革命,让多少人不再挺着腰说话。

耶稣对他的门徒说:“如果最优秀的分子丧失了自己的力量,那么又用什么去感召呢?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么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和善良呢?如果中国的文人丧失了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社会又将向何处去呢?

在任何一个时代,文人都是社会的中坚和脊梁。今天,文人已变成知识分子这一更宽泛发阶层。而国民精神和社会价值规律的重建,离不开历史的积淀,离不开时代的选择。在社会急剧转型的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可避免的被卷入政治和经济的洪流。我们面临比任何时代的文人都严重的精神危机。如何面对权力,如何面对资本,如何在政治和经济中获得平衡,仍旧考验着知识分子的良心。

荣格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不再是传统的文人,不能沉溺于过去的荣光,我们需要胸怀天下的担当,需要肩负时代的民族的责任。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复兴的。

我们希望能有一批有责任,有良知,有勇气的知识分子,超越世俗,功利,以自觉的文化追

求为目标,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国家,保留一息尚存的文脉。

第五篇:任民教授报告读书笔记

—任民教授报告学习笔记

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数学教研组 2014年1月 1日

油会君平的 美

近日,学习了河南教育学院任民教授的专题报告《美在和谐——漫谈教师成长中的六个和谐》,他风趣幽默的语言,洋洋洒洒的人生态度,令在座的同行心悦诚服、受益匪浅,领悟到为人师者应该担当的责任以及应该拥有的心态。

一、发人深省:从任教授的报告中,探当代教师的精神实质。“美在和谐”包括:①教师与自然的和谐。②教师与社会的和谐。③教师与职业的和谐,④教师与学生的和谐。⑤教师与同事的和谐。⑥教师与自己的和谐。任教授从六个方面向我们阐释了自己对美在和谐的看法,鼓励每一位老师戒自负、贪婪、淫欲、怠惰、嫉妒、愤怒之心,拥有谦虚、恬淡、慈悲、勤奋、自勉、温和之心,在和谐中寻找美,寻找教育的幸福,享受教育的乐趣。并且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转变权威性的态度,成为学生成长的主体,教师讲堂要变成生命课堂的看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学生,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爱学生就要理解他、宽容他、关注他、接纳他!这样做了,学生就会感受到你心中有爱!任教授也说:“教师的职业是“爱满天下”的职业,是用爱激励爱、感召爱、培育爱的职业。”他呼唤教师们从更高远、更博大的层面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而产生一种职业神圣感和荣誉感。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劳动者,面对社会、职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有不少存在心理方面的失衡,这些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生活质量,教师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这些压力?教师应怎样让自己在劳动中享受幸福?如何以一种和谐的心态面对学生和工作?如何感悟新课改的快乐?……这些现实问题,我们都能从任教授的讲座中得以启发。

任教授的报告,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每一位教师都期待成为专业型教师,期待自己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前进的速度更快些,我也毫不例外。但回顾自己的教书生涯,我觉得自己对专业型教师的认识还很不到位。我对待工作的态度,虽然说不上是为校长打 工,但也不能说是在享受工作;面对困难,虽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总是为找不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而烦恼;遇到问题,常常只是把问题给摆平罢了,从根本上解决,私底下又常认为非自己能力所及;干的活多了,也常有怨言,更没想到那是在干公家的活,锻炼自己,成长自己,是在占公家的便宜……任教授的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令人恍悟。

凭心而论,何为职业,何为事业,二者有什么不同?我们以前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不用说,是把二者混为一谈了。听了任教授的报告,才恍然明白了二者的差别。有了事业,我们才会有奔头,才会为之孜孜以求,做出不懈的努力。如果仅仅把教师当成一个职业,我们能做得最好的,也不过是尽到自己的责任,问心无愧。如果我们把职业当成一项事业去追求,那我们所做的,就不仅是尽到自己的责任,还能做到对他人有贡献,这才是“导师级”的老师!有了这样一个“导师”级的目标,我们才有可能怀着快乐的心情去教书,快乐他人,也快乐自己,在快乐的面对中,我们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在快乐的面对中,我们拥有了一颗平常心;在快乐的面对中,我们才能成就自我;在快乐的面对中,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一,收获别样的风采。

另外,在讲座中,任教授还特意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出七点要求,即每天早起半小时,每天晚睡半小时,每天再读除教参外的20页好书,每天背一首诗,每天记五个外语单词,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每天做一件好事。这些要求正是有利于培养教师个人素质的法宝。

二、延伸拓展:在任教授的报告后,思高中数学课堂的和谐美。一天的报告会给教师们做一次很好的心理调适和辅导,使不少身为高中教师的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报告会结束后,数学教研组的同事们意犹未尽的继续交流探讨,在这场报告的启发中,深入地思考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教育心理的调节。

深受任教授专题报告的启发,我们对于和谐美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数学教学是让学生在程序、逻辑、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全面提高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美的艺术,数学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数学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数学的美。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数学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二)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 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数学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数学容囊括自然、社会、经济、科学等方方面面,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老师许多发展的空间。

数学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数学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平等、合作、丰富,是数学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中。

听任教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良好心态的调理过程,更是一种战胜自我、追求卓越、实现人生价值的呼唤。它让我们略显浮躁的心趋于平静,它让我们模糊的目标变得清晰,它让我们准确、全方位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更期待我们有行动上的呼应与超越!因此,我们在羡慕专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美文佳句信手拈来的同时,也试着多读书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吧;我们在欣赏专家的高瞻远瞩、境界脱俗的同时,也来学学他们那种对事来的追求、探索、无私、忘我的精神吧;当我们在为自己的种种不如意而慨叹时,别忘了专家的提醒:成功只垂青保持平常心的人。平凡就是伟大,渺小就是崇高。学会简单化生活,拥有一颗平常心。把职业当成一项事业去追求,要以一种和谐的心态面对学生和工作,以宽阔的胸怀面对各种压力。让我们都保持一颗平常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看好脚下,活在当下。把信心留给自己,把爱心献给学生,让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感悟教育的幸福,在幸福的教育中工作和生活。让我们的教书育人之路洋溢着芳香,浸透着幸福!

下载《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