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听课总结5篇

时间:2019-05-14 18:3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听课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听课总结》。

第一篇: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听课总结

博发公司技术质量处

“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听课小结

根据公司安排,9月22日学习了由吉林大学王登峰院长讲授的专题课《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现把听后感想小结如下:

一、听课感受:

1、感慨于教研人员对于一个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对于一个问题、课题的研究,从课题的起因、意义,至国内、国际该问题的现状;解决该问题需要的基础知识、设备、方法及应用;对于系统中影响该问题小结构的逐一分析、实践等。

任何一个产品性能的提升,都需要理论的有力支持。“有限元分析法”、“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三维设计”等先进的理论、方法、手段,如果真正应用到客车研发阶段、并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客车产品将在强度、降重、降油耗,车内外噪音降低等方面有很大突破,产品的品质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我公司在一些课题研究方面投入太少:公司内部职工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往往担负着课题研究,且人员很少,外出接受培训和调研的机会也很少,在精力和专业知识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在课题研究方面要想取得突破很困难。建议公司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包括人员、装备、资料、培训、调研等方面。

二、主要收获与启发:

了解了“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的声学基础知识、噪声源识别方法、先进的噪音检测设备。

企业人员,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也应该采用系统分析法,整体结构分解法,阶段性分析法,逐渐改变在整车上做试验的方式。

在职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与业务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国内外与业务相关的先进的技术水平。

三、对本处室在下一步技术创新方面的想法及建议:

把系统分析法应用在车辆密封、防腐、隔音降噪、车内气味治理等方面,关注细节及关联性;对于部件锈蚀、部件易损、噪音过大及车内刺激性气味较大等质量问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原理及影响因素、有条件时做实验检验,关注同行业的水平。

建议产品设计初期,对于施工操作难点处优化设计结构。

技术质量处

2008-9-25

第二篇:技术中心“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培训总结

“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培训总结

2008年9月22日,技术中心客车研发处、底盘研发处、总工办、试验认证等处室参加了由博士生导师王登峰院长主讲的“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的专题报告,并与王院长进行了技术座谈,深感王院长对专业知识的博学,同时更多感觉是公司在“NVH”技术方面的薄弱和知识的匮乏。

一、听课感受:

噪声、振动与舒适性的英文缩写为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舒适性,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给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的。有统计资料显示,整车约有1/3的故障问题是和车辆的NVH问题有关系。

在本次报告中,除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关注更多的是处理问题的思路。王院长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诸多的试验结论把枯燥的技术参数通过事例,形象而通俗易懂的阐述了”NVH”在汽车设计、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而王院长用理论数据去指导实验,又用实验数据验证理论的研究问题方式更加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本次讲课,我们全面了解了国内震动、噪声研究的方法、手段、程序,所需仪器设备等,了解了国内关于震动、噪声的前沿研究水平。而我们客车的“NVH”技术应用目前感觉几乎没有涉及,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实际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于“NVH”技术的认识也是极为狭隘,以前只是认为是降低车内和车外噪音就是至关重要,现在扩大了我们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当遇到车厢噪声大时,我们一般考虑加强车厢隔音技术和材料,而对真正的噪声发生源-发动机则是无能为力,这种“亡羊补牢”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对于整车运行不稳、运行过程中方向盘抖动以及跑偏等许多问题,均不能从根本上进行处理。如果运用“NVH”解决方案,就会涉及发动机、悬置、车架使用隔音材料等,从根本上进行理论数据的分析,一切问题可能将迎刃而解,因此,“NVH”问题实质是汽车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汽车进入市场后要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收获与启发

1、对客车进行NVH分析与控制研究必须对基础知识进行广泛系统的学习,由于涉及客车整车大部分的零部件,在设计初期,必须全面系统的进行零部件的 分析,而我们对CAE分析技术应用不彻底,虽说也分析了几个车型,但没具体的实验去验证。

2、整车噪音的控制,应该是设计初期进行规划,而不能在钣金车完工后甚至运行过程中存在噪音大的问题再着手添加隔音材料,如此整治,不仅效果不好,更重要的是不能对此系列所有的车型进行规范。

3、国内和国外对客车的噪音标准限值大不一样,我国汽车整车噪声控制水平还停留在相当于日本70年代的水准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对国外认证的感觉即便如此,公交车的车外噪音依然极难控制,而对于前置车(如LCK6798T)车内噪音控制更是难上加难,前置车的车内噪音不单单是发动机等机械构件噪声(发动机噪声),同时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路噪)以及汽车冲破空气幕产生的碰撞及摩擦声(风噪),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在设计初期的客车总布置对于整车流线弧度以及轮胎的选用等进行系统计算。

4、对于解决整车隔音降噪的问题,不能仅凭现在的隔音材料选用(凭介绍或者相随其他厂家)——上车装配——运行测量车内外噪音-------(如效果不好)--------重新选用——等一系列循环,由于不同车的噪音源和噪音传播途径不同,以上“实验方法”(暂且称之为)原始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王院长所说,对于整个客车,其实没有几个很难的问题存在,只有一步一步从基础做起,同时不断的积累计算试验数据,形成中通公司独有的数据库,不但不用担心因为一个人的离开影响项目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公司有了核心的数据源。

对于噪音的控制,没有好的捷径可走,只能进行数据(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积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计算,合理设计同时正确的选用材料,问题自然得到解决。

5、噪音控制,合理的设计结构很重要,同时对材料的选用也相当关键,作为我公司的目前状态,对隔热材料,由于试验费用(一般一种材料的单向特性测定费用在5000元左右)的昂贵,材料厂家和我们均没有进行强制性的控制,由于现在配套厂家的势力单薄,所供材料质量难以保证。

6、试验设备和试验手段的匮乏。我公司进行噪声、震动有关研究用测试仪器及相关软件几乎为零,对于隔音降噪没有分析的实验数据可用。

7、客车零部件的设计和客车材料的选用决不能随意为之,其中的技术研究 2 至关重要,例如:一个风扇叶片的设计,同样风扇叶片与导风罩的固定连接又何尝不是有更多的学问在其中?设计和选材的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对待。

三、对于隔音降噪技术水平的提升,建议从以下做起:

1、实验设备的投资是目前的基础。目前公司研究用测试仪器及相关软件几乎为零,要想进行有关噪声、震动有关方面的创新研究,就必须引进有关测试仪器设备及相关软件,通过实际检测对CAE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从而修正CAE分析的方法、技巧等,这样不停的循环下去,使CAE分析的准确程度不断提高,从而提高设计计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问题消灭在设计阶段。目前大投资不太现实,现阶段应重点对整车振动与噪音频谱特性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集点需要多方面(通道参数不能太少),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

2、对于材料本身,每一个设计人员尽可能多的了解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依据和技术参数。对于隔音材料的特性,没有必要详细了解特性的具体数据,可以外出考察学习,尽可能自己制作部分设备,如隔音材料的吸音性能、隔音性能,可以制作简单设备进行比较即可,用比较法对比其性能的优劣。

通过比较重点确定不同材料对不同频率下的噪声进行控制,同时材料自身的特性差别(密度、厚度以及吸引孔的分布等等)也需要系统了解,进而对配套厂家提出材料要求。

3、对噪音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手段进行学习。如用点振动方法进行分析振动源进而对噪音源进行分析,了解王院长的声强法、声全息法测量噪声源的试验方法。充分了解国内外客车在隔音降噪的施工工艺,调整设计结构,对重点部位编制设计模块标准(如进风室仓、进风室门上的通风格栅、进风道的结构设计,后仓门的周圈密封结构以及蒙皮内侧隔音材料的装配标准等),是我公司客车满足国内外客车认证标准,同时让客户对我公司车内外噪音技术水平有了正确的认识。(目标:达到所有出厂客车的噪音数值能够记录在用户手册中)四:对下一步技术创新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1、以这次的听课感受为例,普遍认为NVH控制技术是目前急需的,但我公司无设备,无环境、无支持,无法去改变现状。事实虽是如此,但每个人树立“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的思想非常重要;

2、引导好本处室人员的工作习惯:以ISO9000质量认证理念为指导,和本 3 处室人员一起共同遵守研发流程,做事留痕迹,每件事情有封闭;

3、创作本处室人员的理论学习氛围:理论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如果缺乏理论,我们和车间工人没有什么区别,也无从谈研发精品;

4、建立课题组:攻关课题和“产品三化”同等重要,课题组必须从搜集数据开始,建立设计开发的初始数据库;可以借助PDM的功能把数据库有效的维护;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必须有耐力、必须有领导监督和支持,各部门都应加强产品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5、课题组和实验认证室有效结合并统一:有了课题,有了研发数据,必须靠实验或实际去验证,否则,一切将是空谈;目前的实验室还需做强并细化,为以后的课题研究做强有力的后盾。

6、提高设计开发、试验、测试手段与水平,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能聘请到王院长这种高水平的学者来现场讲课实属不易,希望能有更多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做技术确实应该从基础做起,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这种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权威专家。总的来说,本次学习,使我们对技术的认识更进一步,对隔音降噪的认识得到很大转变,对改进和解决公司在NVH方面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为了中通客车与时俱进,我们需要理论学习的深入、工作态度的严谨、前沿技术的掌握、知识团队的合作„„当然这些不但需要自身有一个好的思想状态、好的工作习惯,也需要领导的支持和环境的创造、更需要制度和流程保证!

技术中心

2008年9月26日

第三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案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系 别: 财经学院 专 业: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年 级: 2013级 课程名称: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授课老师: 周娟英 实习时间: 2014-2015(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编:吴刚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8月出版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章

汽车电控基础知识

目的任务

1.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 2.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的英文名称; 3.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4.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简要工作过程。

重点难点

1.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2.电子控制系统的简要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2 试验教学时数:0 讲授时间: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简介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优越性

第二节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1.发动控制部分--电控点火装置、电控汽油喷射、废弃再循环系统、怠速控制 2.底盘控制部分--电控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悬架、巡航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雷达防撞系统、驱动防滑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安全带控制系统

3.车身电控系统--前照灯控制系统、转向灯控制系统、自动座椅、全自动空调、电子门锁与防盗系统、音响/音像

4.信息系统 --信息显示与报警系统、语言信息系统、车用导航系统、通信系统

二、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与组成 1.电子控制单元所具备基本功能 2.电子控制单元的组成

三、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案例分析:桑塔纳2000型轿车ABS灯常亮 课后作业:

1.汽车电控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2.电子控制单元有哪些功能?

3.与发动机单独控制相比,集中控制有哪些优点? 4.传感器的信号有哪几种类型? 拓展知识点:

1.发动机电控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哪些汽车是有电控单元的?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国产奇瑞A3是否有电控单元? 本章小结:

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输入装置即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等组成。分发动机控制部分、底盘控制部分、车身电控系统和信息系统四大部分。2.发动机和动力传动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自动化变速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等;电控点火装置、电控汽油喷射、废弃再循环控制、怠速控制。

3.底盘综合控制和安全系统:包括车辆稳定控制系统、主动式车身姿态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防撞预警系统、驾驶员智能支持系统等;电控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控制、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和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电控悬架、巡航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雷达防撞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安全带控制系统、前照灯控制系统。

4.智能车身电子系统:自动调节座椅系统、智能前灯系统、汽车夜视系统、电子门锁与防盗系统等。

5.通信与信息/娱乐系统:包括智能汽车导航系统、语音识别系统、“ON STAR”系统、汽车维修数据传输系统、汽车音响系统、实时交通信息咨询系统、动态车辆跟踪与管理系统、信息化服务系统等;信息显示与报警系统、语音信息系统、车用导航系统与定位系统、通信系统。

6.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从传感器传来的信号,首先进入回路进行处理。如果是数字信号,根据CPU的安排,经I/O借口直接进入计算机。如果是模拟信号,还要经过A/D转换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后,才能经I/O借口进入计算机。大多数信息暂时存储在RAM内,根据指令再从RAM送至CPU。有时需将存储在ROM中的参考数据引入CPU,使输入到传感器的信号与之进行比较。对来自有关传感器的每一个信号依次取样,并与参考数据进行比较。CPU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运算,并进行处理,最后经输出回路去控制执行器动作。如果比较的数据不在范围之内,则以故障码的形式储存,同时故障指示灯闪烁,告知驾驶员或维修人员该汽车有故障及故障内容,便于检修车辆,保证车辆性能稳定,避免事故发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二章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EFI的分类及组成; 2.熟悉EFI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EFI的传感器工作原理及作用; 4.掌握EFI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重点难点

1.EFI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2.EFI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8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3月14日、3月16日、3月17日、3月21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二、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1.汽油机机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2.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汽油喷射部位分类、喷射控制装置的形式不同分类、喷射方式不同分类、按空气流量的测量方式分类、多点间歇喷射系统、按喷油器之间的喷油顺序分类 3.汽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的优点

4.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功能--喷油量的控制(基本喷油时间、起动后各工况下喷油量的修正)、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重点: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部件结构及检测诊断-电动汽油泵

第二节 电动汽油泵的控制

一、电动汽油泵的控制内容 1.油泵的开关控制 2.油泵的转速控制

二、电动汽油泵开关的控制

1.由点火开关和空气流量传感器内的油泵开关控制的电动汽油泵控制电路 2.由点火开关和ECU共同控制的电动汽油泵控制电路 3.由ECU控制的电动汽油泵控制电路

三、电动汽油泵转速的控制 1.用电阻器控制的方式 2.由专用ECU控制的方式

3.由发动机ECU直接控制油泵工作电压的控制方式 4.电动汽油泵及控制电路的检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三节 过滤器和燃油脉动阻尼器

一、过滤器

过滤器安装在燃油泵之后的油路中,其作用是过滤燃油中的氧化铁、粉尘等固体夹杂物,防止燃料系统堵塞,减小系统的机械磨损,确保发动机稳定运转,提高工作可靠性。

二、燃油脉动阻尼器

作用是使压力脉动衰减,以减小这种波动和降低噪声。

第四节 燃油压力调节器和喷油器

一、燃油压力调节器的组成及作用

作用是使系统油压(即供油总管内油压)与进气歧管压力之差保持常数,一般为250kpa。

二、喷油器

1.喷油器的组成--由滤网、电接头、电磁线圈、复位弹簧、衔铁、针阀轴针、密封圈等组成。2.喷油器的作用

ECU提供给电磁喷油器通电信号的时间长度,控制气缸里的油量。3.喷油器分类

4.喷油器驱动方式--电流驱动、电压驱动、无效喷射时间、喷油器及其控制电路的检修

第五节 冷启动喷油器与热限时开关

一、冷起动喷油器

冷启动喷油器安装在进气总管上,其功用是发动机在低温起动时投入工作,以改善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冷启动喷油器主要由电磁线圈、弹簧、柱塞阀与阀座、旋流式喷嘴、滤网和电接头等组成。

二、热限时开关

热限时开关控制由点火开关、冷启动喷油器、热限时开关、电热线圈等组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六节 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诊断步骤

一、油压表的安装

二、检测油压

1.检测油压项目----燃油系统静态油压、燃油系统保持油压、油压调节器保持油压、发动机运转时燃油系统动态油压、电动汽油泵最大泵油压力和保持压力 2.油压表的拆卸

3.空气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检测诊断

4.空气供给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传感器和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体与怠速调整螺钉、怠速空气调整阀

案例分析:雷克萨斯轿车怠速不稳,加速无力,排气管过热故障排除 课后作业:

1.常用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由哪些类型?它们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何?分别介绍它们的工作特点。

2.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新系统一般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哪些部件组成?

3.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用的喷油方式有哪几种?同步喷射发动机的喷油正时主要有哪些类型?

4.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常用的喷油器有哪些类型?叙述喷油器的检修方法和步骤。

本章小结:

1.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由单片机自动控制,包括信号输入传感器、反馈传感器、执行器、故障保护等。发动机ECU收集传感器的信号,包括曲轴位置、凸轮轴位 8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置、节气门位置、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进气流量或进气压力等,内部运算后,驱动执行器,包括汽油泵、喷油嘴、点火线圈、怠速电动机、碳罐电磁阀等工作,再通过反馈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怠速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运算下一个循环,当某个传感器失效后,ECU会用替代信号工作,发动机进入跛行模式,能勉强工作,性能会大大降低,同时记录故障内容,点亮发动机故障灯。2.汽油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单点喷射、多点喷射;间歇喷射或脉冲喷射式、连续喷射或稳定喷射方式;速度密度控制型、质量流量控制型;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

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一般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

4.电动汽油泵的控制主要包括油泵的开关控制和油泵的转速控制两方面。电动汽油泵的控制电路应具有下列功能。

a.在发动机起动及运转过程中,电动汽油泵应始终工作,以保证足够的燃油压力。b.当点火开关由“OFF”位置转到“ON”位置而未起动发动机时,电动汽油泵应能运转3~5s,使油路中充满压力燃油,以利于起动;

c.当发动机熄火后,即使点火开关仍处于“ON”位置,电动汽油泵也应停止运转;d.有的发动机为了控制泵油量,还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等情况,对电动汽油泵的转速进行控制。

5.汽油压力调节器由上面的弹簧室和下面的燃油室组成,中间一个薄膜隔开,弹簧室与真空室相连,有一个进油口、一个出油口和一个真空口。汽油压力调节器的主要功用是:使系统油压(即供油总管内油压)与进气歧管压力之差保持常数,一般为250kpa。这样,从喷油器喷出的汽油量便唯一地取定于喷油器的开启时间。ECU提供给电磁喷油器通电信号的时间长度,专业术语成为喷油脉冲宽度,简称喷油脉冲。

6.喷油器的作用:ECU提供给电磁喷油器通电信号的时间长度,控制气缸里的油量。

7.喷油器的分类:轴针式电磁喷油器、球阀式电磁喷油器和片阀式电磁喷油器。8.喷油器的驱动方式分为电流驱动与电压驱动两种方式。电流驱动只适用于低阻喷油器,电压驱动既可用于低阻喷油器,又可用于高阻喷油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9.冷启动喷油器的作用:冷启动喷油器安装在进气总管上,其功用是发动机在低温启动时投入工作,以改善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冷启动喷油器主要由电磁线圈、弹簧、柱塞阀与阀座、旋流式喷嘴、滤网和电接头等组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三章 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及检修

目的任务

1.了解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传感器;

2.熟悉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传感器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常见传感器故障排除方法。

重点难点

1.EFI传感器工作过程及原理; 2.EFI的常见传感器故障排除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6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3月24日、3月30日、3月31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传感器概述

一、概述

二、传感器

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氧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

第二节 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及检修

一、空气流量传感器分类

测量原理----叶片式、卡门漩涡式、热线式及热膜式。

二、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及检修 1.叶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1)结构 2)波形测量

3)叶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修----外部线路检查、内部电路检查、机械部分检查

2.卡门漩涡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1)结构及工作原理 2)波形测量 3)波形分析

4)卡门漩涡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修----外部线路检查、内部电路检查、机械部分检查

3.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1)结构及工作原理 2)波形测量 3)波形分析

4)热线式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修----外部线路检查、内部电路检查、机械部分 1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检查

4.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第三节 进气压力传感器

一、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MAP)1.结构及工作原理 2.波形测量 3.波形分析

4.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二、表面弹性波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1.波形测量 2.波形分析

第四节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一、开关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开关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由导向凸轮、节气门轴、控制杆、活动触点、怠速触点、功率触点、导线插头、导向凸轮槽、调整螺钉槽等组成。

二、线性可变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线性可变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由电源线、信号线和搭铁3条线组成。

三、综合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综合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由怠速开关滑动触点、线性电阻器活动触点、电阻体及基准电压线、节气门开度信号线、怠速信号线和搭铁线4条线组成。1.波形测量 2.波形分析

3.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第五节 曲轴位置传感器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一、曲轴位置传感器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概论

二、曲轴位置传感器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分类 1.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1)结构 2)工作原理

3)检修---信号及线路检测、内部电路检测、机械部分检测 2.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1)结构 2)工作原理

3)检修---电源、线路及机械部分检查;信号检测 3.光电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1)光电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检修---线路检测、机械部分检测、光电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检测

第六节 其他辅助传感器

一、进气温度传感器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1.进气温度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THA)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THW)

二、爆震传感器(KNK)1.磁滞伸缩式爆震传感器 2.压电式爆震传感器 3.火花塞金属垫型爆震传感器 4.波形测量及分析 5.爆震传感器检修

三、氧传感器(EGO)

1.氧传感器的分类----氧化钛式、氧化锆式 2.氧化钛式氧传感器 1)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的结构 2)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3)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的工作电路 3.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1)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结构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3)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工作电路 4.波形测量 5.氧传感器的检修

四、燃油流量传感器

1.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的结构 2.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的检测

案例分析:一辆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出现发动机不能随着加速踏板的踩下而加速,但也不熄火的故障。课后作业:

1.如何检测氧传感器?

2.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何?它如何完成自洁作用?如何检修?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有何优点? 3.如何检修进气压力传感器?

4.从外观上怎么样区分氧化钛式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本章小结:

1.电控装置传感器主要由9个常用传感器组成,各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发动机运行参数输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据此控制燃油量、空气流量和喷油时间等,以实现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达到节省燃油、净化排气、改善加速性能和低温启动性能等目的。

2.电控发动机常用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氧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等。

3.空气流量传感器是测量发动机进气量的装置,它将吸入的空气量转换成电信号送至ECU,作为决定喷油量的基本信号之一。根据测量原理不同,空气流量传感器有叶片式、卡门漩涡式、热线式及热模式几种类型。

4.进气压力传感器有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和表面弹性波式进气压力传感器两种。

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安装在节气门体上,用以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它通 15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过杠杆机构与节气门联动,反映节气门的开度及怠速、加速、减速和全负荷等不同工况。

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三种:开关触点式、线性可变电阻式和综合型。7.曲轴位置传感器有三种:磁感应式、霍尔式和光电式。

8.进气温度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相同,也是采用热敏电阻检测进气的温度。是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低。9.爆震传感器有磁滞伸缩式、压电式和火花塞金属垫型爆震传感器。10.氧传感器有氧化钛式和氧化锆式两种。11.燃油流量传感器有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四章 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及其他控制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

2.熟悉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电控其他控制系统。

重点难点

1.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8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4月7日、4月13日、4月14日、4月14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一、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传感器、发动机ECU、点火模块、点火线圈、高压线和火花塞等。

2.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

二、电控点火系统分类 1.有分电器式点火控制系统 2.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

三、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分配式工作原理 1.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二极管分配式工作原理 2.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同时点火工作原理 1)同时点火

2)点火线圈分配式同时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3)点火器控制原理调整 4)点火线圈组件 5)单独点火

第二节 点火提前角与闭合角的控制

一、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ECU根据汽油机的各种工况信号对点火时刻进行控制。首先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进气压力信号从存储器存的数据中找到相应的基本点火提前角,然后根据有关传感器信号值加以修正,得出实际点火提前角。实际点火提前角由三部分组成: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1.起动工况的点火时刻控制 2.起动后点火时刻控制 1)基本点火提前角

2)点火提前角的修正----暖机修正、过热修正、空燃比反馈修正、怠速稳定性 18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修正、爆震修正、最大和最小提前角修正。

二、闭合角的控制 1.ECU对闭合角的控制 2.电子点火器中闭合角的控制 3.1°信号的产生

第三节 发动机爆震的控制

一、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MAP)1.结构及工作原理 2.波形测量 3.波形分析

4.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二、表面弹性波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1.波形测量 2.波形分析

第四节 怠速控制装置

一、怠速控制控制的作用

怠速控制装置就是在发动机内部阻力矩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由ECU自动维持发动机以稳定怠速运转,并实现快怠速暖机过程。

二、怠速控制装置的分类 1.节气门制动控制装置

2.旁通空气控制装置----怠速空气阀、怠速控制阀(旋转滑阀式怠速控制阀、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阀、电磁怠速控制阀)

三、怠速控制的条件、原理及过程 1.怠速控制的条件: 作用:实现发动机起动后的快速暖机过程;自动维持发动机怠速在目标转速下稳定运转。

内容:起动后控制、暖机过程控制、负荷变化的控制、减速时的控制等。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怠速控制的原理

控制项目:怠速、快怠速、空调怠速、电器负载高怠速等。3.怠速控制的过程

四、怠速控制系统及怠速控制阀的检测 1.怠速控制系统的就车检测

2.怠速控制阀的检测----电阻值检测、步进电动机的动作检查

第五节 汽油机排放控制系统 一、三元催化转化器、氧传感器与闭环控制 1.概述

2.三元催化转化器的结构、原理及检修 1)结构

2)三元催化转化器检修。常见故障:堵塞引起排气不畅、催化剂过热老化、失效等。

二、微机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 1.普通微机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 2.可变EGR率废气再循环系统 3.闭环控制式废气再循环系统 4.微机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检测

三、减速废气净化装置

1.混合比加浓式减速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混合比加浓式减速废气净化装置的检查

四、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1.微机控制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结构

2.微机控制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4.二次空气喷射系统 5.汽油机进气控制系统

第六节 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一、概述

二、VTEC的结构和原理

三、VTEC检修 1.VTEC电磁阀的检查 2.VTEC压力开关的检查 3.摇臂检查

第七节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一、废气涡轮增压作用

废气增压利用尾气增压推动涡轮高速转动,涡轮带动泵轮向发动机泵空气,从而提高进气压力,增加每个循环中的进气,使可燃混合气接近于空燃比小于1的稀薄燃烧。这样,在不增加发动机排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输出功率,同时也降低了燃油消化率。但是经过泵轮的空气会变热,会使实际的充气量系数小于理论系数,因此,现在的涡轮增压一般都配备有中冷器。

二、废气涡轮增压优缺点

三、废气涡轮增压器原理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带动同轴的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在呢更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四、涡轮增压的特点 1.波形测量 2.波形分析

案例分析 奥迪A6怠速熄火 课后作业:

1.电控点火系统有哪几种型式?各种型式如何组成? 2.简述各种电控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3.怠速控制装置有哪几种型式?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4.试述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工作原理。5.如何检修EVAP? 6.试述ACIS的工作原理。本章小结:

1.ECU控制的点火系统主要有ECU、传感器和点火执行器三大部分组成,即由传感器、发动机ECU、点火模块、点火线圈、高压线和火花塞等组成。2.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

1)ECU。接受各种传感器送来的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后,输出信号(缸序信号和点火信号)并通过电能输出传到点火执行器。

2)传感器。在点火系统中应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空气流量计、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及爆震传感器等。

3)点火控制装置。具有缸序判别、闭合角控制、恒流控制、安全信号等电路,其主要功能是接受ECU发出的缸别信号和点火信号,驱动点火线圈工作,并向ECU输入安全信号。

3.电控点火系统分类:分有分电器式点火控制系统和无分电器式点火控制系统,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有二极管分配式和点火线圈分配式。

4.点火线圈分配式同时点火系统工作原理:点火线圈分配式同时点火系统的构成电控无分电器点火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完全取消了传统的分电器,由ECU中附加的点火控制电路和分电电路控制点火控制模块,实现对点火的控制。

5.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ECU根据汽油机的各种工况信号对点火时刻进行控制。首先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进气压力信号从存储器存的数据中找到相应的基本点火提前角,然后根据有关传感器信号值加以修正,得出实际的点火提前角。实际点火提前角由三部分组成: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

6.闭合角控制电路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蓄电池电压调节闭合角,以保证足够的点火能量。在发动机转速上升和蓄电池电压下降时,闭合角控制电路使闭合角加大,即延长一次侧电路的通电时间,防止一次侧储能下降,确保点火能量。在发动机转速下降和蓄电池电压较高时,闭合角控制电路使闭合角减小,即缩减一次侧电路的通电时间,确保一次线圈的安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7.怠速控制装置就是在发动机内部阻力矩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由ECU自动维持发动机以稳定怠速运转,并实现快怠速暖机过程。

8.怠速控制的功用:实现发动机起动后的快速暖机过程;自动维持发动机怠速在目标转速下稳定运转。

9.废气再循环是指发动机废气的一部分再送回到进气管,并与新鲜的混合气混合后一起进入气缸参加燃烧,以减小NOx生成量。

10.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作用是防止汽车油箱内蒸发的汽油争气排入大气,它由蒸汽回收罐(又称活性碳罐)、控制电磁阀、蒸汽分离阀及相应的蒸汽管道和真空软管等组成。蒸汽分离阀安装在油箱的顶部,邮箱内的汽油蒸汽从该阀出口经管道进入蒸汽回收罐。该阀的作用是防止汽车翻倾时油箱内的燃油从蒸汽管道中漏出。蒸汽回收罐内充满了活性碳罐颗粒,故又称活性碳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五章 电控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检修

目的任务

1.了解电控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熟悉电控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电控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方法。重点难点

1.电控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2.电控柴油发动机的检修。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4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4月20日、4月21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柴油发动机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历程

一、柴油发动机的发展

二、柴油机SDI电控的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1.位置控制式 2.时间控制式

3.共轨式电控喷油系统

三、电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捷达CDX/GDF柴油机轿车优点及喷油控制原理

一、捷达CDX/GDF柴油机轿车优点

1.经济2.环保3.节能4.动力强筋5.安全性能好6.可靠性高

二、柴油发动机的喷油控制原理

柴油机的ECU是通过控制喷嘴的喷油时间来调节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喷油控制是由发动机的转速和加速踏板的位置来决定的。基本工作原理是ECU根据转速传感器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的输入信号,首先计算出基本喷油量,然后根据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和压力等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修正,再与来自加速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反馈修正后确定最佳喷油量的,与空气的进入量无关(柴油机工作时节流阀体是完全打开的)。

第三节 捷达SDI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元件以及其工作原

一、捷达SDI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1.传感器 2.发动机ECU 3.执行器

二、捷达SDI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1.喷油量控制 2.喷油正时控制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怠速控制

4.各缸喷油量不均匀的修正 5.燃油停供控制

6.进气节流控制在怠速时 7.排气再循环控制 8.增压控制 9.起动预热控制

第四节 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简介

一、博世式喷油泵电子控制系统

二、分配式喷油泵电子控制系统

第五节 电子控制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一、概述

二、柴油共轨系统的发展

三、共轨式柴油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共轨式柴油机系统的组成 2.共轨式柴油机系统的系统功能

四、SOFIM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介绍 1.概述 2.电动燃油泵 3.飞轮转速传感器 4.凸轮轴相位传感器 5.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6.燃油温度传感器 7.空气压力温度传感器 8.大气压力传感器 9.燃油压力调节传感器 10.电磁喷油器 11.高压油泵电磁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12.燃油压力调节电磁阀 13.制动踏板传感器 14.离合器踏板传感器 15.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16.五通回油接头总成 17.配电继电器 18.ECU固定推荐方案

五、日本电装ECD-U2高压共轨式喷油系统 1.ECD-U2共轨系统概述

2.ECD-U2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及其作用

第六节 捷达SDI发动机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检测以及日常维

一、捷达SDI发动机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检测 1.传感器检修 2.执行器检修

二、捷达SDI发动机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日常维护

案例分析1 柴油捷达SDI1.9L冷车正常热车熄火无法起动 怠速时排气管突噜;加油冒烟,行驶中换挡时车辆闯动 课后作业:

1.柴油机电控系统如何分类?

2.柴油机电控系统主要的控制功能是什么? 3.试述共轨式电控喷射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本章小结:

1.按照喷油高压形成的不同,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有两种基本型式,即高压共轨式和中压共轨式。

2.中压共轨系统包括共轨蓄压式和共轨液压式。

3.从控制喷油量的方式分,有位置控制式、时间控制式和压力时间控制式。4.柴油轿车具有经济、节能、环保、动力强劲、安全性能好、耐用等优点。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5.柴油机的ECU是通过控制喷嘴的喷油时间来调节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喷油控制是由发动机的转速和加速踏板的位置来决定的。基本工作原理是ECU根据转速传感器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的输入信号,首先计算出基本喷油量,然后根据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和压力等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修正,再与来自加速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反馈修正后确定最佳喷油量的,与空气的进入量无关。

6.捷达SDI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主要由喷油泵、喷油器、ECU、转速传感器、曲轴转角位置传感器等组成,系统通过这些传感器检测出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转速、油门、冷却液温度等信号,由ECU来决定燃油的喷射量、喷射时刻、喷油压力,使发动机运行最佳,并且ECU不断进行自我检测,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就会发出警告信号,提醒驾驶员注意,同时ECU进入自我保护程序,能够自动的停机或进入安全模式运行,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7.喷油量控制:由发动机转速信号和加速踏板位置信号计算出基本喷油量,由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冷却液温度等修正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通过电磁溢流阀的快速响应对喷油量进行十分精确的控制。

8.喷油正时控制:由发动机转速和加速踏板决定,由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冷却液温度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通过点火正时传感器检测实际燃烧开始时刻,实现对喷油正时的闭环控制,从而排出了对十六烷值和大气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喷油正时的差异,实现对喷油正时的最佳控制。

9.喷油器的主要零件是喷油嘴、控制喷油率的节流孔、液压活塞和高速电磁阀。喷油器中的高速电磁阀有两种结构:二位二通电磁阀和二位三通电磁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六章 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及检修

目的任务

1.了解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组成;

2.熟悉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检修方法。

重点难点

1.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2.自动变速器的检修。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8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4月27日、4月28日、5月5日、5月11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自动变速器概述

一、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及自动变速器的优点 1.自动变速器的发展 2.自动变速器的优点与缺点

3.自动变速器的组成----变矩器、变速齿轮机构、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二、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1.驱动方式分类 2.前进挡的档位数分类 3.齿轮变速器的类型分类 4.控制方式分类

第二节 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

一、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

自动变速器是通过传感器和开关检测汽车和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接受驾驶员的指令,将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自动变速器油温度等参数转变为电信号,并输入电控单元(ECU)。ECU根据这些信号,按照设定的换挡规律,向换挡电磁阀、油压电磁阀等发出电子控制信号;换挡电磁阀和油压电磁阀再将ECU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变为液压控制信号,阀板中的各个控制阀根据这些液压控制信号,控制换挡执行机构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换挡。

二、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档位

三、液力变矩器

1.液力变矩器的功用与组成 1)功用

2)组成----泵轮、涡轮、导轮、锁止离合器、液力变矩器盖 2.液力变矩器特点

3.液力变矩器的安装位置及锁止离合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三节 自动变速器变速齿轮机构

一、辛普森式齿轮机构自动变速器 1.辛普森式齿轮就够自动变速器概述 1)优点

2)机构---前齿圈、前后太阳轮组件、后行星架、前行星架和后齿圈组件 3)特点

2.辛普森式3挡行星齿轮变速器 3.行星排辛普森式

二、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

1.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组成----一大一小两个太阳轮、一长一短两个行星轮、一个齿圈

2.拉维纳式行星齿轮机构特点----两个行星排,太阳轮各自独立,行星架和齿圈共用。

3.2005款奥迪A6L装备09L自动变速器

三、平行轴式齿轮变速器传动机构 1.定轴式齿轮变速传动机构 2.操纵手柄工作过程

3.平行定轴式齿轮变速传动机构主要特点

第四节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一、概述

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与功用

1.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信号输入装置、ECU和执行器组成 2.信号输入装置的功用、组成与工作原理 3.ECU的功用、组成与工作原理 4.执行器的功用、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五节 典型自动变速器电路

一、广州本田奥德赛汽车手动自动一体化自动变速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1.特点 2.电路图

二、丰田A341E型自动变速器 1.丰田A341E型自动变速器特点 2.丰田A341E型自动变速器控制电路

三、大众自动变速器VW电路分析 1.传感元件 2.执行元件 3.控制单元

第六节 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

一、电控自动变速器检测与诊断的总原则 1)分清故障部位

2)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深入的原则 3)区分故障的性质

4)充分利用自动变速器各检验项目 5)充分利用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自诊断功能

6)必须在拆检之后才能确诊的故障,应是故障诊断的最后步骤

7)在进行检测与诊断前,应先阅读有关故障检测指南、使用说明书和该车型的《自动变速器维修手册》,掌握必要的结构原理图、油路图、电控系统电路图等有关资料。

二、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程序

三、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前的准备工作

四、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表

第七节 无极变速器

一、无极变速器概述 1.CVT技术

2.无极变速器的发展 3.无极变速器的优缺点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4.无极变速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无极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在启动时,CVT处于最大的传动比,之后电控系统通过分析加速踏板的位置、车速、选择驾驶模式以及所设定的控制方式等匹配出最佳的传动比,从而达到最佳的动力性能及经济性能,同时也保证了行驶的舒适性。其动力传动路线是:发动机动力——液力变矩器(或锁止离合器)——行星齿轮机构——VDT——主减速齿轮——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三、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 1.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2.电控无极变速器工作原理

案例分析 丰田皇冠自动变速器故障升档时车身严重抖动 课后作业:

1.自动变速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2.液力变矩器是如何工作的?

3.简述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4.如何检修自动变速去? 5.试述CVT的变速原理?

6.双离合器有何特点?常用哪些车型? 本章小结:

1.自动变速器的优点:

1)消除了驾驶员换挡技术的差异性。2)提供了良好的传动比转换性能。3)改善了车辆的动力性和通过性。

4)可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5)可减少发动机排气污染。2.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1)按驱动方式分类:后驱自动变速器、前驱动自动变速器(自动驱动桥)。2)按前进挡的档位数分类:3个前进挡、4个前进挡、5个前进挡。

3)按齿轮变速器的类型分类: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定轴式自动变速器两种。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4)按控制方式分类:全液压控制自动变速器和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3.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通过传感器和开关检测汽车和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接受驾驶员的指令,将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自动变速器油温度等参数转变为电信号,并输入电控单元(ECU)。ECU根据这些信号,按照设定的换挡规律,向换挡电磁阀、油压电磁阀等发出电子控制信号;换挡电磁阀和油压电磁阀再将ECU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变为液压控制信号,阀板中的各个控制阀根据这些液压控制信号,控制换挡执行机构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换挡。

4.液力变矩器基本组成:泵轮、涡轮、导轮、锁止离合器、液力变矩器盖组成。5.辛普森式齿轮机构。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4个独立的元件组成:前齿圈、前后太阳轮组件、后行星架、前行星架和后齿圈组件。

6.辛普森式齿轮特点。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是双排行星齿轮机构,它由两个内啮合式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组合而成,能提供三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档。

7.拉维纳式行星齿轮I机构由一大一小两个太阳轮、一长一短两个行星轮、一个齿圈组成。

8.拉维纳式行星齿轮特点:

1)有两个行星排,但是两个行星排的太阳轮式各自独立的,而行星架和齿圈是共用的。

2)这两个行星排中,一排是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由大太阳轮带动长行星齿轮,长行星齿轮带动齿圈;另一排是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小太阳轮带动短行星齿轮,短行星齿轮再带动长行星齿轮,最后带动齿圈。

9.平行定轴式齿轮变速传动机构主要特点:采用平行定轴式齿轮变速传动机构,而不是采用通常的行星齿轮变速器,这种结构与普通的手动齿轮变速器很相似;除液压控制系统外,还增设有电子控制系统,使车辆在各种道路条件下驾驶均具有良好的平顺性和最佳的档位选择;采用前轮驱动,变速与驱动合为一体,即为变速驱动桥,使动力传递路线短,结构更加紧凑。

10.CVT技术即无极变速技术。它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来传递动力,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统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常见的无极变速器有液力机械式无极变速器和金属带式无极变速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七章 汽车防滑及稳定控制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功用; 2.了解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 3.熟悉ABS工作过程及原理; 4.掌握ABS检修方法。

重点难点

1.ABS工作过程及原理; 2.ABS检修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6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5月12日、5月18日、5月19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ABS概述

一概述 1.ABS的功用 2.ABS的发展与应用

二、ABS的控制方式及控制原理 1.以车轮减速度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 2.以车轮滑移率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

3.以车轮减速度和加速度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 4.以车轮减速度、加速度及滑移率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

三、ABS的组成及功用

1.液压制动系统汽车ABS的布置形式 2.气压控制系统汽车ABS的布置形式 3.气顶液制动系统汽车ABS的布置形式

第二节 ABS主要组成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ABS的组成 1.轮速传感器 2.制动压力调节器 3.回油泵与储能器

4.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5.气压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6.空气液压助力器输出液压调节器 7.电子控制单元

二、ABS的工作原理 1.ABS的工作 1)常规制动阶段 2)制动压力降低阶段 3)制动压力保持阶段 4)制动压力升高阶段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ABS的工作范围

三、主要车型ABS系统组成及控制电路 1.雷克萨斯LS400 ABS 2.佳美ABS 3.日产车系ABS 4.马自达MX-6 626车型ABS

第三节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一、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概述 1.ASR的控制方式 2.ASR的组成

二、ASR工作原理 1.基本工作原理

2.ASR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 1)在正常制动时(ASR未起动)

2)车辆加速时(ASR起动)-----压力提高模式、压力保持模式、压力降低模式 3.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控制电路

三、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1.EBD概述 1)EBD的作用 2)EBD的控制过程 3)EBD与ABS的关系 2.EBD结构

1)液压与电子控制单元 2)ABS/EBD调压器的结构

第四节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一、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概述

1.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种类---电子稳定程序、动态稳定控制、动态稳定及循迹控制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自动稳定系统 2.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作用 3.ABS、ASR、ESP(VSC)的作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二、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结构 1.ESP的组成及各部件的结构 2.ESP的工作原理 1)转向不足控制 2)转向过度控制

三、典型防滑控制系统和防滑控制系统的检测诊断 1.典型防滑控制系统的介绍和防滑控制系统使用维护 1)系统检查声音 2)工作时的声音 2.故障自诊断测试

3.防滑控制系统故障检测诊断程序 案例分析 ABS灯亮,ABS不起作用 ABS故障指示灯闪亮 课后作业:

1.ABS的组成部件有哪些? 2.ABS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3.ASR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ABS、ASR、ESP的功能有什么不同? 5.EBD的功能是什么? 本章小结:

1.ABS的功用:制动效能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时仍能按指定方向的轨迹行驶,即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2.ABS均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制动压力调节器三部分组成。3.ABS工作过程

1)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上升):控制活塞下移至将开关阀顶开位置时,将B腔与A腔联通,由制动主缸来的制动液由A腔经开关阀到B腔而进入轮缸,轮缸的压力将随主缸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即常规制动和升压状态。此时车速小于30公里。2)减压:减压时,ECU分别向输出阀和输入阀电磁线圈通入电流,此时输出阀关闭而输入法打开,从液压泵和储能器来的控制压力油由输入阀流入调节器下端 38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的C腔,推动控制活塞上移,从而使开关阀关闭,将A腔与B腔隔离,从制动主缸来的制动液不在进入B腔。由于控制活塞的上移使B腔的容积增大,与B腔相连的轮缸制动压力下降。

3)保持压力:需要保持轮缸的制动压力时,ECU将输入阀电磁线圈的电路切断,而输出阀电磁线圈仍保持通电。此时输入法关闭,输出阀仍保持关闭,控制液压油不再流入C腔,也不流出C腔,控制活塞保持在一定位置上,B腔容积不在发生变化,轮缸制动压力保持一定。

4)踏板反应:在ABS工作时的减压过程,由于控制活塞上移使A腔的容积减小,将A腔中的制动液压回制动主缸。制动踏板有一种回弹的行程,即踏板反应,使驾驶员能感觉到ABS在工作。

4.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由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和执行器三大部分组成。5.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特点是制动压力油路和ABS控制压力油路是相互隔开的。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主要由电磁阀、控制活塞、液压泵、储能器等组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八章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功用; 2.了解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3.熟悉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4.掌握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检修方法。

重点难点

1.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2.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检修。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2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5月25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概述

一、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功用

根据车速、转向情况等对转向助力实施控制,使动力转向系统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都有最佳的放大倍率:在低速时有较大的放大倍率,可以减轻转向操纵力,使转向轻便、灵活;在高速时则适当减小放大倍率,以稳定转向手感,提高高速行驶的操纵稳定性。

二、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优点

三、电子控制动力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第二节 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一、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分类

流量式控制式EPS、反作用力控制式EPS、阀灵敏度控制式EPS。

二、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流量式控制式EPS 2.反作用力控制式EPS 3.阀灵敏度控制式EPS 第三节 电子控制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一、电动式EPS主要特点

1.电动机、减速机、转向柱和转向齿轮箱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管道、压泵等不需要单独占据空间,易于装车。

2.增加了电动机和减速机,取消了液压管道等部件,使整个系统趋于小型轻量化。3.液压泵仅在必要时使电动机运转,故可以节能。

4.因为零件的数目少,不需要加油和抽空气,所以在生产线上的装配线好。

二、电动式EPS的组成 1.电动式EPS的组成 2.电动式EPS传感器和执行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电动式EPS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电子式四轮转向系统 一、四轮转向系统概述 1.四轮转向系统也称为4WS系统

4WS车辆转向时,后轮的旋转方向与前轮相反,此时转弯半径尽可能小并改善操纵特性,中速到高速客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发展历史较短,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改进操纵稳定性和转向响应性能。

2.4WS系统分类---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式4WS。

二、4WS系统工作原理 1.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系统

转向角比例控制,就是使后轮的转角与转向盘的转角成比例变化,并使后轮在汽车低速行驶时,相对于前轮反向转向;在汽车中、高速行驶时,相对于前路同向转向。

1)系统的组成---ECU、转角比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2)控制原理

2.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式4WS系统

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是一种根据检测出的车身横摆角速度来控制后轮转向量的控制方法。有两个优点:可以使汽车的车身方向从转向初期开始就与其行进方向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检测车身横摆角速度感知车身的自转运动。1)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式4WS系统组成 2)控制原理

第五节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诊断与检修

一、皇冠JZS133型轿车动力转向系统检修 1.电控系统ECU端故障检查 2.电控部件故障的诊断

二、雷克萨斯LS400型轿车电控动力转向异常的故障诊断 1.电子控制系统故障检修 2.电子控制部件的检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三、三菱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检修 1.EPS警示灯的检查 2.自诊断操作

案例分析 转向盘明显沉重,助力泵噪声很大 课后作业:

1.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有哪些类型?试述其工作原理。2.试述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 4.试述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过程。本章小结:

1.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功用:4WS车辆转向时,后轮的旋转方向与前轮相反,此时转弯半径尽可能小并改善操纵特性,中速到高速客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发展历史较短,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改进操纵稳定性和转向响应性能。2.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优点:

1)减小转向时的操纵力---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特别是装用超低压扁平胎的乘用车更为必要。

2)根据车速的高低和行驶条件的变化(静态或动态,好路或坏路),提供合适的转向助力,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操纵性、稳定性。

3.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电子动力转向系统主要由机械转向结构、转向助力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根据转向动力源不同可分为液压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4.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分类:流量式控制式EPS、反作用力控制式EPS和阀灵敏度控制式EPS三类。5.电动式EPS主要特点:

1)电动机、减速机、转向柱和转向齿轮箱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管道、压泵等不需要单独占据空间,易于装车。

2)增加了电动机和减速机,取消了液压管道等部件,使整个系统趋于小型轻量化。

3)液压泵仅在必要时使电动机运转,故可以节能。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4)因为零件的数目少,不需要加油和抽空气,所以在生产线上的装配线好。由此,从发展的角度看,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将成为标准件装备在汽车上。6.电动式EPS的组成。电动式EPS式在机械转向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式助力机构、转向助力控制系统后形成的。典型电动式EPS由转矩传感器、直流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车速传感器、EPS-ECU组成的。

7.四轮转向系统也成为4WS系统。四轮装向系统车辆转向时,后轮的旋转方向与前轮相反,此时转弯半径尽可能小并改善操纵特性,中速到高速客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发展历史较短,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改进操纵稳定性和转向响应性能,轿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具有以下两个功能----高速行驶时,以与前轮相同的方向转动后轮,减小整车的摇摆运动,从而改进转向稳定性;中低速行驶时,以与前轮相反的方向转动后轮,使低速行驶时转弯半径减小,中速行驶时转向响应性能得以改进。

8.4WS系统分类: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和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式4WS系统。

9.4WS系统工作原理:转向角比例控制,就是使后轮的转角与转向盘的转角成比例变化,并使后轮在汽车低速行驶时,相对于前轮反向转向;在汽车中、高速行驶时,相对于前轮同向转向。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九章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及电子巡航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功用、组成; 2.熟悉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检修方法; 4.熟悉电子巡航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5.掌握电子巡航控制系统检修方法。重点难点

1.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2.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的检修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2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5月26日、6月1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一、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1.汽车悬架系统的分类-----传统被动式、半主动式(有级半主动式(阻尼有级可调)、无级半主动式(阻尼连续可调))、主动式(电磁阀驱动的油气主动式、步进电动机驱动的空气主动式)2.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半主动式悬架的工作原理 2)主动式悬架的工作原理

二、电子控制悬架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1.悬架阻尼调节装置 1)三级可调式减震器结构 2)压电式减震器的结构 2.空气悬架刚度调节装置 1)空气悬架系统的构造 2)悬架刚度调节原理 3)悬架控制执行器 3.车身高度控制装置 1)系统组成及原理 2)车身高度传感器 4.其他主要部件 1)悬架控制开关 2)高度控制ON/OFF 3)车身高度控制插接器 4)转向传感器

三、货车ECAS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1.货车ECAS系统的优点 2.货车ECAS系统功能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四、悬架系统故障诊断 1.马自达悬架系统故障诊断 2.雷克萨斯LS400故障诊断

第二节 巡航控制系统一、概述

1.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作用 2.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优点 3.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发展 4.定速巡航主要分为三大类

二、巡航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1.巡航控制系统的组成 2.巡航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3.电子控制巡航系统各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4.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

三、典型巡航控制系统的介绍和巡航控制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1.典型巡航控制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2.巡航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3.巡航控制系统的维护与修理 课后习题

1.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有哪些类型?试述其工作原理。2.试述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主动式悬架电控单元的输入主要参数是什么?可以对汽车进行哪些控制? 4.试说明半主动式、主动式悬架系统的区别。5.电子控制半主动式悬架系统主要结构有哪些?

6.车身高度控制为什么在主动式空气悬架大客车上得到广泛采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十章 安全气囊SRS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安全气囊SRS的功用、组成; 2.熟悉安全气囊SRS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安全气囊SRS系统检修方法; 重点难点

1.安全气囊SRS工作过程及原理; 2.安全气囊SRS系统检修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4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6月8日、6月9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安全气囊ARS系统一、安全气囊系统的概述 1.安全气囊系统的功能 2.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 1)按控制方式 2)按安装位置 3)按发气剂

4)按碰撞传感器位置 5)按点火类型

二、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1.碰撞传感器

2.中央气囊传感器总成或气囊传感器总成 3.侧面气囊系统 4.安全气囊指示灯 5.充气装置和气囊 6.螺旋电缆

7.安全气囊系统线束插接器及其保险机构

三、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2.工作过程---充气、保护、泄气

3.安全气囊系统控制电路---电源电路、诊断电路、报警灯电路、控制输出电路

第二节 典型安全气囊系统和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一、风神新蓝鸟SRS系统 1.安全气囊检测诊断注意事项 2.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诊断程序及方法 3.故障诊断程序

二、奥迪A6安全气囊的原理与故障检修 1.SRS系统的组成部件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SRS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维修注意事项 4.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三、雷克萨斯400型轿车安全气囊的检修 1.安全气囊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2.中央控制器(ECU)接头接脚说明 3.故障码的读取和清除 课后习题

1.安全气囊的作用是什么? 2.控制单元是如何控制系统工作的?

3.控制单元由哪些部分组成?其作用是什么? 4.进行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本章小结:

1.汽车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主动安全技术上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被动安全技术上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2.安全气囊系统又称为辅助防护系统,其英文缩写为SRS。

3.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由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充气装置、气囊和螺旋电缆等组成。通常充气装置和气囊制作成一体。

4.安全气囊按其使用的发气剂不同可分为以叠氮化钠型和液态氮型。

5.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系统的前碰撞传感器有两个,分别固定于前左、右翼子板内侧,还有一个装在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当汽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内(一般为30°以内),和高速碰撞时(一般在30公里以上),传感器可检测到汽车突然减速,并把信号传给SRS ECU,ECU将这个电信号与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进行比较,当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碰撞触发数据时,ECU立即质量电雷管点火,引起火药爆发,引燃氧气发生剂,产生大量压力气体,迅速充满气囊,重开转向盘上的盖。在双气囊汽车中,冲开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摸包的盖,气囊安全张开,当驾驶员或乘客冲撞气囊时,气囊受压并由小孔排除氮气,持续时间不到1S,使得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能够与比较柔软的气囊相接触,而不是与坚硬的汽车结构猛烈碰撞,从而达到减少伤害、保护乘员生命安全的目的。

第四篇:仪表调试与控制技术总结

内蒙古商都县民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期工程

水泥厂自动化仪表调试 技术总结

作者:张玉成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内蒙商都民宇水泥项目部 2015年5月

一、工程概述

1、工程说明

1.1 工程名称:内蒙古商都县民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5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期建筑安装工程

1.2 工程地点:内蒙古商都县商都县七台镇工业园区 1.3建设单位:内蒙古商都县民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1.4监理单位:乌兰察布市业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1.5设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1.6施工单位: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2、工程的主要实物量有:(1)热电偶

(2)耐磨耐高温热电偶(3)智能温度变送器(4)智能压力变送器(5)电动执行器(6)雷达物位计

3、中控室部分自动化仪表:

本系统采用的是DCS系统,DCS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采集现场的所有信号,并通过运行控制器中的程序,最后输出接点来控制电气设备,使其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运行起来,从而实现整条系统的自动控制。

二、编制的依据及适用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

1、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提供的仪表施工图、DCS 输入输出I/O接口表;

3、设备制造厂带来的有关设备资料及技术说明书等;

三、调试的外部条件要求

1、中央控制室内整洁无杂物,所有的盘柜已全部安装到位,电缆接线已完毕,盘柜标牌明确。

2、现场各点位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电缆接线已完毕。

3、控制室内照明已亮灯,应设专人值班,建立了进/出制度。

四、自动化仪表调试

1、自动化仪表施工顺序

1.1 施工准备:熟悉仪表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准备调试所需的仪器、仪表和工具,准备调试所需的试验电源。

1.2 以设计施工图为准,对设备的电缆接线进行校对确认。1.3 单体仪表调试 1.4 DCS系统受送电检查 1.5 现场仪表调试 1.6 DCS系统模拟试验,1.7 DCS系统单试及联试

2、仪表调试方法及安排

在设备安装之前,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现场常规仪表的先期预调试,对智能仪表可进行参数整定及系统需要数据的设定及预调试,对部分特殊仪表进行功能及性能检验,然后与仪表安装专业办理中间交接,由仪表安装专业人员进行仪表设备的安装。

对本工程的仪表调试系统的操作要领、信号种类、接口等进行培训及检查确认,并对专业技术调试人员进行合理有效技术培训及资料转化工作,因此在现场进行安装施工的同时,仪表调试技术人员有较多的技术深化工作,须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方能保证调试任务的完成。

调试作业人员与安装专业人员同步进行线路测试,在达到受电条件时开通仪表控制系统,对仪表系统进行二次调试及特殊仪表的检查调试,然后进行系统模拟试验。

本工程的仪表系统与电气系统关联接口多,调试时要注意专业协调与配合工作,在时间及工作计划的分配上有主有次,确保全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进行系统的单试与无负荷联试,检查仪表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满足生产工艺需要,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自动化仪表调试的工期进度必须与整个工程的进度网络协调配合,按期保质保量完成调试任务。

3、仪表调试项目与内容

现场常规仪表预调试、仪表的二次调试、特殊仪表系统的独立调试、自动控制系统受电及运行、控制系统的模拟试验、单试与无负荷联试等。并完成与电气及其它专业的联锁控制。

特殊仪表还需进行专门的检验及测试、开通运行、单联试等。完成系统所需的报表、物流跟踪及紧停顺序控制等综合调试。

4、仪表调试方法 4.1仪表的调试要领

⑴ 消化并熟悉仪表的专用资料,掌握各仪表的性能及调试技巧、要领。⑵ 正确选择校准用标准仪器仪表,提供适合被调仪表检验工况的试验条件。

⑶ 根据仪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被调试仪表进行调试项目试验,包括功能试验、示值刻度试验、输出信号试验、报警功能试验、辅助特性试验、附加功能试验等,并进行状态调试,所有试验数据应达到规范要求的试验点及设计要求的精度及品质功能要求。

⑷ 单体仪表设备必须按规范要求作五点以上刻度的正、逆程校验,线性刻度通常取量程的0%、25%、50%、75%、100%(或0%、20%、40%、60%、80%、100%),非线性刻度视实际情况取有代表性的刻度点。

⑸ 根据工艺系统的自动控制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整定,运行仪表系统。4.2 现场压力指示表

⑴ 对被校现场压力指示表进行开箱验收,单证齐全。

⑵ 进行表面刻度的精度试验及稳定性试验,试验的点数符合规范要求。⑶ 全数进行报警刻度精度试验,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报警点整定。⑷ 校验检测完毕的仪表应编上工程图位号,重新进行包装并适于运输及存放,以备现场安装。

4.3流量、物位仪表

⑴ 对被校流量、物位仪表进行开箱验收,单证齐全。随流量、物位仪表成套的法兰、接地环及安装件、密封件认真清点并妥善保管。

⑵ 通常情况下仪表的检测部分不进行精度检测试验,仅作常规目视检查,但检测变送器应进行精度及功能检测试验,根据产品说明书的提供的数据进行参数及各项调整,使流量检测变送器满足本工程的设计使用要求。

⑶ 对仪表附带的特殊功能进行检查调整,并整定到本系统要求的状态。⑷仪表投入运行前应按设计对安装状态按说明书进行检查,满足相应的安装位置要求,保证安装准确,接地完整且良好可靠。4.4 智能型压力/差压变送器

⑴ 对被校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进行开箱验收,单证齐全。随智能仪表的安装件、消耗件、备件认真清点并妥善保管。

⑵ 用厂家配套的专用手持终端通讯器对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进行各种参数的组态。组态的主要内容包括变送器的图位号、阻尼参数、单位、量程、分度、传输信号类型、数据处理模式等。

⑶ 在对变送器进行校验时,视压力/差压信号范围分别对压力、差压变送器进行模拟加压试验,并用相关标准仪表检测变送器的输出信号,调校变送器使其满足精度要求。

⑷ 对被校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的其它附加功能及特性进行检验调试。4.5 盘柜仪表

⑴ 根据设计要求确认仪表的规格、型号及量程范围。

⑵ 对盘柜仪表进行精度及功能试验,校验状态应与工程设计的应用状态完全一致。⑶ 调试合格后应对外置的调节点进行标记或锁紧,防止他人误动而改变设置。

⑷ 对仪表的报警功能、超限防护功能等进行检查、确认,并按设计值进行设定、动作。

4.6 气动及电动调节阀

⑴ 调节阀除进行品质鉴定外,通常不在室内作模拟预调试。

⑵ 现场安装完成的调节阀应无表面机械损伤,电线管、气源管走向合理,调节阀的进出口方向符合工艺介质流向。

⑶ 当现场气源具备时即可对气动调节阀进行单体试验。电动调节阀动作前通常需要与机械专业配合确认阀的动作状态及关闭状态,若是一体式的,动作前须作好防超范围转动的措施,分体式的运动角度确定后,单独调整执行机构,最后再联接上阀整体动作检查。

⑷ 先手动全行程检查阀芯运动有无卡滞,完全正常后即可用电信号模拟试验检查阀的动作行程和线性精度,特别注意检查电/气阀门定位器的转换精度及稳定性。

⑸ 对气动切断阀,应检查切断阀在切断状态时的关断严密性、全行程动作响应时间、动作方式及到位极限的动作可靠性。

⑹ 调试时应核对调节阀的正反动作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满足调节需要。⑺ 动作满足精度和设计要求后,需对执行机构的止挡进行锁定,力矩开关进行整定,并反复试验,确保可靠、有效。

4.7液位仪表

⑴ 根据设计要求确认液位仪表的型号、规格及相适应的量程范围,配套变送器应与检测头的量程规格相符。

⑵ 根据液位仪表的选型调整仪表设备的功能参数。超声波液位计需要在安装位置确定后实际设定各相关测量参数,再检查确认测量结果是否满足误差要求;压力传感式液位变送器在完成参数设置后还需要对测量传感线的实际长度进行精确定位以满足测量精度要求;采用导压管取压、智能变送器进行压力变换的液位仪表参照智能变送器调试要点。

⑶ 对变送器的输出信号及附加功能进行设定并确认。⑷ 使用智能通讯器对变送器进行远方通讯试验。4.8 气体分析仪 ⑴ a 安装检查: ★ 气体分析装置的采样管路、吹扫气体管路、标准气体校验管路、电气管路、信号接口、设备选型规格、取样点位置、取样探头等是否符合图纸或设计要求。★ 各阀门的关闭/开启是否良好,各切换开关阀的动作情况及相应气体通路的通断是否正确。

b 线路检查: 包括电源、信号线路系统接线检查及绝缘电阻测定。

⑵ 准备足够用量的零点校准气和量程校准气,条件允许时还可准备检查用标准气体。

⑶ 校验前,给气体分析仪供电并预热足够长时间。⑷ 标定

零气体标定:接入零量程气体,读取分析仪指示,测量输出应为对应零量程气体的毫安值。

量程气体标定:接入量程浓度的气体,测量、调整至分析仪输出应为对应量程气体的毫安值。

重复上面两个步骤,直至气体分析仪的测量误差符合精度要求。

⑸ 通入检查用标准气体,检查分析仪的中间点校正精度,应准确测量出检查气的成分含量供参考。

⑹ 对取样系统的吹扫回路及吹扫程序、切断阀的动作进行检查确认,同时对气体分析装置的自动标定及补偿等程序进行调试。

⑺ 调试分析仪的远传模拟量输出精度,检查系统远方操作控制切换功能及接口信号交换。

4.9 DCS组件检测调试 4.9.1 模拟输入(AI)组件

根据系统配置的卡件种类,用标准信号发生器,在系统机柜相应端子上加入标准模拟信号,模拟现场检测信号,通过操作站屏幕观察相应信号显示值。通常要求作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三点输入检测(有的要求作10%、50%、90%三点)。

对不同的AI输入组件要求有不同的输入信号,分清无源、有源、热电偶(K型、R型)、热电阻的AI组件,输入不同的信号并进行校验,确保模拟输入组件满足厂家的保证精度要求。

所有的模拟信号通常要求与本系统的对应的设计使用信号完全相同,以保证外部信号进入后的显示正确性。

4.9.2 模拟输出(AO)组件

在操作站上通过改变回路的工作状态发出AO信号(如阀门的开度指令),同时在控制机柜的相应端子上检查组件的输出电流。要求作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三点检测输出(有的要求作10%、50%、90%三点),确保AO输出组件满足厂家的保证精度要求。在系统设计有多负载的回路还须作输出的负载特性,确保输出信号的准确及可靠性,输出组件负载能力应满足厂家的保证要求。

4.9.3 数字输入(DI)组件

在端子柜上通过用短接线或电压信号模拟触点作开、关信号试验,检查组件的输入灯是否正常点亮,同时在操作站上观察相应点位的信号接收状态并记录相应的动作状态。

在数字输入信号是电压信号时,还应进行高低电平的动作值抽检,保证系统输入信号在最坏的情况下动作的可靠性,电压切换点的滞环特性必须符合厂家的技术保证要求。

对于频率脉冲输入,需考虑脉冲的幅值及频率的可适用范围,设置相关转换参数,确保数据转换的真实和准确性。

4.9.4 数字输出(DO)组件

在操作站上设定开、关状态并进行切换,在端子柜检查相应输出端子的通断或对应继电器的动作情况。

在数字输出信号是电压信号时,还应进行高电平动作时的负载能力抽检,卡件的负载能力必须符合厂家的技术保证要求。

对于频率输出,应使用标准频率测试仪进行精度、脉冲形状及幅值测试,保证输出信号的正确性。

4.9.5 其它通讯组件

根据系统内配置情况,确认设备的通讯模式及适用的通讯规程,进行模拟传送试验,检查传送数据的正确性,设置相关参数,确保数据传输准确,可靠,符合系统的要求。

5、仪表系统模拟试验 5.1 系统模拟试验目的

本工程的仪表控制系统均需要与生产线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接口,在系统模拟试验时需要完成,要求调试人员具备相关系统调试经验和调试技术,充分发挥系统的潜能,确保系统运行效果优良。

在所有单体仪表及设备已调试完成,现场具备模拟试验要求时,可将现场单体仪表与室内显示控制仪表组成单个的系统进行静态模拟试验。

要使设计系统完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必须进行系统模拟试验 5.2 系统模拟试验条件

要使系统模拟试验符合生产工艺要求,试验前现场应具备下列条件:

⑴ 模拟试验范围内的现场检测仪表和执行机构的安装状态、调试精度及功能合格;

⑵ 仪表电缆已全部敷设,接线、导通、绝缘试验合格; ⑶ 相关专业已调试完成,系统间已具备接口试验条件; ⑷ 各种工艺参数的整定均已确认。

⑸ 模拟试验可以分区、分片、分装置进行,主要从检验系统功能、保证施工进度、安全、有序的角度出发,但所有的仪表系统、回路都必须进行。

5.3 检测指示回路的系统模拟试验

⑴ 用回路校验仪等信号发生器在现场模拟温度、压力、流量等仪表的现场信号,检查室内相关联的指示值是否完全正确,系统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 模拟值应包括量程的起点和终点,不得少于3点。⑶ 对现场信号点的信号应区别有源、无源及信号种类。

⑷ 对有报警联锁要求的监视点,要作模拟报警试验,检查报警记录和报警打印功能。

5.4 操作控制回路的系统模拟试验

在室内的操作控制设备上手动输出控制指令(模拟或数字信号),同时对现场电动阀门、调节阀、指示仪、电磁阀等的开关特性、开度情况进行检查,动作误差值应符合精度及设计要求。

5.5 信号联锁回路检查的系统模拟试验

在各回路系统中,需在系统里进行报警及连锁的信号,通过在现场模拟仪表信号达到设定值,检查相关的联锁程序、紧急切断、保护功能及报警点是否正常动作并进行确认。

通过在现场或操作控制设备上模拟某个仪表信号达到设定值,在控制系统经过功能演算、顺序控制等进行数据处理后,检查相关设备的动作过程、顺序、延时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最终满足工艺线工艺要求。

5.6 其它试验

根据设计及系统要求,完善相关功能,对通讯、数据采集、抗干扰、断电支持、数据保持、传送数据格式、备份、恢复等进行测试。

6、系统单试 在仪表单体已校验完毕,系统模拟试验包括单元仪表检测系统、控制调节系统、联锁信号系统已完成,电气调试业已完成控制装置的空操作,就可以进行机电一体的设备的单体试运转。

在单试过程中,需要完成包括现场压力表、温度计、压力及差压变送器、流量计、流量积算仪、液位计、特殊成套仪表装置、各种检测器等的投运。根据设计和工艺要求,使仪表设备满足工艺的测量要求,为工艺服务。

单试时应使仪表系统完全处于正常测量控制工况下并完成自动检测控制,反映的示值及报警完全代表现场的工艺状态,并能准确提供现场工艺流程的具体参数。对于普通的单元回路仪表,能进行实际状态信号的静态显示,如流量、压力、温度、料位等的常态工艺值测量,应准确测量。

对于超声波液位仪表,因介质的状态特殊性,单体调试只能作校准及接口、通讯调试,部分功能视运行情况逐步进行功能测试。

7、系统无负荷联试

在设备单体试运转结束并检测正常的情况下,可进行无负荷联动试车。

在无负荷联试中,仪表专业应与机、电各专业密切配合,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逐台设备进行检测、控制并自动运行,对设备的运转次序、延时时间、仪表显示信号、相关设备的联锁状态等一一进行确认。

通常情况下,进入无负荷状态联试时,仪表系统逐步完全进入自动运转模式,配合电气及机械专业完成监控任务。

第五篇:汽车安全系统简介与技术分析

汽车安全系统简介与技术分析

汽车作为高速交通工具一直伴随着较高的危险性,汽车的安全性也一度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用户在购买汽车时,安全性可能是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车身的重量、车身抗冲击能力、材料的强度等物理因素,到安全气囊的个数,都是人们高度重视的要求。

今天,安全带、气囊等被动式安全防护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下一代车辆设计的需求,而传感器、控制单元及内部软件算法等构成主动式安全保护机制的引入让用户的驾驶体验得到更有效的安全保障。

汽车主动式安全系统

军事专家在讨论各国武器防御系统风格的迥异之处时,经常涉及到所谓被动型系统和主动型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的设计上也处处体现了这种思路。

汽车被动式安全系统的代表即为传统的保险杠、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主要目的是在意外发生时能尽量降低事故对车内人员的伤害程度。与之相对的主动式安全系统则考虑的是如何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

实现对意外的主动避免和预防需要各种传感和探测系统,如前后视雷达、夜视系统、红外线探测、测距、CMOS/CCD影像监视,以及胎压自动监测系统(TPMS)等。主要的工作原理即传感器从外界获得所需的物理模拟信号值,转化为数字信号后再交由特定的控制单元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决策和预防措施。

图一 汽车安全系统从被动向主动方式发展的趋势图

1.预碰撞系统

汽车交通事故大都由于相对高速运动状态物体间的碰撞,而引起碰撞的原因大多与违反交通规则、驾驶人视线受阻和精力不集中有关,如酒后驾车、疲劳驾驶、驾驶期间接打电话和聊天等。目前许多厂家都在研究预碰撞(Pre-Crash)安全系统作为应对。

预碰撞安全系统可分为对车内人员(驾驶员和乘客)的保护和车外人员(车外行人和车辆)的保护两类,但安全保障的核心都是对碰撞动作的积极准备和防护措施。对于车内预碰撞安全系统,当相关传感器或雷达探测到潜在的碰撞危险,会首先向车内驾驶员发出警告,如警告无效则在0.6秒前启动自动剎车系统,根据驾驶员的刹车力量增加辅助油压以充分降低车速,避免碰撞。同时,预碰撞安全系统也会在车内为被动防护提供支持,如关闭车窗、调整座椅角度或安全带松紧程度以减轻碰撞强度和让安全气囊发挥更大作用等。在车外,预碰撞安全系统也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尽量保护被撞对象的安全。如碰撞不可避免,安全系统会打开与行人受撞击面相对的外部安全气囊(如保险杠、风挡玻璃等处),尽量减少对其头、胸、腰等脆弱和致命部位的撞击力。

2.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所谓预碰撞系统,只能在碰撞发生之前做出的一系列积极准备,而并不是“预防”碰撞的发生。目前发展迅速的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即自适应巡航控制,则能部分实现碰撞事故的预防。

ACC属于前向行驶的速度控制系统,主要功能在于控制本车与周边车辆的安全距离。其通过在车身四周配置的多个传感器和车内控制系统的先进算法向驾驶员提供安全驾车的辅助信息和建议,并在探测到潜在危险时向驾驶员及时发送警报,甚至直接介入车辆的操控系统加以干预。然而无论如何,ACC仅对刹车拥有部分干预程度,驾驶员仍然是驾驶的核心。

ACC实现速度和车距控制的关键在于锁定前方目标车辆,然后计算出该车的速度、加速度等行驶信息。车主会提前为ACC设定反应时间,ACC在行驶时则会再依据辆车的相对速度和当前车距计算出安全车距,并判断下一步的速度控制;而当辆车距离过近而超出ACC的控制范围,则系统切换至预碰撞安全处理系统。

3.驾驶警示系统

驾驶警示系统主要通过CCD/CMOS等传感器和影像设备作为监视手段,通过内置辨识系统判断车辆状态和驾驶员的行为是否正常,如出现问题则及时发出警示信号避免事故的发生。也有的驾驶警示系统能探测出驾驶员呼出气体的酒精浓度并给予适当的警告。此外后方和侧面的监视器也可属于驾驶警示系统,其可消除驾驶员的视觉死角,避免倒车时常见的碰撞事故。

驾驶警示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车道偏离警示(Lane Departure Warning, LDW)、驾驶危险警示、视觉死角警示(或称盲点检测)等。其中车道偏离警示主要在驾驶员驶入错误的车道进行警告,或在变换车道时提示其打方向灯等动作。

驾驶警示系统能为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但如果辅助信息不够全面则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如果辅助信息过多或过于复杂,不但对安全驾驶无益,有时反而会让驾驶员疲于处理各种辅助信息而精力不集中,容易酿成事故。

此外,辅助信息通过何种手段发送给驾驶员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屏显、仪表板、语音等属于传统的手段,目前还出现了“体感警示”的方式,即汽车通过振动踏板、座椅、方向盘等来向驾驶员发送信息,或引起其注意。

4.电子稳定程序

驾驶是人和车辆的结合,安全控制系统除了能对驾驶人员的行为和状态进行监控,还应能对车辆的行为实现有效控制。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即电子稳定程序,其整合了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和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循迹控制系统),属于主动式车辆安全系统,可协助驾驶员保持车辆的正常状态和行为,防止出现例如轮胎打滑和失控等现象的发生。

ABS称为防死锁剎车系统,当汽车轮胎出现死锁时,ABS会迅速点放刹车,防止车辆跑偏。与之相对的TCS称为循迹控制系统,当轮胎空转时,通过降低扭矩或轮胎的死锁来让轮胎重获抓地力。ESP通过将二者整合,在车辆出现侧滑或转向不足时,会分别对每个轮胎施加不同的制动力来修正行车轨迹。

传感器的类型与选用

无论是驾驶警示系统这类的辅助提示系统,还是电子稳定程序类的系统接控,其有效的工作基础是充分可靠的信息以及后台正确而迅速的判断能力。获得可靠信息的关键是传感器及其合理的分布;正确的判断力则来自控制系统的快速响应和可靠算法。

车辆用传感器依据其具体的特性和用途,分别位于车体的不同位置,主要包括雷达、红外线、LIDAR(Light Detecting and Ranging)、超声波、加速度传感器、CCD/CMOS影像系统等。

预碰撞系统中主要运用的传感器为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其中毫米波雷达价格较高,主要面向高端车市场;而激光雷达的成本较低,仅为毫米波雷达的1/3左右,针对低价车市场。但在性能上,激光的波长较短,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不利于雨雪天等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红外线及影像传感器为主的监视器技术主要用于行车时的障碍物识别及辅助视野等。红外线成像又可分为温度探测的远红外(FIR)技术和用于夜视的近红外(NIR)技术。FIR可探测具有温度的生物,其可将物体辐射出的热量显示为影像;NIR则主要用于夜间等视线不良的情况,可探测得比车灯照射距离更远,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对面灯光的影响,其主要用于夜视等辅助路况显示。

如需要探测车外甚至车内的具体情况,则可使用CCD或CMOS元件作为视觉影像传感器。目前CCD/CMOS的应用日趋广泛,配合先进的视觉识别算法,其成像范围内的运动物体、路面状况及摩擦系数、路边的交通信号与标志、路面车道分隔线等都可被视别,完全可成为驾驶员的眼睛。

CCD/CMOS也可实现较大的动态,来表现昏暗和高反差环境下的图像细节,该技术通过捕捉高感光度和低感光度两种画面并加以合成的方式实现。此外,CCD/CMOS如果与上文所述红外线或雷达结合,则可组成混合式传感器(Sensor Fusion)。红外线发生器照射目标物体后,反射回的红外线被CCD/CMOS吸收,因此无论白天或夜晚均可对路况加以识别,为驾驶员提供功能强大的辅助视觉。

系统构架分析

汽车安全系统的预碰撞处理、安全速度/车距控制等各种警示与应变系统的原理都十分类似,即由ECU(中央电子控制单元)接受外界传感器的相关信息后,通过内置算法进行实时评估并决定最佳的应变措施。因此,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上与一般系统设计并无太大差异,但硬实时性和可靠性是与其它电子控制系统相区别的显著特点。

首先以安全气囊(Airbag)控制系统为例。该系统主要由驾驶员及乘客面前的安全气囊,位于车身外的冲撞传感器(Satellite Sensor),安置于车门、座位和车顶等位置的加速度传感器(G-Sensor),以及通常为16位或32位MCU的ECU等几部分组成。当车身受到碰撞,冲撞传感器会立即向ECU发出信号,ECU则会收集碰撞强度、座椅位置、乘客重量、安全带情况等参数来进行迅速评估,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电爆驱动器(Squib Driver)打开安全气囊来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图二 安全气囊系统架构图

如图三所示,主动式悬挂系统(Active Suspension)也是汽车中比较常见的安保系统,其可大幅提高车辆的操控性。主动式悬挂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减震筒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可采集汽车的速度、加速度、负重、转向程度、左右G力等数据来由程序对悬挂系数,和底盘与地面的高度等进行实时调整。

图三 主动式悬挂系统架构组成

越来越多地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防抱死煞车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s, ABS)的性能提出了要求,对其可靠性的更高要求增加了ABS设计的复杂程度和研发难度。如图四所示系统中,ABS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车辆失速滑行的危险情况,当控制环节发现紧急刹车导致转速过低时,会迅速点放刹车,给予轮胎足够的滚动空间和更大的抓地力,防止车辆跑偏。该系统的关键是轮胎转速的测量。

图四 ABS系统构架图

图五所示系统为电子式动力辅助方向盘(Electric Power Assisted Steering, EPAS)系统,简称动力方向盘。相对于传统的油压式方向盘,EPAS采用电子式马达来为驾驶人员提供车轮转向的辅助控制。EPAS一般由传感器获得方向盘的位置、扭矩,再结合车速、发动机温度、电池供电情况等参数实现电子式马达的辅助控制。EPAS目前已逐渐进入市场,其不但能使引擎负载降低,还能进一步改善燃油的使用效率。

图五 动力方向盘系统构架

预拉紧安全带(Seat Belt Tensioner)也是先进的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其可作为碰撞系统中的子系统。预拉紧安全带在车辆正常行驶时给驾驶员与乘客较大的肩部空间,使其能享受驾驶与乘车的舒适;但在事故发生的瞬间,为保护人员安全,避免其向前冲击而造成的身体伤害,预拉紧安全带可迅速收紧,使人员紧靠座椅,减少其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的危险。

&nbs p;图六 预拉紧安全带系统架构图

结论

随着电子技术和控制科学的不断进步,汽车电子系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车辆的安全防护系统也由传统的安全带、气囊等被动式系统,逐渐升级至预碰撞控制等主动安全系统。而这一切的实现则得益于多种传感器及其控制系统对行车、制动、引擎控制、车速控制、安全防护等性能的支持。

未来的汽车电子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先进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控制环节单芯片的趋势,以及车载网络系统的形成,都将对实时性、处理速度、数据传送能力等方面的性能大幅提高,届时人们在享受高速的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下载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听课总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听课总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简述了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过程,在探讨安全气囊基本原理、种类和国外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安全气囊应用现状和发展特征进行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对各方面需求的提高,公路是人们出行的必经之路,因此对公路工程的建设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加......

    汽车维修技术总结范文合集

    汽车维修技术总结(一) 紧张的***年过去了,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努力工作,为企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过去的......

    汽车维修技术总结

    汽车维修技术总结 汽车维修技术总结(一)今年的3月份学校安排我们去安康市鸿达汽修厂去实习,我的实习时间为4个月,我在修理厂实习的是汽车机修技术,我通过此次实习使我>收获到了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考点总结

    友情提醒:请勿带入考场!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考点总结 【第一章】(小题) 1.汽车故障及其主要类型:按照故障存在时间可分为间断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按照故障发生快慢可分为......

    技术分析总结

    1第一波反弹 底部特征:形态上出现长下影线、十字星形状的连续排列(两道三根),传近期最低价(若创出最低价之前已有上涨应该快进快出或者等待调整);成交量出现近期地量(五日均线偏离60......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实践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控制策略 陈礼全 2013级 一、雾霾的定义和成分。 1.什么是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

    农药污染控制技术与措施(范文模版)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污染控制技术与措施 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农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危害,保障农业增产、丰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农药又是一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