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春市第三产业人才需求调研
长春市第三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摘 要:为使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缩小
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职业院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此对我市第三产业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考察。调研的主要内容有:
(1)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2)企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核心技能的具体要求、所需的知识结构。
主要采用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及座谈等等方式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现状、技术专业岗位的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企业对我校学生的总体评价;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等。调查计划表见表 1。
表
1关键词:职业教育 金融危机 就业 心理 态度 企业用人标准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其发展水平的高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注意标志。长春是吉林省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分析研究长春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找出推动长春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于长春市乃至整个吉林省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多年以来一直以工、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同第一、第二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已经显示了其应有的活力,但发展长春市的第三产业同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多少有关。就生产服务来说,第一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将促进农业服务的发展,对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和产品的销售服务越来越广泛的需求;第二产业的结构化升级,将加大对金融、证券、研究开发、中介咨询、市场营销、网络等服务的需求;第三产业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提高,也需要专业化服务,如教育信息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服务营销等服务。就生活服务来说,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将使服务消费成为新热点,教育、旅游、娱乐、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等需求上升。在服务供给方面,市场体系的建立完善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破除垄断和放宽市场准入,将形成多元化市场结构和公平竞争的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快开发将激发第三产业的活力,第三产业将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因此,第三产业潜在需求打,发展空间广阔,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作用会越来越突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第三产业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近年来, 我国第三产业仍旧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才的紧缺已是制约企业、行业继续发展的关键瓶颈。教育方面, 职业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的滞后加上生源的缺失致使人才缺口逐年扩大, 尤其是一线工人和技术人才, 目前更是成为了更为紧缺的人才群体。按照行业目前的发展速度, 加之技校、中专、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数量与质量一时难以达到企业要求,专业人才缺口将愈发明显。
调查发现,第三产业的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主要有:初中、职业学校、高中、大专、本科,其中初中毕业占 10-20%、高中及中职毕业占 60-70%、大专或高职毕业占15-20%、本科以上毕业占的比例较少。年龄结构主要分布在 20-45 岁,20-30 岁占有的比例过半。第三产业的行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合资、民营等企业。
第三产业岗位分析
据调查,在企业适用于我校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收银员、理货员、前台接待、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红案厨师、白案厨师等,这些岗位在招聘市场上炙手可热,薪酬也随着看涨。从调查情况看,毕业生刚就业年薪一般在 1.5万左右,工作一年后年薪一般在 2-3万之间。高级人才薪酬优势明显,年薪在 10-20 万元之间。过去三年对上述岗位人才招聘情况的调查表明所有岗位都是较缺的,需求较大,尤其是优秀人才非常空缺。因此,我校专业未来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尤其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企业一般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中专以上学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不高,企业注重有名有实,名符其实,重在学生的实操技能。
第三产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企业招聘渠道主要有:劳动力人才市场、招收相关学校应届毕业生、熟人推荐、网络、人才中介公司等。
对学生来说,企业招聘时一般通过面试、查阅学生的学业成绩及评价、所持有的技能证书和具备的相应技能。有的会进行测试和考试来决定是否正式录用。企业喜欢录用会做人、能干事、能吃苦的学生。
上述企业对我小毕业生评价入下
1、知识水平方面:满意占30%,比较满意42%,尚可占20%,不满意占8%。
2、技能水平方面:满意占8%,比较满意30%,尚可占42%,不满意占20%。
3、工作态度方面:满意占10%,比较满意35%,尚可占47%,不满意占8%。
第三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用人需求量很大,对我笑学生总体表现满意,相对于其他渠道的工作人员,我校学生更加务实工作、能吃苦、学习能力较强,适合生产一线操作和技术服务工作。
第二篇:第三产业情况调研
车溪乡第三产业情况汇报
一、车溪乡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1、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低。一直以来车溪乡是以发展传统的水稻农业为目标,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为县里的产粮大乡,每年保证三千亩以上的双季稻种植面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也因为距离县城不到13公里,有需要购物、休闲、娱乐需要的坐车到县城也很方便,所以第三产业一直得不到发展。截止目前,全乡共有150多个店铺,其中餐饮31家,其余都是从事百货零售店,从业人数约392人。
2、第三产业分布较散
全乡的第三产业分布较散,除居委会有40多家餐饮、百货零售店外,其他每个村约有6家百货零售店,分布很散,不便于管理。
3、第三产业规模小
全乡没有一家投资上80万的店铺,规模普遍比较小,服务的门槛人口比较少,档次低、小打小闹多,缺少高技术、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企业。
4、服务种类比较单一
第三产业以个体私营为主,且投资仅限于商业和餐饮
业,注册资金不多。
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市场缺乏会管理的人才,全乡年轻一代都出去打工,剩余在家的老弱病残素质偏低,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二、我乡发展第三产业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
目标重点:借助城头山旅游打造车溪乡旅游产业链。抓好城头山古文化和牌楼“孝”文化体验旅游两大重点,积极搞好旅游区的配套设施,鼓励沿线“农家乐”建设。
措施建议:首先要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发展第三产业的认识。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农民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发展第三产业的积极性,加快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提升三产业的比重。
其次,要服务好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才,来我乡发展第三产业。健全服务体系和监督机制,提高服务市场的水平。
最后,还要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和社会服务业。积极培育建立大型市场,配套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在发展农村服务业方面,发展家政、初级卫生保健、文体健身娱乐等服务项目。
三、建议和意见
1、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意义的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2、加强领导,综合协调管理。
3、加大政府扶持资金和民间资本的投入。
第三篇:第三产业调研报告
桂林高新区七星区服务业
调研报告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先后获批,赋予了桂林市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先行先试的权力,也为我区的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科学制定我区服务业的十二五规划,由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肖立华牵头组建了区服务业调研工作小组对我区的服务业进行调查摸底。调研小组由副调研员徐新能以及经贸局、统计局、商务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11月份开始,调研小组采取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网络搜集等形式掌握了我区服务业的一手资料和数据,对我区的服务业发展情况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一、服务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及基本评价
(一)总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全区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贡献能力不断增强。2005~1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区别
1、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即把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而服务业的范围是以生产或提供服务来确定的。
2、按三次产业划分的第三产业是供给分类,它与第一、第二产业间是单向依赖关系;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
3、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服务业的经济结构涵义则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严格地说,服务业是我们常说的第三产业(除去国际组织)加上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由于我区没有国际组织,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的规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实际的统计中,将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
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3.2亿元增加到 49.45亿元,年均增长13.98%,其占GDP比重由 39.3 %上升到 40.5%,提高1.2个百分点,虽然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全区服务业(不含科研、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共有企业1687家,个体9515户,从业人员为3.5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32 %; 实现税收4.45 亿元,占总税收的28 %左右,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约为40 %。
(二)行业结构逐步优化
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三大优势产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8%,纳税额占全区服务业纳税总额的83.6%。2010年,全区信息传输和计算服务及软件业增加值为1.04亿元,虽然增加值仅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 %,但纳税额达9300万元,占全区服务业纳税总额的2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8.65 亿元,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17.5 %,纳税额达 10998,占全区服务业纳税总额的24.8%;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销售额为 33.6亿元,增加值5.36亿元,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10.8 %,纳税额1.68亿元,占全区服务业纳税总额的37.9%,成为全区重要的财税来源。值得一提的是,我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以及住宿、餐饮业和租赁、商业服务业在规模和效益也有较快发展。
此外,文化创意、会展、科教、咨询、培训等新兴行业虽起步较
晚,但发展趋势较好,领域不断拓宽。这些行业虽然增加值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传统行业,但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有望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2009年,全区文化产业企业达 194家,占辖区企业总数的10%左右,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达24家,文化产业产值超过20亿元,其增加值已占辖区GDP的6%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有望成为我区服务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伴随我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近年来全区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快速起步,服务领域逐步扩大。
(三)分布格局逐渐清晰
以甲天下广场为中心,南城百货、苏宁电器、甲天下电脑城等商家,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桂林银行、国海证券、宏源证券等金融企业,在会展中心两侧初步形成了以商贸、金融、会展等业态为主的我区商业中心,并向东延伸至大圆盘,向南延伸至体育中心;漓东科技新城、华侨经济区有了清晰的定位和初步规划,漓东科技新城将大力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华侨经济区将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基础配套已逐渐成熟,业态初见雏形。
(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伴随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金融、信息等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区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特别是以我市列入服务业改革综合试点区域为契机,政府职能开始逐渐转向经
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服务业开始步入有序引导、加快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2010年我区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创新创意文化节和国际动漫节,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搭建了企业展示、交易、对接的平台,吸纳区内外创意类企业和资源要素向我区聚集,促进创新创意产业发展。
(五)发展中存在问题
1、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规模仍然不大,占GDP比重偏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国家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在45%以上。2009年我国平均为42.62%,广西为37.2%,桂林市为37.3%,先进城市如上海2009年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超过50%。我区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总值为 45.1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城市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服务业还处于较低水平。
2、内部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传统服务业仍居主导地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仍居主导地位。近年来现代服务业2中只有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而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与市场经济联系极为密切的、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发展相对不足。
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企2 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企业单体规模均偏小、特色品牌缺乏,龙头企业最大的零售企业南城百货公司,年销售收入也只有3 亿元,仅占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8 %左右。
3、发展面临诸多内外挑战
我区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随着临桂新城的建设,受区域统筹原因影响,我区对全市的辐射和吸引能力将会相对减弱;同时,我区土地资源开发空间受到限制,发展地理纵深不够,资源性和体制性矛盾加大、服务业发展人才短缺等因素影响,我区服务业面临发展诸多挑战。
4、服务业发展意识仍待有效增强
由于我区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统筹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支持较为缺乏,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建立健全,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还尚未完全到位,各部门和社会群众合力发展服务业的思想意识和整体氛围尚未很好确立,影响了全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对发展服务业思想认识的高度和深度,直接关系影响到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总量和质量。我区亟待解决发展意识问题,加大服务业发展重要战略意义的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亟待加快出台服务业整体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各级政府、各部门、社会力量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合力。
二、“十二五”期发展建议
(一)发展思路
以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域建设为契机大胆先行先试,围绕“提升东部”和建设“创新创意新城,山水宜居宝地”为总体目标,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推动我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商贸物流、会展、房地产等产业。
按照上述思路,我区将着力打造“一城一区一圈”三大服务业聚集区:“一城”指漓东科技新城,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区”指华侨经济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一圈”指甲天下广场商业圈,重点发展商贸、会展、金融业。
(二)发展目标
1、总量扩大,贡献提高
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105亿元,年均增长12.5%,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 73.5亿元,年均增长16%;新增就业岗位一万个,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40%以上;全行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 45 %。
2、结构优化,升级显著
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基本建立以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等五大行业为重点,信息传输、科教体娱、住宿餐饮、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行业协调发展的框架体系。到201
5年,五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 60%左右,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育1-3家营业额超10亿的龙头企业。打响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国际动漫节等节庆品牌,突出办会特色,务求更大实效,打造桂林市新的城市名片,培育新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增长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创意行业总产出力争2015年突破 40 亿元。
3、布局优化,特色鲜明
初步建成现代商贸区、文化创意园区、生态休闲旅游区三大功能区;现代商贸功能区以甲天下广场和三里店广场为双核,打造成桂林市商贸副中心,重点发展商贸、金融、会展业;文化创意功能区以创意产业园为基地,大力发展创新创意产业,使之形成较大规模;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区区以华侨经济区为基地,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4、坚持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能级。
以产业融合为重点,积极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重点推动节能环保、融资租赁、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企业内部服务性功能和收入比重日益提高,形成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格局,推动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附表)
第四篇:第三产业调研心得体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创三产发展的新局面今年*月份,县委县府按照有关会议精神,对全县的三产发展做一次详细的市场调研,对全县娱乐、休闲、餐饮、农贸、气修气贸、建材等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第三产业做到详细划分和清醒认识,并制定出全县三产发展的总体实施意见和规划设计蓝图。通过这一阶段的市场调研,领导座谈,现场查看,以及征求有关人员的综合性意见,结合单位的实际,形成自己的一些初步性看法。
一、当前的产业发展形势近几年来,随着***县工业强县方针的实施,我县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捷报频传,第二产业比重增幅迅速,一、三产业比重下降,其中第三产业总量是逐年增加的,但相对于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来说过于缓慢,造成三产发展滞后,经济比重下降,难以适应当前二产的发展要求,也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镇地处老县城驻地,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雄厚,近几年来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强劲,经济总量年年攀升,但也面临三产发展缓慢,有滞后性的问题。这也成为办事处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发展三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产的发展需要得天独厚的经济条件,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和带动,并需有一定人口的积聚地存在,形成一定的购买力市场。我镇位于县城老城区,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为三产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县城区域经济形成,经济发展迅速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经济基础和市场源头,这都为培育三产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县城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区城市的扩建建设,以及办事处工业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崛起,解放了我办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使农民转换成为市民。截止目前,我镇**个行政村已有**个村成为无地村,其他*个村或多或少保留部分土地,无地、少地的村民加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大壮大了第三产业队伍,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达到了农民增收,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目的。****的三产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工业经济的再上台阶,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单位对现有三产业发展的规范性政策以及后期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性政策的出台;第三产业发展的稳定社会环境等方面。我镇需充分抓住发展第三产业的机遇,迎接挑战,推动经济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三、个人对我办发展三产的认识及建议
1、结合全县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规划,办事处抓住当前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契机,利用各种便利因素,再接再厉,努力开创三产发展的新局面。
2、把发展第三产业与城区规划、市场规范、交通条件、城市形象提升以及满足群众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配套结合起来。
3、规范、整顿老城区的三产服务业的同时,并根据单位实际,制定我办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政策和优惠措施。
4、通过政策引导,提供第三产业投资平台,引导相关企业、相关资金投向三产领域。
第五篇:长春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查研究1
长春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查研究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其发展水平的高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注意标志。长春是吉林省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分析研究长春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找出推动长春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于长春市乃至整个吉林省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春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存在的差距,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本调查力求通过统计数据客观的给予阐述。
第三产业的内涵
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
(A.G.B.Fisher)在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术语。它是指除了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和第二产业(secondary industry)以外的其他各业。三次产业所包含的行业在世界各国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不过范围大同小异。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这是生产初级产品的初级产业(采矿业因生产初级产品,在有的国家被划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这是在初级产业基础上生产加工产品的产业。第三产业则是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业,也称广义服务业。一般认为,区分三次产业有三个标准:(1)产品是否有形。有形的属第一、二产业,无形的属第三产业。(2)生产与消费是否同时进行。生产与消费不同时进行的属第一、二产业,同时进行的属第三产业。(3)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远近。最远的是第一产业,次远的是第二产业,最近的是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近年来,我市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GDP增速保持在20%左右,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也取得了巨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同步发展。本文重点就我市产业结构变动、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人口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测算,量化第三产业及内部主要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为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长春第三产业的发展
长春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长春市第三产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前,长春市在努力保持农业生产稳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金项链工业化建设,对第三产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很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人们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弱,第三产业发展十分缓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春市第三产业由封闭式内向型向开放型转变,在过去基数较低的水平上迅速增长。
自1998年开始,长春市第三产业一直保持平稳告诉的增长 增长幅度保持在13%-14%之间,1999年达到15%,1998年至2005年间,第三产业累计创造增加值3640.3亿元,相当于前6年合计的5.6倍。
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到63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低于生产总值增速0.7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其总量为1996年的4.1倍。从1999年长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以来,一直都在40.9%至42.5%区间波动。
目前,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及各级政府的重视,第三产
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8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开始,到2005年其增加值已经是第一产业的3.5倍,仅低于第二产业78.5亿元,形成了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进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后的24年来,农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城乡流通体制改革、(即对城市经济的生产、流通、交通、分配等各方面进行的配套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等,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生产要素达到有效配置。同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由满足低层次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向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转变,带动第三产业向高层次发展,拉动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体规模上了四级台阶,达到四百亿元以上。2006年,长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801.3亿元,其规模是1978年的105倍。
1.1994年长春市第三产业跃上第一级台阶
此时增加值超百亿,达到102.5亿元,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长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只有4.6亿元,经过16年的发展,超过百亿元。在这期间,我国开展了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了政企职责分开的银行体系,恢复了保险业务,提高了利率水平,扩大了贷款范围,创立了金融市场,使金融系统恢复了活力;城乡刘荣体制改革也为多渠道、少环节、产销结合创造了条件。因此贡献最大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贡献率达25.4%其次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贡献率分别为19.4%和17.1%。
2.1997年长春市第三产业跃上第二台阶
此时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2.4亿元,超过二百亿元,经过3年的反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又增加了百亿元,比第一次跨越缩短了13年,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期间,由于城镇个体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个体经济,使第三产业得到超前发展,规模迅速扩大。贡献最大的行业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贡献率为24.6%;其次是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3.1999年长春第三产业跃上第三级台阶
此时第三产业增加值打302亿元,超过三百亿元,经过2年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又增加了百亿元,第三产业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期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者结构不断升级,在新购买热点不断出现的同时,人们对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第三产业不断壮大。贡献最大的行业仍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贡献率为39.3%,其次是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4.2001年长春市第三产业跃上第四级台阶
此时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23.5亿元,超过四百亿元,经过2年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了120亿元,第三展业的发展优化了长春市的产业结构。这期间,汽车,BB机和手机成为消费时尚,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贡献最大行业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贡献率为32.4%。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长期困扰我们的商品供应普遍紧缺已经转变为相对过剩,城乡市场繁荣,人民得到实惠。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为主阶段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阶段。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长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此后随着居民新消费热点的不断涌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到1998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达25.4%居第三产业第一位,比1985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2005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达30.3%,比1985年增加了15.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的比重为13%,可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对长春市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在传统行业迅速发展升级换代的同时,新型行业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形成了第三产业以传统行业为主体,新兴行业为先导,门类齐全,各业并举的发展局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由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再到营养、上档次,在此基础上追求多种享受,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使得一些行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如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业、IT产业、物流业、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和物业管理等,为长春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001年长春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资料显示,企业法人单位18477个,比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增长81.3%。其中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1846个,比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增长1.6倍,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比重为64.1%,比1996年上升了1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增长最快的行业是社会服务业,有企业法人单位1842个,比1996年增长2.3倍,其次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均比1996年增长1倍以上。从第三产业单位构成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最多,达8275个,占第三产业比重69.9%;其次是社会服务业,战15.5%,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85.4%。说明长春市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传统行业比重较大,新兴行业比重较小。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阐述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展规律: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GDP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也就是说伴随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会降低,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会提高。该定理反映了经济增长法师的转变过程。同事说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第三产业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001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资料显示,全市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160万人,比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增长4%,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3万人,增长77%,高于全部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增长幅度21.4个百分点。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29.2万人,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2万人占86.2%。第三产业发展为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和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了贡献。
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近30年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从1960年到1995年低、中、高收入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情况。
2005年长春市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为43.5:20:36.5,目前长春市劳动力就业结构大致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20世纪80年代水平。
二、长春第三产业发展的横向对比
一般认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第三产业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度,旗基本依据是,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一般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在50%左右,低收入国家在35%左右。实际上,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高低衡量经济发达程度,在国与国的经济比较作总体评价是可以的,但在一个国家内衡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在一个国家内衡量各地区的第三产业级经济发展水平就有些失之偏颇了。在我国,有些农业比重打、工业发展较缓慢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索珊比重,反而高于农业所占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发展小于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如西藏自治区,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49.8%,高于全国33.6%的平均水平,大大高于其他省市,在31个省及直辖市中局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我们不能说西藏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公安与其他省市。因此,对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程度的衡量,不能仅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高低,而应该在考虑比重的同时,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
采用“经济发展阶段比重法”进行比较,由于不同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不同,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如有些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城市,第一产业发达,带动交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反而较高,我国有些地区第三产业的情况正是如此。集合各地具体情况,采用“经济发展阶段比重法”能够客观地评价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
所谓经济发展阶段比重法,是先确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再观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小。具体地说,我们选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大小替代工业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再参照第三产业比重,最后判断各地区第三产业属于哪种类型。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提出的人均收入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规律,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全国大致可分为四类地区:
第一类地区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占40%以上,经济主要由急速上升的第二产业所支撑,即工业化进入加速时期,同时第三产业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
第二类地区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占40%以上,经济主要由急速上升的第二产业所支撑,即工业化进入加速时期,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
第三类地区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000美元,第二产业比重40%以下,即处于工业化的初步发展时期,同时第三产业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
第四类地区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000美元,第二产业比重40%以下,即处于工业化的初步发展时期,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
按照这种划分标准,从上表可以看出,处于第一类城市为沈阳、杭州、宁波、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和厦门共9个城市;处于第三类向第二类过度的城市为长春、西安、和程度3个城市;处于第四类城市的为哈尔滨。因此,长春的第三产业发展处于下游水平。
长春市人口总量少、人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低是原因之一。2005年长春市平
均人口731.5万人,比哈尔滨市少238.73万人,少25.2%;人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2657元,比哈尔滨少111.42元,少10%。由因素分析法可知,由于长春市人口比哈尔滨少,影响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比哈尔滨少,占两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差额的77.1%;由于长春人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低,影响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比哈尔滨少15.2亿元,占两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差额的22.9%。因此2005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小于哈尔滨市的原因是人口总量比哈尔滨市少、人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低引起的。
三、长春第三产业的未来
近年来,长春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促进了总量扩张,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长春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中国约80%被第三产业吸纳,有效的缓解了就业压力。
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客观趋势,是经济发展中必然要出现的过程。一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地区的地理环境、所有用的资源状况、现有的产业结构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众多实际情况,因此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相关产业。长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多年以来一直以工、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同第一、第二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已经显示了其应有的活力,但发展长春市的第三产业同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多少有关。就生产服务来说,第一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将促进农业服务的发展,对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和产品的销售服务越来越广泛的需求;第二产业的结构化升级,将加大对金融、证券、研究开发、中介咨询、市场营销、网络等服务的需求;第三产业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提高,也需要专业化服务,如教育信息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服务营销等服务。就生活服务来说,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将使服务消费成为新热点,教育、旅游、娱乐、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等需求上升。在服务供给方面,市场体系的建立完善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破除垄断和放宽市场准入,将形成多元化市场结构和公平竞争的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快开发将激发第三产业的活力,第三产业将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因此,第三产业潜在需求打,发展空间广阔,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作用会越来越突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