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1:0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工商局《关于转发〈工商局办公室关于报送第三产业发展有关情况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组织落实调研工作,于2008年11月11日制定了科学可行的调研方案,组织骨干力量通过查阅历年统计报表和登记信息、电话联系相关部门采集数据、上门走访第三产业经营者进行调查了解情况等多种方式,开展了第三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我区市的中心城区,濒临北部湾,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是广西既沿海又沿边的县级区,全国最大的金花茶保护基地,南珠主产地之一,中国八角之乡、肉桂之乡,总人口约XX万人。2007年进入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大好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区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总量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形成了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业等为支柱,居民服务、房地产、中介服务和娱乐业等行业竞相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对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发展总量不断增大,规模不断扩大。如培育出百家惠、大三联等一批上规模的超市,XX有限公司等一批边贸公司茁壮成长,极大促进边境贸易,2007年边境贸易成交额就达到XX亿元,边贸税收XX万元,占全区入财政收的XX%。截止2008年9月底,我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共XX户,注册资金XX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3%;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XX户,注册资金XX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2%。随着总量的增长,第三产业对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如江山半岛、高林瑶寨九龙潭漂流等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年接待游客XX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XX万元。截止2008年9月份我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户数占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总户数的45%,比上年同期的40%多出5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户数占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总户数的46%,比上年同期的42%多出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推进我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我区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

(三)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吸纳了大批外来务工者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截止2008年9月份我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XX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XX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8%和13%。

二、第三产业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我区第三产业总量将会不断增大,规模和实力继续壮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主要原因是:

(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我区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增长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一方面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财富的积累,消费结构逐渐向享受型、休闲型过渡,人们对服务产品的质量、层次、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导致消费、服务产品市场需求膨胀。另一方面是随着工业逐渐向产业高端化发展,行业分工与市场行为逐渐频繁,对技术、商务和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和舆论环境越来越好。目前正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大好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已纳入南北钦防城市群发展框架,我区也明确了“以第三产业为中心,打造沿边沿海经济发展牌子”的第三产业发展思路,把“三产强区”作为基本发展战略之一,全区上下对发展第三产业具有广泛的共识。

(三)城市扩张增容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消费支撑和空间支撑。根据市规划,市中心城区的“南移”,将进一步拓宽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我区区位优势日益明显,为进一步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供了良好条件。另外旧城拆迁改造、对违章违规建筑进行规范和拆迁,都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目前城区面积已发展到XX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XX万人。

三、第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区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比重小,所以其发展状况与广西甚至是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无论从总量和内部结构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缓慢,传统三产行业所占比重过高。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占整个三产的比重过高,餐饮、洗浴、宾馆等服务业供过于求,而发展潜力大的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发展不足,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等居民服务业还处于低级阶段,拉动我区经济的作用很小。

(二)经营实力相对不强。我区从事第三产业上规模的企业经营实力普遍较弱。即使是2008年新办的三产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也都存在规模较小、经营单

一、家族式管理比例大,缺乏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经营和现代化管理的情况,如区内至今没有一家投资规模较大的、竞争力较强的服务类企业。

(三)商业集群中心尚未形成,商业发展的特色聚集效应不明显。还没有形成像XX市步行街、五象广场那样规模的商业集聚中心。区内具有经营特色的街区较少,除人民路(商业一条街)

和群兴路(步行街)初具规模外,其他街道经营状态比较混杂,整体竞争力弱,辐射力小,有待发展提高。

(四)上规模的专业市场缺乏。市场是商贸流通业领域中集聚效应最强的因素,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庞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决定了其产业带动的巨大效应,甚至还会与第一、二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但我区的大西南建材批发市场、木材市场、黄泥沟废旧物资市场、木头滩粮食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均是规模小,管理落后的市场,很难起到带动效应。

(五)新城区发展缓慢。从南北大道到市政府一带的医疗、基础教育、生活配套服务行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城区的人气和繁荣,进而制约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如许多外来投资者到我区投资置业,但却苦于找不到店面,出现“有市无铺”的现象。

(六)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资本市场和人才资源市场支撑。我区金融业与人才服务业还处于传统发展阶段,与外部资本市场联系不够紧密,与外部人才市场的联系更是少之又少。四、三产经营者对工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走访,对我们工商部门的监管、登记等工作得到大多数三产经营者的肯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中更是有目共睹,特别是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窗口部门的服务质量更是上了新的一层台阶,工商系统在全市行风评议中排名第三。但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希望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在个体、企业注册登记上更便捷,办照能够再提速。二是在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措施上有所突破,如允许不涉及前置审批项目的经营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试业经营。三是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的查处打击力度,对违法经营者进行警示教育,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促进公平竞争。四是加强对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理论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型工商的良好形象。

五、工商部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从发展现状看,我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广西和全市的平均水平,要改变这种状况,跟上发展步伐,应该在加强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同时,突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容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行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我们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和管理者,更应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我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由于种种原因,滞后就必须要加快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发达地市发展第三产业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积极参与招商引资。要加快发展,只有依靠投资拉动,用项目带动经济。当前,各级工商部门制定一套完善的招商引资政策和激励机制,如指定招商引资责任人,落实具体招商引资任务,狠抓贯彻落实。近年来我们工商部门组团及组织企业参加南博会、西洽会等工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招商引资效应。

(三)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将是第三产业经济的主体,应根据本地实际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当着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一是做好每年的私营经济宣传月活动,努力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二是切实加大执法维权力度保护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三是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创办第三产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落实优惠政策。在贯彻落实好各级政府有关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工商管部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新措施、新办法和优惠政策。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享受更优惠政策。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向非公资本全面开放,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努力促进三产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组织协调,搭建服务帮扶平台。引导建立第三产业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三产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提高产业的聚集效应,搭建“职能部门——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服务帮扶平台。如我区的网吧就是通过网吧协会的协调,解决了恶性竞争的行业问题,使网吧行业的竞争有序地健康发展。

(六)是强化效能建设,服务第三产业。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树立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良好形象,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紧紧围绕“高效服务”这个主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实现办照再提速。

(七)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突出信用监管。第三产业是一种典型的信用经济,特别是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今年来消费者对批零、物流、快递等服务业投诉上升,可见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做支撑,企业将寸步难行。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工商部门的作用首当其冲,我们要充分利用工商网络,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突出信用监管,以信用助推发展。

(八)加强管理,为三产发展保驾护航。依托

12315平台,建立起 “打假维权”的网络,发挥行政监管职能,进一步加大力度,规范市场主体,打击无照经营活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开展了“红盾护农”活动、食品安全、商标专用权保护、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规范经营行为,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二篇:地税局发展第三产业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力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我们海岛,受制于交通运输等自然环境影响,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我县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为此我们对我县当前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优化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

一、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主要特点

一是第三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张,其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上升。近年来,我县围绕“渔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岛”的三大战略,改变了以往重一产轻三产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迅猛的发展。2008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16.9%,高于总体增加值2.5个百分点。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其他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行业综合门票收入4340万元,旅游直接收入6.9亿元,分别增长2.7%、35.6%、53%。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全县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13亿元,增长18.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较第一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般标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不低于45%。从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看,2008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2%,而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56%。

二是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从第三产业内部增加值构成看,与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高,但企业普遍效益不高。至2008年底,我县共有注册餐饮住宿企业14家,其中赢利的只有2家。这主要是由于受旅游季节性因素影响,企业营利时间短,经营成本相对较高。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由于第三产业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产业,准入条件高,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第三产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抑制了第三产业扩张的需求。由于我县是传统的渔业资源型经济,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受自然资源影响,渔村出现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困难,渔民的就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扩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税收的影响

(一)第三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总量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地方税收的贡献逐步增加。2003—2008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由2217万元增长到5400万元,平均增长19%。2008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由2003年的48.9%增长到2008年的64.4%。预计2009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将达到6000万元,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将达到67%以上,成为地税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第三产业税收的地方贡献率对优化收入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全县近五年的第三产业税收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所产生的地方级收入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为77%,而第二产业税收所产生的地方级收入占第二产业税收比重为66.7%(只分析地税收入中的比例,如果考虑国税收入,比例将会更低),第三产业地方级贡献率高第二产业10多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所得税体制改革的影响,第三产业地方级贡献率呈逐年增长态势,2008年达到了79.3%,比5年前提高了25.2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的征收控管相对严密。从全县第三产业所辖的几个具体行业来看,除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他行业全部是缴纳营业税的行业。对此,地税机关可以通过发票实行以票控税,源头控管,最大程度防止税收流失。税控机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服务业的税收管理。因此,第三产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容易操作,征纳环境相对较好。

(四)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影响我县地方税收的协调发展。从2008年第三产业各行业实现的地方税收分析,占全年地方税收比重较多的行业有房地产业(24.9%)、交通运输业(25%),而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如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占地方税收的比重都很低,特别是我县的餐饮住宿业只有5%,批发和零售业只有3.3%,这与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主导经济明显不相称。而这些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其实现的税收通常为营业税和一些地方税(费),这些行业发展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要大于传统行业的地方税收贡献率。因此,应加大工作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税收贡献率大的行业。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资金投向,努力培植第三产业税源,大力发展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地方政府收益多的行业。要努力打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保证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拓宽空间。积极发展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刺激服务业需求。在当前经济基础条件下,应着力研究城镇建设的布局和规模,通过城市化建设,带动县城城区和周边城镇旅游、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巩固壮大传统服务业,打牢第三产业发展基础。传统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要在扩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实现总量突破的基础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巩固提升以旅游服务、餐饮服务、房地产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要坚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支柱行业和龙头企业。要鼓励、支持餐饮服务业,形成高中低档梯次发展的格局。要加速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辐射力,在城区商贸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旅游纪念品基地建设。要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四)优先发展新兴行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档次。在加快发展传统消费产业的同时,应充分依托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把大力扩大现代娱乐服务业规模、提升消费型服务业层次、打造新兴服务业品牌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大重点抓紧抓实。在娱乐业发展上,坚持与旅游业发展相统一,打造多项目、多种方式的娱乐业,扩大娱乐项目的覆盖范围,坚持南五岛的统筹发展,加快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建立优势项目。在房地产业发展上,结合我县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持住宅建设的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进一步搞活岛外人员进岛购置商品房,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在旅游业发展上,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市建设、妈祖文化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配套服务,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坚持多措并举,实现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坚持立足自身与招商引资并举,既要发展壮大现有企业,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人才注入第三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新型生活性服务业。坚持市场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并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县乡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切实为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切实提高服务质效。对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减少办税环节,简化办税流程,努力做到手续从简、审批从快、期限从宽、优惠从高,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二)正确处理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特别做好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在规范中促进,在促进中发展。对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合理安排税收检查计划,避免重复检查。

(三)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开假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和虚假申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对于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努力保持税收公平,建立和维护第三产业竞争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严格执行税收法定权限。第三产业发展形式多、涉及面广,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经济形式和新型业态。对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策性问题,要认真调研,慎重解释,及时反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和谐外部环境。

第三篇:第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县第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既是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又是加快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XX县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XX县着眼长远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服务、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汽配修理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配套、与城镇化相吻合的现代服务发展体系,使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三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初步呈现。以县城城区和XX省级重点示范镇为核心,充分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凭借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方位开放、多成分竞争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初现雏形。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品市场始终繁荣活跃,永德宏商贸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都购物中心落户县城中心,各类批发零售市场数量增多,加快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县域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长武县境内人流、物流迅速聚集,餐饮娱乐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亭南煤矿年产量趋于稳定,苹果产业规模壮大,推动物流运输业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随着城镇住房消费各项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县城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的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二)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1-

县域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稳步提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长武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2011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达到20%以上。

(三)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科技水平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国有企业改革,使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大批富余劳动力,加上人口自然增长使新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城乡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投入进来,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顺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改善一、二、三产结构的同时,其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商贸服务、住宿餐饮、物流配送等传统行业仍居主导地位,新兴的三产行业迅速崛起。整修维护了习仲勋革命活动旧址,红色旅游文化开始起步;房地产业日上中天,从破旧、低矮的民房,到美观大方的商住小区,连片的房地产开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居民营造了惬意舒心的居住环境。

二、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机遇

近年来,尽管长武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发展水平却远远低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第三产业起步较晚,总体发展水平低;二是产业规模小,增加值占GDP份额较少,牵动县域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不强;三是第三产业中传统行业占主导地

位,新兴产业仍然处于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制约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们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然而,从经济总体发展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来看,长武第三产业发展又有着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要求。长武县经济总量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财富的积累,消费结构逐渐向享受型、休闲型过渡,人们对服务产品的质量、层次、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导致消费、服务产品市场需求空前膨胀。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和舆论环境越来越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计划》将XX县纳入了革命老区,发展旅游业的机遇千载难逢。《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将XX县列入了14个三级城市范围,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正当其时。

(三)城市扩张增容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消费支撑。根据《XX县“十二五”规划》,XX将进一步扩大县城城区面积,到2015年,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10万人。旧城拆迁改造、对违章违规建筑进行规范和拆迁、农民进城落户等政策措施,都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吸纳农村富余人口,使城镇消费群体更为庞大。

(四)发展第三产业的区位优势明显。XX县地处陕甘交界,位于“咸铜庆平宝”五个城市的中心区域,为将XX打造成服务周边地区、辐射西北三省的陕甘交界商贸服务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中,XX县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相关措施,指明了“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鉴于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机遇,今后一段时间,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长武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围绕县城新区建设,坚持规模与特色并重,瞄准丹尼尔等知名商贸企业,招大引强,借力发展,加快培育服装、家纺、建材、家具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专业市场。以万村千乡工程、农超对接工程、镇超工程建设为契机,鼓励支持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专卖经营等新的商贸流通业态,形成以先成为核心区,以乡镇为带动区,以农村为辐射区的现代商业发展体系。力争到2016年,建成商贸流通网点4198个、商贸流通企业达到20户。

(二)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迅速完善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化解交通建设的资金难题,不断优化交通路网,为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XX苹果产业规模大、煤炭开发力度大、建筑行业市场大、商贸流通空间大的明显优势,以果品、煤炭、建材运输为重点,鼓励支持发展中、长途运输,力争2012年新增运输车辆90辆。

(三)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业。抢抓彬长矿区开发建设、人流物流聚集的大好机遇,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做强一批”的思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业。加快香丽花园国际酒店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积极支持餐饮业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扩大经营规模。引导昭仁、亭口等镇群众发展“农家乐”,不断拓宽农民

增收渠道。

(四)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文物旅游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启动昭仁寺大殿维修工程和东岳庙扩建项目,完成北魏造像修复及习仲勋革命活动旧址建设任务,恢复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历史风貌,着力打造一批传承历史文化、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

(五)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切实加强对房地产业的指导,完善政策措施,严格规划和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地供应,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引导房地产企业强化自身素质,创新经营理念,拓宽发展思路,优化管理模式,树立精品意识,创造品牌优势,实施品牌战略,争取做成一批有概念、有主题、有规模的房地产项目。

(六)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视人力资本,积极培养和引进第三产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各个地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知识经济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各地对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持。因此,XX第三产业要想加快发展,提高经营水平,就要注重引进第三产业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第四篇:第三产业调研报告

桂林高新区七星区服务业

调研报告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先后获批,赋予了桂林市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先行先试的权力,也为我区的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科学制定我区服务业的十二五规划,由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肖立华牵头组建了区服务业调研工作小组对我区的服务业进行调查摸底。调研小组由副调研员徐新能以及经贸局、统计局、商务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11月份开始,调研小组采取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网络搜集等形式掌握了我区服务业的一手资料和数据,对我区的服务业发展情况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一、服务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及基本评价

(一)总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全区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贡献能力不断增强。2005~1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区别

1、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即把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而服务业的范围是以生产或提供服务来确定的。

2、按三次产业划分的第三产业是供给分类,它与第一、第二产业间是单向依赖关系;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

3、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服务业的经济结构涵义则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严格地说,服务业是我们常说的第三产业(除去国际组织)加上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由于我区没有国际组织,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的规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实际的统计中,将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

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3.2亿元增加到 49.45亿元,年均增长13.98%,其占GDP比重由 39.3 %上升到 40.5%,提高1.2个百分点,虽然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全区服务业(不含科研、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共有企业1687家,个体9515户,从业人员为3.5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32 %; 实现税收4.45 亿元,占总税收的28 %左右,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约为40 %。

(二)行业结构逐步优化

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三大优势产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8%,纳税额占全区服务业纳税总额的83.6%。2010年,全区信息传输和计算服务及软件业增加值为1.04亿元,虽然增加值仅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 %,但纳税额达9300万元,占全区服务业纳税总额的2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8.65 亿元,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17.5 %,纳税额达 10998,占全区服务业纳税总额的24.8%;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销售额为 33.6亿元,增加值5.36亿元,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10.8 %,纳税额1.68亿元,占全区服务业纳税总额的37.9%,成为全区重要的财税来源。值得一提的是,我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以及住宿、餐饮业和租赁、商业服务业在规模和效益也有较快发展。

此外,文化创意、会展、科教、咨询、培训等新兴行业虽起步较

晚,但发展趋势较好,领域不断拓宽。这些行业虽然增加值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传统行业,但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有望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2009年,全区文化产业企业达 194家,占辖区企业总数的10%左右,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达24家,文化产业产值超过20亿元,其增加值已占辖区GDP的6%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有望成为我区服务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伴随我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近年来全区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快速起步,服务领域逐步扩大。

(三)分布格局逐渐清晰

以甲天下广场为中心,南城百货、苏宁电器、甲天下电脑城等商家,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桂林银行、国海证券、宏源证券等金融企业,在会展中心两侧初步形成了以商贸、金融、会展等业态为主的我区商业中心,并向东延伸至大圆盘,向南延伸至体育中心;漓东科技新城、华侨经济区有了清晰的定位和初步规划,漓东科技新城将大力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华侨经济区将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基础配套已逐渐成熟,业态初见雏形。

(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伴随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金融、信息等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区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特别是以我市列入服务业改革综合试点区域为契机,政府职能开始逐渐转向经

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服务业开始步入有序引导、加快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2010年我区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创新创意文化节和国际动漫节,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搭建了企业展示、交易、对接的平台,吸纳区内外创意类企业和资源要素向我区聚集,促进创新创意产业发展。

(五)发展中存在问题

1、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规模仍然不大,占GDP比重偏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国家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在45%以上。2009年我国平均为42.62%,广西为37.2%,桂林市为37.3%,先进城市如上海2009年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超过50%。我区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总值为 45.1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城市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服务业还处于较低水平。

2、内部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传统服务业仍居主导地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仍居主导地位。近年来现代服务业2中只有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而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与市场经济联系极为密切的、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发展相对不足。

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企2 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企业单体规模均偏小、特色品牌缺乏,龙头企业最大的零售企业南城百货公司,年销售收入也只有3 亿元,仅占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8 %左右。

3、发展面临诸多内外挑战

我区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随着临桂新城的建设,受区域统筹原因影响,我区对全市的辐射和吸引能力将会相对减弱;同时,我区土地资源开发空间受到限制,发展地理纵深不够,资源性和体制性矛盾加大、服务业发展人才短缺等因素影响,我区服务业面临发展诸多挑战。

4、服务业发展意识仍待有效增强

由于我区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统筹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支持较为缺乏,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建立健全,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还尚未完全到位,各部门和社会群众合力发展服务业的思想意识和整体氛围尚未很好确立,影响了全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对发展服务业思想认识的高度和深度,直接关系影响到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总量和质量。我区亟待解决发展意识问题,加大服务业发展重要战略意义的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亟待加快出台服务业整体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各级政府、各部门、社会力量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合力。

二、“十二五”期发展建议

(一)发展思路

以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域建设为契机大胆先行先试,围绕“提升东部”和建设“创新创意新城,山水宜居宝地”为总体目标,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推动我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商贸物流、会展、房地产等产业。

按照上述思路,我区将着力打造“一城一区一圈”三大服务业聚集区:“一城”指漓东科技新城,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区”指华侨经济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一圈”指甲天下广场商业圈,重点发展商贸、会展、金融业。

(二)发展目标

1、总量扩大,贡献提高

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105亿元,年均增长12.5%,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 73.5亿元,年均增长16%;新增就业岗位一万个,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40%以上;全行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 45 %。

2、结构优化,升级显著

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基本建立以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等五大行业为重点,信息传输、科教体娱、住宿餐饮、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行业协调发展的框架体系。到201

5年,五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 60%左右,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育1-3家营业额超10亿的龙头企业。打响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国际动漫节等节庆品牌,突出办会特色,务求更大实效,打造桂林市新的城市名片,培育新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增长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创意行业总产出力争2015年突破 40 亿元。

3、布局优化,特色鲜明

初步建成现代商贸区、文化创意园区、生态休闲旅游区三大功能区;现代商贸功能区以甲天下广场和三里店广场为双核,打造成桂林市商贸副中心,重点发展商贸、金融、会展业;文化创意功能区以创意产业园为基地,大力发展创新创意产业,使之形成较大规模;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区区以华侨经济区为基地,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4、坚持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能级。

以产业融合为重点,积极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重点推动节能环保、融资租赁、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企业内部服务性功能和收入比重日益提高,形成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格局,推动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附表)

第五篇:第三产业发展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报告

一、2007年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2007年,我市第三产业总体上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完成投资342.61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47%;完成增加值32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高于全市GDP增幅0.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6.84%,三次产业结构为6.47:46.69:46.84,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服务业增加值仅比二产增加值多1.03亿元,还未明显领先第二产业。

在第三产业的七大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6.62亿元,同比增长6.8%;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58.44亿元,同比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4.08亿元,同比增长8.4%;金融业完成增加值39.08亿元,同比增长9.4%;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4.01亿元,同比增长7.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8.15亿元,同比增长19.9%;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95.8亿元,同比增长26.5%。

(一)第三产业仍是吸纳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2007年,我市开展了“春风行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就业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和首届创业项目洽谈推介会,就业再就业人数有所上升,全市共实现就业和再就业48866人,同比增长1%。其中服务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39061人,占全市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总数的79.9%,同比增长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总数的33.2%,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占三产就业总数的66.8%。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22.5%;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24.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30.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11.4%;其他行业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11.4%。

(二)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人数增长较快

随着“森林之城魅力贵阳——2007首届中国(贵阳)避暑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的举行,以及在国内外开展一系列旅游促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贵阳“避暑之都、森林之城、魅力贵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地促进了贵阳旅游发展。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314.1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44%,旅游收入达120.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36%;接待海外游客12087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5.56%,旅游创汇5872.2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41%。旅游总收入达125.28亿元,同比增长48.19%。其中接待乡村旅游游客763万人次,占总接待人数的32.8%。

旅游项目进展情况良好。青岩古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并试运行,二期前期工作也已开始。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乌江景区息烽县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二期、贵阳大地之舞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较好。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小碧乡的多彩贵州城项目已于今年4月27日经省发改委立项,占地面积2022亩,一期预计投资30亿元人民币,现已列入《贵州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2007年全省旅游业发展要办的主要实事》。

(三)城乡消费品市场呈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2007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39亿元,同比增长18.9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9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完成255.74亿元,同比增长19.25%;县完成12.12亿元,同比增长18.35%;县以下完成11.53亿元,同比增长12.38%。从居民消费情况看,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首次突破万元,达10182.77元,同比增长15.6%,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1.7个百分点。在调查的城市居民8类消费性支出中,除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0.7%外,其余7类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交通和通信类增长增幅较大,达40.3%。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全市零售业完成193.85亿元,同比增长19.09%,比批发业高9.0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1.1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8%,同比增长21.69%,比批发业高6.44

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力量。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450个农家店建设任务,其中160个通过了验收;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获得“双百市场工程”95万元补助资金。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成18个,到位补助资金407万元。金阳商贸走廊中的西南五金机电专业市场和鼎益不锈钢铝合金批发市场已营业、30万平方米的西南国际家居装饰博览城、1万平方米的南明区花卉和旅游商品市场、5万平方米的乌当区新天玉龙花卉市场、国美家电客车站点、苏宁电器浙江商城店和湘雅店等一批专业市场、连锁店相继建成开业。

(四)金融业运行平稳,各项存贷款总量持续增长,保险业快速增长

2007年,贵阳市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总量持续增长,增量回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67.5亿元,比年初新增173.3亿元,同比少增60.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保持增长,余额614.2亿元,比年初增加32.0亿元,同比少增52.5亿元,增量明显回落,主要原因是今年股市升温分流了储蓄存款。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84.5亿元,比年初新增181.6亿元,增长15.1%。其中中长期贷款持续增长,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37.2亿元,比年初增加185.3亿元,同比多增28.9亿元,成为拉动新增贷款的主要因素;短期贷款比年初减少14.1亿元。累计现金收入3216.0亿元,累计现金支出3161.2亿元,两者轧差,净回笼现金54.7亿元,同比多回笼6.1亿元。

2007年贵阳市保费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实现24.04亿元,同比增长22.56%,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85个百分点,对全省保费增量贡献率达到45%,成为拉动全省保险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人身险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放缓,实现保费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22.65%,比去年同期下降3.65个百分点;财产险增幅上升,实现保费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22.47%,比去年同期增幅高出8.68个百分点。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6.71亿元,同比增长33.75%。新进入贵阳的大地保险、国寿财险、泰康人寿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9亿元。

(五)房地产业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07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投资结构基本合理,商品房供需持续走强,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保持协调,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35.41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78.72亿元,同比增长46%,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58.1%,住宅投资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房地产项目规模化、品质化趋势日益明显。总建筑面积在30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有24个,其中100万平方米以上的超级大盘就有8个。全市房地产项目新开工面积580.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1%,其中住宅面积484.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5%;竣工面积230.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其中住宅面积184.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5%。商品房销售面积(指商品房销售合同登记面积)486.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9%,其中住宅面积455.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7%。商品房空置面积进一步减少,全市商品房一年以上空置面积23.2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1.3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7.5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9.1万平方米。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完成开发投资27.06亿元,同比增长33.8%,开工面积12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9%,竣工面积10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批准预售面积131.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7.2%,销售面积119.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9%。外来购房(指除贵阳市辖区以外的人士所购商品房,即省内其他地区和外省、市及境外人士所购商品房)比例进一步增大,达52%,较去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存量房登记交易面积85.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1%,其中存量住房面积72.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存量房交易均价240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7.3%,其中存量住房交易均价200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2.4%。

(六)社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继2006年云岩区宅吉路街道办事处的盐务社区和南明区二戈寨街道办事处的白马井巷社区两个社区被授予“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今年3月南明区兴隆街社区和小河区兴隆城市花园社区也被命名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目前,全市427个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82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965个,商业网点13270个,卫生服务中心216个,老年星光之家75个,“爱心超市”49家,老年公寓18家,志愿者队伍693支。

二、2008年第三产业发展展望

(一)制定服务业发展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

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贵州省2007年服务业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33号)和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围绕全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巩固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力争尽快形成稳定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在广泛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市情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完成服务业发展规划、发展指南,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作为贵阳市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科学调整服务业发展布局,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努力把贵阳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城市。

(二)发挥优势,明确服务业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

1、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城市品牌,整合宣传、旅游、文化资源,努力把“贵阳避暑季”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产品。整合宣传、旅游、文化资源,努力把“贵阳避暑季”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在发展观光旅游的同时,以生态旅游为重点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和打造青岩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区、开阳南江峡谷喀斯特生态旅游区、息烽乌江峡红色旅游区、修文阳明文化生态旅游区、乌当温泉度假旅游中心区、南明河城市风光旅游带和观山公园。把贵阳建设成为集文化、商务、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全省旅游服务中心和面向国内外尤其是东亚、东南亚的旅游目的地。

2、大力发展物流业。抢抓贵广高速铁路、蓉厦高速公路和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和发展的机遇,尽快出台《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在生产和消费各环节的物流需求市场,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市场空间。推进道路货物运输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解决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积极引导运输、仓储、配送企业联合开展物流业服务,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拓展第三方物流新兴业务的范围,提高物流业社会化程度,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积极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加快二戈寨物流园区和西南物流中心、阳关物流园区、扎佐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中心建设。

3、大力发展会展业和金融业。以“贵阳避暑季”品牌为突破口,推进品牌塑造和市场开发;通过体制创新和招商引资,加强与国内外著名会展机构合作,尽快建成贵阳会展中心,以交通运输、通讯、旅游、餐饮、住宿业为支撑,以广告、印刷、装修、布展、翻译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形成完整、坚实的会展业产业链,使贵阳成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大型展会的举办地,实现展会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规范化。

大力发展金融业。制定引进金融机构和高级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服务功能。在2008年上半年前组建完成市金融工作协调办公室。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推进贵阳商业银行上市,组建贵阳农村合作银行。

4、继续发展房地产业。一是大力推进 “住有所居”行动计划的实施。着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供应,切实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二是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开展“两限房”试点项目建设,建立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和商品房等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同时加强对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研究,以满足不同层次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三是继续加大力度清理整顿闲置土地,加强对开发项目规划的许可监管。四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

认真组织筛选服务业项目,力争得到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支持,并发挥我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作用,带动各类社会资金投资我市服务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促进我市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下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四方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集贤县第三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调研工作组: 按照要求,现将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集贤县概况和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集贤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

    关于四方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四方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 按照要求,现将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四方台区概况和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四方台区位于双鸭山市东南部,距市中心15......

    第三产业情况调研

    车溪乡第三产业情况汇报一、车溪乡第三产业发展现状1、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低。一直以来车溪乡是以发展传统的水稻农业为目标,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为县里的产粮大......

    关于海西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海西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最近几年第三产业部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直观展示和总结出该期间内海西第三产业发展指标的特征和发展情况......

    楚江镇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楚江镇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摸清和掌握我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促进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县第三产业领导小组的要求,我镇开展了乡镇企业第三产业......

    关于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并以其各种服务功能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大力发展第三......

    关于社区发展第三产业的调研报告(模版)

    关于社区发展第三产业的调研报告一本社区的简介珠江居委会地处浦口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的江浦街道城区西北侧,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1.1万余人,辖雨山、向阳、全红、立......

    第三产业调研心得体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创三产发展的新局面今年*月份,县委县府按照有关会议精神,对全县的三产发展做一次详细的市场调研,对全县娱乐、休闲、餐饮、农贸、气修气贸、建材等不同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