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1:5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并以其各种服务功能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育,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新的产业发展期,我市工业迅猛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并逐步转向服务类消费。经济环境的变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内在动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1、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稳步提高,增长速度逐年加快。据初步测算,2004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1.95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8.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01%,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九五”以来年均提高0.22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72.16亿元,增长14.6%;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47.96亿元,增长15.4%;房地产业增加值41.67亿元,增长9.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1.97亿元,增长12.3%。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是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行业,分别拉动第三产业增长4.7和4.8个百分点。

2、劳动就业人数增加,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2004年末,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2.68万人,比上年增加4.87万人,占我市全部从业人员的26.7%,比“九五”初期提高4.3个百分点。“十五”以来累计吸纳就业人员8.62万人。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行业依然是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18.92万人,批发和零售业33.89万人,住宿和餐饮业9.27万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0.30万人,这四个行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第三产业的70.5%,从业人员比2001年增长5.4%。新兴服务行业对吸纳劳动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比2001年增长68.2%;保险业增长18.6%;房地产业增长2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9.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2%。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增长幅度远大于整个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5%的平均增长幅度。

3、社会经济效益较快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2004年第三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75.27亿元,增长27.1%。上缴地税营业税34.12亿元,增长24.3%,有力的支持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第三产业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比上年增长15.2%。由于服务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已成为启动民间投资的主要领域。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民营经济比重达45.8%,比上年提高2.8百分点。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重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工业生产高速增长,而第三产业总体规模稳步扩大,比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影响较大的工业发展要平稳的多,因此有效的平缓了经济波动,从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工业增长幅度最大差距为16.0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为9.8个百分点。

4、传统行业主导地位稳固,新兴行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仍居主导地位。2004年仅道路运输业就实现增加值112.6亿元,占整个运输业的85.5%,占第三产业的23.4%;在批发零售业中,能源、原材料和机械电子设备等工业品批发业商品销售收入占整个行业的61.2%。生产性服务行业主导着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新型经营业态、物流方式的出现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我市从1998年第一家连锁店建立至目前已发展到7家,均具有较强竞争力,零售额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21.0%。资本结构逐步优化,2004年公路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高达65.9%、80.0%和90.0%。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适应工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较快。2004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1.67亿元,比上增长9.4%,“九五”以来年均增长14.4%。极大地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并积极带动了建筑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7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0%,互联网用户达到43.11万户,增长30.6%。移动通讯已从单纯的移动通话发展为供人们娱乐,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崭新平台。国内、国际旅游收入分别为24.75亿元和1375.6万美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4倍和10.8%。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市各类厨师、美容、修理等中技培训学校25所,在校学生2.07万人,招生人数比上年增长18.0%。居民服务、信息咨询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行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期。随着居民服务需求的增长,货物递送、家政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相继发展起来,2004年居民服务业从业人员比1996年增长了54%。以广告业、律师、会计服务为主的信息咨询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了50倍。计算机应用服务业更是从无到有,法人单位数已发展到800多家。关于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5、以生产型服务为主要特征,发展特征明显。我市第三产业各行业均与工业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联系,具有较强的发展特点。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第三产业全部产出中有48.8%作为第二产业的中间投入,居民与政府消费仅占33.8%。特别是交通运输业,有61%的产出作为工业生产的中间投入。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第三产业中主要行业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根据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计算,我市每生产1吨钢材,将会拉动全社会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13元,2004年钢材产量2373万吨,拉动交通运输业增加值26.81亿元,占全部交通运输业的20.4%,占全部第三产业的5.6%。从以上分析看,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结构,决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结构,为工业生产的服务性是我市第三产业的主要特点。居民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属从属地位,所占比重偏低。商务服务业、娱乐业、软件业、专业技术及其它科技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科学研究事业、旅游业、租赁业八个行业增加值仅占第三产业的2.3%。

二、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虽然较快,但还有不少差距和问题:

从与全省及省内主要城市比较看(详见下表),我市第三产业发展仍不够快。我市2004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0%,石家庄市为37.2%,保定市为34.7%,秦皇岛市为48.6%。在第三产业中,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两大行业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大于全省和其他城市水平,而其他服务业则低于全省和其他城市水平。2004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全省的23.8%,居全省第一位。而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一些行业与石家庄市相比仍较弱。如:我市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为148.0亿元,石家庄市为162.6亿元,这主要是客观上石家庄市是全国主要交通枢纽之一,交通发达,流动人口多,因此贸易与餐饮业均比我市发达;金融保险业与石家庄市相比,由于石家庄市为省会城市,金融保险单位无论规模还是数量,均远大于我市及省内其他城市;我市其他服务业也落后于石家庄市和保定市。2004年我市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92.0亿元,比石家庄市低124.2亿元,比保定市低60.1亿元。从其他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看(详见下表)。我市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和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与石家庄、保定两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一是行业基础存在差异。石家庄市拥有卫生机构601个,普通高等院校27所, 在校生数18.6万人,技术开发机构84个;保定市卫生机构621个,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数8.6万人;而我市拥有卫生机构527个,普通高等院校11所,在校生数7万人,技术开发机构51个。二是石家庄、保定两市人口分别比我市多205万人和371万人,因此居民消费总量规模均大于我市,2004年石家庄、保定两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33.1亿元和367.9亿元,我市为359.7亿元。三是石家庄、保定两市行政区划单位均多于我市,并且省直机关均在石家庄市,因此国家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规模亦大于我市。从三次产业发展看,发展结构不平衡。2004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7%,比工业低3.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3.3:56.7:30.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2000年下降0.6个百分点,并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也不平衡。我市商务服务业、娱乐业、软件业、专业技术及其它科技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科学研究事业等新兴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交通运输、贸易业所占比重较大。

从各地区发展看,地区差距较大。从总量上看,八县(市)第三产业居前三位的是遵化市、迁安市、玉田县,三县(市)第三产业总量占八县(市)总量的57.4%,而唐海县、迁西县、滦县三县仅占19.7%,最高的是最低的8.2倍。在六区中,总量丰南区为最高,古冶区最低,最高的是最低的4.2倍。三产比重最高的路南区比最低的古冶区高44.1个百分点。关于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分析发展不够快的主要原因是:

1、工业产业结构重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所占比重迅速上升。2004年工业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0%,比2000年上升6.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4.6%,而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8%,并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第三产业投入不足。2004年城镇固定资产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占城镇固定资产总量的29.9%,2000年以来累计投资359.8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0.89亿元,比上年增长64.0%,占总量的69.5%,2000年以来累计投资552.59亿元,几年来工业投入明显大于第三产业。

3、居民消费观念滞后,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我市居民消费仍以实物类商品消费为主,服务类消费比重较小,2004年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比重为21.7%,农村居民为9.7%,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10.2%,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其中旅游消费支出仅占1.02%。市区农业人口比重高达46.3%,城市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农民收入增长多年来欠账较多,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收入基尼系数为0.2419,2002年为0.2198。另外医疗、失业、养老保险改革未完全到位,相应减弱了居民即期服务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

4、社会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服务业技术含量低。一是我市对在我国发达地区发展较快的商务咨询、商务代理服务等行业需求很少。2004年我市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仅占第三产业的2.0%。二是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等技术含量高的服务行业占整个服务行业不足1%。

5、服务行业人才不足。全市第三产业单位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全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14.0%,全省平均水平为14.8%,周边发达地区北京为30.3%,天津为22.1%;且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三个行业中,因此难以培育出高层次服务品牌产品,也抑制了这些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6、市场调节能力低。有些服务行业政府垄断性高,如部分市政公共服务业,市场机制不能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行业发展活力差,制约了服务产品供给的扩张。

7、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从利用外资看,2004年我市外商直接投资中第三产业占7.6%,而2003年全国平均达23.9%。从投资方向上看,集中度较高,仅涉及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行业特征为投资回报期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2004年全市第三产业“三资”企业为42家,只占全部“三资”企业个数的10.3%。

8、管理机构与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从目前情况看,全市缺乏对第三产业发展统一全面管理、协调机构。一方面,企业结构调整中改制企业后续工作缺乏长效监督管理机构,部分分流劳动人员不能在社会中长期有效安置,他们缺乏技术、信息和资金支持,从而增加社会低收入人群,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亟需发展的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和监督,如商业网点和市区集贸市场规划管理,物业服务管理,居民服务业管理等。缺乏市场调节、资金滚动发展的激励机制,部分服务行业由于限制过多,资金难以为继。

以上是对我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及其成因的分析。改革开发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以上存在的问题及结构性矛盾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全市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一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市场提供的消费服务产品在范围和层次上难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消费需求;二是生产性服务行业技术改造步伐缓慢,将对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产生瓶颈制约作用,如交通运输服务、市场服务、科学技术、教育服务等。三是带动劳动力就业扩张度低,难以充分发挥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九五”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0倍,而就业人数仅增长了15.0%,虽高于农业和工业,却低于其他周边地区,1996年至2004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了42.1%,全国增长了39.8%。依据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第一、二产业劳动力有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而在第三产业内部同样存在劳动力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移的发展规律,由于缺乏新的服务行业增长点,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关于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三、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1、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根据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是重工业化阶段后的必然阶段。一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财富的积累,消费结构逐渐向享受型、休闲型过渡。对服务产品的质量、层次、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导致消费、服务产品市场需求空前膨胀。二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各行业逐渐向产业高端化发展,行业分工与市场行为逐渐频繁,对技术、商务和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特别是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市要建立钢铁强市,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心,必将对主导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教育、信息、资本等市场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

2、发展政策、体制日趋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日益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张和在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上指出“第三产业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要坚持以繁荣市场、增加就业为目的,进一步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做大作强旅游业,提升服务业的的规模和档次”。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在2005年唐山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明确规划了在2005年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今年一系列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即将出台。领导的重视、体制的完善为我市第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地理区位优势。我市毗邻京、津等发达地区,位于津、京、唐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发达地区具有广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并且具有先进的消费理念和经济技术,对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我市具有良好交通地理优势,地处东北与内地交通要道。2004年通车里程达7587.68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京唐港建成万吨级泊位12个,并且曹妃甸深水港建设已列为全省重点建设项目。随着大北京发展战略规划的逐步实施,首钢生产能力将迁移唐山,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和发展规划为我市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我市拥有山区、平原、海岸等丰富的地理地貌,拥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清东陵等文化古迹和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4、基础资源优势。一是我市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政策、人才基础。二是我市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灰岩等矿产资源。主导产业产品以钢铁、煤炭、陶瓷、能源为主。2004年全市原煤产量2963万吨,铁矿石原矿量4859万吨,钢产量2937万吨,卫生陶瓷1185万件,水泥2861万吨,这些产品大部外销,为运输业、专业市场,信息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市场资源。

5、城市空间发展潜力巨大。2002年我市丰南、丰润两地区撤县建区,市区面积由原来的1090平方公里扩大为387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密度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但该指标不是能够无限扩大,达到饱和后,城市规模进一步发展将受到限制。2003年北京市市区人口密度为2128人/平方公里(通州建区后有所下降),石家庄为4629人/平方公里,而我市为761人/平方公里,如此低的人口密度,为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吸纳农村富余人口,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第三产业发展建议

1、更新观念、引入新的经营理念。更新服务观念、更新消费观念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是随着消费能力的日益提高,要积极引导消费,创造消费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延伸服务范围。二是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周边发达地区的资本、管理技术、营销方式的流入,提高居民消费层次。

2、逐步建立、完善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管理机制和体制,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充分发挥优势,制定区域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既要符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又要符合我市的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居民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结构等具体发展环境。第三产业发展规划要服务于全市整体发展战略目标。逐步完善第三产业管理机制和体制,加大第三产业资本结构调整范围,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市场管理体制。积极谋划第三产业发展项目,加大服务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投入规模,努力做到均衡发展。关于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3、改造传统行业,大力发展新兴行业。

1、发展现代物流、改造传统服务产业。我市具有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区位和行业优势,应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技术改造投入,完善功能,培养人才,提高现代物流的组织及装备水平,促进传统运输、贸易服务业由经营型向综合物流服务型转变。

2、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我市旅游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海滩度假旅游、市区观光旅游、传统革命教育旅游、科普地质旅游等专项旅游。二是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管理技术,走联合开发之路,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品牌效应。

3、继续加大对信息服务业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整体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平台。开发推广信息服务系统和传递交换系统,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户联网的互通,建立连接市场、政府、用户的高速信息公路。

4、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采集成本,是社会分工深化的产物。针对我市中介服务发展薄弱的特点,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扶持、培养中介服务行业,特别是会计、法律、商务等现代服务行业;要注意规范整体市场秩序,使对中介服务的需求成为市场的必需。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扩大就业。一是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社区服务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二是发展社区服务可以较大程度的吸引社会剩余劳动力,因为社区服务就业不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且就业形式灵活。要加强社区服务市场的管理,引进先进地区管理经验,广泛建立社区服务示范区。

4、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建立、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和小城镇化发展规划。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市应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有特色主导产业支撑的县域经济、特色经济,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壮大农业服务业,以提高整体农业技术水平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消费层次。

5、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要尽快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吸纳机制,转变用人观念,可采用聘用、招募、项目招标等多种形式,特别应注重吸纳金融、法律、商务、软件开发方面的人才。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下岗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基于现有条件,充分利用优势,应用新的技术,发展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促进农业和工业产业升级,打造唐山城市品牌的主导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二篇:关于海西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海西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最近几年第三产业部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直观展示和总结出该期间内海西第三产业发展指标的特征和发展情况,了解海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针对所在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海峡经济区、发展现况、潜在问题

一、背景了解

1、海西的定义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相对于海峡东岸以台湾为

主体的经济带而言的,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优势独特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它包括福建省全省9个地市,广东省东部5个地市(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汕 尾),浙江省东部2个地市(温州、丽水),江西省东南部5个地市(上饶、鹰潭、抚州、吉安、赣州)和湖南省南部3个地市(株州、衡阳、郴州)共计24个地市。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台湾,西邻赣、湘,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一个经济联系密切、中心城市支撑、要素流动聚集的经济综合体。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总量 3535 万人,GDP总值达到 6560.07 亿元,财政总收入为 786.83 亿元,对外贸易总额突破 544.31亿美元,各项指标均占全国显著地位。

2、第三产业的界定。

第三(次)产业(tertiary industry)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 G. . B. Fisher)在1935 年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术语。它是指除了第一(次)产业(primary industry)和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industry)以外的其他各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统称三次产业。三次产业所包含的行业在世界各国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不过范围一般认为,区分三次产业有三个标准: ⑴ 产品是否有形。有形的属于第一、二产业,无形的属第三产业。⑵ 生产与消费时否同时进行。生产与消费不同时进行的属第一、二产业,同时进行的属第三产业。⑶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最远的是第一产业,次远的事第二产业,最近的是第三产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总而言之,第三产业基本上可以定义为一种服务性产业。

二、海西部分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本次调查范围以福建省(福州、厦门),广东、浙江为例,省内采用调查和走访相关部门(各地统计局等),及查阅相关统计资料,收集该城市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相关资料,广东、浙江采取访问相关网站(统计局网站)及查阅权威调研报告和相关统计资料,以此收集有用材料。

1、福州第三产业发展现况:自2009年以来,第三产业继续快速增长,2009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首超第二产业,增加值超第二产业31.14亿元,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各行业延续全面增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增长21.0%,居各行业之首;高端家电消费品市场升温,家具、装潢用品和汽车消费逐渐回暖。金融存贷款大幅增加,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686.36亿元,增长22.7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78.09亿元,增长29.81%。

近几年福州三次产业市场主体构成比例如下表1,数据显示出第三产业在总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福州还 加大在五方面的投入:一是着力做大会展业。投入展会扶持资金约1400万元,成功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福州)动漫消费电子展、中国(福州)国际家俱家居建材博览会、第6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等重大展会。二是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安排物流专项资金320万元,重点扶持市级规划的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促使企业从传统运输、仓储、货代向大型连锁经营、快递等现代物流转型。三是加大旅游业投入。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着力打造温泉游、文化游、闽江游三大旅游品牌,并投入8000万元加大对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改造建设。四是深化支持农村流通业。投入1067万元,推进新农村服务网络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便利店80个,同时升级改造20个县(市)区集贸市场。

表12009~2011年三次产业市场主体构成比例

2.厦门第三产业现状:伴随着厦门特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厦门市的第三产业已经开始迅速的发展起来。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厦门市在2009年的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1.2:47.2:51.6。其中,在GDP中,第一产业要比1981年的时候减少了2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要比1981年的时候减少了4.4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40.35%,将经济增长拉动了3.1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60.53%,将经济增长拉动了4.75个百分点。很明显,第三产业在厦门市的经济增长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009年厦门市第三产业批准签订合同325项,合同利用外资13.65亿美元,占到全市合同外资的26.0%,实际利用外资16.87亿美元,占全市40.3%。但是在其中,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这一类的生产性服务业就是吸引外资的重点行业,共吸引合同外资3.7亿美元,占第三产业合同外资比例近六成。至2009年,厦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3.6%,略高于同期GDP年均20.2%的增长速度,2009年厦门市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比1978年的21%提高了30.6个百分点,这也表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厦门第三产业内部总体发展状况。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从2009年来,厦门市第三产业第一层次呈缓慢下降趋势,而第二层次呈缓慢上升趋势。同时2012年第二层次占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一层次所占比重,也就是新兴第三产业比重逐渐高于传统第三产业比重。第三、四层次比重趋势走势虽然没有很明显,但是二者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之和则比较稳定。

图22009年厦门部分第三产业分布比例图

3、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到2009年,广东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了45.7%,同时就业比重达32.8%,吸纳就业人数达1855.73万人。广东的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与赛尔奎因、钱纳里模式相比,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现代发展中国家相比,目前广东第三产业比重水平偏低,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偏高。2011年广东人均GDP比1978年已经翻了三番多,而第三产业比重为45.3%。2011年广东人均GDP为7819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而第三产业人均收入不到3500美元。从第三产业发展来看,广东现阶段正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地区向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行列迈进,但第三产业比重水平明显低于目前发展中国家48%的平均水平,仅略高于低收入国家42%的平均水平,仍落后于总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从下面图3广东省2009~2011年产业构成比例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变动微小,特别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是最接近民生的服务行业,要想让总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质量。

2009年广东省产业构成比例图2010年广东省产业构成比例图

2011年广东省产业构成比例图

34、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2010年,浙江省生产总值27722.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0.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297.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063.82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9:51.6:43.5,与2005年的6.7:53.4:39.9相比,一、二产业的比重均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显著提高。在此期间,全省GDP年均增幅为11.9%,而第三产业的年均增幅达到了13.4%,高于GDP增幅1.5个百分点。

表42010年浙江省与部分海西城市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及位次比较计量单位:亿元、位

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行业如批

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交通运输业由于受浙江经济发展速度回落的影响,比重逐步降低。而金融、房地产等新兴行业脱颖而出,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特别是金融业,近年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2010年我省金融业创造的增加值位居全国第2位,高于江苏和山东省;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比2005年上升6.5个百分点。

表5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构成计量单位:%

理的分配。

三、海西建设过程中第三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1.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的水平紧密相连,相对来说,城市化水平高,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前进,然而在海西建设中,与之相关的城市如福州、温州、漳州等在沿海城市中属于经济欠发达城市,从而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却远远低于其经济发展所决定的城市化水平,2000 年全国的城市化水平为 36.2%,东部为 44.6%,中部为 33.5%,西部为 27.7%。而 1997 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 46%,其中低收入国家为 28%,中等收入国家为 49%,高收入国家为 78%,与此相比较,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都低于其相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2.农村第三产业明显滞后。福建省农村第三产业仍处于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的阶段,而且行业分 布相当狭窄,许多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如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发展不够,农副产品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健全的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网络,特

别是缺少规模较大、服务设施齐全、辐射范围广的大型现代化农副产品的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服务不规范,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村第三产业不发达,是制约福建省农业 经济、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缓慢。一般来说,新兴服务行业大多是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这些服务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要大大高于传统型、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如果前者的比重提高,就会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生产率的提高,也就会有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也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之所以会持续上升,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适应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的新服务项目不断产生。可见,新兴服务的不断出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张。然而在海西建设过程中,各地区仍然保持着以传统行业为主的格局,新兴行业发展明显不足,一些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行业发展落后,不能满足需求,这导致第三产业的生产率无法提高,也限制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制度的约束。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发达的程度、生产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都会阻碍资源与结构转变的过程。在海西建设过程中,由于改革进程和开放程度的不同,工业与第三产业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第三产业中,国有经济仍占有统治地位,计划安排和政府干预的色彩仍然十分严重,除了商贸餐饮、居民服务和公路运输外,多数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当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工业企业或事业单位内部自办机构、自我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条条”整理形成的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现象还比较严重,市场准入的限制比较多,竞争不充分,如铁路运输、民航、通信等行业。这些都给第三产业带来了经营效率低下和市场竞争能力差的不良后果。

四、加快发展海西第三产业的对策措施

1.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海西地区要达到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目标,就应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一是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如咨询服务业,即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代理性服务;评估、审计等专业性服务;数据库、软件开发、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设备维修等以计算机应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和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二是要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进行改造。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行业;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网上销售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

2.改革经济体制,破除垄断,提高市场化程度。要想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就要创造公平有效地竞争环境,就要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首先应是消除所有制歧视,对各种企业都应一视同仁;其次应是立法,颁布和实施一些反垄断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法律,限制垄断行为,尽量降低垄断的消极作用,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再次应推动原由财政负担的事业型、福利型服务单位转型企业化合产业化,促进未单位自我服务的部门社会化,以市场机制促进服务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3、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识到发展第三产业对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从政策等方面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关心服务业、支持服务业、参与服务业的舆论氛围。随着我国的入世,国外企业纷纷看好我国第三产,政府要积极培育本省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的竞争意识,勇敢迎接挑战,并大胆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4、完善企业制度。要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中国有企业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真正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明晰和行为规范的市场主体。要大力鼓励企业优化重组,培育一批管理科学、有一定经营规模 的企业集团,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同时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服务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机制,力求在管理模式、经 营机制、服务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5、健全市场体来。重点应加大力度建设劳务、金融、产权、技术、信息、咨询等各类要素市场,构筑群体优势。以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为切入点,带动流通产业发展,培育具有不同优势种群的市场群落,营造有利于市场发育的良好产业生态体系。大力推进流通体制改革,使消费品市场与生产资料市场通开,内商外贸通开。加强市场设施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改建一批、扩建 一批市场设施,完善市场所需的载体。

6、分类推进,提高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把发展第三产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结合起来,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合理划分第三产业中的竞争性和公益性行业,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政 府主要职能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扶持公益性行业发展,把竞争性行业推向市场。要打破垄断经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增加竞争主体。取消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限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发展。

7、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企业、市场信息咨询企业和为农产品提供生产服务和销售服务的第三产业服务部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连接为一个整体。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利用城乡结合部的地缘优势,大力兴办各类批发交易市场,建成蔬菜、水果、水产、食品等批发交易市场,彼此相连相互交融,构成地区性的物流贸易中心。多方渠道措集资金,完善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8、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城市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佳载体,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服务业发展要求有最低的集聚效应,即达到一定规模的人口居住区,发展服务企业才能盈利,这也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根本原因。因此,应该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采取切实措施,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包括享受经济适用房、租住廉租房、方便子女就学、清理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不公平的规定等。

9、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第三产业主要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在目前市场机制和民间投资正常增长的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仍要增加一定的政府投资,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预算资金,引导和调动银行信贷资金及民间投资投向第三产业。引导商业银行在 独立审贷基础上,积极向第三产业项目发放贷款,允许符合条件的第三产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建立产业投资基金、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同时,利用地理的优势,吸引台资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

[1]李江帆著: 《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 1900 年版,[2]李江帆著: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3]严正 马照南 孙宝臣著,《海峡经济区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郭克莎著: 《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 年版,[5]欧新黔著: 《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6]黄巧敏.厦门第三产业发展探研[J].中国统计,2011(04),[7]广东省统计信息网,[8]浙江省统计信息网。

第三篇:地税局发展第三产业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力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我们海岛,受制于交通运输等自然环境影响,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我县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为此我们对我县当前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优化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

一、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主要特点

一是第三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张,其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上升。近年来,我县围绕“渔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岛”的三大战略,改变了以往重一产轻三产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迅猛的发展。2008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16.9%,高于总体增加值2.5个百分点。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其他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行业综合门票收入4340万元,旅游直接收入6.9亿元,分别增长2.7%、35.6%、53%。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全县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13亿元,增长18.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较第一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般标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不低于45%。从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看,2008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2%,而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56%。

二是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从第三产业内部增加值构成看,与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高,但企业普遍效益不高。至2008年底,我县共有注册餐饮住宿企业14家,其中赢利的只有2家。这主要是由于受旅游季节性因素影响,企业营利时间短,经营成本相对较高。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由于第三产业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产业,准入条件高,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第三产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抑制了第三产业扩张的需求。由于我县是传统的渔业资源型经济,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受自然资源影响,渔村出现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困难,渔民的就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扩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税收的影响

(一)第三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总量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地方税收的贡献逐步增加。2003—2008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由2217万元增长到5400万元,平均增长19%。2008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由2003年的48.9%增长到2008年的64.4%。预计2009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将达到6000万元,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将达到67%以上,成为地税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第三产业税收的地方贡献率对优化收入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全县近五年的第三产业税收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所产生的地方级收入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为77%,而第二产业税收所产生的地方级收入占第二产业税收比重为66.7%(只分析地税收入中的比例,如果考虑国税收入,比例将会更低),第三产业地方级贡献率高第二产业10多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所得税体制改革的影响,第三产业地方级贡献率呈逐年增长态势,2008年达到了79.3%,比5年前提高了25.2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的征收控管相对严密。从全县第三产业所辖的几个具体行业来看,除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他行业全部是缴纳营业税的行业。对此,地税机关可以通过发票实行以票控税,源头控管,最大程度防止税收流失。税控机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服务业的税收管理。因此,第三产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容易操作,征纳环境相对较好。

(四)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影响我县地方税收的协调发展。从2008年第三产业各行业实现的地方税收分析,占全年地方税收比重较多的行业有房地产业(24.9%)、交通运输业(25%),而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如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占地方税收的比重都很低,特别是我县的餐饮住宿业只有5%,批发和零售业只有3.3%,这与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主导经济明显不相称。而这些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其实现的税收通常为营业税和一些地方税(费),这些行业发展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要大于传统行业的地方税收贡献率。因此,应加大工作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税收贡献率大的行业。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资金投向,努力培植第三产业税源,大力发展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地方政府收益多的行业。要努力打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保证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拓宽空间。积极发展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刺激服务业需求。在当前经济基础条件下,应着力研究城镇建设的布局和规模,通过城市化建设,带动县城城区和周边城镇旅游、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巩固壮大传统服务业,打牢第三产业发展基础。传统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要在扩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实现总量突破的基础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巩固提升以旅游服务、餐饮服务、房地产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要坚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支柱行业和龙头企业。要鼓励、支持餐饮服务业,形成高中低档梯次发展的格局。要加速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辐射力,在城区商贸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旅游纪念品基地建设。要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四)优先发展新兴行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档次。在加快发展传统消费产业的同时,应充分依托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把大力扩大现代娱乐服务业规模、提升消费型服务业层次、打造新兴服务业品牌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大重点抓紧抓实。在娱乐业发展上,坚持与旅游业发展相统一,打造多项目、多种方式的娱乐业,扩大娱乐项目的覆盖范围,坚持南五岛的统筹发展,加快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建立优势项目。在房地产业发展上,结合我县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持住宅建设的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进一步搞活岛外人员进岛购置商品房,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在旅游业发展上,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市建设、妈祖文化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配套服务,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坚持多措并举,实现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坚持立足自身与招商引资并举,既要发展壮大现有企业,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人才注入第三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新型生活性服务业。坚持市场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并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县乡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切实为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切实提高服务质效。对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减少办税环节,简化办税流程,努力做到手续从简、审批从快、期限从宽、优惠从高,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二)正确处理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特别做好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在规范中促进,在促进中发展。对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合理安排税收检查计划,避免重复检查。

(三)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开假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和虚假申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对于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努力保持税收公平,建立和维护第三产业竞争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严格执行税收法定权限。第三产业发展形式多、涉及面广,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经济形式和新型业态。对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策性问题,要认真调研,慎重解释,及时反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和谐外部环境。

第四篇: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工商局《关于转发〈工商局办公室关于报送第三产业发展有关情况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组织落实调研工作,于2008年11月11日制定了科学可行的调研方案,组织骨干力量通过查阅历年统计报表和登记信息、电话联系相关部门采集数据、上门走访第三产业经营者进行调查了解情况等多种方式,开展了第三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我区市的中心城区,濒临北部湾,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是广西既沿海又沿边的县级区,全国最大的金花茶保护基地,南珠主产地之一,中国八角之乡、肉桂之乡,总人口约XX万人。2007年进入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大好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区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总量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形成了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业等为支柱,居民服务、房地产、中介服务和娱乐业等行业竞相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对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发展总量不断增大,规模不断扩大。如培育出百家惠、大三联等一批上规模的超市,XX有限公司等一批边贸公司茁壮成长,极大促进边境贸易,2007年边境贸易成交额就达到XX亿元,边贸税收XX万元,占全区入财政收的XX%。截止2008年9月底,我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共XX户,注册资金XX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3%;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XX户,注册资金XX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2%。随着总量的增长,第三产业对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如江山半岛、高林瑶寨九龙潭漂流等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年接待游客XX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XX万元。截止2008年9月份我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户数占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总户数的45%,比上年同期的40%多出5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户数占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总户数的46%,比上年同期的42%多出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推进我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我区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

(三)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吸纳了大批外来务工者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截止2008年9月份我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XX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XX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8%和13%。

二、第三产业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我区第三产业总量将会不断增大,规模和实力继续壮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主要原因是:

(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我区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增长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一方面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财富的积累,消费结构逐渐向享受型、休闲型过渡,人们对服务产品的质量、层次、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导致消费、服务产品市场需求膨胀。另一方面是随着工业逐渐向产业高端化发展,行业分工与市场行为逐渐频繁,对技术、商务和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和舆论环境越来越好。目前正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大好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已纳入南北钦防城市群发展框架,我区也明确了“以第三产业为中心,打造沿边沿海经济发展牌子”的第三产业发展思路,把“三产强区”作为基本发展战略之一,全区上下对发展第三产业具有广泛的共识。

(三)城市扩张增容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消费支撑和空间支撑。根据市规划,市中心城区的“南移”,将进一步拓宽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我区区位优势日益明显,为进一步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供了良好条件。另外旧城拆迁改造、对违章违规建筑进行规范和拆迁,都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目前城区面积已发展到XX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XX万人。

三、第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区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比重小,所以其发展状况与广西甚至是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无论从总量和内部结构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缓慢,传统三产行业所占比重过高。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占整个三产的比重过高,餐饮、洗浴、宾馆等服务业供过于求,而发展潜力大的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发展不足,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等居民服务业还处于低级阶段,拉动我区经济的作用很小。

(二)经营实力相对不强。我区从事第三产业上规模的企业经营实力普遍较弱。即使是2008年新办的三产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也都存在规模较小、经营单

一、家族式管理比例大,缺乏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经营和现代化管理的情况,如区内至今没有一家投资规模较大的、竞争力较强的服务类企业。

(三)商业集群中心尚未形成,商业发展的特色聚集效应不明显。还没有形成像XX市步行街、五象广场那样规模的商业集聚中心。区内具有经营特色的街区较少,除人民路(商业一条街)

和群兴路(步行街)初具规模外,其他街道经营状态比较混杂,整体竞争力弱,辐射力小,有待发展提高。

(四)上规模的专业市场缺乏。市场是商贸流通业领域中集聚效应最强的因素,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庞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决定了其产业带动的巨大效应,甚至还会与第一、二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但我区的大西南建材批发市场、木材市场、黄泥沟废旧物资市场、木头滩粮食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均是规模小,管理落后的市场,很难起到带动效应。

(五)新城区发展缓慢。从南北大道到市政府一带的医疗、基础教育、生活配套服务行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城区的人气和繁荣,进而制约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如许多外来投资者到我区投资置业,但却苦于找不到店面,出现“有市无铺”的现象。

(六)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资本市场和人才资源市场支撑。我区金融业与人才服务业还处于传统发展阶段,与外部资本市场联系不够紧密,与外部人才市场的联系更是少之又少。四、三产经营者对工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走访,对我们工商部门的监管、登记等工作得到大多数三产经营者的肯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中更是有目共睹,特别是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窗口部门的服务质量更是上了新的一层台阶,工商系统在全市行风评议中排名第三。但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希望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在个体、企业注册登记上更便捷,办照能够再提速。二是在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措施上有所突破,如允许不涉及前置审批项目的经营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试业经营。三是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的查处打击力度,对违法经营者进行警示教育,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促进公平竞争。四是加强对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理论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型工商的良好形象。

五、工商部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从发展现状看,我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广西和全市的平均水平,要改变这种状况,跟上发展步伐,应该在加强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同时,突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容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行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我们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和管理者,更应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我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由于种种原因,滞后就必须要加快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发达地市发展第三产业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积极参与招商引资。要加快发展,只有依靠投资拉动,用项目带动经济。当前,各级工商部门制定一套完善的招商引资政策和激励机制,如指定招商引资责任人,落实具体招商引资任务,狠抓贯彻落实。近年来我们工商部门组团及组织企业参加南博会、西洽会等工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招商引资效应。

(三)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将是第三产业经济的主体,应根据本地实际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当着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一是做好每年的私营经济宣传月活动,努力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二是切实加大执法维权力度保护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三是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创办第三产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落实优惠政策。在贯彻落实好各级政府有关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工商管部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新措施、新办法和优惠政策。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享受更优惠政策。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向非公资本全面开放,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努力促进三产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组织协调,搭建服务帮扶平台。引导建立第三产业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三产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提高产业的聚集效应,搭建“职能部门——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服务帮扶平台。如我区的网吧就是通过网吧协会的协调,解决了恶性竞争的行业问题,使网吧行业的竞争有序地健康发展。

(六)是强化效能建设,服务第三产业。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树立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良好形象,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紧紧围绕“高效服务”这个主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实现办照再提速。

(七)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突出信用监管。第三产业是一种典型的信用经济,特别是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今年来消费者对批零、物流、快递等服务业投诉上升,可见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做支撑,企业将寸步难行。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工商部门的作用首当其冲,我们要充分利用工商网络,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突出信用监管,以信用助推发展。

(八)加强管理,为三产发展保驾护航。依托

12315平台,建立起 “打假维权”的网络,发挥行政监管职能,进一步加大力度,规范市场主体,打击无照经营活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开展了“红盾护农”活动、食品安全、商标专用权保护、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规范经营行为,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五篇:第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县第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既是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又是加快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XX县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XX县着眼长远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服务、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汽配修理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配套、与城镇化相吻合的现代服务发展体系,使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三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初步呈现。以县城城区和XX省级重点示范镇为核心,充分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凭借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方位开放、多成分竞争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初现雏形。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品市场始终繁荣活跃,永德宏商贸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都购物中心落户县城中心,各类批发零售市场数量增多,加快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县域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长武县境内人流、物流迅速聚集,餐饮娱乐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亭南煤矿年产量趋于稳定,苹果产业规模壮大,推动物流运输业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随着城镇住房消费各项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县城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的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二)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1-

县域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稳步提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长武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2011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达到20%以上。

(三)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科技水平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国有企业改革,使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大批富余劳动力,加上人口自然增长使新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城乡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投入进来,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顺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改善一、二、三产结构的同时,其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商贸服务、住宿餐饮、物流配送等传统行业仍居主导地位,新兴的三产行业迅速崛起。整修维护了习仲勋革命活动旧址,红色旅游文化开始起步;房地产业日上中天,从破旧、低矮的民房,到美观大方的商住小区,连片的房地产开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居民营造了惬意舒心的居住环境。

二、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机遇

近年来,尽管长武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发展水平却远远低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第三产业起步较晚,总体发展水平低;二是产业规模小,增加值占GDP份额较少,牵动县域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不强;三是第三产业中传统行业占主导地

位,新兴产业仍然处于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制约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们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然而,从经济总体发展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来看,长武第三产业发展又有着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要求。长武县经济总量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财富的积累,消费结构逐渐向享受型、休闲型过渡,人们对服务产品的质量、层次、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导致消费、服务产品市场需求空前膨胀。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和舆论环境越来越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计划》将XX县纳入了革命老区,发展旅游业的机遇千载难逢。《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将XX县列入了14个三级城市范围,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正当其时。

(三)城市扩张增容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消费支撑。根据《XX县“十二五”规划》,XX将进一步扩大县城城区面积,到2015年,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10万人。旧城拆迁改造、对违章违规建筑进行规范和拆迁、农民进城落户等政策措施,都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吸纳农村富余人口,使城镇消费群体更为庞大。

(四)发展第三产业的区位优势明显。XX县地处陕甘交界,位于“咸铜庆平宝”五个城市的中心区域,为将XX打造成服务周边地区、辐射西北三省的陕甘交界商贸服务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中,XX县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相关措施,指明了“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鉴于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机遇,今后一段时间,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长武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围绕县城新区建设,坚持规模与特色并重,瞄准丹尼尔等知名商贸企业,招大引强,借力发展,加快培育服装、家纺、建材、家具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专业市场。以万村千乡工程、农超对接工程、镇超工程建设为契机,鼓励支持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专卖经营等新的商贸流通业态,形成以先成为核心区,以乡镇为带动区,以农村为辐射区的现代商业发展体系。力争到2016年,建成商贸流通网点4198个、商贸流通企业达到20户。

(二)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迅速完善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化解交通建设的资金难题,不断优化交通路网,为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XX苹果产业规模大、煤炭开发力度大、建筑行业市场大、商贸流通空间大的明显优势,以果品、煤炭、建材运输为重点,鼓励支持发展中、长途运输,力争2012年新增运输车辆90辆。

(三)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业。抢抓彬长矿区开发建设、人流物流聚集的大好机遇,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做强一批”的思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业。加快香丽花园国际酒店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积极支持餐饮业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扩大经营规模。引导昭仁、亭口等镇群众发展“农家乐”,不断拓宽农民

增收渠道。

(四)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文物旅游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启动昭仁寺大殿维修工程和东岳庙扩建项目,完成北魏造像修复及习仲勋革命活动旧址建设任务,恢复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历史风貌,着力打造一批传承历史文化、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

(五)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切实加强对房地产业的指导,完善政策措施,严格规划和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地供应,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引导房地产企业强化自身素质,创新经营理念,拓宽发展思路,优化管理模式,树立精品意识,创造品牌优势,实施品牌战略,争取做成一批有概念、有主题、有规模的房地产项目。

(六)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视人力资本,积极培养和引进第三产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各个地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知识经济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各地对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持。因此,XX第三产业要想加快发展,提高经营水平,就要注重引进第三产业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下载关于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产业调研报告

    桂林高新区七星区服务业 调研报告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先后获批,赋予了桂林市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先行先试的权力,也为我区的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前......

    第三产业发展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报告一、2007年第三产业发展状况2007年,我市第三产业总体上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完成投资342.61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47%;完......

    关于四方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集贤县第三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调研工作组: 按照要求,现将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集贤县概况和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集贤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

    关于四方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四方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 按照要求,现将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四方台区概况和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四方台区位于双鸭山市东南部,距市中心15......

    第三产业情况调研

    车溪乡第三产业情况汇报一、车溪乡第三产业发展现状1、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低。一直以来车溪乡是以发展传统的水稻农业为目标,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为县里的产粮大......

    楚江镇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楚江镇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摸清和掌握我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促进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县第三产业领导小组的要求,我镇开展了乡镇企业第三产业......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我县烟叶生产在发展总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烟叶质量水平的提高非常有限,离工业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烟叶市场竞争和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烟叶市场......

    医药工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医药工业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休戚相关,是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产业,具有经济效益高,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广阔的特点,被国际上称为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