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谈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简介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意志,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大学人文精神就是指大学所弘扬的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
科学精神注重人们的求真务实,强调的是客观真实性,反对弄虚作假;人文精神则更注重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个人修养。关键词
大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状原因对策 大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发展极不平衡,并且越来越严重。
科学精神方面
20世纪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物质世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使人们认识到了科学的力量,并且非常重视科学的发展,这在大学这个关键地方表现的尤为明显,在以理工科为前提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使科学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在学校里大家都很浮躁,很少有自己真正的想法,缺乏自主独立性,习惯于有例可寻,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创新思维,质疑和批判精神离我们大学生也越来越远。我们有时候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学习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等等。另外社会上一些老师和科学工作者为了个人利益和荣誉弄虚作假,谎报数据,这也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人文精神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随着社会物质化的日益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缺乏人文素养,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静不下心、沉不住气、耐不住寂寞等浮躁心态。对道德的追求,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渴望,对人的尊重,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等人文精神的缺失现象很严重。
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网络文化,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奋斗精神、献身精神等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冲击。少数大学生在个人目标选择与民族长远发展,在物质享受和精神信仰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将大学的功能仅仅看作是急功近利地获得某些实用技能,毕业后找一个待遇高的“金饭碗”。
关心民间疾苦的忧患意识淡薄。有的大学生对人类面临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的文明危机、人与人的道德危机等关系到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的多种危机漠然视之。只关心自己个人的前途命运, 有的热衷于创业、办公司、赚金钱;有的沉溺于男女私情;甚至还有极个别人出卖自己,傍大款,出入高档酒店、舞厅,其思想的麻木和行
为的消极令人痛心疾首。
审视今日大学校园,不难发现那种批判、反省的大学精神已渐趋平庸;热烈、昂扬的民主氛围被狭隘、自私、冷漠、事不关己的心态所取代。我们关注的是个人的权利、个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而对参与社会实践,关心民主公平社会秩序等方面表现出的冷漠令人堪忧。由于大学生崇尚“短、平、快”的学习节奏,热衷于技能性、实用性的专业化学习训练,而不愿意构建那些蕴含着深厚的哲学理念和科学智慧的知识体系。今天大学生在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中存在有“重技术,轻人本,重知识,轻智慧,重功利,轻务实”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明显地说明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
形成原因
1.对科学、技术理解的误区。“科学至上”、“技术至上”的观念占主导地位。这种观念在促进科学精神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人文精神慢慢地滑落到了最低点。
2.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同时,引导人们产生了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个人主义等思想,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腐蚀着大学的人文精神,导致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
3.大学教育上的失误。随着社会对通才教育的批判,出现了文理分科现象,把人文课程从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中清除出去,不可避免的弱化了人文教育。
大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说明了大学的目的在于教人道理,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的善良美德,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因此,必须重视大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第一,调整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需求,振兴经济,发展科技”与“人伦教化,文化传递”并举的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大学各院系、专业的优势,整合学科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各专业选修辅修第二专业,攻读第二学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校内大力开辟哲学、文学、艺术、法律等人文选修课程,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
第三,构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培育环境。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管理的建设,校园的管理应当更注重一种科学、民主、平等和自由的宽松的管理文化环境。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习。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前提,随着人文精神,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高,会进一步促进和加快科学精神的发展。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者又具有统一性。二者相互契合,相辅相成,共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与精神支柱。
结束语
人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对人类力量的整合,离不开人文
精神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双“慧眼”,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只有同时具有两种精神才是一个健全的人。时代的需要要求我们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物质生活发展与思想精神生活发展的高度统一,是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试想,如果没有自由思想,批判精神,人文关怀,智慧发达的大学学习理念,如何能培养出锐气十足,素质全面,以文化传承并开辟文明未来为己任的高素质大学生。我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肩负起21世纪祖国赋予我们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篇: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光电研究所周龙峰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在研究生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词,每当人们谈论起它们都会无限感慨,通常都是抱怨它们中某一项的缺失,这十分值得我们关注。也许多数人会认为在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立足于科学精神。其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最宝贵的精神。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可以说,人类社会实践的每一环节都是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影响下进行的。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创造的,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反过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时的科学指导。通常来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具体地,科学精神主要就是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其讲求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它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精神要素。科学精神产生于对自然界合理性的追问或对其进行理性探询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因此它是理性的产物。科学精神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到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尊重科技的作用及其价值,推崇物质手段和物质力量的巨大作用,强调掌握科学方法、追求科学真理的意义。现实的历史也告诉我们,科学精神是我们人类坚持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不竭动力,人类迄今为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与发展,毫无疑问地与科学精神的导向有着深切的关系。人文精神是指蕴涵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符合道德,解除“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一般来说,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并以规范、指导和约束各项人类自身的行为与活动,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集中表现为诸如人生的追求、目的、理想、道德、信念、价值等,反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人类善良、健康、高尚的精神。换而言之,人文精神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努力挖掘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强调客观对象适合人主体的需要和满足,而且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当然,它必然还会受到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制约。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人文精神较注重非理性的因素。概括地说,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真谛,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重视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
总的来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各自具下述的一些特点: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探索无禁区,推崇理性至上;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认识有禁忌,推崇的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理性。这些特点使得它们主导了人类认识和观察世界的两种基本方法和两个重要维度。世界本身就是多种属性、多种关系、多向互为作用构成的复杂统一体,当人们的视野投入到这种内在的复杂性时,不知不觉会有所侧重。但是我们要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们认识与观察世界所不可少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们对世界的把握才更全面,人们的实践活动才更自觉。
然而,从历史上看,人类在步入近代工业文明之后,似乎注定要面临非此即彼的选择:提倡科学理性或科学精神,必得以放弃人文精神为代价;提倡人文精神,必然妨碍科学理性或科学精神之发扬。例如,自西方启蒙运动兴起之后,随着宗教神学统治的溃灭,西方社会在科学振兴的旗帜下,其工业化进程以空前的速度推进着。在难以胜数的巨大物质财富面前,人们尽情地沐浴着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恩泽,从而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对科学技术推
崇备至乃至顶礼膜拜。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其实就是在一系列这样的过程中逐步被人们割裂开来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应该是相互融合的,彼此都取代不了对方的地位和角色。如果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出现了相互分离甚至相互对立的情况,那是危害极大的。设想下,如果只注重人文学识而对现代科学技术十分无知,那么就会因为缺乏科学精神轻而易举迷信伪科学或者接受某些神秘主义的传教。反过来如果科学家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降低,背离了正确地价值观,甚至利用科学技术胡作非为,那么这些人的危害就会远远超过普通人对社会的危害。事实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们两者彼此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科学技术中渗透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也渗透着科学技术,而且这个过程在加速进行中。这也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可偏不巧的是由于我们长期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离以及科学与道德的分离,使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成为分离的了。但实际上,这种分离既不符合客观世界的现实,也不符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既不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人类道德的进步与完善。
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自然科学在近现代社会中一直突飞猛进,其知识量之多,信息量之广,知识更新速度之快,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并没使人们能够舒心,反而额外产生了许多令人倍感忧虑的危机。20世纪以来,科技发现一个紧接着一个,间隔也越来越短,各个国家在高新科技方面的竞争越演越烈,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却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济盲目增长,导致资源浪费,通货膨胀和过度消费;自然界不断受到人类的毁坏,以致产生生态危机等等。由此可见,人们并未从科技增长中得到更多的安慰和幸福感。相反,现代科技所创造的物质力量,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解决这些危机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当务之急。究其根本,并不在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缺乏,也不在于人们科学知识结构的缺陷,而在于对人文精神的关注的下降。科学不能保证其自身的正确使用,它需要人文精神来指引健康走向。由此也可以看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彼此互补、融合的,将其割裂开来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们都是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现象的本质、探索与揭示客观规律的,它们的共同基础均在于社会实践。人生活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总是要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种种矛盾。在揭示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研究各种社会现象、人的生命意识、精神文化活动为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在此基础产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虽然存在明显的差异,人文精神虽不如科学精神那样可以实现数字化、公式化、定量化和精确化,保持价值的中立,但在以经验事实为基本依据,以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实践为标准来体现客观性和真理性这一点上,它与科学精神别无二致。二者的不同性决定了它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不能相互替代,而这两种精神的共同性又决定了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科技与人文分不开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决定科学命运和人类自身命运的关键,是人类真正全面合理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础。我们要尽力把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平衡点的选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世界发展成一个既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时代又充满科学精神的人文时代。这样的结果恰恰又是我们人类最需要的,也是整个社会所乐见的。
第三篇: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的教育改革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论是从教育观念的革新,还是从教育设施的配备都有了一个新的变化。在大家的眼中,教育塑造人类的灵魂,是神圣而不容亵渎的,而高等教育更是其中的支柱,吸引着一大批的莘莘学子为之奋斗。
在社会中,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统一,培养通专结合,具备创新能力,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不过针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但同样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因此,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需要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人文精神是人类通过长期的文化实践活动,在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主体性的社会意识。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其实质是人生意义和人的文化价值属性的肯定。人文精神的精髓集中于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但人文精神不等于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
而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的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变革自然活动的信念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其认识成果的精神升华,是对科学这一特殊社会存在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其内在要求则是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拥有科学精神的人,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决不轻信盲从;拥有科学精神的人,凡事都会讲究真确,决不随波逐流。科学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求真、务实、无畏、创新”。
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中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举发展,对当今的高等教育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现代高等教育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求是和创新的精神。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完善的思维方式。科学精神是指导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人文精神是指导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强大武器。在高等教育中,应该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共同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获得全面发展,高校教育才能全面进步。高等院校作为高科技人才和高科
技成果的重要发祥地,科学普及教育,是教育真正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科技发展带给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之时,科学教育的任务愈加任重道远。不仅要使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技术、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求实与探索精神,更要认识到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得以施展和发挥的前提,离开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就会失去目标和指向。同样科学精神也是使人文精神落实到实处的基础和保证,离开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就会漂浮于半空。
强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更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当今的社会是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经济、政治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如何在当今的社会中强有力的占有一席之地,使我们的中华民族依然处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对于我们这些被誉为祖国未来的新一代来说无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一切都迫切的要求我们要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相结合,全面加强我们的自身建设。
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绝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号召。我们必须要找出正确的合适途径并付出强有力的措施。我认为首先要树立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人文科学研究和教育,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继承与综合,在学习教学的同时注重介绍学科专业中所涵合的人文精神和理论的社会价值。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判断力和意志力,让学生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还要注重教师在课程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因为现代教育的理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专业中挖掘出丰富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内容,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独立学习、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将传授理性知识、培养理性能力和关注学生非理性精神世界的完整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做才应该是现在的高等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现在的高等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选择。要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必须明确科学和人文是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它们追求的共同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必须注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第四篇: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 人类在认识与改造 自然、认 识与改造 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 法和价值体系,是贯穿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 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它们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断滋生与满足 中逐步成长起来,不 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具有的意识和态度,是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不竭精神动力,只有在科学精神的指引 下 ,科学研究才能不断获得 突破 ,科学技术才能取得持续进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 高度视 和努力推进科学技术发展 能使和谐社会建设获得强大的物质墓础,促进社会生 产力的不断提高,夯实夯牢“经济基础” 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 人世的探求和对人世 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它包含丰实的内涵: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和追寻,对 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和呼唤,对人 的尊重和对 人 的主体性的祈 盼和离扬,对生 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 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科学精神和人 文精神是人类思想的两 个维 度和 人类精神的重 要组 成部分,为人类社会 的 发展 提供 了两种 精神指向。它们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保证。这意味着,在生活实践中
第五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次作业
理实0902班
司浩楠
4096003
5成功的指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司浩楠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备受关注.有句话叫”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理解也因人而异,通过学习我也有了一些自已的认识和想法,也许有些感性,希望能和老师分享吧!
我觉得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而人文精神则是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行为。科学呢,我认为凡是能够被重复证明的事物,均是科学的。因而,科学不是某一种事物,而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经得起考验能够重复和证明。科学精神,狭义的科学精神是指在自然科学中科学研究活动如科学理论的形成、技术发明的创造和工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人们应该遵守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狭义的科学精神可以称为“科学研究精神”。
从定义上看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它也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总之,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我们常说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所以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科学精神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们融合的过程中,应提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或者是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科学,这两者相结合,发展着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同时发展着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要使我们在 21 世纪中立足、生存、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是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一个人的创新精神需要有两大精神支撑,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因此,我们需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得到协调发展。就我个人而言,在大学我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功利化倾向让我有时候不知所措, 在大学,各类讲座及“讲座书”风起云涌,虽然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等限制,听讲座的人还不太多,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参加过多的讲座,但我读了许多“讲座书”,这类不下20种之多的包括《在北大听讲座》、《在清华听讲座》,以及在牛津、剑桥、哈佛听讲座,以及《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等在内的“讲座书”,让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了起来,同时影响着我以新的态度面对生活和社会中的种种事和人.记得一本书中,杨叔子院士说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因此,“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这个知识,这个认识,越符合客观规律,就越真,就越科学”。“人文
不但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而且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这个知识、认识、价值、伦理越符合人民的利益就越善”。作为“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终极关怀”的“求善”的人文精神,作为“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求真”的科学精神,无疑对校正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功利化倾向,具有重要意义.我很同意这种说法, 理工科教育环境偏于单一,文化陶冶偏弱,我是理科实验班的同学,每天面对着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常微分„„着一系列的理科课程让我们的思维严谨的同时也僵化啦,创新思维扎根于文化修养所以我在学习任务之余还经常涉猎文学类,科普类的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感悟能力„„
此外,在认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我还会找一些相关的科学文献,开拓自己的眼界,拓宽自己的学习广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结合自身谈了谈,关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认识,和其统一关系,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严格做到了标准意义上的统一,但我在学习生活中上的确看到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理性的同等重要性,并使自己尽可能的向其靠拢,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更为广泛的科学知识;不仅具有足够的科学精神,而且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修养;不仅具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更好的提升人格修养,培养与他人交往、与社会融合、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我会继续努力并坚持去做一个兼备科学精神、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人,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从而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