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韩学生).
诸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
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觉得并发现我们学校的管理中存在着如下现象:一是存在“抓而不紧”现象。学校管理职责不明,在其位不谋其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出现怠工现象,部分教师对学生该管不管,放任自流。二是存在“落而不实”的现象。教师会布置的工作,安排的任务,出现完成打折扣,拖拖拉拉,或根本就不去做。三是存在“只布置不督促”的现象。领导在会上布置工作条条是道,教师在给学生提出要求、布置任务时款款清晰,到最后不了了之,布置完就完,缺乏督促和检查。四是出现“天天喊质量,年年上不去”的怪症。大家都知道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也有抓质量的意识和想法,更有好的思路,但最终是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做的各是各的。五是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领导和教师或多或少出现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和不干好一个样,……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教育的严重滞后和低效率、低效果。因此,学校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已成为必然。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有助于学校管理迈上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两个确定:
1确定工作目标是:每一个步骤都做得精心,每一个环节都做得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精心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效益,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不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确定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每位教职工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尽心尽职,把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用心做好,“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抓住不落实的人,落实不落实的事”“上传下达,政令畅通”
(二))实施精细化制度管理
1实施“四线”管理:一线是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级部主任为主线的行政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管理;二线是“分管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第三线是以“分管副校长——总务处—级部主任—班主任”为主线的总务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总务后勤工作。包括校产和设施的管理与使用、学校的美化与绿化、卫生与安全、后勤服务等。第四线是以“政教处—级部主任—班主任—学生会”为主线的学生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学生管理。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个习惯的养成、一日常规管理、安全工作、班团活动的开展、学校的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检查评估各级部、班级的德育工作等。
2细化教职工管理制度
为体现学校管理工作的人文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修订完善《教职工工作量化考核实施方案》、《学校管理工作量化检查方案》、《教职工考勤制度》等学校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加大对工作业绩、工作量、出勤、常规工作等方面的考核力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工作目标具体,检查反馈程序明确,量化考核科学、合理。
3全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校本培训为主要途径,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狠抓教育观念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二是狠抓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定期举办师德培训,评选“师德标兵”、“先进个人”等活动,培养教师“团结协作、争先创优、追求卓越、敬业奉献”的学校精神。三是建立竞争机制,优化师资队伍。
三、转变观念,重视管理过程中的人文性细节管理。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上下功夫,努力寻找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切入点。
4、落实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措施。
1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开放、创新、发展的观念,力求做到制度健全,内容充实,我们将教学管理逐步细化为教学思想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管理、教研管理、科研管理、教学行政管理等几个方面。
2抓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工作。
1、抓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
对课堂教学要求明确具体,积极采用自主合作小组探究的合作方式。课堂教学狠抓教与学效率的提高。落实好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抓教师习题的精选,增强课堂指导的针对性。抓学生作业的精心布置。布置作业要体现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抓教学研究活动的精细化管理。
推行“自备、集备、上课、反思、再实践”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教学基本功大比武、骨干教师交流课、优质课、优秀案例评选等系列活动,鼓励教师树立敢想、敢创、敢试的创新精神。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领导带教”活动鼓励教师脱颖而出。开展“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使每位教师做到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教学反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教书又育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抓学科竞赛和薄弱学科、薄弱环节教学的精心组织和考核。
3科学施教,向学生精细化管理要质量。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构建管理网络。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组织纪律、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信心教育、吃苦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养成。通过给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座谈会、社区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家长的沟通,共同担起管负理学生责任
4科研成果推广及奖励制度。学校在积极引进外地先进经验的同时,还积极总结学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推广成功的、优秀的经验。完善《教科研工作奖励条例》,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自觉性。
(三),精筹细化学校总务后勤管理。
1、明确岗位责任。把学校日常管理划分为校园管理、校产管理、水电供给、安全保卫等板块,每个板块都有专人负责,层层签定责任书。
2、细化管理内容,明确量化标准。把室内卫生、门窗、墙壁、各种设施、卫生区内的环境卫生、花草树木、学生的精神面貌等方方面全部纳入量化范围。
3、细化考核形式,实施“捆绑”式评价。对检查的情况级部一日一量化公示,学校每月检查总结通报。此外,学校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校园环境、图书、仪器、电教、档案管理等方面,将严格按上级文件精神,细化为学校自身的《规章制度》、《制度》,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一定更新观念,强化管理,以精细化管理,使学校稳步前进。
三搭建落实的平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结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开会+不落实=零、布置工作+不督促=零、好思路+不落实=零。管理的关键是落实。为把管理落实到到底,我们从两个方面切入:1以通报为手段,抓教师的人人参与管理。每周周六的教职工大会上通报教师人人参入管理的情况。并将教师人人参入管理的情况纳入教师年终考核。2以升旗仪式为平台,抓学生的日常管理。以教师人人参与管理以抓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为切入点,以抓路队为突破口,将教师督查到的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逐人通报。全校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学生不良行为的大大减少,将管理落实到每个人,落实到每件事。
。四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为精细化而精细化。在关注精细化目标实现的时候,应注重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更应关注广大师生的自身发展。
2.要处理好调动师生积极性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系。如果因为实施精细化管理而打击了教师的教的积极性,学生学的积极性,那宁愿不要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也应是一种人本管理。
3.要注意保护个性。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有着内在规律的活动,是面对一个个有个性的师生,因而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更应主张每个教师个人特点的发挥,要注重教师个性的张扬,从而为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打下基础。
五取得的成效:,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学校的各种管理工作就发生了变化,即变校长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管理效能大大提高了。当然,学校管理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花样翻新,需要的是一种可贵的坚持。把很小的事情做实就是不小,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搞精细化管理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的、精细的工程。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教学精细化管理这个纽带,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演绎的更加精彩。
诸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
第二篇:实施精细化管理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实施精细化管理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通过远程培训学习,使我深切感受了校长工作的艰辛与神圣。“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该是学校发展的规划者、设计者,能否办好一所学校,校长负有直接的责任。作为校长,应不断研究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努力提高管理学校的水平,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抓计划制定落实,注重过程管理工作
做好学校工作,校长应胸有全局,充分调动起广大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分工合作,齐心协力,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协调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抓计划,促规范。“纲举”才能“目张”。计划是学校工作的指南,只有制订了周密、科学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促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为此,在新学期初,就要求学校各处室、年级、班、学科等都要认真地定好计划,对各方面工作的内容要求、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都进行具体的安排。计划制定后,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对制定的计划进行核查,使各项工作计划更加地切合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实际变化的情况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修订,使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二)抓检查,促落实。计划是前提,而落实是关键。计划制定后,应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否则,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因此,我们每学期都按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如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教案、学生作业、课堂教学、教研教改工作、教学辅导活动、少先队活动等方面都要进行系统地检查,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同时也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使之得以推广。通过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
(三)抓总结,促提高。在某个方面或某项工作的阶段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科学的总结,对工作方法、步骤、效果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可以有力地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班主任工作总结、全校性质量分析、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教研教改工作小结等都属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把总结纳入到教师业绩考核之中,并对教师的总结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总结。此外,我们还举办“教学莎龙”,定时定地点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作经验交流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彻底避免了教师总结抄袭、应付的现象,使总结成为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成为个人和学校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理论水平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抓班子、带队伍,教师管理精细化
学校的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好的教育理念,好的规章制度,都要靠每一个教职工去理解、去执行,因此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抓领导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不可能带领全体教职工创造学校的辉煌。校长做为一班之长,就要把班子建设成为一个“团结、民主、高效、创新、廉政”的领导班子。
抓管理队伍建设。学校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活动的成败,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我们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管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管理团队。我们学校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时,提出了干部要形成“四种意识”,三种作风。“四种意识”即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育人意识、服务意识。“三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即务实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
抓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聚集一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将会奠定学校发展的坚固基石,这学校的一项根本性任务。首先要抓教师的师德,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到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廉洁从教。二是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课标、教材教法,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全体教师按教学规律办学的自觉性,让他们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我们举办了全校性的专题经验交流、讲座、研究课;在教研组范围内组织学习新课标精神、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进行业务交流和互帮互学;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写一份专题研究总结,听二十节以上的课,写十篇读书笔记,每节课后要写出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此外,我们还举办了各种比赛,内容有优秀教案征集、下水文现场赛、“三字一画”、普通话、说课、教学比武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们在活动中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
三、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加强对教学工作领导。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校长要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精通教学,成为行家里手,成为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学专家,才能取得管理、教学的指挥权与发言权。一是校长要兼课。尽管校长的行政工作事务很忙,但一定要率先垂范,带头兼课,并将教好,以让教师信服。与教师同甘共苦,有共同的教学语言,又了解教学第一线,以取得教学管理的发言权和指挥权。校长抽出时间去亲自参加教学实践,一方面通过教学,摸索教学规律,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把握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验证学校制定的有关教学的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并为教师们做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表率。二是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深入课堂听课是校长了解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校长要抓各学科教学的课,抓不同对象的课,听了课还要及时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正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三是校长要抓好教学工作的突破口。教导主任是教学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一般性的管理工作应让教导处去加予管理,校长重点应放在抓那些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带有倾向性和影响全局的方向性工作,而且要抓得有头有尾,抓出成效、抓出经验,做到以点带面,扩大成果。四是校长要做好教学工作的检查抽测工作。校长要定期会同教导处进行教学工作的检查抽测,并及时做好反馈工作,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成绩了如指掌,对优秀教师进行表扬激励,对较差教师,属于水平问题的进行指导帮助,属于工作态度问题的则批评教育。五是校长要善于动笔。总结教学经验,使点滴的经验变为系统的经验,盲目的东西变为自觉的东西,经验上升到理论,个人的成绩汇入学校集体中。这一点,校长要起带头作用,从教学第一线得来的资料加予研究,亲自动脑动手,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文章。这样有利于给教师作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又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也给教师以示范和力量,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精通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建立人本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点,也是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出发点,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以人为本,实行人本管理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些年,我校围绕“质量、安全、规范、争优”的管理目标,在管理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主要做了三点:第一、财务、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即对学校的财务、政务等事务实行定期公开,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注重从德、勤、绩、能全面考评,而不是只看成绩;第三、实行月考评制度,注重过程的管理,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我们通过教代会先后制定了《峄山镇中心小学教师评估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班级评估细则》、《小学教师在校一日细则》等20多项制度、职责、措施,并制作成了制度汇编,做到“严、实、细、恒”,使工作有章可循。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老师吃了定心丸,给工作带来了动力,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学校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要搞好这项工作,工作热情和科学方法缺一不可,校长只有努力学习、深入实际、尊重实践、按规律办学、坚持改革创新,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能不断促进学校的和谐有序发展。
第三篇: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固根本,着力在管理机制上谋对策
学校重视管理机构的建设,主要采取双线纵横管理模式,一条线是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一条线是校长——专业部长——教导处——教务员——教师,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做到既要相互协调统一,又要相互竞争。
学校先后完善、建立了精细化、人性化统一的考核制度。如《教师考核制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处室工作考核评价方案》、《教师评优评模评职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外,创造了学生评价老师,教职工评价领导的”双评机制”,每学期结束,学校都要组织对教师、领导开展打分评价,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领导的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挂钩。取消教师绩效考核“吃大锅”的现象,年终绩效考核向业绩贡献倾斜,向正气倾斜,职称评聘实行各处室打分,抵制了个别教职工”出工不出力,论资排队“的思想,让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教师干得气顺,让年轻有为、积极上进的教师有施展的空间。
同时,学校成立了督导室,负责教师的日常坐班考勤及各处室的工作执行情况,坐班考勤实行天天通报,各处室工作情况实行月月总结。学校值周领导每天也要不定时抽查教师坐班出勤情况,并实行通报。学校教师的请假严格履行请假登记制度,凡请假未登记的一律视为未请假,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请假必须经校长审核同意,并实行登记。
二、严要求,着力在常规细则和过程落实上下功夫
(一)夯实教学管理,着力治理无效课
一是落实教学督查制度。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室,专人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教科室专门负责教学研究,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出了问题追谁责”。提出课堂教学“五实“标准,即扎实的课、充实的课、平实的课、丰实的课、真实的课,严禁教师上课玩“花架子”,更杜绝课堂教学“满堂灌”,要求教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动笔动手,专业课教师要采用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会、会中精。加强“备、教、辅、改、考、研”六个环节考评,严格按教学六认真要求,定期对教学中出现的情况予以通报。不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了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通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纠错。
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听推门课制度。学校要求领导干部每周至少听两节推门课,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推门课,班主任要经常深入所带班听推门课。听课前不打招呼,在上课铃响之前可以进入任何一间教室或实训室听课。领导干部每月要填写听课月报表,对所听推门课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学校进一步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三是出狠招治理无效课。学校把治理无效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凡无教案上课、坐着讲课、有5人以上睡觉或者课堂纪律差的课、代课时上与本人所承担的教学内容无关的课都视为无效课。对于无效课,一经发现,视为教学事故,教师师德绩分扣1分,全校通报,并计入教师的业务档案,扣减该节课的工作量计算。四是全面实行教考分离。我校从 2012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教考分离。期末考试文化基础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人员命题,专业课交叉命题,全校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登分,并将考试结果(及格率等)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内容。教考分离,改变了过去教师自己教自己考,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对教学成绩的评估更趋于真实,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五是夯实毕业班工作。一是成立了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与毕业班有关的工作,安排教务处一名主任专抓毕业班教学工作;二是明确目标,学校给每个专业每个班定升学目标,对各科任教师也有保底目标,做到“目标任务人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三是高三教师要研究考纲,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撰写分析报告,并交教导处检查考核,做到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四是坚持月考制度,高三每月一次统考统阅统分析,每月召开一次教师会和学生会,找差距、添措施、鼓干劲,让毕业班工作这根弦永不松弛;五是积极培育“本科”苗子,定期召开优生的座谈会和交流会,鼓励互相竞争,科任教师要对优生“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班主任要跟踪优生的成绩轨迹,及时制订和调整辅导措施。
(二)强化德育管理,着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坚持“成才先成人”的思想,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品德人格教育。在德育工作上,我校坚持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原则,加强学生的内务管理。
一是推行领导干部蹲班制。学校所有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都明确两个班进行蹲点,做到每周至少听一次所蹲班的推门课,每月跟班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半期开一次班级任课教师会,不定期检查班级教学与管理情况,做到及时了解所蹲班的教学动态、师生思想并适时加以指导,及时督查各学科教学六认真执行情况,对所蹲班不负责的科任教师敢于说红脸话,与学生反映强烈的老师谈话,督促整改,与班主任一道处理班级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二是实施了“值周负责制”。每周7名教师,1名校级领导,1名中层干部,分工负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并和学生同吃同住,做到日常管理无漏洞,无缝隙。
三是积极推行导师制。根据中职生学习与行为习惯差、心理不健康,同时家庭贫困的学生多等特点,几年来,我校开始实施学生专业成长导师制,全校每名教师承担5-10名学生的成长导师,导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帮助学生制定专业成长目标,定期与家长沟通,与学生谈心,保持与学生的经常性接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到“专业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很多老师为了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利用节假日到学生家中家访;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能完成学业,自己或者联系爱心人士定期资助;为了抹除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阴影,把学生请到家里作客,给他们以家庭般的温暖……导师制实施一年多来,学校基本建立起了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性格更加阳光,辍学现象明显减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为崇高,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四是实施“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每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严格考核,定期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进行通报并告知家长。四是推行“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对5—10名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心理等全方位跟踪、教育和指导,保证每月与学生谈心2次以上,每学期与家长沟通不少于两次。
五是扎实开展课外活动。为让学生个个感受成功,人人享受快乐,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现在学校成立有文化提升、专业特长、文学艺术、体育益智等类别的兴趣小组42个,让学生“点单”,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特别是通过专业特长拓展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让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能课外活动中“开小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为各级技能大赛培养苗子。
第四篇:创新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阐述,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应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更新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加强内部管理,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始终保持学校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不断创新。
一、办学理念的创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有的教育观念。它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应该包括对“学校是什么”“学校具有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等这样一些学校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校价值的认识。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见,校长的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作为校长应紧紧围绕教育方针、办学目标来设计自己的办学理念。校长在设计办学理念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办学理念的设计中,使之成为全体成员共同思考后的价值选择;二是考虑到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让办学理念能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办学理念必须回答学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办学理念的核心,也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所以,办学理念的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地域、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层次定位、学校文化内涵等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但也不能太迫近现实,要有一定的超越时空性和稳定性,保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使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指南和不竭动力。
二、和谐团队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人的行动取决于人的思想意识,学校管理本质上是人的管理。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和谐团队的建设,形成团队凝聚力,使全体教职员工围绕着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同一信念,互相信任,团结协作,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有力的工作氛围。和谐团队建设主要是建设三支队伍,即成熟的干部队伍、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卓越的班主任队伍。
(一)成熟的干部队伍保证了学校的有效管理。学校中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管理者的系统行为,决定着管理制度的制定,决定着实施管理制度的方法、手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优秀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教师来落实的,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质量,就没有好的学校发展。所以,学校必须潜心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1.必须始终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德立教。“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胡锦涛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我校在师德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四点:一是加强师德教育。制定师德学习计划,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开展“讲师德、比奉献,讲师能、比业绩”师德论坛活动,端正了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提高。二是开展专项治理活动。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有偿家教、乱订教辅资料、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工作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开展师德行风建设专项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典型带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选出教师身边的榜样,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扬正气,树新风,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四是建立师德考核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关键在建立长效考核机制。我校制定并经教代会通过《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细则》,明确了教师从教的界限;考核中在领导评议、教师评议、自我评价的方式下引入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社会评教师的评价机制,使教师时时处处注意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有效的促进了师德师风的良好转变。
2.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统教师观相比,现代教师应当顺应社会发展树立现代教师观。首先教师是一种专业人员,不能拿全知全能的眼光看待教师;其次,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人,不能把学习当做自己的工作压力和额外的负担;第四,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的管理,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通过新课改,我们还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把学生当做学习知识的“机器”,每一名教师必须知道:每一名学生都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按照一定身心规律发展的成长中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具有自身独特性和彼此间有巨大差异的人;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3.积极引导教师主动构建智慧型教师。第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持之以恒的付诸实施。有智慧就必须有知识。教师必须学习教学的本体知识,将学科底蕴打扎实;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师专业方面的条件性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积累实践性知识,教学智慧从实践中来,从课堂中来。教师要重视知识的运用,在应用中使知识转化为智慧,做到“学知识,长智慧”。第二,教师要有阳光心理。首先,教师应正确的认识自我。要将教师职业上升为事业,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的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要善于心理位移,富有同理心和亲和力,从平等、发现、欣赏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乐观对待各种挑战,乐观对待成功与失败,善于抓住机遇,并注重付诸实践。其次,要认识他人。要学会倾听他人,发现他人的优点;要学习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出;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再次,教师要学会正确对待现实。要对未来充满自信,用积极的目光和心态看待当前的困难,追求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第三,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来自于一点一滴的教育积累,来自于细致入微的管理服务,来自于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提炼、反思、总结,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快速的应对教学情境的能力,从而达到融通共性、自由和美的教育境界。
(三)卓越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全面发展的主力军。在200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由此可见,卓越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1.遴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是做好班主任动作的基础。好的班主任可以给学生的人生以积极的影响。我们在组建班主任队伍时,重点考虑了四个方面:一是有爱心,这是选拔班主任的前提,只有爱孩子,才能为孩子的一切着想;二是有责任,只有有责任的班主任,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呕心沥血;三是有经验,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做好班主任的重要保证;四是善沟通,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能够与孩子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同班科任教师教师沟通,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的能力。
2.注重班主任理论学习和基本功修炼。班主任只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充足的班主任理论知识和基本功,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每月组织一次班主任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班主任培训会,除正常的工作安排外,就是组织班主任老师学习,先后学习了主体教育理论、赏识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体验理论、幸福理论、欣赏性教育等一系列班级工作理论,鼓励教师自学现代教育中关于班级管理的专著,同时,还学习了班主任工作中能运用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如罗森塔尔效应、异性效应、鲶鱼效应、角色效应、破窗效应、责任分担效应等等;学校还通过外出培训、请专家讲座、班主任论坛等多种形式为班主任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提高了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增强了他们做好工作的信心。在班主任理论提高的同时,我们更注重班主任基本功的锻炼,着重加强了班主任四方面基本功的训练:一是班级集体建设。组织班主任教师认真学习了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在班级教育工作的认识上达成共识,即班级教育的基本对象有学生个体向班集体转变。使集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集体共同的活动,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影响每一个学生。二是抓好学生教育管理。主要做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突发事件处理四方面工作,每一方面都制定了精细化的细则,标准清楚,操作简单。三是做好本班学科教师资源整合。强调班主任必须向学生介绍每一位学科教师的特长和优点,树立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支持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学科教师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团结学科教师,加强与学科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激励学科教师为共同的学生、共同的培养目标,携手努力,促进班集体的成长。四是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确立班级发展目标,达成家校共识;通过家访、家长访校、电话联系、飞信、致家长的一封信、家庭教育报告会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掌握一定的家教知识,主动配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在校外的教育管理,从而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三、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叶圣陶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决定好人生,好的人生就是幸福人生。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作为小学必须抓住这一教育关键期,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校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1.学生在小学阶段有许多好习惯需要养成,本着中心扩散原理,我们在认真调查、仔细研究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衣着、卫生、学习、走路、说话、就餐、纪律等七方面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内容,每个年级分别制定规范细则,目标相同,标准不同。
2.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要强化训练。我们在组织学生训练时强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能有例外。我们充分利用每天放学前十分钟,每周一班队会、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班队干部培训会、班级板报、校报等阵地,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好习惯要求,并通过学校和级部分别组织的行为示范展示、好习惯课本剧、手抄报、走廊文化等形式教给学生好习惯如何养成。建立了学校、级部、班级三级检查组织,对学生好习惯训练和日常表现进行每日检查,如有违反,按《一日常规细则》进行处理,计入班级考评。引入激励机制,每月评选文明班集体,每学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好习惯.好少年”,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注重教育合力的形成。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学校将养成教育的内容、要求与工作情况,定期通过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汇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定期召开学校发展恳谈会,邀请社区、村、各职能部门、家长代表到校共商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大计,积极听取、采纳来自不同层面、不同单位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并通过与会人员积极宣传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做法和要求,加强对学生在社会上的监督与反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效果显著。
四、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驱动
学校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种独特的群体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以文化人”,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全面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五方面入手。1.坚持思想立校的原则,构建领先的校长文化。学校文化中,校长文化是魂,它引领着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文化育人方向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文化首先是校长本人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教育价值观、行为准则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对所在学校多元文化要素长期活动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的辩证认识和超前驾驭。
2.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构建高雅的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中,教师文化是核心。铸造校园文化,关键在教师。校长的办学理念,只有成为教师的共识,落实到实践中去,并逐渐成为教师的行为习惯,最后才能呈现出与学校发展相一致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建设应从教师的不断学习入手,引导教师多读书、多学习,相信开卷有益。学校应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语言仪态行为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社会公德行为规范,使之成为指导教师行为的准则,促进良好教师文化氛围的形成。
3.挖掘学生的潜在才能,构建成长的学生文化。就一所学校而言,对学生影响最深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就是要经过我们小学教育的六年校园生活逐渐形成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及人生价值观。要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贯彻实践育人的理念,构建多彩的活动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世界文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修养。要将活动序列化,形成连续不断的文化熏陶,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活动,青年节、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纪念节日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才艺展示、演讲比赛等技能展示活动,使学生在快乐实践中,接受文化教育。
5.发挥潜移默化的功能,构建优美的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外显的学校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对每一根廊柱、每一面墙壁、每一条道路、每一片绿化进行设计与点缀,使其独具匠心,散发出教育魅力,展现出强大的育人功能,在优美的景观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感悟人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环境文化建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低、中、高年级要有区别,要分段设计,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图案要能吸引小学生注意力;还要与当地历史、民俗风情相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情怀。
五、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助力 学校学习型组织应该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都能持续不断地学习,创造新知识,在学校组织成员之间加强合作,使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并且学校的管理要向教师充分授权,让教师实行自主管理,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组织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新的时代需要新型的教师,教师仅靠在职前接受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同时新的时代也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研究,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成为“学习型教师”,必须有一个好的组织环境加以支持。因为一个好的组织可以造就人和发展人,良好的学校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学习型组织不同于科层制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不仅强调学习,更重要的是强调终身学习,这一点与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靠终身学习作为保障是相通的。同时,学习型组织强调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校长也应是学习型的校长,他不仅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环境,而且应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带头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从管理层到操作层之间层级减少,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将会更加畅通。学校学习型组织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关系,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必然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一般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学习型组织是以学习为特征的组织,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在这里,人们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而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更需要把学习与工作融合在一起。在学习型组织中,可以通过读书会,每人读一本教育名著,而后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正如萧伯纳所说:“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这样会不断增加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还可以节约时间。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狭窄的范围,这是符合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的。对于新教师而言,他们在实际运用学校所学的知识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诸多的障碍,特别是关于教学法知识的运用更有可能使他们感到困惑,这时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给以有效的指导。通过学习型组织,新教师能够迅速地了解教师专业的基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和一般教育教学知识。
学习型组织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充分合作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特别强调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同一学科教师与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学习团体。在学习团体中,教师可以就教学技能进行探讨,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里学习教学技巧。现代教学不再是“一枝粉笔走天下”了,必须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通过个人自学就能完全掌握的,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时可能需要向青年教师请教。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才能实现,每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教室里,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另外,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打破了过去那种教师只管教学,研究是专家学者的责任的局面,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之余也要从事研究,显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学习型组织中,可以通过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校本研修把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教师校本研修小组),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研修学习,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思想碰撞提升集体智慧,完善自我,从而体会到学习型组织中的个体生命和组织生命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能通过榜样和示范作用让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专业态度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四个方面。教师从事教育职业都带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有的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在学习型组织里有一个共同愿景,即在教师个人愿景的基础上会形成一个共同愿景,在它的指引下,每个教师通过学习、工作,不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在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景,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在学习型组织中会鼓励学习并奖励学习,如给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这都是对教师学习的一种肯定,可以激励其他教师参与学习,时刻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教师做报告的形式,讲述自己的专业发展史,如介绍自己专业理想的形成,表达自己的专业情操等。这些都会对其他教师专业态度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学习型组织在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时,应把教师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教师会用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对他人有深切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通过成功的体验,会加强教师的工作动机,使其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增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感与自豪感,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做一名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教师。
学习型组织可通过各种措施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结构扁平化的组织,在其中,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对学习的内容、方法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自身以外的各种培训,这样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在学习型组织中,教师应该自主组织员工发展活动而不是依靠外来的顾问,教师本身就是专家,其自主开展的活动有时比外来顾问的指导更有效。另外,学习型组织还可以通过提供硬、软件方面的条件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如通过校园网的建设,让教师随时接收最新的教育信息,提供时间使教师有相互沟通的机会,让每位教师都能融入整个组织中。学习型组织是鼓励学习的,从一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一般都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既有物质激励,也有精神激励,最重要的是激励要公平、合理且及时。
总之,学校学习型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目的,通过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可以使教师克服习惯性思维,摒弃封闭的思维模式,学会系统思考。随着教师知识的增长,可极大地促进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完善。教师共享学校管理的权利,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可使学校的共同愿景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使之成为一种内驱力,促使每位教师为之努力,而不是使教师游离于学校政策之外。学校学习型组织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出一种学习氛围,使教师乐学善教。
总之,学校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责任,应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不断创新办学思想,升华办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积淀学校文化内涵,用制度管人,用文化育人,保持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实施精细化管理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实施精细化管理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学校的任务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有用人才。在落实这一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就是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人才。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积极有效地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条新路。就是在这“百家争鸣”的实践中,学校精细化管理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将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就是将学校工作从“细”入手,切实落实管理无小事的思想。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几年来,我们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办学目标,力求通过精细化管理工程,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抓制度建设,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完善、规范、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制。
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让全体师生在思想上得到根本转变,充分认识到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因此,我们制定了学校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等。同时制定了教师管理制度,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内容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每年进行一次师德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和专业提高,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和每学期对干部队伍的民主测评制度,在发挥教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同时增强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自觉性。
2、成立精细化管理执行小组,各司其职。
我校成立了精细化管理教学、教研、德育、后勤等执行小组,各执行小组根据要求制定具体、周密的计划、管理制度,经过教代会的论证、审议予以实施。各小组同时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每个小组做什么事,分几步实施,达到什么目的等都有具体要求。学校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协调、督促各执行小组政令畅通,有的放矢开展工作。教学执行小组负责教学常规、学校教科研、校本培训的精细化管理,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成;德育执行小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安全、双文明评比的精细化管理,由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组成;后勤执行小组负责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的精细化管理。
3、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出台“问责制”。
我校通过实行班子成员轮流值周制、班子成员包班级,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出台“问责制”,学校精细化管理小组对每个部门、各个负责人的工作目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方式,细致的对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进行评分,并进行书面通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对存在问题的小组和个人采用复查的形式,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在力求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将成绩与考核挂钩。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
抓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整体规划,加大投资,改善环境。
近年来,我校投资更换了教学楼前的名人画像,每个教室都添置了名人名言录、标语、眼保健操挂图等,整个校园焕然一新,不仅如此,我们对校园还进行整体规划,以绿化、美化、硬化、香化为抓手,学校要求每天卫生清洁必须做到三保持:空气流畅无异味、卫生打扫无死角、晨检午检保健康,而且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检查教室、卫生区、学生个人卫生,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秩序。这样一来,我校真正做到了卫生整洁、环境优美。
2、创造氛围,推进课改,提高质量。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校的教学氛围也非常浓厚,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实施学案导学为抓手,同学科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并通过推门听课来克服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多次进行模式课的演练。现在,学生学会了自信,教师学会了亲和;每天学生对老师亲切的问好,老师对学生温暖的赞许都充溢校园;整个校园因师生的和谐进取而生机勃勃、童趣昂然、生动活泼。学生在课堂上也逐步实现了“我敢说、我能说、我会说、我能说好”,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抓教师素质,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加强师德建设,引领教师干事创业。
我们拟订教师誓言,通过宣誓培养责任感、事业心;实施师德承诺,自觉接受学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固定师德专题培训,接受崇高的道德洗礼;评选师德模范、感动人物,铸造学校师魂;灌输企业文化精粹,打造过硬执行力;推行 “争星”活动,调动干部教师积极性和创新性。
2、构建学习文化,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学校相继出台了《校本培训制度》、《教师评价标准》、《班级管理考核评价办法》等,建设了教师学习制度文化。
学校按教师人均读物不低于10本的标准,为教师配齐了所用书籍,订购了《山西教育》、《教学设计》、《三晋都市报》等多种报刊杂志,让教师自由选择,阅读适用的经典书籍,建设了教师学习环境文化。开发个人教研博客,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建设了教师教研文化。
一学年作为一个阅读周期,推行“五个一”阅读活动,即:阅读一部经典童话、阅读一部教育名著、阅读一部新理念精品、阅读一部文化典籍、阅读一部教育工具书,建设教师阅读文化。
抓学生素质,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良好习惯教育精细化。
学校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确立了“日有检查、周有主题、月有总结”的要求,每天都有领导干部不定时检查评比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班级管理情况,每周汇总评选出“五星级班级”和“卫生班级”,并颁发流动红旗予以表彰。学校为每名学生设计了自主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制度,将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发展情况记入档案。
2、大课间组织精细化。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体育教师、学生干部等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大课间活动方案,确保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上午的25分钟,以广播体操和形意拳为主,下午的35分钟,学生的活动项目有:呼啦圈、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跳绳等。以上项目分区域进行,由体育老师指导,班主任组织,学校领导和隔板养成教育管理员进行督察评比。学校定期举行趣味体育节、运动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活动兴趣。
3、素质教育实施精细化。
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和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率高,教育质量优良。
(1)学生建立读书笔记和读书卡,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开放,学生阅读量远远超过了规定的要求。
(2)学校开设特长兴趣小组,开全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学生的兴趣得到较好的挖掘,特长明显的学生比例不断提高。
(3)利用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逐步树立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其获得全面的发展。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运作,学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环境比以往干净整洁了,学生之间也比以往团结了,学习的劲头足了,上进、超越自我的理念增强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既不需要跟风逐潮,也不需要花样翻新,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单位和事业的命运。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