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学前教育史》简答、论述和材料分析题
《中国学前教育史》简答、论述和材料分析题
1.简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2005年7月)
2.简述中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目的。(2010年7月)
3.简述中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4.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初步道德教育的内容。(2005年4月)
5.试论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经验和局限。(2007年7月试题:试论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经验和局限。)
6.简述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2009年4月)
7.简述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与方法。
8.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004年4月)
9.试论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2006年4月;2007年4月)
10.简述清末蒙养院制度。(2008年7月)
11.简述康有为的“公养”、“公育”思想。(2009年7月)
12.简述帝国主义在华培植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2003年4月)
13.试论蒙养园制度与幼稚园制度的差异。
14.简述清末我国引进的国外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2008年7月)
15.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儿童观”的变化。(2003年4月;2009年7月)
16.分析民国时期我国幼稚园教育改革的特点。
17.简述老解放区保育院的保育内容和教育内容。
18.试论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2006年4月;2010年4月;2010年7月)
19.简述蔡元培关于实施学前儿童美育的意见。
20.简述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把幼稚教育分为哪几类?(2005年7月)
21.简述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法要点。
22.试论张雪门幼稚师范办学的基本经验。
23.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2009年4月试题: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2010年4月试题:分析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4.简述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主张。
25.简述陶行知提出的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措施。
26.试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2010年7月;2010年4月试题: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纲领。)
27.简述陈鹤琴关于幼儿特点的看法?(2004年4月;2007年4月)
28.简述陈鹤琴的课程理论。(2006年4月)
29.简述张宗麟关于幼稚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0.试论张宗麟幼稚园师资培养的基本经验。
31.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
32.简述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学前教育领域学术批判的看法。(2005年4月;2009年4月)
33.简述“文化大革命”时期全盘否定党和政府的学前教育路线的表现。
34.简述“十年**”中,学前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遭到怎样的歪曲?(2004年7月;2007年7月)
35.试论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相比,我国教育部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有何进步性?(2006年4月;2007年4月;2008年4月;2010年4月)
36.简述1996年我国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新特点。(2004年4月)
37.简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幼儿园的收托形式。
38.简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幼儿园的规格及其发挥的作用。(2009年7月)
第二篇:《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一、“最”、“初”、“始”、“第一”、“首”
(一)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于《礼记.内则》。(教材第10页)
(二)中国古代记有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之季的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教材第40页)
(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的经验。(教材第40页)
(四)西周是中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教材第40页)
(五)《三字经》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古代童蒙读物。(教材第52页)
(六)在各种故事性的童蒙读物中,《日记故事》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教材第56页)
(七)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教材第83页)
(八)1903年秋,湖北省立幼稚园在武昌成立,为中国设立幼儿教育机构之始。(教材第88页)
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教材第89页)
(九)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来华最早的幼教工作者。(教材第89页)
(十)大约19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福州、宁波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教材第100页)
(十一)传教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叫小孩察物学堂。(教材第100页)
(十二)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中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教材第104页)
(十三)1927年在陶行知领导下先后在南京郊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教材第114页)
(十四)创刊于1901年的《教育世界》,是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教材第115页)
(十五)在中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志厚。(教材第118页)(十六)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地区是南京、苏州、南通一带,而且以南京高师附小的教师俞子夷提倡最力。(教材第120页)
(十七)《幼稚园课程标准》是中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教材第126页)
(十八)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教材第135页)1
(十九)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教材第140页)
(二十)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第141页)
(二十一)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教材第144页)
(二十二)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教材第160页)(二十三)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教材第162页)
(二十四)1918年,张雪门等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星荫幼稚园。(教材第165页)
(二十五)工厂的附近开办幼稚园,是幼稚园的第一新大陆。(教材第185页)(二十六)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倡者。(教材第186页)
(二十七)陈鹤琴最早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材第190页)
(二十八)陈鹤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教材第191页)
(二十九)陈鹤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教材第191页)
(三十)张宗麟是中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教材第216页)(三十一)张宗麟认为养护儿童为幼稚园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教材第225页)(三十二)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中国首次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张逸园为第一任处长。(教材第228页)
(三十三)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教材第229页)
(三十四)“幼儿教育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幼儿教育研究机构。(教材第279页)
(三十五)南京师大主持的《农村幼儿教育研究》是列入全国教育科研“七五”规划的第一个农村幼教研究课题。(教材第283页)
二、人物
(一)刘向:“慎所感”理论,为以后的“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奠定了基础。(教材第40页)
(二)北齐医生徐之才:《胎产书》 脉象学,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教材第41页)
(三)唐代名医孙思邈:“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教材第41页)
(四)王应麟:《三字经》(教材第51页)
(五)周兴嗣:《千字文》(教材第52页)
(六)李瀚:《蒙求》(教材第55页)
(七)贾谊:太子儿童教育;
“早喻教”;
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
(八)颜之推:《颜氏家训》;
“德艺同厚”。
(九)朱熹:把人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学”和“大学”;
“眼前事”;
《小学》——“眼前事”的内容;《童蒙须知》——“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十)王守仁:自然教育论
(十一)康有为:“公养”“公育”思想;
主张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
(十二)志厚:在中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教材第118页)
(十三)恽代英:中华民国时期儿童公育思潮的代表;(教材第122页)“理想的儿童俱乐部”。(教材第124页)
(十四)陈嘉庚:厦门集美幼稚园;(教材第130页)
厦门集美幼稚师范学校。(教材第140页)
(十五)宋美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教材第146页)
(十六)蔡元培:1914年4月,在一次演说中肯定杜威说:“他创了一种很好的教
育主义,即工即学,是要学校与社会生活密接。”(教材第119页)
中国教育会会长;(教材第157页)
主持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材第158页)
毛泽东称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材第158页)“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教材第158页)
“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教材第161页)学前儿童公育理想;(教材第161页)
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教材第162页)
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
(教材第163页)
(十七)张雪门: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教材第140页)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的“北张”;(教材第165页)星荫幼稚园;(教材第165页)
20世纪30年代初,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把中国幼稚教
育分为4类,他倡导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教材第167页)
行为课程;(教材第169页)
在20年代初,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办法进行幼稚师范教育,认为幼师生的实习场所应有4种单位:中心幼稚园、平民幼稚园、婴儿保教园和小学;(教材第173页)
“有系统组织的实习”,指出实习的进行步骤可分为4大阶段:参
观、见习、试教和辅导;(教材第174页)
(十八)陶行知: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的创办者;
创办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教材第135页)
指出平民教育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般人民
读好书,做好人”;(教材第177页)
创办晓庄学院;(教材第177页)
“生活教育理论”;
“科学下嫁活动”;(教材第177页)
宋庆龄为他题词“万世师表”;(教材第179页)
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害了“三种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
病;(教材第185页)
幼儿教育新大陆思想,号召应该开展一个幼稚园下厂、下乡运动;
(教材第185页)
中国创造教育的首倡者;(教材第186页)
六大解放;(教材第187页)
艺友制。(教材第189页)
(十九)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教材第133页)
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教材第141页)
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的校长;(教材第141页)
最早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材
第190页)
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二书;(教材第190页)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教材第191页)
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教材第191
页)
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学前教育体系;(教
材第193页)
活教育理论;(教材第195页)
整个教学法;(教材第212页)
五指活动。(教材第214页)
(二十)张宗麟:中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教材第216页)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教材第223页)
认为养护儿童为幼稚园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教材第225页)认为幼稚园教师必须有男子加入;(教材第225页)
认为幼稚园教师的修养包括很多方面,有品性上的,有学问上的,也有能力、技术和其他方面的。(教材第226页)
(二十一)李鹏总理:1991年3月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和《儿童
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教材第286页)
三、文件、文章、讲话、演讲、著作、报告、指示
(一)《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年10月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是中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教材第126页)
(二)苏区《托儿所组织条例》 :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年2月颁布,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教材第143页)
(三)《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教材第158页)
(四)《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教材第161页)
(五)《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理想。(教材第161页)
(六)《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张雪门于1966年出版,初步形成了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教材第169页)
(七)《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陈鹤琴。(教材第190页)
(八)《幼稚园的社会》:张宗麟提出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教材第223页)
(九)1952年7月颁布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培养幼儿园师资的称为幼儿师范学校。(教材第233页)
(十)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语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材第242页)
(十一)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即“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材第242页)
(十二)《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发。(教材第255页)
(十三)《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教材第258页)
(十四)1978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要求“积极办好幼儿师范学校,为幼儿教育培养骨干师资”。(教材第270页)
第三篇:《中国教育史》简答和论述
目录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三、简答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答:(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教育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五、简答题
2、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答:(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 ①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②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③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2)“六艺”教育的特征 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答:(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六、论述题
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答:(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3.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答:“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
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4.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答: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如下一些方面:(1)教育作用:(2)有教无类:(3)教育目标:(4)教育内容:(5)教育原则方法:(6)教学原则方法: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
七、论述题
2、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答:《学记》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1)豫、时、孙、摩。《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而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2)长善救失。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3)启发诱导。《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4)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5)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互相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这里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后人则把教学相长进一步引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相互促进。无论做本义还是引申义的理解,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有启发意义的。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五、简答题
1、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
答: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2)要爱与教相结合;
(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五、论述题
2、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学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地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
①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②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 ③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属,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①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 ②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 ③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3、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答: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
①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②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③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
④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五、简答题
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1)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
①令州县立学;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③改革大学。(2)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是: 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②整顿地方学校;③颁定(三经新义);④设置专门学校;⑤改革科举制度。(3)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
①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②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我认为不够全面)
2、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3)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
(4)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
大多数情况下,书院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3、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需加以润色,使之更为全面)
答: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共有六条:(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
(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3)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4)切已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
(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六、论述题
1.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 答:主要的调整措施有:
(1)废止门生称谓及公荐制;
(2)实行殿试制度(首创于唐武则天时期);(3)实行权知、同知贡举制度;(4)实行别头试;
(5)实行锁院和糊名制度; 意义和影响:
(1)限制了世家子弟徇私舞弊,世家权臣把持科场的特权,使得科举考试的竞争在形式上获得平等,一大批寒俊庶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
(2)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于科举考试的绝对控制和国家权利部门整体监控的程度,削弱了考官个人专擅独断的权利;
(3)科举制改革后,庶族和贫民子通过科举跨入仕途的数量日益增多,在统治阶层中逐步形成一个庶族官僚集团从而为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4)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是宋走向文治社会最直接的表现。2.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有哪些论述?
答:朱熹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大阶段。
他认为八岁至十五岁是小学阶段,上至王公子弟,下至庶民子弟皆可入学。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即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打好根基。他专门编著《小学》一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
朱熹认为十五岁以后是大学阶段,入学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也有少数“凡民俊秀”。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明其理”,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尤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其基本教材。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五、简答题
2、东林书院的办学特点是什么?(1)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
(2)推崇程朱理学,反对当时流行的王守仁“心学”。(3)容纳各种实学。
(4)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第九章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四、简答题
1、清代书院主要可分为哪些类型?(1)以讲求理学为主的;
(2)以学习八股文以应付科举为目的的;(3)以讲授“经世致用”的实用之学为主的;
(4)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如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第十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四、简答题
1、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中,“中学”、“西学”分别指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答:(1)张之洞所言的中学,是“《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即传统的经史之学,典章制度和伦理道德等。
(2)张之洞所言的西学,包括“西政”和“西艺”两部分,“西政”即西方各类具体制度和行政管理措施,“西艺”即西方各类科学技术。(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本质在于,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能和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冲突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
五、论述题
1、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纲领。
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他所理解的西政,并非西方政治,只不过是一些具体的政治设施,如学校制度、武备制度等等。他在维新变法前夕再次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因而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但是,这一教育主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①它从理论上论证了西学的有用,为近代西学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创造了依据; ②它将学校列为西政的首位,有利于引用西方的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 ③选择的向西方学习,有助于维护民族自尊心。第十二章 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五、简答题
1、早期改良派的基本教育主张包括哪些内容? 答:(1)全面学习西学(2)改革科举制度(3)建立近代学制(4)倡导女子教育
3、”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898年6月至9月的”百日维新"中,清政府颁布了大批维新变法诏令,其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内容主要有:(1)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改革科学制度;
(2)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还负起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3)把各地旧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新式学堂,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各级学堂;(4)创立铁路、农务、矿务等各种专门学堂:(5)派人出国留学,考察外国的学校制度;
(6)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及其它书籍。
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体现了维新派否定传统教育的资产阶级教育精神。
5、简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措施 答:(1)建立近代意义的学制。(2)废科举,兴学堂。(3)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订教育宗旨。(4)倡导出国留学。
第十三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四、论述题
1、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对当今教育有何启迪? 答:(1)“五育”并举的方针,五育指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2)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改革北大的举措包括整顿校风,改变学生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广招人才;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以及改革教学体制。经过蔡元培的整顿改变了北大以前沉闷、腐败的风气,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和自由研究学术的风气,使北大走上了现代大学轨道,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以此影响到整个中国高等教育。(3)主张文、理科的“学”、“术”分设,又相互沟通的观念,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4)论教育独立:蔡元培提出教育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保有独立资格,毫不受各政党与教会的影响。
从蔡元培开始,并通过他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试述蔡元培先生改革北京大学的措施和指导思想。答:(1)报定宗旨、改变校风:改变学生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4)改革学科和教学体制: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第十四章 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第十五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五、简答题
3、简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涵义。答:(1)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3)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这一思想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论述题
3、阐述陶行知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其对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生活教育包括三方面:(1)“生活教育”即是要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2)社会即学校,指出扩大教育的范围,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等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达到学校与社会合一。这一观点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理论。(3)教、学、做合一,即反对传统的“教授法”,认为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偏废的因素,“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提出“教学法”。这一观点来源于杜威的“从做中学”并加以改造。(4)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术”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影响,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改造,更多地观注中国的社会现实。他的这一理论虽有不足,但在反对封建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道路,克服旧教育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第四篇:《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教材:《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何晓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任课教师:孟红艳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外象内感说
2、行为课程
3、整个教学法
4、艺友制
5、五指活动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教以正、守以常”?
2、“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有哪些?
3、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张雪门提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简述陶行知的六项教育运动及其在这些运动中的主要活动事迹?
百度文库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自学重点
第一编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前)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本章重点:
一、古代胎教定义及实施
二、胎教理论的萌芽―外象内感说
三、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四、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五、保傅制度与“备三母”制
六、古代学前教材概况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早期教育
本章重点:
一、关于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二、对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分析
三、古代的神童教育
四、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
五、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六、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编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第一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
本章重点:
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三、蒙养院章程的制定
四、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五、清末蒙养院设立情况
第二章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
本章重点:
一、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教育改革
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四、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五、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
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第三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本章重点:
一、利用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办学前教育特权
二、设立学前教育机构
三、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四、任教于中国幼稚园 翻译教材 出版幼儿读物
五、办理慈善事业 摧残中国儿童
六、收回教育主权的斗争
第四章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探索 本章重点:
一、康有为《大同书》中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
二、康有为有关学龄前教育的主张
三、鲁迅关于幼儿读物及其幼儿教育的思想
四、学前教育的一些实验与探索
第五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本章重点:
一、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
二、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
第六章学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本章重点:
一、陶行知:
六项教育运动;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艺友制
二、张雪门:
有关幼稚师范教育的研究;“有系统组织的实习”; 幼稚园课程;行为课程
三、陈鹤琴:
有关儿童心里发展的研究;五指活动 ;“活教育”理论 ;整个教学法
第三编中国当代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9年)
第一章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活动与主张(自学)
本章重点:
一、论儿童教育工作的意义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三、论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
四、论儿童读物和儿童戏剧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第五篇:中国学前教育史试题(A)含答案
中国学前教育史试题(A)
一、填空(每题 1 分,共 15 分)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_公养公育___。
2、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和《_千字文_____》,简称
三、百、千。
3、、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__三母__”。
4、、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孝悌___,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5、、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颜氏家训___》。
6、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童蒙须知___》中。
7、《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颜之推____。
8、____壬戌__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9、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恩物____。
10、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就是“生活即教育”、“__行为__即课程”。
11中。
12、__康有为__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13、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思想_____上。
14、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_军事体育教育_____、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5、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 1934 年 2 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______》,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_b_____。()a、三少;b、三公;c、三母;d、三太
2、南宋理学家____ C __重视《须知》、《学则》等教育形式的作用,认为这种方法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a、颜之推;b、王守仁;c、朱熹;d、贾谊
3、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__ A ____。()
A、王守仁;B、颜之推;C、顾炎武;D、朱熹
4、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唐人李瀚撰写的 《__ a ____》。()
a、蒙求; b、三字经; c、急就篇; d、千字文
5、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用___ c ___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
a、幼稚园保育知识;b、幼稚园教养知识;c、封建纲常名教;d、近代幼儿教育知识
6、清末民初,___ a ___式幼稚教育虽然呆板但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在中国影响最深。()a、日本;b、德国;c、欧美;d、教会
7、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是 1927 年由陶行知创办的___ b ___幼稚园。()
a、南京鼓楼;b、南京燕子矶; c、南京高师附属小学;d、厦门集美
8、我国老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__ a ____的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a、江西瑞金;b、陕西延安;c、河北阜平;d、皖南
9、我国教育家__ a ____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a、陶行知;b、陈鹤琴; c、张宗麟;d、张雪门
10、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运用____ b __培养幼教师资。()a、小先生制; b、艺友制; c、五指活动; d、行为课程。
11、1923 年,___ A ___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即南京鼓楼幼儿园。()
a、陈鹤琴;b、陶行知;c、蔡元培;d、梁启超12、1903 年______的成立,是我国设立幼儿教育机构之始。(D)
A、京师第一蒙养院;B、上海务本女塾附设幼稚舍;C、湖南蒙养院;D、湖北省立幼稚园
13、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 A ____。()
A、蒙养园;B、幼儿园;C、幼稚院;D、幼稚园
14、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是___ C ___。()
A、促进全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强国际友谊;C、奴化中国人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
D、传播基督精神;
15、1927 年,在____ B __领导下,南京郊区燕子矶、晓庄、和平门、迈皋桥等地 先后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儿园。()A、陈鹤琴;B、陶行知;C、蔡元培;D、梁启超
16、在我国,志厚最早介绍了_____的幼儿教育思想,赞成其注重儿童早期感觉训练的观点,希望中国幼儿园和小学采用其教育法和教具。(C)A、福禄倍尔;B、杜威;C、蒙台梭利;D、裴斯泰洛齐 17、1922 年 11月我国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___ D ___学制”或“新学制”。()
A、壬子;B、癸丑;C、壬子癸丑;D、壬戌18、1949 年 11 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我国首次__ A __,使幼教工作有了全国统一的领导。()
A、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B、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学前教育处; C、设立学前教育司; D、设
立幼儿教育司。
19、1955 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设_____。(D)A、中级幼儿师范学校;B、初级幼儿师范学校;C、高级幼儿师范学校;D、A和 B20、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是____ C __。()
A、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B、集美幼稚师范学校; C、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D、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三、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20 分)
1、“五指活动”
是陈鹤琴所指的儿童相互联系的、灵活的、连贯的五个方面的教育活动。(1 分)他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1分)他指出,依据儿童身心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地、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1 分)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言活动。(2 分)
2、幼稚园“新大陆”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方等弊病,提出要发现幼稚园的'新大陆'。(1 分)他认为最需要幼稚园的、最欢迎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1 分)工厂和乡村就是幼稚园的新大陆。(1 分)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工人和农民。(1 分)因此他号召开展一个幼儿园下厂、下乡的运动。
3、'行为课程'、我国现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提出的一套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 系。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认为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注意 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2分)、'
4、整个教学法'
是陈鹤琴课程理论的组成部分。(1 分)他认为幼儿园分科教学违反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2 分)他认为,儿童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的,不能四分五裂。(1分)他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1 分)
四、简答题(每题 7分,共 21分)
1、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早施教;(1 分)(1)严慈结合;(2 分)(2)均爱勿偏;(2 分)(3)熏渍陶染。(2 分)
2、简述陈鹤琴的课程理论。
(1)'课程应为培养目标服务'及其内涵;(2 分)(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及其内涵;(2 分)(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1 分)(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1 分)(5)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1 分)
1、简述蔡元培和恽代英的儿童公育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1)蔡元培和恽代英对儿童公育的必要性的论述:A、从教育的特殊职能看,儿童需要公育;(1分)
B、为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行儿童公育;(1分)C、从家庭教育的弊端看,儿童要实行公育。(1 分)
(2)蔡元培和恽代英儿童公育思想的意义:
A、揭露和批判了旧家庭教育的弊端,有助于促进儿童从封建的精神枷锁下解脱出来;(2分)
B、提出儿童公育的必要性以及儿童公育的设施问题,包含了很多儿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促进了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科学化进程。(2 分)
五、论述题(每题 12分,共 24 分)
1、试论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
(1)解放儿童的头脑;(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巴;
(5)解放儿童的空间;(6)解放儿童的时间;(以上每小点 1分)(7)现实意义:(与现今社会相联系来说)(6 分)
2、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儿童观”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儿童观,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儿童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成了父母的私有财产,家长对子女有完全支配的权利,儿童只能绝对服从,丧失了独立自主的人格。(3 分)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对封建主义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判。(2 分)同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鲁迅指出,为了教育好儿童,第一要理解儿童,第二要指导儿童,第三要解放儿童。(2 分)蔡元培提出了要发展儿童个性、崇尚儿童自然的主张,提出要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还极力主张研究儿童心理科学。(2 分)陶行知、陈鹤琴在批判传统儿童观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验。实验中,陶行知提出了“爱满天下”的口号,陈鹤琴则体现了“一切为儿童”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