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乘法教学设计-杨芳-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模版)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 杨芳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第68-70页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和算式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⑵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出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习惯,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㈠教学例1(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课件)
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多媒体出示草地图,配以轻快的音乐),一群小动物们到草地上来玩,瞧,它们来了(2只小兔子出现在画面上,并向大家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按着2只2只共6只出现在画面上)。谁能看着这些小兔子给大家提一个教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师:谁会说一道连加算式?生:2+2+2=6
师:小兔子们玩得可高兴了,听,它们把谁给吸引来了?(多媒体显示母鸡边叫边3只3只出现在画面上(同上,由学生提问并列出连加算式)3+3+3+3=12
师:观察这两道连加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它们都是连加算式。生2:第一道算式3个2相加得6,第二道算式4个3相加得12。
㈡试一试(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图片)
师:小兔子在草地上摘了很多花带给小朋友(出示花图,每排5朵,共3排),谁能又对又快地数一数小兔子一共摘了多少朵花?学生数后,交流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能说出一道连加算式吗?
生1:我是横着5朵5朵数的。(带领大家一齐数,并依次在旁侧有序出示竖摆的3个5)5+5+5=15
师: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呢?生1:3个5相加得15。
生2:我是竖着3朵3朵数的。(带领大家一齐数,并依次在下端显示横摆的5个3)
师: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呢?生2:5个3相加得15。
师:比较以上2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地方不同,有什么地方相同? 生:第一道算式是3个5相加,第二道算式是5个3相加(双手交叉)得数都是相同的。(初步渗透乘法交换律)
二、课间操(利用主题资源网站音乐师带领学生做相干游戏)
三、新授
㈠教学乘法
师:刚才大家做拍手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伸出了2只手,一个小朋友有2只手,那你们小组有多少只手?(生在小组内数,并汇报结果。)写出连加算式:2+2+2+2+2=10
师:我还想知道我们班男同学、女同学以及全班同学一共有多少只手,如果把那么多的2相加,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1:加数太多了。生2:算式太长了。生3:好麻烦…… 师:想不想把这些长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一些呢?
生(齐声):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师以2+2+2+2+2=10为例教学乘法算式。
师:加数都是2,太多了,我只写一个2代表一下,再写一个乘号(停顿一下,卖个关子),乘号后面还得写一个数,这个数写出来后大家就知道上面的加法算式中有几个2相加了,你们猜,我要写几?(学生猜)
师:有很多小朋友都猜我要写5,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有5个2相加,所以要乘5。
师:你们全猜对了,25=10还可以交换乘号两边的数写成52=10。再认识乘号,进行象形记忆,认识乘数、积,读算式。
师:谁还能把最前面的两道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说说你的想法。(交流中突出其中一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㈡摆一摆
⑴师说,生摆:每堆摆2根,摆4堆,再说出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说说你的想法。
⑵生说,生摆,再进行反馈交流,体现自主学习。
㈢试一试
师: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一看,那儿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学生跳绳图,5人一组,共4组)
师:数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每组5人,一共有4组小朋友。生独立完成加法和乘法算式后,展示结果,组织全班交流。
师: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写法,你愿意写连加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比加法简便。)
三、联系实际,运用乘法
⑴出示第题钢笔图及花图,观察后完成填空练习。
⑵创设卖商品情境(多媒体展示3类商品,玩具类每种价格5元,水果类,每种价格2元,学习用品类,每种价格10元)选择你喜欢的一类商品,说说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或者直接说出乘法算式也可。(学生说,全班评议。)
四、拓宽练习(利用主题资源网站拓展练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马虎,老师给他出了一道题2+2+3=7,他用乘法算式表示23=7,请你们来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能不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为什么?(生讨论后交流。)
生1:不能,因为23=6。生2:不能,2+2=3有一个加数跟大家不一样,只有加数都一样,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五、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觉得你学得怎么样?
六、作业布置
生活中除了买商品可以用到乘法以外,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今天的作业就是到生活中去找乘法算式。
第二篇:第一单元 认识乘法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认识乘法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乘法的含义。
教材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加、减的含义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进行教学的。乘法的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一次飞跃。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对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以及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编写特点:
1.加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为认识乘法作好准备。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了加法就具备了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先教学几个相同数连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几个相加”的含义,提高计算几个相同数连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含义,提高计算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
2.让学生充分体会乘法的含义。教材没有把乘法的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意义:即用加法也用乘法解答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初步体验到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列乘法算式通常比加法算式简便。
3.把认识乘法含义和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的过程。本单元改变了传统数学教材先教学乘法含义再教学乘法应用题的内容结构,从蕴含乘法含义的例题起就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认识乘法,所以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通过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在学生初步认识相同数连加算式的基础上再教学乘法。
教学理念:
乘法意义属于运算概念,而小学生形成概念的一般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即把感性认识加工表象认识或抽象认识,在实践中应用并进一步加深理解。所以教学乘法的认识时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先教学乘法含义再教学法应用题的内容,应从蕴含乘法含义的情境题,把概念和应用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
例题中的情境图,小棒,小动物图片,课件等。课时安排:
1.认识乘法 1教时
2.练习一 2教时
第三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实小杨芳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日期:2011-02-28]
来源: 作者:姜堰市实验小学 杨芳
[字体:大 中 小]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26至2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能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具准备:课件,尺,硬币,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小朋友,我们都看过《西游记》的电视,电视中谁最厉害?对了,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因为他有金箍棒。这个金箍棒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可能有几毫米,几厘米,几分米,也可能有几米,几千米。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单位中有哪些长度单位?哪些是没有学过的?
对于分米和毫米,你想知道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米和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金箍棒可以随意变化这一情境,引入即将学习的新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引入新问题。
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
(一)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1、量一量
我这里有一个文具盒,你能估一估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介绍: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请同学们把尺子拿出来,把1分米找出来。(学生自己探究,在尺子上找1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可以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体验,逐步形成1分米的表象。
2、认一认
引导: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是从哪里到哪里?
演示交流: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1分米都等于10厘米,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3、画一画
1分米有多长?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出1分米,看看1分米究竟有多长?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怎样画?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选择几位学生说一说如何画这1分米的线段)
讨论:1分米可以从刻度0开始画,画到刻度10,也可以从刻度1画到刻度11,只要是10厘米的线段就是1分米。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着重强调方法的多样性和答案的多样化。不仅仅停留在1分米就是从刻度0到10,而是在进一步提升,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分米的概念。
4、比划1分米的长度
你会用手比划出1分米吗?用你的食指和大拇指,比划出1分米,说说你是怎么比划的。
全班交流:可以利用刚才画过的10厘米线段,也可以从直尺上找出10厘米的线段。
同学们,请观察你们的课桌,你能用手比划出课桌的长与宽吗?比划完请再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比划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感性认识,深化表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把估计和实际测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5、找一找
找找在我们生活中,哪里有1分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哪里有1分米,学生对1分米究竟有多长,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加深对1分米的理解。
(二)认识毫米
1、导入:我们以前曾经测量过教学书的长边和短边,还记得是多少厘米吗?现在请你们测量一下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有的同学说是1厘米,有人说不到1厘米,那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在测量过程中,引出矛盾:如果不到1厘米,该怎样表示它的厚度呢?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欲望,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今天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来研究1毫米究竟有多长。
多媒体出示:
步骤一: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子上找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从1厘米中间去找)
步骤二: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请一名学生上前演示,一格一格地数,发现1厘米里有10小格,也就是10毫米)
全班交流:1厘米里有10毫米,可以用1厘米=10毫米来表示,1毫米很短,用于比较小的物品做单位比较合适)
步骤三: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找一找、量一量。
全班交流:比如1分钱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通过出示具体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讨论,从而理解毫米的含义,出1毫米的长度有更深的认识。
三、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第四篇: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分析:认识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教材中例1安排直观图(鸡和兔等小动物),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的加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例2教学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感知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感知“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3、在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和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激趣
师:小朋友,你家有小鸡吗?你见过小兔吗?它们可爱吗?
二、情境
感知
媒体出示例1鸡、兔动物图
1、分一分
数一数各有多少只
2、学生列出算式,教师对应板书。
2+2+2=6
3+3+3+3 =12
⑶师:你能看出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吗?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⑷学生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 感知“相同加数”。
第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
第二个算式呢?(教师在上面算式的下面对应板书)
3个2相加
4个3相加
⑷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请在小组里说说。
3、摆一摆(用小棒、圆片)
请你们拿出学具盒里的圆片,动手摆一摆。然后说说是几个几相加。
每 堆摆2个,摆5堆。
每堆摆4个,摆3堆。
请你任意摆出几个几,在小组里说说。
三、探究
理解
1、列式(电脑 的问题)
小朋友,你们好,电脑城欢迎你!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是几个几相加。老师板书:
2+2+2+2=8
4个2相加
2、提问
(电脑图变成8个2)一共有多少台电脑?怎样列式?是几个几相加?
(电脑图变成100个2)一共有多少台电脑?是几个几相加?怎样列式?
师:100个2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很麻烦的,可以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
3、讲述
师:4个2相加等于8,可以用加法算,写成2+2+2+2=8;也可以用乘法算,写成2×4=8或者4×2=8。(板书:2×4=8,4×2=8)结合板书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4、试做
师:你们真能干,知道了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那么,你能把刚才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小兔、小鸡的只数)
学生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读一读,再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应用
提高
1、出示课本21页试一试
小鸡一共有多少只,是几个几相加,引导学生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2、小猴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好棒!很多小猴都很欣赏你们(出示小猴图,此处以○代替)一共有多少只小猴该怎样列式?是几个几相加呢?
⑵学生讨论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是几个几个相加。
⑶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算式时,追问学生是怎样看的,让学生明确既可横着看,也可竖着看,并感知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得数是一样的。
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我是茄子老师,我有两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愿意吗?
⑴请你填一填(“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评价。
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今天学的用乘法算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要求学生先说事件,再表述成是几个几相加,最后说出乘法算式)
五、照应
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正确的回答完了所有的问题。最后,老师想请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好吗?
第五篇:认识乘法 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
3、师生共同提问题并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有意识的把相同加数得算式写在一起
【设计意图】 在“玩”的谈话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定义。
师:根据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算式。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这边几道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一个一个算式的说如:3+3=6种加数都是3„„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
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算式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的习惯和简单归纳的能力。也是认识乘法的必要过程。
2、教师说加法算式,学生写,有意识地说一个长一点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引出学习乘法的需要。如:100个3相加,归纳求几个几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
3、学生自己写算式,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并介绍乘法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写算式,一方面了解学生对相同加数的理解水平;另一方面,为后面改写算式创造素材,重要的是引出学习乘法的意义。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4、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5、通过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初步体验用乘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较简便。
三、揭示课题,体验生活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如我们每只手上有5个手指头,我们的双手就有2个5可以有2×5=10或5×2=10来计算。
师:在生活中你还能举那些这样的例子吗? 生交流
四、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1、教师提出摆花片的要求,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交流摆的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注意了解学生写算式的情况,使下面的交流活动做到心中有数。
3、交流计算方法。对直接写出来乘法算式的同学给予激励性、导向性评价,并让学生读一读写出的乘法算式。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老师想奖励同学们一些苹果,同学们看大屏幕,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4、乘法的简单应用,考查学生能否会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出示:同学们看小花猫也来为我们喝彩,谁会算一算来了多少只小花猫。
5、拓展练习,呈现算式并讨论。
师:3+3+3+3+2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五、反思回顾,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快乐重要,但学习知识更重要。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乘法,今后还有很多内容等待我们去学习呢。学会了知识,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就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